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中国房地产应确立梯度发展模式word版本

合集下载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对话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对话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
真金白银支持上市 20余家企业备战创业板
创业板是我们一开始的话题。“在目前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高调宣布要启动创业板是一个好事情,”金融学博士出身的汤局长以一个独立的金融学学者的角度评论道,“这是一个春天,虽然这个春天到的比较迟。”
汤继强认为,中国经济要上去,真正的希望在广大的中小企业中。现阶段推出创业板,对中小企业是一个利好。但是,其潜在的风险对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宏观环境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创业板推出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政府监管方面,创业板的门槛较低,如何防止创业板成为无良企业的提款市场、如何有效监管仍是问题;投资者方面,目前中国的投资者在知识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是否成熟,能否平静面对可能出现的大起大落仍待考察;融资平台上,创业板与主板、新三板等的关系尚不明朗。
汤继强指出,“成都高新区对于企业上市的支持是多方面的、实实在在的。”除了定期走访、重点帮扶、邀请专业机构为拟上市企业做培训以外,在《成都高新区关于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中,还明确规定“对在股份转让报价系统成功挂牌的企业分阶段给予每户最高100万元补贴资金;对完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境外上市(上柜)的企业分阶段给予每户最高300万元补贴资金”。按这一政策,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上市)就获得了250万元奖励。预计今年还将有四川亚联高科、成都东银等9家已经股改完毕的企业将获得奖励。
Hale Waihona Puke 汤继强指出:“我们就是要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使创业企业获得全方位的、个性化的专业投融资服务;使专业服务机构通过盈创动力获取广泛、准确、增值的市场信息和商业机会;使一切创业资源和内生动力元素得到高效、可持续的整合与发展”。
盈创动力运营以来,数据库中已建立了近4000家企业信息和大量机构信息,开展了各种投融资项目发布、对接、跟踪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盈创动力聚集的专业投融资机构,完成对16家企业投资,投资总金额近2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超过270家/次,融资总额约6.5亿元。同时已向数十家投资机构推介优质项目近百家,其中芯通、巅峰、久远、瑞芯、奥泰、中自尾气、新易盛等项目得到了深创投、软银投资、新开发联创、深蓝基金等国内外投资机构的青睐,涉及投资规模超过5亿元。

房地产的梯度发展模式——专访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 汤继强博士

房地产的梯度发展模式——专访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  汤继强博士

作者: 康晓蓉;赵越
出版物刊名: 西部广播电视
页码: 44-4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X期
主题词: 成都高新区 朱中一 易宪容 房地产投资 陈淮 民营企业投资 严格管制 经济发展方式 凤凰网 刘晓光
摘要:2010年6月19日,应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厉以宁教授邀请,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博士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与陈淮、朱中一、易宪容、刘晓光等共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的房地产投资与区域协调发展",并发表了主题为《基于政府严格管制下的房地产发展》的精彩演讲。

因其"为政府请责,为草根代言,为民企请命",为实现"居者有其屋"呐喊,幽默而不失犀利的演讲,让北大百年讲堂内3000多名听众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或直播,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业内人士的思考。

新型CBD以产业为引领——专访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

新型CBD以产业为引领——专访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
新型 C D 以产 业为 引领 B
专访耐 区 鬼徽 I J 局局长 汤继强
从第一次与四川省、成都市接触至今,仅仅 九个月; 从项 目 签约到正式运营,44 5个月,全 z ̄ _ . 球最大的物流企业、世界 53 0 强之一的 “ 世界船王”丹麦马士基,将 “ 立足成都,服务全球” 的理念 ,变为现实。如此高效的背后是成都市和高新区令马士基折服的4 ̄ 艮 - i - 务效率和专业精 神。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的聚集,近年来一直在高新区如火如茶展开着。以产业的发展促进区 域的繁荣,以适宜创业和人居的理想区域吸引城市年轻精英、跨国企业和高科技公 司,最终形 成金融总部、科研、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的绝对竞争力——这 就是成都高新区启动天府新 城建设的背景注解。
业 、产 业 高 端 的 集 聚 地 。成 都 要 成 为 世 界 二 级 城 市 ,天 府 新 城 必然 是 其 中的 亮 点— — 现 代 商 务 中 心 以及 高端 产 业 城 , 即 新 型 现 代 C D。在 此 之 前 的规 划 中 ,已 经 有科 技 、 务 、 B 商 国际 、时 尚 、 居 的 五 大功 能特 点 。如 今 ,我们 新 增 了 “ 宜 金
汤继 强 :其 中发 挥 引 领 作 用 的是 产 业 的发 展 ,无 论 谈
软件及服 务外包产业 为主导的科技商 务新 城 ,区域 的规 划 中同时强调职住一体 。 在 当时 的规 划蓝图 中,天府新城位 于成都 的科技 商务
中轴线一 天府 大 道 两 侧 ,包 括 高新 区 南 部 园 区 的站 南 组
文/ 本刊记者 阿达 图 / 甘森
“ ” 的方 面 ,天 府 新 城 有 规 模 庞 大 的住 宅 、公 共 设 施 、商 住 业 、酒 店 、学 校 、医 院等 建 设 计 划 。 哪 怕 地 震 后 ,我 们 也 “ 定 青 山 不放 松 ” 咬 ,继 续 按 照 计 划 推 进 ,以产 业 发 展 为 先 导 ,新 城 建 设 相 谐 发 展 ,即 使 金

成都高新区让城市更美好——成都高新区,让城市更美好——专访成都国家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

成都高新区让城市更美好——成都高新区,让城市更美好——专访成都国家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

金 融 危 机 在 一 些地
方、 一些领域 、 一定阶段会 表 现 为巨大的、 直接 的经
汤 继强 : 事物 的发展 , 都 有它的
条件和基础。 如果成都没有中国电子
科技 集团的1 O 所、 2 9 所、 5 0 所 以及电子
琪 曾深 有感触地说 , 成 都不仅拥 有十
分深 厚的历史文化 底 蕴, 而 且 自然 条
增 长速度 。 一 些 跨 国 企 业 把 欧 洲 、东





合成都 的 “ 小资情调 ” 。
当然, 一 切事物 都在 变化
中, 如 果交通条件进一 步

备 的教育体 系、 丰厚 的人
才资 源、 创新 的意识和 能
改善, 现 代制造也会在成
都得 到迅 猛发展的, 比如 富士康项 目 的落户。

力, 加之 成都深 厚 的历史 文化底 蕴, 这 些外在 条件
记者 : 今 天的成都 高新 区可 以说 国际l T 业 巨头云集 , 那么这是否与成都 早在5 0 年代 就有一些相关 工业布局有
区位 因素的限制 , 比如传 统大型制造
业 在成 都就可 能不合适 。 还 有, 成 都 是一个 历史悠久 的城市, 也 是一 个休 闲城市, 有着独特 的人 文环境 , 因此 ,
最能 体 现 成 都 的 核 心 竞争力

最 能 代 表 成 都 国际化现 代化 水平
最 能 彰 显 成都 时代 特 色 的

高 端 产业 基 地 和 现 代化 新 城 1
20 10 4
础 o 串阈高新技术
33
T e c h no l o g y Pa r k 闲区 成 都 岛 新 区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1•【字号】成府发[2012]46号•【施行日期】2012.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成府发〔2012〕46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鼓励我市哲学社会科学战线多出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经申报、推荐、受理评议、公示等程序,并经2012年11月28日市政府第12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授予《成都通史》等100项成果为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名单附后),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先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11日附件: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名单一、一等奖(10项)1.《成都通史》(专著)《成都通史》编纂委员会2.《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3.《成都市社会建设研究》(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4.《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践的调查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5.《成都城市国际营销战略--创造田园城市的世界标杆》(专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课题组6.《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法治路径选择--以成都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为例》(研究报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市司法局、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7.《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试验--对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实践的认识与思考》(论文)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8.《成都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的实践与探索》(专著)陈家泽市社会科学院吴建瓴成都学院蒋青市委党校张克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9.《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年度报告》(2011)卷(调研报告)吕信伟市教育局刘智慧成都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陈蕾市教育局秦建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惠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0.《成都学概论》(专著)何一民四川大学二、二等奖(33项)11.《城市圈层结构理论与成都经济社会的圈层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基础》(论文)牛文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付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刘怡君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12.《“西部天眼”与“西四角”经济区构想--基于成渝增长极的中国经济“蝶形模式”》(研究报告)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韩毅四川《读城》杂志社13.《对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背景下成都城市空间发展的思考》(论文)戴宾西南交通大学邓立新市政府研究室14.《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研究报告)何礼市经信委张文军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潘方勇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王福平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张远岗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5.《成都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研究报告)江昀成都理工大学唐冰寒成都理工大学陈卓成都理工大学沈丹成都理工大学吕晖成都理工大学16.《天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研究报告)周先元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贾滨洋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黄建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李晶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尹德生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17.《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广义原真性得失》(论文)朱直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8.《成都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专著)任心甫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于建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王建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吴映清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邹渝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19.《四川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丛书成都卷》(专著)市委党校课题组20.《成都这八年--科学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专著)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1.《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专著)方刚西南交通大学22.《应对--灾后重建中的司法对策和实践》(专著)牛敏市法院23.《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探析》(专著)李仁彬市委党校黄国华市委党校杨子均西南交通大学吴亚梅成都工业学院吴碧君市委党校24.《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及其实践研究》(专著)张晓雯市社会科学院25.《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实务运作与案例分析》(专著)汤继强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26.《农民经济权益保障研究--基于成渝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思考》(专著)杜伟四川师范大学黄善明四川师范大学黄敏四川师范大学徐文渊四川师范大学曾竟芳四川师范大学27.《中国文化产业振兴之路--走进金手指》(专著)陈伯君市政府法制办28.《城乡一体化中农民文化权益保障研究》(专著)徐莉四川师范大学孙希红四川师范大学庹君四川师范大学朱晓燕四川师范大学29.《从制度上保障党内言论自由》(论文)刘益飞市委党校30.《1923-1949中国共产党成都历史(第一、二卷)》(专著)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31.《都江堰“百年档案”记忆》(专著)都江堰市档案局(馆)课题组32.《我的教育心》(专著)李镇西成都武侯实验中学33.《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专著)殷波都江堰市政协王国平都江堰市文联34.《中国电子政府模式与选择--基于U型政府门户网站的探索》(专著)李金兆市经济信息中心郭念东市经济信息中心董亮市经济信息中心徐霁市经济信息中心徐忠波市经济信息中心35.《龙门山地区史前遗址分布的地质学观察--“5·12”大地震对四川省史前考古的几点启示》(论文)陈剑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36.《四川马尔康县哈休遗址2006年的试掘》(论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管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课题组马尔康县文化体育局37.《历史叙事传统语境下的中国古典小说审美研究》(专著)刘云春成都学院38.《巴中石窟研究》(专著)雷玉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39.《清代四川地方城市的重建--兼论清代城市建设中的国家与地方》(论文)范瑛四川大学40.《代际定位与文学越位--“80后”写作研究》(专著)王涛成都学院41.《女性形象与女权话语--20世纪初叶中国西方文学女性形象译介研究》(专著)罗列市翻译学会42.《杨升庵书论》(专著)倪宗新新都区政协43.《个人成长与社会化》(专著)卢勤成都学院三、三等奖(57项)44.《从政府上网到网上政府--中国政府网站实践者丛书成都卷》(专著)市经济信息中心课题组4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论文)杨波市委政研室王文敏市委宣传部46.《发展城市基层民主与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论文)郑卫国市委党校47.《成都构建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以成华区社区建设为例》(专著)李荃辉成都理工大学李向前成都理工大学龚世达成都理工大学林枫成华区委宣传部曾立君成华区民政局48.《加快成都西部现代物流枢纽建设研究》(论文)赖齐市政府研究室邓立新市政府研究室邹克俭市政府研究室袁宗文市政府研究室49.《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战略相关问题研究》(专著)门生市国资委韩轶中共彭州市委薛晓东电子科技大学王勇中共彭州市委50.《成都市村镇建设概论》(专著)李世庆市建委51.《画图成意画图成都--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符号与文化产业创意》(专著)罗明市社会科学院52.《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成都为例》(研究报告)王凡市委党校53.《成都仿古文化街区社会用字的调查研究》(研究报告)刘兴均成都学院54.《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2003-2010)》(研究报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55.《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又好又快地推进重点镇建设》(研究报告)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56.《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模式研究》(研究报告)西华大学课题组57.《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成都影响的分析报告》(研究报告)市发改委课题组58.《成都市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对策研究》(研究报告)市发改委课题组59.《从体制改革入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论文)中共锦江区委、锦江区人民政府课题组60.《青白江区探索园区社会建设新模式的做法和启示》(研究报告)潘祖龙青白江区人民政府61.《关于我市城市组织规模调整的调研报告》(研究报告)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6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市场经济道德规范的实施路径》(论文)蒋家胜成都职业技术学院63.《我国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研究报告)陈藻市委党校64.《试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权救济制度之构建--基于四川省成都市S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调查研究》(论文)胡燕市社会科学院65.《以发展权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论文)刘嘉汉市政协研究室罗蓉市委政策研究室66.《基于GIS的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层次划分研究》(论文)王明杰市经济发展研究院67.《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推进农村金融创新》(论文)高洁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周杰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朱艳婷市经济发展研究院68.《“农民主体,自主发展”模式研究--成华区“198”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创新》(研究报告)李平成华区委党校杨荣军成华区委党校何徐兴成华区委党校李晓峰成华区委党校干庆文成华区委党校69.《关于成都市青白江绿色发展模式的研究》(研究报告)刘越青白江区委党校70.《社科视野下的成都60年》(专著)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71.《宋代成都府政研究》(专著)官性根西华大学72.《试论十二桥文化的生业方式》(论文)何锟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73.《国学经典导论》(科普书)谭平成都学院万平成都学院邓经武成都学院程建忠成都学院殷晓燕成都学院74.《成都英烈大典》(工具书)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75.《成都市锦江区志(1991-2005)》(资料书)锦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课题组76.《中共成都市温江历史(1949-1978)》(专著)温江区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77.《再论温江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的性质》(论文)李明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78.《金沙遗址的初步分析》(论文)江章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79.《金沙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认识》(论文)周志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80.《农村教育共同体构建:基于成都郫县的探索与实践》(专著)柯玲成都学院8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专著)刘敏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万中成都学院82.《学校管理与地缘文化》(专著)姚便芳成都学院83.《行走在生态教育的路上》(专著)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课题组84.《论教师的课堂创新素养》(论文)张伟四川师范大学杨斌成都七中初中学校85.《公办中小学民主管理委员会建设的实验研究--成都市青羊区现代学校制度实践探索》(研究报告)青羊区人民政府课题组86.《公诉运行机制实证研究》(专著)王昕市检察院87.《中美档案馆比较--以档案馆的公共性为切入点》(论文)张晓霞成都学院88.《行政处罚群众公议: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论文)黄仕红市委党校89.《最后的羌声部落》(科普读物)苏伟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王琦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90.《成都大皮影的文化记忆》(科普读物)罗兰秋成都体育学院赵洪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邬红丽成都体育学院91.《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研究》(专著)郑卫国市委党校万涛市委党校杨峻峰市委党校郑宇星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李发戈市委党校92.《精神治疗与宗教信仰--从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歧说起》(论文)孙恪廉市委党校93.《天府古镇羊皮书》(工具书)袁辉市建委任桂园重庆三峡大学李世庆市建委杜鸿雁市建委94.《温江区地名通览》(工具书)温江区民政局课题组95.《锦江名片》(科普读物)锦江区人民政府课题组锦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96.《锻炼就这么轻松》(科普读物)胥江青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7.《畅游中国(上、下)》(科普读物)青羊区青少年宫课题组98.《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专著)贺继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蒋家胜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凌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范华亮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李江源成都职业技术学院99.《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心理辅导技术》(专著)曹璇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静梅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周玫锦江区教师进修校杨伟成都树德中学黄立刚四川大学附属中学100.《在音符中徜徉的美育》(专著)寇忠泉成都高新实验小学。

成都高新:中国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

成都高新:中国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

在CDHT创新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四川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在筹备之中。这个联盟采取自愿合作的体系,将在针对一类终端产品提供配套IC产品的设计公司中形成一个联盟,共同向市场推广他们的设计和解决方案。同时,服务中心也争取今年年底建成一个电子整机测试平台,实现上、下游一体化支持。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是长虹集团100%控股的IC设计公司,成立于2005年,员工90多人,其中80%为研发人员。
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有多大?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成都作为灾区辐射区,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
“汶川大地震当时对成都高新区部分企业生产线上的产品造成了损失,但大部分企业在2至3天内恢复了生产,”郑莉回忆到,“成都未列入到任何灾区的目录中,这取决于成都盆地特定的地质条件。同时,高新区的生产和研发也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转型,推出了模拟、功率、MEMS等新工艺,现在SMIC在中国的所有代工厂中,只有成都具有做功率IC的能力,”该公司总经理李岗介绍了成芯的最新进展,“到今年6至7月份,产能已经达到了1万片/月,预计年底能达到3万片/月。目前,在成都的IC设计公司中有1/3与功率IC相关。”
“成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具有4方面的优势:一是具备企业运营成本优势,如土地成本较上海大约低16%,而IT人员的平均薪酬仅为上海同行的70-80%;二是超过50年的电子产业积累;三是丰富和优质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成都拥有40多所高校;四是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与市场支撑,四川是中国人口数量第二的大省,具有辐射西南6省、市的作用和地位。”郑莉总结了成都高新区的优势,“成都具有辐射3亿人口市场的条件,以TCL为例,其从成都销售的电视数量占到其产量的25.6%。”TCL已决定在CDHT新建LCD电视生产基地。

梯形融资模式在成都高新区的实践与思考

梯形融资模式在成都高新区的实践与思考

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高新区管委会将按年末担保余额的 海产业基金的运作能给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立法和后续产
0.5%给予担保公司奖励。
业基金的成立有所借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欧巍的离
(3)建立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成都高新区 去对渤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的影响,为正处于探索中的中
在充分利用社会担保资源的基础上,由财政出资1.15亿元 国产业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具有行政色彩的
(2)建立激励机制集聚担保资源。鼓励社会担保机构
额度200亿的人民币基金试点,渤海产业基金首次募集的 资金规模达到了60.8亿元,出资方来自社保基金、国家邮 政局、国家开发银行和中银国际等机构,是清一色的国有企 业或者国家机构,这使渤海产业基金具有了“官办”性质。
2009.4(总第64期)
为高新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如果担保机构为高新区 在获批成立后,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曾经被寄以厚望,希望渤
半之后,CEO欧巍宣布辞职。作为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 切结合在一起,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提供 (下转第62页)

验 份合作制,变土地承包权为“村”民股权,明晰土地使用权的
区 建 设
产权,土地集中后由社区统一经营或发包。 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要把握四点:一是明确量化资产
范围,将公益性资产、资源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和货币性资
四、加强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的建设,优化区域金融生 态环境
1.建立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1)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高新区管委会、银行、担保公司 三方共同承担风险,提升企业融资信用,如与国家开发银行的

验 合作,政府、银行、担保公司按照12%、18%、70%的比例分担
区 建 设
风险,并且高新区管委会在银行设立风险准备金专户,按照一 定比例缴存风险准备金到专户,以确保出现风险时及时清偿。

挑战融资难:太阳照常升起——专访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

挑战融资难:太阳照常升起——专访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
汤继 强 绝于耳

?

当前

上 上 下 下 关注 中小 企 业 的声 音 不

但 真 正 变成 具 体 的效 用 还 有
个过程

现实 首要
的选 择 主 要 有 : 要 提 高 高科技 企 业 的融 资能 力
选 择 是 增 强 其 内源 融 资 能 力


所以

政府有必要 为其
提 供 更 加 优 惠 的税 收 政 策
A 专家 视 角 I S A \ N T
,
I战 杉三 融 资难 : 太 阳 照 胖僦
匿 专 访 成 者 高新 区 发 展 策 划 局 局 长 汤 继 强
企 业 都有 个 生 命 周 期 从 初 创 期 成 长期 扩 张 期 成 熟 期 到 衰 退 期 每 步都 需要 不 同 的 融 资战略 因此 随 着企 业 生 命 周期 的 变 化 融 资渠 道 及 方 也 要 不 同 所 以 我 提 出 了要 建 立 起 内源 融 资 + 政 府 扶 持 资金 + 风 险 投 式 资 + 债权 融 资 + 股 权 融 资 + 改 制 上 市 的 梯 形 融 资模 式

它的
设计了
条 充 满 阳 光 的希 望 之 路

受 到政 府

学 界和 实 务

技 术 创新 强 度越高
它 的 投 入 力度 也 就 越 大

这 些 企业 在

界 的高 度 关 切
在 当 前 的语 境 下

更 具 有特 别 的意 义



创 业 时 期需要 较 大 的资金 支持 有相应 的资金投 入 到研 究 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中国房地产应确立
梯度发展模式
房地产新政出台两月有余,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成交量都遭到“腰斩”,而这种低迷的成交量还在延续。

然而,跌量之下并未见跌价。

而且,随着国内外经济再度出现复杂形势,房地产调控有了更多的考量。

由于中国的房地产业带动着相关56个上下游行业,房地产持续两个多月保持非常低的成交量,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很大。

为此,中央高层委托有关机构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进行楼市调研,并且征求民间研究机构意见,以便更真实地了解目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认为,理性的房地产发展应该是基于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发展。

如果“新十条”解决不了问题,就再出新的政策。

因为把房地产的问题解决好了,将有利于驱动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的房地产与区域协调发展。

在6月19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
发展论坛”上,汤继强提出房地产梯度发展模式,认为这才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健康模式。

汤继强以其所在的成都高新区摸索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为例说,根据企业的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扩张期的不同阶段,为它提供不同的融资组合方案。

这样做,既调动了银行、社会的资金,也调动了企业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了一个非常灵活的、具有组合意义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系列配套方案。

汤继强透露,科技部对此准备在成都高新区挂一个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牌子。

借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汤继强认为,政府也完全可以出台一系列灵活而丰富的、基于不同住房需求的、不同层次需求的政策,形成一个为不同需求人群量身打造的“房地产梯度发展模式”,让对住房有不同需求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寻找到自己的一个居所,无论是租还是购,甚至免费享用。

至于在“房地产梯度发展模式”的假定下,政府、企业、投资者可以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下运作,汤继强认为,房价过高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房地产的问题应该在发展中来解决。

他举例来说,成都正在打造一个名叫“天府新城”的城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准备建6500万平方米的房子,其中有三分之_
左右是住宅,其他三分之二主要是发展高端产业。

现在,这个区域已经聚集了世界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前20强企业中的11家,聚集了世界500强中的48家,另外还常年保持了1500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对于西部内陆城市来讲,是十分不容易的。

汤继强表示,取得这样成功的因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而灵活的政策:就是一个重点企业一个策略,一个产业一个策略。

如果企业的定位与政府的主导产业定位是吻合的,产业和政府的要求是一致的,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土地供应价格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甚至几近零地价。

所以成都的房价比起中国的其他城市来讲,偏理性的多一点,这和成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的政策是有关系的。

成都对于科研用地和产业用地,都不是执行房地产用地的价格。

汤继强表示,对科研与重大产业化项目用地的价格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决心,如果地方政府太过度地依赖土地财政,是没有这样的胸襟和胆量如此做的。

为一个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从长远考虑,政府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

“其实政府是最有能力和办法来影响房地产发展的。

”汤继强说,政府可以建设大量的廉租房、安居房,让开发商去建商品房,通过税收政策和土地供应方式
的不同策略,完全可以形成丰富的住房供应形式,满足不同人们的不同需求。

新加坡就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新加坡有个“建屋发展局”。

它建了80%住房,其余20%的房子由开发商建设,基本保证国民需求。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很好的经验可供借鉴。

在中国只要能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兼顾“高、中、低”和“东、中、西”的房地产梯度发展模式,这个产业一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