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设计:车载用动力燃料电池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结构设计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结构设计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结构设计卢冶;干频;刘奋【摘要】对比分析实际燃料电池轿车两种动力系统结构的优缺点,提出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设计原则;Plug-in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的结构能够继承所述两种动力系统结构的优点并克服其固有缺点;根据动力系统设计原则实现的Plug-in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具有效率高、成本适中的特点;经仿真分析和试验认证,所设计的Plug-in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结构和能量分配设计方法准确实用.该方法对串联混合动力、双电源系统汽车的能量设计分配也具一定参考价值.%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ing and applying fuel cell vehicles, two practical powertrain structures are compared, and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owertrain of PFCV is of higher efficiency, lower cost, and more safety for battery utilizing etc. Some guidelines for powertrain design are summarized. Through revealing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a given PFCV powertrain, the systematic methods for powertrain and power distribution design are introduced. With a series of verifications b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the mentioned powertrain and its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s are proved to be correct and appropriate, which is also referential to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design of hybrid vechicles.【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2【总页数】5页(P339-343)【关键词】Plug-in燃料电池汽车;双电源系统;动力系统结构;能量分配;设计原则【作者】卢冶;干频;刘奋【作者单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事业部,上海204801;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事业部,上海204801;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事业部,上海204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19.56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做到整车功率密度接近传统汽车并且效率高,清洁无污染。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选型设计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选型设计

电机工作区域主要包括 基速以下 的恒转矩工作 区和基速以上的恒 功率工作区两个工作 区间, 前者 主要保证 电动汽车的载重能力 , 后者则 保证 电动汽车有充足的加速空间。电机的特性如图 2 所示 。 中, 其 峰值 特性用于车辆加速、 爬坡 , 而持续特性用于车辆巡航行驶。根据整 车动 力性 能要求 定的电机性 能参数包括 : 确 最高转速 、 最大转矩 、 最大功
科技信息
高校 理科研 究
燃 料 电 池汔 车动 力系 统 选 型 设计
上 海交通 大 学电子信 息与 电气工程 学院 虞 铭 翁正新
[ 摘 要】 燃料 电池汽车 因其低 油耗 、 低排放、 商品化相对容 易, 是将来二十年 内新能源汽车开发 的主要形 式之一 。燃料 电池汽车的 动力系统普遍采用蓄 电池组与燃料 电池 系统并联驱动 的电 一电混合动力 , 理地选择 动力 系统的各 个部件对燃料 电池汽车起着至 合
6 W 的 异 步 电机 。 0k 交 流 永磁 电机 通 常 可 分 为 方 波 供 电 的无 刷 直 流 电机 和正 弦波 供 电 的永磁 同步电机。 转子采用永磁体 , 不需要励磁 。 因此 , 功率因数大, 电机 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 中小功率系统 中比较 占优优势 , 在 但是该 系统成本较高,可靠性上也 比感应电机差,本 田推 出的燃料 电池汽车 F X前 轮 驱 动 电 机 为 8 W 的 永磁 电机 。 C 0k 开关磁阻 电机结构最为 简单 , 适合高速运行 , 调速控制 比较 容易 , 但是电磁噪声和转矩脉动仍然是开关磁 阻电机 面临的两大难题 。目前 燃 料 电池 汽车 上 这 种 电 机应 用 较 少 。 2 . 2电机 驱 动 系 统 要求 燃 料电池 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系统具有 以下要求 :

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

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

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关注不断增加,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燃料电池汽车以燃料电池为主要动力源,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工作,不产生污染物,只产生水,因而具有很高的环保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章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性,从而推动其在交通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第二章: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组成2.1 燃料电池2.1.1 燃料电池的种类2.1.2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2.2 氢气储存与供应系统2.2.1 氢气的储存方式2.2.2 氢气的供应方式2.3 氧气供应系统2.3.1 氧气的获取与供应2.3.2 氧气的纯化与压缩2.4 控制系统2.4.1 动力系统控制策略2.4.2 电力管理系统设计2.4.3 电动机控制策略第三章: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设计3.1 性能要求分析3.1.1 动力性能需求3.1.2 续航里程要求3.1.3 加速性能要求3.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3.2.1 系统框架设计3.2.2 燃料电池尺寸和安装方式设计3.2.3 氢气储存系统设计3.3 动力系统参数选择与匹配3.3.1 燃料电池功率输出选择3.3.2 电池堆数量与尺寸匹配3.3.3 电动机参数选择与匹配第四章: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优化4.1 效率优化4.1.1 燃料电池效率提升4.1.2 电力系统效率提升4.2 控制策略优化4.2.1 能量管理策略优化4.2.2 动力分配策略优化4.2.3 制动能量回收策略优化4.3 结构优化4.3.1 减轻整车重量优化4.3.2 提高系统紧凑性优化4.3.3 优化氢气储存与供应系统第五章:实例分析与应用5.1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案例5.2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估5.3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前景第六章:结论本文基于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的研究,从燃料电池、氢气储存与供应系统、氧气供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燃料电池电动车车载供氢系统

燃料电池电动车车载供氢系统
通过改进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优 化电池管理系统等方式,提高燃 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缩短加注时间并提高便捷性
研发快速加注技术
开发高压、大流量的氢气加注技术,缩短加注时间,提高使用便 捷性。
建设加氢基础设施
加大加氢站建设力度,形成完善的加氢网络,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加 注氢气。
推广车载储氢系统标准化
推动车载储氢系统标准化进程,降低不同车型之间的加注难度和成 本。
车载供氢系统采用先进的氢气储存和供应技术,能够保证氢气在储存、
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氢气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
03
推动燃料电池电动车商业化进程
车载供氢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为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商业化进程提供了有
力支持,促进了燃料电池电动车在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等领域的推广应
用。
PART 02
车载供氢系统组成与原理
车载供氢系统关键技术分 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氢气储存技术
1 2 3
压缩氢气储存
通过高压将氢气压缩储存于储氢罐中,具有储存 密度高、充放氢速度快等优点,但需要解决高压 安全问题。
液态氢气储存
将氢气冷却至极低温度使其液化,具有储存密度 更高的优点,但技术难度和成本较高,且存在蒸 发损失问题。
布局设计
需考虑氢气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压 力损失等因素,确保氢气加注顺畅。
管路材质
需采用耐高压、耐腐蚀、密封性好的 材料。
氢气压力调节与控制系统
压力传感器
实时监测储氢罐和管路中 的氢气压力。
压力调节阀
根据车辆需求和氢气压力 情况,自动调节氢气的供 给量。
控制系统
对氢气加注、压力调节等 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确保 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 行。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集成及框架设计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集成及框架设计

新能源汽车
3. 2 结论 ( 1 )本文介 绍 了框 架 式的 燃 料电 池 汽车 动 力
系统集成一体化设计思想 ,并在案例中的燃料电 池汽车设计中得到实现 。
( 2 )案例中 设 计的 集 成框 架 满足 车 身模 态 要 求 ,满足静载下的变形要求和应力要求 ,同时能够 满足耐久性要求和冲击载荷下的强度要求 。
上海汽车 2009109
UTS /2的应力准则来评价 ,可以认为该框架满足 行驶路程的耐久性要求 。最大位移为 0. 168 mm , 满足最大变形 0. 2 mm要求 。
( 3 )模态分析 集成框架的一阶模态为 Z 向弯曲模态 ,模态 频率为 48. 5 Hz。满足大于 40 Hz的模态要求 。 ( 4 )冲击载荷强度分析 对该框架在 X 向 11 g, Y向 3 g和 Z 向 5 g交叉 4组加速度载荷下进行分析 。得到 Y向 3 g和 Z 向 5 g交叉 4组冲击载荷下的计算结果如表 2所示 。
【主题词 】 燃料电池 汽车 动力系统
0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状况和温室气体排放日益 严重 ,各国政府和汽车公司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 案 。新能源汽车在解决这两大问题方面具有广阔 的前景 ,因此受到普遍重视 。各国政府和汽车公 司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 力和物力 。2001年 ,中国确立“十五 ”国家高新技 术研究发展计划 ( 863计划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 目 ,明确了中国的电动汽车战略发展基本原则 ,提 出“三横三纵 ”研发布局 。
根据集成设计目标 ,将动力系统零件分为上 下两层布置 。上层为 FCS、PCU、增湿器 、水箱 ; 下 层为驱动电机 、减速器 、空气压缩机及其控制器 、 空气滤清器 、水泵 。各零件通过框架结构相互连 接在一起 。

燃料电池汽车系统优化设计

燃料电池汽车系统优化设计

燃料电池汽车系统优化设计燃料电池汽车系统是一种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的车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燃料电池被用于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从而推动车辆的前进。

然而,燃料电池汽车系统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首先,燃料电池汽车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燃料电池的类型和规格。

目前主要的燃料电池类型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碱性燃料电池(AFC)等。

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因此在系统设计中应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燃料电池类型。

其次,燃料电池汽车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燃料供给和氧气供给系统。

燃料电池需要通过燃料供给系统提供燃料,一般使用氢气作为燃料。

燃料供给系统应具有稳定的供氢能力,并与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紧密的耦合。

另外,氧气供给系统的优化设计也至关重要,它应能够有效地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至燃料电池中,以保证燃料电池的正常运行。

第三,燃料电池汽车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冷却系统。

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不能有效地排出,会导致燃料电池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因此,冷却系统的设计应能够有效地将燃料电池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燃料电池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燃料电池汽车系统的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电子控制部分。

燃料电池汽车系统具有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电机控制、能量管理等。

电子控制部分的优化设计应能够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精确控制和调节,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在进行燃料电池汽车系统优化设计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优化设计应考虑各种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确保燃料电池汽车在各种工况下的可靠运行。

总之,燃料电池汽车系统的优化设计包括燃料电池的选择、燃料供给和氧气供给系统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和电子控制部分的优化设计。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燃料电池车辆的设计与优化

燃料电池车辆的设计与优化

燃料电池车辆的设计与优化燃料电池车辆是一种基于氢气作为燃料的电动车辆,与传统的充电电动车辆相比,它具有更长的行驶里程和更快的加氢速度,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燃料电池车辆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车身结构、氢气贮存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

本文将探讨燃料电池车辆的设计与优化,从技术角度探讨其限制与发展。

一、车身结构设计燃料电池车辆的车身结构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要求,包括轻量化、高刚性、低噪音、低阻力等。

车身结构的轻量化是提高车辆能效的必要条件,这需要从材料、设计和工艺等多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材料方面,轻量化和高强度是车身材料的首要要求。

目前主流车身材料包括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镁合金等。

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目前最轻的公路车辆材料,其密度不到铝合金的三分之一,而且强度、刚度、耐腐蚀性能都很好,但它的缺点是价格高、断裂韧性差、易受损。

因此,在车身结构设计中需要权衡轻量化和成本、安全等各个因素。

其次,设计方面,车身结构应该采用低、长、宽的比例,以降低车身重心、降低阻力系数、提高行驶稳定性。

车身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座舱结构、能量吸收结构等参数,并根据车体载荷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车身刚性和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结构优化等技术,提高车身结构的效率和性能。

二、氢气贮存系统设计氢气贮存系统是燃料电池车辆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设计要求应该兼顾安全、有效贮氢量、压力控制、耐久性和火灾爆炸等问题。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氢气贮存方式是高压储氢,即采用几百MPa高压存储氢气。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贮氢密度高,能够提供较远的行驶里程,但其缺点也是导致燃料电池车辆未能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包括安全、可靠性、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降低氢气压力带来的安全风险,未来的氢气贮存系统正在向着低压、高密度的方向发展。

一种更为有前途的氢气贮存方式是利用化学储氢,例如利用氢化物、化合物、纳米颗粒等物质来储存氢气。

动力工程中的燃料电池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

动力工程中的燃料电池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

动力工程中的燃料电池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概述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氢气和氧气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具有高效、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在动力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讨论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与性能优化,以提高其能效和实用性。

一、燃料选择与处理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选择是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

目前常用的燃料有氢气、甲醇、乙醇等。

对于氢气燃料,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零排放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车辆。

而对于甲醇和乙醇等液态燃料,其储存和供给相对容易,因此在便携式设备中的应用较为常见。

在燃料选择之后,燃料的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对于氢气燃料,经过预处理可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

而对于液态燃料,需要进行蒸汽重整或催化剂转化等处理,以得到高纯度的氢气供给燃料电池。

二、电堆设计与组件选择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是电堆,它由多个单元电池组成。

在电堆设计中,需考虑到几个关键参数,包括电堆功率、电堆温度和电堆湿度等。

首先,电堆功率要能满足实际应用中对电能的需求。

要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电堆的额定功率,并采用合适的电堆结构和数量来满足要求。

其次,电堆温度和湿度对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和寿命有很大影响。

较高的温度可以提高电堆的响应速度和输出功率,但也会加快电堆材料的腐蚀和寿命衰退。

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冷却和加热系统来维持适宜的电堆工作温度。

同时,湿度的管理也十分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造成影响。

在电堆设计之后,合适的组件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电堆的关键组件包括氢气供应系统、氧气供应系统、冷却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等。

对于氢气供应系统,需要保证稳定的供氢速率和纯度,以满足燃料电池工作的要求。

而对于冷却系统,则要提供足够的冷却能力,以防止电堆过热。

三、性能优化为了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能效和实用性,需要对其性能进行优化。

首先,优化电堆的结构和材料,以提高电堆的功率密度和能量转化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载用动力燃料电池系统设计
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全球石油资源递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却日益突出。

世界各国政府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竞相研制和开发旨在以节能、环保为终极目标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节能、无污染的理想“零排放”汽车,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并在今后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由燃料电池提供动力源,主要是以氢燃料类型为主,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氢能资源丰富,制取方法很多,可获取性大等优势。

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主,其燃料转换效率相比传统内燃机高达60%~70%,代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我国863计划当中,明确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放在了我国的电动汽车发展的首位。

一、FECV分类及构造
FCEV是以电力驱动为惟一的驱动模式,其电气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大大高于内燃机汽车,早期用内燃机汽车底盘改装的FCEV,在汽车底盘上布置了氢气储存罐或甲醇改质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等总成和装置,在进行总布置时受到一些局限。

新研发的FCEV采用了滑板式底盘,将FCEV的氢气储存罐和供应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能转换系统、电机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
系统等,统统装在一个滑板式的底盘中,在底盘上部可以布置不同用途的车身和个性化造型的车身。

采用多种现代技术,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和电子控制的"线传"系统(Control-by-wire),CAN总线系统等,使新型燃料电池电动车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FCEV按主要燃料种类可分为:①以纯氢气为燃料的FCEV;②以甲醇改质后产生的氢气为燃料的FCEV。

FCEV按"多电源"的配置不同,可分为:①纯燃料电池FCEV;②燃料电池与蓄电池混合电源的FCEV;③燃料电池与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电源的FCEV。

后2种多电源的配置方式是FCEV的主要配置方式。

辅助电源用于提供起动电流和回收制动反馈的电能。

图 1 所示为典型的能量混合型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示意图。

这种车型不但具有纯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还能够克服纯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无法解决的缺陷。

图 1 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示意图
二、动力蓄电池选型及参数设计
1 动力蓄电池的分类及比较作为辅助动力源的动力蓄电池,在汽车起步的工况下提供全部动力;当汽车在加速或爬坡等工况时,为主动力源
提供补充;同时在汽车制动时,吸收制动回馈的能量。

目前,在电动汽车上普遍使用的电池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铅酸电池由于安全耐用、价格低廉,曾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的首选,但是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小,造成电动汽车体积过大,不适用于燃料电池汽车。

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优于铅酸电池,许多公司都将其作为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首选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出现使得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都有了长足进步。

锂离子蓄电池在容量、功率等方面的优点引起了世界各国极大的研究兴趣。

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都已经在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通用汽车公司为了在其新版的 Hy- Wire 上提高效率,配备了法国 SAFT 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

2 动力蓄电池的要求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与蓄电池这种“电 - 电”混合形式下对蓄电池有以下要求: 1)整车有较大功率需求时,能够大电流放电,待燃料电池响应跟上后放电电流迅速降低; 2)进行制动回馈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较大电流的充电,即要具有瞬间大电流充放电能力; 3)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应尽可能保持在 50%~85%的范围内; 4)循环寿命长,能够达到 1000 次以上的深度放电和 40 万次以上的浅度放电循环。

3 动力蓄电池参数设计对于能量混合型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主要有以下参数需要确定: 1)蓄电池组的额定电压和单体电池的个数。

蓄电池组的额定电压取决于动力总线的电压,配合单体电池允许的电压工作范围,就能计算出所需的电池节数。

2)蓄电池的功率和能量需求。

电池的功率需求包括最大放电功率需求和最大充电功率需求。

对于燃料电池汽车,根据整车的动力性能要求,分析各个工况,如汽车起步、爬坡、超车、制动等的功率需求可以得到对动力源的功率需求。

计算最大能量需求时要考虑 SOC 的波动范围和电池。

3)蓄电池的容量。

根据蓄电池允许的最大放电电流不超过 20C 为依据计算得到蓄电池的容量。

二、电机驱动系统选型及参数设计
1 电机驱动系统的分类及比较电机驱动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中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动力部件,目前常用的驱动形式有直流电机驱动系统、交流感应电机驱动系统、交流永磁电机驱动系统和开关磁阻驱动系统。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具有成本低、易于平滑调速、控制简单、技术成熟等特点,在早期的无轨电车和电动叉车等电动车辆中使用比较广泛。

但由于电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电刷和换向器转向,其高速性能和可靠性受影响较大。

随着交流调速理论及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目前其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的应用已逐步减少。

交流感应电机又称异步电机,与直流电机相比结构简单,采用鼠笼式或绕线式转子结构,电机坚固耐用、结构简
单、技术成熟、免维护、成本低,尤其适合恶劣的工作环境,比较适合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尤其是大功率的电动汽车。

例如 GM 开发的燃料电池汽车Sequel就是采用了 60 kW 的异步电机。

交流永磁电机通常可分为方波供电的无刷直流电机和正弦波供电的永磁同步电机。

转子采用永磁体,不需要励磁。

因此,功率因数大,电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

在中小功率系统中比较占优优势,但是该系统成本较高,可靠性上也比感应电机差,本田推出的燃料电池汽车 FCX 前轮驱动电机为 80 kW 的永磁电机。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最为简单,适合高速运行,调速控制比较容易,但是电磁噪声和转矩脉动仍然是开关磁阻电机面临的两大难题。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上这种电机应用较少。

2 电机驱动系统要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系统具有以下要求: 1)转矩对油门和制动踏板的动态响应快,波动小; 2)驱动电机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电机能在四象限工作,状态切换平滑; 3)在低速时要有较大的转矩和过载量,高速区有一定的功率输出; 4)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好,易于维护。

3 电机驱动系统参数设计电机工作区域主要包括基速以下的恒转矩工作区和基速以上的恒功率工作区两个工作区间,前者主要保证电动汽车的载重能力,后者则保证电动汽车有充足的加速空间。

电机的特性如图 2 所示。

其中,峰值特性用于车辆加速、爬坡,而持续特性用于车
辆巡航行驶。

根据整车动力性能要求确定的电机性能参数包括:最高转速、最大转矩、最大功率、额定转速、额定转矩、额定功率。

图 2 电机转矩 - 转速特性曲线
三、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选型及参数设计
1 燃料电池的分类及比较燃料电池按电解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六种主要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碱性燃料电池(AFCs)、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s)、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

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燃料电池具有低温运行、快速启动性、功率密度高、固态电解质不变化、迁移或从燃料电池中气化、腐蚀性小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燃料电池类型。

2 燃料电池发动机要求燃料电池发动机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主动力源,有以下要求:1)在额定工作温度(60℃)下能够持续提供额定功率;在
常温运行时也能够提供额定功率和电压;2)有一定的过载能力,能够满足燃料电池汽车起步、加速或者爬坡等工况;3)有较好的启动性能和动态响应性能;4)有较好的效率特性。

3 燃料电池发动机参数设计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的主要参数包括:1)极化曲线。

即电压 - 电流输出特性,包括不同温度下的极化曲线特性。

2)氢气消耗。

不同功率下的氢气消耗量,通过氢气消耗特性和极化曲线特性可以计算得到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效率特性。

3)启动时间。

燃料电池发动机从停机启动到输出额定功率所需要的时间,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启动特性对动力蓄电池的要求有很大影响。

4)动态响应时间。

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动态响应特性决定了整车的加速能力。

四、总结
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

它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而不是采用燃烧(汽、柴油)或储能(蓄电池)方式--最典型的传统后备电源方案。

燃烧会释放象COx、NOx、SOx 气体和粉尘等污染物。

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是由燃料电池的转换性质决定的,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的中间变换。

目前,不论是液态氢、气态氢、储氢金属储存的氢,还有碳水化合
物经过重整后转换的氢是燃料电池的唯一燃料。

氢气的产生、储存、
保管、运输和灌装或重整,都比较复杂,对安全性要求很高。

但燃
料种类的单一性,可以建立标准化、统一的供给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槟,陈全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电池特性研究.汽车技术
2虞铭,翁正新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选型设计
3垒书海,王超,宋娟,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系统与协调控制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