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外伤

合集下载

头部外伤的护理措施

头部外伤的护理措施

头部外伤的护理措施头部外伤可不是小事,护理起来得格外小心。

我先给您讲讲头部外伤后的一些基本护理措施。

首先呢,受伤之后要赶紧观察伤者的意识状态,看看是不是清醒的,能不能正常跟人交流。

要是伤者迷迷糊糊或者直接昏迷了,那可得赶紧送医院。

另外,止血是个关键。

如果伤口在流血,找个干净的纱布或者毛巾,稍微用点力压住伤口,但别太使劲儿,不然可能会加重损伤。

就说我之前遇到的一个事儿吧,有个小朋友在学校不小心撞到了头,额头破了个口子,血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当时周围的小伙伴们都慌了神,还好老师比较冷静,马上找了块干净的手帕按压住伤口,一边安慰小朋友别怕,一边赶紧联系家长送医院。

在等待救援或者送医的过程中,要让伤者保持安静,尽量别动。

要是伤者头疼得厉害,可以把头部稍微垫高一点,这样能减轻肿胀带来的不适感。

到了医院,如果医生处理完伤口,回家后的护理也不能马虎。

要保持伤口的清洁,按照医生说的按时换药。

换药的时候动作得轻柔,可别把刚长好的地方又弄破了。

饮食方面也有讲究,得吃些清淡有营养的东西,像蔬菜、水果、瘦肉之类的。

千万别吃那些辛辣刺激的食物,不然伤口可能会发炎。

还有啊,要注意观察伤者有没有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加重这些症状。

如果有,得赶紧再去医院看看,别耽误了。

有一次,我邻居家的大哥摔了一跤伤到了头,回家后他觉得没啥大事儿,也没太在意。

结果第二天开始恶心呕吐,家里人赶紧送他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有轻微的脑震荡。

所以说,头部外伤后的观察和护理真的特别重要,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另外,要让伤者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别让他劳累或者做剧烈运动。

总之,头部外伤的护理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多留意伤者的情况,这样才能让伤者尽快恢复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安全,别让这种意外发生,但万一碰上了,咱也知道该怎么应对。

头部外伤伤残鉴定标准

头部外伤伤残鉴定标准

头部外伤伤残鉴定标准头部外伤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法律规定和医学专业知识,用于评定头部外伤患者的伤残程度,以确定其获得相关赔偿或救济的基础标准。

头部外伤伤残鉴定要求综合考虑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其他相关检查,以客观、公正的方式确定伤残程度。

下面是一些头部外伤伤残鉴定的参考内容:一、头部外伤的分类和程度评定1. 轻度头部外伤:包括颅骨骨折、脑震荡、软组织损伤等,通常无明显的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

2. 中度头部外伤:包括轻度头部外伤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有一定的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但能通过恢复治疗达到部分恢复。

3. 重度头部外伤:包括重度头部外伤,导致明显的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无法通过恢复治疗或手术等手段恢复,对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二、头部外伤伤残鉴定的要点1. 临床表现的评估: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2. 神经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包括神经系统体征的观察和神经功能的评估,如平衡能力、力量、感觉、反射、语言、认知和记忆等方面的检查。

3. 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颅骨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用于评估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情况,并提供客观的证据。

4. 心理和认知功能评估:包括精神状态、智力水平、记忆力、学习能力、情绪调节等的评估,用于了解患者在认知和心理方面的伤残情况。

5. 日常生活活动评估:包括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用于评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程度。

三、头部外伤伤残鉴定的程序1. 患者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头部外伤及其相关病史。

2. 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的状况。

3. 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进行颅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获取相关证据。

4. 心理和认知功能评估:通过心理评估工具和认知功能测试来了解患者的心理和认知损伤情况。

5. 日常生活活动评估:通过观察、问诊和评定表等方式,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

脑外伤急救措施

脑外伤急救措施

脑外伤急救措施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影响而导致的脑部损伤。

脑外伤的急救措施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确保安全:请保持冷静,并确保现场没有进一步的危险。

例如,移除患者周围的尖锐物体或杂物。

2.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果有任何阻塞,应立即解除阻塞,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

3.止血:如果头部有出血,应使用干净、柔软的布料轻轻地按压伤口来尽量止血。

如果出血严重或无法止住,应立即就医。

4.保持头部固定:在患者没有颈部骨折或搬运不当的情况下,应尽量保持头部固定不动,以防止进一步损伤脊髓或脊柱。

5.不给患者进食或饮水:在脑外伤的急救过程中,不要给患者进食或饮水,以防止误吸。

6.保持体温正常:根据环境温度,可使用毯子或其他方法保持患者体温正常。

避免过度冷或过度热。

7.尽早就医:无论伤势轻重,脑外伤的患者应尽早就医,以便接受专业的治疗和进一步评估。

请注意,上述措施仅作为一般解释,实际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伤势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可能的话,请及时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以便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如果您遇到脑外伤的紧急情况,除了上述的基本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步骤:8.检查神经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丧失知觉、瞳孔不等大、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神经症状,这些可能是脑外伤的迹象,需要及时就医。

9.注意意识状态:如果患者清醒,保持他们安静、平躺,并尽量避免强烈的刺激。

如果患者失去知觉,确保他们保持侧卧姿势,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10.不摇晃患者:在急救过程中,不要摇晃患者,以免加重脑损伤。

11.控制惊厥(发作):如果患者出现抽搐或惊厥,确保周围环境安全,清除边缘物体,保护患者的头部,避免让患者受伤。

不咬舌头,也不要将任何物体放入患者口腔。

12.保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和变化,记录下来以供医生参考。

请记住,这些措施仅为一般指导,针对具体情况请遵循医生或急救人员的建议。

如果可能的话,尽快就医以获得更具体的急救措施和治疗。

头面部外伤急救措施

头面部外伤急救措施

头面部外伤急救措施头部和面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出现头面部外伤情况时需要快速、正确的采取急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头面部外伤的类型和应急处置方法。

头面部外伤类型头部外伤头部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的损伤,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挫伤:轻度撞击引起的头皮肿胀和疼痛。

•硬结:头皮下的肿块,通常是受轻度撞击或划伤后形成的,一般不需要治疗。

•血肿:血管破裂后的出血积聚在头皮下,造成头皮肿胀,需及时就医。

•开放性头部外伤:头皮裂伤,血出不止或昏迷不醒,需要尽快送往医院。

面部外伤面部外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撞击:轻度撞击引起的面部肿胀和疼痛。

•外伤性鼻出血:鼻子撞击或受伤造成鼻出血,需按压鼻翼,并用冰袋降低肿胀。

•牙齿裂伤:牙齿裂裂口或掉落,需要及时就医。

•眼球外伤:外伤后眼睑肿胀、眼球移位、视力模糊,需及时就医。

应急处置方法头部外伤急救方法1.轻度头部挫伤:使用冰袋敷块,避免揉搓或按摩头部,观察病情变化。

2.硬结:轻微疼痛可用热毛巾敷15分钟,对于严重者需就医。

3.血肿: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4.开放性头部外伤:救护车急送至医院就诊。

面部外伤急救方法1.面部轻微撞击:冰敷或热敷,避免挤压,观察病情变化。

2.鼻出血:捏紧鼻翼,身体向前倾斜,避免上吸。

3.牙齿受伤:将掉落牙齿保存于清水或口腔保存液中,尽快就医。

4.眼球外伤:无论有无视力改变,立即就医。

总结在面对头面部外伤急救时,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尽快就医,还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在保护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

最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冷静应对,切勿慌乱行事,以保证救治工作顺利开展。

脑外伤

脑外伤

脑外伤一、概述颅脑损伤方式1、直接损伤: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

1)加速性损伤:相对静止的头部突然遭受外力打击,头部沿外力作用方向呈加速运动而造成的损伤。

例如钝器击伤。

2)减速性损伤:运动着头部突然撞于静止的无力所引起的损伤,例如坠落或跌倒时头部着地。

这种损伤方式不仅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常常发生在着力部位的对侧,称为对冲伤。

3)挤压性损伤:两个不同方向的外力同时作用于头部,颅骨发生严重变形而造成的损伤,如车轮压扎伤2、间接损伤:暴力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然后传导至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1)坠落时双足或臀部着地,外力经脊柱传导至颅底引起颅底骨折和脑损伤2)外力作用于躯干,引起躯干突然加速运动,头颅由于惯性,期运动落后躯干,于是在颅颈之间发生过强烈的过伸或过屈,造成颅颈交界处的延髓和脊髓连接部损伤,即挥鞭伤二、颅脑损伤分类:▲▲▲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做出伤情分类。

运动反应计分语言反应计分睁眼反应计分按吩咐动作 6 正确 5 自动睁眼 4定位反应 5 不当 4 呼唤睁眼 3屈曲反应 4 错乱 3 刺痛睁眼 2过屈反应 3 难辨 2 不睁眼 1伸展反应 2 不语 1无反应 1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20分钟;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20分钟~6小时;重型:3~8分,伤后昏迷>6小时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并昏迷>6小时.第一节头皮损伤一、头皮血肿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一)皮下血肿:因皮下组织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之间的连接紧密,故在此层内的血肿不易扩散而范围较局限。

血肿周围软组织肿胀,触之有凹陷感,易与凹陷骨折混淆,有时需头颅X线摄片检查才能明确。

(二)帽状腱膜下血肿:由该层内小动脉或导血管破裂引起。

帽状腱膜下层疏松,血肿易于扩展甚至蔓延至整个帽状腱膜下层,含血量可多达数百毫升。

(三)骨膜下血肿:多见于钝器损伤时因颅骨发生变形或骨折所致。

如婴幼儿乒乓球样凹陷骨折和成人颅骨线形骨折后常并发此类血肿。

头外伤的科普知识

头外伤的科普知识

预防头外伤的 措施
预防头外伤的措施
戴头盔:参与高风险运动或骑行摩托车 、自行车等活动时,应佩戴头盔。 室内安全: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定期检 查并修复地面的不平坎、顶部的锐利物 品等。
预防头外伤的措施
安全出行:驾车系好安全带, 乘坐后座的乘客也应系好安全 带。 孩童保护:孩童骑乘自行车或 玩耍时,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如戴上头盔等。
头外伤的科普知识
目录 简介 常见的头外伤 头外伤的症状 头外伤处理要点 预防头外伤的措施 结论
简介
简介
头外伤是指头部外部遭受的外 力导致的损伤,常见于意外事 故、运动伤害等情况。 头外伤可分为轻微、中度和重 度,严重者可能导致脑震荡、 颅骨骨折等严重后果。
常见的头外伤
常见的头外伤
震荡:头部受到剧烈撞击或震动,导致 脑组织短暂功能障碍。 硬脑膜下血肿:头部外力造成的血管破 裂,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
头外伤处理要 点
头外伤处理要点
及时就医:对于头外伤,特别是严重的 情况,应第一时间就医。 脑部检查:医生会进行脑CT或MRI等检 查,确诊伤势严重程度。
头外伤处理要点
注意休息:休息是恢复的关键 ,避免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睡 眠。
避免二次伤害:头外伤后,注 意避免再次碰撞或剧烈运动, 防止二次伤害。
结论
结论
头外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形式,需引起 足够重视。
对于头外伤,正确处理和预防可以减少 严重后果的发生。
结论
如果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尤其是严重头外伤,请及时就 医。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常见的头外伤
颅骨骨折:头部外力导致颅骨 断裂,可以出现头痛、呕吐等 症状。
颅脑损伤:较严重的头外伤, 可能导致脑神经受损、意识丧 失等危险情:受伤部位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头痛 感。 恶心呕吐:严重头外伤可能引起呕吐反 应。

头部外伤的健康教育

头部外伤的健康教育

头部外伤的健康教育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以及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意外事件,头部外伤已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

头部外伤不仅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加强头部外伤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头部外伤的定义、常见的头部外伤类型、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提升大众的头部外伤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一、头部外伤的定义头部外伤是指外力作用于头部或颈部引起的一系列损伤,其中包括面部、头皮、颅骨、脑等部位的损伤。

头部外伤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损伤范围和损伤程度的不同。

二、常见的头部外伤类型1. 面部挫伤:因摔倒、撞击等外力作用引起的面部软组织的损伤。

表现为红肿、瘀血或皮肤擦伤等。

2. 头皮裂伤:头皮受到外力撕裂,常伴有出血。

应该及时清洗伤口,用干净的布进行止血处理。

3. 颅骨骨折:颅骨受到外力作用而断裂,常见于剧烈撞击或跌倒摔打头部。

应立即就医,进行CT等检查以明确损伤范围。

4. 脑震荡:头部受到外力撞击或剧烈晃动,导致脑组织受损。

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

应该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

三、头部外伤的预防措施1. 佩戴安全头盔:在骑自行车、摩托车或从事高风险运动时,佩戴合适的头盔能够有效保护头部免受撞击和摔落的伤害。

2. 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规范驾驶行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 避免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帽,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 室内安全措施:避免家中堆放危险物品,如家用梯子、砖块等,减少家庭成员摔倒的风险。

5. 儿童保护: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周围环境的安全,减少孩子跌倒的机会。

适当安装防护栏和安全锁,防止儿童坠楼和接触危险物品。

四、头部外伤的应急处理1. 面部挫伤:可以用冰袋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

如出现严重疼痛或伴有失血过多等症状,应前往医院就医。

2. 头皮裂伤:首先用清洁纱布进行止血,然后用干净的布进行包扎。

如出血不止或伴有畏寒、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头部外伤注意事项

头部外伤注意事项

头部外伤注意事项头部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打击或撞击,可能导致头部组织损伤,引起各种不同程度和类型的问题。

头部外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其严重程度从轻微的皮肤擦伤到严重的颅脑损伤都有可能。

以下是头部外伤的一些注意事项。

1. 观察与监测:头部外伤后,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包括头痛、晕厥、恶心、呕吐、头昏、视力模糊、瞳孔大小异常等。

这些可能是头部外伤后颅内出血或其他颅脑损伤的早期征兆。

2. 保持休息:头部外伤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以促进身体康复和头部组织的修复。

同时,要避免剧烈激动、剧烈运动或进行危险活动。

3. 冷敷:在外伤后的前48小时内,可用冰敷或冷敷头部,以减轻疼痛、肿胀和炎症。

但应注意避免冰敷时间过长,避免冰直接接触皮肤,避免导致低温烧伤。

4. 疼痛管理:对于头部外伤引起的头痛,可以适当使用非处方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但应避免滥用镇痛药物,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5. 切勿睡觉:严重的头部外伤,特别是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睡着,以避免出现意识丧失后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情况。

6. 见红且无免疫史者应给予抗破伤风注射:如果头部外伤后的伤口出现鲜红色、无免疫史或疫苗过期者,应该及时给予抗破伤风注射。

7. 注意护理创面:如伤口出血,可先用干净纱布或绷带固定止血,但要避免移动伤者及太过频繁的换药等操作。

对于较大的伤口,需及时就医处理。

8. 关注意识状态:头部外伤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昏迷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并妥善保护好患者的头部和颈部,避免进一步伤害。

9. 鼓励家属陪护:对于有严重头部外伤的患者,鼓励家属陪同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和观察。

家属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也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与医护人员交流。

10. 密切随访:头部外伤后,即使症状较轻,也应密切随访患者。

及时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变,做好记录和沟通,以便医生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部外伤临床路径
一、头部外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头部外伤ICD10:S09.900。

和合并脑震荡、局灶性颅脑损伤、头皮挫伤、头皮裂伤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由钝器或锐器打击头部造成的,此类损伤往往都有头皮挫伤或不规则伤口(且创缘都很薄。

伤口内多有毛发,泥沙等异物嵌入,容易引起感染)。

严重时可有失血性休克。

患者可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2.辅助检查:做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和CT扫描,以明确是否有颅脑损伤。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患者如有合并头皮裂伤应尽早行清创缝合术,常规破伤
风抗毒素TAT,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1-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头部外伤(ICD10:S09.900)疾病编码。

2.患者应尽早行清创缝合术,伤后24h内应常规破伤风抗毒素TAT。

清创缝合术原则﹕将伤口内的异物全部清除,并将坏死的创缘切除,以确保伤口的愈合。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头颅CT检查,如怀疑多发伤行全身CT检查。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基本生命体征。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30分钟。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即可行清创缝合术(手术编码为头皮撕脱清创修复术)。

1.麻醉方式:一般局部麻醉,不能配合或创口巨大如头皮撕脱伤的患者可全麻。

2.手术方式:清创缝合术。

3.手术内置物:缝线
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止血剂、局麻药。

5.输血:视术中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复查头颅CT。

2.术后常用药:抗菌药物,如有颅脑损伤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良好:切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以处理的少量积液)。

2.无发热。

3.生命体征如常。

4.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的术前检查,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1)如伤口巨大、头皮撕脱伤,伴有多发伤,需多科会诊;如伴有失血性休克,按外科处理原则处理。

二、头部外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头部外伤ICD10:S09.9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药物治疗种类: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头孢替安。

术后:止血:邦亭、维生素k1。

营养神经:吡拉西坦、丁苯酞软胶囊、艾地苯醌、弥可保。

清除氧自由基:依达拉奉。

脱水药:甘露醇、速尿。

营养支持:维生素C、维生素B6、复方氨基酸。

雾化化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普米克令舒、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混悬液。

护胃: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法莫替丁
对症:胃复安、格拉司琼、双氯芬酸钠、醋氯芬酸、倍他司汀,静青栓。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包括口服及静脉用药)、安定、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丙嗪注射液、氯丙嗪片、异丙嗪注射液。

胃动力:多潘立酮、伊托必利、莫沙必利、酚酞片。

改善循环:右旋糖酐、川芎嗪、法舒地尔、尤瑞克林、胞磷胆碱钠、丹参注。

降压药: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氯沙坦、氢氯噻嗪、螺内酯、倍他乐克、拜新同。

预防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注、尼莫地平片。

立普妥、布拉氏酵母菌散、肠内营养乳剂(瑞先、瑞代)、多索茶碱、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复方甘草口服液、甲基泼尼松龙、蒙脱石散,乳果糖口服溶液。

手术耗材种类:引流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