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安全性配置应用之DMZ及IP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安全性配置应用之DMZ及IP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安全性配置应用之DMZ及IP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安全性配置应用之DMZ及IP过滤实验 实验网络拓扑图

PC3

外部网络192.168.1.5

WAN口192.168.1.10

192.168.2.6 PC1

DMZ主机

192.168.2.1

WPA-PSK

安全模式

LAN口

内部网络

Router

192.168.2.3

PC2

实验原理说明

设置内网(私有IP地址)的PC1位DMZ主机,允许外网(本应为共有IP地址,这里以192.168.1.*为例)的客户机PC3进去访问PC1上的Web及FTP等所有服务。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了WPA-PSK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实验内容

我当时是作为PC1来进行实验的,所以下面主要讲述我的PC1的实验过程。

首先,进行路由器的配置。用网线连接路由器的LAN口,打开配置页面。将SSID设为left-2,频道号设为3。

进入“无线设置>无线安全设置”,选择安全模式为WPA-PSK/WPA2-PSK,然后选择认证类型为WPA2-PSK,选择加密算法为AES,选择PSK密码为自定义,值为12345678,保存。

然后重启路由器。

然后,设置无线路由器的LAN口为192.168.2.1,保存。

设置无线路由器的W AN口为192.168.1.10,保存,再次重启。

按照网络拓扑图,我设置了我的PC1的IP地址为192.168.2.6,这是和无线路由器的LAN 口相连的。

PC1的IP设置

接着,设置好PC1的Web服务。

设置完成

下面进行无线路由器的DMZ设置。只需输入局域网中指定为DMZ主机的IP地址,这里是我的PC1,,然后选中启用DMZ并保存。

无线路由器的IP过滤设置。首先,开启上网控制总开关,选择缺省过滤规则,保存。打开上网控制>主机列表页面,增加单个条目。打开主机列表设置页面,添加PC2的IP地址信息。切换回上网控制主页面即规则管理页面,增加单个规则条目。打开上网控制规则设置页面,禁止PC2访问外网,保存。设置好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PC2添加为IP过滤的主机

在上面的路由器的各种设置完成后,我作为PC1机的任务完成。其他主机的分工也都完成了。我们在PC2上ping PC3,发现无法ping通。PC1和PC2之间可以正常通信,而且能够互相访问对方的WWW服务或者FTP服务。最重要的是,PC3和PC1之间的通信正常,说明之前的设置成功了。

心得体会

无线网络应用是我上大学以来感觉最为实用最有价值的一门课。

上面的小实验是DMZ及IP过滤实验,这个实验的实用性不言而喻。对于一些企业服务器来说,DMZ是实现企业正常提供服务的必要设置。以前我也想过相关的问题,今天终于解决了。IP过滤可以防止某些机密文件的外传,也可以防止访问不希望访问的站点。前几次实验的时候我由于对网络的理解有本质性的错误,导致感觉都是云里雾里。

但是这次实验之前之中之后我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终于解决掉了我之前的疑问,顿时一切豁然开朗。所以我意识到,一定要不留一点疑问,只有如此方能把握整个实验的脉络。

TCPIP实验指导书

TCP/IP协议分析与编程实践实验提要 本学期实验课程为24学时,必做实验6个,具体内容如下介绍。除实验5要求采用winpcap,其他实验不限定实现的编程语言和平台。 实验1-1 系统时间同步程序 要求:(1)TCP (2)C/S 摘要:设计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实现客户系统时间和服务器系统时间同步。 具体: 客户:(1)客户创建流套接字,向服务器发起TCP连接。 (2)连接创建成功后,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时间,更新客户系统时间。 (3)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 服务器:(1)服务器创建监听套接字,监听客户TCP连接请求。 (2)当收到一个客户TCP连接请求,创建连接套接字同意与其创建连接。 (3)获取系统时间,通过连接套接字返回给客户。 实验1-2 系统时间同步程序 要求:(1)UDP (2)C/S 摘要:设计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实现客户系统时间和服务器系统时间同步。 具体: 客户:(1)客户创建数据报套接字,通过该套接字向服务器发出”time”命令获取服务器系统时间。 (2)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时间,更新客户系统时间。 (3)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 服务器:(1)服务器创建数据报套接字,等待接收客户数据。 (2)接收客户发来的“time”命令,获取系统时间,通过套接字返回给客户。实验2 聊天程序设计 要求:(1)TCP/UDP (2)C/S 摘要:设计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实现客户和服务器相互收发数据直到一端输入“end”结束。 具体: 客户:(1)客户创建流套接字,向服务器发起TCP连接。(或是客户创建数据报套接字)

(2)连接创建成功后,通过套接字向服务器持续发送或是接收数据。 (3)输入或是收到命令”end”,结束收发数据,并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 服务器:(1)服务器创建监听套接字,监听客户TCP连接请求。(或是创建数据报套接字)(2)当收到一个客户TCP连接请求,创建连接套接字同意与其创建连接。 (3)通过套接字与客户持续发送或是接收数据。 (4)输入或是收到”end“命令,结束与该客户的收发数据,断开连接。 实验3 TCP和UDP套接字综合应用 要求:(1)TCP、UDP (2)C/S (3)多线程编程 摘要:设计简单的客户/服务器,服务器实现并发同时响应客户的UDP通信要求,也能响应客户端发过来的TCP通信要求。 TCP客户: (1)客户创建流套接字,向服务器发起TCP连接。 (2)连接创建成功后,通过套接字向服务器持续发送或是接收数据。 (3)输入或是收到命令”end”,结束收发数据,并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 UDP客户: (1)客户创建数据报套接字,通过该套接字向服务器发出”time”命令获取服务器系统时间。 (2)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时间,更新客户系统时间。 (3)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 服务器: 针对TCP客户,提供的服务如下: (1)服务器创建监听套接字,监听客户TCP连接请求。 (2)当收到一个客户TCP连接请求,创建连接套接字同意与其创建连接。 (3)通过套接字与客户持续发送或是接收数据。 (4)输入或是收到”end“命令,结束与该客户的收发数据,断开连接。 针对UDP客户,提供的服务如下: (1)服务器创建数据报套接字,等待接收客户数据。 (2)接收客户发来的“time”命令,获取系统时间,通过套接字返回给客户。 实验4 Web服务器 要求:(1)TCP (2)C/S (3)http 摘要:设计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它仅能处理一个请求。 具体: Web服务器:

tcpip实验报告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协议分析软件,对通信系统的通信过程进行监控、分析,以了解通信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内容 利用协议分析软件(如:Wireshark)跟踪局域网报文(如条件允许也可跟踪多种局域网协议报文),实验内容如下: 将安装协议分析软件的PC接入以太网中,跟踪PC之间的报文,并存入文件以备重新查。 设置过滤器过滤网络报文以检测特定数据流。 利用协议分析软件的统计工具显示网络报文的各种统计信息。 三、实验步骤 1、在PC中安装协议分析软件(如:Wireshark)。具体安装过程详见附录:Wireshark用户指南。 2、启动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选择抓包菜单项启动实时监视器,开始实时跟踪显示网络数据报文。可根据系统提示修改显示方式,详见附录:Wireshark用户指南。 3、调出跟踪存储的历史报文,选择有代表性的ETHERNET,IEEE802.3,IP,ICMP,TCP,UDP报文,对照有关协议逐个分析报文各字段的含义及内容。 EHERNET报文格式 IEEE802.3报文格式 IP报文格式

4、设置过滤器属性,如目的地址,源地址,协议类型等。如过滤不需要的网络报文,过滤器允许设置第二层,第三层或第四层的协议字段。 过滤器有两种工作方式: 1)捕获前过滤:协议分析软件用过滤器匹配网络上的数据报文,仅当匹配通过时才捕获报文。 2)捕获后过滤:协议分析软件捕获所有报文,但仅显示匹配符合过滤条件的报文。选择统计菜单项可以显示网络中各种流量的统计信息,如:关于字节数,广播中报文数,出错数等。

UDP 客户/服务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使用因特网提供的UDP 传输协议,实现一个简单的UDP 客户/服务器程序,以了解传输层所提供的UDP 服务的特点,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软件接口风格,熟悉socket 机制和UDP 客户端/服务器方式程序的结构。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为UDP 客户/服务器实验。实验内容:UDP echo 客户/服务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UDP echo 客户/服务器程序完成以下功能: 客户从标准输入读一行文本,写到服务器上;服务器从网络输入读取此行,并回射(echo )给客户;客户读此回射行,并将其写到标准输出。 三、实验步骤 1、 总体设计 客户程序从标准输入读一行文本,写到服务器程序上;服务器程序从网络输入读取此行,并回射给客户程序;客户程序读此回射行,并将其写到标准输出。 2、 详细设计 U D P 客户-服务器程序所用套接口函数 1)服务器main 函数 2)服务器str_echo 函数

实验一TCPIP配置与测试

实验一TCP/IP配置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熟悉并掌握TCP/IP的基本配置。 2、掌握TCP/IP的基本测试方法。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局域网; 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三、预备知识 从某种程度上说,Internet/Intranet与传统网络的主要区别在于它采用了TCP/IP协议,TCP/IP通信协议是目前最完整的、被普遍接受的通信协议标准。它可以使不同的硬件结构、不同软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TCP/IP 是一个广泛发布的公开标准,完全独立于任何硬件或软件厂商,可以运行在不同体系的计算机上。它采用通用寻址方案,一个系统可以寻址到任何其他系统,即使在Internet这样庞大的全球网络内,寻址也是游刃有余。 主流的操作系统都支持TCP/IP协议。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平台对TCP/IP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安装和配置管理都是基于图形化窗口的,只要对TCP/IP 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即使是初学者按照提示也能够很轻易地进行基本的安装配置。 TCP/IP配置完毕后,即可利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Windows提供了许多测试工具软件,常用的有: .Ping ,检测网络是否连通。 .Ipconfig ,显示目前TCP/IP的配置。 .Netstat ,显示目前TCP/IP网络连接与每一种协议的统计数据。 .Route ,显示路由配置信息。 .Tracert ,根踪由本机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主机所经的路由器及时间。 四、实验步骤 1、在Windows2000 Server中配置TCP/IP。

(1)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打开网络和拨号连接对话框。 (2)选择[本地连接],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从组件列表中选择[1nternet协议(TCP/IP)] ,单击[属性]按钮打开如图 1.1所示的对话框。 图1.1 [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 (3)选择1P地址分配方式,这里有两种情况: ●如果要通过动态分配的方式获取IP地址,请选择[自动获得IP地址选 项] 。这样计算机启动时自动向DHCP服务器申请IP地址,除了获取 IP地址外,还能获得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信息,自动 完成TCP/IP协议配置。对于服务器一般不让DHCP服务器指派地址, 而应设置固定的IP地址。 ●如果要分配一个静态地址,请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选项,接着在 下面的区域输入指定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的网关地址,必须 为不同的计算机设置不同的IP地址,同一网段内的子网掩码必须相同。(4)选择DNS服务器地址分配方式,一般要使用DNS域名服务,如果要通过动态分配的方式获取IP地址,请选择[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选 项:如果要分配一个静态地址,请选择[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地址] 选项,接着在下面的区域输入指定的首选DNS服务器地址和备用DNS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2012 年 6 月 10 日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 姓名实验混凝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 名称实验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花的过程叫混凝。同组者 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实验目的: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 A1(SO)、 FeCl后~生成的AI、 Fe的化合物对胶体的脱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2433 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 pH 值影响。基本方法。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实验原理: 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 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 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实验步骤及装臵图: 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1.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放臵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 pH值、温度。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混凝剂A、B,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1mL混凝剂的投加量~逐滴滴入200mL原水杯中直到出现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 有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 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

TCPIP实验报告

TCP/IP技术实验报告 书 专业:[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张世超] 完成时间:9:28 AM

实验一网络应用程序基础 实验目得: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运用TCP/IP技术进行网络编程得基本知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得理解,掌握套接字网络通信编程技术,能够运用VC++为开发工具编程解决网络通信中得实际问题,进行一些简单得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实验内容: 1,Winsock得启动与终止。 2,Winsock得创建及绑定与关闭。 3,建立通信连接listen及accept与connect。 4,数据得传输。 5,简单得客户机/服务器之间得通信。 要求:通过在SDK模式下完成数据通信得过程,掌握Windows Socket得常用函数得形式与使用方法,理解数据通信得过程。 实验步骤: 1,打开VC环境 1,使用向导为客户端创建工程:选择可执行程序,选择使用wsa环境,单文档环境,其她得选择默认设置 2,在文件中添加代码 3,编译调试 4,使用向导为服务器端创建工程:选择可执行程序,选择使用wsa环境,单文档环境,其她得选择默认设置 5,在文件中添加代码 6,编译调试 7,分别打开两个系统命令窗口中,并分别在其中运行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程序。 8,在客户端侧输入字符,可以瞧到服务器收到字符串 参考代码:课本156页--160页 实验结果: Client: #include<Winsock2、h> #include<stdio、h> //服务器端口号为5050 #define DEFAULT_PORT 5050 #define DATA_BUFFER 1024 void main(int argc,char *argv[]) { ?WSADATA wsaData; SOCKET sClient; ?int iPort=DEFAULT_PORT;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报告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水处理技术(实验)实验名称: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成绩评定: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实验学期:

实验七过滤及反冲洗实验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反冲洗时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度之间的关系。 2、了解清洁砂层过滤时水头损失变化规律,以及滤层水头损失的增长对过滤周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过滤原理 水的过滤是根据地下水通过地层过滤形成清洁井水的原理而创造的处理浑浊水的方法。在处理过程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颗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达到澄清的工艺过程。过滤是水中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间粘附作用的结果。粘附作用主要决定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当水中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上时,在范得华引力和静电引力以及某些化学键和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作用下,它们被粘附到滤料颗粒的表面上。此外,某些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也同时存在。经研究表明,过滤主要还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经过迁移和粘附两个过程来完成去除水中杂质的过程。 2、影响过滤的因素 在过滤过程中,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层中悬浮颗粒的量也会随着不断增加,这就必然会导致过滤过程水力条件的改变。当滤料粒径、滤层级配和厚度及水位己定时,如果孔隙率减小,则在水头损失不变的情况下,将引起滤速减小。反之,在滤速保持不变时.将引起水头损失的增加。就整个滤料层而言,鉴于上层滤料截污量多,越往下层截污置越小,因而水头损失增值也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此外,影响过滤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水质、水温、滤速、滤料尺寸、滤料形状、滤料级配,以及悬浮物的表面性质、尺寸和强度等等。 3、滤料层的反冲洗

实验1TCPIP属性设置(参考答案)

实验一TCP/IP属性设置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学习局域网接入Internet时的TCP/IP属性的设置; 2. 掌握ping、ipconfig等命令的使用; 3. 熟悉使用相关命令测试和验证TCP/IP配置的正确性及网络的连通性。 【二】实验要求 1. 设备要求:计算机2台以上(装有Windows 2000/XP/2003操作系统、装有网卡已联网); 2. 分组要求:2人一组,合作完成。 【三】实验预备知识 1. 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 (1)IP地址 IP地址(IP Address)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bit二进制地址,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IP地址经常被写成十进制的形式,中间使用符号“.”分开不同的字节,IP地址它就像一个人可以合法的在社会上办理银行卡、移动电话等社会活动所需要一个身份证号标识一样。 所有的IP地址都由国际组织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负责统一分配,目前全世界共有三个这样的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负责美国及其他地区)、ENIC(负责欧洲地区)、APNIC(负责亚太地区),我国申请IP地址要通过APNIC,APNIC的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申请时要考虑申请哪一类的IP地址,然后向国内的代理机构提出。 (2)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3)默认网关 默认网关(Default Gateway)是一个可直接到达的IP 路由器的IP 地址,配置默认网关可以在IP 路由表中创建一个默认路径,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网关。默认网关的意思是一台主机如果找不到可用的网关,就把数据包发给默认指定的网关,由这个网关来处理数据包,它就好像一所学校有一个大门,我们进出学校必须经过这个大门,这个大门就是我们出入的默认关口。现在主机使用的网关,一般指的是默认网关。一台主机的默认网关是不可以随随便便指定的,必须正确地指定,否则一台主机就会将数据包发给不是网关的主机,从而无法与其他网络的主机通信。 (4)DNS服务器 DNS服务器(Domain Name System或者Domain Name Service) 是域名系统或者域名服务,域名系统为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用户使用域名地址,该系统就会自动把域名地址转为IP地址。域名服务是运行域名系统的Internet工具。执行域名服务的服务器称之为DNS服务器,通过DNS服务器来应答域名服务的查询。TCP/IP属性设置中填入的是DNS服务器的IP地址。 2. Ping命令 Ping命令是最常用的一种网络命令,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发送与接收)数据报。根据返回的信息,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

TCP.IP课程实验报告

TCP/IP协议族分析 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TCP/IP 概述 (3) 1.1 TCP/IP协议族定义 (3) 1.2 TCP/IP协议族的特点 (3) 1.3 TCP/IP协议族的分层 (3) 1.4 TCP/IP协议族的结构 (4) 第二章地址解析协议(ARP)——链路层 (5) 2.1 ARP概述 (6) 2.2 ARP的组成 (6) 2.3 ARP工作原理 (7) 2.4 ARP帧结构 (7) 第三章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网络层 (13) 3.1 ICMP协议简介 (13) 3.2 ICMP消息结构 (14) 3.3 Echo Request和Echo Reply查询消息 (14) 3.4 ICMP各字段分析 (15) 第四章传输控制协议(TCP)——运输层 (18) 4.1 TCP协议简介 (18) 4.2 TCP数据包结构 (19) 4.3 TCP数据包分析 (20) 4.4 TCP三次“握手” (25) 第五章普通文件传输协议(TFTP)——应用层 (27) 5.1 TFTP数据传输模式 (27) 5.2 TFTP会话实例 (28) 总结 (31) 参考文献 (31)

第一章 TCP/IP 协议族概述 1.1 TCP/IP协议族定义 TCP/IP协议族是指一整套数据通信协议, 其名字是由这些协议中的两个协议组成的,即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和网间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虽然还有很多其他协议,但是TCP和IP显然是两个最重要的协议。 1.2 TCP/IP协议族的特点 TCP/IP协议族有一些重要的特点,以确保在特定的时刻能满足一种重要的需求,即世界范围内的数据通信。其特点包括: ●开放式协议标准。可免费使用,且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或操作系统无关。由于它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因而即使不通过Internet 通信,利用TCP/IP来统一不同的硬件和软件也是很理想的。 ●与物理网络硬件无关。这就允许TCP/IP可以将很多不同类型的网络集成在一起,它可以适用于以太网、令牌环网、拨号线、X.25网络以及任何其它类型的物理传输介质。 ●通用的寻址方案。该方案允许任何TCP/IP设备唯一的寻址整个网络中的任何其他设备,该网络甚至可以像全球Internet那样大。 ●各种标准化的高级协议。可广泛而持续地提供多种用户服务。 1.3 TCP/IP协议族的分层 图1-1 TCP/IP协议族中不同层次的协议

SUSTech水处理工程混凝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 _ 一学号: 小组成员: 实验日期: ___________ 天气: ____________ 实验室温度: __________ 水处理实验一混凝 实验背景: 混凝过程就是现代城市给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就是最关键得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在原水与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得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得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就是针对水中得这些物质处理得过程?混凝可去除得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1nm-0、1卩m(有时认为在1^m)。通过实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得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得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实验目得: 1 .了解混凝得现象及过程,观察矶花得形成; 2. 了解混凝得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3.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得影响; 4.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 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实验原理: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得胶体颗粒就是水产生浑浊现象得原因之一,胶体得布朗运动、胶体表面得水化作用以及胶体之间得静电斥力,其中胶体间得静电斥力起着主要作用,使得胶体具有分散稳定性。因此,通过自然沉淀得方法不能去除? 胶体颗粒表面带有一定得电荷,米用电动电位Z (Zeta电位)表示,Z电位得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间静电斥力得大小以及影响范围。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得Z电位约在-30mV以上,向水中投加混

凝剂从而提供大量得正离子,能够压缩胶体得双电层结构,使胶体脱稳从而凝结与沉降,通常Z电位降到-15mV时胶体脱稳。随着Z电位降低,胶体得水化作用也逐渐减弱,混凝剂水解形成得高分子物质在胶粒间起到吸附架桥得作用, 提高混凝效果,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得高分子物质也能起到吸附作用,形成絮凝体。 脱稳后得胶粒在一定得水力作用下形成较大得絮凝体,称为矾花, 直径较大密度也较大得矾花容易下沉。胶体脱稳聚集形成矾花,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水流速度梯度G 值起着主要得作用,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水消耗得能量得多少。G值得表达式如下: 式中: P :搅拌功率(J / S) 卩:水得粘度(P a?s) V : 被搅动得水流体积 式中G值可以直接由搅拌器显示板读出。粒径越大得矶花在水流得作用下抗剪强度较低,因此随着实验过程中矶花不断长大,G值应逐渐较小。 混凝剂得种类以及投加量得多少将直接影响混凝效果。处理不同水质, 不同种类得混凝剂得投加量也不同,需经过相关实验进行确定。 仪器与试剂: 深圳中润混凝实验搅拌仪(附6个1000ml烧杯); 梅特勒p H计;温度计;哈希210 0浊度仪; 1 000ml量筒2个;1 0 0 ml烧杯6个;10m L移液管2个; 2m L移液管1个;医用50~1 0 0mL注射器一个,取样用;洗耳球1个。 硅藻土,配制浊度在10 0-200 度左右悬浊液开展混凝实验; 精制硫酸铝A l 2(S O 4)3 ? 18 H2O溶液,1 0 g/L ; 氯化铁FeC l 3 ? 6H2O容液,10 g/L; 聚合氯化铝[Al 2(OH)mCl—m]n 溶液(P A C), 10 g/L ; 聚丙烯酰胺P A M溶液,1g /L (助凝剂); HC l溶液(化学纯):浓度10% ;

TCP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TCP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设计 姓名: 班级:

一.实验目的 实现在TCP方式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过程。 二.实验要求 编程实现一个聊天室系统。该系统首先必须设立服务器,建立完成后必须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建立成功后可以接收客户端输入的信息。该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用户通过客户端发送消息。服务器端在收到消息后,显示在主界面上 实验报告要求有实现过程的流程图,对主要的函数及其参数给予说明,要有实现过程的主要程序段,并对各段程序的功能及作用进行说明。 三.程序实验原理及流程图 在TCP/IP协议下,通讯是建立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由客户端想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服务器响应后建立连接,然后才能开始进行通讯。一下是实现的流程图。 系统工作流程:

四.节目设计 在VC++的MFC下创建基于对话框模式的TCP服务器端和TCP客户端,设置控件并调整相应的属性。下面是初始化的效果:

五.主要函数及其参数说明 1、服务器端 1)BOOL CCSocketDlg::OnInitDialog() 用于初始化对话框。在这个这个系统自动生成的函数中添加对进程的控制。 count=0; m_list.InsertColumn(0,"消息");

m_list.SetColumnWidth(0,435); m_edit.SetLimitText(99); for (int i=0;i<50;i++) msgsock[i]=NULL; //设定地址 serv.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serv.sin_family=AF_INET; serv.sin_port=5000;//htons(5000); addlen=sizeof(serv); m_button.EnableWindow(FALSE); //创建socket 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绑定 if (bind(sock,(sockaddr*)&serv,addlen)){ m_edit.SetWindowText("绑定错误"); } else{ //m_list.InsertItem(count++,inet_ntoa(serv.sin_addr)); m_edit.SetWindowText("服务器创建成功"); //开始侦听 listen(sock,5); //调用线程 AfxBeginThread(&thread,0); 2)getcount() 用于获得还没有使用的socket数组号int CCSocketDlg::getcount(){ for (int i=0;i<50;i++){ if (msgsock[i]==NULL) return i;} return -1;

TCPIP实验之IP数据包分析--

TCP/IP协议与编程实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题目用Wireshark抓包分析ip数据包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会初步使用Wireshark,能在所用电脑上进行抓包 2、了解IP数据包格式,能应用该软件分析数据包格式 3、查看一个抓到的包的内容,并分析对应的IP数据包格式 二、实验内容 Wireshark 是网络包分析工具。网络包分析工具的主要作用是尝试捕获网络包,并尝试显示包的尽可能详细的情况。 实验步骤: 1、打开wireshark,选择接口选项列表。或单击“Capture”,配置“option” 选项。

2、设置完成后,点击“start”开始抓包: 3、显示结果: 3、选择某一行抓包结果,双击查看此数据包具体结构。

4、捕捉IP数据报。 ① 写出IP数据报的格式。 IP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含义如下: (1)版本占4位,指IP协议的版本。通信双方使用的IP协议版本必须一致。目前广泛使用的IP协议版本号为4(即IPv4)。 (2)首部长度占4位,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是15。请注意,这个字段所表示数的单位是32位字长(1个32位字长是4字节),因此,当IP的首部长度为1111时(即十进制的15),首部长度就达到60字节。当IP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因此数据部分永远在4字节的整数倍开始,这样在实现IP协议时较为方便。首部长度限制为60 字节的缺点是有时可能不够用。但这样做是希望用户尽量减少开销。最常用的首部

3)区分服务占8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这个字段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被使用过。1998年IETF把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 DS(Differentiated Services)。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 (4)总长度总长度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总长度字段为16位,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216-1=65535字节。长度就是20字节(即首部长度为0101),这时不使用任何选项。 (5)标识(identification) 占16位。IP软件在存储器中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1,并将此值赋给标识字段。但这个“标识”并不是序号,因为IP是无连接服务,数据报不存在按序接收的问题。当数据报由于长度超过网络的MTU而必须分片时,这个标识字段的值就被复制到所有的数据报的标识字段中。相同的标识字段的值使分片后的各数据报片最后能正确地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 (6)标志(flag) 占3位,但目前只有2位有意义。 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MF(More Fragment)。MF=1即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MF=0表示这已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 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DF(Don’t Fragment),意思是“不能分片”。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片。 7)片偏移占13位。片偏移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相对用户数据字段的起点,该片从何处开始。片偏移以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这就是说,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8字节(64位)的整数倍。 (8)生存时间占8位,生存时间字段常用的的英文缩写是TTL(Time To Live),表明是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由发出数据报的源点设置这个字段。其目的是防止无法交付的数据报无限制地在因特网中兜圈子,因而白白消耗网络资源。最初的设计是以秒作为TTL的单位。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时,就把TTL减去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掉的一段时间。若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的时间小于1秒,就把TTL值减1。当TTL值为0时,就丢弃这个数据报。 #TTL通常是32或者64,scapy中默认是64 (9)协议占8位,协议字段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使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应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在scapy中,下层的这个protocol一般可以从上曾继承而来,自动填充,我们一般可以省略不填此项) (10)首部检验和占16位。这个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但不包括数据部分。这是因为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一下首部检验和

TCP协议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 内容摘要 该实验报告了TCP协议分析实验相关分析; TCP协议分析是通过Wireshark分析TCP协议的报文格式,如理解TCP报文段首部各字段的含义,理解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了解TCP的确认机制,了解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实验目的 1. 通过协议分析软件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 2. 理解TCP报文段首部各字段的含义; 3. 理解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 4. 了解TCP的确认机制,了解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实验原理 连上in ternet的PC机,并且安装有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 实验原理及概况 TCP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运输层协议,它能够在两个应用程序章提供可靠的、有序的数据流传输,能够检测传输过程中分组是否丢失、失序和改变,并利用重传机制保证分组可 靠地传输到接收方; TCP首部格式如下图所示: 位U 3 16 24 31 首先是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服务器提供服务的端口号是固定的,比如:Web服务端口 号是80,而客户端的端口号是由操作系统随机分配一个用户端口号。TCP提供字节流服务, 它为分组中的每个字节编号,首部中的序号表示分组中第一个字节的编号。接收方用确认号 表示它期望接收的数据流中下一个字节编号,表明确认号之前的字节接收方都已经正确接收 了。数据偏移字段表示报文段的首部长度。标志部分包含6个标志位,ACK位表明确认号 字段是否有效;PUSH位表示发送端应用程序要求数据立即发送;SYN、FIN、RESET三位 用来建立连接和关闭连接;URG和紧急指针通常较少使用。接收端利用窗口字段通知发送 方它能够接收多大数据量。检验和字段是接收方用来检验接收的报文是否在传输过程中出

水处理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教研室

实验一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掌握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判别菌胶团 的形态、结构,并据此判别污泥的形态; 2、掌握识别原生动物的种属以及用原生动物来间接评定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的 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混合体——菌胶团,细菌是菌胶团的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和菌胶团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微生物中除细菌外,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当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原生动物种类和形态亦随之变化。若游泳型或固着型的纤毛类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因此,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通过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有无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倾向等。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实验步骤 1、调试显微镜。 2、取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 待其沉淀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放在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3、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在加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 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4、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将标本放在圆孔正中央,转动调节器,对准焦距, 进行观察。 5、观察生物相全貌,注意污泥絮粒的大小、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必立即生 长情况,并加以记录和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进一步观察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如纤毛虫的运动情况、菌胶团细菌的胶原薄厚及色泽、丝状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等,画出所见原生动物和菌胶团等微生物形态草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原生动物的情况。 2、分析环境因素对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影响。

TCP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 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 实验项目编号: B03862704 实验项目名称:传输控制协议TCP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 2. 掌握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 3. 掌握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4. 掌握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 5. 理解TCP重传机制。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server 2003 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教学实验平台 三、实验原理(或要求): TCP报文格式 16位源端口号 16位目的端口号 位序号32 位确认序号32F P U A R S 4位首6保留(16I 位窗口大小 C 部长R S S Y 位)N N T G K H 度位紧急指针16位校验和16 选项数据 连接的建立TCP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 TCP是面 向连接的协议。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对于一个 要建立的连接,(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ackseq始化序列号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 确认的应答号。ACK,应答信号写为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 号写为SYN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 优质范文.

连接的释放TCP附加标记的报FIN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如图。文段) TCP重传机制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优质范文. .. 四、实验步骤: 练习一:察看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主机B、C、D启动协议分析器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TCP协议)。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进入TCP连接视图。在“服务器信息/IP地址”中填入主机C的IP地址;使用“端口扫描”获取主机C的TCP端口列表,在“服务器信息/端口”中填入主机C的一个TCP端口(大于1024);点击“连接”按钮进行连接。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字段名称报文1 报文2 报文3 Sequence Number Acknowledgement Number ACK SYN TCP连接建立时,前两个报文的首部都有一个“maximum segment size”字段,它的值是多少?作用是什么?结合I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度分析此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主机A断开与主机C的TCP连接。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doc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 第1条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水处理实验报告名称沉淀管烘箱平衡曝气充氧装置恒温振荡器722分光光度计过滤和反冲洗装置ZR2-6混凝搅拌器型号规格备注水泵漏斗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1/10000分析平衡空气压缩机课堂评分60测试结果实验报告评分40总分,水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自由沉降实验1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自由沉降颗粒的测试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降的规律,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时间-沉降速率(te)-沉降速率(uE)和CT/c0 ~ u关系曲线。 第二个实验原理沉降指的是通过重力从液体中去除固体颗粒的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沉淀过程可分为四类: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分层沉淀和压缩沉淀。 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讨污水中非絮凝固体颗粒的自由沉淀规律。 如图所示,试验是用沉淀管进行的。 如果水深设置为h,颗粒的沉降速度u = h/t u = h/t可以在t 时间内下沉至h深度。 根据给定的时间t0,计算颗粒的沉降速度u0。 所有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可在t0时完全去除。 如果原水悬浮物的浓度为c0(毫克/升),则原水悬浮物的沉淀率为c0(毫克/升)。CT。经过T时间后,污水中剩余悬浮物的浓度(毫

克/升)h采样口高度(厘米)T采样时间(分钟)。公式中自由沉淀试验装置的三个实验装置和设备 1、沉降管、储水箱、水泵和搅拌装置 2、秒表、卷尺 3、用于测定悬浮物的设备分析天平、称重瓶、烘箱、滤纸、漏斗、漏斗架、量筒、烧杯等。 4、经水和高岭土处理的污水。 四个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高岭土放入配水槽,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 2.取200毫升水样(测得的悬浮液浓度为c0),确定取样管中取样口的位置。 3.启动水泵,将混合液打入沉降管至一定高度,停泵,停混合器,记录高度值。 启动秒表并开始记录建立时间。 4.时间为 当1 、3 、5 、10 、15 、20 、40 、60分钟时,分别从取样口抽取200毫升水,并测量悬浮物浓度(ct)。 5.每次取样时,应首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以减少误差。取样前后应测量沉淀管内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并取两者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6.在每个沉降时间测定水样的悬浮物浓度和固体含量。 首先,将烘箱调至105±1℃,将滤纸放入称量瓶中,打开盖子,将称量瓶放入105℃烘箱至恒重,称量重量,然后取出恒重滤纸,

TCPIP原理实验一

实验一链路层帧格式分析实验 1、实验目的 1)熟悉Packet Tracer和Wireshark的用法。 2)掌握EthernetV2 标准规定的MAC 帧结构,初步了解TCP/IP 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3)了解IEEE802.1Q 标准规定的帧结构。 2、实验设备和连接 实验设备和连接图如图1 所示,一台交换机连接了2 台PC 机,分别命名为PC1、PC2,交换机命名为Switch。 图1 Ethernet 链路层帧结构实验连接图 3、实验分组 每两人一小组,每小组各自独立完成实验。 4、实验步骤 步骤1:按照如图1 所示连接好设备,配置PC1 和PC2 的IP 地址; 步骤2:在:PC1 和PC2 上运行Wireshark 截获报文,为了只截获和实验内容有关的报文,将Wireshark 的Captrue Filter 设置为“No Broadcast and no Multicast ”; 步骤3:在: PC1 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Ping 172.16.1.102”,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4:停止截获报文:将结果保存为MAC-学号,并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 1)列出截获的报文中的协议类型,观察这些协议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网络课程学习中,EthernetV2 规定以太网的MAC 层的报文格式分为7 字节的前导符、1 字节的帧首定界、6 字节的目的 MAC 地址、6 字节的源 MAC 地址、2 字节的类型、46~1500 字节的数据字段和4 字节的帧尾校验字段。分析一个Ethernet V2 帧,查看这个帧由几部分组成,缺少了哪几部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