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
国产玉米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在国内消费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国产玉米的市场分析,揭示其生产、消费、进出口等关键数据,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国产玉米生产概况1. 生产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9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6.12亿亩,产量为2.58亿吨。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约为22%,位居世界第二。
2. 产区分布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黄淮海等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成为我国玉米产量最高的地区。
3. 品种结构国产玉米品种繁多,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饲料玉米、食用玉米等。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优质饲料玉米和食用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三、国产玉米消费市场分析1. 消费总量我国玉米消费总量逐年上升,2019年消费量为2.57亿吨。
其中,饲料消费占比最高,约为60%;食用消费占比约为25%;工业消费占比约为15%。
2. 消费结构(1)饲料消费: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玉米需求量不断增长。
其中,猪饲料对玉米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家禽饲料。
(2)食用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玉米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玉米食品主要包括玉米粥、玉米饼、玉米面条等。
(3)工业消费: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玉米淀粉、玉米酒精、玉米油等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
四、国产玉米进出口数据分析1. 出口情况近年来,我国玉米出口量逐年下降。
2019年,我国玉米出口量为254万吨,主要出口到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
2. 进口情况我国玉米进口量相对较小,主要进口国为美国、阿根廷、乌克兰等。
近年来,我国玉米进口量基本保持稳定。
五、国产玉米价格走势分析1. 价格波动国产玉米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调控等。
近年来,国产玉米价格波动较大,2019年价格较2018年有所上涨。
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

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一、引言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品种。
对东北玉米产量进行调研,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玉米种植的情况,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对东北玉米产量进行调研,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1. 种植面积:调研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
其中,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最大,辽宁省次之,吉林省最小。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转而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
2. 单产水平:尽管种植面积下降,但东北地区的玉米单产水平却在逐年提高。
这归功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新品种的推广。
据调研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的玉米单产水平最高,达到了每亩1300公斤。
3. 产量变化:虽然种植面积下降,但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整体呈现出略微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单产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
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玉米的年产量约为1000万吨。
三、问题分析1. 种植面积下降:种植面积下降主要是由于农民转而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如大豆、玉米等。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玉米的种植收益,同时加强市场导向,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
2. 单产水平提高:种植户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管理经验,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和科研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农业技术和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益。
3. 市场需求: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虽然在上升,但对市场需求的满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监测,为农民提供合理的市场预测和销售策略,确保玉米销售畅通。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东北玉米产量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整体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
2. 种植面积持续下降,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玉米的种植收益。
3. 单产水平逐年提高,但仍需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4. 市场需求有待满足,需要加强市场调查和预测,提供合理的销售策略。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玉米的种植收益,鼓励农民继续种植玉米。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黑河2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黑河2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刘忠峰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及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
该区过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黑河11号、东农40等品种因熟期适宜,丰产性较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随着生产的发展、栽培水平的提高及这些品种推广年限较长。
其丰产性和抗逆性等不够适应。
针对生产中的问题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育成了适于该区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黑河21号。
黑河
21号原品系代号黑交93-2016,是黑河农科所1988年以黑交87-1060为母本,黑交850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0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
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在本地区适应性较强,推广应用效果好。
【总页数】1页(P38)
【作者】刘忠峰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伦春旗种子管理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极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黑河4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黑河2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3.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黑河32号特征特性
及推广应用4.早熟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黑河3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5.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黑河37号选育及特征特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地温变化及玉米播期的确定

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地温变化及玉米播期的确定祖洪月;周璇;李昕;邸宏;张林;郑红;王振华【摘要】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是该省早熟玉米的重要产区,为确保玉米播种质量需要了解该区4—5月地温的变化进而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本研究选取拜泉县、富锦市、讷河市和绥棱县4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县),以2004—2013年4—5月5~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分析近10 a该积温带播种至出苗期间(4—5月)地温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玉米种子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时间推进而增长,4月1—8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4月9—20日地温波动幅度最大,4月25日至5月1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4地平均地温稳定通过6℃、7℃、8℃、9℃、10℃的日期分别为4月17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18日、4月26日,但年际间差异较大;第3积温带的最早播种期建议为4月20日,适宜播期为4月27日至5月10日.%The thir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was an important early-matured maize reg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maize sowing quality,we need to know the changes of earth temperature in this area and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from April to Ma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earth temperatureof 5—10 cm soil layer of four representative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ir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April to May during 2004 to 2013. The sowing time in this area was defined considering maize seed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ily average earth temperature increased in the fluctuations over time. It increased steadily from 1st to 8 th in April,a great fluctuation from 9 th to 20 th in April,and it showed a general upward trend from April 25th to May1st. The earth temperature steadily reached 6 ℃,7 ℃,8 ℃,9 ℃ and 10 ℃ on 17th,17th, 18th,18th and 26th in April respectively,but the date varied largely in different years. We suggested that the earliest maize sowing time was April 20 th,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was from April 27 th to May 10 th.【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5)004【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玉米;地温;播种期【作者】祖洪月;周璇;李昕;邸宏;张林;郑红;王振华【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气候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作物,2014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达到544.02万hm2[1],其中第3积温带玉米面积约200 hm2。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北豆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北豆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单利民【摘要】早熟大豆新品种北豆20号是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科研所于1998年以北豆5号为母本、北丰2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该品种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南麓、新疆北部地区春播种植.主要特点是脂肪含量高、商品性好、抗病抗倒伏、适宜大垄密植.2008年5月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准予推广.【期刊名称】《大豆科技》【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2页(P67-68)【关键词】北豆20号;选育;栽培技术【作者】单利民【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科研所,北安,1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北豆20号大豆原代号北豆02-82,由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科研所育成,2008年5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8014。
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1998年以北丰5号为母本、北丰2号为父本有性杂交,杂交组合号9824,获得F0杂交种14粒;1998年冬在海南三亚加代,根据父母本性状淘汰伪杂种,获得12个F1单株;1999年春在所内试验地种植F212个株行共470株,经过系谱选择获得优良单株160株;2000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共种F3160个株行1 900株群体,按株摘荚得1 900荚;2001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将所得1 900荚按株系混合种植F450个株行2 100株群体,从中选出200个单株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优良单株65个;经过系谱选择获得优良株系70株;2002年春在所内试验地将优良株系70株种植F53 000株群体,秋季对经田间观察性状表现最好的7个品系进行测产、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后进行决选,决选品系号北育02-82。
2003、2004、2005 年进行所内产量鉴定试验,2006—2007年参加全国大区区域试验;2007年生产试验。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一、气温分布特点(一)特殊高温与低温地区1. 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被称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南京是由于夏季常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气温特别高;武汉是由于水网特别密集,常常水汽笼罩,特别闷热;重庆就是被山地包围,造成整个重庆气温高。
因此重庆、武汉、南京并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2. 夏季低温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同时地势高导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夏季气温相对较低。
3. 夏季高温区: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这里地处内陆,地势低洼,热量不易散失,且周围多沙漠,比热容小,升温快;加上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使得气温极高。
4. 冬季低温区: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
漠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最北端,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且冬季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影响大,气温极低。
(二)温度带划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1. 热带: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的南部以及海南等地区。
这里全年高温,农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椰子等。
2. 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以北的广大地区。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盛产水稻、油菜等作物。
3. 暖温带: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中温带以南。
这里四季分明,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
4. 中温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新疆北部等地。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农作物一年一熟,适宜种植春小麦、大豆等。
5. 寒温带:主要在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
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农作物生长季节较短,以种植早熟的春小麦等为主。
6. 青藏高原区:由于海拔高,气候独特,形成了高寒气候。
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等作物。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寒地农业区之一,气候寒冷、土地资源丰富。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作物种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引进了极早熟玉米品种,希望通过提前成熟的特点,在短暂的农业生长期内取得丰收。
极早熟玉米品种以其生长快速、耐寒性强的特点备受农民青睐。
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种植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引进这些品种,农民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丰收,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的种植现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有必要对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2. 正文2.1 极早熟玉米品种介绍极早熟玉米是一种具有早熟性和高产性的玉米品种,适合在寒冷地区种植。
这种玉米品种通常具有较矮小的株高和较短的生长周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并达到成熟。
极早熟玉米的种子质量优良,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能够适应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
极早熟玉米品种通常具有高产量和优质的产量特点,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这种玉米品种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管理成本较低,适合大面积种植和规模化生产。
极早熟玉米的种植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种植模式,如直播、插秧或者育秧等。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对于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种植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望成为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2 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特点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是我国北方边疆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气候条件恶劣。
大兴安岭地处寒温带,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暖,昼夜温差大。
降雨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少,干旱条件较为严重。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寒地农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季节短,种植难度较大。
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极早熟玉米品种引进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一些极早熟的玉米品种被引进到大兴安岭地区进行试验种植。
这些品种在种植期间能够快速生长,根系发达,对低温适应能力强,能够在短暂的生长季节内完成生长周期,适应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气候条件。
1. 科技示范种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推广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种植,通过科技示范田的建设,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品种进行种植。
这些示范田不仅向农民展示了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种植技术,还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提高产量。
2. 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表现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较高。
随着品种的不断优化和相关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尝试种植极早熟玉米品种,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种植压力,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3. 产量稳步提高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技术推广不到位虽然政府和农业部门在推广极早熟玉米品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一些地区的农民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导致推广效果不理想。
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对新品种的认识和了解。
2. 市场渠道不畅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地区的种植虽然产量在逐年提高,但部分地区的农民面临着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市场交通不便,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开拓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增值服务。
四、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发展,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强科技示范田的建设和技术指导,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
作者:黄殿伟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20年第02期
摘要多年种植的实践表明,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品种生产的效益日趋明显。
所以,全面的正确的了解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种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十分必要。
本文就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种植状况引篇,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极早熟玉米: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种植
1 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自然状况
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因此人口较少,劳动力较为缺乏。
大兴安岭种植区地处我国北端的高纬度地区,大部分耕地在第六积温带上,有效积温在1850-2100度之间,生育期在90-110天,无霜期在86-117天,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中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平均全年降水量在400至700毫米之间,60%集中于7-9月。
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且日照充分,冬季霜冻时间比较晚,苗期平均气温较低,导致农作物的生长普遍较为缓慢。
土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是我国土壤最肥沃的地区之一。
2 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品种的情况
大兴安岭寒地极早熟玉米的品种有50%是本地培育的,其余的为省内外各企业及国家企业品种,由于大兴安岭寒地地区的极早熟玉米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区域供选择的品种并不多。
随着玉米收购价的提高,加上种植大豆成本提高收益下降,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因此,随之带来一个问题是适合在这一区域的极早熟品种产生了奇缺。
目前种植的品种只有孚尔拉、九玉201、承单3,大多育种单位所育成的品种多为第四、第五季温带才适合种植的品种,适合第六集温带的品种少之又少,而且总量也非常小,满足不了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的需求。
3 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的生产情况
(1)玉米是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其中極早熟玉米的播种面积已超过全省玉米播种的10%,占到我国极早熟玉米种植面积的1/2。
但是由于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
(2)犁底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限制增产幅度.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推广极早熟玉米品种种植比较晚。
许多地方由于常年粗放作业,秋翻能力弱,中耕较
浅。
据调查,平均犁底层深度在17厘米左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没有有效轮作。
改良土壤使特定主要元素不足,微量元素缺乏。
耕层浅,根系伸缩范围缩小,土壤营养不足,使产量降低。
(3)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生育期短,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低于中晚熟玉米区的单位面积产量。
再加上农民种植粗放,一味追求高产,使得种植密度稀小。
4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种植策略
4.1 提高种植物的收获机械化程度
实现农户联合,一机多用,充分发挥机械使用率,降低农户资金投入,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生产体系。
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应根据自身的状况,加大科技投入,以科学小组形式进行下乡科技帮扶,培训种植户高产栽培技术和科学施肥方法,集中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极早熟玉米生产水平。
4.2 推广适合寒地农业区的种植栽培技术
根据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种植现状,采取适时播种,增加地温,促早熟,防早霜的措施。
利用科学测土配方,改良土壤。
利用秸秆还田最经济有效的培肥地力的方式,科学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充分发挥机械使用率。
4.3 创新品种
大兴安岭寒地极早熟玉米种植农业区,极早熟玉米产区的机械化收获水平较低,主要限制原因是缺乏适于机械化收获的物种资源。
目前在选育的极早熟玉米品种生育期在90天左右,积温在1850至2100度,很难通过品种审定,因此适合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种植的玉米品种极为缺乏。
目前只有孚尔拉、九玉201、承单3等少数品种。
新品都很少有申请通过,有些品种没有审定通过就很难大面积推广,造成极早熟玉米品种的奇缺,所以高寒地区设立一个极早熟玉米品种实验区,以选育适合本区域种植的极早熟品种,加快这一区域的玉米品种审定速度与缓解和适应本地玉米种植的需求。
在品种选育时,应该在高密度选择压力下,注重茎秆强度好,脱水速度快,熟后自立性好等特征的选择,还要考虑方便机械化种植和收割的品种。
同时应大力推广抗病虫害极早熟玉米品种。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螟虫危害的发生不仅影响了玉米产量,也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进程。
近年来多个县市都发生大斑病、螟虫危害,大部分地区减产10%-30%不等。
加强对病虫害尤其是抗大斑病抗螟虫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极早熟玉米品种的推广尤为重要。
此外,提高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种植的软件性能,就是提高种植物的收获机械化程度,因地制宜地开展集约化改革,实现规模化经营,发挥本土的农业区位优势。
政府应当通过各种补助与优惠政策,全方面进行鼓励和引导。
5 结语
针对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极早熟玉米品种种植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根据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现状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的方针政策,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推广适合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种植条件的先进综合栽培技术。
选育并推广高产、优质、耐密植性品种,同时考虑因为种植面积大,区位偏远,劳动力不足等因素方便机械化种植与收割的品种,开展集约化改革,实现规模化经营,使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极早熟玉米种植区更好的服务于全省的农业生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书华,等. 极早熟玉米品种在大兴安岭寒地农业区的种植现状[J]. 山西农经,2019(01):129
[2]何长安.黑龙江省北部极早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2010(1):71-72.
[3]孙波,等,等24个极早熟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适应性鉴定[J].中国农业,2015(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