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ppt课件

.
47
.
48
从1857年孟德尔进 行豌豆杂交实验算 起,经过无数科学 家近百年的探索, 蒙在生命遗传奥秘 上的面纱正在一层 层地剥去。
科学探索的道路 是螺旋式的,科学 家们在阶梯上不断 攀登,一个新的螺 旋展现在他们的眼 前,而这将引起一 场生命科学的革命。
.
49
• 最初由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概念, 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 克里克等几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 物遗传机制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 之上。
• 结果: (1)可以破坏、消化蛋白质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不影
响转化活性; (2)分解、消化RNA(而不是消化分解DNA)的RNA酶对
转化活性无影响; (3)在加入分解、消化DNA的DNA酶后,转化活性丧失。
这些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
.
32
• 发现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这是基 因研究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在当时, 这项重要的发现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艾弗里虽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 但当时评奖委员会认为“最好等到DNA的 转化机理更多地为人们所了解的时候再 说”。可是,当争议平息、诺贝尔奖评 选委员会准备授奖之时,他已经去世了。
36
噬菌体感染实验
• 35S标记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感染细菌 细菌无放射性
• 32P标记DNA内芯的噬菌体感染细菌细 菌有放射性
• 这一结果确凿无疑地证明,进入寄主细胞内 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噬菌 体的DNA不但包括噬菌体自我复制的信息, 而且包括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所需要的全部信 息。
.
42
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
这张照片正是发现DNA结构的关键
生物 必修二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概念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概念总结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概念总结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基本概念1.基因: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
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在某些病毒中是一段RNA。
2.DNA的复制:新的DNA的合成就是产生两个跟亲代DNA完全相同的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3.___转录____: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上的过程。
4.翻译:核糖体沿着mRNA的运行,氨基酸相继加到延伸中的多肽链上。
5.逆转录:遗传信息由RNA传递到DNA上的过程。
6.遗传密码:mRNA上每相连的三个核苷酸,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7.基因表达:基因形成RNA产物以及mRNA被翻译为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过程。
二、主要结论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它是由①磷酸②碱基③脱氧核糖组成。
其中,②和③结合形成的单位叫核苷。
组成DNA的②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所以,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2.DNA的空间结构特点:(1)两条长链按方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内侧是_碱基___;(2)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3)碱基配对原则:A与T、G与C配对。
3.DNA分子的功能: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方式中_携带_______着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_复制____,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保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分子具有携带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
4.蛋白质合成过程:(1)以__DNA分子一条链__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___mRNA___________;(2)____mRNA____通过细胞核的__核孔__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中的__核糖体_(一种细胞器)合成蛋白质。
5.中心法则(图):1三、横向联系1.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基本组主要A碱基成单位片断组成成分(1)图G是蛋白质。
遗传的分子基础

9.4 基因表达的调控
自学 下次课提问
9.3.2 遗传密码
(2)遗传密码特性 无标点符号 插入或剪切会造成蛋白质失活 通用性 简并性 除了色氨酸和甲硫氨酸均有多个密码子 密码第三个“字母”仅具有较小的专一性 摇摆想象
9.3.3 RNA的转录
• 启动子的启动转录 • 启动子:能够进行转录的DNA序列的上游 的一特殊结构 • 转录因子:RNA聚合酶起始转录所需要的辅 助因子(蛋白质) • 转录起始复合物:前转录因子+RNA聚合酶 II+后转录因子
9.3.4 蛋白质的翻译
I. 氨基酸的活化 II. 翻译起始 III. 肽链的延伸 IV. 翻译的终止 V. 多聚核糖体
• 氨基酸的活化 氨基酸和ATP结合到氨酰-tRNA合成酶的活 化位点上,两者反应生成氨酰-AMP,对应 的tRNA顶替了AMP的位置,氨基酸共价连 接到tRNA3端的核糖上,生成氨酰-tRNA, 并从酶上释放出来。
• 端粒: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所具有的特殊 结构
• 功能: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损伤,使染色 体保持稳定;与核纤层相连,利于染色体 在核内定位。 • 端粒酶
9.3 从基因到蛋白质
• 9.1.1 中心法则 ① DNA链上脱氧核苷酸的特定排列顺序,就 是遗传信息; ② 半保留复制 ③ 以DNA为模板互补合成出RNA,即转录 ④ mRNA合成出蛋白质,即翻译 ⑤ 在RNA病毒或某些动物细胞中,RNA可以直 接合成出蛋白质 ⑥ 在。。。。RNA可反转录出DNA.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
(1)贮藏遗传信息的功能 (2)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3)表达遗传信息的功能 由此,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确
遗传学-遗传的分子基础

1′
H
3′
OH N 7
8 9 NH 4 HN 3
2′
5
2 1 6 NH
无忧PPT整理发布 嘧啶碱
嘌呤碱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NH2
6 N1 2 3 N 5 4 N 7 6
O
N 7 9 NH 6
8 9 NH
N1 2
3 N
5 4
8
HN 1 5 2 4 3 H2 N N O
4 CH3 5 HN 3 O
N 7 9 NH
人类基因组
序列
DNA分子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根据碱基排列顺序在核基因组DNA中 重复出现的次数的不同 单一序列 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基因及 基因相 关序列
编码序列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结构蛋白、酶)
为RNA编码的基因(如tRNA、rRNA基 因等) 内含子 非编码序列 调控序列 (如:侧翼序列)
A
A A TT A— C G C G — C G C—G T A A—T A-T T A A T A-T A— TT A C—G G G—CC G C G— CG C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基因的表达
中心法则
翻 转 基因携带 录 mRNA 译 遗传信息 控 制
蛋白质
遗传性状
基因表达
无忧PPT整理发布
3′
组成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
一、人类基因组和人类基因 二、人类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的变异 三、人类基因的复制、表达与调控 四、人类基因的突变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第三章
遗传的细胞学及分子基础

遗传的细胞学及分子基础是遗传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它研究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涉及到细胞结构、染色体、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的相关机制。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遗传的细胞学及分子基础的主要内容:
1. 细胞结构和染色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染色体则是细胞内包含遗传信息的结构。
遗传的细胞学研究了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等,以及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和组成。
2. DNA结构和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涉及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涉及了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具体功能的研究。
3. RNA的功能和调控:RNA(核糖核酸)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mRNA、tRNA、rRNA等不同类型的RNA参与到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中,遗传的细胞学及分子基础也包括了对RNA 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的研究。
4. 遗传密码子和蛋白质合成:遗传的细胞学及分子基础还涉及了遗传密码子的研究,即DNA上的信息如何通过RNA转录和翻译为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功能和调控。
5. 基因调控和表达:在细胞内,基因的调控和表达过程是遗传信息实现功能的关键步骤,遗传的细胞学及分子基础也包括了对基因调控的机制、表观遗传学等内容的研究。
综上所述,遗传的细胞学及分子基础涉及了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调控的方方面面,对于理解生命的遗传规律和细胞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遗传的分子基础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5.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是:将DNA、蛋白质等组成生物的各种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6.DNA分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7.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采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8.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9.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有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10.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1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
12.RNA与D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在于: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13.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14.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
15.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不止61种,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1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17.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18.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DNA分子结构 • DNA复制 • 基因的本质 • DNA损伤与修复 • 表观遗传学
01
DNA分子结构
DNA的组成
01
脱氧核糖核酸(DNA)由四种 不同的碱基组成,分别是腺嘌 呤(A)、胸腺嘧啶(T)、鸟 嘌呤(G)和胞嘧啶(C)。
03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对于理解DNA复制、转录和 修复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DNA的碱基配对
在D成依赖于碱基之间的氢键,这种配对方式保证了DNA分子中遗传信息的 稳定传递。
碱基配对是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也是基因突变和重组的重要机制之 一。
基因的表达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 的过程,最终合成蛋白质或
RNA分子。
基因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 控,如DNA甲基化、组蛋白
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
基因表达的差异导致个体间差 异和细胞分化。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中,并通过遗传或非遗传方式传递 给后代。
DNA复制的酶学
DNA解旋酶
解开DNA双螺旋结构,为复制 叉的形成提供条件。
DNA聚合酶
以亲代DNA链为模板,合成子 链。
单链结合蛋白
稳定单链DNA,防止重新形成 双螺旋结构。
DNA连接酶
将新合成的子链与亲代DNA链 连接起来。
DNA复制的调控
细胞周期调控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受到多种蛋白因子 的调控。
02
DNA复制
DNA复制的过程
起始阶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5、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五、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总结】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某种物质。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步骤:标记大肠杆菌→标记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2)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4)实验结果与分析(5)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结构(1)基本组成元素:C、H、O、N、P。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①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②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连接,A—T碱基对之间通过2个氢键连接,C—G碱基对之间通过3个氢键连接。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4)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的计算①常用公式: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A+C=T+G=50%。
②“单链中互补碱基之和”占该单链碱基数比例=“双链中互补碱基之和”占该双链总碱基数比例。
③某链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的该比值互为倒数,如一条单链中(A+G)/(C+T)=m ,则其互补链中(A +G)/(C +T)=1/m ,而在整个双链DNA 分子中该比值等于1。
4.DNA 分子复制的5个常考点(1)复制时间(核DNA):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2)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3)复制条件:模板——双链DNA 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纲要求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Ⅰ);(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Ⅱ);(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1)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Ⅰ);(2)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Ⅱ)。
4.DNA分子的复制:(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Ⅰ);(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提示 细胞增殖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分化过程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考点1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无毒性R 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注射小鼠死亡。
分析:①加热杀死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②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原因是S 型细菌的DNA 与R 型细菌的DNA 实现重组,表现出S 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体外转化(如图)(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思维辨析】 (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013·江苏,2C)( × ) 提示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
(2)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2013·北京,5A)( √ )提示 噬菌体是病毒。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DNA 用15N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2012·上海,11C)( × )提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 ,而不是用15N 标记的DNA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2012·江苏,2A)( √ ) 提示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提取的DNA 纯度没有达到100%。
(5)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012·江苏,2D)( × ) 提示 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6)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011·江苏,12D)( × )提示 没有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7)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2009·江苏,5D)( × ) 提示 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 。
【归纳提炼】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问题分析1. 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曲线解读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 型、R 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ab 段: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ab 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 型细菌的抗体,故该时间段内R 型细菌数量增多。
(2)bc 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R 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 型细菌数量减少。
(3)cd 段:c 之前,已有少量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S 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 型细菌大量繁殖,所以cd 段R 型细菌数量增多。
(4)S型细菌来源:少量R型细菌获得了S型细菌的DNA,并转化为S型细菌,故S型细菌是从0开始的。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同位素标记解题规律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总结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后得出的,而不是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的。
例1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但分离方法不同B.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格里菲思对S型细菌进行加热处理,使蛋白质变性,而DNA仍然保持生物活性,仍具有遗传效应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后搅拌并离心,由于上清液中有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或者由于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故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破题思路根据选项→联想相关内容→对比确认。
个性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采用直接分离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间接分离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而DNA仍保持生物活性。
D项正确解释了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的原因。
答案 B思维延伸(1)如图1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①该实验是________(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图解。
②该实验是在________(填人名)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③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做出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④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加入DNA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据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①艾弗里(及其同事)②格里菲思③DNA是遗传物质④培养基中只生长R型细菌⑤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培养基中只生长R型细菌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2)在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①能否对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同时标记?为什么?②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的一组不充分搅拌,其结果会怎样?提示①不能。
无法确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来源于哪种物质。
②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考点2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1.判断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归属①发生在核糖体中②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③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④以mRNA为模板⑤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⑥以20种氨基酸为原料⑦酶和ATP ⑧产物为RNA⑨发生G—C互补配对⑩发生A—U互补配对(1)属于复制的是②⑤⑦⑨。
(2)属于转录的是③⑦⑧⑨⑩。
(3)属于翻译的是①④⑥⑦。
2.【思维辨析】(1)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2009·广东,24B)( × )提示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2)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经典高考题)( √ )提示遗传信息蕴含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3)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2009·广东,25B)( √ )提示tRNA上的反密码子有61种,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只有20种,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但是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tRNA转运。
(4)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2010·海南,12)( × )提示DNA病毒虽然没有RNA,其进入相应的宿主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仍要遵循中心法则。
(5)一种性状可以由单个基因控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经典高考题)( √ )提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性状可以由单个基因控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如人的身高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
(6)转录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不需解旋酶(2011江苏,7A和2011·安徽,5C改编)( × )提示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解旋酶。
(7)RNA 分子可作为DNA 合成的模板,D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011·海南,25B 和2010·广东,4A)( × )提示 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 。
【归纳提炼】1. 图示法分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1)图一表示DNA 分子复制过程①判断依据:模板为DNA ,且形成具有双链结构的DNA 。
②两个子代DNA 分别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两个子代DNA 分子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
(2)图二表示DNA 分子的转录过程①判断依据:模板为DNA ,且合成单链RNA 。
②由于图中d 是已与模板DNA 分离的游离的RNA 片段,因此转录的方向是由右向左进行,且a 为RNA 聚合酶。
③b 与c 的名称分别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④在真核细胞中该图示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可能进行。
(3)图三表示翻译过程①判断依据:模板为RNA ,且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②Ⅰ为tRNA ,Ⅱ为核糖体,Ⅲ为mRNA ,Ⅳ为多肽链,如图所示,核糖体内对应的DNA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为=====CCGAAGAAGGCTTCTT 。
2. 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的几个误区(1)误认为复制、转录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NA存在的部位都可发生,如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都可发生。
(2)误认为转录产物只有mRNA转录的产物有mRNA,tRNA和rRNA,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
(3)误认为所有密码子都能决定氨基酸共有64种密码子,有3种密码子并不决定氨基酸,属于终止密码子。
例2(2013·江苏卷,32)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