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你知道什么是介入治疗吗

你知道什么是介入治疗吗

·健康科学·你知道什么是介入治疗吗蒋艳君近几年,介入治疗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呈现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是以影像诊断、临床治疗为基础,经过不断发展形成。

在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通常需要以CT和超声等设备引导为基础,借助穿刺针和导管、介入器材进行,属于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因此,按照患者病情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证其治疗效果,需要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介入治疗,坚持按照其治疗原则进行,以实现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

一、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主要是指应用不同导管进行动脉内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疾病,而且还是医学领域微创治疗方法。

结合临床介入治疗分析发现,此种治疗方法无须做切口,仅利用穿刺方式将导管置于动脉中,以实现病变部位相应处理,如血管扩张和支架植入等,通过增加血管口径方式,不断优化动脉远侧组织供血,缓解肢体缺血症状,进而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因其属于外科与内科新型治疗手段,可以划分为非血管与血管介入治疗,所以,患者介入治疗时,以影像设备为基础进行引导与监视,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局部,同时降低其创伤性,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逐渐成为部分疾病有效治疗方法。

外科介入治疗具有诸多优势,具体表现为:①无须开刀治疗,或将皮肤切口降至几毫米,以促进临床治疗顺利进行,降低创伤性。

②部分患者介入治疗时,主要是以局部麻醉为主,并未采取全身麻醉,可以减少麻醉危险性,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③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

④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不符合手术治疗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比较理想。

内科介入治疗主要疾病为:肿瘤化疗和血栓溶栓等,其优点主要表现为: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在病变部位,以此提升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使其具有较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用量,从而减少其药物副作用。

二、介入治疗适应证可以采取介入治疗疾病比较多样化,包含全身各系统与器官,其优势主要表现为血管与肿瘤微创治疗,均呈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是一种无创的、 minimally invasive(微创)的医疗治疗方式,利用医疗器械或导管等介入设备通过皮肤或腔道进入人体内部,对病变组织进行特定的治疗操作,以取代传统的大手术治疗。

该治疗方式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可以精确定位、精准治疗,且疗效显著,并且术后康复快。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介入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食管疾病等,如下:1.肿瘤:介入治疗在肝癌、肺癌、胰腺癌、胃癌、膀胱癌等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最终期病人缓解症状的一个关键治疗方式。

2.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在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脑血管病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3.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缓解脑肿瘤症状、改善脊髓病变的病人的生活质量等。

4.胆道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肝胆管结石、胆道狭窄等胆道系统疾病。

5.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肾盂肾炎、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6.食管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食管狭窄、食管癌等食管疾病。

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包含四个步骤:1.诊断与评估:首先,由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做基础检查、功能型或影像学诊断,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动态监测等。

2.操作导管进入:通过穿刺技术,医生将导管经过皮肤或特定腔道进入病变组织部位。

在浸润麻醉中,医生在引导下推进导管,以保证导管进入正确的靶区。

3.治疗方案实施:医生通过导管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包括物理、放射学、化学性和免疫性治疗及地理消融等治疗方式。

4.导管拔出及处理:治疗结束后,医生会将导管拔出,并对穿刺点进行必要的处理,避免术后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介入治疗的优势和风险1.优势:介入治疗无需开刀,对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恢复时间快,痊愈率也很高。

2.风险:介入治疗风险相对较小,但有时会导致酶功能异常、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肿瘤介入治疗优缺点

肿瘤介入治疗优缺点

肿瘤介入治疗优缺点肿瘤介入治疗是一种针对恶性肿瘤的现代综合治疗方法,它通过血管进入体内,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肿瘤介入治疗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 微创性强:肿瘤介入治疗采用穿刺技术,无需手术直接切开肿瘤,几乎不留瘢痕,术后疼痛小,恢复快,对患者的身体损伤小。

2. 治疗效果好:肿瘤介入治疗的特点是直接注射药物、放置放射性粒子、灌注化疗药物等,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从而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治疗效果好。

3. 治疗成本低:肿瘤介入治疗的费用比传统手术低得多,且术后疗效好,患者出院时间短,病情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4. 适应症广:肿瘤介入治疗可以针对肝、肺、肾等多种脏器的肿瘤进行治疗,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恶性肿瘤,肿瘤介入治疗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1. 操作风险较大:肿瘤介入治疗需要紧密的协作步骤,操作难度较大,一旦手术失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出血、肺大泡等。

2. 器械成本较高:肿瘤介入治疗需要使用特定的显影剂、射频切割器、微波治疗器等器械,这些器械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3. 治疗范围受限: 是高度依赖血管供应的治疗方法,如果肿瘤不是由血管供应,效果会偏低。

4. 有复发风险:肿瘤介入治疗只能通过杀死肿瘤组织细胞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无法保证接下来肿瘤的稳定。

如果初始治疗不完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会比较大,需要及时进行随访和治疗。

总之,肿瘤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微创性强、治疗效果好、治疗成本低,并且适应症广,但操作风险较大,器械成本较高、治疗范围受限和有复发风险等缺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患有肿瘤的患者,应该根据病情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最终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学

介入治疗学

精品课件
11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比较
• 二、肝癌肝移植 器官移植是人类20世纪医学发展的巨
大成就之一,肝脏移植作为大器官移植的 代表,是当今外科领域最尖端的手术之一, 被誉为当代的“医学之巅”,成为拯救终 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肝脏移植是现 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标志和医院综合实力的 体现。但是肝脏移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肝脏供体少、移植肝血液种植转移等。
一定规律排列,对肿瘤组织进行近距离、高剂量 照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适应症为:⑴术
中残留;⑵介入治疗后复发者;⑶少血供型肝癌
⑷肿瘤直径〈7cm;⑸没有侵犯大血管者。
精品课件
15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比较
• 三、肝癌的微创治疗
• 3.肝癌射频消融术 在B超或CT引导下 将射频电极针准确插入肿瘤,利用电极发 出的热能使肿瘤病灶产生凝固性坏死。这 一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易 于耐受,一般在局麻下即可完成,适合于 直径5cm以内的病灶或不能耐受手术者。痛 苦小,并发症也少。目前认为其近期疗效 与手术切除相当,但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血管性介入治疗
• 一、血管疾病方面: •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如四
肢动脉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非特异性大动脉 炎;肾动脉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布-加综合征 腔内治疗;下肢动静脉溶栓治疗等)。控制出血 (鼻出血、肺大咯血、急性胃肠道出血、急性创 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等栓塞治疗)。血管瘤的 治疗(肝动脉瘤栓塞治疗等)。下肢静脉滤器植入 术及各种血管造影诊断等。
精品课件
19
裹性脓肿穿刺引流术。肝、肾、胰腺等囊 肿引流术及囊壁灭能术。心包积液穿刺引 流术。阻塞性黄疸经皮穿刺引流术。
精品课件
6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指在医学影像技术(CT、B超、DSA)引导下,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精密器械进行治疗和获取病理材料的过程,其核心是以微小的创伤获得与外科手术或者比外科手术更好的治疗效果。

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与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等各系统的疾病的诊治介入技术的特点: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少多技术联合应用介入放射学的内容和分类有血管性的,非血管性的血管性的:DSA引导下的肿瘤的化疗栓塞、脾栓塞、布加氏综合症、下腔静脉支架、滤器植入等。

非血管性:肿瘤的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注射、活检、胆道引流等等,相当广泛。

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介入”,其方法是先行股动脉穿刺,在X线的监视下将肝动脉导管插入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后造影,确定肝癌的供血动脉后将导管进一步超选至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随后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

由于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被注入碘化油、明胶海绵等栓塞剂后,即可使肝癌发生缺血坏死。

如果将碘化油和化疗药物制成混悬剂,通过碘化油长期滞留在肿瘤组织内,使得其中的化疗药物可缓慢释放,并长期发挥作用,起到栓塞和化疗的双重作用。

因为是局部化疗,肿瘤区域药物浓度高,而全身毒副作用又小,已成为目前肝癌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疗法。

部分患者还可使肿瘤缩小,而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经二步切除,进一步提高疗效。

Seldinger技术瑞典医生Seldinger于1953年首次采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的置换完成了以前血管内置管的复杂操作,即著名的Seldinger技术。

并以此获得诺贝尔奖。

1常用的动脉穿刺部位有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胭动脉及颈动脉等,其中以股动脉穿刺最为常用。

2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以股静脉穿此最为常用。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适应证1、小肝癌。

2、外科手术失败或切除术后复发者。

3、控制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

什么是“介入治疗”?哪些病适合介入治疗

什么是“介入治疗”?哪些病适合介入治疗

什么是“介入治疗”?哪些病适合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也称为介入性治疗,是一种以非手术方式通过导管或穿刺技术进入体内,利用影像引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介入治疗的优势有哪些1. 创伤小: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介入治疗通常只需要小切口或穿刺口,使患者的创伤更小。

这意味着术后的疼痛更轻、恢复时间更短,并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 快速恢复:由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介入治疗患者通常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许多介入治疗患者在手术后不久就可以出院,并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康复过程。

3. 高效性:介入治疗常常可以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并为许多疾病提供了更可行的治疗选择。

对于许多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提供同样或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了手术所带来的孤立风险。

4. 准确性:通过使用影像引导技术,如X射线、CT、MRI等,介入治疗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和目标治疗区域。

这可以帮助医生更精细地进行操作,并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

二、介入治疗的局限性1. 适应症限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进行介入治疗。

有些疾病可能需要开放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治疗。

此外,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身体状况或其他因素可能不适合接受介入治疗。

2. 高度专业化:介入治疗需要由专门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和技术团队执行。

这种高度专业化使得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受到医疗资源和专业人员的限制。

在某些地区可能缺乏专业的介入放射科医生和设备。

3. 操作风险:介入治疗虽然创伤小,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

此外,对于某些复杂疾病和治疗方法,可能需要更加复杂的操作技术和更高的风险才能实施。

三、哪些疾病适合使用介入治疗1. 神经介入治疗:神经介入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通过导管或穿刺技术将医疗器械引入神经血管系统,以减缓、控制或消除疾病。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和局部治疗。

一、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与肿瘤迅速生长导致肝包膜张力增加或手术、放疗、化疗后的不适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化学药物治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肿瘤消耗有关3.潜在并发症出血、肝性脑病、膈下积液或脓肿等并发症发生二、观察要点1、局部伤口情况2、生命体征。

3、消化道症状4、尿量情况。

三、护理要点术前护理1、向病人解释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治疗的重要性及优点,帮助病人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争取主动配合。

向病人解释肝动脉插管化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注意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判断有无禁忌症。

穿刺处皮肤准备,术前禁食4小时,备好一切所需药品及物品,检查导管的质量,防止术中出现断裂、脱落、漏液等。

术后护理1、预防出血术后嘱咐病人平卧位,穿刺处沙袋加压1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6小时。

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穿刺点有无出血倾向。

2、导管护理 1)、妥善固定和维持导管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每次注药前消毒导管,注药后用无菌纱布包扎,防止细菌沿导管发生逆行性感染3)、防止导管阻塞,注射后用肝素稀释液2-3ml冲洗导管。

3、栓塞后综合症的护理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多数病人可出现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心悸、白细胞下降等,称为栓塞后综合症。

1)发热是由于被栓塞的肿瘤细胞坏死吸收引起,一般为低热,若体温高于3 8.5,可予以物理、药物降温。

2)肝区疼痛多由栓塞部位缺血坏死、肝体积增大,包膜紧致所致,必要时可适当给予止痛剂。

3)恶心呕吐为化疗药物的反应,应给予胃复安、氯丙嗪等4)当白细胞计数小于4*10的9次方/L时,应暂停化疗,并运用升白细胞的药物。

4、介入治疗后嘱咐病人多饮水,减轻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毒副作用,观察排尿情况。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PPT课件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PPT课件

.
8
常规手术术例
冠脉类: n 冠造 n PTCA n PTCA+STENT n 血管内超声 n 血管内旋切
.
9
常规手术术例
心脏的其它疾病: n 射频消融术(RFCA) n 心脏电生理检查 n 起搏器安装、ICD植入 n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n 房、室缺的修补 n 动脉导管未闭(PDA)
.
10
常规手术术例
穿刺入路途经
.
14
介入相关图谱
.
15
.
16
Angiograms showing (left) stenotic branch pulmonary arteries (BPA) and (right) angioplasty balloon inflated across stenosis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周边血管类: n 肿瘤的栓塞/化疗 n 溶栓 n PTA n PTA+STENT n 腔静脉滤器 n 动脉瘤/血管瘤/子宫肌瘤的栓塞
.
11
常规手术术例
非血管类: n 食道/气道狭窄支架术 n 梗阻性黄疸引流术 n 胆道支架术 n ERCP n 尿道/前列腺支架术
.
12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基
本区别
介入治疗特征
外科手术特征
所用器械:导管 借助于影像设备 通道:利用人体已有的管 道系统
优点:不开刀、损伤小、恢 复快、效果好;适宜于外科 不适的患者。 缺点:价格较高,适应症较窄
所用器械:手术刀 直视下 通道:手术刀切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什么叫介入治疗?我们知道,外科治疗,是靠手术暴露后来做的;内科治疗,靠服药;而介入治疗呢,不象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乎于二者之间,所以美国医生给它命名intervention(介入干预的意思),就叫介入者治疗。

“介入治疗”就等于“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

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具体的讲,就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对于血栓则是“粉碎血栓+溶解血栓”;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气管的影响小。

4、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与外科切除。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介入治疗技术
按器械进入病灶的路径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

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 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

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

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非血管介入是指:简单的讲就是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

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此外还有使用穿刺针直接经过体表穿刺至病灶供血动脉的
治疗方法。

暂时被我们归类为非血管介入。

介入治疗分类:血管性/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什么是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各种经皮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瘘栓塞术、输卵管粘堵和再通术、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什么是血管性介入技术
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
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过滤器、TIPSS、血管再建、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化疗、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

[编辑本段]
介入放射学
简单地说它是采用电视监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

由临床的介入治疗为主轴,介入放射学这门专业学科也随之形成了。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
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学科。

它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和常规X线机等)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

介入治疗学采用“非外科、微创手术”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

近几十年介入治疗学发展迅速,和内科、外科学一道成为临床3大支柱性学科。

[编辑本段]
介入放射学的由来和发展
“介入放射学”一词由美国放射学家Margulis首次提出。

Mar gulis敏锐地意识到在放射领域一个崭新的专业正在形成发展中,他撰写的题为《介入放射学:一个新的专业》的述评在196 7年3月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AJR》上发表,在这篇述评中,他把介入放射学定义为在透视引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

特别强调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医师,需要经过介入操作技术、临床技能的培训,并且与内外科医师密切合作。

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年,Wallace在《癌症》(Cancer)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 9年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才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

国内学者对“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这一名称的翻译也
多种多样,诸如“手术性放射学”、“干涉性放射学”、“治疗性放射学”、“侵入性放射学”等,也有叫“导管治疗学”的,但现普遍愿意接受“介入放射学”这一名称。

我国介入放射学家对这一名称也作了具体的定义。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对疾病作出独立的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治疗属性上是微创的腔内手术治疗。

[编辑本段]
介入治疗的特点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

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疗=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危险性。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

3、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某些疾病(例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

缺点在于:
1价格实在昂贵:介入治疗收取的治疗费用相当高,一般没有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的家庭很难承受。

一般的治疗费用(不包括药品费用)都在千元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