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一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3.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 ( 击鼓 ) 士兵们的 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补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 陵 , 秦 军 驻 扎 ( 在 ) 氾 南 。
5.补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 信、达、雅 二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原则一: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
练习: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二 补:补充。 需要补充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大多是 单音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 而发展成的。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相应的现 代汉语双音词。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 第二种情况,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 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 整。
①文言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②词类活用词
活用后的词;
③通假字
本字;
④古义
今义、引申义、比喻义。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

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

“调”就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

“变”,就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组词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组词

文言文,即古代汉语,是我国古代文献的主要载体。

由于历史变迁,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翻译文言文便成为了一项必备的技能。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按照文言文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

具体操作如下:1. 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进行直译。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它们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

直译时,应将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词汇。

2. 对文言文中的虚词进行直译。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它们在句子中起连接、修饰、辅助等作用。

直译时,应根据虚词的语法功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相应的虚词。

3. 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进行直译。

文言文中存在一些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直译时,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将这些特殊句式还原成正常的语序。

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文言文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面意思。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一些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效果不佳的句子。

具体操作如下:1. 对文言文中的难译词汇进行意译。

对于一些生僻词汇或古语,直译后难以理解,此时可采用意译,用现代汉语中相近的词汇表达其意思。

2. 对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意译。

文言文中常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意译时需将这些修辞手法转化为现代汉语中的相应表达。

三、注释法注释法,即在翻译过程中,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地名、官职等进行注释。

具体操作如下:1. 对生僻词汇进行注释。

将文言文中生僻的词汇解释清楚,使读者能够理解其意思。

2. 对地名、官职等进行注释。

对于一些与地理、历史相关的地名、官职等,需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了解。

四、结合上下文法结合上下文法,即在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考虑上下文语境,使翻译后的句子通顺、符合逻辑。

具体操作如下:1. 分析句子结构。

在翻译前,先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了解其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要领和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有: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必须译作不好一个句子,同样必须遵守“词不距句,句不距篇”的原则。

必须把文言语句放在上下文中来认知,放在具体内容的语言环境中来推敲。

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就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就是如何采用的,怎样精确断句,意译如何展开,这些都必须充分利用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精确认知,也就很难能够译者不好。

有些学生不著重斟酌上下文,两眼只盯着建议译者的句子本身,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译者中发生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语境意识导致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小区别是,古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即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居多,即为由两个字形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认知并掌控了这一方法,许多译者题搞出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就是搞好译者题乃至搞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显然的一点。

文言文写作理解能力的构成和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上就是指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显然的技巧还是源自功底,源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必须搞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

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特别注意备考以前自学过的课文,因为搞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自学过的课文科学知识和能力的搬迁,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轻易源自自学过的课文。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古文翻译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翻译,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

所以,“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特别重要。

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总结下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一起来看看吧!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加。

即加字法。

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一) 单音节变双音节。

如: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项脊轩志》)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障壁围着院子(或“绕着院子砌上围墙”)。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二) 同形异义词取古义。

如:(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上述四例中,(!)“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2)“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

(4)“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古义是不超过的意思。

二、减。

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如:(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3)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4) 备盗之出入也。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一、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文言词的方法。

例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老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子”、“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矢”译为“发箭”、“十中八九”译为“十次中了八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然后把上面的所有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文:“有个卖油的老者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

看他发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二、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

由于文言词大多是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已经成为双音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音节词增扩为双音节词。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就可以翻译为“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很明显,括号里的内容是我们为了通顺而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子就非常通顺了。

由于有的文言虚词,虚得无一点实在意思,可不译出;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而会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

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不译;“也”,表判断的语气词,也可不译出。

三、移位法文言文的语言顺序和现代汉语的语言顺序是很不相同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将颠倒了的顺序再颠倒过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移位法。

例如:“何以效之?”(《订鬼》)“子何恃而往?”(《为学》)“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这些句子实际上都是宾语前置句(即倒装句)。

翻译的时候,都得把倒置了的宾语提到前面去。

“何以效之?”颠倒过来就是“以何效之?”意思是“用什么来验证它呢?”“子何恃而往?”颠倒过来就是“子恃何而往?”意思是“你靠什么前往呢?”“微斯人,吾谁与归?”颠倒过来就是“微斯人,吾与谁归?”意思是“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四、保留法文言文里的人名、地名、官名、帝号、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以及古今意思相同的词,都可以不翻译,照录,这就是所谓的保留法。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

一、读文断句,理清脉络翻译文言文,首先应读通全文,断句合理。

此所谓“读文断句,理清脉络”。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为翻译打下基础。

二、逐字逐句,对照注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词,应对照注释,了解其含义。

此所谓“逐字逐句,对照注释”。

同时,注意句式、修辞手法,为翻译提供依据。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力求忠实原文。

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保持原文的词义、句式。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采用意译,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此所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注意修辞,准确表达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要注意修辞,准确表达原文意境。

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

此所谓“注意修辞,准确表达”。

五、增删改移,灵活处理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直译的语句。

此时,可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适当增删改移。

但要注意,增删改移要有根据,不可随意改动原文。

此所谓“增删改移,灵活处理”。

六、关注语境,揣摩语气文言文中,语气、语境对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翻译时,要关注语境,揣摩语气,力求准确表达原文的语气、情感。

此所谓“关注语境,揣摩语气”。

七、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在翻译实践中,总结归纳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规律。

这样,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此所谓“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八、反复推敲,力求完美翻译完成后,要反复推敲,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漏译、误译等现象。

力求使译文达到完美。

此所谓“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灵活运用。

以下口诀可供参考:读文断句理脉络,逐字逐句对照注。

直译为主意译辅,注意修辞准确表。

增删改移灵活处,关注语境揣语气。

总结归纳成规律,反复推敲求完美。

牢记此口诀,定能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 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 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 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 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 不动。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宴》)
找一找,换一换
可略
• (1)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齐桓晋文之事(“》枝)”通“肢”,肢体)
• (2) 今王田猎于此。(《庄暴见孟子》)
(“田”通“畋”,打猎)
• (3)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 梁襄王》) (“卒”通“猝”,卒然,突然)
• (4)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 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4.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007浙江卷)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可略
• 1、 把 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 代汉语的某些词。
• 如: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
“听到”;“愈”换成“更加”;“悲” 换 成“悲痛”。
• 2、用本字换通假字。 • 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
(2)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一,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
调整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的语序。
翻译下列句子:
1.拜送书于廷
介词结构后置句
译: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定语后置句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 如:
善,好的
• (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 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
• (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 (3)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 早晚辛勤地工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 。
• (4)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被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随世事转变 (自己的想法)。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 去
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2007全国卷1)
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 音节助词,删去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译: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 。
“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 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 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 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 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 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 原文一致。其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 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 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 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 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 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 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 能字字落实。
数量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提顿,删去
准确
通达
有文采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 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 减内容。
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 ,表意要明确 ,语 言要通畅 ,语气不走样。
雅: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 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 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 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 “达”就可以了。
文言文翻译指导之一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高 考
1.《考试说明》
复 习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讲 座
2.考点破解

说 表面上,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实质上,也涉及内容理解的考查

----要求理解全文、理解句子
3.命题规律 2002年起,采用主观笔译的形式。
另选文段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形作动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
通“剃”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 也欤。 (2007浙江卷)
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 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 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
• (5)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 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 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 换作现代词。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 “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 在。
(“蚤”通“早”;“施”通“迤”,逶迤斜行。 文中指暗中跟踪)
• 3、词类活用
可略
文言文中有的词语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
惯而灵活运用,即在特定的语境中,改变它
的词性,临时活用一下。翻译文言文时,对
此要恰当选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将它们替换。
试一试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 子·劝学》)
(水,游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凭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翻译下列句子:
朝代名
3.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 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安徽高考题)
译: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 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 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