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案)(原卷版)

合集下载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解题的格式和步骤。

难点体会化学计算题的格式与物理、数学学科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练习题【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二、推进新课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师:投影展示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3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解:设加热分解6.3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

2KMnO 4===K 2MnO 4+MnO 2+O 2↑2×158 326.3 g x2×1586.3 g =32x x =32×6.3 g 2×158=0.6 g 答案:加热分解6.3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 氧气。

师: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案(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案(4)

课题3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思考、审题、分析的能力;(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2.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化学方程式,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哪些?2. 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采用液态氢气为燃料液态氧气为助燃剂,请同学们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若已知火箭需要携带的液氢质量,则同学们能不能求出同时需要携带的液氧质量?投影:分析过程[引导结论]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介绍: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问] 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呢?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步骤[例题1] 加热分解6.3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分析] 解题步骤和格式:(1)设未知量。

设加热分解6.3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word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公开课教案)-word

(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

【注意事项】(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2)写出方程式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慧眼识错】实验室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需要4 kg氧气,若实验室以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多媒体展示错误解题步骤,让学生写出规范的解题格式。

【题型2】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煅烧石灰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CaO+CO2↑)答:需要碳酸钙10t。

【教师】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反馈练习1、8g氧气恰好跟硫完全化合生成二氧化硫,则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是( )A.8gB.12gC.16gD.4g申报一级教师典型课教学设计学校无为县红庙初级中学姓名刘明荣时间2019年11月15日课题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考点解读)(原卷版)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考点解读)(原卷版)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考点解读)(原卷版)1、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的1/12后,得到了分子(或原子)的实际质量,在计算物质的质量比的时候,又被当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1)计算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2)计算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3)注意: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4)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m= ρv(5)单位换算:1L=1000mL,1mL=1cm3(6)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变形: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7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S32 K39Ca40 Cu64 Zn65【考点1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典例11】(2023春•宁阳县期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A.24:32:80B.48:32:40C.48:32:80D.24:32:40【典例12】(2023春•绥棱县校级期中)在2Mg+O22MgO中镁、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17.(2020秋•舞阳县期末)在反应3Fe+2O2Fe3O4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变式11】(2023•天津)在反应C+2ZnO2Zn+CO2↑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B.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4:27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变式12】(2023•沈丘县三模)乙醇(C2H5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导学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导学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培养规范解题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和步骤。

(2)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难点(1)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2)对题目中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三、知识回顾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 2H₂+ O₂点燃 2H₂O 为例:(1)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表示每 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水分子。

(3)表示每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四、新课导入在化学实验和生产中,经常需要知道一定量的反应物能生成多少生成物,或者生成一定量的生成物需要多少反应物。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五、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还能体现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例如: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每 36 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

因此,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就可以由已知物质的质量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

六、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未知量设未知量时,要设出所求物质的质量,一般用“x”表示,并且不带单位。

例如:求生成氢气的质量,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

2、写出化学方程式要确保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配平完整。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其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得到相对质量。

同时,将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质量下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导学案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3.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业、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学习活动】任务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C.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D.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2.在反应2H 2O 通电2H 2↑+O 2 ↑中,H 2O 、H 2、O 2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A.2:2:1B.18:2:32C.9:1:8D.9:1:163.根据化学方程式A+2NaOH=B+H 2O ,推断B 和A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A.18B.22C.62D.804.在化学反应A+B=C+D 中,若有5g 的A 与11g 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g 的C 和一定质量的D ,则D 的质量为( )A.5gB.16gC.9gD.23g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aA +bB ═cC +dD 中,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 和b 之和一定等于c 与d 之和B.若A 和B 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一定等于C 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C.反应物A 和B 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 和D 的质量比D.若取x gA 和x gB 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总和不一定等于2x g6.在3Fe+2O 2===点燃Fe 3O 4的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8.4g 铁,需__________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 3O 4为__________g ;如果要制取23.2g Fe 3O 4,需Fe__________g 和O 2__________g 参加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化学反应,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不深,计算方法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2.准备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题。

3.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物质的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典型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的方法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例题进行计算。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计算题,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考点精讲【知识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计算依据(1)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2)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恒定的质量比是计算的依据。

【典型例题】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 )A.24:32:56 B.24:32:40 C.2:1:2 D.48:32:80【答案】D【解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

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48 32 80故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48:32:80。

【举一反三】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答案】C【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理论依据是化学方程式的量的意义(质量比、粒子数目比)。

2.复印机市场对纳米级四氧化三铁需求量很大,目前最普遍使用共沉淀法生产,其原理可表示为:FeCl2+FeCl3+NaOH→Fe3O4+H2O+NaCl,已知此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又知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

则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B.2:1C.3:4D.1:2【答案】D【解析】设Fe3O4中+2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x,则+3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3-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x×(+2)+(3-x)×(+3)+(-2)×4=0,解得x=1即+2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1,+3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2,此反应中各元素均不变价,反应前后铁原子个数相等,+2价、+3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相等,则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且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b═m+n
B.2a═m
C.m═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b═m+n
3.(2020 春•杭州期末)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液过滤后,向其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Na2CO3),会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①:Na2CO3+2HCl═2NaCl+H2O+X
反应②:
Na2CO3+
CaCl2═
CaCO3↓+
NaCl
(1)反应①中 X 的化学式是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1.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 1】加热分解 6.3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题思路
书写格式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
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NH3↑+H2O↑+CO2↑)生成二氧化碳 4.4g,同时生成
A.7.9 g
B.1.7 g
C.1.8 g
D.3.5 g
4.把 4.5 克含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锌粒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待反应停止后,烧杯 中物质的质量减少了 0.1g。使求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已知:Zn+2HCl===ZnCl2 + H2↑)
课题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案)
1.(2020•建邺区二模改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2O2
H2↑+O2↑ B.S+O2↑
SO2
C.2KClO3
2KCl+3O2↑ D.3Fe+2O2═Fe3O4
2.对于反应:aC2H2+bO2═mCO2+nH2O 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3.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 思路分析: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若
不纯,要换算成纯量;若有反应物剩余或原来有生成物的都要扣除。
换算公式:纯净物的质量=

【例题 4】已知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 100t 含杂质 20% 的铜矿(主要为氧化铜),可制得多少吨的铜。

(2)反应②还没有配平,请在横线上填上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
4.(2020 春•肇东市期末)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氢气燃烧:

1.了解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依据;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计算题的能力。
【练一练】(2020 春•泰山区期末)某工厂需要 140t 生石灰作干燥剂,若采用高温煅烧石灰 石(CaCO3)的方法获取生石灰(CaO)同时得到产物 CO2.计算至少需要含碳酸钙 80%的 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多少吨?(计算结果精确至 0.1t)。
1.2H2+O2
2H2O,在这个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是( )
(4)物质的真实质量要带单位。
(5)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练一练】15.5g 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运 算过程,请聪明的你帮他找找错误,并改正。
该同学的运算过程:
正误判断 改正:
解:设可生成 xg 五氧化二磷。
1.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计算。
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即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各物质的质量是呈正比例关系的,因此只要知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我们就可以求出
未知物的质量。
31
142
15.5
x
解得 x=71
答:可生成五氧化二磷 71g 2.根据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例题 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 10 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练一练】在实验室欲用分解氯酸钾制取 9.6g 氧气,需要氯酸钾多少克?
A.2:32:18
B.4:32:18
C.2:32:36
D.4:32:36
2.(2020•滨海新区二模)在化学反应 3A+2B═2C+4D 中,已知 B、C、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16:22:9,若 24g A 恰好完全反应,同时生成 D 的质量为( )
A.4.5g
B.9g
C.18g
D.36g
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 HCO3 氨气的质量是( )
(1)共制得氧气质量为
g。
(2)求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注意】(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带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单位要一致。
(2)写出方程式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 要注意标明。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 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5.某工厂需要 20 kg 氢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氢气,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多少?
6.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 左表。实验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8.0 23.2 18.4 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