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的源流,含义,背景

合集下载

媒介融合导论(绪论及第一章)

媒介融合导论(绪论及第一章)
2.互联网出现后的冲击
网络的特点:海量信息、全球共享、双向互动、快捷方便、个人自主传播等 与传统三大媒体最大的不同:双向互动性
新媒体 网络媒体
VS
旧媒体
传统三大媒体
第二节 媒介的整合
二、新一轮的媒介竞合观
网络出现后,旧媒体遇上了寒冬 新旧媒介关系的观点: 网络边缘化 取代论 网络主流论 共存论 共性:新旧媒介式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一、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
关于媒介融合的早期认识
“媒介融合"一词是由尼葛洛庞帝首先提出的。他指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 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 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他以预言的形式提出了融合的方向, 对人们开始以融合的角度来关注传播形态的发展起到先驱的作用。
一、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
马歇尔·麦克卢汉
一、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
媒介融合的两种定义
1.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DeSola Pool)对媒介融合的定义 数字技术的发"媒展导介致融报合纸”、(M广e播d电ia视Co以n及ve电rg信en业c的e)边这界一慢概慢念消最失早,由各美种媒国介麻呈省现理出工多学功院能教一体授化伊的契趋尔势·索,也就是一 种媒介拥勒有·普多尔种在功其能。著国作内《学自者由一的般科认为技,》2(0T0h4e年T至e2c0h0n5o年lo,gi中es国o人fF民r大ee学do的m蔡)中雯研提究出员。发他表认的为《,融过合去媒介与融
一、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作为传播学范畴内的媒介具有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如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但是不管其有多少种形式,媒介大体都由三部分构成, 即实体、符号和信息。第一,传播媒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是物质的,这 种物质我们的感官可能无法直接感觉,但一定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加以控 制和利用的,实体是媒介存在的先决条件。第二,符号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另一要素, 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信息传播是传 播媒介的基本功能,任何有序、完整的符号都蕴含着特定的信息,信息也是媒介用 户与其他用户、环境等发生关系、形成互动的理由和前提。

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

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

龙源期刊网
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
作者:
来源:《中国广播》2012年第05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认为,“媒介融合”包含三个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媒介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媒介终端的融合。

并指出“媒介融合是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

此外,我国其他研究者也曾提出对“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我们认为,媒介融合是缘于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推动而导致的不同媒介之间的边界模糊甚至消失的现象和过程。

媒介融合的内涵与外延可概括为四个层面,即媒介技术的融合、媒介业务的融合、媒介所有权的融合以及媒介政府规制的融合。

1.媒介技术融合。

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为支撑的技术融合是“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最为本质的一点,它包涵信息源融合、传输渠道融合、接收终端融合三方面。

2.媒介业务融合可细分为以下四方面:业务形态融合、业务技能融合、业务战术融合、业务战略融合。

3.媒介所有权融合,从广义上讲,媒介所有权的融合,既包括传媒领域内部各媒介机构之间的所有权融合,也包括传媒机构通过跨行业、跨领域发展,与其他领域内的相关机构所形成的所有权融合。

4.媒介政府规制融合,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媒介融合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

媒体融合名词解释

媒体融合名词解释

媒体融合名词解释一、媒体融合,指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传播手段,把不同媒体通过内容和功能上的有机整合,将不同的信息通过媒介进行组织,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二、融合媒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集成的新型媒体。

三、媒体融合的主要技术包括融合语音识别技术、融合文字识别技术、融合数据库技术等,目前我国广电总局与北京大学合作的“全国电视台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推出数字多媒体广播电视服务,也就是所谓的“跨网跨域数字电视”。

四、 2014年1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五、媒体融合核心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本质是实现优势互补,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采编流程协调运行机制,打造优质多样内容,实现多种媒介形态在终端的互联互通。

六、 2012年9月2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中央各大媒体建设好,使之真正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重要阵地,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传播力、公信力的现代传媒集团。

七、融媒体不仅是对媒体的传播概念,更是媒体融合思想。

通过融合能够实现从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跨越,也就是新闻采集方式和新闻表达方式的跨越。

八、新媒体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数据挖掘等手段收集网民的观看习惯、喜好等大量的个性化资料,再进行加工和分析后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通过预置的模块快速提供最相关的资讯和广告,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用户得到个性化的服务。

九、中国数字化报刊网是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开办的新闻门户网站,于2010年3月21日正式上线,网站目前包括新闻中心、观点频道、视频中心、新媒体中心等几大板块。

十、未来的媒体生产方式、盈利模式、分配机制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正在发生。

二、融合媒体,在内容制作上,对内容进行了跨媒体、跨平台的兼容;在用户获取上,借助先进的网络手段,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在交互上,突破单向链接讲究双向沟通、群聚效应;而操控上则注重自适应、自组织、自生成。

什么是媒介融合

什么是媒介融合

一、什么是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媒介融合的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

定义1.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

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3.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类型“新闻业融合”五种类型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早在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新闻业融合”)的类型,前三种是从“媒介组织行为”来划分的,后两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的:1.所有权融合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媒体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 (4)二、理论基础与重要概念 (5)1. 媒体融合的定义与特征 (6)2. 媒体融合的理论框架 (7)3. 关键词 (9)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策略与路径 (10)1. 内容创新与质量提升 (11)内容生产的多样化 (12)内容质量的提升策略 (14)2. 技术应用与创新 (15)新兴技术的应用 (16)技术平台建设与优化 (16)3. 市场拓展与商业模式创新 (18)市场细分与精准定位 (19)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20)4. 体制机制与管理创新 (21)组织结构的调整 (21)运营机制的优化 (23)四、典型案例分析 (23)1. 国内媒体融合的成功案例 (25)2. 国际媒体融合的经验借鉴 (26)五、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28)1. 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 (28)2. 内容创新的难度 (29)3. 变革中的利益调整问题 (31)4.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32)六、未来展望与建议 (33)1. 媒体融合的长远目标 (34)2. 政策建议与发展规划 (35)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36)七、结语 (38)1. 总结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8)2. 强调持续创新与改革的必要性 (39)一、内容简述媒体深度融合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媒体深度融合的内涵,阐述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媒体深度融合的现状与挑战:通过对国内外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内容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推进等。

媒体深度融合的战略布局与路径选择:从国家层面出发,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战略布局,明确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责任和角色;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建议。

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与经验借鉴: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媒体深度融合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之路

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之路

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之路媒介融合是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在这一融合的语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之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传统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而新媒体则是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仅使传媒行业更加多元化,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融合的意义及传播之路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传统媒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图画、雕刻等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逐渐成熟,成为了社会传播的重要工具。

新媒体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逐渐崛起。

这些新兴媒体以其高效的传播方式、互动性强的特点,迅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

二、媒介融合的意义1. 提高传播效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融合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优点,提高传播效率。

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而新媒体也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提高内容质量。

2. 满足用户需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传统媒体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而新媒体则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快速的信息获取途径,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

3. 促进产业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也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融合后的传媒企业可以整合资源,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之路1.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

许多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纷纷开设网络媒体平台,推出新媒体产品,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他们还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品牌影响力,提升传播效果。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媒体融合成为了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则更加凸显了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因为全媒体时代的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而是将多种媒介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下面本文将从媒体融合的定义、发展路径以及对媒体业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

一、媒体融合的定义媒体融合指的是不同媒介形式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和互动,以产生新的、整合的、跨媒介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整合性创新活动。

媒体融合既包括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的应用,也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

1. 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经典媒体的图像、音频、文本等信息形式数字化,可以进行综合处理及传输,实现了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能力。

比如,电视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等现代传统媒体开始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多媒体领域不断创新,进而成为传统出版的主流。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可以使用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取和传递信息,出现了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形态,这些新兴媒体形式不断地拓展着传媒的边界。

3. 从极客到普通人的媒体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制作、传播多媒体信息需要丰富的技术、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人们普遍缺乏这些要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成熟、人性化的多媒体工具应运而生,媒体生产和消费的门槛降低了,人们的媒体参与成为可能,这意味着媒体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阶段。

4. 从互联网到全媒体在这一阶段,全媒体时代逐渐到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联通、融合,成为一体,形成了无差别的信息环境,对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媒体融合对媒体业的影响1. 传媒市场广泛化传统广告媒体市场过于封闭,只能呈现单一的广告形式。

而随着媒体融合的普及,传媒市场变得更广泛,层次越来越多。

不仅可以在各种平台上进行广告投放,而且还可以钻研其中更加细腻的市场。

媒介融合生成的原因

媒介融合生成的原因

媒介融合生成的原因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体形式和平台之间的交叉融合与整合。

在数字化时代,媒介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娱乐,从而推动了媒介融合的实现。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种媒体形式可以通过一个网络连接进行传播,并且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展示,这为媒介融合创造了条件。

其次,媒体竞争的加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媒体面临来自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渠道和商业模式的单一性受到挑战。

为了应对竞争,传统媒体开始探索媒介融合的方式,通过整合不同媒体形式和平台的资源,提高媒体的传播效率和盈利能力,以求生存和发展。

第三,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的阅读和娱乐需求同时面临着数量多样和多样化的信息。

用户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平台或一个应用就能满足他们各种需求,无论是获取新闻信息、观看视频、阅读书籍还是进行社交互动。

媒体融合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综合、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第四,技术的互动性和融合性增强。

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技术交叉和融合,推动了媒介融合的发展。

例如,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使得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点播和互动;平面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使得报纸和杂志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在线阅读和交流。

不同媒体之间的技术融合,不仅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也丰富了用户的娱乐和信息获取方式。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竞争的加剧、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技术的互动性和融合性增强以及商业模式的变革。

这些原因共同推动了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得不同媒体形式和平台之间形成了互补、交叉和整合的关系,进而推动了媒体的创新和发展。

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了解媒介融合的原因,并积极探索和应用媒介融合的方式,可以为媒体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的源流融合一词是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核心。

国外源流媒介融合0(Media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DeSofaPool)提出"1983年他在其5自由的科技6(八"TechnologiesofFreedom)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0(the convergenceofmodes)"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径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随着媒介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媒介融合的核心思想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0.近几年,不断有西方学者尝试对/融合新闻0或/融合媒介0做出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Larry Pryor认为,/融合新闻发生在新闻编辑部中,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工作,为多种媒体的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并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通常是以一周七日!每日24小时的周期运行"0.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0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0"-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RichGordon)便根据不同传播语境下Convergence所表达的含义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0的类型:1!所有权融合(ownershipC"nvergenee);2!策略性融合(Ta"tiCalc"nvergenee)3!结构性融合(StructuralConvergenee);4!信息采集融合(Information一gathering convergenee);5!新闻表达融合(St"rytellingor presentationeonvergenee)"同一年,美国的另一位学者戴默(Lor1Delno)和其他几位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BanStateuniversity)任教的学者在融合连续统一体:媒介新闻编辑部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中也提出融合连续统一体。

这个新概念"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媒介当时的实际情况界定了“融合新闻”的几种模式以及每一种模式的具体含义:1.交互推广(Cross一Promoti"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相互利用对方推广自己的内容,如电视介绍报纸的内容"2.克隆(clon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不加改动地刊播对方的内容"3.合竞(copeti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如一家报社的记者编辑在某电视台的节目中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评论,某一媒介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提供部分新闻内容等"4.内容分享(Contentshar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定期相互交换线索和新闻信息,并在一些报道领域中进行合作,如选举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彼此分享信息资源,甚至共同设计报道方案,但各媒介的新闻产品仍然是由各自的采编人员独立制作的"5.融合(Convergence),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在新闻采集与新闻播发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报道新闻"多个媒介的记者编辑组成一个共同的报道小组,策划新闻报道并完成采编制作,并且决定哪一部分内容最适合在哪个媒介上播发"2美国南佛罗尼达大学大众传播学院助理教授KennethG.Killebrew在2004年出版的专著5管理媒介融合:记者合作的路径,以及2005年美国出版的一本论文集5媒介组织与融合:媒介融合先驱案例研究6(油dz."分脚刀jzatz.助5and命刀v巴曹即Ce:casestudz.esof旋dz.aCOnVel曹enc"Pz.oDeerS),-都是在媒介组织研究层面上获得的成果"西方学者还研究了/融合新闻0在媒介集团中的流程管理"/在多媒体的或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制片人和分配总编辑的角色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他们现在要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在电视新闻中报道什么与如何报道,他们必须决定如何最好地同时在报纸!广播电视和在线平台上完成新闻报道"0.西方学者关于/融合新闻0研究的一个更有意义的观点是:新闻编辑部在融合媒介的时代将由传统的新闻传播管理转向/知识管理0"StephenQuinn的5融合新闻:多媒体报道基础6用了整个第七章来谈这个问题,标题就是/智慧的新闻编辑部:知识管理与融合0"他认为随着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种媒体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记者!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集新闻,而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知识生产与管理的工作".2006年4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BrianBrooks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前沿学术讲座中,也专门指出/媒介融合是不可逆转的潮流"0据有关学者考究,融合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nvergere,原意是“走到一起( coming together) ”。

该词最早于1713 年出现在英国的著名自哲学家威廉·德汉( William Derham)的《物理神学》( Physico-Theology) 一书中,意指“光线的聚合和发散( convergenceand divergence of the rays) ”。

进入19 世纪后期以来,convergence 开始大量出现于科普小说以及生物学、气象学、地质学、数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和领域。

而且,在不同领域中,convergence 渐渐形成了一个大致相同的定义———用于描述事物日益汇集且不断趋于相似的过程。

20 世纪60 年代的麦克卢汉( Mc Luhan) 。

在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视野里,没有一种媒介能够独立存在。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

文字的内容是言语,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一样”。

这种媒介观事实上便已包含媒介融合思想的基因。

但据观察,媒介融合的实际运作其实早在此之前便已有之。

20 世纪20 年代,美国论坛报业公司就在其旗下的《芝加哥论坛报》( Chicago Tribune) 和WGN 广播电台之台进行了一些融合实验。

在20 世纪40 年代中期,《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迈阿密先驱报》等美国报纸也曾以无线电广播的方式,向数以万计的家庭传真机发送报纸。

而电视普及以后,报纸的图文内容经由一种信息传视系统也得以在经过改装的电视机的屏幕上观看。

20 世纪50 年代,一些报社就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并且共享一些信息资源; 而美国的合众国际社(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也已开始要求文字记者提供新闻数据的影音文件、录音档,以利广电媒体使用。

不过,convergence 一词真正进入传播研究领域,已是20 世纪70 年代中叶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获得发展之后的事。

在报纸和广播电视的合作与融合日益推进的同时,欧美国家的电信和网络商们也联合起来开发出了数字转换( digital switch) 、增值网络服务( VAN,value added network services) 等新的产品和服务,而电信和广播电视商们的融合也随着铜芯同轴电缆( copper coaxial cable) 技术的成熟而日渐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 Nicolas Negroponte) 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 Media Lab) 的筹建演讲上,率先提出了“‘广播电视业’、‘计算机业’和‘印刷出版业’将在数字化浪潮下呈现交叠重合的发展趋势”的观点,并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

尼葛洛庞帝“传播与资讯通讯科技终将汇聚合一”的思想可以说是媒介融合思想的真正萌芽; 但媒介融合真正作为一个学理概念,则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伊契尔·索勒·浦尔( Ithiel De Sola Pool)首先提出。

在1983 年出版的《自由的科技》( Technologies of Freedom) 一书中,浦尔首次提出了“形态融合( convergence of modes) ”的概念,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电信业的边界慢慢消失,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当时,随着互联网、数字压缩等技术的发展,以及西方国家媒体商业化、市场化和规制放松的推进,媒介间的融聚、汇流已日渐得以显现和证实。

一方面,传统媒体的“触网”进程不断加快,其中报纸在经过用电话线或者电缆传送电子版报纸以及利用BBS系统推出在线版等探索和实验之后,终于在1987 年成功将报纸内容送上了互联网; 另一方面,媒体产业为了争取最大多数的受众,也从1980 年代中期开始纷纷组建跨媒体集团,从而使得内容更容易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之间传播。

在这种背景下,媒介融合被认为是电信、媒体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并日渐成为一个在学界和业界都备受关注的焦点议题。

如,根据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 RichGordon) 的说法,1994 年《纽约时报》就在一篇有关《圣何塞信使报》网络版的报道中,使用了“一次媒介融合( A Media Convergence) ”的小标题。

该文认为所有的报纸负责人都相信,技术变革正带来所有媒体的融合。

到2000 年初,当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时,融合一词就已经非常普遍地与“电子内容的传送”联系在一起了。

国内发展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内就有一些学者从单个或者多个媒介融合的实例(比如网络与电视!报纸与电视!手机与报纸等)出发,进行了媒介融合的思考,但是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是根据自己出访美国的经历,较早在中国内地提出并推介西方/融合媒介0理论和实践的学者"蔡雯指出,/融合媒介0与/融合新闻0是目前传媒业全球性发展的前沿课题"传统大众媒介的数字化生存和普通公众对新闻传播的/分享0成为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香港树仁学院新闻传播系宋昭勋针对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进行了溯源及内涵分析"文章分析了新闻传播学中Conyergence一词的不同涵义,汉语翻译,最后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21世纪的记者应该认清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努力加强跨媒体传播技巧训练,成为具备以多种形式进行写作和传播能力的融合记者(eonvergeneej"urnalist)"0.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咎廷全在5传媒产业的产业融合及组织创新趋势6一文中,就媒介现有的四大产业一一电信!互联网!多种类出版和广播电视的融合,提出传媒产业融合基本上要经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三个阶段"并指出,技术革新开发出了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上述四大产业各自拥有的分立的信息传输平台逐渐走向统一,信息接收终端也在形式与功能上实现了统一,并且各个产业的信息传输机制逐渐都能够实现双向和单向并存的信息传输,在大容量信息内容需求的推动下,带宽的要求都逐渐由低向高转变,从而各产业的技术!业务和市场范围出现了多方位的渗透!融合与交叉,产业间企业由原来无竞争走向竞争,并在竞争中谋求各种各样的合作,以期在新的市场!新的业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3也有学者认为,融合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合是为了更好的/分0"通过融合达到更高层次的多样化,这才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郑瑜在5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6中指出,媒介融合是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新媒体不可能/速胜0,传统媒体也不可能像某些学者精算的那样/速亡0"但有一个事实又不容争辩:如果离开网络和数字服务,报纸将没有未来"报纸的未来必须建立三个平台:数字平台!网络平台!移动平台"这就需要实现媒介融合"作者认为,媒介融合首先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即两种或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新传播技术"对报纸而言,便是纸质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资源与受众资源上的深度开发与互动,重塑传统报纸的业务形态,实现报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匡文波!王丹黎在5新媒介融合:从零和走向共赢6中提出媒介融合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媒体之间的整合与并购,力图在传媒业中以规模出效益"二是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主要指在不同媒体自荐,传播方式和内容的相互借用,以促进共同发展"每一种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数字技术的出现,将所有的传播技术都迅速融合成一种普通的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形式"传统印刷媒体的编辑!排版和印刷技术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处理;电视媒体将制作好的视频放到互联网上进行再次传播;出版社将图书放到网上书店,使出版和流通领域得到了充分利用;数字电视把计算机处理器引入每个家庭,反过来,家用计算机也可以收看电视节目"总之,各种媒体都在数字技术的平台上,把其各自独立的技术融为一体"可以说,数字时代的技术为媒体技术注入了催生剂,实现了媒体技术的融合,为其他方式的媒体融合提供了可能"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合并为例,两者的合并不仅仅是产权制度上的合并,同时兼容并纳了不同的技术"以杂志起家的时代公司抓住新兴的摄影技术,在杂志上大量采用图片报道,成为图片新闻的先驱和出版业大亨"到70年代后期,时代集团已经拥有全美第二大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己经成为时代集团最大且发展最快的部门,其产业利润几乎占到总盈余的一半"时代公司和华纳公司合并后,公司继续根据技术发展,大力发展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业务"在兼并了有线电视新闻网后,公司的卫星覆盖面积扩大到可以覆盖200多个国家的9000万用户"时代华纳总裁Levin认为,未来有线电视和电话通信业务以及电脑技术的合并不可扭转"因此,时代华纳公司不单纯追求公司规模,而是将兼并的落脚点放在技术上,从而出现了2000年初世界第一大传媒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美国在线的合并案"两者结合后,时代华纳走在了影视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前列,成为全球范围内真正的媒体/巨无霸0"-背景技术背景、消费者背景和产业背景共同促进或制约着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