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表面防腐方法及工艺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表面处理工艺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表面处理工艺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表面处理工艺在机械设计中,机械表面处理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机械表面处理可以改善零件表面的性能和外观,增加零件的使用寿命,并确保机械装置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机械表面处理工艺,并探讨它们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一、喷涂工艺喷涂工艺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表面处理方法,它通过喷涂涂料、漆或其他涂层材料在零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这层膜可以增加零件的抗腐蚀性能、耐磨性和外观美观度。

同时,喷涂工艺还可以提供一些特殊功能,比如抗紫外线、防水、防静电等。

喷涂工艺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汽车制造中的车身涂装工艺,能够保护车身表面免受外界因素的侵蚀;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喷涂工艺,则可以提供飞行器表面的防腐蚀和隐身性能。

此外,喷涂工艺还常用于机械设备的外观装饰,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电镀工艺电镀工艺是一种利用电解的方法,在金属零件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薄膜的工艺。

电镀可以改善机械零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导电性,并且可以提供一种美观的外观效果。

常见的电镀方法包括镀银、镀镍、镀铬等。

在机械设计中,电镀工艺常用于制造高精密度零件、电子元件和装饰件等。

例如,在钟表制造中,电镀工艺可以提供表盘的金属外观和防腐蚀性能;在电子元件制造中,电镀工艺则可以增强金属连接器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三、喷砂工艺喷砂工艺是一种通过高速喷射磨料颗粒,冲击零件表面以去除锈蚀、污垢和划痕的工艺。

喷砂可以改善零件的表面光洁度和粗糙度,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表面润滑性。

此外,喷砂还可以去除零件表面的应力和残余物,提高零件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喷砂工艺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的制造和修复领域。

例如,在汽车维修中,喷砂可以去除车漆表面的划痕和污垢,恢复车身的外观。

在船舶制造中,喷砂可以去除船体表面的锈蚀,增加防腐蚀涂层的附着力。

四、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金属零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硬度、强度和韧性,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疲劳性。

钢结构的防腐措施

钢结构的防腐措施

钢结构的防腐措施
1.防腐涂层:防腐涂层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防腐措施之一、通过在钢结构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防腐涂料,可以阻止钢材与空气及水接触,从而减少腐蚀的发生。

2.热镀锌:热镀锌是一种通过将钢材浸泡在熔化的锌中,形成与钢材表面一层锌层的防腐方法。

锌防腐膜可持续保护钢材,因为锌层在空气中氧化时会形成一层阻止氧气与钢结构接触的氧化膜。

3.电镀锌:电镀锌是一种通过在钢材表面通过电解的方式沉积一层锌层的防腐方法。

它与热镀锌类似,但适用于较小尺寸的零部件或需要更高的精度要求。

4.阻隔涂层:阻隔涂层是一种将一层能够阻止水分和空气进入钢结构表面的隔离层涂在钢材上的防腐方法。

这种涂层可以是塑料薄膜或特殊涂料,有效地隔离了钢材与外部环境的接触。

5.金属涂层:金属涂层是通过将钢材的表面涂上一层金属材料,例如铝、锡、铜等,形成一层金属防护层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效地延长了钢材的使用寿命,因为金属涂层能够隔离钢结构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6.防腐膜:防腐膜是一种通过将一层具有阻隔水分和氧气渗透的膜覆盖在钢结构表面的方法。

这种膜可以是塑料薄膜、沥青膜等,可以有效地隔离钢材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

总的来说,选择恰当的防腐措施取决于钢结构的使用环境、预期寿命和预算等因素。

在选择防腐方法时应考虑到材料的经济性、施工方便性和长期防腐效果等因素,以提供最佳的保护和延长钢结构的寿命。

铸件喷粉工艺

铸件喷粉工艺

铸件喷粉工艺铸件喷粉工艺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使铸件表面获得优良的防腐性能和美观的外观效果。

铸件喷粉工艺主要是通过将粉末涂覆在铸件表面上,然后经过高温固化,使粉末与铸件表面一体化,形成一层坚固、耐腐蚀的涂层,从而实现对铸件的保护和美化。

铸件喷粉工艺的原理是利用静电引力将粉末引入喷枪,然后通过喷嘴将粉末均匀地喷射在铸件表面上。

在喷粉过程中,要控制好喷粉厚度和均匀度,以保证涂层的质量和美观度。

喷粉完成后,铸件要进行高温固化处理,使粉末与铸件表面一体化形成坚固耐腐蚀的涂层。

1、铸件表面处理:首先要对铸件表面进行清理,去除铸件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然后利用喷砂机对铸件表面喷砂处理,使铸件表面变得光滑、均匀。

2、粉末涂覆:将粉末倒入喷粉机中,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喷头上,再通过喷嘴将粉末喷射在铸件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的粉末涂层。

3、烘干:将喷粉完成的铸件放入烘干箱中进行烘干处理,使粉末能够均匀地粘附在铸件表面上,并且稳定性好,不易脱落。

4、高温固化:将烘干处理好的铸件放入高温固化炉中进行高温处理,通常固化温度在200°C 到400°C 之间,时间在 30 分钟到 2 小时之间。

高温固化的铸件涂层能够达到很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5、完成:经过以上步骤处理的铸件涂层就可以达到一定的防腐性能和美观度,可以直接使用或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处理。

铸件喷粉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零件、汽车零件、管道、钢桥等建筑结构件的表面处理。

喷粉工艺不仅对铸件表面进行防腐处理,还能使表面具有美观的外观效果,提高了铸件的附加值。

同时,喷粉涂层的颜色和色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1、高效:铸件喷粉工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铸件表面的处理,而且涂层的硬度高、抗腐蚀性好,具有很高的使用寿命。

2、环保:铸件喷粉工艺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噪音等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3、经济:铸件喷粉工艺的成本较低,同时能够提高铸件的附加值,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经济实惠的表面处理方式。

热喷锌工艺流程

热喷锌工艺流程

热喷锌工艺流程
热喷锌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防腐蚀工艺,广泛应用于钢结构、管道、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热喷锌工艺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锌层,从而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热喷锌工艺的具体流程。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热喷锌之前,需要对待处理的金属表
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表面的油污、锈蚀等杂质,以保证锌层能够
牢固附着在金属表面上。

清洁处理可以采用化学清洗、喷砂或者机
械打磨等方法。

其次,预热。

在进行热喷锌之前,需要对金属进行预热处理,
以提高锌层与金属表面的结合力。

预热温度一般在150摄氏度左右,时间视金属材料的厚度和种类而定。

接下来,喷涂。

将准备好的锌丝通过火焰喷枪喷射到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的锌层。

在喷涂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喷涂速度和
喷涂厚度,以保证锌层的质量和均匀度。

然后,冷却。

在喷涂完成后,需要对金属进行冷却处理,使得
锌层能够迅速凝固固化。

冷却的速度和时间也需要根据金属材料的
厚度和种类进行合理的控制。

最后,检验。

完成热喷锌工艺后,需要对锌层的质量进行检验,包括厚度、附着力、均匀度等指标。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确保锌
层的质量达标,才能保证热喷锌工艺的效果。

总的来说,热喷锌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工作、预热、喷涂、冷却
和检验五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任何一环节的失误都可能
影响到整个热喷锌工艺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热喷锌工艺时,需要
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验,以确保
热喷锌工艺的质量和效果。

光学零件冷加工中防腐蚀方法探讨

光学零件冷加工中防腐蚀方法探讨

光学零件冷加工中防腐蚀方法探讨鉴于光学零件冷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光学玻璃抛光表面的腐蚀极大的困扰着光学冷加工行业的生产,尤其是近几年来,光学玻璃零件中使用ZK、ZF、LaK、ZBaF这些化学稳定性差的系列产品越来越多,零件表面被腐蚀的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探讨光学零件冷加工中的防腐蚀方法、提高光学玻璃抛光表面的抗腐蚀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

本文根据多年来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防腐经验并结合有关资料,对光学零件冷加工中防腐蚀方法作简要分析。

标签:光学零件冷加工;防腐蚀;方法简单地说光学零件冷加工也就是对已经熔炼好的光学材料进行切割、铣磨、精磨、抛光、清洗等,在这些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工序所用辅料和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光学玻璃抛光表面的腐蚀现象极其普遍,被腐蚀的比例低则10%以上,高则达到100%,极大地影响光学玻璃的生产和利用。

研究表明,采用临时涂层保护法对易腐蚀的ZF、ZK、ZBaF等玻璃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一、防腐蚀方法的难点因为每种玻璃熔炼时都必须要保证它的光学性能及物理化学性能,因此很难做到用改变玻璃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1.以R2O—PbO—SiO2成份为基础的ZF系列稳定性差。

我们知道,硅酸盐玻璃的耐潮性首先决定于二氧化硅的含量,硅氧四面体(SiO4)相互连接程度愈大则稳定性愈好。

若玻璃中碱土金属氧化物(RO)的含量增大,玻璃中硅氧结构网络断裂愈多会使玻璃的稳定性下降。

同样,若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如R2O)的含量增大则稳定性也会下降。

各种氧化物对玻璃的影响一般可归结为:①SiO2含量增大,玻璃的稳定性强;②R2O含量增加,玻璃的稳定性下降;③RO含量增加,玻璃的稳定性下降。

因此,对以R2O—PbO—SiO2成份为基础的ZF系玻璃来说,其PbO含量可达65~70%,稳定性很差。

2.对以BaO—ZnO—B2O3—SiO2成份为基础的ZK系列稳定性差。

ZK系列对玻璃来说,其Ba含量可45~50%,稳定性很差。

机械设计中的表面处理与防腐技术

机械设计中的表面处理与防腐技术

机械设计中的表面处理与防腐技术在机械设计中,表面处理与防腐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发展的需求,对机械产品的外观、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合理有效的表面处理和防腐技术成为了机械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表面处理技术1. 酸洗处理酸洗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将金属零件浸入酸性溶液中,去除表面的氧化皮和锈蚀物,使金属表面变得光滑。

酸洗处理可以有效去除金属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附着力。

2. 磷化处理磷化处理是一种将金属表面转化为磷化膜的方法,常用于钢铁材料的防腐处理。

磷化膜具有很好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够有效防止金属材料的锈蚀和氧化。

3. 硫酸阳极氧化硫酸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于铝合金表面处理的方法。

在硫酸溶液中,通过外加电流的作用,使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这种氧化膜硬度高、耐磨损,并且可以通过染色处理改变颜色,提高产品的装饰性和耐腐蚀性。

二、防腐技术1. 涂层防腐涂层防腐是一种常见的防护措施,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防腐涂料,起到隔离和防腐的作用。

常见的涂层材料包括油漆、涂料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涂层类型和厚度。

2. 镀层防腐镀层防腐是利用电解过程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防腐层,常见的镀层材料包括镀锌、镀铬等。

镀层能够有效隔离金属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氧化和腐蚀的发生,提高产品的耐用性。

3. 封闭防腐封闭防腐是一种将金属零件放置在密封容器中,注入有防腐剂的气体或液体,形成一个封闭的防护氛围。

封闭防腐可以有效隔离金属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氧化和腐蚀的发生,适用于对产品外观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三、应用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发展的需求,表面处理与防腐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材料的引入、新工艺的研发以及自动化生产的推广,都为机械设计中的表面处理与防腐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的表面处理与防腐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钢结构防腐工序

钢结构防腐工序

钢结构防腐工序钢结构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但其易受腐蚀的特性需要采取一系列防腐工序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防腐的具体工序及操作要点。

一、表面清洁首先,钢结构表面需要进行彻底清洁,以去除附着物和铁锈,保证后续防腐涂层的附着力。

清洁方法可以采用钢丸清理、喷砂机械清理或高压水清洗等。

清洁后,需对钢结构表面进行品质检查,确保无锈蚀、溶解、油污等问题。

二、除锈处理清洁后的钢结构进入除锈处理环节,常用的除锈方法包括机械除锈、化学除锈和机械化学除锈。

其中,机械除锈可通过刷洗、刮削、锤击等方式进行,而化学除锈则需要使用酸性溶液进行浸泡或喷涂。

机械化学除锈则结合了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常使用酸洗或磷化剂进行处理。

三、涂覆底漆除锈完毕后,需要立即涂覆底漆,以封住钢结构的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

底漆的选择要根据使用环境和防腐要求进行,可以采用富锌底漆、环氧底漆或磷化底漆等。

底漆要均匀涂覆在钢结构表面,并注意涂层的厚度和干燥时间,需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操作。

四、涂覆中间漆当底漆干燥后,进行中间漆的涂覆。

中间漆通常选用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较好的涂料,如亚克力中间漆、聚氨酯中间漆等。

对于大型钢结构,中间漆涂覆需要注意涂刷的工具选择和涂刷方法,以保证涂层的质量和均匀性。

五、涂覆面漆中间漆干燥之后,进行面漆的涂覆,以增加钢结构的美观性。

面漆的选择要依据使用环境和防腐要求,可选用聚氨酯面漆、氟碳面漆等。

面漆的施工要注意保证涂膜的平整度,避免出现滴流、起泡等问题,需调整涂刷厚度和涂刷方法。

六、质量检查在完成涂覆工序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防腐涂层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设计和要求。

包括涂层厚度、附着力、密度和表面平整度等指标的检测和评估。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重涂。

七、技术档案归档最后,对于完成防腐工序的钢结构,需要进行技术档案的归档。

包括施工记录、材料证明、涂料规格、工作说明书等文件的整理和保存,以备日后维护和检修使用。

常用的10种零件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及其工艺过程和应用场景

常用的10种零件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及其工艺过程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常用的10种零件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及其工艺过程和常用场景:1. 镀铬:- 工艺过程:电镀铬层在零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

- 常用场景: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抗磨损性和装饰效果,常用于汽车部件、家具等。

2. 热浸锌:- 工艺过程:将零件浸入熔融的锌中,形成一层锌层。

- 常用场景: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常用于钢结构、管道等。

3. 阳极氧化:- 工艺过程:通过让零件成为阳极,使其在电解液中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一层氧化膜。

- 常用场景: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绝缘性和装饰效果,常用于铝制品、电子器件等。

4. 粉末涂装:- 工艺过程:将粉末涂料均匀喷涂在零件表面,然后通过烘烤使其固化形成一层薄膜。

- 常用场景:提供零件的颜色、装饰效果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家电、金属制品等。

5. 喷砂:- 工艺过程:利用高速喷射流将磨料喷射到零件表面,去除氧化层和污染物。

- 常用场景:提供零件的表面光洁度和粗糙度,常用于铝合金、塑料等。

6. 等离子喷涂:- 工艺过程:将等离子体产生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涂覆在零件表面形成陶瓷涂层。

- 常用场景:提供零件的耐磨损性、高温性和绝缘性,常用于发动机部件、涡轮叶片等。

7. 化学镀:- 工艺过程:在零件表面通过化学反应沉积一层金属薄膜,如镀铜、镀镍等。

- 常用场景:提供零件的导电性、装饰效果和耐腐蚀性,常用于电子元件、首饰等。

8. 涂漆:- 工艺过程:将涂料均匀涂覆在零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 常用场景:提供零件的颜色、装饰效果和防腐性,常用于家具、汽车外观件等。

9. 化学蚀刻:- 工艺过程:通过化学溶液对零件表面进行腐蚀处理,形成图案或者纹理。

- 常用场景:提供零件的装饰效果和标识,常用于金属牌匾、饰品等。

10. 渗碳:- 工艺过程:将含有碳源的气体或液体在高温下与零件表面反应,使其表面富含碳。

- 常用场景:提高零件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常用于传动零件、刀具等。

这些表面处理工艺可以改善零件的耐腐蚀性、装饰效果、摩擦特性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对零件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表面防腐方法及工艺
引言
无论工程大小,在所有工程设计建造中,都离不开材料,也就避免不了材料的腐蚀现象,有了材料的腐蚀,就有材料的防腐蚀。

研究如何防止材料腐蚀破坏的科学就是“腐蚀与防护科学”。

工程防腐设计中,首先合理选用能直接使用的耐蚀材料,继而再合理选用防腐蚀方法,在作工艺性、经济性比较时,两者必须同时予以考虑。

1 金属材料腐蚀
1.1大气腐蚀
大气腐蚀是指常温下潮湿空气中所引起的金属材料腐蚀。

主要是金属表面所形成有电解质液态膜与空气中的去极化因子同时作用的结果。

1.2淡水腐蚀
淡水腐蚀是指在河水、湖水、地下水等天然水中的金属腐蚀。

1.3士壤腐蚀
士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系统,还有土壤微生物及生成物参与其中,造成了土壤腐蚀的复杂性。

1.4海洋腐蚀
海洋腐蚀是由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海洋环境区带,各因素影响的大小、主次也不同。

海洋腐蚀环境分五大类海洋大气、浪花飞溅区、潮差区、全浸区、海底泥沙区
1.5特种环境下的腐蚀
常见的特殊环境硫酸(H2SO4)、硝酸(HNO3)、硝酸与硫酸混合(H2SO4+HNO3)、磷酸(HPO4)、硫化氢(H2S)、醋酸、氨、碱、氧化性酸与还原性酸混合
2 防腐分类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耐腐蚀材料不断出现外,新的防腐方法也在不断增多,因此防腐蚀方法种类也在发展。

从防腐蚀机理上看,防腐蚀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即选择耐腐蚀材料、环境介质处理、相界表面处理。

3 选择腐蚀材料
3.1耐蚀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不锈钢、耐海水不锈钢、耐蚀合金钢、耐酸碱合金钢
有色金属钛合金、铜合金、铜镍合金、稀有合金
3.2非金属材料
有机材料橡胶、塑料、纤维
无机材料陶瓷、玻璃、石棉、混凝土
3.3复合材料
异种金属复合银/铜、铌/钛、不锈钢/碳钢、镍合金/钢、钛/钢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无机纤维增强金属、金属陶瓷
有机、无机复合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掺碳增强树脂
3.4非晶弥散材料
非晶态体镍/磷、钴/磷、镍铜/磷、铁/磷
非晶弥散材料微料金属弥散和纳米材料
4 环境介质处理
4.1改变介质物理性能
改变介质流向、流速
4.2改变介质化学及电化学性能
络合缓蚀处理、改变电阻率、pH值
4.3净化环境、减轻或消除腐蚀介质
沉淀净化、干燥处理、空气除氧
5 相界表面处理
5.1覆盖层保护
金属覆盖层化学镀、电镀、热浸、扩散、喷涂、气相沉积
有机覆盖层浸涂、刷涂、喷涂、电泳涂、包缚、贴衬、热轧
无机覆盖层浸涂、刷涂、喷涂、扩散、搪瓷烧结
5.2表面转化膜
化学转化膜氧化、磷化、铬化
电化学转化膜阳极氧化和阴极处理
物理法处理抛光、喷丸、碰撞、辐射、激光处理
5.3电化学保护
阴极保护牺牲阳极法和阴极处理
阳极保护
6 相关概念信息
6.1不锈钢
按组织结构分类铁素体、马氏体、奥氏体、双相体
6.2金属覆盖层工艺方法
6.2.1热喷涂
金属熔化后高速喷涂到基体表面形成机械结合覆盖层,工艺灵活,各种材料均可喷涂,覆盖层粗糙多孔,厚度可达5mm以上。

用于大面积钢件防腐和尺寸修复等,有色金属、有机与无机、金属陶瓷等均可喷涂。

6.2.2电镀(电沉积)和电刷镀
电解质溶液中通直流电在阴极表面形成电结晶覆盖层,大部分在水溶液中常温处理,工艺简单,覆盖层均匀光滑,有孔隙,厚度可控,一般在十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多用于大数量中小零件或精密螺纹件的装饰防腐蚀、耐磨。

6.2.3化学镀
在溶质中通过离子置换或自催化反应使金属离子还原沉积到基体表面形成覆盖层,多在水溶液中常温或低温处理,工艺简单,覆盖层厚度一般<25微米。

适合大小各种复杂零件防腐蚀装饰层或金属与有机件的预镀层。

6.2.4热浸镀
零件浸入熔融的覆盖金属中形成扩散连接的粘作层,故覆盖层结合力好,生产效率高,但不均匀
适合低熔点金属及合金覆盖(锌、铝、铅、锡及其合金)对各种复杂零件防腐蚀用,尺寸大小受镀槽限制。

6.2.5熔结与复合
通过喷涂熔融或电焊、真空熔覆的方法获取熔融致密的扩散结合层,一般作厚毛坯件,需磨削加工。

主要用于修复或特种防腐蚀。

6.2.6热结与复合
通过轧、拔、压、热粘、爆炸等方法把覆盖层金属复合在基体金属表面,可得到其它方法达不到的覆盖层和薄层。

主要用于管、板、棒等半成品件材,常见包覆材料有铜、铝、铅、银、镍、锡、铂、钯、钛、不锈钢。

6.2.7热扩散(热渗)
在热活化金属氛围中的基体金属表面形成相互扩散的合金相覆盖层,层结合牢而致密,性脆,工艺繁杂,效率低。

适用精密螺纹件的特种防护,零件尺寸受工艺设施限制。

6.3阴极保护
阴极保护是一种用于防止金属在电介质(海水、淡水及土壤等介质)中腐蚀的电化学保护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对被保护的金属表面施加一定的直流电流,使其产生阴极极化,当金属的电位负于某一电位值时,腐蚀的阳极溶解过程就会得到有效抑制。

根据提供阴极电流的方式不同,阴极保护又分为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流法两种。

牺牲阳极法是将被保护金属和一种可以提供阴极保护电流的金属和合金(即牺牲阳极)相连,使被保护体极化以降低腐蚀速率的方法。

外加电流法是将被保护金属与外加电流负极相连,由外部电源提供保护电流,以降低腐蚀速率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