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图概述
合集下载
机械装配图概述

回本讲
一、零、部件序号
3.序号的排列:按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整齐,并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排列
4.装配图上的标准化部件(如油杯、滚动轴承、电 动机等),在图中是被当做一个件,只编写一个序 号。
回本节 回本讲
一、零、部件序号
5.指引线的画法 螺纹紧固件及装配关系明确的零件组,采用公用
的指引线
回本节 回本讲
➢ 首先要分离零件,根据零件的
序号,先找到零件在某个视图上的 位置和范围;
➢ 再遵循投影关系,并借助同一
零件在不同的剖视图上剖面线方向、 间距应一致的原则,来区分零件的 投影;
➢ 将零件的投影分离后,采用形
体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逐步看懂 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和作用。
分离出来的泵体三视图 返回
回本节 回本讲
回本节 回本讲
(四)技术要求和材料的确定
1.标注表面粗糙度。
零件各表面的作用不同,对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不同, 在零件图上要注写粗糙度代号和数值。一般情况下,有相对 运动或配合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小些。对有密封、耐 蚀、装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应小些。静止的表面或 自由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大些。
2) 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剖 面线必须一致,如图。
回本节 回本讲
三、规定画法
3.实心件和紧固件的画法
在装配图中,对于 螺钉等紧固件及实心 零件如轴、销、键、 球和杆等,当剖切平 面通过其基本轴线时, 这些零件按不剖绘制。 如图③所示。需要时, 可取局部剖。 当剖切 平面垂直于其基本轴 线时,则应照常画剖 面线。
(2)尽量用基本视图和在基本视图上作剖 视(包括拆卸画法、沿零件结合面剖切的画法等) 来表达有关内容。
(3)要注意合理地布置视图位置,使图形 清晰、布局匀称,以方便看图。
一、零、部件序号
3.序号的排列:按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整齐,并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排列
4.装配图上的标准化部件(如油杯、滚动轴承、电 动机等),在图中是被当做一个件,只编写一个序 号。
回本节 回本讲
一、零、部件序号
5.指引线的画法 螺纹紧固件及装配关系明确的零件组,采用公用
的指引线
回本节 回本讲
➢ 首先要分离零件,根据零件的
序号,先找到零件在某个视图上的 位置和范围;
➢ 再遵循投影关系,并借助同一
零件在不同的剖视图上剖面线方向、 间距应一致的原则,来区分零件的 投影;
➢ 将零件的投影分离后,采用形
体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逐步看懂 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和作用。
分离出来的泵体三视图 返回
回本节 回本讲
回本节 回本讲
(四)技术要求和材料的确定
1.标注表面粗糙度。
零件各表面的作用不同,对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不同, 在零件图上要注写粗糙度代号和数值。一般情况下,有相对 运动或配合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小些。对有密封、耐 蚀、装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应小些。静止的表面或 自由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大些。
2) 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剖 面线必须一致,如图。
回本节 回本讲
三、规定画法
3.实心件和紧固件的画法
在装配图中,对于 螺钉等紧固件及实心 零件如轴、销、键、 球和杆等,当剖切平 面通过其基本轴线时, 这些零件按不剖绘制。 如图③所示。需要时, 可取局部剖。 当剖切 平面垂直于其基本轴 线时,则应照常画剖 面线。
(2)尽量用基本视图和在基本视图上作剖 视(包括拆卸画法、沿零件结合面剖切的画法等) 来表达有关内容。
(3)要注意合理地布置视图位置,使图形 清晰、布局匀称,以方便看图。
机械制图装配图

顺时针转动时,齿轮啮合
区右边的压力降低,油池 中的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出油口
进油口
从进油口进入泵腔内。随
着齿轮的转动,齿槽中的
油不断沿箭头方向被轮齿
带到左边,高压油从出油
口送到输油系统。
齿轮(chǐlún)油泵工作原理
第三十三页,共53页。
八、看装配图的方法(fāngfǎ)与步骤
3、分析零件间的装配(zhuāngpèi)关系和部件结构 分析(fēnxī)部件的装配关系,要弄清零件之
读装配图的要求(yāoqiú):
* 了解部件的名称、用途和工作原理。 * 弄清各零件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装配关系和连接固定方式。
* 弄懂各零件的结构形状。
* 了解部件(bùjiàn)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第三十页,共53页。
八、看装配图的方法(fāngfǎ)与步骤
1、概括(gàikuò)了解
⑴ 看标题栏并参阅有关(yǒuguān)资料,了解部件的 名称、用途等。
(2)两个 ( 或两个以上 ) 零件邻接时,剖 面线的倾斜方向应相反或间隔不同。 但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
和间隔必须一致。
(3)标准件和实心件按不剖画。
第五页,共53页。
二、装配图的规定(guīdìng)画法和特殊画法
2、特殊(tèshū)画法
(1)沿结合面剖切或拆卸(chāixiè)画法
★ 左、右端盖与泵体?
用螺钉连接,用销钉准确定位。
★ 齿轮轴的轴向定位? 靠齿轮端面与及左、右端盖内侧面接触而定位。
★ 齿轮11 在轴上的定位? 用螺母和键在轴向和径向固定、定位。
第三十七页,共53页。
齿轮油泵
八、看装配图的方法(fāngfǎ)与步骤
汽车机械识图学习任务8——装配图

5)装配尺寸(配合尺寸和相对位置尺寸 )
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及影响其性能的重要相对位置尺寸。 汽车机械识图
φ20 φ20
学习任务八 装配图
8.2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⑴ 配合 配合: 公称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之
间的关系。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孔和轴装配 可能出现不同的松紧程度
配合
(2)间隙或过盈 在孔、轴配合中,孔的尺寸减去与之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的代 数差,此值为正时是间隙,为负时是过盈。
汽车机械识图
学习任务八 装配图
8.2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3)深入了解部件的工作原理、配合关系 ① 从主视图入手,对照零件在各视图中的投影关系 ② 由各零件剖面线的不同方向和间隔,分清零件轮廓的范围 ③ 由装配图上所标注的配合代号,了解零件间的配合关系 ④ 根据常见零件的表达方法,来识别零件 ⑤ 根据零件序号对照明细栏,找出零件数量、材料、规格, 帮助了解零件的作用,确定零件在装配图中的位置 ⑥ 利用一般零件有对称性及相互连接的两零件接触面大致相 同的特点,帮助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有时还要借助于阅读有 关的零件图,才能彻底读懂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 及各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在装配图中配合的标注 标注形式为: 公称尺寸
孔的公差带代号 轴的公差带代号
采用基孔制配合时,分子为基 准孔的公差带代号。
箱体 轴套
H8
f7
40nH67
例如:
30 H8 基孔制间隙配合 f7
40
H7 n6
基孔制过渡配合
30
轴 汽车机械识图
学习任务八 装配图
8.2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3. 技术要求 (1)用文字或符号注写出部件或机器的装配、检验、使用 等方面要求。 (2)关于装配体装配后的性能指标等要求。 (3)安装、运输以及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方面的要求。 技术要求一般写在明细栏上方或图纸下方空白处。如有内 容较多则可以另外编写图纸的附件。
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及影响其性能的重要相对位置尺寸。 汽车机械识图
φ20 φ20
学习任务八 装配图
8.2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⑴ 配合 配合: 公称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之
间的关系。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孔和轴装配 可能出现不同的松紧程度
配合
(2)间隙或过盈 在孔、轴配合中,孔的尺寸减去与之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的代 数差,此值为正时是间隙,为负时是过盈。
汽车机械识图
学习任务八 装配图
8.2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3)深入了解部件的工作原理、配合关系 ① 从主视图入手,对照零件在各视图中的投影关系 ② 由各零件剖面线的不同方向和间隔,分清零件轮廓的范围 ③ 由装配图上所标注的配合代号,了解零件间的配合关系 ④ 根据常见零件的表达方法,来识别零件 ⑤ 根据零件序号对照明细栏,找出零件数量、材料、规格, 帮助了解零件的作用,确定零件在装配图中的位置 ⑥ 利用一般零件有对称性及相互连接的两零件接触面大致相 同的特点,帮助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有时还要借助于阅读有 关的零件图,才能彻底读懂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 及各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在装配图中配合的标注 标注形式为: 公称尺寸
孔的公差带代号 轴的公差带代号
采用基孔制配合时,分子为基 准孔的公差带代号。
箱体 轴套
H8
f7
40nH67
例如:
30 H8 基孔制间隙配合 f7
40
H7 n6
基孔制过渡配合
30
轴 汽车机械识图
学习任务八 装配图
8.2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3. 技术要求 (1)用文字或符号注写出部件或机器的装配、检验、使用 等方面要求。 (2)关于装配体装配后的性能指标等要求。 (3)安装、运输以及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方面的要求。 技术要求一般写在明细栏上方或图纸下方空白处。如有内 容较多则可以另外编写图纸的附件。
机械工程图学-装配图(装配图表达的内容、装配图的表示方法

因此,装配图是机器(或 部件)设计、制造、使用、维 修以及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技
零件图
加工零件
术文件。
装配图
装配
设计方案
检验
机械产品的生产流程
Wang chenggang
8-2/124
8 装配图
8 装配图
8.1 装配图表达的内容 8.2 装配图的表示方法 8.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8.4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8.5 合理的装配结构简介 8.6 装配图的画法和部件测绘
在装配图中,应
对每个不同的零(部 件)编写序号,并在
明细栏中依次填写各
零(部)件的序号、 代号、名称、数量、 材料、重量等信息。
这是装配 图与零件图的 重要区别。
Wang chenggang
8-11/124
8.2 装配图的表示方法
8.2 装配图的表示方法
装配图的表示方法与零件图基本相同,零件图中用 到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等
8-5/124
8.1 装配图表达的内容
图8-1 滑动轴承装配图(俯视图及标题栏、明细栏)
Wang chenggang
8-6/124
8.1 装配图表达的内容
一张完整的装配图一般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一组图形
用恰当的表示方 法正确、完整、清晰、 简便地表示机器(或
部件)的工作原理、
传动路线、零件间的 相对位置、装配关系、
连接方式及主要零件
的结构形状等。
Wang chenggang
8-7/124
8.1 装配图表达的内容
(2)必要的尺寸
主要包括与机 器(或部件)有关 的规格尺寸、装配 尺寸、安装尺寸、 外形尺寸及其他重
机械制图第8章装配图

第8章 装配图
8.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8.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8.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8.4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8.5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8.6 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 8.7 装配图的绘制 8.8 看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8.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8.1.1装配图的作用 8.1.2 装配图的内容
1.选择主视图 主视图的选择应符合它的工作位置,尽可能反映机器或
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主视图通常采用剖 视图以表达零件的主要装配干线。
2.选择其他视图
分析主视图尚未表达清楚的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 关系和其他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再选择其他视图来补充主视 图尚未表达清楚的结构。
8.7.4 画装配图的步骤
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4. 零件序号、 根据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应对装配图中的组成零件
明细栏和标题 编写序号,并填写明细栏和标题栏,说明机器或部件的名称、
栏
图号、图样比例以及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等一般概况。
零件序号、 明细栏和标 题栏 一组视图
必要的尺寸
技术要求
8.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8.2.1 规定画法 8.2.2 特殊表达方法
8.2.1 规定画法
在装配图中为了易于区分不同的零件,并便于清晰地 表达出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在画法上有以下规定:
1. 接触面和配合面的画法 2. 剖面线的画法 3. 实心零件和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两面有间隙
两面配合
两面接触
压盖螺母
填料压盖 填料
轴 阀体
8.2.2 特殊表达方法
拆卸画法
沿零件的 结合面剖 切画法
表示机器或部件中零件之间装配关系和工作精度的尺寸。
8.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8.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8.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8.4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8.5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8.6 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 8.7 装配图的绘制 8.8 看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8.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8.1.1装配图的作用 8.1.2 装配图的内容
1.选择主视图 主视图的选择应符合它的工作位置,尽可能反映机器或
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主视图通常采用剖 视图以表达零件的主要装配干线。
2.选择其他视图
分析主视图尚未表达清楚的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 关系和其他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再选择其他视图来补充主视 图尚未表达清楚的结构。
8.7.4 画装配图的步骤
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4. 零件序号、 根据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应对装配图中的组成零件
明细栏和标题 编写序号,并填写明细栏和标题栏,说明机器或部件的名称、
栏
图号、图样比例以及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等一般概况。
零件序号、 明细栏和标 题栏 一组视图
必要的尺寸
技术要求
8.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8.2.1 规定画法 8.2.2 特殊表达方法
8.2.1 规定画法
在装配图中为了易于区分不同的零件,并便于清晰地 表达出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在画法上有以下规定:
1. 接触面和配合面的画法 2. 剖面线的画法 3. 实心零件和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两面有间隙
两面配合
两面接触
压盖螺母
填料压盖 填料
轴 阀体
8.2.2 特殊表达方法
拆卸画法
沿零件的 结合面剖 切画法
表示机器或部件中零件之间装配关系和工作精度的尺寸。
机械制图装配图

(a) 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图9-11 两零件的接触面
(b) 错误 图9-12 接触面转折处的结构
资讯
③ 为了保证螺纹的拧紧,应适当加长螺纹尾部,并在螺杆上加工 出退刀槽,在螺孔上作出凹坑或倒角。 ④ 为了保证螺纹紧固件与被连接工件的表面接触良好,常在工件 上做出沉孔或凸台。
(a) 尾部加长
● 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装配后应满足的要求等。例如,应满足零件装配 的加工要求、装配后的密封要求等。 ● 检验、试验的条件以及操作要求。 ● 对产品的使用、维护、保养以及运输方面的要求。
技术要求一般用文 字写在明细栏上方或 图纸下方空白处。
图9-5 滑动轴承装配图
资讯
9.4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
资讯
2. 拆卸部件、画装配示意图
装配示意图是在部件拆卸过程中所画的记录图样。它的主要作用是避
免由于零件拆卸后可能产生的错乱致使重新装配时发生困难,同时在画
装配图时亦可作为参考。
装配示意图主要记录每个零件的名称、数量、位置、装配关系及拆
卸顺序,而不反映整个部件的结构和各零件的具体形状。在示意图上应
对各个零件进行编号,还要确定各标准件的规格、尺寸和数量,并标注
④ 对于一组紧固件(如螺栓、螺母、垫圈)以及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 允许采用公共指引线。
(a)
(b)
图9-8 零、部件序号
资讯
⑤ 在装配图中,对同种规格的零件只编写一个序号;对同一标准的部件 (如油杯、滚动轴承、电机等)也只编一个序号。 ⑥ 序号应沿水平或竖直方向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列均匀整齐。
(a)
2. 标注零、部件序号的规定
① 零、部件序号(或代号)应标注在图形轮廓线外边,并填写在指引线一 端的横线上或圆圈内, 指引线、横线或圆均用 细实线画出。
机械制图-装配图

详细描述
在绘制完装配干线后,需要绘制装配 支线,这些线条应清晰地表示出装配 体的细节结构和装配关系,使整个装 配图更加完整和详细。
检查和修改装配图
总结词
完成装配图的绘制后,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修改,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详细描述
在完成装配图的绘制后,需要仔细检查其准确性、完整性和清晰度,包括检查尺寸标注、符号使用、线条粗细等 是否符合标准,以及是否存在遗漏或错误。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最终的装配图能 够满足使用要求。
零件编号
对每个零件进行编号,以便识别和管理。
明细栏
在装配图的下方设置明细栏,列出所有零件的编号、名称、数量等信息。
03 装配图的绘制步骤
确定视图布局
总结词
视图布局是装配图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体结构的表达方式。
详细描述
在开始绘制装配图之前,需要确定合适的视图布局,包括主 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以确保能够全面、清晰地表达装 配体的结构和装配关系。
重点
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装配关系,以及机 器的工作原理。
装配图作用
01
供生产部门进行组装、 调试和维修时使用。
02
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 进行装配和检验的技术 依据。
03
是工程设计人员进行部 件设计、绘制其他机械 图样的基础。
04
是对机器或部件进行技 术分析的基础资料。
装配图绘制要求
表达清楚
根据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为各个零件标注准确的尺寸和 公差。
添加技术要求
根据装配体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为各个零件添加必要的技术要求,如 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
拆画零件图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确保准确性
在绘制完装配干线后,需要绘制装配 支线,这些线条应清晰地表示出装配 体的细节结构和装配关系,使整个装 配图更加完整和详细。
检查和修改装配图
总结词
完成装配图的绘制后,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修改,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详细描述
在完成装配图的绘制后,需要仔细检查其准确性、完整性和清晰度,包括检查尺寸标注、符号使用、线条粗细等 是否符合标准,以及是否存在遗漏或错误。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最终的装配图能 够满足使用要求。
零件编号
对每个零件进行编号,以便识别和管理。
明细栏
在装配图的下方设置明细栏,列出所有零件的编号、名称、数量等信息。
03 装配图的绘制步骤
确定视图布局
总结词
视图布局是装配图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体结构的表达方式。
详细描述
在开始绘制装配图之前,需要确定合适的视图布局,包括主 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以确保能够全面、清晰地表达装 配体的结构和装配关系。
重点
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装配关系,以及机 器的工作原理。
装配图作用
01
供生产部门进行组装、 调试和维修时使用。
02
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 进行装配和检验的技术 依据。
03
是工程设计人员进行部 件设计、绘制其他机械 图样的基础。
04
是对机器或部件进行技 术分析的基础资料。
装配图绘制要求
表达清楚
根据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为各个零件标注准确的尺寸和 公差。
添加技术要求
根据装配体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为各个零件添加必要的技术要求,如 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
拆画零件图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确保准确性
机械制图--装配图

⑶ 重点分析零件和零件间的装配连接关系。要看懂装配图,首先要了解支持该部件 某一功能的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其次了解围绕主要核心零件而设置的其他零件的功用,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设计结构、工艺结构。看图方法应是借用分规、三角板、丁字尺,利用 投影关系找图框或线段的对应关系。找图框是为了确定零件的某一部分的隶属关系,此时 应同时找对应的序号。由图框的投影关系或图框上剖面线的方向、间隔的区别可以大致确 定零件的轮廓。有时也可由标准件、常用件支承或安装连接某两零件来了解装配连接的关 系。最明显的莫过于尺寸配合公差带代号,螺纹特征代号等。
第二节 装配图上的标注和注写
一、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1.规格(性能)尺寸 表示机器、部件规格或性能的尺寸,是设计和选用的主要依据。如前面 车床尾架装配图中螺杆的大径28。 2.装配尺寸 表示零件之间装配关系的尺寸,如配合尺寸和重要相对位置尺寸。如车床 尾架装配图中的轴套与尾架体的配合尺寸φ 74H7/h6等。 3.安装尺寸 表示将部件安装到机器上或将整机安装到基座上所需的尺寸。如车床尾架 装配图中尾架体的底板上定位尺寸97。 4.外形尺寸 表示机器或部件外形轮廓的大小,即总长、总宽和总高尺寸。为包装、 运输、安装所需的空间大小提供依据。如车床尾架装配图中总长422,总高 285。 除上述尺寸外,有时还要标注其他重要尺寸,如运动零件的极限位置尺寸、 主要零件的重要结构尺寸等。
2.假想画法 当需要表示某些零件的位置或运动范围和极限位置时,可用细双点画线画出该 零件的轮廓线。 3.简化画法 对于装配图中若干相同的零件组,如螺钉连接等,可详细地画出一处,其余用 细点画线表 示其位置。在装配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等允许不画。
4.夸大画法 在装配图中,当图形上的薄 片厚度或间隙较小时(≤2mm),允许将 该部分不按原比例绘制,而是夸大画出, 以增加图形表达的明显性。 5.单独表示法 在装配图中,有时要特别 说明某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可以单独画出 该零件的某个视图,但要在所画视图的上 方注写该零件的视图名称,在相应视图附 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相同的字 母,如前面虎钳装配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本节 回本讲
4.假想投影画法
2)为了表示装配体与其他零(部)件的安装或装配关系, 常把该装配体相邻而又不属于该装配体的有关零(部)件的轮 廓线用双点画线画出。
回本节 回本讲
5.夸大画法 当遇到很薄,很细的零件或很小的间隙时,
可作适当夸大
回本节 回本讲
6.展开画法
为了表达传动系统 的传动关系及各轴 的装配关系,假想 将各轴按传动顺序, 沿它们的轴线剖开, 并展开在同一平面 上。这种展开画法 在表达机床的主轴 箱、进给箱、汽车 的变速箱等装置时 经常运用,展开图必 须进行标注,如图 所示 。
的连接方向
零件间如何连接? 有无配合关系?
哪些零件是静止的? 那些零件是运动的?
回本节 回本讲
二、弄清装配关系,分析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图
回本节 回本讲
泵盖 螺钉
泵体
齿轮
销
齿轮轴
垫片
齿轮油泵工作示意动画
螺母 垫圈 键
返回
回本节 回本讲
三、分析零件作用,看懂零件形状
分析零件是读装配图进一步深入 的阶段,需要把每个零件的结构形 状和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连接 方法等,进一步分析清楚。分析零 件时:
装配图
第一节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第二节 装配图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 装配图的尺寸注法 第四节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明细栏
和标题栏 第五节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第六节 看装配图 第七节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第一节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装配图——就是 表达产品及其组成 部分的联接装配关 系的图样。
装配图主要表达 机器或部件的工作 原理、各零件间的 连接及装配关系和 主要零件的结构形 状。
第三节 装配图的尺寸注法
原则:完整、清晰、合理。
装配图必须有一组表示机器或部件的规格性能尺寸、装 配尺寸、安装尺寸、总体尺寸和一些重要尺寸等 。不必标 出装配图上零件的所有尺寸,只要求注出以下五类尺寸:
1.规格尺寸(性能尺寸、特征尺寸):反映部件的性能或规格 2.装配尺寸
(1)配合尺寸:表示零件间的配合性质 (2)重要的相对位置尺寸:装配时必须保证的 3.安装尺寸:机器被安装到其他基础上所需要的尺寸 4.外形尺寸:总长、总宽、总高 5.某些重要尺寸:如齿轮中心距 注意:各类尺寸相互关联,一个尺寸可能有多种含义。
先画出需要编号零件 的指引线和横线,检 查无重复、无遗漏时, 再统一填写序号。
二、标题栏和明细表
1.明细栏内零件序号自下而上按顺序填写。如向上位置不够 时,明细栏的一部分可以放在标题栏的左边。所填零件序号 应和图中所编零件的序号一致。应先编零件序号再填明细栏。 2.填写标准件时,应在“名称”栏内写出规定代号及公称尺 寸,并在“备注”栏内写出国标号。 3.“备注”栏内可填写常用件的重要参数。如齿轮的模数、 齿形角及齿数;弹簧内外直径、簧丝直径、工作圈数和自由 高度等。
2) 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剖 面线必须一致,如图。
回本节 回本讲
三、规定画法
3.实心件和紧固件的画法
在装配图中,对于 螺钉等紧固件及实心 零件如轴、销、键、 球和杆等,当剖切平 面通过其基本轴线时, 这些零件按不剖绘制。 如图③所示。需要时, 可取局部剖。 当剖切 平面垂直于其基本轴 线时,则应照常画剖 面线。
回本讲
二、特殊表达方法
1.拆卸画法
如图俯视图的左半部 分拆去上面部分以表示 轴瓦和轴承座的装配情 况
2.沿零件结合面剖切 的画法
如图俯视图的右半部 分沿轴承盖与轴承座的 结合面剖开
回本节 回本讲
3.单独表示某个零件的画法
如图单独画出泵盖的B向视图
回本节 回本讲
4.假想投影画法
1)在机器(或部件)中,有些零件作往复运动、转动或摆 动。为了表示运动零件的极限位置或中间位置,常把它画在一 个极限位置上,再用双点画线画出其余位置的假想投影,以表 示零件的另一极限位置,并注上尺寸。
回本节 回本讲
三、规定画法
1.接触面和配合面的画法
1) 两零件的接触表面和配合表面只画一条公用的轮廓线(图 中的①);
2) 两零件的不接触表面 和非配合表面画两条轮 廓线--画出两表面各自 的轮廓线(图中的②)。
2.剖面符号的画法
1) 两个金属零件接触时, 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应相反, 或方向虽同间隔不同,如 图。
1)画图时从主视图画起,几个视图配合进行绘制。
2)在各基本视图上,一般首先画出壳体或较大的主要零件 的外形轮廓,先画出阀体1的三个视图。
3)依次画出各装配干线上的各零件,要保证各零件之间的 正确装配关系。例如,画完阀体1后,应再画出装在阀体上 的阀座2,然后画出与阀座2紧密接触的阀盘3,按装配顺序 依次画出各零件。
2. 零件上已标准化和规格化的结构,如螺纹、键槽、倒角、 退刀槽等,其尺寸应从有关标准手册中查出数值。
3. 有些尺寸应通过计算确定。如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4. 在装配图上未注明的尺寸,直接从图上按画图比例直接量取 整数或化为相近的标准数值(标准直径、标准长度等), 量不出 的则自己确定。
5. 对有装配关系的零件,应特别注意使其有关尺寸和基准协 调一致,以保证它们之间的正确装配。
(2)尽量用基本视图和在基本视图上作剖 视(包括拆卸画法、沿零件结合面剖切的画法等) 来表达有关内容。
(3)要注意合理地布置视图位置,使图形 清晰、布局匀称,以方便看图。
回本节 回本讲
三、画装配图的步骤
1.定比例、选图幅,画出作图基准线。
回本节 回本讲
三、画装配图的步骤
2.在基本视图中画出各零件的主要结构部分。
4)画剖视图时,要尽量从主要轴线围绕装配干线逐个零件 按由里向外画。这样画法,可避免将遮住的不可见零件的轮 廓线画上去。如在画主视图时,定好位后,先画阀座2,这 样阀体1上的座孔被挡住部分就不用画了。
回本节 回本讲
2.在基本视图中画出各零件的主要结构部分。
回本节 回本讲
三、画装配图的步骤
3.在各视图中画出装配体的细节部分
回本节 回本讲
3、规定画法 相邻零件的接触表面和配合表面只画一
条线;不接触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画两条线。
两面接触
两面不配合 两面配合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邻接时,剖面线的倾斜方
向应相反或间隔不同。但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
面线方向和间隔必须一致。
标准件,
标准件和实心件按不剖画
按不剖画
实心件按 不剖画
零件邻接,剖 面线方向相反
回本讲
一、装配图的作用
1.在设计机器或部件过程中,一般先根据设计思想 画出装配示意图,再根据装配示意图画出装配图,最 后根据装配图画出零件图(即拆图)。
2.装配图是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文件,它主要表达机 器或部件的结构、形状、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和技术 要求;
3.同时,它还是安装、调试、操作、检修机器和部 件的重要依据。
回本节 回本讲
(四)技术要求和材料的确定
1.标注表面粗糙度。
零件各表面的作用不同,对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不同, 在零件图上要注写粗糙度代号和数值。一般情况下,有相对 运动或配合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小些。对有密封、耐 蚀、装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应小些。静止的表面或 自由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大些。
接触
不配合
正确 不接触 错误
正确 配合 错误
为了使螺栓、螺母、螺钉、垫圈等坚固件与 被连接件接触良好,在被连接件的表面应加工 成凸台或鱼眼坑等结构。
鱼眼坑
凸台
凸台
鱼眼坑
其他装配工艺结构
(二)确定零件图的视图方案
在选择视图方案时,应首先选择主视图。
零件的主视图 应根据零件的结构 特征、主视图的原 则重新选择。
回本节 回本讲
三、画装配图的步骤
4.完成全图
回本节 回本讲
第六节 看装配图
看装配图应达到下 列三点基本要求:
1.了解装配体 的功能、性能和工 作原理;
2.明确各零件 的作用和它们之间 的相对位置、装配 关系以及各零件的 拆装顺序;
3.看懂零件 (特别是几个主要 零件)的结构形状;
回本讲
第六节 看装配图 看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四、综合各部分结构,想象整体形状 综合各部分的结构形状,进一步分析部
件的工作原理、传动和装配关系,部件的 拆装顺序、以及所标注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的意义等。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部件整 体的全面认识。
返回
回本节 回本讲
(一)零件结构形状的处理
1、补充设计装配 图上未确定的结构 形状。 2、补充装配图上 省略的零件工艺结 构。 如倒角、退刀槽、 圆角、拔模斜度等。
视图数量和表 达方法的选择,需 要根据具体零件进 行具体分析、比较, 最后确定出合理的 表达方案。
重新布局的泵体三视图
回本节 回本讲
(三)零件尺寸的处理
1. 凡在装配图上已注明的尺寸,都是重要尺寸,应该按装配 图上所注的尺寸数值直接标注到零件图上,不得随意改变。有 配合代号的尺寸,应注出偏差代号或偏差值。
2.标注尺寸公差。 3.注写其他技术要求。
一、认识部件概况,分析视图关系 二、弄清装配关系,分析工作原理 三、分析零件作用,看懂零件形状 四、综合各部分结构,想象整体形状
回本节 回本讲
看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一、认识部件概况,分析视图关系
1. 从有关资料和标题栏中 了解部件的名称、大致用途 及工作情况。
2. 从明细栏中了解各零件 的名称、数量并找出它们在 装配图中的位置,初步了解 各零件的作用。
题: (1)一般将机器或部件按工作位置或习
惯位置放置。 (2)应选择最能反映装配体的主要装配
关系和外形特征的那个视图作为主视图。
回本节 回本讲
二、选择装配体的表达方案
2.其他视图的选择
4.假想投影画法
2)为了表示装配体与其他零(部)件的安装或装配关系, 常把该装配体相邻而又不属于该装配体的有关零(部)件的轮 廓线用双点画线画出。
回本节 回本讲
5.夸大画法 当遇到很薄,很细的零件或很小的间隙时,
可作适当夸大
回本节 回本讲
6.展开画法
为了表达传动系统 的传动关系及各轴 的装配关系,假想 将各轴按传动顺序, 沿它们的轴线剖开, 并展开在同一平面 上。这种展开画法 在表达机床的主轴 箱、进给箱、汽车 的变速箱等装置时 经常运用,展开图必 须进行标注,如图 所示 。
的连接方向
零件间如何连接? 有无配合关系?
哪些零件是静止的? 那些零件是运动的?
回本节 回本讲
二、弄清装配关系,分析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图
回本节 回本讲
泵盖 螺钉
泵体
齿轮
销
齿轮轴
垫片
齿轮油泵工作示意动画
螺母 垫圈 键
返回
回本节 回本讲
三、分析零件作用,看懂零件形状
分析零件是读装配图进一步深入 的阶段,需要把每个零件的结构形 状和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连接 方法等,进一步分析清楚。分析零 件时:
装配图
第一节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第二节 装配图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 装配图的尺寸注法 第四节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明细栏
和标题栏 第五节 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第六节 看装配图 第七节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第一节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装配图——就是 表达产品及其组成 部分的联接装配关 系的图样。
装配图主要表达 机器或部件的工作 原理、各零件间的 连接及装配关系和 主要零件的结构形 状。
第三节 装配图的尺寸注法
原则:完整、清晰、合理。
装配图必须有一组表示机器或部件的规格性能尺寸、装 配尺寸、安装尺寸、总体尺寸和一些重要尺寸等 。不必标 出装配图上零件的所有尺寸,只要求注出以下五类尺寸:
1.规格尺寸(性能尺寸、特征尺寸):反映部件的性能或规格 2.装配尺寸
(1)配合尺寸:表示零件间的配合性质 (2)重要的相对位置尺寸:装配时必须保证的 3.安装尺寸:机器被安装到其他基础上所需要的尺寸 4.外形尺寸:总长、总宽、总高 5.某些重要尺寸:如齿轮中心距 注意:各类尺寸相互关联,一个尺寸可能有多种含义。
先画出需要编号零件 的指引线和横线,检 查无重复、无遗漏时, 再统一填写序号。
二、标题栏和明细表
1.明细栏内零件序号自下而上按顺序填写。如向上位置不够 时,明细栏的一部分可以放在标题栏的左边。所填零件序号 应和图中所编零件的序号一致。应先编零件序号再填明细栏。 2.填写标准件时,应在“名称”栏内写出规定代号及公称尺 寸,并在“备注”栏内写出国标号。 3.“备注”栏内可填写常用件的重要参数。如齿轮的模数、 齿形角及齿数;弹簧内外直径、簧丝直径、工作圈数和自由 高度等。
2) 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剖 面线必须一致,如图。
回本节 回本讲
三、规定画法
3.实心件和紧固件的画法
在装配图中,对于 螺钉等紧固件及实心 零件如轴、销、键、 球和杆等,当剖切平 面通过其基本轴线时, 这些零件按不剖绘制。 如图③所示。需要时, 可取局部剖。 当剖切 平面垂直于其基本轴 线时,则应照常画剖 面线。
回本讲
二、特殊表达方法
1.拆卸画法
如图俯视图的左半部 分拆去上面部分以表示 轴瓦和轴承座的装配情 况
2.沿零件结合面剖切 的画法
如图俯视图的右半部 分沿轴承盖与轴承座的 结合面剖开
回本节 回本讲
3.单独表示某个零件的画法
如图单独画出泵盖的B向视图
回本节 回本讲
4.假想投影画法
1)在机器(或部件)中,有些零件作往复运动、转动或摆 动。为了表示运动零件的极限位置或中间位置,常把它画在一 个极限位置上,再用双点画线画出其余位置的假想投影,以表 示零件的另一极限位置,并注上尺寸。
回本节 回本讲
三、规定画法
1.接触面和配合面的画法
1) 两零件的接触表面和配合表面只画一条公用的轮廓线(图 中的①);
2) 两零件的不接触表面 和非配合表面画两条轮 廓线--画出两表面各自 的轮廓线(图中的②)。
2.剖面符号的画法
1) 两个金属零件接触时, 剖面线的倾斜方向应相反, 或方向虽同间隔不同,如 图。
1)画图时从主视图画起,几个视图配合进行绘制。
2)在各基本视图上,一般首先画出壳体或较大的主要零件 的外形轮廓,先画出阀体1的三个视图。
3)依次画出各装配干线上的各零件,要保证各零件之间的 正确装配关系。例如,画完阀体1后,应再画出装在阀体上 的阀座2,然后画出与阀座2紧密接触的阀盘3,按装配顺序 依次画出各零件。
2. 零件上已标准化和规格化的结构,如螺纹、键槽、倒角、 退刀槽等,其尺寸应从有关标准手册中查出数值。
3. 有些尺寸应通过计算确定。如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4. 在装配图上未注明的尺寸,直接从图上按画图比例直接量取 整数或化为相近的标准数值(标准直径、标准长度等), 量不出 的则自己确定。
5. 对有装配关系的零件,应特别注意使其有关尺寸和基准协 调一致,以保证它们之间的正确装配。
(2)尽量用基本视图和在基本视图上作剖 视(包括拆卸画法、沿零件结合面剖切的画法等) 来表达有关内容。
(3)要注意合理地布置视图位置,使图形 清晰、布局匀称,以方便看图。
回本节 回本讲
三、画装配图的步骤
1.定比例、选图幅,画出作图基准线。
回本节 回本讲
三、画装配图的步骤
2.在基本视图中画出各零件的主要结构部分。
4)画剖视图时,要尽量从主要轴线围绕装配干线逐个零件 按由里向外画。这样画法,可避免将遮住的不可见零件的轮 廓线画上去。如在画主视图时,定好位后,先画阀座2,这 样阀体1上的座孔被挡住部分就不用画了。
回本节 回本讲
2.在基本视图中画出各零件的主要结构部分。
回本节 回本讲
三、画装配图的步骤
3.在各视图中画出装配体的细节部分
回本节 回本讲
3、规定画法 相邻零件的接触表面和配合表面只画一
条线;不接触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画两条线。
两面接触
两面不配合 两面配合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邻接时,剖面线的倾斜方
向应相反或间隔不同。但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
面线方向和间隔必须一致。
标准件,
标准件和实心件按不剖画
按不剖画
实心件按 不剖画
零件邻接,剖 面线方向相反
回本讲
一、装配图的作用
1.在设计机器或部件过程中,一般先根据设计思想 画出装配示意图,再根据装配示意图画出装配图,最 后根据装配图画出零件图(即拆图)。
2.装配图是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文件,它主要表达机 器或部件的结构、形状、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和技术 要求;
3.同时,它还是安装、调试、操作、检修机器和部 件的重要依据。
回本节 回本讲
(四)技术要求和材料的确定
1.标注表面粗糙度。
零件各表面的作用不同,对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不同, 在零件图上要注写粗糙度代号和数值。一般情况下,有相对 运动或配合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小些。对有密封、耐 蚀、装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应小些。静止的表面或 自由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大些。
接触
不配合
正确 不接触 错误
正确 配合 错误
为了使螺栓、螺母、螺钉、垫圈等坚固件与 被连接件接触良好,在被连接件的表面应加工 成凸台或鱼眼坑等结构。
鱼眼坑
凸台
凸台
鱼眼坑
其他装配工艺结构
(二)确定零件图的视图方案
在选择视图方案时,应首先选择主视图。
零件的主视图 应根据零件的结构 特征、主视图的原 则重新选择。
回本节 回本讲
三、画装配图的步骤
4.完成全图
回本节 回本讲
第六节 看装配图
看装配图应达到下 列三点基本要求:
1.了解装配体 的功能、性能和工 作原理;
2.明确各零件 的作用和它们之间 的相对位置、装配 关系以及各零件的 拆装顺序;
3.看懂零件 (特别是几个主要 零件)的结构形状;
回本讲
第六节 看装配图 看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四、综合各部分结构,想象整体形状 综合各部分的结构形状,进一步分析部
件的工作原理、传动和装配关系,部件的 拆装顺序、以及所标注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的意义等。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部件整 体的全面认识。
返回
回本节 回本讲
(一)零件结构形状的处理
1、补充设计装配 图上未确定的结构 形状。 2、补充装配图上 省略的零件工艺结 构。 如倒角、退刀槽、 圆角、拔模斜度等。
视图数量和表 达方法的选择,需 要根据具体零件进 行具体分析、比较, 最后确定出合理的 表达方案。
重新布局的泵体三视图
回本节 回本讲
(三)零件尺寸的处理
1. 凡在装配图上已注明的尺寸,都是重要尺寸,应该按装配 图上所注的尺寸数值直接标注到零件图上,不得随意改变。有 配合代号的尺寸,应注出偏差代号或偏差值。
2.标注尺寸公差。 3.注写其他技术要求。
一、认识部件概况,分析视图关系 二、弄清装配关系,分析工作原理 三、分析零件作用,看懂零件形状 四、综合各部分结构,想象整体形状
回本节 回本讲
看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一、认识部件概况,分析视图关系
1. 从有关资料和标题栏中 了解部件的名称、大致用途 及工作情况。
2. 从明细栏中了解各零件 的名称、数量并找出它们在 装配图中的位置,初步了解 各零件的作用。
题: (1)一般将机器或部件按工作位置或习
惯位置放置。 (2)应选择最能反映装配体的主要装配
关系和外形特征的那个视图作为主视图。
回本节 回本讲
二、选择装配体的表达方案
2.其他视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