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

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1、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2、简述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什么是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它有什么特点?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社会经济统计和职能有那些?6、统计活动过程阶段及各阶段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总体与总体单位?8、什么是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的种类。
9、什么是变量和变量值?变量的种类。
什么是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如何判断?10、什么是统计指标?指标有哪些特点?指标有那些主要分类?(简述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11、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为什么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更重要?(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B、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C、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整理方法、调查方法、分析方法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C、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和 96分,则成绩是()。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4、要了解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的工资情况时,则总体是()。
A、20个工业企业B、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20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5、标志是说明()。
A、总体单位特征的B、总体特征的C、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D、单位值的特征的名称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为了了解某市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对该市所有高等学校进行调查,其中某一高等学校有学生5285人,教师950人,该校最大系有师生780,其中教师120人,正、副教授36人,占教师总数的19.3%,上述数值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一、判断题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C 、采用的基期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0111p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001p qp q 中,001p qp q ∑∑-表示 ( B )。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 、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D )。
大学《统计学》课后作业及答案

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贯穿于统计学的始终。
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用统计来认识事物的步骤是:研究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推断—>结论。
这里,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计划,抽样调查是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推断是分析资料的过程。
显然统计的主要功能是推断,而推断的方法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因为是用部分资料来推断总体。
增加定义: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1nferential Statistics)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
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搜集到的是总体数据(如普查数据),则经过描述统计之后就可以达到认识总体数量规律性的目的了;如果所获得的只是研究总体的一部分数据(样本数据),要找到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则必须应用概率论的理论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
统计学期末大作业题目及答案

统计学实践作业参数估计练习题1. 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学生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单位:小时),得到的数据见表。
求该校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分别为90%、95%和99%。
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6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6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6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 2.2.某机器生产的袋茶重量(g)的数据见。
构造其平均重量的置信水平为90%、95%和99%的置信区间。
平均 3.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21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平均 3.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21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 3.平均 3.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21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3. 某机器生产的袋茶重量(g)的数据见。
构造其平均重量的置信水平为90%、95%和99%的置信区间。
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5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5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5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资料整理练习题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
调查结果见表。
统计学课后作业答案

f Me L
Mo L
2
S m1 fm
80 - 23.2 i 425 2 25 438.33公斤 = 31.5
1 31.5 10.7 i 425 25 437.53公斤 右偏 = 1 2 41.5
《描述统计》作业
STAT
[习题集P23第9题]某车间有两个小组,每组都是7人,每人日产 量数如下:第一组:20、40、60、70、80、100、120;第二组: 67、68、69、70、71、72、73。已知两组工人每人平均日产量件 数为70件,试计算:(1)R;(2)A.D;(3)S.D,并比较哪 个组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解:(1)R1=120-20=100(件);R2=6(件)。 (2) x x 180 x x 12 A.D1 =25.71 A.D2 = 1.71 n 7 n 7
4000吨 1300 1400 500 7200
460 3000 420 1200 =421 / 吨 元 f 计 3000 1200 xf实 460 4000 420 1300 平均价格:x实 =426.25 / 吨 元 f 实 4000 1300 平均价格:x计
《描述统计》作业
资料整理,导出收获率(亩产量):
STAT
甲品种 播种面积 f 收获率 x 1. 2 亩 1000 斤/亩 1. 1 950 1. 0 1100 0. 9 900 0.8 1050 5.0 999
乙品种 播种面积 f 收获率 x 1. 5 亩 1120 斤/亩 1.3 1000 1. 3 900 1. 0 1220 0.9 700 6.0 1000
2071 172 .58 173 (台) 12
统计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在( B )阶段的方法属于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2,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工人就是( A )。
A,总体单位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报告单位3,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5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4,变异的涵义是( A )。
A,统计中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5,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D )。
A,老王今年55岁。
B,钢材 C,宁波至北京机票1480元。
D,公司今年利润50万。
6,某市进行一次零售业质量与价格抽查,其调查单位是( C )。
A,该市所有食品商店 B,每一个食品商店 C,每一种零售食品 D,全部零售食品7,某市组织一次物价大检查,要求12月1日至12月15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则是( B )。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时间8,规定普查标准时点旨在保证调查的( A )。
A,准确性 B,时效性 C,周期性 D,可比性9,对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应采用( D )的方法。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普查 D,抽样检验10,对现象总体最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要推( D )单位。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11,某市工业企业2004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时间规定在2005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1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二、填空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问题有自己的特点,即(数量性)、总体性和(变异性)三个。
统计学分章作业及答案

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6、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 )7、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8、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9、指标与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份组成的。
(×)10、数量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质量指标由品质标志值汇总而来. (× )11、一个统计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 √ )二、单选题: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B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B ) .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 分、78 分、88 分、89 分、96 分,“学生成绩”是(B )。
统计学练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对象是()。
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②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③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④社会经济现象的所有方面2、统计所研究的是()。
①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②社会经济的个体现象③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或个体现象④非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特有的方法是()。
①统计推断法②统计分组法③大量观察法④综合指标法4、对一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这时总体是()。
①该批小麦种子②该批小麦的发芽率③该批小麦中发芽的种子④该批小麦的发芽率5、无限总体是指()。
①包含单位很多的总体②包含单位较多的单位③包含单位很多、难以计数的总体④单位不加限制的总体6、社会经济统计中使用的总体概念,通常是指()。
①有限总体②无限总体③变量总体④属性总体7、一个事物被视为总体或总体单位,要依据()来决定。
①事物的本质②事物的内在联系③事物的复杂程度④统计研究的目的8、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
①男性职工人数②女性职工人数③下岗职工的性别④性别构成9、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①学生年龄②学生性别③学生身高④学生成绩10、标志是()。
①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②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③都能用数值表示④不能用数值表示11、统计学上变量是指()。
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统计指标④②和③12、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①工厂数②职工人数③工资总额④产品数13、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①粮食总产量②粮食平均亩产量③人均粮食生产量④人均粮食消费量14、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①货物周转量②劳动生产率③年末人口数④工业增加值15、质量指标()。
①不能用数值来反映②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③必需用数值来反映④有时能够用数量指标来反映16、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数量指标②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质量指标③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用一个标志进行分组④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可以从方面计算多个统计指标17、表述不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作业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对于非专业人员而言,统计学原理可以分为( ABCD )。
A.调查与实验设计
B. 描述统计
C. 推断统计
D. 多元统计分析
2、( ABC )是统计总体的特征。
A. 差异性
B. 大量性
C. 同质性
D. 不可知性
3、说明总体单位名称的是( A )。
A. 指标
B. 标志
C. 计量单位
D. 标识
4、统计学上一般用( D )来衡量标志。
A.列名尺度
B. 顺序尺度
C.间隔尺度
D. 比率尺度
5、统计调查按范围可分为( ABD )。
A.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问卷调查
D. 抽样调查
6、下列抽样调查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有( CD )。
A. 配额抽样
B. 判断抽样
C. 简单随机抽样
D.等距抽样
7、缺失值处理的方法有( ABCD )。
A. 就近插值
B. 删除对应记录
C. 随机插值
D.分类插值
8、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指标是( AD )。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相对指标
D.总量指标
9、常用的平均指标有( ABCD )。
A.调和平均数
B.算术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
10、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B )。
A.内距
B.极差
C.方差
D.绝对差
11、探索性数据分析的主题有( ABCD )。
A.耐抗性
B.残差
C.重新表达
D.图示
12、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有( ABCD )。
A.不规则变动
B.循环变动
C.长期趋势
D.季节变动
13、测定趋势变动的方法中,修匀方法主要有( AB )。
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
C.最小二乘法
D.分段平均法
1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BCD )。
A.抽样的组织形式
B.抽样方式
C.目标总体的变异程度
D.样本容量
15、相关系数( AC )。
A.可以为负
B.大于等于零小于等于一
C.可以为任意实数
D.绝对值不大于一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有哪些要素?
2、什么是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有哪些主要形式?
3、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平均指标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探索性数据分析,试阐述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四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