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产稳产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秦粮315的选育

合集下载

85天早熟玉米品种有哪些

85天早熟玉米品种有哪些

85天早熟玉米品种有哪些85天早熟玉米有郑单958、浚单22、龙单11、金玉335、垦单8号、登海662等品种。

1、郑单958:夏播生育期为96天左右,株型紧凑,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为88-90%。

2、浚单22:该品种在河南的夏播生育期为102天左右,幼苗的生长势较强,叶色深绿,果穗筒形,出籽率为90%。

一、郑单9581、品种简介(1)该品种的选育单位为河南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为郑58X昌7-2,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00009。

(2)2000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特征特性(1)该品种为中熟玉米杂交种,株型紧凑,株高为246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雄穗分枝中等,分枝与主轴的夹角较小,夏播生育期为96天左右。

(2)幼苗的叶鞘为紫色,生长势一般,穗行数为14-16行,行粒数为35个左右,果穗呈筒形,有双穗现象。

(3)穗轴为白色,果穗长16.9厘米,具有良好的结实性,秃尖率较轻。

(4)籽粒呈半马齿型,颜色为黄色,千粒重为307克,出籽率为88-90%。

粗蛋白质含量为9.33%,粗淀粉含量为73.02%,粗脂肪含量为3.98%,赖氨酸含量为0.25%。

(5)该品种抗倒伏,较耐旱,抗黑粉病、小斑病、大斑病,高抗矮花叶病,感茎腐病。

3、种植要点(1)5月份下旬,在麦垄上进行点种,或6月份上旬麦收后在足墒的条件下进行直播。

(2)高水肥地块,种植密度为4500株/亩;中上等水肥地块,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正常密度为3500株/亩。

(3)苗期注意重施拔节肥,增施磷钾肥,大喇叭口期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工作。

4、适宜种植区域该品种适宜种植在黄淮海夏玉米区。

二、浚单221、特征特性(1)该品种在河南的夏播生育期为102天,幼苗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叶色为深绿色,长成后,株高260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穗上叶和茎部的夹角为20°C,穗下叶梢平展。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圣豆101的选育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圣豆101的选育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圣豆101的选育李春燕 曹基秋 黄发领 王 孟 岳 鹏 刘传祥(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宁272400)摘要:圣豆101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齐黄34为母本、阜90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摘荚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早熟大豆新品种。

该品种2年区域试验均增产极显著,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210081,适宜在黄淮海南片区域推广。

介绍了圣豆1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

关键词:大豆;圣豆101;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是人类优质植物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大豆需求增加迅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10031.45万t,国内大豆总产量为1960.18万t,我国大豆自给率仅为16.35%,国外进口大豆主要用于生产豆油和豆粕,国内大豆主要用于传统豆制品及各种现代食品加工。

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产量为132.23kg/667m2,世界大豆平均产量为185.61kg/667m2,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选育高产稳产的大豆新品种,优化其配套栽培技术,提高新品种的产量潜力,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对于提高我国大豆总产,减少对外依存度,以及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淮海夏大豆生产区是我国的第二大豆主产区,该区又细分为黄淮海北片、中片和南片3个区域。

黄淮海南片是3个区域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包括河南省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安徽省的淮河两岸以北,江苏省洪泽湖和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等地区。

该区域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超173万hm2,品种生育期一般在100~110d。

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齐黄34为母本、阜90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定向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圣豆101是黄淮海南片2021年审定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抗病性好,籽粒较大、商品性好,熟期较早,受市场欢迎程度较高,可作为夏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南片区域推广。

玉米新品种强硕168选育报告

玉米新品种强硕168选育报告

玉米新品种强硕168选育报告1. 引言1.1 选育目的选育目的是为了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有较高抗病虫害能力、产量稳定且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育新品种,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降低玉米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选育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玉米新品种也是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选育强硕168这一新品种,旨在实现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完善提供新的支撑和动力。

在面临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情况下,选育出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玉米新品种,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选育方法强硕168品种的选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设计和实施。

在选育方法方面,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以确保选育的有效性和成功性。

选育方法需要选择适宜的亲本。

在强硕168的选育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具有优良性状和抗逆性的亲本进行杂交组合。

通过对亲本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和杂种优势。

选育方法需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

在强硕168的选育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筛选和改良目标基因,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选育方法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田间试验和评价。

在强硕168的选育过程中,我们通过多地多点的田间试验,对其生长发育、产量性状、抗逆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这些试验数据可以为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强硕168品种的选育方法综合运用了传统和现代育种技术,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选育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将为未来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1.3 选育过程选育过程是选育新品种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新品种的品质和产量。

强硕168的选育过程严谨而科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中国玉米品种概述

中国玉米品种概述

中国玉米品种概述玉米属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Zea)玉米种(mays)。

玉米种又分为9个类型。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一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带回欧洲,16世纪前半期由欧洲传入中国。

在田艺衡《留青日扎》(1573年)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都有关于玉米的记载。

玉米传到我国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栽培驯化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大量的产量稳定、适应性强和抗逆性较好的地方品种,成为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基础。

据粗略统计,全国各地保存的玉米品种资源近2万份。

玉米别名玉蜀黍,又有苞米、苞谷、苞芦、苞粟、棒子、玉茭、六谷、珍珠米、观音粟等名称。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玉米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

主要分布在北纬500到200从东北到西南的狭带状地区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市、自治区。

其中以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四川、河南等省的播种面积最大,其他省、市、自治区也都有一定种植面积。

玉米是高产粮食作物,籽粒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掺合其他的粮食,实行粗粮细做,可做成各种糕点,美味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逐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的饲用价值越来越重要。

在工业上用途亦广,玉米籽粒和副产品可以制造300种以上的工业品。

在医药上,玉米淀粉是培养抗菌素(如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玉米种质资源。

这些种质资源在生产、育种和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玉米种质资源工作,全国各地开展了群众性的评选良种、收集、整理农家品种工作。

据统计,至1958年止,全国共收集保存玉米品种11400余份;1979年以来,全国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补充征集,从而促进了我国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中国排名前十的玉米品种

中国排名前十的玉米品种

中国排名前十的玉米品种
(一)
1、金8号:这是一种抗旱能力极强的晚熟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病性和优良的抗倒伏性。

2、双优326:这是一种抗旱、耐寒、新鲜度好、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以它的抗旱能力、耐寒能力及良好的产量而著称。

3、金玉388:它是一种早熟、耐旱性强的玉米品种,它具有抗病性好、耐旱性强、生长期短、颗粒大而重的特点。

4、全熟53号:这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早熟玉米品种,具有抗病性强、耐热性好、生长快、颗粒大而重的特点。

5、益玉33号:这是一种耐旱、抗逆性强的早熟玉米品种,具有抗病性和抗非对称病毒性优良的特点。

6、仙台丰收4号:这是一种较早熟、抗旱、耐热高产的晚熟玉米品种,具有耐旱性好、耐病性强、抗非对称病毒优良的特点。

7、梅兰1号:这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具有抗病性好、抗旱能力强、抗倒伏性强的特点。

8、梯科2号:这是一种耐旱、抗逆性强的晚熟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品质良好、抗病性强的特点。

9、双水1号:这是一种高产、抗病性好的晚熟玉米品种,具有抗旱性好、耐热性强、抗倒伏性好的特点。

10、金秋9号:这是一种耐旱、抗病性强的早熟玉米品种,具有高抗旱能力、耐寒能力、耐病性强的特点。

玉米郧单22_选育报告

玉米郧单22_选育报告

2023年第6期育繁制种116玉米郧单22选育报告陈光勇 周 刚 杨 虎 秦光明 唐余成 李 萌 宋 伟 张世洪(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十堰442000)摘要: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郧单22是由自交系WD04与N75杂交组配育成的新品种,2020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200009。

大田生产表现出丰产、高产、稳产、抗逆抗病性强,是一个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的玉米新品种。

从选育目标及思路、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加快其推广应用。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郧单22;选育目标;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Breeding Report of Maize Yundan 22CHEN Guang-yong ,ZHOU Gang ,YANG Hu ,QIN Guang-ming ,TANG Yu-cheng ,LI Meng ,SONG Wei ,ZHANG Shi-hong(Shiy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iyan 442000,Hubei )基金项目: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2016-620-000-001-063)玉米是传统的粮食作物,已发展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据统计,我国2022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020万hm 2(6.03亿亩),产量达2.59亿t ,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世界第一和第三。

近年来湖北省玉米面积逐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6.7万~53.3 万hm 2突破到66.7万~73.3万hm 2,但是目前全省玉米需求量900万t 左右,自产不足300万t ,缺口约600万t [1]。

湖北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玉米产业区域布局主要为鄂西山地玉米区、江汉平原及鄂东南丘陵玉米区和鄂北岗地丘陵玉米区。

选育适宜江汉平原及鄂东南丘陵玉米区和鄂北岗地丘陵玉米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玉米新品种一直是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的玉米育种方向。

14196261_玉米新品种适应性“四级梯次鉴定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14196261_玉米新品种适应性“四级梯次鉴定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玉米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谷类粮食作物,也是禾谷类作物中增产潜力较大的作物之一[1,2]。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作物,在我国粮食及饲料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3]。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玉米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耕地面积的减少,加上环境变化的加剧,使得生产上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玉米新品种的需求日趋迫切[4]。

美国玉米的平均产量为8000kg/hm 2,而目前我国仅为5000kg/hm 2[5,6]。

我国玉米的育种水平及生产水平远远低于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育种工作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与不足,尤其是育成品种的适应性。

玉米品种的强适应性选育是育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育种者潜心研究的主要育种目标[7]。

目前,许多育种者往往通过1个点次、1个年度的试验来鉴定和评价所配制的新组合,条件稍微好些的也仅是设几个点次1a 鉴定后就参加试验。

其结果大多是所配制的组合经不起时间、地点的考验,即使通过了国家或者省级审定,在生产上推广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针对当前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之间产量差异较大,适应性与稳产性差的现状,根据河北省和国家玉米生产区域布局,借鉴国外育种研究经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通过多年玉米新品种选育实践,建立并逐渐完善了玉米新品种卜俊周,岳海旺,彭海成,陈淑萍,魏建伟,谢俊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衡水053000)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作物,在粮食及饲料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玉米单产的提高,35%~40%归功于品种。

针对当前选育的玉米新品种适应性差的现状,建立并完善了玉米新品种适应性“四级梯次鉴定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新组合初级鉴定、中级联合鉴定、高级联合鉴定和生产鉴定4个相互关联并梯次递进的阶段。

应用此方法能够对玉米新组合的适应性和产量等主要生物学及经济学性状进行全面鉴定、评价与选择,加快培育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品种步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作者:余新春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9期余新春玉米是河南省新蔡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在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随着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适合玉米种植的土地逐渐缩小。

怎样在这一背景下更好的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就成为现阶段农业工作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通过加快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有利于调整本地区的玉米品种结构,保证高产稳产的玉米品种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满足粮食生产要求。

一、滑玉12选育1、品种特性该品种由种业五十强企业滑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宏瑞种业生产、经营。

该品种具有脱水快,高抗倒伏、耐旱、高产稳产、不秃尖、活秆成熟,品质优质等特点。

是河北省和河南省重点推广高产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株高250cm,穗位高95cm,果穗筒型,穗长22~24cm左右。

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6,出籽率可达90%左右,千粒重400克。

籽粒黄色,马齿型,角质,粒深1.34cm。

株型紧凑,叶片上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

生育期夏播95天左右,春播125天左右。

抗大、小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

抗倒性好,耐阴雨能力强,活秆成熟。

2、产量表现该品种在结实性,无秃顶,抗病,抗倒方面尤为突出。

一般亩产750kg左右,在高水肥地种植,超高产栽培具有亩产1000kg以上的生产潜力。

适宜于河北、河南玉米春播、夏播种植区域和相似生态区域。

多年多区多点引种示范表明:一般种植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等品种区域均可种植。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1、玉米适用能力较强在各种土壤环境下均能够增长,但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通常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层深厚,土质疏松,多孔通透性较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种植地,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高产稳产。

选地结束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整地,整地深度控制在20~25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产稳产中早熟玉米新品种
秦粮315的选育
赵夏道1乔振华2景福利3庄建彬4
(1.陕西省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周至710400;2.陕西省周至县农业局周至710400;
3.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咸阳712034;
4.陕西省周至县种子站周至710400)
摘要:秦粮315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自交系秦00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秦0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审定。

文章介绍了秦粮3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要点和制种要点。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秦粮3158;选育;栽培;制种
秦粮315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以高产、广适、抗病、抗逆性强为育种目标,于2007年用自育自交系秦00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秦0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

2012年3月27日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5次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秦粮315(审定编号:陕审玉2012014号)。

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亲本来源
母本秦001: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用外引自交系“478”和“78599”杂交后,再与“478”回交,经陕西、海南连续6代自交,单株优选,2007年春季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系。

父本秦002: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用昌7-2杂株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

1.2选育经过
2007年冬,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在海南用自交系秦001为母本,自交系秦002为父本杂交进行杂交组配,同时进行两个自交系配合力的测验。

经2008年、2009年夏播种植鉴定,新配组合秦001×秦002优势明显,表现突出。

该组合于2010-2011年参加了陕西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新组合稳产性和丰产性良好,综合性状优良,符合陕西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标准,于2012年3月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5次会议审定,定名秦粮315。

2特征特性
2.1生育期
平均生育期99.8d,与对照郑单958生育期(99.5d)相当。

2.2植物学特征
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深绿,顶土能力强,生长健壮。

成株株型紧凑,花丝粉红色,叶色深绿,全株出叶19~21片。

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100cm左右,穗长16~18cm,穗粗5.1cm,穗行数14~16行,千粒重370g,出籽率89%,黄粒,白轴,籽粒半马齿,粒深,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抗旱耐涝性强。

2.3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730g/L,粗蛋白(干基)8.47%,粗淀粉(干基)74.55%,粗脂肪(干基)3.58%。

2.4抗病性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鉴定,高抗小斑病、抗穗粒腐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

3产量表现
3.1丰产性
2010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2.5kg,较对照郑单958增产9.4%;2011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0.6kg,较对照郑单958增产9.2%;2011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
作者简介:赵夏道(1966-),男,农艺师,从事玉米育种及栽培工作。

通讯作者:景福利。

13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