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习题第16章

合集下载

南方医-药理学-各章习题附答案

南方医-药理学-各章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次解释1. 药物(drug)2.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3.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二)选择题[A型题]1. 药物A. 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B. 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C. 可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D.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2. 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因为它:A. 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B. 阐明药物作用机理C. 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D.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E. 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论据3. 药理学A. 是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学B. 是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科学C.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学科D. 是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E. 是研究药物的学科4.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A. 药物的临床效果B.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C.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D.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E. 药物的作用机理5. 药动学研究的是:A.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B. 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 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D. 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剂量变化的消除规律E. 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6. 新药临床评价的主要任务是:A. 实行双盲给药B. 选择病人C.进行Ⅰ~ Ⅱ期的临床试验D.合理应用一个药物E.计算有关试验数据[B型题]A. 有效活性成分B. 生药C. 制剂D. 药物植物E. 人工合成同类药7. 罂粟8. 阿片9. 阿片酊10. 吗啡11. 哌替啶A.《神农本草经》B.《神农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拾遗》E.《新修本草》12. 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药典意义的药物学典籍是13. 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是14.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是[C型题]A.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原理B. 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及其规律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5.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16.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17. 药理学是研究:[X型题]18.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A. 阐明药物作用及其作用机B.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C. 研究开发新药D. 合成新的化学药物E. 创造适用于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19. 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A. 系统药理研究数据B. 慢性毒性实验结果C. LD50D. 临床前研究资料E. 核算药物成本20. 新药开发研究的重要性在于:A.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药物?B. 发掘效果优于旧药的新药C. 研究具有肯定药理效应的药物,不一定具有临床高效的药物D. 开发祖国医药宝库E. 可以探索生命奥秘(三)填空题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科学。

药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药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一、选择题:A型题1、药物产生副作用主要是由于:A 剂量过大B 用药时间过长C 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D 连续多次用药后药物在体内蓄积E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2、LD50是:A 引起50%实验动物有效的剂量B 引起50%实验动物中毒的剂量C 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D 与50%受体结合的剂量E 达到50%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3、在下表中,安全性最大的药物是:药物LD50(mg/kg)ED50(mg/kg)A 100 5B 200 20C 30020 D 300 10 E 300 404、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 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过敏反应D 局部作用E 特异质反应5、某药的量效曲线因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平行右移时,表明:A 作用点改变B 作用机理改变C 作用性质改变D 效能改变E 效价强度改变6、量反应与质反应量效关系的主要区别是:A 药物剂量大小不同B 药物作用时间长短不同C 药物效应性质不同D 量效曲线图形不同E 药物效能不同7、药物的治疗指数是:A ED50/LD50B LD50/ED50C LD5/ED95D ED99/LD1E ED95/LD5 8、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也可阻断受体,取决于:A 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B 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C 药物的酸碱度D 药物的脂溶性E 药物的极性大小9、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A 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 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C 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D 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E 以上均不是10、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指:A 治疗作用和副作用B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C 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D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E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11、属于后遗效应的是:A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 地高辛引起的心律性失常 C 呋塞米所致的心律失常D 保泰松所致的肝肾损害E 巴比妥类药催眠后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12、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下列哪种参考?A 药物的安全范围B 药物的疗效大小C 药物的毒性性质D 药物的体内过程E 药物的给药方案13、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A 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 药物对受体的亲合能力 C 药物水溶性大小 D 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 E 药物脂溶性大小14、安全范围是指:A 有效剂量的范围B 最小中毒量与治疗量间的距离 C 最小治疗量至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D ED95与LD5间的距离E 最小治疗量与最小中毒量间的距离15、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 中毒量B 治疗量C 无效量D 极量E 致死量16、可用于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A 阈剂量B 效能C 效价强度D 治疗指数 E LD5017、药原性疾病是:A 严重的不良反应B 停药反应C 变态反应 D 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 E 特异质反应18、药物的最大效能反映药物的:A 内在活性B 效应强度C 亲和力 D量效关系 E 时效关系19、肾上腺素受体属于:A G蛋白偶联受体B 含离子通道的受体C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D 细胞内受体 E 以上均不是20、拮抗参数pA2的定义是:A 使激动剂的效应增加1倍时竞争性拮抗剂浓度的负对数B 使激动剂的剂量增加1倍时竞争性拮抗剂浓度的负对数C 使激动剂的效应增加1倍时激动剂浓度的负对数D 使激动剂的效应不变时竞争性拮抗剂浓度的负对数E 使激动剂的效应增加1倍时非竞争性拮抗剂浓度的负对数21、药理效应是:A 药物的初始作用B 药物作用的结果C 药物的特异性D 药物的选择性E 药物的临床疗效22、储备受体是:A 药物未结合的受体B 药物不结合的受体 C 与药物结合过的受体 D 药物难结合的受体 E 与药物解离了的受体23、pD2是:A 解离常数的负对数B 拮抗常数的负对数 C 解离常数 D 拮抗常数 E 平衡常数24、关于受体二态模型学说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拮抗药对R及R*的亲和力不等B 受体蛋白有可以互变的构型状态。

药理学题库及答案

药理学题库及答案

药理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言自测题一、单选题1.药理学是(C)A.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 B.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 C.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D.研究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E.研究药物化学结构的科学2.药效动力学是研究(D)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B.药物作用原理的科学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E.药物的不良反应二、名词解释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效: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3.药代动力学:是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药效和血药浓度消长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自测题单选题1.部分激动剂是(C)A.与受体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E.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强2.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是(E)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应二、多选题1.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有(ABCDE)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致畸、致癌和致突变D.后遗效应E.变态反应2.几种药物联合应用总的药效大于各药单独作用之和时,称为药物的(BE)A.相加作用B.增强作用C.拮抗作用D.联合作用E.协同作用三、名词解释1.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治疗量(有效量):能对机体产生明显药效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3.极量: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

4.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范围。

5.受体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并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能激动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6.受体拮抗剂:(6)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一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自测题一、单选题1.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1.D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B.药物进入胃肠道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E.静脉给药2.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2.D)A.药物的体内分布B.药物的代谢C.药物作用出现快慢D.药物作用持续时间E.药物的药理效应3.下列易被转运的条件是(3.A )A.弱酸性药在酸性环境中B.弱酸性药在碱性环境中C.弱碱性药在酸性环境中D.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型药E.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型药4.弱酸性药在碱性尿液中(4.D)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5.药物作用开始快慢取决于(5.C)A.药物的转运方式B.药物的排泄快慢C.药物的吸收快慢D.药物的血浆半衰期E.药物的消除6.某药达稳态血浓度,中途停药,再达稳态血浓度时间还需要(6.C)A.1个半衰期B.3个半衰期C.5个半衰期D.7个半衰期E.以上都不是7.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指(7.E)A.药物效应降低一半所需时间B.药物被代谢一半所需时间C.药物被排泄一半所需时间D.药物毒性减少一半所需时间E.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8.下列药物被动转运错误项是(8.D)A.膜两侧浓度达平衡时停止B.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C.不受饱和及竞争性抑制影响D.转运需载体E.不耗能量9.具有首关(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9.D)A.静脉注射B.肌肉注射C.直肠给药D.口服给药E.舌下给药10.下列口服给药错误的叙术项是(10.D)A.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B.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危重患者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关效应大的药物D.大多数药物口服吸收快而完全E.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不适用于口服11.下列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错误的叙述项是(11.A )A.结合后可通过生物膜转运B.结合后暂时失去药理活性C.是一种疏松可逆的结合D.结合率受血浆蛋白含量影响E.结合后不能通过生物膜12.A和B两药竞争性与血浆蛋白结合,单用A药t1/2为3小时,两药合用后t1/2是(12.C)A.小于3小时B.大于3小时C.等于3小时D.大于15小时E.以上都不是13.药物在体内代谢和被机体排出体外称(13.D)A.解毒B.灭活C.消除D.排泄E.代谢二、多选题1.静脉注射的优点( 1.ABCD)A.作用快B.适用于急救危重病人C.避免首关效应D.没溶液和混悬液均可注射E.剂量准确2.舌下给药的优点是(2.ACE )A.避免胃液破坏B.避免肝肠循环C.避免首关效应的消除D.吸收慢E.适用于剂量小,脂溶性高的药物3.被动转运的特点(3.AC)A.不耗能B.逆浓度差转运C.顺浓度差转运D.有饱和性和竞争性E.需载体4.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 4.AE)A.排泄加快B.排泄减慢C.排泄不受影响D.易被重吸收E.不易重吸收5.药物的血浆半衰期临床意义是( 5.ABCE)A.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B.预计一次给药后药效持续时间C.预计多次给药后达稳态血浓度时间D.可确定每次给药剂量E.预计药物在体内消除时间三、名词解释1.道关效应(首过效应):指某些口服用药后经肠粘膜及肝脏被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的现象。

药理学练习题

药理学练习题

药理学练习题药理学练习题第一章练习题名词:药理学、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选择题:药效动力学是研究( )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B.药物作用原理的科学C.药物临床用量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E.药物的不良反应第二章练习题名词:不良反应、治疗量(有效量)、极量、安全范围、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填空题:1.药物与受体结合属激动剂应有较强的和。

2.联合用药的结果可使原有作用增加称为。

3.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和。

4.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可将药物分为、和等三类。

5.拮抗剂是指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内在活性。

6.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中重吸收而排泄。

7.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和。

8.长期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是机体对药物产生的原因之一。

选择题:1.部分激动剂是( )A.与受体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E.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强2.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是(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应思考题:何谓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有何临床意义第三章练习题名词:首关效应(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血浆蛋白结合率、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抑制剂、肝肠循环、血浆半衰期、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填空题: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和。

2.首关效应是指某些用药后经及被代谢灭活,进入的药量明显减少的现象。

3.弱酸性药物易从pH值的体液向pH值的体液被动转运。

选择题:1.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B.药物进入胃肠道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E.静脉给药2.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 )A.药物的体内分布B.药物的代谢C.药物作用出现快慢D.药物作用持续时间E.药物的药理效应3.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指( )A.药物效应降低一半所需时间B.药物被代谢一半所需时间C.药物被排泄一半所需时间D.药物毒性减少一半所需时间E.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4.经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后其效应可( )A.无变化B.作用减弱C.作用消除D.作用增强E.作用完全改变5.具有首关(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B.肌肉注射C.直肠给药D.口服给药E.舌下给药思考题:1.分析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特点2.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第四章练习题名词:耐受性、习惯性、成瘾性填空题:长期连续用药可引起机体对药物的依赖包括和。

药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

药理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言简答题1. 什么是药理学?2. 什么是药物?3. 简述药理学学科任务。

第二章药动学A型题1.对弱酸性药物来说如果使尿中CA.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重吸收少, 排泄增快B.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C.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重吸收少, 排泄增快D.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E.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2.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EA.半衰期不固定B.半衰期随血浓度而改变C.半衰期延长D.半衰期缩短E.半衰期不因初始浓度的高低而改变3.首过消除影响药物的AA.作用强度B.持续时间C.肝内代谢D.药物消除E.肾脏排泄4.药物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CA.药物消除速度与吸收速度相等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E.药物完全消除到零5.舌下给药的特点是BA.经首过效应影响药效B.不经首过效应,显效较快C.给药量不受限制D.脂溶性低的药物吸收快6.首次剂量加倍目的是AA.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B.使血药浓度维持高水平E.提高生物利用度C.增强药理作用D.延长t1/27.pKa是指CA.弱酸性、弱碱性药物达到50%最大效应的血药浓度的负对数B.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倒数C.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呈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D.激动剂增加一倍时所需的拮抗剂的对数浓度E.药物消除速率8.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方式是D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D.简单扩散E.胞饮9.药物肝肠循环影响药物D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分布D.作用持续时间E.血浆蛋白结合10.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CA.是难逆的B.可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是可逆的D.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E.促进药物排泄1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EA.作用增强B.代谢加快C.转运加快D.排泄加快E.暂时失去活性12.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血管外给药DA.分布靶器官的药物总量B.实际给药量C.吸收入血液循环的总量D.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分数或百分数 E.消除的药量13.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CA.毒性均减小或消失B.要经胆汁排泄C.极性均增高D.脂/水分布系数均增大E.分子量均减小14.药物的消除速度决定其BA.起效的快慢B.作用的持续时间C.最大效应D.后遗效应的大小E.不良反应的大小15.某药物口服和静脉注射相同剂量后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说明BA.口服生物利用度低B.口服吸收完全C.口服吸收迅速D.药物未经肝肠循环E.属一室模型16.关于表现分布容积错误的描述是BA.Vd不是药物实际在体内占有的容积B.Vd大的药,其血药浓度高C.Vd小的药,其血药浓度高D.可用Vd和血药浓度推算出体内总药量E.可用Vd计算出血浆达到某有效浓度时所需剂量17.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k的关系为AA.0.693/kB.k/0.693C.2.303/kD.k/2.303E.k/2血浆药物浓度1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D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C.药物的消除过程已完成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19.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BA.有效血浓度B.稳态血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E.中毒浓度20.药物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需具备的理化特性为CA.分子量大,极性低B.分子量大,极性高C.分子量小,极性低D.分子量小,极性高E.分子量大,脂溶性低B型题A.达峰时间B.曲线下面积C.半衰期D.清除率E.表观分布容积21.可反映药物吸收快慢的指标是A22.可衡量药物吸收程度的指标是B23.可反映药物在体内基本分布情况的指标是E24.可用于确定给药间隔的参考指标是CX型题25.哪些理化性质使药物易透过细胞膜ACA.脂溶性大B.极性大C.解离度小D.分子大E.pH低26.哪些给药途径有首过消除ACA.腹腔注射B.舌下给药C.口服D.直肠给药E.静脉注射2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ABCDA.药物消除速率不恒定B.药物t1/2固定不变C.机体消除药物能力有限D.增加给药次数并不能缩短达到Css的时间E.增加给药次数可缩短达到Css的时间28.肾功能不良时ABCDA.经肾排泄的药物半衰期延长B.应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C.应根据损害程度调整用药量D.应根据损害程度确定给药间隔时间E.可与碳酸氢钠合用29.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是ACEA.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B.半衰期恒定C.单位时间消除药量与血药浓度无关D.体内药量按恒定百分比消除E.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简答题1. 什么是药理学?2. 什么是药物?3. 简述药理学学科任务。

药理学练习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1

药理学练习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1

药理学练习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B1型题 2. B1型题 3. A2型题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过敏反应D.耐受性E.成瘾性1.巴比妥类药物引起皮疹,发热,属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药理学2.巴比妥类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属于正确答案:B解析: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那些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病痛或危害的反应。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作用。

知识模块:药理学A.青光眼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有机磷酸酯类中毒D.琥珀胆碱过量中毒E.房室传导阻滞3.毛果芸香碱可治疗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药理学4.新斯的明可治疗正确答案:B解析: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发挥完全拟胆碱作用.即激动M、N 胆碱受体,可用于重症肌无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琥珀胆碱为非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断药。

知识模块:药理学A.后马托品B.托吡卡胺C.普鲁苯辛D.山莨菪碱E.东莨菪碱5.治疗晕动病,应选用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药理学6.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应选用正确答案:D解析:M受体阻断剂阻断M受体,对胃肠绞痛,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等疗效较好。

东莨菪碱用于麻醉前给药、晕动病、妊娠呕吐及放射性呕吐。

山莨菪碱应用于感染性休克、内脏平滑肌绞痛。

知识模块:药理学A.耐受性B.成瘾性C.反跳现象D.戒断症状E.急性中毒7.长期应用地西泮须加大剂量才产生原有的催眠效果,这是因为产生了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药理学8.连续久服地西泮突然停药出现的焦虑、激动、震颤等症状称之为正确答案:D解析:1.苯二氮卓类(1)抗焦虑.选择性作用于边缘系统,用于各种原因的焦虑症。

(2)镇静催眠,用于失眠和麻醉前给药。

(3)抗惊厥,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痛、小儿高热惊厥和药物中毒性惊厥,静脉注射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4)中枢性肌肉松弛,用于治疗中枢性和外周性的肌肉痉挛。

2.不良反应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有关。

中药药理学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 A1型题(单项选择题)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 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 分离有效成分C 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 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 鉴定中药的品种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A 生物膜对药物的转运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 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 药物的排泄E 药物的作用强度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A 黄连 B 黄芩 C 金银花 D 麻黄 E 人参(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

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1、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思路有()A 植物药研究B 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C 有效成分研究D 作用机理研究E 化学成分的合成工艺2、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有()A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B 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C 促进中西医结合D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E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物质基础二、问答题:简述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绪论答案一、(一)1.A 2.E 3.D(二)1.AB 2.ABCD问答题答案:(要点)(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要与中药临床研究密切结合(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5)促进中西医结合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1、寒凉药石膏、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介质含量降低()A AchB 5-HTC NAD GABA E以上均非2、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中药是()A 附子、干姜B 黄连、黄柏C 茯苓、白术D 石膏、知母E 以上均非3、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 痛阈值降低B 惊厥阈值升高C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D 心率加快E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4、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 痛阈值降低B 惊厥阈值升高C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D 心率加慢E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5、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 痛阈值降低B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C 心率减慢D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E 体温降低6、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 痛阈值降低B 体温降低C 心率加快D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E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7、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 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 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 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 具有感染作用8、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 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 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 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 具有抗感染作用9、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 氨基酸B 有机酸C 挥发油D 生物碱E 皂苷10、与辛味药健胃、化湿、行气、开窍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是()A 促进消化功能B 使神志昏迷病人苏醒C 抗心绞痛D 扩张冠状动脉E 抗感染11、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皂苷C 有机酸和鞣质D 生物碱E 糖类12、酸味药所含鞣质的主要药理作用是()A 镇静B 镇咳、祛痰C 利尿消肿D 止泻、止血E 降低血压13、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皂苷C 有机酸和鞣质D 生物碱E 氨基酸和糖类14、补虚药的药味主要为()A 辛B 酸C 甘D 苦E 咸15、苦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蛋白质C 有机酸D 生物碱E 鞣质16、在有毒中药的五味中占有比较高比例的味道为()A 辛B 酸C 甘D 苦E 咸17、咸味药所含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无机盐C 有机酸D 生物碱E 鞣质18、咸味药主要分布在下列哪类药物中()A 清热药B 温里药C 祛风湿药D 理气药E 温肾壮阳药19、寒凉药常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 强心B 平喘C 升高血压D 抗肿瘤E 抗休克20、马钱子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A 消化系统B 心血管系统C 泌尿系统D 中枢神经系统E 呼吸系统(二)B1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中药药理学题库

中药药理学题库

第一章1.名词解释(1)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2)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3)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

2.填空题(4)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_麻黄碱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5)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中药药效学___和__中药药动学____两个方面。

3.单项选择题(6)20世纪20-40年代,陈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A A.麻黄 B.当归 C.草乌 D.延胡索(7)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C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8)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C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4.多项选择题(9)在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史中,曾出现过的研究思路:ABCDEA.植物药的研究模式B. 中药防治重大疾病如呼吸、心血管、肿瘤的定向筛选C.中药复方研究D.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E. 植物药模式+复方研究5.是非题(10)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对: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6.简答题(11)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内涵。

单味和某一类药并举,前者说明物质基础,后者形成理论。

2.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提高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

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如药性理论、归经、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治则研究,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抗精神失常药
⒈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学说、脑内多巴胺受体及功能和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及功能。

⒉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⒊熟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作用特点和抗燥狂抑郁症药丙米嗪、碳酸锂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单项选择题
A 型题
1.有关氯丙嗪的药理作用错误的描述是
a)阻断大脑多巴胺受体,产生抗精神分裂症作用
b)阻断纹状体多巴胺受体,产生锥体外反应
c)阻断外周M受体,产生口干
d)阻断外周α受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e)阻断中枢M受体,产生镇静作用
2.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不包括哪一项?
a)迟发性运动障碍
b)肌张力降低
c)急性肌张力障碍
d)静坐不能
e)帕金森综合征
3.氯丙嗪引起的血压下降不能用什么药来纠正
a)麻黄碱
b)肾上腺素
c)去氧肾上腺素
d)间羟胺
e)以上均不是
4.有关氯丙嗪的叙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能对抗阿扑吗啡的催吐作用
b)抑制呕吐中枢
c)能阻断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A受体
d)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都有止吐作用
e)能制止顽固性呃逆
5.氯丙嗪没有以下哪一种作用?
a)镇吐
b)抗胆碱
c)抗肾上腺素
d)抗心绞痛
e)抑制ACTH释放
6.下列哪一项不是氯丙嗪的不良反应?
a)习惯性及成瘾性
b)口干、视力模糊
c)体位性低血压
d)肌肉震颤
e)粒细胞减少
7.碳酸锂主要用于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躁狂症
d)焦虑症
e)以上均不是
问答题
1简述长期应用氯丙嗪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表现类型及其机制。

2 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什么?
3 简述碳酸锂的药理作用。

4 氯丙嗪的安定作用与抗精神病作用有何区别?
5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哪些作用?它们的作用部位分别是什么?
6 试述氯丙嗪的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7 简述氯丙嗪阻断脑内四条DA能神经通路的DA受体所产生的药理作用。

8 简述氯丙嗪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

9 氯丙嗪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10 简述氯丙嗪阻断脑内四条DA能神经通路的DA受体所产生的药理作用。

11 简述氯丙嗪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

12 氯丙嗪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名词解释
1.锥体外系反应(extmpyramidal system respome)
第十六章试题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A型题
1.E 2.B 3.B 4.D 5.D 6.A 7.C
问答题
1
表现类型包括:1 帕金森氏综合症2 静坐不能3 急性肌张力障碍4 迟发性运动障碍。

前三种类型的机制是因为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功能减弱,胆碱能功能相对增强。

后一种类型的机制是因为多巴胺受体长期被阻断,使受体敏感化或向上调节有关。

2
抑郁症的病因,可能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及5-HT缺乏有关,丙咪嗪能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的NA和5-HT浓度升高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3
碳酸锂对正常人的精神活动几乎无影响,但对躁狂症的患者有显著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脑内NA释放,促进NA再摄取及干扰脑内PI代谢(PI 磷脂酰肌醇)
4
安定作用:表现:主要影响行为、镇静、催眠、诱导入睡、驯服动物、消除躁狂。

剂量:小剂量即可发生。

见效:起效快、单次给药即可产生。

有耐受性。

抗精神病作用:表现:主要影响精神活动、改善思维、恢复理智、消除幻觉、妄想。

剂量:较大剂量;见效:起效慢、许多次给药才能产生,无耐受性。

5
1 抗精神病作用:中脑边缘系统通路DA受体
2 安定作用: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α受体
镇吐作用:小剂量阻断CTZ的D2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4 降温作用: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此外,氯丙嗪尚可加强其他中枢抑制药(麻醉药、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的作用。

6
主要用于治疗躁狂型精神分裂症,用于各种疾病及某些药物所致的呕吐,治疗神经官能症,注意剂量不宜过大,过大反而会令病情加重,与物理降温配合可用于低温麻醉。

用于“人工冬眠疗法”,还可治疗呃逆。

主要不良反应有M受体阻断症状,α受体阻断症状,内分泌紊乱,锥体外系反应,过敏反应。

还可引起心律失常。

7
1 抗精神病
2 镇静
3 镇吐
4 使体温调节失灵
5 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

8
1 一般不良反应:嗜睡、乏力、M受体阻断引起的阿托品样反应,α受体阻断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 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氏病,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
3 安定药恶性综合症:体温调节紊乱和严重锥体外系反应,
4 心血管反应:心律失常
5 过敏反应:皮疹、皮炎、少数出现黄疸、粒细胞减少,
6 过量中毒:昏迷、血压下降
7 眼部并发症:长期用氯丙嗪在角膜和晶体沉着,致晶体变
9
1 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边缘DA通路,产生抗精神病作用。

2 阻断黑质-纹状体DA通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

3 阻断结节-漏斗DA通路,产生内分泌紊乱。

10
1 抗精神病
2 镇静
3 镇吐
4 使体温调节失灵
5 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

11
1 一般不良反应:嗜睡、乏力、M受体阻断引起的阿托品样反应,α受体阻断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 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氏病,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
3 安定药恶性综合症:体温调节紊乱和严重锥体外系反应,
4 心血管反应:心律失常
5 过敏反应:皮疹、皮炎、少数出现黄疸、粒细胞减少,
6 过量中毒:昏迷、血压下降
7 眼部并发症:长期用氯丙嗪在角膜和晶体沉着,致晶体变化。

名词解释
1.大剂量长期使用吩噻嗪类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因黑质-纹状体系统DA功能减弱,胆碱能功能相对增强,患者可出现以下3种反应:1)帕金森氏症;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

称为锥体外系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