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 1.5《加速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章实验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97-2003 幻灯片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章实验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97-2003 幻灯片

4.单位: 二、加速度的方向 1. 速度的变化量 2.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⑴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 ⑵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 三、从v-t 图象求加速度
同步跟综训练
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改变量大,其加速度一定大
B. 物体有加速度时,速度就增大
v v2 v1 a ⒉ 定义式: t t
v1----初速度(时间△t开始时的速度) v2----末速度(时间△t末了时的速度) a ----加速度(时间△t范围内的加速度)
⒊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⒋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m/s2
⒌ 分类: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
⒉ 加速度 (a = △v/△t )的方向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以初速度v1方向为正方向, ① 加速直线运动,a ___ > 0,a的方向与v1方向相同;
② 减速直线运动,a ___ 。 < 0, a的方向与v1方向相反 结论: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 速度方向无关。
三、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直线运动)
• ⒈ 速度的变化量△v • • • ⑴ 定义: 末速度减去初速度 ⑵ 定义式 △v = v2-v1 ⑶ 作图法寻找 △v ① 加速直线运动 ②减速直线运动
v1 v1 v2
a Δv v2
△v 也有方向,
正负号的含义?
Δv a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直线运动)
法拉利轿车,报价448万,最高时速380Km/h
超速有害!!!
问题1.下列几种车型中,哪种车型速度变化快? 车型
奔驰S500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怎么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怎么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一一、任务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在后面的机械振动、电和磁、能量守恒、动量等内容都会涉及到。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时刻和时间间隔、矢量和标量、物体运动路程、位移、速度、有了足够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所以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太抽象了。

本节课先通过有趣的视频让学生感悟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可以发生变化,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从而巧妙的引出课题;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有效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深对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速度变化量,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知道加速度的符号、公式和单位。

(4)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

(5)会用加速度公式处理简单问题。

(6)知道直线运动中矢量的运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将生动有趣的视屏展示给同学们,减少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困难。

(2)通过图表类比的方法更直观的感受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飞机、汽车和摩托车比赛视频的展示,感受生活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加速度的理解。

(2)对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分。

2.难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五、设计思路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要求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察、分析、归纳、应用等,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与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联系力和运动的重要桥梁,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之一,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体验并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带来一定的困难。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时间和位移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3.2 弹力3.3 摩擦力3.4 力的合成3.5 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

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讲授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讲授式】

分组讨论
下列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有什么不同吗?谁变化大?谁的速度变化的快? 如何比较?
研究对象
A跑车 B小轿车 C火车启动 D火车急刹车 E摩托车 F发射子弹
速度(m/s)
初速度V1
末速度V2
0
30
0
30
0
50
40
0
0
20
0
400
速度变化量 △V(m/s)
30 30 50 -40 20
400
所用时间(s)
△V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必定相同
加速度方向必定增加 速度与加速度同向加速
知识梳理 课堂小结
典型例题
当堂测试
课下讨论
1、有可能出现速度大,加速度小的情况吗? 2、有可能出现速度变化量小,而加速度大的情况吗? 3、有可能出现速度与加速度相反的情况吗? 5、有可能出现加速度增大而速度减小的情况吗? 6、加速度增加的运动是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的运动是 减速运动.这种认识对吗?
高中物理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知识梳理
⒈速度的变化量△v
⑴定义:末速度减去初速度
⑵定义式△v=v2-v1
⑶作图法寻找△v ①加速直线运动
v1
Δv
v2
②减速直线运动
v1
v2
Δv
△V为V1的末端指向V2的末端的有向线段
知识梳理 课堂小结
典型例题
当堂测试
知识梳理 课堂小结
典型例题
当堂测试
课下作业
1、枪管内的子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100m/s,经过0.0015s 速度增加到700m/s。求子弹的加速度?
2、速度为18m/s的火车,制动后均匀减速15s后停止运动,求 火车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五篇模版)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五篇模版)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4.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3.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4.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起动的车辆初始时刻的速度(m/s)可以达到的速度(m/s)起动所用的时间(s)小轿车03020 火车050600 摩托车02010 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

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课内容 1.速度的变化量提问: 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速度由经一段时间后变为,那的差值即速度的变化量。

用表示。

)提问: 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

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

2.加速度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2)物理意义:指进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3)单位:米/秒2(m/s2)(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5)a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题1] 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5《加速度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5《加速度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1.5《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质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能够应用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为什么总是先加速,后减速?汽车是否一直匀速行驶时,也需要驾驶员的控制?这背后是不是有一种物理学概念在支撑呢?”2.概念介绍2.1 引力的定义教师: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汽车头朝东行驶,时刻保持60km/h的速度,我们称之为匀速直线运动。

现在,这辆汽车加速行驶,那么汽车的速度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呢?教师: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符号为a,单位是m/s²。

根据速度变化的定义,加速度a可以用来表示物体速度每秒变化的大小,即加速度a等于物体每秒速度变化的大小。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当速度变化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的值为负数,也即减速度。

2.3 加速度的计算教师:当物体发生速度变化时,其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变化量Δv与变化时间Δt的比值来计算:a = Δv /Δt(注:Δ表示增量的意思,即变化量)那么,如果一辆汽车从起点加速行驶,经过5秒钟,速度从0加速到60km/h,求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学生:a = Δv /Δt = (60 - 0)km/h / 5s = 12m/s²教师:很好,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也符合我们的认知。

3.示例引导教师: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我们可以通过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之间的计算关系求出它们的相互关系。

学生们,你们能否告诉我这个计算公式?学生:v = v0 + at;Δx = v0t + 1/2at²;v² - v0² = 2aΔx;Δx = vt - 1/2at²教师:非常好!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之间的计算关系就简单如此。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比较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
相同Δv,比较Δt
相同Δt,比较Δv
? Δv、Δt 都不同
采用比值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 Δt
a v t
比值法
知识讲解 二、加速度(ɑ)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 间的比值,通常用ɑ表示。
3、定义式: a
√ 3.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课堂练习
讨论
例题:以 30m/s 高速行驶的列车急刹车时能在 30 秒内停下 来,以 7m/s 飞行的蜻蜓能在 0.7s 内停到枝叶上,比较列车与 蜻蜓速度变化的快慢(如图)。它们谁的加速度较大?是否速度 大的物体加速度就大?是否速度变化量大的物体,加速度就 大?
正方向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通常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课堂小结
速度 表示运动的快慢 v
速度的改变量 表示速度的变化 Δv=v-v0
加速度 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a v v v0
t
t
1.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公式: a v v v0
t
t
3.单位:m/s 2
4.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a
v1
Δ v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方
v2
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
v1
பைடு நூலகம்
v2
Δv a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 相反时,做减速运动
加速度的正负号表示什么?
a与∆v方向相同

√ v-v0>0,a> 0 ,物体加速
a
v
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度教学设计】【教材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广东教育出版社(14-16页)。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加速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接触一些生活实例,但却少有提及这一概念,对它了解甚少。

加上高一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它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材把本节安排到位移、时间和速度之后,同学们掌握了这些直线运动的基础再学习这一节就会相对容易。

这一节的内容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授加速度概念,初步认识加速度定义、公式、单位;第二部分讲授加速度的矢量性,在学习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加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的矢量性;第三部分讲授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关系,更深一步学习加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的变化规律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加速度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知道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2.过程与方法(1)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

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精神。

(2)理解加速度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加速度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3)区别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

2.教学难点:(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引导同学参与问题探讨、习题练习,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学习加速度概念、重点和难点。

2.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跟随教师教学思路,主动积极配合教学流程、师生问答互动,参与分析讨论,踏实学好新知识。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课型和课时概念课、1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一.加速度概念的结构图二.教学过程加速度概念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知识回顾简略回顾一下第一章第五节前学习的位移、时间、速度的相关物理量。

回顾淡忘的知识,巩固基础。

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点,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新课引入【播放视频】利用课件视频资源,视频内容是:战斗机、赛车、摩托车三者在同一长赛道同一起跑线同时启动加速出发。

赛道前段摩托车启动最快,跑在第一位,赛车在第二位,战斗机在第三位;赛道中段战斗机和赛车超越摩托车,赛车跑在第一位,战斗机在第二位;赛道后段,战斗机超越赛车,战斗机跑在第一位,赛车第二位,摩托车远在后面,至此三者位置各自越拉越远。

【提问、引导】1.为何短距离比赛,摩托车会赢?中距离比赛会赢?长距离比赛,战斗机会赢?与“战斗机的速度最快”矛盾吗?2.开始三者做什么运动?3.变化情况相同吗?【观看视频】认真观看视频,观察三者的运动状态【积极回答、讨论】A、三者做的都是加速运动,三者速度越来越快。

B、三者速度变化情况各不相同。

C、启动速度比较:摩托车最快,赛车次之,战斗机最末,所以这种现象与“战斗机的速度最快”不矛盾。

用有趣而熟悉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悬疑,引导学生思考。

新课教学【教学任务一】加速度的概念【事例、数据展示】普通的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速度都能达到30m/s。

但是,它们起步后达到这样的速度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例如一辆小汽车在20 s内速【讨论分析】观看表一数据,相互讨论分析数据。

跟随老师的思维,认真听老师讲解,学习老师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技巧。

通过分析典型事例的表格数据,提高学生类比概括总结分析问题的度达到了30 m/s,而一列火车达到这个速度大约要用500 s。

谁的速度“增加”得比较快?它们的速度平均 1 s各增加多少?展示表一数据。

【知识归纳】1.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加速度的定义式:a=∆v/∆t3.加速度的单位:m/s2(米每二次方秒)能力。

【教学任务二】加速度的矢量性【动画展示】播放汽车在直线上做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的动画,引导学生推导: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PPT展示习题】[例题] 某新型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性能测试,可以认为速度是均匀变化的,如果汽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如果汽车紧急刹车,经过2s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这个过程也是匀变速的,求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思考讨论】观看动画,思考讨论直线运动中小汽车加速与减速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计算习题】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计算例题:汽车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加速运动的时间分别用v0、v t、a和t表示;汽车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刹车的时间分别用v0′、v t′、a′、t′来表示。

解:①由于v0=10m/s,v t=20m/s,t=40s,所以汽车的加速度20/25.040/10/20smssmsmta t=-=-=νν动画展示比文字更加形象生动,容易吸引学生,让学生愉悦的学堂气氛中学习物理,理解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引导提问】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新学的加速度知识分析此题。

在计算结果中出现了负号,让学生思考讨论负号的意义。

【知识归纳】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2.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始终相同。

3.在直线运动中:(1)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相同;(2)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相反。

②由于v0′=10m/s,v t′=0,t′=2s,所以汽车的加速度2''''/52/10smssmta t-=-=-=νν【自由讨论】讨论计算过程中加速度正、负号的意义。

【教学任务三】区分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问题探究】问题1:“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问题2:运载火箭在点火后的短时间内,速【思考、讨论、回答】A.不对,当匀速运动时,尽管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为零。

B.不对。

由公式可知a=∆v/∆t,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

虽然运载火箭速度变化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体会一个量的变化与变化快慢的区度的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小吗?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回答问题探究。

【知识归纳】1.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

2.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区别: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很小,但所用时间也很短,因此可能它的加速度会很大。

别课堂小结【归纳与总结】教师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容,向同学做精炼的归纳解析,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同学回顾重要知识点,做好课后复习准备。

【知识回顾】跟随教师思路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学习归纳总结方法,锻炼归纳总结知识的相关能力,加深理解知识体系,并做好相应的笔记,方便课后复习巩固。

教师适时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

布置作业 1.课后查阅感兴趣的汽车型号相关性能指标,用本节课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评比出哪一类车的性能最好.2.完成本节课练习册的章节习题。

3.思考教材第15页“练习”第4题的实验,课后尝试制作一些相关的小型教具。

1.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实例,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调动了同学学习物理的积极性;2.通过习题的训练,巩固学生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锻炼学生习题练习能力。

3.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板书设计1.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定义式: 3.单位: (米每二次方秒)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加速度定义式: 与初速度同向,速度增加 加速度方向加速度 与初速度反向,速度减小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没必然联系 加速度变化规律分析 a 与Δv 也无直接联系 附表一启动物体小型轿车 旅客列车 初速度(m/s ) 0 0 末速度(m/s ) 30 30 速度增加量Δv (m/s ) 30 30 经历的时间t (s ) 20 500 1s 内速度的增加量(m/s ) 1.5 0.06 速度增加的快慢tv v t a t 0-=∆=νtv v t a t 0-=∆=ν2/s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