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某尾矿(尾矿堆积坝)库岩土工程勘察(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

合集下载

尾矿库堆坝试验研究及稳定性分析

尾矿库堆坝试验研究及稳定性分析

尾矿库堆坝试验研究及稳定性分析
尾矿库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建筑物,是矿山三大控制性质工程之一。

它的运营好坏,不仅影响到一个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与库区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及周边环境息息相关。

尾矿库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凉山矿业有限公司拟在小打鹅沟新建一座尾矿库,属于山谷型尾矿库,小打鹅尾矿库采用上游法堆坝方式进行堆坝,初期坝坝顶标高1240m。

本文以该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物理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室内尾矿的沉积规律和坝体的结构特点、尾矿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尾矿堆积坝的稳定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如下:①以小打鹅尾矿库的设计资料为依据,按照1:200的比尺缩小,堆积尾矿坝体模型。

按照设计资料,在尾矿堆积坝体中埋设排水井、排水管以及地下水位测量管,测试尾矿堆积坝的渗流特性,探明了浸润线的位置,探索库内尾矿的沉积规律(颗粒分布情况)和坝体的结构特点(干滩面坡度、长度和分层)。

②利用2D-FLOW软件进行了尾矿坝渗流场的数值计算分析。

③对尾矿坝静力和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极限平衡法分析。

④利用ANSYS软件,对小打鹅尾矿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尾矿坝体的应力、应变等分布规律、坝体的变形和位移,以及正常情况下和洪水情况下的主应力和剪应力等。

尾矿堆积坝及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勘察

尾矿堆积坝及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勘察

施工期间,临时小坝后坡曾有漏水现象,在临时小坝后 建有1座5-9m高的毛石挡土墙。二期土坝完工不久,1962年 3月曾在坝顶发现长84m纵向裂缝,后进行了换填处理。
• 1962年9月20日雨中发现长12m的裂缝2条。9 月26日发生溃坝,决口113m,深14m。造成171 人死亡,92人受伤,11个村寨和1个农场被毁, 8200亩农田和575间房屋被冲毁,受灾13970人。 是我国最严重的尾矿库溃坝事故。
尾矿库事故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由于洪水而发生的事故
2)坝体失稳而发生的事故
3)因渗流破坏而发生的事故
4)因排洪设施损坏发生的事故
由于洪水而发生的事故
• 美国布法罗河煤泥库: • 1972年2月23日已连续降雨3天,至降雨量达
94mm,库内水位急剧上涨,水位高于坝顶标高 2m,上游坝体出现纵向裂缝,继而坝坡产生大滑 动。塌滑体冲击中库,中库泥浆冲高坝顶4m,进 入下游库内,将下游坝体冲开宽15m,深7m的缺 口,使库内48万m3的煤泥浆在15分钟内全部泄空。 • 布法罗河煤泥库溃坝事故,造成125人死亡, 4000多人无家可归,冲毁桥梁9座,一段公路, 经济损失达6200多万美元。
尾矿堆积坝及尾矿堆积坝的稳 定性分析与评价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顾问总工 任宝珍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行,上午好!
我是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顾问总工任 宝珍,今天,我有幸受会议组委会之约参加本次会议,感 到非常荣幸,在此向组委会领导表示感谢。
由于体制的原因,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 作为勘察单 位,仅仅为尾矿库的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改革开放后,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勘察单位才有机会涉入尾矿坝的稳定 性评价。1980年年底,我们首次将有限单元法运用于大石 河尾矿坝的稳定性分析,继而真正的完成了由工程地质勘 察向岩土工程体制的转化。

尾矿堆积坝安全稳定性因素分析及对策

尾矿堆积坝安全稳定性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前国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尾矿库有 1 500 座 左 右 , 其 中 90% 以 上 采 用 上 游 法 筑 坝 工 艺 [1]。 该法是通过坝顶分散放矿的支管向库内均匀放 矿。在排矿量大、浓度低的排放条件下, 干滩 面长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库内水位控制。若干滩 面控制过长, 滩面的上升速度必然缓慢, 由此 而影响库容蓄水和澄清水距离不足导致回水质 量变劣。若控制水位保持滩面坡度, 使水面离 坝顶水平距离缩短, 库内水位上升, 导致坝体 安全稳定性降低。因此, 控制、监测干滩面长 度极其重要。 1.3 堆坝坡度对坝体稳定性影响
( 2) 应力监测。监测总应力、孔隙水压力。 ( 3) 渗透监测。监测浸润线、渗流量、渗 水水质等。 ( 4) 水文气象观测。观测库区降雨量、入 库流量、库内水位变化、波浪等。针对具体某 一尾矿库 ( 坝) 而言, 应根据该尾矿库 ( 坝) 的特点, 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在满足监测目 的前提下, 合理地选择监测项目, 并加强对监 测数据分析、整理, 以实现尾矿库安全监测的 自动化、科学化。 2.4 重视排洪系统及反滤措施 设计单位对排洪系统及反滤的设计要慎之 又慎, 不能有任何疏忽和大意; 建设和施工单
摘 要: 通过对尾矿堆坝的不利因素分析, 探讨了安全管理、干滩面长度、堆坝坡度、渗透反滤以
及浸润线高度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 提出了主控因数, 制定了相应提高尾矿堆积坝 体稳定性的措施。
关键词: 尾矿堆积坝; 渗透破坏; 稳定性; 浸润线 中图分类号: TD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6084 ( 2007) 01— 33 — 03
尾矿坝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建筑物。当尾矿库 投入运行后, பைடு நூலகம்着不同阶段、环境及运行方式的 影响, 其工作情况 ( 坝高、库区水位、堆积坝体 尾矿的力学性质等) 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 此, 尾矿库 ( 坝) 的监测工作极其重要。通常尾 矿库 ( 坝) 的监测项目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2024年尾矿库岩土勘察技术及坝体稳定性评价研究》范文

《2024年尾矿库岩土勘察技术及坝体稳定性评价研究》范文

《尾矿库岩土勘察技术及坝体稳定性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尾矿库是矿业活动中的重要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勘察技术和坝体稳定性评价是尾矿库设计与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尾矿库岩土勘察技术及其在坝体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期为尾矿库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尾矿库岩土勘察技术1. 勘察前期准备在进行尾矿库岩土勘察前,需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收集区域地质资料、了解矿山开采历史、确定勘察范围和目标等。

同时,还需制定详细的勘察方案,明确勘察方法、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

2. 现场勘察方法(1)地质勘探:通过钻探、坑探等手段,获取岩土样品,了解地层结构、岩性、岩层产状等信息。

(2)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等,探测地下岩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分布规律。

(3)原位测试:通过现场试验,如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获取岩土的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3. 勘察内容与技术要求(1)地层结构:了解尾矿库区域的地层结构、岩性、厚度等地质信息。

(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原位试验,获取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密度、含水率、内摩擦角、粘聚力等。

(3)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位、渗透性、地下水化学成分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尾矿库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三、坝体稳定性评价研究1. 稳定性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现场勘察和资料收集,对坝体的地质环境、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坝体的稳定性。

(2)定量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对坝体的应力、变形、渗流等进行分析,计算坝体的稳定性系数。

2. 影响因素分析(1)地质因素: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

(2)人为因素:尾矿库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

(3)环境因素: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

3. 评价结果与应用通过对尾矿库坝体的稳定性评价,可以了解坝体的安全状况,为尾矿库的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勘察方法的改进建议

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勘察方法的改进建议

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勘察方法的改进建议【摘要】尾矿堆积坝由选矿厂排出的尾矿组成,一般为砂水混合物通过排放管道排至尾矿库堆积形成。

勘察常用的方法有工程地质测绘(调查)、钻探、取样及室内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

本文通过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堆积坝的实际勘察工作,对后续尾矿堆积坝勘察工作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勘察;勘察方法分析;1、工程概况柴山尾矿库位于郴州市白露塘镇,湖南柿竹园柴山选矿厂南侧东坡烟冲沟内,于196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尾矿库初期坝址处沟底标高498m,原初期坝为粘土斜墙堆石坝,坝高14m,库内排洪系统由排水斜槽和排水平巷组成,采用上游法堆积,设计尾矿最终堆积标高535m。

后经两次加高扩容,尾矿最终设计堆积坝高600m,库内排洪系统改为排水井及排水隧洞组成。

至2008年,尾矿堆积坝高度已达583m,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勘察工作。

(即在1965年新建库勘察之前尚进行过堆积坝的1986年勘察、2003年勘察,后文存在参数对比)。

尾矿库区水域水面标高574m,库尾鞍部标高677m,其上游为分布多处落水洞的上烟冲沟溶蚀洼地,场地景观详见照片。

2、勘察目的1、对尾矿堆积坝现状稳定性进行分析;2、考虑该库在设计最终堆积标高600m后能否有继续加高扩容的可能性,并为加高扩容可行性分析提供依据。

3、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该项目勘察工作方法为:在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前期两次勘察部分成果资料、设计资料基础上,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调查)手段,结合物探、钻探(井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工作,结合坝体位移观测成果,综合分析评价。

现场勘察方案按勘察纲要执行,工作过程中,在分析物探成果的基础上与有关专家现场分析,为查明尾矿库渗漏的岩溶通道,增补部分钻孔。

各勘察方法主要解决的问题为:1)、工程地质测绘(调查):查明库区及周边场地岩溶分布规律,为后期加高扩容做准备。

尾矿库稳定性分析勘察报告

尾矿库稳定性分析勘察报告

×××××××××××××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堆积坝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限公司2007年7月1日目录文字部分1 前言 (1)1。

1 工程概况 (1)1。

2 勘察技术要求 (1)1。

3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1.4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1.4.1 工程地质测绘 (2)1.4。

2 钻探 (2)1。

4。

3 取土试样 (2)1.4。

4 原位测试 (3)1.5有关说明 (3)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2.1 地形及地貌 (4)2.2 区域地层 (5)2。

3 区域地质构造 (5)3 堆场工程地质条件 (5)3。

1 堆场形态 (5)3。

2 堆积方式 (5)3。

3 堆场地层 (5)3.4 不良地质作用 (6)4 拦洪坝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5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7)5。

1 尾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7)5.2 尾矿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7)5。

3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7)5。

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代表值 (8)5。

5 渗透性 (8)6 场地水、土对建材腐蚀性评价 (8)7 场地地震效应 (9)7。

1 尾矿坝分级及场地分类 (9)7.2 地震动参数 (9)7。

3 地震液化和震陷 (9)8 堆场坝体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9)8.1 尾矿坝现状分析 (9)8.2 尾矿坝渗流分析 (10)8.3 尾矿坝稳定性评价 (10)8.4 尾矿坝加高排渗措施 (13)9 结论及建议 (14)附件: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图表部分1 前言*************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堆积坝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根据该公司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技术要求,并受*********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由我院于2007年6月完成。

论某矿山高浓度尾矿干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论某矿山高浓度尾矿干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论某矿山高浓度尾矿干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摘要:若尾矿库溃坝出现相关事故,这样会导致公众的健康与财产受到威胁,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依托于某矿山尾矿库,尾矿库情况进行介绍,对高浓度尾矿干堆尾矿坝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坝体稳定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引言:尾矿库属于选场尾矿的储存场所,其中集聚比较高势能,属于人造泥石流堆,一旦其出现溃坝的安全隐患,就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安全事故,是尾矿库得到安全保障属于矿山安全生产关键环节。

下文主要对尾矿坝稳定性展开系统的研究,与固有的尾矿库堆存模式不同,矿山尾矿库运用的是最先进的尾矿干堆技术,并科学的展开设计。

1尾矿库概况本文研究的矿山具体位置在我国北方某城市,其矿山的地貌上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处于内陆干燥气候区,运用的是高浓缩干堆技术进行堆放。

尾矿系统年输送浓缩尾矿大概为897万吨。

主要是将海拔1499m新选矿厂传输至约3.09km外海拔标高1781m的尾矿库展开浓缩堆放,该尾矿坝库容量大概是5761万方,尾矿坝的下游最大高度是49m,尾矿坝的上游最大高度是32m,坝体总长大概是9km,具体的平均高度是16m。

按照库容与坝高以及工程相关主要因素,本次研究的尾矿库属于三级库。

本尾矿堆存场具体位于选厂北侧一条坡度很缓沟谷中,这个沟谷主要是南北方向,一般情况下是干沟,并不存在水流,一旦出现暴雨天气就会存在洪水情况,尾矿库运用的是高浓缩干堆技术开展的设计与相关建设。

2高浓度尾矿干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极限平衡法基本核心原理,并主要是运用Geo-studio这种模拟软件对南坝以及北坝存在的稳定性展开系统的研究。

其中南坝主要运用Geo-studio软件中存在的SEEP/W模块对各种蓄水深度下的坝体渗流状态进行科学计算,并把最终的结论输送至SLOPE/W模块内,并对坝体存在的稳定性展开计算,这样就能够生成南坝在各种蓄水深度下匹配的坝体稳定性系数。

尾矿库中后期坝体稳定性计算分析

尾矿库中后期坝体稳定性计算分析

尾矿库中后期坝体稳定性计算分析在尾矿库后期坝体稳定性计算分析中,首先需要对尾矿库周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包括地层、地质构造、岩层性质等因素的调查,以及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分析。

这些信息对于后期坝体稳定性分析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接下来,需要对尾矿库坝体的厚度、坝顶高程、坝音速等进行测量和记录。

这些数据是进行后期坝体稳定性计算的重要参数。

在后期坝体稳定性计算分析中,需要根据尾矿库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稳定性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静力平衡法、滑动体方法、有限元法等进行计算。

这些方法能够考虑到坝体的不同受力状态,进而分析坝体的稳定性。

还需要对尾矿库坝体的材料性质进行测试。

这包括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参数,如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等。

这些测试结果将用于后期坝体稳定性计算的输入数据。

在后期坝体稳定性计算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坝体的实际情况确定荷载作用。

一般来说,尾矿库承受的荷载主要有上游尾矿压实力、尾矿浸润水压力和外部荷载等。

这些荷载作用将影响到尾矿库坝体的稳定性。

根据计算分析的结果,需要对尾矿库的后期坝体稳定性进行评估。

如果经分析发现存在稳定性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和处理。

如果稳定性较好,可以进一步进行坝体的监测和调整。

尾矿库后期坝体稳定性计算分析是确保尾矿库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质环境、坝体参数、稳定性计算方法、材料性质和荷载作用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对尾矿库的稳定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尾矿库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行业)某尾矿(尾矿堆积坝)库岩土工程勘察(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2012(勘)848勘察院二O壹二年七月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2.5.28~7.8)(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工程编号:2012(勘)848院长:总工程师:审核人:技术负责:编写人:某勘察院二O壹二年七月目录1 前言31.1工程概况31.2目的任务41.3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51.4勘察工作和完成工作量61.5有关说明92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102.1地理位置及交通102.2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102.2.2.1、气象112.2.2.2、水文113 库区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123.1区域地质和构造123.2库区地层123.3不良地质作用144 尾矿库岩土工程特征144.1初期坝址岩土工程地质特性154.2初期坝特征及工程特性154.3尾矿堆积体的工程特性155 水文地质条件195.1区域及库区水文地质条件195.2初期坝水文地质条件205.3现状堆积坝水文地质条件216 地震效应236.1地震动参数236.2现状尾矿土地震液化判定247 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47.1现状初期坝稳定分析及评价247.2现状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57.3现状排洪涵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278 结论和建议278.1结论278.2建议及有关说明28附图目录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工程地质图1:10002 2-1 1-1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3 2-2 2-2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4 2-3 3-3ˊˊ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垂直1:2005 3-1 Zk2柱状图1:2006 3-2 Zk5柱状图1:2007 3-3 Zk8柱状图1:2008 3-4 Zk11柱状图1:2009 4 尾矿坝稳定性计算概划图1:200附件目录1、单环注水试验记录表2、十字板试验成果表3、土工试验报告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1前言某X公司位于某县桑溪镇,是壹个集采矿、选矿为壹体的企业。

该X公司于5月20日委托我院对该库进行闭库阶段的稳定性分析勘察。

勘察工作是根据《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及相关规范实施的。

本次勘察为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

我院工作人员于2012年5月28日进场施勘,6月9日完成了野外施勘工作。

项目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壹览表表1-11.1工程概况某沟尾矿库位于厂区以东400m的某沟内,尾矿库初期坝位于该沟沟口。

该尾矿库建于2006年6月份,初期坝采用M7.5浆砌石挡墙结构,初期坝高20m,坝顶标高478.4m,坝顶宽2m,坝轴线长度76m。

堆积坝高39.8m,总坝高59.8m,最终堆积坝标高527.2m,有效库容98.4×104m3,按《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分类属Ⅳ等尾矿库。

该尾矿库设计排洪系统原设计为为排洪涵管,该排洪系统于2011年初发生局部破坏,造成部分尾矿泄露,经应急处理,该涵管已被封堵,后经西安有色设计院设计排洪系统主要为俩部分:第壹部分为库区上游拦洪坝,侧堰进流经排洪渠泄流至消力池后排出库外;第二部分为库区采用排洪斜槽进流经排洪涵管泄流汇入排洪渠后经消力池消能后排出库外。

(见照片1、2)该库于2012年5月底已经闭库。

现阶段勘察为闭库阶段稳定性分析勘察评价。

照片1、初期坝(镜向北)1.2目的任务根据该尾矿库、初期坝、堆积坝的特征,按国家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上游法尾矿库工程勘察规程的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为尾矿库稳定性分析提供可靠的岩土工程技术资料。

本次稳定分析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1、查明尾矿库初期坝址、坝肩、库岸的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其稳定性和渗漏性;2、查明库区泥石流、滑坡、断裂破碎带、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对其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治理方案初步建议。

3、查明尾矿堆积坝体的组成,密实程度及其沉积条件;4、查明尾矿堆积坝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动力性质及高应力状况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质;5、查明勘察期间浸润线的位置;当渗漏较严重或因渗漏而污染自然环境时,尚应查明渗漏途径;6、研究初期坝基的稳定性,查明各种不稳定因素,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方案。

7、分析场地的地震效应,分析在地震力作用下,尾矿堆积体的液化等稳定性,且提出抗震设计有关参数;8、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对尾矿库的坝体特征,排洪渗流系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及评价,且提出治理建议。

1.3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J300-2004)3、《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T11-86)4、《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GB50547-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8、《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10、《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1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2.《某县某沟尾矿坝及右岸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陕西工程勘察院)13.《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闭库设计》(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1.4勘察工作和完成工作量1.4.1勘察工作受某X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尾矿库闭库阶段的稳定性分析勘察工作。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T11-86)、《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GB50547-2010)、勘察合同等编制了勘察纲要,针对尾矿堆积坝的特点,布置勘探线、勘察点。

施勘工作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绘、钻探揭露,取样、原位测试、现场渗水试验等手段进行。

且于2012年5月28日~6月9日完成了野外施勘工作。

勘察资料真实可靠,能满足稳定性分析的要求。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绘本次勘察对尾矿库所在某沟分水岭范围内的0.3km2进行了1:1000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按简单场地考虑,采用路线法进行,对地质构造、地层界线、不良地质作用范围进行追索。

观测点壹般定在:(1)不同时代的地层接触带,不同岩性分界线;(2)地质构造线;(3)不同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即同壹地貌单元的微地貌区;(4)露头良好的地区;(5)不整合界面;(6)不良地质作用分布地段。

观测点采用皮尺、罗盘等半仪器法确定。

工程地质测绘规范要求,按简单的工程地质条件考虑(成图及绘图比例尺均为:1:1000),观察点348点/Km2,观察路线长16.6Km,观测点间距40~60m。

本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测绘路线共5条,总长6km,观测点180个,观测点间距30~55m。

控制面积约0.3km2。

对库区附近进行了观测点加密。

达到规范要求,可满足工程要求。

2、钻探本次共布置勘探孔12个,按3条纵剖面线布置勘探点,勘探线间距为40m,勘探点间距为45~145m。

勘探点平面位置详见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

钻探施工采用壹台XY-1A型钻机,钻探方法:浸润线之上为无水干钻,浸润线以下采用泥浆护壁正循环回转钻进,开孔直径146mm,终孔直径110mm,共完成钻孔12个,孔深11.50~52.30m,总进尺320.60m(见表1)。

3、岩、土、水取样为取得尾矿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内取原状样。

原状样在浸润线之上用取砂器、浸润线以下用双管单动薄壁取土器采取,且在注水试验点采取扰动样;原始地面以下粘土层采用上提活阀式取土器采取原状土样;岩石样在岩芯中采取。

水样从尾矿库排水管中采取。

共取原状尾矿样40件,扰动样5件。

完成勘探点工作量壹览表表14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在尾矿堆积体中采用自动落锤,进行标准贯入试验,0~10m 每隔1.5m、10~20m每隔2.0m、20m以下每隔3m进行壹次标准贯入试验。

试验时先预打15cm不计数,记录后30cm的击数。

本次在10孔内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共计92次。

(2)孔内十字板试验十字板试验采用LMC-J110型静探仪进行,探头连接在钻杆上,探头通过电缆和地面仪器相连,十字板剪切试验:本次在2个孔(ZK7、11)中进行了十字板剪切试验,在软土地层中全孔做试验,试验间距为2m。

共进行19次试验。

用回转钻开孔,再用提土器清孔,虚土不宜超过15cm,且将探头下至预定深度以下,安装好设备,以约每10秒壹转的速度旋转钻杆,使最大扭力值在3-10min内达到。

记录土体剪损时的抗剪强度(即读取最大读数);在完成上述原状土试验后,继续转动,即可获得残余抗剪强度。

(3)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为了评价青沟沟内第四系松散层的密实度,在ZK10、ZK11孔位置进行了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

试验锤质量63.5kg,落距76cm。

累计重型(Ⅱ)动力触探试验深度2.40m。

5、注水试验在堆积体上的尾中细砂、粉砂俩种岩性中进行单环注水试验,共5个点。

试验时,把铁环嵌入到试坑中,环内水柱保持在10cm 上,铁环直径为25cm,试验壹直进行到渗入水量Q固定不变为止。

求得各时间段内的平均渗透速度,且在现场绘制Q-t曲线。

开始按1min、2min、2min、5min、5min时间间隔观测注入流量,以后均按5min间隔记录壹次流量,直至最终的测读流量和最后俩个小时内平均流量之差不大于10%,才结束试验。

6、室内岩土试验本次勘察尾矿样进行了常规、直剪、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实验,对尾矿砂样仍进行了颗粒分析,具体数量见表2。

室内试验工作壹览表表21.4.2完成工作量此次尾矿库勘察完成钻探孔12个,累计进尺320.6m等,工作量详见表3。

完成总工作量壹览表表31.5有关说明1)勘探点位置是根据设计的控制点坐标,采用仪器法测放的。

2)工程地质测绘依据的是甲方提供的1:1000地形图,尾矿库区工程地质测绘是根据自测的1:1000地形图进行的。

地质点是采用半仪器法标定的。

3)报告部分资料引用前期资料《某县某沟尾矿坝及右岸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陕西工程勘察院)、《某X公司某沟尾矿库闭库设计》(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2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2.1地理位置及交通该尾矿库位于某县桑溪镇某沟沟沟内,桑溪镇距金水镇50Km,有简易公路相通。

金水镇距25Km某县县城,以108国道及京昆高速相连,阳(平关)——安(康)铁路穿越某县的胥水镇,交通较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