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编委会
中国种业: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中国种业: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作者:佟屏亚来源:《种子科技》 2018年第11期开篇转借英国作家狄更斯著《双城记》开头语,表达对当前中国种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看法: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很快就要上天堂了!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也许就要下地狱了。
其谓天堂,就是说中国种业改革正在迈步一个市场化、法制化的环境;其谓地狱,就是说种业改革任务依然障碍重重、步履维艰、任重道远。
现在的中国种业或许正处在这样的一个交叉口上。
中国种业,路在何方?中国种业迈步最好的时代伴随着绿色通道、联合试验体以及引种备案制的实施,农作物品种审定实现又一次重大跨越,新品种呈现爆发式增长,标志着中国种业正迈入一个黄金发展期。
从国家宏观视角审视,这是中国种业发展最好的时代,因为一切尺度都变成了价值尺度,创新者会如鱼得水,创造者将大行其道!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增强。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只有保障了种业安全,粮食安全的“根基”才有可能稳固。
现在,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我国已经全部实现了品种自主选育,玉米自主品种的面积占到90%以上,蔬菜生产自主品种的市场份额占80%以上。
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良种覆盖率超过97%,我国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
种业自主创新力提升。
一个品种可以成就一个产业,谁拥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品种,谁就拥有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
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取得了品种创新的突破,收获了制度创新的成果。
大力推进种业“放管服”改革,开通品种绿色通道,完善品种审定标准,建立品种登记和经营主体备案制度,全面完成科研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事企脱钩”,极大地释放了种业发展的活力。
品种入市权交给企业,品种选择权交给市场,品种判定权交给农民,品种由短缺变为饱和甚至过剩,开启种业全面自由公平竞争新局面。
种子企业竞争力提高。
随着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企业数量大幅减少。
《中国种业》编委会

《中国种业》编委会顾 问:王连铮 喻树迅 万宝瑞 戴景瑞主 任:张延秋 刘 旭副主任:万建民 杨雄年 邓光联 李立秋 王述民编 委:(按姓氏笔画为序)于 永 马云国 马志强 王书平 王开虎 王玉玺 王凤春 王宇贵 王金华 王春林 王 勇 王振乾 王康宁 王 磊 支巨振 田 丰 史大勇 刘 伟 刘立清 刘光基 刘金海 刘延福 刘树海 刘俊亮 刘根泉 吕 波 吕庆丰 孙一琼 孙小武 孙仲林 孙世贤 孙志伟 朱 坤 朱振英 朱黎辉 许云岱 毕双杰 曲 政 何中虎 吴晓玲 谷铁成 沈 虹 严辉民 张 军 张友秋 张世和 张希俊 张志勇 张茂林 张宏生 张 明 张 德 李永和 李凤明 李青竹 李贤勇 李继军 李海文 李海平 陈占廷 陈康文 尚春树 武太忠 武志兴 赵秀珍 赵茂胜 赵致禧 郑 铎 耿月明 贾生活 徐建华 郭嘉骥 陶承光 曹永生 崔西峰 梁志杰 梁弘涛 黄长玲 蒋红云 韩天富 董红建 鄢又国 撖晓东 臧薪宇 魏春乾主 编:王述民副主编:刘根泉编辑部主任:刘根泉 副主任:陈丽娟责任编辑:白 敏 王一琳广告发行:刘继华(副主任) 汤 鑫 逯 锐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新6的选育研究………………………………马 毅 卫晓轶 魏 锋等(52)齐单1号不同灌浆天数种子性状变化分析………………………………马云国 李爱玲 杨明凯等(55)研究简报不同施氮水平对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T16产量的影响………………………………李甫荣 李育生 车崇洪等(57)甘肃河西地区种薯级别对马铃薯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梁国森 王托和 赵莲芝(59)育繁制种水稻新品种两优76轻简节本直播春制技术………………………………崔登维 柯 勇 文坤龙等(61)油菜新品种国豪油8号高产优质配套制种技术……………………………………………周玉刚 蒙大庆(63)玉米新品种敦玉15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刘国华 罗致春 王海旭等(64)高油高产大豆品种龙豆4号的选育………………………………杨雪峰 刘广阳 齐 宁等(66)航天大豆新品种合农65选育及栽培技术………………………………郑 伟 刘成贵 刘秀芝等(67)良种良法玉米杂交种敦玉10号栽培技术………………………………马正龙 席晓飞 刘国华等(68)Y 两优900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陈学先(70)绿豆品种白绿11号的选育及机械化生产技术 ………………………………尹凤祥 梁 杰 尹智超等(71)优质稻新品种黄软秀占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赖穗春 周少川 李 宏等(73)实用技术宁夏灌区西瓜套种大豆栽培技术规程………………………………赵志刚 罗瑞萍 连金番等(74)宁陵县小麦高产创建栽培技术………………………吕厚军(76)临夏州花椒田A 级鲜食蚕豆生产技术 ……………李 娟(77)知识窗玉米分蘖、多穗、香蕉穗原因及预防措施…………………………………安英辉 宁 毅 王国庆(78)新品种玉米新品种怀玉208及高产栽培技术………………………………刘长青 崔黎艳 胡俊敏等(80)水稻新品种粤王丝苗…………卢东柏 廖耀平 何秀英等(81)玉米新品种飞天358选育及栽培技术………………李玉军(82)玉米新品种联创808高产栽培技术…………………王 义(83)简讯(8,27,60) 书讯(75)。
国审小麦品种周麦27号超高产栽培技术

国审小麦品种周麦27号超高产栽培技术殷贵鸿;邹少奎;杜纪格;韩玉林;唐建卫;于海飞;黄峰;王丽娜;高艳;李楠楠【期刊名称】《中国种业》【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62-62,63)【作者】殷贵鸿;邹少奎;杜纪格;韩玉林;唐建卫;于海飞;黄峰;王丽娜;高艳;李楠楠【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口466001;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口466001;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口466001;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口466001;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口466001;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口466001;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口466001;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口466001;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口466001;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周口466001【正文语种】中文周麦27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16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进行杂交,综合运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生理育种、就地多次加代和品质平行筛选等技术,经过6年定向选育而成的超高产、多抗、广适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2008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6416E),201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1003),2012-2013年为河南省重点推广新品种。
为了充分发挥国审周麦27号的高产潜力,在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河南省科技厅的领导支持下,2012-2013年度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春晓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王寨村针对国审周麦27号设立了133hm2高产创建试验基地。
四十年改革开放 几代人梦想成真

四十年改革开放 几代人梦想成真——记中国作物种质资源40年发展巨变刘 旭(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随后进入了长达近20年的停滞与徘徊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号角,迎来了作物种质资源科学的春天。
通过40年几代人的努力,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收集与对外交换,完成了50万份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开展了大规模的鉴定评价工作,有力推动了作物育种的提升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成立40周年,更是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突飞猛进的40年。
四十年改革开放春华秋实,几代种质资源人梦想成真,中国从种质资源落后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位于世界前列的种质资源先进大国,正在向种质资源强国不断迈进。
1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起步与徘徊中国历史悠久、民族多样、生态环境复杂、农业文明连续,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作物种质资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种质资源古国、富国。
但是自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受列强侵略与掠夺、内受反动统治的压迫与奴役。
对于作物种质资源,国家无力收集与保存、民众也毫无保护意识,丰富的种质资源只能散落在小农经济的山野田地中或自生于林间水塘边。
历史到了20世纪上半叶,一些留学归国从事农业科学的先辈们,以丁颖、金善宝为代表的科学先驱,利用工作之余、假期之闲自发地收集了一些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于实验室、仓库或田间,尽管也做了一些研究,囿于当时条件所限,很难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收集与保护,更谈不上为育种与生产服务。
在金善宝、戴松恩等老一辈科学家呼吁下,1955-1956年由农业部连续发文征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
到1959年,共征集各类作物种质资源21万余份,并分散保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各省相关农业科研院所中。
1959年,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奠基人董玉琛从苏联瓦维洛夫研究所留学归来,分析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现状,于1960年提出“作物品种资源”的概念,标志着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开始形成;1962年,由金善宝、刘定安二位先生为主编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作物品种志——《中国小麦品种志》,至此实现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从无到有的飞跃。
建立新品种保护机制促进种业可持续发展

“
, ,
10 0 0 8 8 )
执行 机构 。
2 中远期 (2010- 2020 ) — 竞争发展期
2010 202。 年的10年是我国 种业的 建设发 展期, 点是 重
★本刊支持单位: 开封市新农科种业有限公司
经昔范圈: 自 有之 婶抽 . s O
盆 . 长: 姚清志
地址:开封
籍好杏花营
5号 国 抽 0号翻胜渐品 及 、 库 花1 系 梅花
电话 : 佑378) 3162217
宋连 启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 郑州 450002)
中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和粮食生产, 关系到人民生活、 经 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本问题,以 种业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产 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 进入21世纪, 现代种子产业已发展成 为集科研 、 生产、 加工、 销售、 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较完善、 颇 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种子法》 《 颁布实施四年多 来, 我国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面对新的机遇与 挑战,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要研究国际上现代种业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所积累的成功经验, 依法开展新品种保护工作和 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研究解决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 新机制, 以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力度, 提高创新资源的有效配 置率,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种业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 1 进一步完善配套法规和激励措施,提高植物新品种权的申 请数量和质量 品种权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不仅是衡量我国植物新品种保 护制度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 志之一。 因此, 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法规, 加强管理, 采取有效 措施, 增加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总量和质量。 一是继续扩大新品种保护的名录。目 前,农业部已公布 了41个农业植物的属或种。 从我国农业育种的实际情况和育 种者的要求来看, 还远不能满足需要 。 因此, 农业部将加大保 护品种的力度, 除了继续扩大主要农作物品 种保护以 对于 外, 那些独具特色 、 经济价值较高 、 国际竞争能力较强 、 加工附加 值较大的特色品种(如绿色、 谷子、 芝麻等) 将尽快纳入保护 范围, 以满足国内外更多育种者的要求。 这对于依法维护育种 者权益, 对于规范种子市场以及对于种子的规模化生产和种 子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二是农业科研立项 特别在涉及育种 、 种子重大课题研究和开发上, 把植物新品种 保护状况的分析和评估作为重要条件来加以 论证和答辩,坚 持具有自 主品种权优先立项, 重点支持的原则。 改革目前农业 科技成果管理和鉴定的方式方法,明确在农业科技成果鉴定 之前,应要求完成成果的单位或个人提交完整的专利或品种 权保护报告, 坚持先申请保护, 后组织鉴定的原则 。 把专利和 品种权的拥有量作为农业科研育种单位水平评估,单位科技 人员评定职称职务的重要依据 。三是进一步简化品种申请 、 D S测定和授权的程序, U 实行省级审核、 国家审批与授权, 及
《机械传动》期刊第七届编委会正式成立

《机械传动》期刊第七届编委会正式成立2023年10月19日下午,《机械传动》期刊编委会换届会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召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执行副秘书长陆大明出席并致辞。
会上,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行业中心主任曹志刚公布新一届编委会组成通知,《机械传动》执行主编职彦锋作《机械传动》第六届编委会总结汇报,《机械传动》第六届编委会主编秦大同向与会人员分享工作经验以及对下届编委会的期望。
《机械传动》编委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主编王树新院士以视频方式致辞。
他认为:展望未来,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正带来学术前沿阵地的快速转移和学术出版技术的迭代创新,迫切需要我们主动适应新的趋势和变化,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突出内容为王,丰富出版形态,着力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至此,《机械传动》期刊第七届编委会正式成立,《机械传动》编辑部将与各位同仁并肩前行,致力于将期刊打造成一个反映最新研究动态、促进学术交流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努力推进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第七届《机械传动》编辑委员会组成名单如下:名誉主编:秦大同主任委员:王树新(院士)副主任委员:毛 明(院士)委员:(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于靖军 王三民 王 伟 王优强 王延忠 王志刚 王良文 王树新 王淑坤 牛荣军 毛世民 毛 明 邓效忠 石照耀 叶 军 付振明 冯增铭 朱才朝 朱如鹏 刘世军 刘 更 刘辛军 刘怀举 刘宏昭 刘忠明 刘 振 刘 辉 许立忠 许树新 杜 力 李先广 李政民卿 李 威 李研彪 李秦川 李海涛 李瑞琴 杨超君 汪久根 汪中厚 沈惠平 宋轶民 宋朝省 张 俊 张敬彩 张瑞亮 陈文华 陈扬枝 陈兵奎 陈辛波 陈贵敏 陈 勇 林 松 杭鲁滨 明翠新 罗 均 罗善明 周长江 孟繁忠 赵 宁 赵治国 胡明辉 姜洪源 姚立纲 莫 帅 顾剑锋 徐向阳(北航) 徐向阳 高玉魁 高 峰 郭为忠 郭建华 唐进元 职彦锋 黄 康 曹志刚 常 山 董志峰 韩 江 童水光 雷雨龙 訾 斌 樊 奇 魏冰阳 魏 静主编:王树新(兼)执行主编:职彦锋。
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加强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加强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作者:杜晓伟周泽宇胡从九等来源:《中国种业》 2019年第4期摘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种业发展的质量高低,事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
科学完善的种子质量标准体系,是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十九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加强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以新发展理念为视角,全面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种业;质量标准;新发展理念粮安天下,种铸基石。
种业发展的质量,事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
种业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所有种业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质量提升,标准先行。
科学完善的种子质量标准体系,是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将其写入党章。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质量兴农战略,要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种业要超前谋划,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通过加强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主动转型升级,推动种业质量全面提升。
1 充分认识加强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种子(本文特指农作物种子,包括种薯种苗,下同)是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也是决定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最基础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作物种子不仅在数量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在质量上也稳步提高,这与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密不可分。
科学完善的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包含3个方面:科学严谨的质量标准体系,准确规范的方法标准体系,运行高效的质量检验体系。
《中国种业》编委会

徐 勇 徐 福 海 刘金 波 ( 1 6)
早熟 玉米 杂 交种 龙源 3号 … 方 继友 闰彤 海 高产 优 质香 型水 稻新 品 种宜 香 2 3 … … 王 29
玉米 新 品种 济 丰 9 6高产 栽 培技 术
… … … … … … … … … …
谈 如 何提 高玉 米制 种 结实 率 … … … … … 申克俭
甜菜 新 品种 ( ) 系 吉甜 3 4的选 育 … … …… … … … 卞桂 杰 (5 0 4) 辣椒 新 品种雪 峰椒 2号 的选 育
… … … … … … … … … …
罗伏 青
安贺 选
董 亚静 等 (6 4)
中熟 高产 杂交 稻特 优 16制 种技 术 3
赵 未峰 等 ( 2 6) 峰 林 纲 ( 3 6)
陈 东杰 关 西权
成 林 广等 ( 4 6)
圈
书 讯 (7 5)
种 业经 营发 展之 现状 与 探 寻 … … … … … … … … … 黄朝 贵 () 7
简 讯 (2,5 1 ) 1 1 ,7
徐 华城
叶松 庭 ( 3 5)
新疆 奎 屯垦 区棉 花 育苗 移栽高 产栽 培 技术 … … … 戴德 成 ( 5 5)
豳一
… … … … … …
… … … …
沂 蒙 山 区金 银 花 品种 资源及 栽 培 利用 现状 刘 宁 杨 学红 陈志 强等 ( 7 5)
优 质 高产杂 交 玉米 新 品种 承玉 1 8
… … … … … … … … … …
张瑞 民
寇永猛
柳 淑 青等 (8 5)
经 济植 物 长 白梅木 及其 繁 殖栽 培 … … …… … … … 王 晓红 (9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种业》编委会
主 任:张延秋 刘 旭
副主任:万建民 杨雄年 刘 信 邓光联 李立秋 吴晓玲 王述民编 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 永 马云国 马志强 王开虎 王天宇 王玉玺 王凤春 王春林 王 勇 王彦军 王振乾 王康宁 王 磊 邓耀辉 田 丰 冯朝旭 刘光基 刘树海 刘俊亮 刘根泉 吕 波 孙一琼 孙仲林 孙硕亮 朱黎辉 许云岱 祁先超 毕双杰 何中虎 沈 虹 严辉民 张 军 张义超 张大业 张友秋 张希俊 张茂林 张 明 张 德 张 毅 李永和 李凤明 李青竹 李贤勇 李继军 李海文 李海平 陈占廷 王永峰 周泽宇 尚春树 武太忠 武江涛 杨福全 杨 力 杨 沙 单金鹏 金建军 柳继风 赵致禧 侯晓光 郑 铎 郭中校 唐 浩 耿月明 贾生活 徐卯林 曹永生 崔西峰 崔野韩 梁红涛 黄长玲 韩天富 谢 焱 董红建
主 编:王述民 副主编:刘根泉 陈丽娟编辑部主任:陈丽娟
责任编辑:白 敏 王一琳 王秀利广告发行:李 昂 汤 鑫 逯 锐 ………………………………李新彦 马现斌 郭 莉等(50)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广8优2168高产制种技术
………………………………李曙光 梁世胡 吴可玉等(52)玉米新品种禾盛玉618的选育
………………………………赵兴云 周广成 曾科文等(54)抗病玉米新品种湖广123的选育与应用
………………………………周广成 郭衍龙 王世才等(55)小麦新品种新麦153的选育
………………………………刘新江 唐正平 张爱芳等(58)良种良法
小麦品种周麦28号优良特性及栽培技术
………………………………张 倩 李楠楠 殷贵鸿等(59)玉米品种怀玉5288的高产栽培技术 ………………孙君艳(61)谷子新品种冀谷35及其轻简化配套栽培技术
………………………………夏雪岩 师志刚 刘 猛等(62)杂交粳稻组合常优粳6号工厂化育秧及机插栽培技术
………………………………周建明 赵品恒 曹敏旭等(63)玉米品种华美368及栽培技术
………………………………刘守渠 段运平 董民堂等(65)连粳11号优质高效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孙 妍(67)早熟玉米品种禾源15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盖颜欣 季志强 邙光伟等(68)小麦品种鑫麦296及栽培技术………………………李瑞祥(70)玉米新品种邦玉917及栽培技术……………………张洪权(71)新品种
芝麻新品种苏芝1号 …………肖松华 刘剑光 赵 君等(72)早粳新品种黑粳10号 ………杨秀峰 商全玉 吕国依等(74)小麦新品种保麦6号…………郑安俭 冯 俊 张正东等(75)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30号的优良特性分析
………………………………李楠楠 张 倩 殷贵鸿等(76)特色高产黑花生新品种连黑09
…………………………………李 敏 钱 郎 魏克礼(78)山区耐旱早熟玉米新品种富农340
………………………………王 斐 王克雄 李玉莲等(79)玉米新品种鲜玉糯5号………侯本军 白翠云 王海杰等(80)高油芝麻新品种豫芝23号 ……张体德 张海洋 苗红梅(81)实用技术
高粱育种一年三季加代技术…韩 云 夏 徽 史 杰等(82)优秀论文名单
《中国种业》2014-2015年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84)征订启事(30,51,
57,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