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情景分析专题)
中考物理复习(情景归纳专题)

情景归纳专题(物理)一解答情景归纳题的基本方法:审题——对比、归纳——组织结论例1.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a)、(b)两图可知;(2)比较(b)、(c)、(d)三图可知。
图1分析:第一环节——审题。
审题在任何题型中都很重要,情景题中也不例外。
从题中我们一般能获得这样两种信息:1.实验目的;2控制的变量。
本实验研究的是定滑轮的使用特点,所以应该带着“定滑轮有怎样的使用特点”这个问题去分析情景,去回答结论。
除了实验目的,从题干中我们还发现,每次他都匀速提起钩码,因此我们所得的结论都是在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时得到的,那么“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应该作为控制条件出现在你的结论中。
第二环节——对比、归纳。
审题之后,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对比图片间的不同点,归纳图片间的相同点,本题中的相同点是匀速提起相同重物,不同点是(b)图中使用了定滑轮,作为结果:使用了定滑轮后,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反映出所用力的大小没有变,而用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第三环节——组织结论。
结论的基本格式为“控制的变量(即没有发生改变的)+改变的变量+结果的改变”。
答案:(1)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同一重物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2)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同一重物,用力方向改变,力的大小不变。
补充说明:在总结结论时,同学们要善于进行信息的转换,本题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要转换成力的大小,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没有意义的。
类似的有:在加热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加热时间的长短,同学们就应该转换成吸收热量的多少等等。
二从题干中分析,筛选出变量例2. 为了研究导电溶液的导电性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某同学分别将饱和食盐水与饱和硫酸铜溶液分别灌入直径1.5厘米,长为10厘米和20厘米的塑料管中,其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a b c d(1)比较图2a、b(或c、d)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图2a、c和b、d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5 情景图片之1 声

经典例题题型一:声学情景题例1.(★★★)为了研究吸管中空气的发声原理,先将吸管的一端压扁后,剪去两角,再将这端放入口中,吹出声音如图(a)所示,用剪刀将吸管的另一端剪短后吹出声音如图(b)所示,再剪短后吹出声音如图(c)所示。
(1)观察图(a)、(b)或(c)可初步得出;(2)观察比较图(a)、(b)和(c)可初步得出。
【考点】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吸管中空气的发声原理。
图(a)、(b)、(c)中人对吸管吹气时,管内空气振动,我们听到声音,说明空气振动时可以发声。
比较图(a)、(b)、(c)发现它们的吸管长度由长到短,但发出的音调却由低到高,很容易得出吸管越短,发出的音调越高。
【答案】(1)空气振动,可以发声(2)吸管越短,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教学建议】可以在网上了解各种不同乐器的发声原理,吸管属于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是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
例2.(★★★)为了研究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通过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
他先挂上三个钩码,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如图(a)所示,他用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到弦发出较高的音调;然后他增大A、B间的距离,如图(b)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比(a)低;最后他减少琴弦一端的钩码个数,如图(c)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又比(b)低。
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考点】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解析】(a)与(b)两次实验中,同一琴弦的松紧程度相同,琴弦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据此得出音调与琴弦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b)与(c)两次实验中,同一琴弦的振动长度相同,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音调不同,据此得出音调与琴弦松紧程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1)松紧程度相同(2)同一琴弦,长度相同时,琴弦越紧,音调越高【教学建议】本题考查的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分析好三图中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是解答关键。
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复习作业六 情景归纳专项

沪教版八上物理复习作业六情景归纳专项1.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的特点。
他利用一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分别做了三次实验,设法测出并记录了三次实验的现象如图(a)、(b)、(c)所示。
为了进一步研究,他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道光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关系为v空气>v水>v玻璃。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分析图(a)或(b)或(c)可知:。
(2) 综合分析图(a)、(b)、(c)及查阅的相关资料可知:。
2.为了进一步研究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的反射、折射特点,小华同学让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情况,实验现象如图(a)所示。
然后他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b)、(c)、(d)和(e)所示。
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分析比较图(a)或(b)或(c)中反射角、折射角分别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得:。
(2) 分析比较图(a)、(b)、(c)、(d)和(e)所示现象可得:。
3.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的不同位置,成像情况如图(a)、(b)所示。
(1) 观察图(a)或(b)可知:。
(2) 比较图(a)和(b)可知:。
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凸透镜A(焦距20厘米)前某一位置上,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到的现象如图(a)所示。
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调换不同的凸透镜重复实验,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b)、(c)所示,已知f A>f B>f C。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得:。
(2) 分析比较图(a)和(b)和(c)可得:。
5.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华同学选用弹簧A、B、C、D和测力计进行实验。
已知弹簧A、C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弹簧B、D由另一种金属丝绕制而成。
(完整word)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情景分析专题)

六、情景分析专题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黄同学选用了两块材质相同、厚度不同的海绵A、B,以及若干完全相同的砖块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将砖块分别叠放在A、B海绵的表面,并保持海绵与砖接触面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一致,实验过程如图 1 (a)、(b)、(c)、(d)、(e)、(f)所示,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为△L i、^L2> A L3和…,且厶L2>△L4> △L i>△L3。
请根据实验条件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b)(c)(e)(f)(g)图1⑴分析比较图1(b)和(c)[或(。
和(g)]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分析比较图1(b)和(f)[或(6和(g)]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做“研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与支持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他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砝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中间,将直尺的左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提右端,如图2(a)所示。
然后缓缓抬高右端,观察到的实验情况如图8(b)、(c)所示。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b)(c)图2①比较图2( a)和(b)[或图(a)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较图2(3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小组在探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左端固定在桌子一端的弹性薄钢片进行实验。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表格分析试题-情景归纳 沪科版

表格分析试题1、某小组同学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光屏上不能成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
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 1=10厘米)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 1=12厘米)①分别比较实验序号1或5中的物距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0) 。
②继续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把表格中的物距u 与像距v 分别与各自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进行比较,发现当 (11)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 (12) 时,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当 (13) 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③请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与4(或6与7与8)数据中的物距u 与像距v 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4) 。
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并经运算后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15) 。
2、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1)提供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 导体1段,电键1个,电池若干,导线若干。
为得出比较完整的实验结论,还需要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提供的实验器材,为了研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以采用改变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补充了实验材料后,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电压相等时的关系,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电压相等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5 情景图片之4 力

题型四:力学情景题例11.(★★★)为了研究连通器内液体静止时液面的高度差,小王将水注入用不同粗细的玻璃管制成的连通器中,待水静止后,水面如图(a)、(b)、(c)所示(管的横截面积S B>S A>S C);然后他分别在连通器右侧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高度的酒精,静止后液面如图(d)、(e)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b)或(c)中液面高度及相关条件可得:当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d)和(e)中液面高度差与酒精增加量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连通器的特点【解析】(1)连通器中液面的特点: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2)分析比较图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1)液面高度差为零,且与管的横截面积无关(2)当连通器内有水和酒精时,其中一管中的酒精高度越多,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教学建议】让学生知道: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时液面才会相平,不同液体的液面静止时不相平,如果学生程度很好,可以在底部假想一个液片分析一下。
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重点是找出实验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控制变量法得出正确结论。
例1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黄同学选用了两块材质相同、厚度不同的海绵A、B,以及若干完全相同的砖块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将砖块分别叠放在A、B海绵的表面,并保持海绵与砖接触面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一致,实验过程如图(a)、(b)、(c)、(e)、(f)、(g)所示,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为△L1、△L2、△L3和△L4,且△L2>△L4>△L1>△L3。
上海中考物理-情景探究题专题

变2.小亮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 .小亮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 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研究过程如图7所示 所示, 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研究过程如图7所示,请仔 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 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根据要求填写相 关内容。 关内容。 由图7的研究过程可知 的研究过程可知: ①由图 的研究过程可知:小亮正在研究使用定滑 的关系。 轮时, 轮时, 拉力的大小 与 拉力的方向的关系。 由图7的研究过程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的研究过程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②由图 的研究过程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同一物体, 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沿各个方向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
上一页 下一页 目 录 退 出
变1: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与 物体所受的重力、浮力大小关系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的重力、浮力大小关系之间的关系。
他设法测得密闭小瓶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l牛 他设法测得密闭小瓶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 牛,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然后装入适量的细砂,将总重为l牛的小瓶浸没在 然后装入适量的细砂,将总重为 变前的重力为 牛 条件:浸没、浮力为1牛 牛的小瓶浸没在 条件:浸没、浮力为 牛、变前的重力为1牛 水中后放手,其运动状态如图(a)所示 所示; 水中后放手,其运动状态如图 所示;接着他两次 相关条件) (相关条件) 调整瓶内细砂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分别如图(b) 调整瓶内细砂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分别如图 变量的改变: 变量的改变:增减瓶重 :改变重力与浮力 所示。 和(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 所示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 的大小关系 初步结论。 静止、向上运动、向下运动、 初步结论。 静止、向上运动、向下运动、 现象: 现象:
上海中考物理一模分类汇编 情景分析(无答案)

上海中考物理一模分类汇编情景分析(无答案)1.(徐汇)为了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小徐在一段容易拉伸的橡胶软管内灌入硫酸铜溶液,在软管两端分别接一个接线柱且将软管封闭,制成可以形变的“导电液体”。
他将小灯、“导电液体”、电键串接在电压一定的电源上进行实验。
闭合电键,拉伸“导电液体”时,发现小灯的亮度发生变化,如图6(a)和(b)所示。
①根据上述实验请做出与探究内容有关的猜想:(23)。
②小徐在猜想的基础上用两根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A、B做了图6(c)和(d)的实验,由此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4)。
③为了完成与猜想有关的探究,小徐用另两根合金丝C、D取代A、B继续实验,则合金丝C、D应满足的条件是:(25)。
2.(宝山)在“探究气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小刚先将橡胶气球放入一个完好的饮料瓶内,并将气球口反套在饮料瓶口上,如图7(a)所示;接着用嘴向气球内使劲吹气,瓶内的气球始终吹不大,如图7(b)所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饮料瓶底部扎个小孔,在打开底部小孔的情况下用嘴向瓶内轻轻吹气,发现瓶内的气球被吹成瓶装,如图7(c)所示;然后用手抵住瓶底小孔,再松开嘴,会发现瓶内气球的形状和大小几乎不变,如图7(d),所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崇明)小王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a) (b) (c) (d)图6(a)(b)(c)(d)图7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先用双面胶把一个100克的砝码固定在50厘米长的一块弹性薄钢片上,将钢片的左端固定在桌子的一端;用手水平的抬着钢片的右端,出现的现象如图5 (甲) 所示,接着缓缓抬起钢片右端,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继续抬高右端,增大钢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现象依次如图5 (乙)、(丙)、(丁) 所示.(1)该实验中,是通过观察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2)由图5 (甲)、(乙) 或5 (甲)、(丙) 或5 (甲)、(丁) 可初步得出:. (3)由图5 (甲)、(乙)、(丙)、(丁) 可初步得出:.(4)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再提一个猜想:. 4.(嘉定)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橡筋的弹性形变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选用原长L 相同的橡筋A 、B 、C 、D 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如图7(a )、(b )、(c )、(d )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情景分析专题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黄同学选用了两块材质相同、厚度不同的海绵A 、B ,以及若干完全相同的砖块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将砖块分别叠放在A 、B 海绵的表面,并保持海绵与砖接触面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一致,实验过程如图1(a )、(b )、(c )、(d )、(e )、(f )所示,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为△L 1、△L2、△L 3和△L 4,且△L 2>△L 4>△L 1>△L 3 。
请根据实验条件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⑴ 分析比较图1(b )和(c )[ 或(f )和(g )] 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分析比较图1(b )和(f )[ 或(c )和(g )] 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做“研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与支持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他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砝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中间,将直尺的左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提右端,如图2(a )所示。
然后缓缓抬高右端,观察到的实验情况如图8(b )、(c )所示。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图2(a )和(b )[或图(a )和(c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较图2(b )和(c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在探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左端固定在桌子一端的弹性薄钢片进行实验。
先将钢片水平放置,再将重力不同的砝码放置在钢片中间,其实验步骤与现象如图12(a )、(b )和(c )所示。
接着,将钢片右端抬起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将砝码放置在钢片中间,其实验步骤与现象如图3(d )、(e )所示。
(砝码重G a <G b <G c = G d = G e )⑴ 析比较图3(a )、(b )、(c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⑵ 分析比较图3(c )、(d )、(e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某小组选用电源、电键、2个电压表、定值电阻R 1、R 2、R 3(已知R 1<R 2<R 3)及若干导线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实验过程如图8所示,图1 (a )(b ) (c ) (e ) (f ) (g ) A A A B B B ΔL 1 ΔL 2 ΔL 3 ΔL 4 图2 (a ) (b ) (c ) 图3 (b ) (c )(a ) (d ) (e )①分析比较图4a 、b 或a 、c ,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
②分析比较图b 或c ,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
5、图5所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小灯的暗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将甲乙两个不同的小灯如图接入电路,他们先将甲乙两个小灯串联在电路中,结果,甲灯比乙灯亮如图5(a );然后他们将甲乙两个小灯并联在电路中,结果,乙灯比甲灯亮如图5(b )。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分析归纳出猜想结论。
(1)比较图5(a ),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比较图5(b )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6、为了研究连通器内液体静止时液面的高度差,小王将水注入用不同粗细的玻璃管制成的连通器中,待水静止后,水面如图8(a )、(b )、(c )所示(管的横截面积S B >S A >S C );然后他分别在连通器右侧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高度的酒精,静止后液面如图6(d )、(e )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 分析比较图6(a )、(b )或(c )中液面高度及相关条件可得:当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分析比较图6(d )和(e )中液面高度差与酒精增加量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研究气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将质量一定的某种气体密闭在烧瓶中, 用压强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将测量结果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如图7(a )所示。
接着,他分别改变了该密闭气体的温度和体积,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操作和测量结果如图6(b )、(c )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4 - + 020V 3 15 S R 1 - + 020V 3 15 R 1 020V 3 15 R 2 - + 020V 3 15 R 1 020V 3 15 R 3 S S (a) (b) (c) 图6 (a ) (b ) (c ) (d ) (e ) Δh 2 Δh 1 A A A B A C A A(a ) (b ) (c ) (d ) 水 水 水 盐水 图9 ① 分析比较图7中(a )与(b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于某种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分析比较图7中(a )与(c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于某种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浮力知识中,发现“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于是他们选用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圆柱体A 、B 、C 、D 、E (ρA >ρB >ρ水>ρC >ρD >ρE )进行实验。
当它们在水中静止时,实验现象如图8(a )、(b )、(c )、(d )和(e )所示。
① 分析比较图8中(a )或(b )的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 分析比较图8中(c )、(d )和(e )的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9.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
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9(a )、(b )、(c )、(d )所示。
(ρ盐水>ρ水)(1)分析比较图9(a )、(b )和(c )可知: (21) ;(2)分析比较图9(b )和(d )可知: (22) 。
10. 在通过实验得知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强弱与通过的电流、螺线管的匝数有关的基础上,某兴趣小组继续研究螺线管磁场的强弱是否与插入的金属棒有关。
实验中,他们始终保持电流不变,先后两次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不同种金属棒(A :铸钢;B :铸铁)插入同一通电螺线管内时,发现插入金属棒的螺线管所能吸引大头针的数量不同,实验现象如图10(a )、(b )所示。
传感器 数据 采集器 1.0×105Pa 电脑屏幕 传感器 数据 采集器 1.1×105Pa 电脑屏幕 传感器 数据 采集器 1.3×105Pa 电脑屏幕 温度为20℃(a )温度为50℃ (b ) 温度为20℃ (c ) 图7 A BCD (a ) (b ) (c ) (d ) (e ) 图8 E① 观察、比较图5(a )和(b )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在螺线管匝数和通过电流不变的情况下, 。
② 实验后将铸钢棒取出,如图c 所示发现它被磁化了。
在教师指导下,他们用酒精喷灯对铸钢棒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现它所能吸引的大头针逐渐减少,如图5(c )、(d )、(e )所示。
观察、比较图5(c )、(d )和(e )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 。
1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把甲、乙两个不同重力的物体放在略倾斜的台式测力计上,通过测力计示数记录压力的大小,接着将台式测力计的一端逐渐抬高,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分别如图11(a)、(b)、(c)、(d)所示。
(1)分析比较图9(a)、(b)、(c)所示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2)分析比较图9(c)和(d)所示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
12.某同学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所用器材为电流表、电键、新干电池、若干导线,以及长度、截面积都相同的镍铬丝AC 和铜丝DF 各一根(其中B 为AC 中点,E 为DF 中点),实验过程如图12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 分析比较图12(a )与(b )或(c )与(d ),可得: 。
② 分析比较图12(a )与(c )或(b )与(d ),可得: 。
13.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有关规律。
他将甲物体分别按如图13(a )、(b )、(c )所示浸在水中;接着他将乙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13(d )所示;又将丙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13(e )所示。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S R S R(a) (b) (c) (d) (e) A B图10 (a) (b) (c) (d) 图11 A A AA (a ) (b ) (c ) (d ) 图12G 排=2牛 3牛 5牛 G 排=3牛 8牛 5牛 (e )(d ) (c ) (b ) (a )(1)分析比较图13中(a)、(b)和(c)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图13中(d)和(e)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4、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某小组同学继续探究悬挂的物体浸入水中受到浮力时,盛放水的容器对水平面压力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选择了形状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两物体甲和乙,做如图5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他们通过观察物体浸入水中体积的大小来判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用台秤示数显示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
实验过程中水都没有溢出容器。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14(a)、(b)、(c)或(d)、(e)、(f)可得出的结论是:悬挂的物体浸入水(a)(b)(c)(d)(e)(f)图14②分析比较图14(a)、(b)和(d)、(e)或(a)、(c)和(d)、(f)可得出的结论是:悬挂的物体浸入水中,。
15.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他们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逐步浸入到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5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图15(1)分析图15(a)(b)(c)和(d)中的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