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合集下载
2013年粤教版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物态变化

(5)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注意:生活中看得见的“白气”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 ;从 1 .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 ________ 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叫凝华. 吸 热过程,有________ 制冷 作用,而凝华 2.升华是一个________
一定 表面 和 (2)沸腾:是在___________ 温度下,在液体___________ 内部 __________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 ________ 吸热 ,但________ 温度 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________ 沸点 .液体 升高 ;气压减小,沸 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________
内的食物温度逐渐下降,起到保鲜的作用.
7.(2010 年梅州)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 3-1
体温计
35 ℃~ 42 ℃
0.1 ℃
水银
续表 区别 实验室 温度计 构造 玻璃泡与 直玻璃管 相连 玻璃泡与 直玻璃管 相连 量程 -20 ℃~ 110 ℃ -30 ℃~ 50 ℃ 分度 值 1℃ 用法 ①不能离 开被测物 体读数 ②不能甩 直接读数 测温液 体 煤油
寒暑表
1℃
酒精
相同点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法. 5.理解升华和凝华及吸热和放热情况. 6.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 象.
一、温度和温度计 冷热程度 叫温度 ,常用单 位是 1 . 温度:物体的 ______________ 摄氏度 ,用________ ℃ 表示. ________
2 .温度计原理: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课件

解析:电风扇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 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例6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 盖有a、b玻璃片,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C ) A.a、b 两块玻璃上表面均有小水珠 B.a、b 两块玻璃下表面均有小水珠 C.a 块玻璃下表面,b 块玻璃上表面有小水珠 D.a 块玻璃上表面,b 块玻璃下表面有小水珠
知识点2 融化和凝固
(1)融化:物质由 固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 (2)凝固Leabharlann 物质由 液态 变为 固态 的过程。
(3)熔点和凝固点:有些固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有固定的融化温度,这类固体叫作_晶__体__,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作 _熔__点___,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 点相同,熔点相同._非__晶__体__ 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例2 若一支测量过前一个人后未甩的体温计,再次测量另一个体温,示 数如图所示,则后一个人的实际体温不可能是( C ) A.37.0℃ B.37.5℃ C.38.0℃ D.37.8℃
解析:体温计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量体温,体温计 的示数为两个体温的最大值,如图所示体温计读数为37.8℃,所以后一个 人的实际体温不可能是大于37.8℃。
(7)水沸腾前后的气泡特点 沸腾前:上升途中气泡内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则气泡 变小 ; 沸腾时:水温恒为100 ℃,沸腾过程气泡内水蒸气不断增多,气泡 变大; (如图所示).
(4)液化的两种方式: 加压 和 冷却 。
例5 今年我市夏季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2℃,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 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C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取人体的热量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例6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 盖有a、b玻璃片,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C ) A.a、b 两块玻璃上表面均有小水珠 B.a、b 两块玻璃下表面均有小水珠 C.a 块玻璃下表面,b 块玻璃上表面有小水珠 D.a 块玻璃上表面,b 块玻璃下表面有小水珠
知识点2 融化和凝固
(1)融化:物质由 固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 (2)凝固Leabharlann 物质由 液态 变为 固态 的过程。
(3)熔点和凝固点:有些固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有固定的融化温度,这类固体叫作_晶__体__,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作 _熔__点___,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 点相同,熔点相同._非__晶__体__ 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例2 若一支测量过前一个人后未甩的体温计,再次测量另一个体温,示 数如图所示,则后一个人的实际体温不可能是( C ) A.37.0℃ B.37.5℃ C.38.0℃ D.37.8℃
解析:体温计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量体温,体温计 的示数为两个体温的最大值,如图所示体温计读数为37.8℃,所以后一个 人的实际体温不可能是大于37.8℃。
(7)水沸腾前后的气泡特点 沸腾前:上升途中气泡内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则气泡 变小 ; 沸腾时:水温恒为100 ℃,沸腾过程气泡内水蒸气不断增多,气泡 变大; (如图所示).
(4)液化的两种方式: 加压 和 冷却 。
例5 今年我市夏季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2℃,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 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C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取人体的热量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4第4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课件

固
参考答案:⑩吸热、温度不变 ⑪吸热、温度升高 ⑫放热、温度不变 ⑬放热、温度下降
升华和 升华:⑭_______________ 凝华 凝华:⑮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 ⑮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
物态变化图像 1.分析图像的一般步骤 (1)看清图像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2)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 (3)明确图像所表达的物理含义. (4)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结合题意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得出 结论.
参考答案:①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 温度定为100 ℃,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 份代表1 ℃ 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 容器壁;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 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玻璃泡仍留在被测液体中
第四章 单元复习课
一、温度 1.温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3)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沸水的温度为100 ℃,0到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个等 份,每个等份代表 1 ℃. (4)测量工具:温度计.
2.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常用温度计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a.观察量程. b.认清分度值. ②使用中“五”记清 a.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底或容器壁. b.稳: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留: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d.平: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 e.读:读出准确的数值.
Ⅱ.继续吸热.
b.晶体凝固的条件
中考物理复习粤教沪科版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0.1℃;②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③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
口,以便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④体温计使用后要将水银 甩回玻璃泡中;⑤体温计可以用酒精消毒,不能用开水消毒; ⑥体温计的横截面做成凸透镜的形状,液柱通过凸透镜可以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便于读数;⑦人的正常体温为37℃.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化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要吸 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化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要放 热. 2. 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如冰、 食盐、石墨、水晶、金属、海波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如:石蜡、玻璃、松香、塑料、沥青等.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 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水既不是晶体也不是 非晶体,因为它不是固体.
B. 水银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考点归纳
1. 温度计的制造原理、测量步骤与读数方法:温度计使
用前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玻璃泡要悬于液体中 央,示数稳定后,不离开液体读数;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 线,俯视会偏大,仰视会偏小;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 零下. 2. 测不同地区温度时,温度计的合理选择.
( C ) B. 沥青、蜂蜡、冰
C. 冰、食盐、海波
D. 铁、铜、玻璃
6. 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
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A. 熔化 C. 蒸发 B. 凝固 D. 凝华
( B )
考点归纳
1. 晶体、非晶体的区别;常见的几种晶体名称. 2. 对晶体、非晶体的温度—时间图像的认识: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课件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 注意: • 1、蒸发的例子:①湿衣服变干;②用电吹风将湿 发吹干;③夏天,在教室地上洒水降温;④太阳 出来,白雾不见了,露珠不见了。 • 2、蒸发吸热及致冷: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 温度降低,因此蒸发有致冷作用。例如在皮肤上 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 从身体吸收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的缘故; 医生常用蒸发得很快的氯乙烷作麻醉剂,使病人 的皮肤冷却到失去疼痛感觉的程度时进行手术。
• 例6 教材P187例1
•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这 个过程需要放热。
• 凝华的例子:①冬天,玻璃窗上形成的冰 花;②霜的形成;③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
• 例七 教材P187例2
• 人工降雨的过程:用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 雨。特殊装置的飞机将干冰撒入一定高度 的冷云层中,干冰就会很快升华,并从周 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 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 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 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在一定条件 下就形成降雨过程。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 化。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这个过程需要放热。
• 注意: • 1、熔化和凝固是相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 可逆的。 • 2、熔化的例子:①铁变为铁水;②冰熔化 成水;③吃冰棒解热。 • 3、凝固的例子:①水结成冰;②钢水浇铸 成钢锭。
• 4、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掺入杂质、 增大晶体的压强都可以使晶体的熔点降低。
• 例5 教材P179例3
• 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 教材P179
4.4 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复习课件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复习
01 知识导图 02 复习精练
·物理
描述物体的 冷热程度
国际制单位: 摄氏度(℃) 温度
1 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 100 ℃,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规定为 0 ℃
温度计原理:液体的 热胀冷缩
熔化 吸 热,凝固 放 热 熔化和凝固
·物理
(3)该固体物质熔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8 min,在 BC段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
·物理
15.(能力提升)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记 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按正确顺序组装器材,悬挂温度计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 没在水中,应将铁夹 A (选填 “A”或“B”)向 下 (选填“上” 或“下”)移动适当距离.
·物理
7.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 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 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 在55 ℃( D ) A.处于固态 B.处于液态 C.处于固液共存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物理
8.在进行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 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于白雾形成的分析正确 的是( D ) A.固态二氧化碳汽化形成的 B.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物理
14.(能力提升)如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 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 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复习
01 知识导图 02 复习精练
·物理
描述物体的 冷热程度
国际制单位: 摄氏度(℃) 温度
1 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 100 ℃,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规定为 0 ℃
温度计原理:液体的 热胀冷缩
熔化 吸 热,凝固 放 热 熔化和凝固
·物理
(3)该固体物质熔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8 min,在 BC段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
·物理
15.(能力提升)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记 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按正确顺序组装器材,悬挂温度计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 没在水中,应将铁夹 A (选填 “A”或“B”)向 下 (选填“上” 或“下”)移动适当距离.
·物理
7.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 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 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 在55 ℃( D ) A.处于固态 B.处于液态 C.处于固液共存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物理
8.在进行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 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于白雾形成的分析正确 的是( D ) A.固态二氧化碳汽化形成的 B.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物理
14.(能力提升)如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 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 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复习课件

答案:A
谢谢
例4 如图4-4所示是“探究某物质融化和凝固规律”
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4-4 A.该物质的融化过程持续了6 min B.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 min时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C.该物质在FG段是固态 D.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45 ℃
解析:该物质的融化过程持续了6 min-3 min=3 min,故A错误;图中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 min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则第14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 共存状态,故B正确;该物质在FG段已经凝固完毕,处 于固态,故C正确;由图知,BC段保持温度45 ℃不变, 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D正确。故选A。
甲
乙
丙
丁
图4-2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乙所示,温度是___3_9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 断蜡属于_非__晶__体_ (填“晶体”或“非晶体”)。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 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融化的特 点是___吸__取__热__量___ 、 ____温__度__不__变___。
方法二 运用图像法分析物态变化 方法解读
图像能形象、直观地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表示出来,在物态变化中常用时间表示横坐标, 用温度表示纵坐标,其中时间的长短表示放热或吸热 的多少。本章应用图像分析的物态变化有:①融化和 凝固,包括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和凝固;②液体的沸 腾;③其他的类似图像。
方法技能盘点
方法一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中的运用 方法解读
当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需要利用控制 变量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 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速度,当只研究液体蒸 发的快慢是否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时,就需要保持液体的 表面积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
谢谢
例4 如图4-4所示是“探究某物质融化和凝固规律”
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4-4 A.该物质的融化过程持续了6 min B.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 min时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C.该物质在FG段是固态 D.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45 ℃
解析:该物质的融化过程持续了6 min-3 min=3 min,故A错误;图中EF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第14 min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则第14 min时物质处于固液 共存状态,故B正确;该物质在FG段已经凝固完毕,处 于固态,故C正确;由图知,BC段保持温度45 ℃不变, 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D正确。故选A。
甲
乙
丙
丁
图4-2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乙所示,温度是___3_9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 断蜡属于_非__晶__体_ (填“晶体”或“非晶体”)。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 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融化的特 点是___吸__取__热__量___ 、 ____温__度__不__变___。
方法二 运用图像法分析物态变化 方法解读
图像能形象、直观地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表示出来,在物态变化中常用时间表示横坐标, 用温度表示纵坐标,其中时间的长短表示放热或吸热 的多少。本章应用图像分析的物态变化有:①融化和 凝固,包括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和凝固;②液体的沸 腾;③其他的类似图像。
方法技能盘点
方法一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中的运用 方法解读
当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需要利用控制 变量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 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速度,当只研究液体蒸 发的快慢是否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时,就需要保持液体的 表面积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2课时)课件 粤教沪粤教沪级物理课件

4. 图1-4-21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 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C ) A.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 C.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2/11/20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 ①
B. ①④
C. ③
12/11/2021
D. ④
考点2 水循环与水资源
1. 图1-4-19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 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 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 低_____成小水滴或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 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_____成小水滴,与 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2. (2015揭阳)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C )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 严冬,湖水结成冰
6. 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B )
①春天,冰雪融化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
罐“出汗”③秋天,清晨出现的雾④冬天,早晨在太
12/11/2021
露 雾 霜
雨 雪 冰雹
2.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1)水资源十分珍贵:地球上的水97.2%是海洋的咸水, 淡水只有2.8%,人类可直接利用的只有0.03%. (2)导致严重水危机的主要原因:①水资源受到污染; ②人类过量使用水资源. (3)合理利用水资源:①减少污染;②提高水的使用效 率;③节约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011 年广州)在广州的春季, 每当“回南天气”到来 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 (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 答案:(1)春天到来,气温上升较快,墙壁、地板、黑板温 度上升较慢,南风吹来的暖湿水气在墙壁、地板、黑板上遇冷 液化成小水珠. (2)可以关闭门窗,开空调抽湿.(不能打开门窗,合理即可)
思维点拨: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并且小于 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能将水烧开.
(2012 年泰州)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
升华 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播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为气体,并 吸收 液化 从周围_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为小水 凝华 滴或___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图 4-7
思维点拨: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水平线,此水平
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这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从而判断出它 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水平线对应的纵坐标为 340 ℃,即为它 的熔点.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从第 6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14 分 钟刚好熔化完. 答案:晶体 340 8
考点 4 物态变化的判断 【例 4】(2012 年广州)(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 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 4-8 所示,这层霜是 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图 4-3
①熔化不能写成“溶化”和“融化”. ②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吸热 固态直接 气态 (1)概念: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的过程,升华需要____.
(2)常见的升华现象:
①灯泡内的钨丝变细.
②冰冻的衣服变干.
③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 ④利用干冰人工降雨. ⑤碘容易升华.
考点 5 物态变化与生活 【例 5】(2012 年天门)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D ) A.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
B.将冰水混合物放在 0 ℃的房间里水会凝固,是因为水
的凝固点为 0 ℃ C.夏天在地上洒水能降温,利用了水升华会吸热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凝 固会放热
3.常见的三种温度计: 构造 玻璃泡与直 体温计 玻璃管间有 缩口 实验室 玻璃泡与直 温度计 玻璃管相连 量程 分度 值 用法 测温 液体 水银
可离开人体读 35 ℃~ 0.1 ℃ 数;使用前要 42 ℃ 甩一甩 - 20℃~ 110 ℃ - 30℃~ 50 ℃ 不能离开被测 1 ℃ 物体读数;不 能甩
热胀冷缩 __________的性质而制成的. 3.(2011 年湛江)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4.(2011 年肇庆)2011 年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大 面积旱情.抗旱指挥部采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人工降雨时, 升华 飞机将干冰撒入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从固态________成 吸收 气态,并从周围空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 凝华 热,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 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并降落到地面.(第一 空和第三空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度保持不变,不再上升.
答案:(1)钟表 温度计 (2)甲 (3)98 小于 (4)B
考点 3 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例 3】(2011 年广东)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如图 4-7 所示,这种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 或“非晶体”) ,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____℃,熔化的时间是 ________min.
(3)探究水的沸腾:
①现象:沸腾前,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在_____过程中逐渐 上升 变小 上升 _____,以至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沸腾时,气泡在_____过程中 变大 逐渐_____,到达液面后破裂. ②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③沸腾图象(如图 4-1 所示):
图 4-1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知识点 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跟生活的联系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固、液、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 水的三态变化,能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要求
认识
理解 操作 探究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固体熔化的规律,理解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水沸腾时的规律,理解沸腾图象
生活中看得见的“白气”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 三、 熔化和凝固
固态 液态 1.熔化:物质由_______变为_______;
液态 固态 凝固:物质由_______变为_______.
2.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1)规律: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凝固时,放出热 量,温度不变. (2)常见晶体:海波、冰、各类金属、萘等. (3)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如图 4-2 所示):
2.液化:
气态 液态 (1)概念:物质从_____变为_____的过程,液化需要放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3)常见的液化现象: ①烧水时,壶嘴上方出现 “白气”.
②夏天自来水管、水缸和玻璃上会“出汗”.
③雾与露的形成. ④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⑤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2.温度计: 热胀冷缩 (1)原理:根据液体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 (2)正确使用: 量程 分度值 ①选择: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和_______. 完全浸没 ②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_在被测液体中且玻 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要等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读数时温度计 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不能离开 __________待测液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内________________. 数值 单位 ④记录:记录____和____.
2.凝华:
气态直接 固态 放热 (1)概念: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的过程,凝华对外____.
(2)常见的凝华现象: ①钨蒸气在白炽灯内壁凝华形成黑色小颗粒.
②霜、冰花和雾凇的形成.
五、物态变化与生活 1.物质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图(如图 4-4 所示):
图 4-4
2.自然现象中的水循环: 自然 现象 雾、露 形成原因 水蒸气液化成为小水滴 气温急剧降到0 ℃以下时,水蒸气凝华 成冰花附在物体上 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六角形的冰花 物态变化 液化
图 4-2
(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其液态凝固 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没有 3.非晶体:熔化时,______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1)规律: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凝固时放出热 量,温度不断下降. (2)常见非晶体:松香、沥青、玻璃、蜡等. (3)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如图 4-3 所示):
煤油
寒暑表
相同点
玻璃泡与直 玻璃管相连
1 ℃ 直接读数
酒精
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①已知温度计量程,被测温度应在其量程内.
②不知量程,被测温度应在所选温度计的液体的沸点和凝
固点间的温度范围内.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液态 气态 吸热 (1)概念:物质从_____变为_____的过程,汽化需要_____.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相同点
发生 部位 不 条件 同 点 程度 温度 变化
都是汽化现象,都能使液体变为气体,都吸收热量
液面 内部、液面同时进行
任何温度 缓慢
降低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
不变 液面气压的高低
液体温度的高低; 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5)沸点跟大气压的关系: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图 4-8
(2)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
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时________(填“会吸热”、
“ 会 放 热 ” 或 “ 不 会 吸 热 或 放 热 ”) , 水 珠 出 现 在 车 窗 __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思维点拨:铝罐里的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罐外的水蒸气 遇到冷的罐壁凝华成霜;寒冬,车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 玻璃,在玻璃内侧液化形成水珠. 答案:(1)水蒸气 凝华 (2)会放热 内侧
℃ 0 100 热胀冷缩 量程
分度值 稳定 相平
完全浸没
细缩口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速
不变 放 温度 体积
固 吸 液 放 不变
液 固
不变 相同 升高
降低
直接 吸 放 致冷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冷热程度 (1)概念: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摄氏度 ℃ (2)单位:________,符号为____. 冰水混合物 (3)规定:1 个标准大气压下,将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 沸水 为 0 ℃,将_____的温度规定为 100 ℃.
霜
雪 云
凝华
凝华
水蒸气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 凝华成小冰晶
液化、凝 华
自然 现象 雨
冰雹 冰花
形成原因 水蒸气不断液化成水,云中的小冰晶也 熔化成小水滴 小水滴不断凝固成冰块
物态变化 液化、熔 化 凝固 凝华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冰花附着在 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
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挂在树 枝等物体上
„ 96 97 98 98 98 98 98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