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菌根——《农业技术基础》教学分析

合集下载

菌根真菌的基因序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菌根真菌的基因序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菌根真菌的基因序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菌根真菌是一类与植物根系共生的真菌,其与植物根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共生生物。

菌根真菌通过生长在植物根系内部的细丝(也称为菌丝)与植物根系进行共生,形成一种菌根结构。

这种共生结构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并在环境压力下提高植物的耐受性。

菌根真菌的基因序列研究是对菌根真菌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和解读菌根真菌的基因序列,我们可以揭示菌根真菌的遗传信息、功能基因和代谢途径,从而进一步了解其与植物共生的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菌根真菌基因序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对菌根真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我们发现了许多与菌根共生相关的基因,如菌根形成基因催化酶、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菌根真菌的基因序列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挑战和问题。

例如,菌根真菌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对其基因序列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对菌根真菌基因功能的进一步解读和验证仍需更多的研究工作。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菌根真菌的基因序列,包括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的信号通路、菌根真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的机制,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和内容的概述。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写作方式: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菌根真菌的基因序列。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提供对本文的概述,描述菌根真菌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和分类与特征。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解析菌根真菌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和作用。

然后,我们将介绍菌根真菌的生命周期,探讨它在不同阶段的生物学行为和遗传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其基因序列的研究进展和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特性,以及人类如何利用这些微生物造福自身。

教学内容涵盖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它们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掌握细菌和真菌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3.分析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利弊,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教案适合高中或大学低年级学生使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繁殖方式。

•掌握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发酵、医药生产、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了解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够查阅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表等)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尊重。

•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伦理责任感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代谢途径及其在不同应用中的作用机制。

•细菌和真菌利用技术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控制。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应用及其影响。

•实验法(可选):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和真菌的特性。

例如,观察酵母菌的发酵过程,或制作酸奶等。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吸收与利用的促进作用研究

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吸收与利用的促进作用研究

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吸收与利用的促进作用研究一、前言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已经被学者们所发现和验证,因此也引发了人们对这种共生关系的深入研究。

众所周知,菌根真菌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实验研究角度探讨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吸收与利用的促进作用,为广大读者带来新的启示。

二、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的基础知识菌根真菌以其特有的吸收方式,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基本上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特征,分别是菌絮体和菌丝外鞘。

这些组织结构被认为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营养和矿物质,而它们通过根系的渗透能力可以保证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顺畅进行。

三、菌根真菌对植物吸收和利用营养元素的促进作用1. 菌根真菌的根外菌丝外鞘能够刺激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由于菌根真菌的菌丝外鞘是由多种生物化学物质覆盖的,这种物质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有机酸,向周围的环境释放大量的H+离子和菌酸。

这些酸对于土壤的酸化和降低土壤的PH值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解除土壤中的无机形态矿物元素,并促进了这些元素与菌根真菌和植物根系之间的吸附和交流。

2. 菌根真菌作为一种真菌,可以产生酶的活性,更加促进了植物吸收营养的效率在菌根真菌的菌丝外鞘中,有一种叫做蛋白酶的酶类物质。

它们可以分解并提供矿物质元素的有机形态。

此外,菌根真菌也产生了其他种类的酶,如酯酶、脱氢酶、纤维素酶等,这些酶对植物的根系吸收和利用有很大的积极效果,它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根系吸收营养矿物元素,同时使植物增强对经济肥料的依赖性。

3. 菌根真菌提高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菌根真菌的菌丝外鞘能够促进植物根系吸收和利用营养元素,这些元素在裸露的土壤中通常很少能够得到利用。

而利用这些元素的结果,就是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产生且更加高效。

因为光合作用通常需要多种不同的矿物元素和营养素,而菌根真菌可以提供这些养分的来源,因此,它能够更好地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指标。

第9章菌根技术

第9章菌根技术

第9章菌根技术第一节菌根的概念及类型一、菌根的概念•菌根(mycorrhiza)是植物的根系与土壤真菌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系。

•菌根形成后菌根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必要的碳水2菌根形成后菌根真菌植物体内获取要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质,而植物也从真菌那里得到所需的营养及水分,从而它们达到一种互利互助,互通有无的高度统一的关系,菌根既具有一般植物根系所具有的特征,又有专性真菌所具有的特征。

因此,菌根被认为是植物与菌根真菌共同进化的产物。

二、菌根的主要类型•根据菌根形态学及鹪剖学特征的不同可把菌根分为3个主要类型:外生型菌根、内生型菌根和内外生型菌根。

3•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外生型菌根和内生型菌根中的丛枝菌根。

(1)外生型茵根(ectomycorrhiza)•外生型菌根又称菌套菌根,它是菌根真菌的菌丝体包围宿主植物尚未木栓化的营养根,其菌丝不穿透宿主植物的细胞壁,在宿主植物细胞壁之间蔓延生长。

•外生菌根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①在植物营养根表面,形成一层由菌根真菌的菌丝体4紧密交织而形成的菌套,在菌套表面往往有特征不同的外延菌丝;•②在根皮层细胞闯,由于菌丝体的生长,宿主植物外皮层细胞一个个地被真菌菌丝所包围,形成了网格状的结构,称之为“哈蒂氏网”;•③宿主植物营养根通常变短、变粗、变脆;•④植物营养根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⑤营养根无根冠和根毛。

5外生菌根根据真菌、树种和环境的不同,会形成不同形状的菌根形态。

如棒状、二叉状、羽状、塔状、疣状或块状等(图9.2)。

6•外生菌根的颜色就是菌套的颜色,新鲜菌根的颜色十分繁多,这也是外生菌根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

其颜色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菌根真菌菌丝的颜色、菌套的厚度和树木营养根的底色。

但受真菌菌丝体颜色的影响最大。

•土生空团菌菌丝为黑色形成的菌根就是7土生空团菌,菌丝为黑色,形成的菌根就是黑色;•卷边桩菇菌丝为浅黄褐色,形成的菌根多为黄褐色;•彩色豆马勃菌丝为黄褐色,形成的菌根也是黄褐色。

菌根接种技术

菌根接种技术

菌根接种技术菌根接种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生物技术,用于改善植物的生长和增加植物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能力。

本文将介绍菌根接种技术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一、菌根接种技术的原理菌根是植物根系与特定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通过互利共生,植物可以获得真菌提供的营养和水分,而真菌则从植物根系中获得能量和有机物。

在菌根接种技术中,生产者会选择合适的真菌根系进行培养,并将其接种到植物的根系上,从而建立菌根共生。

二、菌根接种技术的应用1. 农业领域:菌根接种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接种适宜的菌根真菌,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菌根真菌能够增加植物对磷和氮等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提高植物的免疫力,抵抗病虫害的侵袭。

此外,菌根接种技术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水肥利用率。

2. 林业领域:菌根接种技术在林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接种菌根真菌,可以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林木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能力。

菌根真菌能够帮助树木吸收营养和水分,增加养分的利用效率,提高树木的抗旱性和抗病害能力。

3. 园林与绿化:菌根接种技术也可用于园林和绿化领域。

通过接种菌根真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景观植物的生存率和观赏价值。

菌根接种技术还可用于城市绿化工程中,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和生态效益。

三、菌根接种技术的优势菌根接种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植物生长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1. 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通过菌根接种,植物能够更快地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提高营养吸收能力:菌根真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广泛的菌丝网络,扩大植物的根系活跃区域,增加植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3. 提高抗逆能力:菌根真菌可以通过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使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恶劣环境的生长条件。

4. 改善土壤环境: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综上所述,菌根接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植物生物技术,对农业、林业和园林绿化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植物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往往需要与其他生物进行共生关系。

其中,与植物最为紧密的共生关系就是菌根共生。

菌根是指植物根部被菌根真菌侵染后形成的一种生理现象,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营养摄取和环境适应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一、菌根真菌的作用1. 帮助植物吸收营养菌根真菌的菌丝可以侵染到植物根部中,与植物根毛形成一种生物复合体,能够增加植物的营养吸收能力。

菌根真菌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释放有机酸和其他溶解液,可以解除土壤中某些不易吸收的营养元素,使其变为植物可吸收的离子,并使根系扩张更广,掌握更多的水分和微量元素。

2. 提高植物抗逆性菌根真菌在侵染植物根部之后可以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够诱发植物体内产生抗逆蛋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同时,菌根真菌还可以刺激植物产生多种生长调节物质,如赤霉素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3.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菌根真菌能够为植物根系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使植物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同时,菌根真菌还可以通过其菌丝与植物根毛之间的信号交流,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效率。

4. 暴露特定信号分子共生菌根真菌能够分泌一些独特的信号分子,例如嘌呤核苷酸,这些信号分子能够与植物体内的客体感受器相互作用,从而诱导植物产生钙浓度变化等响应,以增加两者之间的交互性。

二、菌根真菌的调控机制1. 信号传导在植物与菌根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中,信号传导是一个重要的机制。

植物根系会分泌一些化合物,包括激素、酶和几种碳水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在分别与菌根真菌菌丝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中特异的受体相互作用时,会调节共生关系的发展。

2. 信号感受器在植物与菌根真菌共生过程中,植物根系中的感受器至关重要。

信号感受器包括钙感受器、激素感受器和病原体感受器,对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信号变化进行感知,是维持共生关系的基础。

3. 基因表达在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中,大量基因的表达被调控。

菌根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菌根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菌根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菌根真菌生活在活的植物根部,从植物根中获取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的一些营养物质,但同时又向植物的根系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酶类和水分,二者是一种相互有利的共生关系,实际上这种共生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寄生现象,只是在程度上两者达到了高度的平衡。

研究发现自然界中97%的植物都具有菌根。

有菌根的植物是正常的,而没有菌根的植物则是异常的。

有些树木的根上如果没有足够的菌根,往往难以成活。

许多兰科植物没有菌根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甚至其种子没有菌根真菌的感染就不能正常发芽生长。

菌根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能和大多数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和牧草等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共生体(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e,VAM),简称VA菌根或VAM。

VA菌根对农作物具有多种有益作用,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有重要意义。

菌根有以下几点作用:1、增大作物根系面积菌根的作用主要是扩大根系吸收面,增加对原根毛吸收范围外的元素(特别是磷)的吸收能力。

菌根真菌菌丝体既向根周土壤扩展,又与寄主植物组织相通,一方面从寄主植物中吸收糖类等有机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另一方面又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水分供给植物。

而且在植物之间的碳,磷和氮的转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提高作物抗性菌根真菌还可以保护植物免受某些根系病原体的感染,改善植物与水的关系,增强植物的生长,增加植物对盐的耐受性。

有相关研究报道,菌根真菌可以降低由根病原菌,细菌和线虫引起的疾病的严重程度。

菌根真菌可以通过减少农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和使用来改善国家及其农业的生态环境。

可直接将其引入田间或间接通过苗圃生产菌根真菌感染的幼苗从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进而达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3、提高作物产量菌根真菌提高作物产量,特别是在贫瘠的土壤中,许多作物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在这些土壤中它们的生长常常受到低磷供应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菌根真菌可以大大地增加通过增加植物的磷摄取来提高作物产量。

《根——植物生命的基础》大班教案

《根——植物生命的基础》大班教案

(提示:本文内容旨在介绍植物根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如何通过观察根的形态和生长方式来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根——植物生命的基础》是一堂针对大班幼儿的探究课程,旨在帮助幼儿深入了解植物的根部结构和生长方式,掌握一定的观察、比较、分类和判断能力。

通过对植物根的研究,幼儿将能够认识到植物的生命特征和适应策略,并培养对自然世界的探究热情和兴趣。

本次课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课程目标1.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功能和生长方式;2.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根部特征;3.通过活动和游戏体验植物根的生长过程;4.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课程内容1.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将通过图像和实物展示的方式介绍植物根的主要部分(根毛、侧根、根尖、根冠等)及其功能(吸收水分、养分和固定植物体等)。

同时,带领幼儿观察不同种类植物的根部特征,比较它们的异同。

2.观察植物根的生长方式通过在小盆中培育小麦、豌豆、玉米等植物,让幼儿亲身参与植物根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植物根的样子、根须的形态、长度和分布等,并提供有关植物根生长的知识点。

3.场地观察带领幼儿到周围的公园、花园、校园或社区进行植物根的实地观察,寻找和记录不同植物的根部特征(例如根长、根宽、根朵等)。

并进行多种比较和分类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实施1.引入环节:通过问答、故事和诗歌等方式引入本次课程,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的潜能。

2.重点环节:组织幼儿通过制作模型、涂画、捐献和游戏等多种方式,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认识和了解植物根部的结构及生长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和记忆知识的目的。

3.巩固环节:活动完毕后,引导幼儿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复盘和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四、思考延伸在本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书籍、绘本、视频等方式加深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并组织幼儿对植物根的生长和固土作用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并通过其他课程(如土地耕作、种植作物等)加以实践和巩固,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菌根——《农业技术基础》教学分析
课本《农业技术基础》中的“根瘤和菌根”一节讲述了细菌和放线菌可以与植物形成根瘤,而对菌根是这样描述的:“油菜、玉米、柑橘等许多农作物和果树的幼根,常有白色的丝状物覆盖着,这是真菌与根建立的共生体,称菌根”;“在菌根的共生体中,真菌的菌丝起着根毛一样的吸收作用”。

此外,在《种植技术》的有关果树、蔬菜、花卉、大田作物和药用植物生产章节中,共有八处出现了菌根一词。

在教学中,常有学生问:“放线菌有没有参与菌根的形成?”、“有菌丝起吸收作用,根尖还存在吗?”、“常见植物有哪些种类能形成菌根?”。

回忆大学所学知识,相关内容实在太少,是后来读了不少有关菌根的专著,才对菌根有了一个总体认识。

科学家把植物根系与非放线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称做菌根,将参与菌根形成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

根据菌根形态结构特征的不同,将菌根分为丛枝菌根、外生菌根、内外生菌根、兰科菌根、浆果鹃类菌根、水晶兰类菌根和欧石楠类菌根等七类。

一、丛枝菌根
丛枝菌根是球菌门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形成的,分布最广,是最重要、最古老的一类菌根。

其特有结构是丛枝与泡囊。

菌丝通常无横隔,而其他类型菌根菌丝均有横隔。

形成丛枝菌根的根系仍能继续生长,根毛的生长发育也不受抑制。

所有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都形成丛枝。

真菌侵入根系皮层细胞内,其菌丝连续二叉式生长,呈树枝状,即丛枝。

丛枝是丛枝菌根最重要的结构,是真菌和植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丛枝菌根真菌是活营养体真菌,必须通过根内丛枝从寄主获得碳水化合物。

真菌菌丝在根内产生泡囊,或在土壤中形成类似泡囊的结构,泡囊具有繁殖、储藏养分功能。

目前已发现地球上90%的维管植物都能形成丛枝菌根,而具有外生菌根和内外菌根的植物占3%,具有其他类型菌根的植物占4%,而至今发现没有菌根的植物只占3%;不能形成或很少形成丛枝菌根的只有十字花科、藜科、石竹科、莎草科、蓼科、灯心草科、荨麻科等十余科的全部或部分植物,形成丛枝菌根最普遍最广泛的是豆科和禾本科植物;课本中的全部果树(银杏、石榴、猕猴桃、板栗、枣、葡萄、柿、梨、桃、李、枇杷、杨梅、草莓、柚、柑橘、甜橙、酸橙、金柑、枳、柠檬)、大田作物(小麦、玉米、大麦、甘薯、水稻、高粱、绿豆、花生、大豆、棉花、烟草、苎麻、甘蔗)、大部分蔬菜(茄子、辣椒、马铃薯、番茄、黄瓜、丝瓜、冬瓜、西瓜、豇豆、菜豆、胡萝卜、芹菜、莴笋、葱、大蒜、韭菜、姜、芋)、部分花卉(茉莉、月季、玫瑰、非洲菊、菊)、部分药用植物(西洋参、薄荷、金银花)均能形成丛枝菌根。

二、外生菌根
外生菌根是由外生菌根真菌菌丝侵染寄主植物幼嫩根的皮层,菌丝不进入细胞内部,而仅在根系表面和细胞壁之间延伸生长;外生菌根由菌套、哈氏网、外延菌丝、菌索以及菌核等组成。

在植物吸收根表面,形成一层由菌丝体紧密交织而成的菌套,是吸收、贮藏养分的器官;在根系皮层细胞间隙形成类似网格状的结构,
学者们称之为“哈氏网”,是寄主植物与外生菌根真菌之间进行营养物质交换的场所;外延菌丝在土壤中不断延伸,扩大了植物的吸收面积;菌套表面菌丝体延伸而成的菌索,是营养运输和吸收的结构,且具繁殖作用;菌核是由菌丝集聚和黏附而形成的一种休眠体,是糖类和脂类等营养物质的储藏体;形成菌根的根系肥大而短粗,分支或不分支,顶端不具根冠,也没有根毛。

外生菌根真菌的种类主要是担子菌、子囊菌。

外生菌根的植物几乎全是森林中的木本植物(如龙柏、雪松、五针松、苏铁、鸡爪槭、紫薇、一品红、红木继木)。

根据大型真菌的生活习性,通常将大型真菌分为腐生型真菌、共生型真菌和寄生型真菌三大类,其中,共生型真菌就是外生菌根真菌。

菌根食用菌是对森林外生菌根真菌中具有食用价值的大型真菌的统称,菌根食用菌属共生营养型真菌;我国有约820种食用菌,菌根食用菌有350多种,包括松茸、块菌、牛肝菌、鸡油菌、松乳菇等。

三、内外生菌根
内外生菌根主要发生在松类植物上。

菌丝既可进入根系皮层细胞内部,也可在根表和细胞间隙生长发育,成熟根部组织细胞内通常可充满形状不同的有隔菌丝构成的菌丝圈,在根系表面有不典型菌套,皮层细胞间隙亦有哈氏网。

四、兰科菌根
兰科菌根只存在于兰科植物中。

自然条件下兰科菌根真菌的共生对于兰科植物种子萌芽和植株生长是必不可少的,通常认为兰科菌根是互惠共生体。

但有许多学者认为兰科植物与兰科菌根真菌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寄生关系,是植物寄生于真菌上。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活的兰科植物都有菌根,包括萌芽期的种子。

兰科菌根标志特征是在根皮层细胞内形成结状或螺旋状的菌丝圈。

兰科植物的吸收根表面没有菌套,根系皮层组织内也不形成哈氏网。

兰科菌根真菌大多数为担子菌,部分属于子囊菌、半知菌类丝核菌。

菌丝通过消化周围环境(如土壤和兰花所附生的植物)中的有机物来供给自己生长,并产生葡萄糖、核糖和其他简单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被运输到菌丝内,最终释放出来供兰花利用,虽然营养物质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真菌流向兰花,但是,真菌也从兰花那里获得营养物质,如氨基酸、外源性维生素等。

五、浆果鹃类菌根
杜鹃花科浆果鹃属和熊果属及鹿蹄草科中的鹿蹄草属等植物形成浆果鹃类菌根;植物的根系有长根与短根之分,在长根上形成外生菌根,根表面有外生菌丝,皮层细胞有完整的哈氏网;而在短根上则形成菌套,皮层细胞间具有哈氏网,且细胞内有明显的菌丝圈。

六、水晶兰类菌根
水晶兰属植物是水晶兰科的耐阴草本,是一种无叶绿素的真菌异养型植物,它
们依赖寄生真菌共生体结构与周围的自养树木连接,获得所需要的碳源。

我国东北及西南林区均有分布。

水晶兰类菌根主要结构有菌套、哈氏网、胞内菌丝圈、真菌钩。

由哈氏网和菌套长出的短菌丝侵染表皮细胞形成的,并被细胞璧物质形成的指状突起所包围的真菌钩是独特的结构,一个表皮细胞含有一个真菌钩。

七、欧石楠类菌根
欧石楠类菌根是仅局限于杜鹃花科和尖苞树科的部分植物所形成的特殊菌根类型。

植物根毛区表皮细胞不形成根毛,菌根真菌菌丝进入表皮细胞,并分枝,在细胞内形成菌丝团。

形成欧石楠类菌根植物的共同特征是形成非常特殊的侧根,即毛根。

毛根很细,直径不足100μm,结构简单,生长有限,不能进行第二次生长。

毛根表面上有许多游走菌丝。

菌根,英文名Mycorrhiza来自希腊语mycor(真菌)和rhiza(根系)。

其字面含义是由真菌和植物根系所构成的共生的根。

菌根的菌丝一端侵入植物根系,另一端延伸在土壤中,从而使得寄主植物的根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根,而成为根系与真菌的复合体。

菌根是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与菌根真菌一起共同进化的结果。

菌根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质。

菌根真菌促进植物对矿物质养分、水分吸收利用,具有提高抗早性、抗病性,增强植物对盐碱和重金属毒害的耐性,改良土壤,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增加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严格讲,自然界中的多数植物没有根系,只有菌根。

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演化和稳定发展等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对促进各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物的演化与分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