结构化学知识点归纳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原子结构1. S能级有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个原子轨道,同一能级的原子轨道能量,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排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当2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当3d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
2. S轨道图形为,P轨道图形为沿三维坐标轴x y z 对称分布的纺锤形。
3.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就是电子,副族元素的价电子为与之和(Cu和Zn除外)。
4. 19∼36号元素符号是: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是:5. 元素周期表分,,,,五大区。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ⅡA,ⅤA 特殊);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
6. 依照洪特规则,由于ⅡA族,ⅤA族元素原子价电子处于稳定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同周期元素原子,如:N>O>C ; Mg>Al>Na ,但是电负性无此特殊情况。
7. 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其电负值为4.0 ,其次是,电负值为3.5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根据共价键重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键和键,一个N2分子中有个σ键个П键,电子式为。
根据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大小,可将共价键分为键和键,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是,不同原子之间形成。
2.共价键的稳定性与否主要看三个参数中的,越大,分子越稳定。
其次是看键长,键长越短,分子越(键长与原子半径有正比例关系)。
键角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CO2,C2H2分子为直线型,键角是1800;CH4和CCl4为正四面体型,键角为;NH3分子构型为, H2O分子构型为,它们的键角均小于。
3.美国科学家鲍林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认为:CH4是杂化;苯和乙烯分子为杂化;乙炔分子为杂化。
其他有机物分子中,全单键碳原子为杂化,双键碳原子为杂化,三键碳原子为杂化。
4.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ABn型分子计算价电子对公式为,其中H 卤素原子做配位原子时,价电子为个;O,S做配位原子时,不提供电子;如果带有电荷,做相应加减;出现点五,四舍五入。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doc

第一章:原子结构1. S能级有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个原子轨道,同一能级的原子轨道能量,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排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当2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当3d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
2. S轨道图形为,P轨道图形为沿三维坐标轴x y z 对称分布的纺锤形。
3.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就是电子,副族元素的价电子为与之和(Cu和Zn除外)。
4. 19∼36号元素符号是: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是:5. 元素周期表分,,,,五大区。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ⅡA,ⅤA 特殊);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
6. 依照洪特规则,由于ⅡA族,ⅤA族元素原子价电子处于稳定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同周期元素原子,如:N>O>C ; Mg>Al>Na ,但是电负性无此特殊情况。
7. 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其电负值为4.0 ,其次是,电负值为3.5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根据共价键重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键和键,一个N2分子中有个σ键个П键,电子式为。
根据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大小,可将共价键分为键和键,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是,不同原子之间形成。
2.共价键的稳定性与否主要看三个参数中的,越大,分子越稳定。
其次是看键长,键长越短,分子越(键长与原子半径有正比例关系)。
键角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CO2,C2H2分子为直线型,键角是1800;CH4和CCl4为正四面体型,键角为;NH3分子构型为, H2O分子构型为,它们的键角均小于。
3.美国科学家鲍林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认为:CH4是杂化;苯和乙烯分子为杂化;乙炔分子为杂化。
其他有机物分子中,全单键碳原子为杂化,双键碳原子为杂化,三键碳原子为杂化。
4.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ABn型分子计算价电子对公式为,其中H 卤素原子做配位原子时,价电子为个;O,S做配位原子时,不提供电子;如果带有电荷,做相应加减;出现点五,四舍五入。
结构化学总结

结构化学名词解释1.量子效应:(1)粒子可以存在多种状态,它们可由φ1,φ2,···,φn等描述;(2)能量量子化;(3)存在零点能;(4)没有经典运动轨道,只有概率分布;(5)存在节点,节点多,能量高。
上述这些微观粒子的特性,统称量子效应。
2.次级键:强相互作用的化学键和范德华力之间的种种键力统称为次级键。
3.超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装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
4.超共轭效应:指C—H等σ键轨道和相邻原子的π键轨道或其他轨道互相叠加,扩大σ电子的活动范围所产生的离域效应。
5.前线轨道:分子中有一系列能及从低到高排列的分子轨道,电子只填充了其中能量较低的一部分,已填电子的能量最高轨道称为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量最低的空轨道称为最低空轨道(LUMO),这些轨道统称前线轨道。
6.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非键轨道:两个能级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时,能级低于原子轨道能级的称为成键轨道,高于原子轨道能级的称为反键轨道,等于原子轨道能级的称为非键轨道。
7.群:群是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的一些元(又称元素)的集合,这些元可以是操作、数字、矩阵或算符等。
8.对称操作:能不改变物体内部任何两点间的距离而使物体复原的操作叫对称操作。
9.对称元素:对称操作所据以进行的旋转轴、镜面和对称中心等几何元素称为对称元素。
10.点阵能/晶格能:指在0 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11.化学键:在分子或晶体中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子和晶体。
(广义: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成物质世界的作用力。
)12.黑体:一种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
13.能量量子化:频率为v的能量,其数值是不连续的,只能为hv的整数倍,称为能量量子化。
结构化学重点掌握内容

结构化学重点掌握内容结构化学是研究和描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结构化学的重点掌握内容: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了解原子的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特点。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可以根据周期表的位置推测元素的性质。
2.化学键:掌握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理解键的形成和断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3.分子结构:了解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原子之间的排列和连接方式。
掌握分子的三维结构对其性质和反应的影响。
4.功能基团:掌握常见的有机功能基团,如醇、酮、醛等,并理解它们在有机化合物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了解它们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5.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力。
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力在物质的溶解、熔点和沸点等方面的作用。
6.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掌握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理解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关系,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7.配位化学: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掌握配位键的形成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8.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性质,包括离子半径比和离子键的强度。
了解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和离子反应的特点。
9.有机化学基本反应: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
理解这些反应的机理和实际应用。
10.分析化学方法:了解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如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
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此外,重点掌握实验技能和实验室安全知识也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
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安全措施,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实验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总之,结构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掌握以上内容可以帮助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理。
材化专业结构化学知识点.

《结构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箱中粒子的解
(二)单电子原子的波函数(原子轨道);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多电子原子的近似解;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光谱项
(三)H2+的解;共价键的本质;不同分子轨道的特点;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刚性转子模型)和振动光谱(谐振子模型)
(四)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分子所属点群的判别;分子的手性和偶极矩与分子对称性的关系
(五)杂化轨道理论;直链共轭烯烃的HMO法处理;HMO法的特征参量;离域π键和共轭效应;前线轨道理论
(六)分裂能;LFSE与配合物的性质;Jahn-Teller效应;σ-π配键;金属羰基配合物;核磁共振及其化学位移和自旋-自旋耦合作用
(七)点阵;结构基元;点阵单位;晶胞;空间点阵型式;晶面指标;晶胞的两要素与衍射的两要素;Bragg方程;多晶衍射法原理
(八)固体能带理论;等径圆球的堆积方式;金属原子半径
(九)点阵能的计算;NaCl、CsCl、ZnS、CaF2、CaTiO3晶体的结构型式;离子半径;离子半径比和离子的配位多面体。
结构化学知识点归纳

结构化学知识点归纳结构化学是研究分子及其化学性质的一门学科,旨在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反应机理和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对结构化学常见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
1.分子结构与键-原子和分子的电子排布决定了它们的分子结构。
共价键形成时,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来相互结合,并形成分子的骨架。
-单、双、三键分别由1、2、3个电子对共享而成。
-极性键是由两个不同电负性的原子之间形成的键,其中一个原子更具电负性,吸引电子密度,形成部分正电荷;而另一个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
-非极性键是由两个电负性接近的原子相互作用形成的键。
2.分子构象-分子构象是分子在空间中可采取的不同形状和结构。
分子可以通过旋转化学键和自由旋转的化学键来改变其构象。
-分子内部的官能团之间的键角、键长和孤对电子的位置是决定分子构象的重要因素。
3.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化学物质的两个或多个形式,它们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构造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一种类型,它们在分子结构中的连接方式不同。
-空间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另一种类型,它们的分子结构在空间中三维排列不同。
4.分子间力- Van der Waals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类型。
它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离子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由于电子的瞬时分布而产生的吸引力。
-氢键是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力,它包括一个原子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上的具有独立电子对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离子-离子相互作用是由带正电荷的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5.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描述了分子中电子的行为。
它是通过将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来形成分子轨道。
-通过具有不同形状和能量的分子轨道,可以解释分子的化学性质,例如化学键的形成和分子的反应性。
-前线分子轨道是分子中电子占据的能量最低的、决定反应性的分子轨道。
以上是结构化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的归纳。
结构化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进而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结构化学知识点总结

结构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指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余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每种化学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二、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的。
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三、周期表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8个族,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相似程度排列。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力,是构成分子和晶体的基本力。
化学键的种类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会发生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五、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构,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离子是由原子通过离子键连接而成的结构,是带电荷的化学粒子。
六、溶液和溶解度溶解是指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完全散布开,在其中不再分辨出原来的微粒,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度称为该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七、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或者压力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也会保持不变。
八、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或者多种物质转变成另一种或者另几种的过程,包括原子的重新排列,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等。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方向由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决定。
九、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需要满足酸碱反应的化学条件,包括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等。
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的化学变化,包括氧化和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会接受电子,还原剂会失去电子,从而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关键信息项:1、原子结构原子轨道电子排布原子光谱2、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分子几何构型分子的极性3、晶体结构晶体类型晶格结构晶体的性质11 原子结构111 原子轨道原子轨道是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
主要包括s 轨道、p 轨道、d 轨道和 f 轨道。
s 轨道呈球形对称,p 轨道呈哑铃形,d 轨道和 f 轨道形状更为复杂。
112 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电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充在不同的原子轨道上,形成原子的电子构型。
113 原子光谱原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吸收或发射的光子所形成的光谱。
包括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可用于分析原子的结构和成分。
12 分子结构121 化学键类型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为σ键和π键。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
金属键:存在于金属晶体中,由自由电子和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
氢键: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比一般的范德华力强。
122 分子几何构型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和杂化轨道理论来解释和预测。
常见的分子构型有直线型、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型、三角双锥型和八面体型等。
123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
极性分子具有偶极矩,非极性分子则没有。
13 晶体结构131 晶体类型离子晶体:由离子键结合而成,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
原子晶体:通过共价键形成,硬度大、熔点高。
分子晶体:分子间以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熔点和硬度较低。
金属晶体:由金属键维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32 晶格结构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
常见的晶格有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
133 晶体的性质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性质不同。
自范性:能够自发地呈现出多面体外形。
固定的熔点:在一定压力下,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21 量子力学基础211 薛定谔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方程,通过求解该方程可以得到粒子的能量和波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化学知识点归纳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公度编写的“结构化学”总结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1. 波粒二象性:,hE h p νλ==2. 测不准原理:,,,,x y z x p h y p h z p h t E h ∆∆≥∆∆≥∆∆≥∆∆≥ 二、量子力学基本假设1. 假设1:对于一个量子力学体系,可以用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x y z t ψ来描述,它包括体系的全部信息。
这一函数称为波函数或态函数,简称态。
不含时间的波函数(,,)x y z ψ称为定态波函数。
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定态波函数。
由于空间某点波的强度与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成正比,即在该点附近找到粒子的几率正比于*ψψ,所以通常将用波函数ψ描述的波称为几率波。
在原子、分子等体系中,将ψ称为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将*ψψ称为几率密度,它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云;*d ψψτ为空间某点附近体积元d τ中电子出现的几率。
对于波函数有不同的解释,现在被普遍接受的是玻恩(M. Born )统计解释,这一解释的基本思想是:粒子的波动性(即德布罗意波)表现在粒子在空间出现几率的分布的波动,这种波也称作“几率波”。
波函数ψ可以是复函数,ψψψ⋅=*2合格(品优)波函数:单值、连续、平方可积。
2. 假设2:对一个微观体系的每一个可观测的物理量,都对应着一个线性自厄算符。
算符:作用对象是函数,作用后函数变为新的函数。
线性算符:作用到线性组合的函数等于对每个函数作用后的线性组合的算符。
11221122ˆˆˆ()A c c c A c A ψψψψ+=+ 自厄算符:满足**2121ˆˆ()d ()d A A ψψτψψτ=∫∫的算符。
自厄算符的性质:(1)本证值都是实数;(2)不同本证值的本证函数相互正交。
3. 假设3:若某一物理量A 的算符ˆA作用于某一状态函数ψ,等于某一常数a 乘以ψ,即:ˆAa ψψ=,那么对ψ所描述的这个微观体系的状态,物理量A 具有确定的数字a 。
a 称为物理量算符ˆA的本证值,ψ称为ˆA 的本证函数。
4. 假设4:态叠加原理:若12,,,n ψψψ"为某一微观体系的可能状态,则由它们线性组合所得的ψ也是体系可能的状态。
1122n n i i ic c c c ψψψψψ=+++=∑"。
力学量A 的平均值:**ˆd d A Aψψτψψτ=∫∫。
5. 假设5:Pauli 原理:在同一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
或者说:对于多电子体系,波函数对于交换任意两个电子是反对称的。
三、箱中粒子的Schrödinger 方程及其解 1. 一维无限势阱的Schrödinger 方程:222d 2d E m xψψ−==其解为:()sin(n n xx lπψ=,2228n n h E ml =解的特点:(1)粒子可以存在多种运动状态;(2)能量是量子化的;(3)存在零点能;(4)没有经典运动轨道,只有概率分布;(5)存在节点,节点越多,能量越高。
以上这些特点是所以量子力学体系都有的特点。
第二章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一、单电子原子的Schrödinger 方程及其解1. Hamilton 算符(原子单位):21ˆ2Z Hr=−∇− 2. 量子数和波函数:Schrödinger 方程的解叫波函数,波函数由三个量子数(n , l , m )(分别叫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确定:()(,)nlm nl lm R r Y ψθφ=。
三个量子数的取值范围(最小值:步长:最大值)::0:1:n ∞,:0:1:1l n −,::1:m l l −。
波函数是l l 2ˆ,,z H l l 的共同本征函数,其本征值分别为:2420222(),,81n Z E l l m ne h µε=+−==分别表示能量,角动量的平方,角动量在z 轴上的分量。
单电子原子(氢原子或类氢离子)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n 有关。
3. 波函数的图像:总波函数的节面数:1n −。
其中径向波函数的节面数为:1n l −−,角度波函数的节面数为:l 。
径向分布函数:22()()D r r R r =,()d D r r 表示出现在半径在~d r r r +球壳内出现的几率。
径向分布函数有()n l −个峰(极大值)。
波函数的角度部分的图像:s :球形;p :两个大小相等、相互外切的球,一正一负。
有三个取向,分别为p ,p ,p x y z ; 二、多电子原子的结构1. Hamilton 算符(原子单位):2111ˆ22ii i i j iij Z H r r ≠=−∇−+∑∑∑ 2. 单电子近似:由于Hamilton 算符中含有1ijr ,不能采用变量分离法解Schrödinger 方程,因此多电子原子的波函数没有精确解,只有近似解。
将其它电子对某一电子的相互作用,采用平均场近似,最简单的是用屏蔽效应来考虑,这样总波函数就是每个单电子波函数的Slater 行列式。
3. 求屏蔽常数的Slater 规则:(1)将电子按内外次序分组:1|2,2|3,3|3|4,4|4|4|5,5|s s p s p d s p d f s p ; (2)外层电子对内层无屏蔽作用,0σ=;(3)同一组电子0.35σ=(1s 组内电子间的0.30σ=);(4)对于s ,p 电子,相邻内一组的电子对它的屏蔽常数是0.85;对于d ,f 电子,相邻内一组的电子对它的屏蔽常数是1.00; (5)更内层的各组 1.00σ=。
4. 轨道的能量:()2**213.6,,i i i i i ij jZ E Z Z n σσσ=−=−=∑三、原子光谱1. 角动量耦合规则:两个角动量耦合:1212:||:1:j j j j j −+,这里的角动量包括电子自旋角动量,电子轨道角动量。
三个角动量的耦合,先两个耦合后再与另一个耦合,与耦合的顺序有关。
对于轻原子,自旋角动量与自旋角动量耦合为总自旋角动量S ,轨道角动量与轨道角动量耦合为总轨道角动量L ,S 和L 耦合成总角动量J 。
对于重原子,每个电子的自旋角动量与轨道角动量先耦合成该电子的总角动量j ,j 与j 再耦合成总角动量J 。
2. 光谱项:21S L +,光谱支项:21S J L +。
L : 0 1 2 3 4 5符号: S P D F G H 3. 谱项能级的高低:Hund 规则:(1)原子在同一组态时,S 值越大其能量越低; (2)S 值相同时,L 值越大其能量越低;(3)S ,L 都相同时,电子少于半充满,J 值小能量低;电子多于半充满时,J 值大能量低。
4. 在外磁场中能级的高低:外磁场强时:每一光谱支项进一步分裂为21J +能级,:(:1:)J m J J −,J m 越小能量越低。
5。
电子跃迁规则:0S ∆=;0,1L ∆=±(0'0L L =⎯⎯→=除外);0,1J ∆=±,(0'0J J =⎯⎯→=);0,1J m ∆=±(0J ∆=时:0'0J J m m =⎯⎯→=除外)。
第三章 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一、变分法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品优波函数ψ(叫试探函数),用体系的ˆH 算符求得的能量平均值,总是大于或等于体系基态的能量(0E ),即:*0*ˆd d H E E ψψτψψτ=≥∫∫因此,可以用带参数的波函数,通过对参数求极值,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真实体系的波函数。
1. 线性变分法:选试探函数为线性函数1122n n c c c ψψψψ=+++",其中12,,,n ψψψ"是已知函数(叫基函数),因此只要找到一组12,,,n c c c "使其平均能量极小,这时的试探函数就接近真实体系的波函数。
2. 原子轨道组合分子轨道(LCAO MO ):若基函数选为原子轨道。
通过变分法可得久期行列式:1111121211212122222211220n n n n n n n n nn nn H S E H S EH S EH S EH S E H S EH S EH S E H S E−−−−−−=−−−""##%#"其中*ˆd ij i jH H ψψτ=∫ 当i j =时,叫库仑积分,或α积分;当i j ≠时,叫交换积分,或β积分。
*d ij i j S ψψτ=∫当i j =时,1ii S =;当i j ≠时,叫重叠积分。
有n 个原子轨道,就可以得到n 个分子轨道。
对于双原子分子,通常选能量相近的两个原子轨道,且对称性匹配(0ij S ≠)变分得到两个分子轨道,一个分子轨道的能量比原子轨道的能量低,叫成键轨道,另一个分子轨道的能量比原子轨道的能量高,叫反键轨道。
对称性不匹配的原子轨道0ij S =不能组合成分子轨道。
3. 分子轨道按对称性分类:(选键轴为z 方向)(1)从z 方向看,没有节面,成圆柱形对称,叫σ轨道。
由(2,,z z s p d )之间形成的轨道。
(2)从z 方向看,有一个节面,叫π轨道。
由(,;,x xz y yz p d p d )之间形成的轨道。
(3)从z 方向看,有两个节面,叫δ轨道。
由(2222xy xy x y x y d d d d −−−−或)之间形成的轨道。
4. 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的能级顺序:氮分子之前(包括氮分子):22p p πσ<;氧分子之后(包括氧分子):22p p σπ<。
5. 分子的顺磁性和反磁性: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顺磁性(如22O ,B );没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反磁性。
二、双原子分子光谱1.转动光谱:同核双原子分子没有转动光谱(因转动时偶极矩不发生变化,一直为0)。
(1)转动能级:22(1)8J h E J J Iπ=+,2I r µ=,1212m m m m µ=+(2)跃迁规则:1J ∆=±(3)跃迁时吸收光的波数与转动量子数J 的关系:2(1)B J ν=+ 。
2. 振动光谱:同核双原子分子没有振动光谱(因振动时偶极矩不发生变化,一直为0)。
(1)振动能级:1() 0,1,2,2E h υυνυ=+="(2)跃迁规则:1υ∆=±3. Raman 光谱:测的是散射光,主要用于测定没有红外活性的分子(如同核双原子分子)。
跃迁规则:跃迁时,分子的极化率会发生改变。
4. 电子光谱:弗兰克-康顿原理:电子跃迁或失去时,原子核来不及改变,垂直跃迁。
第四章 分子的对称性一、对称操作和对称元素1. 对称操作:经过某一操作,没有看到操作的人不知道是否操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