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_曹林娣
苏州园林文心及其现代性价值研究

苏州园林文心及其现代性价值研究苏州园林是一个兼纳文、哲,包合了文化与人生的综合体,对于从建园之初流传至今的那些文学载体,都是今天研究园林文学,并且探究园林文学中哲思道德必不可少的媒介,将其称之为“园林文心”。
从有关于园林和园林当中的文字载体入手,在进行苏州典型园林文学体系的分步论证中,挖掘归纳出其现代性的价值来。
如通过分述古代不同时期文人写作的《沧浪亭记》看时代和个人因素下寄托于沧浪亭中值得现今人们学习的精神,从耦园的匾额、以及以《浮生六记》为代表的笔记散文中看古代士子与平民阶层的爱情观,由“五百名贤祠”看苏州文教传统和尊师重教观念对现代苏州市民的影响等。
标签:园林文学;现代性;沧浪亭;耦园一、研究综述苏州园林一直是现今文学研究者的热议研究话题,而在众多以苏州园林为媒介,关注园林文学体系和园林文化内涵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整合有关园林的众多文学实际载体,或拓于园林实地、或抄录于墨客文集,综合分析其中的文化符号和艺术价值,如曹林娣先生的《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王嘉句先生的《苏州园林历代文钞》,是归纳、注评园林中的直接文字载体;第二就某一个研究主体而言,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如洪丹研究侧重于考据沧浪亭的地理文化地位的历史变迁,或者考察园林内部空间结构的艺术性,就某一处具体的景观做分析,比如对沧浪亭中漏窗艺术的审美(孟琳《以空寓虚,借物寄实——解读沧浪亭漏窗之美》),再就是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园林几度重建过程中的文化传承和变迁;第三专注于对园林主体和与其相关的历史文人进行研究,如杨旭辉老师《“图披子美迹,诗诵欧阳篇”——沧浪亭的文学因缘》;最后在园林现代性的研究成果上来看,多数是以古代传统园林内部的空间架构和造景模式来搭建一个现代园林艺术的样板,比如《营境学视野下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性思考》;而对于苏州园林的价值认知进行研究,并论述园林内部文学内涵和人文素养进而对现代人的价值取向进行反思的成果较少。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022年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学校组织“走近中轴线”系列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溯源·了解1.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北京中轴线的资料,准备装订成册。
请你阅读下面小北同学整理的文稿,完成各题。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这条横亘北京城的传奇“脊梁”,将左右对称的建筑群连在一起,使城市呈现出“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特色【甲】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它是北京城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张显..了丰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
2022年5月25日,【乙】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乙】获通过,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越来越多的重点文物、古建筑得以腾退修缮,恢复了历史风貌。
北京中轴线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
(1)文稿中加点词语“张显”书写有误,请你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zhāng xiǎn(2)在文稿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乙】“ ”B.【甲】。
【乙】“ ”C.【甲】,【乙】《》D.【甲】。
【乙】《》(3)同学们准备从下列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为资料册的封面题字。
请你结合书体特点和中轴线特点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选择: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探寻·感悟2.下面是小京同学在“探寻中轴文化”系列活动后为校刊写的一则消息。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我校同学积极参加“探寻中轴文化”系列活动9月24日,我校同学参加了“探寻中轴文化”线上学习活动。
上午,同学们翘首以盼....的“探寻中轴文化”系列活动启动。
随后同学们有选择地参加了线上学习活动:有的参加了“中轴线上读懂故宫”故宫建筑艺术公开课公益活动,有地观看了纪录片《北京中轴线》,有的聆听了“中轴线上的声音”民俗文化艺术讲座。
苏州园林解说词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苏园六纪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师、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索、哲理、诗情和韵律。
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苏园六纪【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片】简介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她典雅古朴、精致秀气,享誉海内外。
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苏州市广播电视局和苏州市园林管理局联合拍摄的《苏园六纪》,是第一次大规模、系统化地从人文艺术角度反映苏州园林地电视艺术片。
该片创作阵容强大,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陆文夫担任艺术顾问,国家级专家、浙江电视台编导刘郎担任总编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明、林如担任解说,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题写片名;拍摄制作历时一年,共拍摄素材5000分钟,行程所及除苏州外有北京、上海、杭州、承德、扬州等地,采访各类名人30多人。
全片3个多小时,共分六集,依次为《吴门烟水》、《分水裁山》、《深院幽庭》、《蕉窗听雨》、《岁月章回》和《风扣门环》。
第一集《吴门烟水》是苏州园林和苏州大文化的序曲,采用大写意的手法,对苏州园林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创作性的表述,园林的背后是涵纳繁多品种,呈现锦丽色彩,具有及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吴文傲植还俏馕幕桓龉诺涞姆拧?lt;br>讲园林中的理水和掇山。
园林里的山,大致分湖石和黄石两类,靠采集与堆叠而来。
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

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摘要】本文分析了苏州园林的景观特点以及蕴涵其中的生存智慧。
指出了苏州园林优美的生态环境、精雅的人文环境与“心斋”、“坐忘”的超功利人生境界相结合,构成了人类“诗意地栖居”的最优雅的文明实体。
【关键词】苏州园林;景观模式;生存智慧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
”西方学者海德格尔强调,发掘人的生存智慧,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纠正人在天地间被错置了的位置,主张在完善天人关系的同时也完善人类自身。
他认为,重整破碎的自然和重建衰败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一致的,并把希望寄托在文艺上,认定这种最高的境界是人在自然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如果说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还只是理想,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却是“诗意地栖居”的文明实体,是人类环境创作的典范。
苏州古典园林多“日涉成趣”的宅园,虽然每一园林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苏州宋元明清园林的景观具有一定的模式,俞孔坚曾总结出中华民族理想的景观模式有蓬莱、昆仑和壶天等仙道境域的幻想模式、风水佳穴模式和须弥山佛国理想模式等⑴(P76)。
苏州园林既注意了对风水佳穴的选择、仙境灵域和闭合式壶天模式的模仿,还特别重视净化、诗化的艺术养生,创造出“美好的、诗一般的”梦幻境界,体现了中华农耕民族最高最优雅的生存智慧,也即罗素所说的“东方智慧”。
当今之际,“恃人力”对大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自然界已经和正在通过对生态破坏的严厉惩罚,又一次向人类理性启示了空前深刻的生存智慧。
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苏州园林的景观模式,揭示其蕴涵的生存智慧,是颇有现实意义的。
一、风水佳穴与生态科学苏州园林主要为宅园,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宅园“风水”,苏州园林在选址和布局上自然要寻找“风水佳穴”。
中国风水是地景崇拜的体现,讲求人和宇宙的协调,用得较多的就是阴阳八卦和五行、四象之说,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的综合观念,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
苏州园林的生活哲学:慢生活的实践空间

苏州园林的生活哲学:慢生活的实践空间苏州园林,古老而又优雅的园林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哲学。
在这里,人们可以体会到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慢慢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这种慢生活的实践空间,让人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丝宁静与安宁。
慢生活的哲学慢生活并非简单地缓慢节奏,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它强调沉淀思考,倾听内心,体味生活中的美好。
苏州园林正是慢生活哲学的典范之一。
园林以自然的方式构建,借助微妙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凝聚时光的氛围。
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慢脚步,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生活的深邃和内涵。
园林的设计美学苏州园林的设计美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精致的假山、曲径通幽的小桥、清澈明亮的水池,构成了园林独特的景致。
每一处景观都经过精心设计,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观赏园林的设计美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价值。
园林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美学,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建筑、石雕、树木等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在园林中漫步,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味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这种文化内涵让园林不仅仅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一个富有教育和启发意义的空间。
慢生活的实践空间苏州园林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慢生活实践空间。
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嘈杂和压力,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可以在晨曦中漫步,聆听鸟鸣和流水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可以在亭台茶座中,与友人畅谈,品味一杯清茶,享受片刻的安宁与祥和。
苏州园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生活、品味美好的机会,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迪。
结语苏州园林的生活哲学是慢生活的实践空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在这里,人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古老而又优雅的生活方式,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通过慢慢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人们可以重新审视生活,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感受慢生活的魅力,体会生活的深邃和内涵。
略论“有法无式”——中国古典园林营构法则

园林营构 和环境设计提 供有益借鉴 。
创造性 是艺术 的生命,如果 一味 因袭 固定 的程式 ,艺术
盈 圈 星
曹 娣,苏I 林 大学文学 教授,艺 ’ I 院 术学院艺 术设计 专业博士 生导师。
形式 就会 陷于僵化 、艺术 生命 也会 濒于枯竭 ,这样 的艺术 自 然会 失去 生存的空 间。 中国古典 园林 艺术几 千年来 能生生不 息, 因为她 遵循 的营 构法 则是 “ 有法 无式 ” 、一 法 多式, 为 设计 者因地制 宜留下 了巨大 的创作空 间。 以被称 为 “ 秦汉典 范”的 “ 一池三 岛”的仙境创作 为例 ,
形 成 一 整 套 独 特 的构 筑 与 观 念 体 系 。 本 文 仅 就 “ 法 无 式 ” 营 构 法 则 略 作 阐释 , 以期 对 当 代 有
着古 希腊奥林 匹克运 动员 的裸 体雕 塑, 中国园林 委婉含 蓄的
情感 表达方式 、深厚 的文化底 蕴在这里 几乎 荡然无存 。玻璃
幕墙 和钢制 家具,这 些冷漠 的、极度简 约的 、缺 乏 民族 特点
图 2 台 湾林 本源 园林 三 神 山
但在具体创作 中,一池三 岛的湖 岛艺术形象绝不雷 同。
以私 家 园林 的 仙 岛造 型 为 例 子 :
苏州拙 政 园中部 水 中, 白西至东安置 了三 岛 :荷风 四面
亭 、 雪 香 云蔚 亭 和 待 霜 亭 ;中 岛 土 山 最 大 , 平 面 为 椭 圆 形 , 现 虽 部 分 已 毁 , 仍 具 有 自 然 野 趣 ;尚 保 留 有 若 干 明 代 “ 卷 一 代 山 , 一 勺 代 水 ” 的 叠 山技 法 , 临 水 有 石 壁 , 下 有 石 径 , 临
野水 回环, 以石 护坡 , 坡度平缓 , 一亭踞上 , “ 名 雪香 云蔚 亭” , 卷棚 歇 山顶,屋顶坡 度平缓 ,水戗发 戗,形式 简朴, 与土 山 自然 环境 相协调 。冬末春初,山上梅花盛开 ,暗香浮动 。“ 雪
苏州的文化地标_论沧浪亭的主题

第27卷 第2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V ol.27 No.2 2010年6月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Jun., 2010吴文化研究:吴门画派栏目特邀主持人:曹林娣主持人语:苏州园林是写在地上的文章,是承载“作者”即设计者审美思想的载体。
随着历史的变迁、“主人”的更迭,园林主题也在悄然变化,不了解这些,就不能正确解读苏州园林,现存最古老的苏州园林沧浪亭即为典型一例;苏州园林的艺术元素是吴地民俗和审美的体现,苏州园林为壶中天地、咫尺山林,艺术家运用高超的空间结构手段,使之回环往复、举目入画;园林是将自然诗化的艺术,欣赏者也得另具只眼,方能“读”出异乎常人的内容,如园林中的“雨”;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宗法社会,儒家孝悌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院文化与民俗文化相互渗透,在苏州园林中通过各类艺术元素体现出来;有着深厚吴文化背景的无锡园林,与作为东方古典园林最高典范的苏州园林本来不在对等的平台上,但因无锡城市性格的不同,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这又与苏州古典园林艺术具有了相对的可比性,比较凸现个性,比较也能更加全面地认识江南古典园林艺术面貌。
本期专栏就上述五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以抛砖引玉。
始建于北宋的沧浪亭,与煊煊煌煌、斯文独盛的文庙毗邻而居,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积淀着千年文化。
沧浪亭的主题从苏舜钦抒写沧浪濯缨的政治愤懑,到追慕苏舜钦高踪,最后衍为对在职官员的教育。
通过沧浪亭的创构和布局的变迁,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文化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凸现出苏州的人文风范,沧浪亭堪称苏州的一座文化地标。
沧浪濯缨人沧浪亭的不朽盛名来自苏舜钦英名的昭昭永垂及与之关联的一桩冤案。
沧浪亭的创建者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是北宋中期杰出的爱国者和文学家,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南),后移居开封(今属河南)。
祖父苏易简是宋太宗时状元,父苏耆以能诗善书著名。
舜钦倡导“古文诗歌”,是宋代“开拓一代诗风”者,诗文瑰奇豪迈,自成一家,生前就名满天下。
中华文化的_博物志_略论苏州园林建筑装饰图案_曹林娣

·95·中华文化的“博物志”——略论苏州园林建筑装饰图案曹 林 娣(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摘 要:苏州园林建筑装饰图案是创造“惊人的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这些装饰图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不啻一部中华文化“博物志”。
本文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苏州园林的装饰图案进行了文化扫描和价值评价。
关键词:中华文化;博物志;苏州园林;装饰图案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7)04-0095-06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苏州园林是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设计思想的典范,“其艺术、自然与哲理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了惊人的美和宁静的和谐”,而精雕细琢的建筑装饰图案正是创造“惊人的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装饰复杂而精微,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砖瓦的烧制,秦有花砖,汉画像砖石、瓦当图文并茂,还出现了带龙首兽头的栏杆,魏晋建筑装饰兼融了佛教艺术内容,刚劲富丽的隋唐装饰,更为夺人风采。
宋代装饰与建筑有机结合,明清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清代中叶以后西洋建材应用日多,但装饰思想大多向传统皈依,纹饰趋向繁缛琐碎,但更细腻。
本文涉及的苏州园林建筑装饰,既包括木装修的内外檐装饰,亦包括从属于建筑的带有装饰性的园林细部处理及小型的点缀物等建筑小品,主要指:精细雅丽的苏式木雕,有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锼空雕刻、镂空贴花、浅雕等各种表现形式,饰以古拙、幽雅的雕刻图案,山水、花卉、书法;以绮、妍、精、绝称誉于世的砖雕,有平面雕、浮雕、透空雕和立体形多层次雕等;石雕,分直线凿雕、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2007年7月第4期Jul.2007No.4花式平面线雕、阳雕、阴雕、浮雕、深雕、透雕等类;脊饰,诸如螭吻脊、哺龙脊、哺鸡脊、纹头脊、雌毛脊和甘蔗脊等多种;被称为“凝固的舞蹈”、“凝固的诗句”的堆塑、雕塑等三维空间形象艺术;变化多端、异彩纷呈的漏窗;“吟花席地,醉月铺毡”的铺地;各式洞门、景窗,可以产生“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艺术效果的门扇窗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5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y.2004 第3期Academic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 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3收稿日期:2004-04-06作者简介:曹林娣(1944) ),女,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曹林娣(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 要:本文分析了苏州园林的景观特点以及蕴涵其中的生存智慧。
指出了苏州园林优美的生态环境、精雅的人文环境与/心斋0、/坐忘0的超功利人生境界相结合,构成了人类/诗意地栖居0的最优雅的文明实体。
关键词:苏州园林;景观模式;生存智慧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4)03-0078-07英国哲学家罗素在5中国问题6中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
0西方学者海德格尔强调,发掘人的生存智慧,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纠正人在天地间被错置了的位置,主张在完善天人关系的同时也完善人类自身。
他认为,重整破碎的自然和重建衰败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一致的,并把希望寄托在文艺上,认定这种最高的境界是人在自然大地上/诗意地栖居0。
如果说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0还只是理想,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却是/诗意地栖居0的文明实体,是人类环境创作的典范。
苏州古典园林多/日涉成趣0的宅园,虽然每一园林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苏州宋元明清园林的景观具有一定的模式,俞孔坚曾总结出中华民族理想的景观模式有蓬莱、昆仑和壶天等仙道境域的幻想模式、风水佳穴模式和须弥山佛国理想模式等[1](P 76)。
苏州园林既注意了对风水佳穴的选择、仙境灵域和闭合式壶天模式的模仿,还特别重视净化、诗化的艺术养生,创造出/美好的、诗一般的0梦幻境界,体现了中华农耕民族最高最优雅的生存智慧,也即罗素所说的/东方智慧0。
当今之际,/恃人力0对大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自然界已经和正在通过对生态破坏的严厉惩罚,又一次向人类理性启示了空前深刻的生存智慧。
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苏州园林的景观模式,揭示其蕴涵的生存智慧,是颇有现实意义的。
一、风水佳穴与生态科学苏州园林主要为宅园,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宅园/风水0,苏州园林在选址和布局上自然要寻找/风水佳穴0。
中国风水是地景崇拜的体现,讲求人和宇宙的协调,用得较多的就是阴阳八卦和五行、四象之说,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的综合观念,这是一种/天人合一0的地理观,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0。
风水说源于中华先民早期对环境的自然反映。
古人对环境的吉凶意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生态经验积累,中国原始人选择的适合自己居住的满意生态环境,是中国人理想环境的基本原型。
/以相民宅0的目的是/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0[2]。
5阳宅十书6是探讨风水的专著,其中有/阳宅外形吉凶图说0和/阳宅内形吉凶图说0;5鲁班经匠家镜6卷三附有房屋布局吉凶72例等,/它积累和发展了先民相地实践的丰富经验,承继了巫术占卜的迷信传统,糅合了阴阳、五行、四象、八卦的哲理学说,附会了龙脉、明堂、生气、穴位等形法术语,通过审察山川形势、地理脉络、时空经纬,以择定吉利的聚落和建筑的基址、布局,成为中国古代涉及人居环境的一个极为独特的、扑朔迷离的门类和神秘领域0[3](P192)。
/藏风聚气0、/山环水抱0和/龙真穴的0被称为/风水三要素0。
例如,园林选址,风水术以四灵之地为理想的环境,它的构成模式完全套用五行四灵方位图式,只是将四灵具体化为山(玄武)、河(青龙)、路(白虎)、池(朱雀)等环境要素。
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用的是相对方位,并非东西南北的绝对方位。
风水歌诀曰:/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
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0中国风水将最吉祥的地点称为穴,这一古老惯例是古人试图寻找或建造一个理想的洞穴的居住者传下来,并演化至今的[4](P4)。
郭璞的5葬经6以/玄武垂头(穴在山脉止落之处),朱雀翔舞(穴前明堂,水流屈曲),青龙蜿蜒(左侧护山回环),白虎驯俯(右侧护山抱怀)0作为最佳的风水模式,要求穴的四周山环水绕,重峦叠嶂、山清水秀、郁郁葱葱,明堂开朗,水口含合,水道绵延曲折,形成良好的心理空间和景观画面,追求一个完整、安全、均衡的世界。
企图利用天然地形来为意愿中的环境构图,反映了中华先人的摄生智慧。
这是一种高度理想化和抽象化的择穴模式。
苏州园林选址也以四神兽模式为最佳,如5阳宅十书6所言:/凡住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谓最贵地。
0苏州耦园,东(左)为流水,南(前)有河道,北(后)有藏书楼,楼后又为水,西(右)有大路,自然为大吉之地。
国外生态学研究者赞美风水术是/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0,是/驾驭龙的真正的科学0,誉其为/宇宙生物学思维模式0和/宇宙生态学0[1](P96)。
/八卦0是平面上八个方位之象,为四方位细分的派生物,因此,住宅大门是房子的嘴,主吸纳灵气,所以,园林住宅大门的朝向最为重要,一般坐北朝南,以八卦中的离(南)、巽(东南)、震(东)为三吉方,其中以东南为最佳,在风水中称青龙门。
门边置屏墙,避免气冲,屏墙呈不封闭状,以保持/气畅0。
私家园林住宅的大门一般偏于东南,处于属/木0的/巽0位,/巽0为/风0卦,水木相生,/风0为入,寓意财源滚滚而入,且向阳、通风。
据说,民间认为东南风可以感受到平和恬淡、安详淳朴的自然情调,所以风水最好。
正南/离0卦,属午火,阳气最旺,唯/帝王0和/神0消受得起,一般人不避反伤,所以私家园林大门鲜有朝正南开者。
拙政园住宅部分位于山水园的南部,分成东西两部分,呈前宅后园的格局。
住宅坐北面南,纵深四进,有平行的两路轴线,主轴线由隔河的影壁、船埠、大门、二门、轿厅、大厅和正房组成,侧路轴线安排了鸳鸯花篮厅、花厅、四面厅、楼厅、小庭园等,两路轴线之间以狭长的/避弄0隔开并连通。
住宅大门偏东南,也避开了正南的子午线。
避开正南开门的现象多见于明代和清代前期的建筑,到清代中、后期就不大讲究了,如耦园大门朝正南而开。
5黄帝宅经6认为,/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屋舍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
若得如斯俨雅,乃为上吉0,实际上是对住宅周围环境的理想要求:背山面水,空气流通,挡住呼啸的北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冬暖夏凉,符合人们生活的生态需要。
风水学认为,/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0。
住宅固然要求干燥,但周围如果没有溪水环绕,就断绝了生机。
风水中符合医学科学的内容也很多。
例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的吉,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阳光紫外线可以杀菌。
大门前不可种大树、独树和空心树、瘦结如瘤之树、藤萝纠缠之树等,以免阻挡阳光,阻挠阳气生机进入屋内,屋内阴气不易驱出。
苏州春在楼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有门楼、前楼、中楼、楼脊,中楼高于前楼,前楼又高于门楼,呈/步步高、级级高0走向,既符合人的趋吉心理,又符合医学科学。
风水术对小环境的树种选择也甚为讲究,如5相宅经纂6主张宅周植树,/东种桃柳(益马)、西种栀榆、南种梅枣(益牛)、北种柰杏0;又/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0,/宅东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0,/门庭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0;还有/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0之说,提倡种松竹。
上述貌似迷信荒诞的吉凶说,却颇符合科学,它既科学地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规定栽种方向,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又满足了改善宅旁小气候观赏的要求。
/桃李罗堂前,榆柳阴后檐0,俗语称:/树木弯弯,清闲享福。
桃株向门,荫庇后昆;高树般齐,早步云梯;竹木回环,家足衣绿;门前有槐,荣贵丰财。
0苏州园林对植物树种的选择就很讲究,如网师园和狮子林都门庭前植槐,以符/槐门0之称,大厅的前后种上金桂玉兰,以合金玉满堂。
苏州沧浪亭,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市。
杂花修竹之间有小路,三面环水,旁无居民,左右都有林木相遮蔽,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钱大昕5网师园记6曰:网师园/负郭临流,树木丛蔚,颇有半村半郭之趣。
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0。
园林中以松柏为主景的也很多,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0、拙政园的/听松风处0、怡园的/松籁阁0都以松为主景。
噪音也是妨碍人体健康的大敌,所以,风水以为/不宜居大城门口及狱门、百川口去处0,因为那里人员杂沓,车马声、吆喝声、呻吟声,使人烦躁,甚至会引起失眠等症状。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以隐逸为旨趣,他们营造的是/居尘而出尘0的/城市山林0,相土选址以/地僻为胜0,/远往来之通衢0,所以,苏州园林都建在小巷深处,杂厕于民居之间。
例如,网师园大门位于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深处。
因为园主筑园之初心,即藉以避大官之舆从也!艺圃位于文衙弄,不远处就是曹雪芹5红楼梦6中说的/红尘中一二等风流繁华之地0的阊门,但却有/隔断城西市话哗,幽栖绝似野人家0,要找到艺圃,非得有寻幽探芳的决心不可。
耦园僻处苏州/城曲0小新桥巷,罕有车迹。
拙政园东部明代末年是王心一的/归田园居0,当年也是/门临委巷,不容旋马0,/委巷0即东首的百花小巷。
号称/吴中第一名园0的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当时从城内出城去留园,都是狭窄的石子小道。
留园东北是花埠里,北至半边街、东邻五福弄、西迄绣花弄,都是小巷。
南面的留园路,原先也是小道。
拙政园之地,早在唐诗人陆龟蒙所居之时,就是/不出郛郭,旷若郊野0。
北宋时胡峄居此,也是/宅舍如荒村0。
明时仍有积水亘其间,颇具山野之气。
明代依然有/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茆屋午鸡声0的野趣(文徵明5拙政园若墅堂6诗)。
如今大门面对着人民路的怡园,原来大门也开在小巷。
可以说,避开尘嚣、/隔尘0、/隔凡0,赢来一份清幽,这是苏州园林选址的共性。
苏州在长期的造园实践中,逐渐拂去了构园活动中浓重的迷信色彩,而强调了构园中符合人们的环境生态、环境心理的科学性和实际性,如明代计成在他的造园经典5园冶#立基6中明确地说:/选向非拘宅相。
0认为园林的建筑布置、向背应该根据造园的立意,因地制宜,而不可完全为风水堪舆所迷惑。
苏州宋代的沧浪亭、明代的艺圃和清代的听枫园,大门都朝向北面。
苏州大量的私家园林大门朝向是依街巷方向而定,与民宅并无二致;但在园内的整体结构上,基本上符合前朱雀(池)、后玄武(山或楼)、左青龙(河)、右白虎(大路)的相对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