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战役.ppt
中越岛屿之争PPT课件

军事:
1.定期定时的巡 航,投入多一些 的军事力量,军 事演习,保持南 海中国军队的军 事存在感
2.越南的军事力 量相对落后 ,中
国占有有利地位, 中国应该更加地 扩大这种优势, 进一步发展经济军事
能力,加强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联系,希望越 南能够保持冷静的态度回到谈判桌上,双边 谈判,搁置争议,遵守南海宣言,共同开发 南海的资源,但是是在公开承认中国对于南 海主权的前提下,中国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 决南海问题,但是绝对不放弃使用武力。
喵, 好美哦~
(三)岛屿主权争端大多 是历史遗留问题
中越岛屿之争也不例外,中越关于 这些南海岛屿很难形成明确的主权 划分界限,长此以往才会出现众多 的岛屿纷争。
(四)特殊事件使岛屿 主权争端不断升级
1.经济利益的驱动 2.在南海问题上越南挟美自重 3.利用油气资源捆绑域外大国
岛 屿 争 端 常 见 的 解 决 办 法
国际司法解决 政治解决 武力方式解决 民族公决
降温,谈判,控制,合作
而我们
降温 谈判 控制 合作
政治:
12..尊将重越历南史拉, 回找到出谈有判说桌服上力,的给形南成海文问件 的题历降史温证据
“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 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 稳定。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 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争议 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 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 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 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求 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
中越岛屿争端 解决困难重重
争端升级
(一)岛屿主权涉及巨大 的海洋经济权益
关系到一国对于海上渔业资源和矿 产油气资源等得开发权利,以及对 于国际资源的掌握,特别是对于像 越南这样国内资源不足的国家来说, 尤为重要。
珍宝岛战役.ppt.

珍宝岛战役
冲突简介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 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 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 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 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 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边界冲突未进一步扩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 苏两国在战略上的严重对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及军队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
从1960年代初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策划和制 造事端。 1. 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部队大批武装人员越过乌苏里 江主航道中心线,侵入中国七里沁岛地区,野蛮干涉中国 渔民正常的捕鱼生产活动,用装甲车轧死和撞死渔民4人, 撞伤和打伤渔民9人; 2. 1968年12月27日,苏军75名全副武装的军人分乘7辆装甲 车、卡车和吉普车侵入珍宝岛,打伤正在岛上执行巡逻任 务的中国边防军人; 3. 1969年1月4日,我军登岛巡逻时,遭到30名苏军的拦阻 和推打,我军被迫撤回;1月6日苏军再次入侵珍宝岛,抓 走我方2名渔民;1月23日苏军76名全副武装的军人,携 带军犬,分乘4辆军车,在直升机的掩护下,突然袭击正 在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我边防人员,围攻、毒打我军人, 打伤20余人,其中重伤9人;2月6日至25日,苏军又连续 5次围攻、毒打我边防巡逻人员......
*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 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 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 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 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 分歧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 家间的敌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 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珍宝岛战役.ppt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在珍宝岛冲突中,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尤其是苏方甚至动用了火力强 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苏方称,是中国人发起了进攻,被苏军守 军击退。 1969年8月,中国在岛上修建了营房,派驻1至4名官兵常年驻守。
珍宝岛事件中阵亡的苏联上校列昂诺夫的葬礼
我方纵深炮兵对苏军装甲纵队 实施拦截射击
珍 宝 联岛 士事 兵件 中 的 苏
珍宝岛事件中的我边防战 士
巴班斯基下士(左二)珍宝岛战 斗后获苏维埃英雄称号
珍宝岛事件中苏联边防军驱狗咬中国人
我 军 缴 获 苏 军 的 T 6 2 坦 克 , 现 藏 于 中 国 革 命 军 事 博 物 馆
*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 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 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 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 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 分歧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 家间的敌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 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中苏边界冲突
珍宝岛战役
冲突简介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 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 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 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 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 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边界冲突未进一步扩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 苏两国在战略上的严重对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及军队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
珍宝岛战役ppt教材

• 战争的洗礼促进装备发展和技术储备 • 中国军队在冲突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在事后得到 了较好的解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反坦 克手段,而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 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于世界前列。对于世界 而言,珍宝岛战争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并非 中国的敌人,而且可以成为中国的战略盟友,成 为了中美关系转变的拐点,促进了中国同世界的 联系,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得到提高,在国 际上的影响日益加重,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大国, 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世界进入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战役经过
•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 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 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 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 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 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 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 “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 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 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 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 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 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中 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 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 岛自卫反击战”。
中苏边界问题是长期存在于中苏两国之间的 历史悬案。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中苏同盟的建 立,双方都一直不曾触及边界问题。上世纪50年 代末60年代初,中苏之间裂痕不断扩大,面对苏 联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毛泽东开始考虑调整 中国的对外战略。特别是在苏联不断挑起边境流 血事件、边界冲突升级后,毛泽东便将中苏边界 问题纳入其对外战略之中,作为松动对美关系、 联合世界一切政治力量重点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 一个重要斗争手段。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中苏珍宝岛战役

中苏珍宝岛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
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保卫了祖国的领土。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
20世纪以来,由于中国渔民张盖和臧盖年等几位老人,相继上岛建房、捕鱼和种菜,因此珍宝岛又被当地人先后称为“张盖岛”和“翁岛”。
1928年,中国居民陈远进买下了张盖的房子,与其子陈锡山常住岛上。
1937年日本侵入中国东北后,关东军强迫岛上居民撤离。
1945年日本投降后,陈锡山等人又回到公司村一带居住,还经常登岛捕鱼和生产。
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1966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不派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的关系随之中断,“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现在被修正主义篡夺了”的定性同时下发全党;与此相呼应,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派二十万苏军进驻蒙古,在远东配备了可以进行核攻击的数百架轰炸机,从1964年10月15日到1969年3月15日以前,苏联方面挑起的边境事件竟达4189件之多,最终导致了珍宝岛事件的发生。
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
对于苏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了极大的克制忍让,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毫无收敛。
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
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3年1月越美在巴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开始从南方撤走。1975年5月南方 全部解放,1976年4月选出统一的国会,7月宣布全国统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此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通过此战,中国军方领导层 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已经与当年拉开距离。此后,中国开始了逐步的现代化建设,逐渐摆脱了建国初期的 建军路线。
后世纪念
对越自卫反击战自1979年2月17日开始,先后经历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作战,以及扣林山、 法卡山战斗,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战斗等,历时近十年,数以万计的中国热血青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 们的躯体倒下了,但精神与世长存。在1300多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至少有14个陵园安葬着中越战争中牺牲的烈 士,他们依然坚守在祖国边疆。
战争分别以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共中央向全 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对越战争是自卫还击作战。第二阶段中国人 民解放军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第三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 1979年3月6日至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
1969年,胡志明在河内逝世,黎笋上台,取得北越领导权,并在1975年击垮南越政权统一越南。 1......
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霸斗争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为扭转同苏争霸的不利 局面,谋求从越南脱身,转而同中国接近。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敏锐地把握美国愿与中国缓和关系的时机, 接受美国提出的改善相互关系的建议,邀请基辛格和尼克松先后访华,达成了《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 报》)。中美关系的解冻,对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以压倒多数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优秀课件

2、中美关系正常化
提示:结合导学案上知识扩展材料四至 材料九,从原因、时间、人物、文件及 影响等方面去搜集资料,进行概括。时 间要求(5分钟)
材料一、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 五个
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
世纪的 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
外
交
事
中美关 中日邦
业 的 发
系正常 化
交正常 化
展
全方位外交
70年代外 交突破
改革开放后 外交新发展
37.关于励志的个性签名:美丽的蓝图,落在懒汉手里,也不过是一页废纸。 14.永远热情,永远快乐。你要的生活,只能自己给自己。 30.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76.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 60.前行的征途中,拄着双拐的人虽然步履艰难,但只要有一颗奋发不息的心则可以登上成功的峰巅。 40.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泪,而是擦干眼泪后微笑着面对以后的生活。 34.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14.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78.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3.不断奋起,直到羔羊变雄狮! 7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证明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52.把别人看得太重,结果在别人眼里自己什么都不是。 39.没有什么不可能,只看你去不去做。 14.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跑过的步和你读过的书。 86.路灯经过一夜的努力,才无愧地领受第一缕晨光的抚慰。 2、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75.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在成功处跌到便是失败,在失败处勇敢站起就是成功。 53.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 40.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泪,而是擦干眼泪后微笑着面对以后的生活。
抗美援朝后中国对外的五次战役

援助。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美国、南越阮文绍政权四方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
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侵越美军部队
开始撤出越南南方。1973年8月,在越执行援越抗美任
务的中国支援部队全部撤回国内。
自1965年8月1日至1968年3
月,前后分5批入越轮战的中国高炮部队,连 同配属援建工程的高炮部队总计15万余人, 3年中,共对敌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 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 42名,有力地支持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 争。20多年间,中国向越南提供的军事、经 济和自由外汇的援助总值超过200亿美元, 其中包括足够装备陆海空军200多万人的轻 重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品,
西沙群岛是南中国海的属于中国的领土。
据历史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南海诸岛已收 入我国版图。但是,西沙群岛也一直是被 “列强”和“列弱”觊觎的历史舞台。19 71年7月,菲律宾派兵侵占南沙群岛。在 瓜分南海诸岛方面,南越尤为贪婪。195 6年起南越几乎同时向我西沙、南沙下手。 越南统一前,南越总统阮文绍派兵占领西沙, 越南统一后,越南政府继续坚持这个立场。 他们竟把南沙群岛31个岛中占领了20多 个。
总结
在这六次对外战争中,中国的对手 分别是号称世界最强的美国、超级大国 苏联、地区霸主印度和号称“世界第三军 事强国”的越南。然而,世界看到的不是 加之于这些国家头上的“桂冠”,而是六 次战争的胜负。这是一段多么不平常的 历史!中国人值得自豪和骄傲!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火箭炮群的
火光划破长空。前线总指挥许世友、杨得志如期下 达攻击命令。万马千军杀向越南。其时,莫斯科发 表声明说:苏联将履行根据苏联和越南友好合作条 约所承担的义务。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在亚洲 国家之间的斗争中,我们不偏袒任何一方。国务卿 万斯会见中国大使柴泽民,要求中国撤军。倭国一 位著名军事研究员记录了当时分析到的情况,他写 道:2月17日晨,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17个师, 总计22万5千人的中国军队,以12个师的兵力, 在国境线全线上对越南六个省11个县开始进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发展
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主席 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周恩来等会晤。根据 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 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 取得任何进展。
事件发展
直到2005年5月20日,中俄才签署《中俄国 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协议规定珍宝岛是中国 的领土。
战役影响
国防意义:珍宝岛战役结束后,苏联对中国的实力 也有了新的评价,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 的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苏联的战争企图。此 后,中俄两国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随着冷战结束和 苏联解体,中俄双方不断加深联系,现互为战略伙伴 关系,此举不仅促进双边关系良好发展,更为东北亚 地区和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战备意义:中国军队在冲突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在 事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 反坦克手段,而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 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于世界前列。
谢谢指导
于庆阳
陈绍光
事件经过
1969年3月15日苏军对珍宝岛发动了三次进 攻。这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 甲车和100多名步兵,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 火掩护,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 防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 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击退了苏联边防 军的3次进攻,胜利地保卫了珍宝岛。
事件经过
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 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 车辆19辆。我军阵亡71人,大部分人安葬于宝清县珍宝 岛烈士林园。
事件经过
事件发展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 分强烈。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 消除中国威胁”。 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的时刻,苏 联领导人出于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 战略重点在欧洲、难免在袭击中国后遭 报复等多方面考虑,采取了缓和措施。
事件经过
在这次战斗中,中国还成功击毁并缴 获了苏联T62坦克,成为苏联侵略中国 领土的铁证。
事件经过
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 铺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 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滞留在江叉的一辆T-62型 坦克。击毙苏军边防部队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 和杨辛中校。
事件经过
建国后的军事战役
珍宝岛战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 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 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 一地区执行巡逻任。
事件背景
近代沙俄通过许多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事件背景
根据1860年清朝政府和沙俄签署的《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以乌苏里江为界。
事件背景
自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 两国边防军在珍宝岛地区不断发生摩擦, 边界紧张局势日趋加剧。 从1964年开始,苏联向中苏边界地区陆续 增兵,并在在中苏边界不断制造事端。
事件经过
1969年3月2日8时,苏军突击我岛上巡逻的边防部队,中 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经1个多小时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 联边防军。
当时在两国发生冲突的珍宝岛地区,双方兵力相 差不多,然而中国军队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 工兵,既无坦克、装甲车也无空军支援;苏军步 兵则全部摩托化,不仅有占优势的炮兵,还有大 量坦克、装甲车及空军飞机可直接用于支援作战, 因而在技术装备、火力上居于绝对优势。尽管中 国方面的军力在边境冲突地区处于劣势,但是中 共中央边防斗争的决心坚定,边防官兵战斗英勇, 中国还是在取得了珍宝岛战役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