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种星56的选育

合集下载

丰产稳产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秦粮315的选育

丰产稳产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秦粮315的选育

丰产稳产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秦粮315的选育赵夏道1乔振华2景福利3庄建彬4(1.陕西省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周至710400;2.陕西省周至县农业局周至710400;3.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咸阳712034;4.陕西省周至县种子站周至710400)摘要:秦粮315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自交系秦00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秦0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审定。

文章介绍了秦粮3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要点和制种要点。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秦粮3158;选育;栽培;制种秦粮315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以高产、广适、抗病、抗逆性强为育种目标,于2007年用自育自交系秦00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秦0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

2012年3月27日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5次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秦粮315(审定编号:陕审玉2012014号)。

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1.1亲本来源母本秦001: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用外引自交系“478”和“78599”杂交后,再与“478”回交,经陕西、海南连续6代自交,单株优选,2007年春季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系。

父本秦002:是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用昌7-2杂株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

1.2选育经过2007年冬,西安秦粮种业有限公司在海南用自交系秦001为母本,自交系秦002为父本杂交进行杂交组配,同时进行两个自交系配合力的测验。

经2008年、2009年夏播种植鉴定,新配组合秦001×秦002优势明显,表现突出。

该组合于2010-2011年参加了陕西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新组合稳产性和丰产性良好,综合性状优良,符合陕西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标准,于2012年3月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5次会议审定,定名秦粮315。

2特征特性2.1生育期平均生育期99.8d,与对照郑单958生育期(99.5d)相当。

早熟耐密玉米新品种郑玉85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早熟耐密玉米新品种郑玉85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7):34,42.[4]牛永锋,宋俊乔,庞文喜,等.玉米杂交种安玉13的亲本特性与高产制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7):147-149.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导致玉米生产者群体主要由老人组成,根据河南省夏玉米生产发展趋势,机耕细作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玉米生产要求,机械化、简约化、规模化生产成为发展趋势。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专业化生产合作社的迅速发展,要求玉米新品种在满足丰产性、抗倒性及抗病性的基础上,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

近年来限制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机械化收获籽粒,因此选育早熟耐密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类型的玉米新品种,满足新形势下农业生产需要,通过品种改良创新,提高产量和品质,以及促进适度规模生产,越来越受到育种家的关注。

1品种来源与育种经过1.1母本郑62832008年南繁组配先玉806×郑2158作为选系组合,其中先玉806为美国先锋公司参加河南省品种试验杂交种,具有株型清秀、早熟性好和脱水较快的特点,郑2158为本单位育成自交系,具有抗病性好、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

利用南繁北育手段系谱法进行自交选系,重点选择株型紧凑、穗位低、抗性好和结实性好的单株和穗行自交纯合,2011年南繁利用昌7-2、PH4CV 对F 4代单株进行配合力测定,从中选育出“0855-5-3”单株与PH4CV 配合力最高,暂定名“6283”。

该自交系较早熟,株型紧凑,穗位低,雄穗分枝少,抗病性好,果穗结实性好,穗轴细,籽粒偏硬粒型。

结合了先玉806早熟性和郑2158的抗病性。

1.2父本郑59512008年海南组配PH4CV ×先玉335选系组合,重点选择花粉量大、开花时间长、株型半紧凑、叶色淡、根系发达、抗性好的单株和穗行自交纯合,2011年南繁利用郑58、PH6WC 对F 4代单株进行配合力测定,从中选育出“0859-5-1”单株与“郑58”“PH6WC ”配合力较高,暂定名“5951”。

7384715_中熟抗旱抗病玉米新品种方玉1号的选育及利用

7384715_中熟抗旱抗病玉米新品种方玉1号的选育及利用

DOI :10.16318/ki.hbnykx.2015.05.017河北农业科学,2015,19(5):60-62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齐俊贤中熟抗旱抗病玉米新品种方玉1号的选育及利用盖颜欣1,季志强1,方华1*,佟桂富2,李福忠3,方祥2,桑利民1,张杨1,郭玉炜1(1.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承德067000;2.河北德华种业有限公司,河北承德067000;3.丰宁县农牧局鱼儿镇农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区域站,河北丰宁068359)摘要:方玉1号是利用“REID 黄马牙×唐四平头”杂种优势模式,以F411为母本、F438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

该品种2006~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2a 平均产量为12468.0kg/hm 2,较对照哲单20号增产10.4%;2008年4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玉2008026号);2010~2011年参加承德市中早熟组玉米区域试验,2a 平均产量为11725.5kg/hm 2,较对照吉单261增产13.3%;2012年参加承德市中早熟组玉米生产试验,产量为12076.5kg/hm 2,较对照吉单261增产12.1%;2013年4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3026号)。

方玉1号株型紧凑,茎秆韧性好,气生根多,抗旱性极强;结实好,不秃尖,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抗倒,适应性强;春播全生育期122d ,可在河北省、内蒙古有效活动积温≥2650℃的中早熟玉米种植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玉米;方玉1号;中熟;抗旱;抗病;品种选育中图分类号:S5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5)05-0060-03收稿日期:2014-12-04作者简介:盖颜欣(1964-),男,辽宁朝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育种及高产栽培研究。

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2号选育报告

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2号选育报告

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2号选育报告
张巧霞;郑富国;白光庭;奚海航;李霞;王正乾
【期刊名称】《寒旱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4(3)5
【摘要】为丰富甘肃省内高海拔旱作区适种玉米品种,以自育自交系LKM66为母本、LKF5-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2号。

2021—2022年参加甘肃省河西联合体早熟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1418.5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5.25%。

2022年参加甘肃省河西联合体早熟组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1886.0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6.57%。

该品种株高260.5 cm,穗位高90.9 cm。

穗长19.5 cm,穗行数14~16行。

籽粒半马齿型,百粒重33.1 g。

籽粒含蛋白质101.0 g/kg、粗淀粉696.7 g/kg、粗脂肪51.8 g/kg、赖氨酸2.9 g/kg,容重756 g/L。

具有活秆成熟、籽粒大、品质好、稳产性较好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早熟玉米生产区种植。

【总页数】3页(P422-424)
【作者】张巧霞;郑富国;白光庭;奚海航;李霞;王正乾
【作者单位】甘肃省亚盛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相关文献】
1.早熟玉米新品种通玉9585选育报告
2.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金穗306选育报告
3.春播区早熟玉米新品种梅亚1604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4.玉米新品种禾盛209选育报告
5.极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1号的选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品种辽科6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品种辽科6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品种辽科6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赵兴彦;孙源泽;刘亚玲;董建军;孙贵海;马英豪;孙姝奇;邹春野;宋月;卢凌霄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24()3
【摘要】辽科602是辽源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LN32为母本,以自选系LN3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好、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2021年通过吉林省审定。

本文作者对玉米新品种辽科602的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及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总页数】3页(P153-155)
【作者】赵兴彦;孙源泽;刘亚玲;董建军;孙贵海;马英豪;孙姝奇;邹春野;宋月;卢凌霄【作者单位】辽源市农业科学院;榆树市正阳街道综合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辽禾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特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辽棉34选育及栽培技术
3.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品种辽科38的选育及特性
4.特早熟高产优质棉花品种辽棉53选育及栽培技术
5.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辽玉160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吉单5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吉单5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吉单5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作者:刘文国岳尧海王敏等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24期摘要:吉单53是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玉米杂交种。

2013~2014年参加吉林省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759.1kg/hm2,比对照吉单27增产3.3%;2014年参加吉林省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3102.1kg/hm2,比对照吉单27增产8.5%。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品质较好。

该品种在各类试验中表现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早熟区域种植。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丰产;中早熟;抗病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01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较大,霜期差异较明显,其中吉林省东部山区的霜期较早,一般在长白山天池一带初霜出现在8月末~9月初。

近些年来育成的玉米新品种适应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种植的比较多,而适应吉林省东部山区的玉米新品种比较少。

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玉米新品种吉单53具有高产、优质、熟期适宜、抗病性较强、保绿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随着玉米新品种吉单53的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不仅要可以使农民增加收入,也可使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1-2]。

1 品种选育目标选育适宜吉林省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玉米新品种。

2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2.1 品种来源母本是以444×255为基础群体选育而成;父本是以四-144×PH4CV为基础群体选育而成。

于2009年以自选系四-287为母本,以自选系吉A53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2 选育经过2010~2011年参加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网点鉴定试验,2012年参加吉林省中早熟组预备试验,2013~2014年参加吉林省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同时2014年参加吉林省中早熟组生产试验。

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长单525的选育

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长单525的选育

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长单525的选育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宋艳芳【摘要】长单52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于2003年以外引自交系KY9903为母本,以自选自交系KY414-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玉米单交种.在各级试验中,长单525表现为高产、稳产、多抗,适宜在山西省春播玉米特早熟区、中南部复播区及有效积温在2 000 ℃以上的同类地区种植,每公顷留苗5.25万~6.00万株.【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11【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优质玉米;长单525;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作者】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宋艳芳【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031 选育背景和经过1.1 选育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我国玉米消费量迅速增加,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6亿,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性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

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1]。

2008—2020年,我国玉米单产年均递增188.7 kg/hm2才能保证玉米消费需求[2]。

而随着世界上主要玉米出口国美国和巴西能源替代战略的逐步实施,玉米作为能源替代品的消耗在逐年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出口量减少和出现世界范围内玉米供应紧张的局面。

为此,基于有限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玉米复种指数,成为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举措。

玉米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二、山西第一大粮食作物。

山西省2008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37.86 万 hm2,比 2007 年增长 8.51%[3]。

玉米不但是山西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且更是山西省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1号的选育

极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1号的选育

738.2
8.15
726.6
16.03
835.6
8.82
1021.3
12.15
735.3
14.85
765.1
11.82
579.7
8.66
600.8
8.19
683.8
9.06
619.3
7.85
617.7
9.87
594.6
5.29
652.8
10.74
677.2
7.74
672.0
5.09
722.3
9.51
试验地点
临夏州和政县 武威市古浪县 平凉市静宁县 张掖市民乐县 定西市渭源县 平均
表 1 2021-2022 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亚盛 11 号产量表现
2021 年区域试验
2022 年区域试验
2022 年生产试验
产量(kg/667m2) 比对照 ±(%) 产量(kg/667m2) 比对照 ±(%) 产量(kg/667m2) 比对照 ±(%)
146 育繁制种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 2021-2022 年参加甘肃省河西联合 体早熟组玉米区域试验,在临夏、武威、平凉、张掖、 定西 5 个试点全部增产,稳产性好,2 年区域试验亚 盛 11 号每 667m2 平均产量 696.9kg,比对照德美亚 2 号增产 10.43%(表 1)。
2023年第11期
势分析.中国稻米,2022,28(1):87-90 [6] 金林灿,吴国泉,陈国,朱家骝,施贤波.甬籼 15 特征特性及栽培技
术要点.中国稻米,2009(4):28-29 [7] 施贤波,金林灿,姜洁锋.早熟早籼新品种甬籼 641 的选育及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03-10
种星56系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用自选系
M81作母本,自选系Z05作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

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种星56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宜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500℃以上的地区以及其它相似地区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1选育背景和目的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气候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山地、平原、纬
度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立体气候条件复杂。

≥10℃活动积温在
2500℃左右地区广大,居住地人口多,生产条件差,而且气候及
其生态特点变化很大。

因此,选育早熟性好、综合抗性强、适应范围广、高产稳产优质的中早熟杂交玉米新品种,必将对我区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2.1
杂交种选育经过
2006年冬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育种基地用玉米自交
系M81和Z05杂交组配,2007年春季在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育种基地进行玉米品种鉴定试验,自选参试组合
150个,每个品种4行,行长10m ,平均行距0.5m ,株距0.3m ,地
膜覆盖,实际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m 2,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品种对照为哲单37、四单十九。

收获时取小区中间2行实收测产,其中M81×Z05杂交种产量居第一位,单产790kg/667m 2,比ck1(哲单37)增产22.5%,比ck2(四单十九)增产6.5%。

2008年春季在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育种基地进行产量对比试验,参试品种10个,每个品种种植12行,行长10m ,平均行距0.5m ,株距0.3m ,地膜覆盖,实际种植密度为4000株/
667m 2,3次重复,以哲单37和四单十九为对照。

2009年参加内
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预备试验,201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生产试验。

2.2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2.2.1
母本选育经过
母本玉米自交系M81来源于优良自交
系461与合344杂交,之后采用系谱法,经6代选育而成。

其表现为产量高、籽粒品质优、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强、早熟性好等优良特性。

2.2.2父本选育经过父本玉米自交系Z05来源于优良自交系
M o 17与H21杂交,之后采用系谱法,经6代选育而成。

其特点
是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特别强,叶片半上冲,株型清秀,雄穗分枝适中,花粉量大,散粉能力强。

同时具有果穗长、品质优的特点。

3产量表现
2008年春季在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育种
基地进行产量对比试验,参试品种48个,种星56平均产量为
745kg/667m 2,比对照哲单37增产22.6%,比对照四单十九增产5.2%,表现突出。

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预备试验,6
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715.7kg/667m 2,比对照哲单37平均增产
20.35%,增产点100%。

201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6
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721.0kg/667m 2,比ck1(哲单37)增产
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种星56的选育

兴,王金玲,董福贵
(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10.3969/j.issn.1007-0907.2014.02.052文章编号:1007-0907(2014)02-0094-02
图1
种星56选育系图谱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2):94~95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土壤表层的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延长植物根系的生长期。

特别强调的是对有病虫害的植物落叶的集中处理,更能保证来年植物的正常生长。

3.2.4搜集植物废弃物,作为食草动物的饲料自然界中有大量的食草动物,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食草动物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自然产生的食物越来越少,动物的食物受到了限制。

特别是我们生活在内蒙古草原,当地农牧民们饲养着大量的食草动物(如马、牛、羊、骡、驴等),城市内各种专类园中存在的动物(如动物园中的野马、野驴、鹿、羚羊等)。

植物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价值很高,搜集植物废弃物可作为动物的补充饲料,特别是在冬季缺少动物食物的季节,提供动物食物供给及保证其安全越冬具有重要的意义。

3.2.5开发利用植物废弃物,发挥其多种功能植物废弃物的开发利用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只要善于思考,一定会更好地将其潜能发挥出来。

比如在我市的园林绿地有很多自来水井,每年秋冬之交,为了保证冬季不被冻裂,需要进行排出水井内水分的工作。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就地取材,搜集了大量落叶装入编织袋,将其放入水井中保护水井安全过冬。

这不仅保护了设施完好,解决了落叶搜集体积庞大,搬运不便,运输费用又高的问题,而且还因为井内温度较高,加快了落叶的分解,第二年取出后可直接作为绿地植物肥料使用,大大节约了养护成本。

再如植物的枝条可作为攀缘植物的支架,植物的果实可以加工成首饰或装饰物,植物的根可以雕刻成工艺品,供给人们佩戴或使用等,都可以发挥其多种功能。

3.3利用植物废弃物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内植物废弃物如果要加工制作肥料时,尽量远离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段,因为其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异味,这将会影响大家的游园情趣;植物废弃物用于树池的覆盖物时,尽可能选择材料单一,即同一种植物的树皮、树枝或树叶仅用一种,以免影响观赏效果;使用过农药或经除草剂处理的废弃物,应严格控制开发利用;自然状态下保留的植物废弃物要注意做好覆盖物补水,尽量减少没有隔断的大面积覆盖,杜绝火灾发生;对作为覆盖材料的废弃物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适当考虑喷涂无毒害的颜料,以增加景观效果。

当然,如何合理利用植物废弃物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多数地区植物废弃物还没有专门的场所进行处理,特别是管理者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上还缺乏成熟的技术,合理利用植物废弃物还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运行过程中还必须得到政策的支持等等。

总之,将植物废弃物不再作为垃圾被处理掉,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利用,需要我们大家坚持进行科学试验,不断引进新思路、新技术,共同努力来完成。

(责任编辑王千里)
19.10%,比ck2(哲单39)增产5.09%,位居第五。

2011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早熟组玉米品种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674.1kg/667m2,比ck1(哲单37)增产5.78%,比ck2(哲单39)增产2.11%。

4品质特征
4.1农艺性状
该品种在呼和浩特地区平均生育期115d左右,比ck1(哲单37)晚3.5d,比ck2(哲单39)早1d。

叶鞘紫色,苗期叶色深绿,发苗快,长势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植株整齐度高,平均株高243.5cm,平均穗位89cm,叶片数17片,雄穗一级分枝4~6个,外颖绿色,花药黄色,雌穗花丝浅紫色,吐丝畅,平均果穗长19.5cm,平均穗粗4.6cm,无秃尖,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2粒,白轴,出籽率85.7%,百粒重31.9g,果穗长筒型,籽粒亮黄色,马齿型。

4.2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种星56容重为789g/L,粗蛋白含量9.64%,粗脂肪含量4.81%,粗淀粉含量73.57%,容重、粗蛋白均达到了普通玉米一级标准。

4.3抗性
2011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病虫鉴定:种星56高抗玉米丝黑穗病,中抗玉米茎腐病(0.0%HR),中抗玉米大斑病(10.3%MR),中抗玉米螟(6.7%MR),感大斑病(7S),感弯孢病(7S)。

4.4主要优缺点
优点:丰产性好,比ck1(哲单37)增产15.82%,比ck2(哲单39)增产3.6%,其次在抗倒伏、耐低氮、耐旱、抗病性等方面均超过了对照品种哲单37和哲单39。

缺点:有的试验点感弯孢病。

5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5.1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500℃以上的地区以及其它相似地区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5.2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密度:保苗4000~4500株/667m2。

田间肥水管理: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kg/667m2,再配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kg/667m2作底肥,在10~12叶期进行追肥(尿素25~30kg/667m2),随灌水施入,苗期中耕除草1次。

病虫害防治:种星56抗病性较强,一般不易发病。

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12~13叶期防治玉米螟。

6制种技术要点
该组合父本植株较高,雄穗发达,花粉量多,散粉畅,母本植株较矮,父母本行比以1∶5~6为宜,密度以4000~4500株/667m2为宜。

制种时父本与母本需要错期播种,先播母本,7d左右播父本,定苗时母本留生长健壮,大小一致的苗,父本留大小苗,以此延长父本散粉期。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制种产量。

及时彻底去杂、去劣和去雄,成熟后及时收获、晾晒,水分达标后及时脱粒、精选,保证种子质量。

(责任编辑侯旭光)
(上接83页)
2期国兴等:中早熟玉米新品种种星56的选育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