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适宜的爱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保育案例

幼儿园大班保育案例
篇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
“童年不同样,我的童年我做主”
—— 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与指导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会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镜头二:上课时,他把脚搭在别的小朋友身上,从书包里掏出玩具摆弄着,有时还钻到桌底,一旦老师讲的某个内容点触及他的敏感神经,他便会抢着发表自己的“想法”,任你制止他也会肆无忌惮。
镜头三:户外活动时,大家都排好队准备,他却一溜烟跑下楼,大家都在指定的范围参加活动,他却满操场疯跑,还不时拉扯其他小伙伴,当你想拉住他,他会跑到老远的地方藏起来。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好家长工作是当务之急
园长应从这件事情得到一个启示:使用家园互动平台,加强老师与家长之
间的沟通是当务之急。当下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要好好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帮助幼儿园实现更加便捷、有效的家园共育工作。幼儿园有义务主动承担指导帮助家长的责任。无论是幼儿与幼儿还是教师与家长,出了问题都可以遇过这个平台使幼儿园与家长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从而迅速而有效地采取适当的措施与行动来解决矛盾、困难与纠纷。现在市面上口碑比较好的家园互动平台有贝聊。正如这起事件,如果平常家长都在使用贝聊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且班级上的老师与家长都保持沟通互动,那么这将事就可以迎刃而解,幼儿的身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
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对孩子的引导教育急于求成,教师不能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孩子,觉得孩子无药可救。每个孩子都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教师只有在倾注了细心,耐心,爱心地雕琢之后方能看到玉石的闪耀。

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
我对什么是适宜的爱,提炼了四个关键词:
一是陪伴。

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

父母要安排专属自己和孩子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

不要农村留守,也不要城市留守。

二是空间。

要给孩子自主活动的空间,不要过多限制孩子,要懂得“留白”和“包容”,让孩子自由生长。

三是忌满。

不要溺爱孩子,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要让孩子懂得,幸福的人生包含了有些东西得不到、不该得。

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四是信任。

爱首先是信任。

对家长的信任是孩子构建对他人、对世界和对自己认同的基础。

信任是互相的。

家长要先信任孩子,孩子才会学会信任家长、信任他人。

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可以成长为他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一个人。

《给孩子适宜的爱》之学前班王梓璇妈妈

《给孩子适宜的爱》之学前班王梓璇妈妈

《给孩子适宜的爱》有一种爱,叫做“父爱”和“母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种适度的爱是真正的爱孩子,如果这种爱、爱的过度就变成了溺爱,孩子的人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爱能够,但是一定要讲究一个度。

有些孩子自己能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了,家长们还是会主动替孩子做,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这样长期如此,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独立呢?我是一名护士,在我的单位中常常能见到有父母极度溺爱孩子的。

有天有个孩子的父母在门诊处大声吵嚷着,我们科室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赶了过去,让我们医生尽快地给孩子就诊,医生忙问就诊原因,当这位家长说:“我的孩子跟别的小朋友在楼下玩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磕在了一个石头上”。

主治医生观察了一下孩子的头部,发现并无大碍,也连忙告诉家长不用太担心,仅仅轻微擦伤。

谁知孩子的妈妈说了一句让我们感到惊讶的话。

她说:“不行,我的孩子必须要拍X 光片!我家可就这个个宝贝,要是真有什么事那可不行!”连医生都说没有大问题能够回家了,孩子的妈妈却硬要去拍X光片,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我认为这样的孩子只会在一个圈子内走动,长大了也会形成依赖,这样孩子便会永远长不大,最终是一个窝囊废。

这样的结果家长真的喜欢吗?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尝试着去做,即使做的不好也没相关系,适当的鼓励他再接再厉,慢慢的他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有的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在学校受不得一点委屈,即使是做错了事情让老师批评了也觉得孩子委屈的不行了,或是心理有阴影了,不能准确看待老师的教育批评,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经历不了一点点的风波和波折,内心十分脆弱,不够强大,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树立孩子准确看待任何人的批评教育以及经历一些挫折,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担当勇于承认,接受别人的教育和批评,树立自信心。

在送儿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我发现有好多小朋友不爱把自己的好吃的、好玩的与人分享,不懂的分享的乐趣,家长知道了,也一味的替孩子说话:“我家宝宝从小就这样,我们不要求他与别人分享。

幼儿园:给孩子适宜的爱

幼儿园: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园开展了“给孩子适宜的爱”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中,充分利用宣传展板、给家长的一封信、校园网站等形式向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倡导家长学习领会《指南》精神,走近孩子,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引领家长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把握对孩子爱的“温度”和“尺度”,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和教育观,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引导和帮助家长学会尊重、倾听、关爱幼儿,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此次活动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融洽了家园关系,转变了家长的育儿理念,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的赞誉。

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以说现在的孩子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我们应该如何给予孩子适宜的爱呢?适宜的爱,就是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爱,包括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耐心陪伴、默默付出和培养孩子独立精神。

不适宜的爱就是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以不恰当的方式表达的爱,包括给予孩子无限制的物质满足、对孩子言听计从、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包办孩子一切事情等。

我们要把握对孩子爱的尺度,爱多了就是溺爱,爱少了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爱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童心童趣去陪伴孩子的成长。

比如孩子说谎,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把想象当成现实,这时候我们要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

还有些家长喜欢拿自已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较,觉得别人家孩子什么都好,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这种横向比较对孩子的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给孩子适宜的爱首先要了解孩子,懂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有人说过:“中国的父母是天底下最爱孩子的,但却是最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

”对于如何去爱孩子,不少父母存在着误区,有些成为孩子的保姆,事事包办代替,用服务来表示自己的爱;有些成为“警察”,试图抓住孩子每个小错误来纠正,试图避免他们犯一点点错;有些则是将自己过去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因此陷入亲子之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大班有一种现象特别明显,孩子在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很好,自己吃饭,自己换衣服,午睡时自己铺被子睡觉,起床后自己叠被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特别独立。

可是家长反映在家里却截然相反,孩子在要大人帮忙穿衣穿鞋,甚至有些孩子还要大人喂饭。

在家里父母包办代替习惯了,孩子也形成了依赖,觉得在家自己就是“小公主”,“小皇帝”,什么事都不用做。

给幼儿适宜的爱

给幼儿适宜的爱
《乐智小天地》陪伴闻汀 有两年的时间了,它的内容 丰富,形式互动,有利于引 发孩子的兴趣,激发无限潜 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是陪 伴孩子成长的好伙伴。
为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 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 本班开展以把脉“爱”的温度,给孩子适宜的爱为主题的学前教
育宣传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每位父母都爱孩子。但您是否想过,孩子是怎么看待您付出的 爱呢?您表达爱的行为和方式符合孩子的需要吗?怎样爱孩子才
能让他们理解和接纳? 一、不适宜的爱有哪些
(一)过度保护

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作者:王金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9年第05期摘要:给孩子适宜的爱,这是每位为人父母者都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而现实生活中,溺爱和过度控制的爱,比比皆是。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从发展心理学的不同理论视角出发,从促进性的养育环境,发展孩子同理心,如何温和地坚持,以及家长适当地放手,这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诠释什么是适宜的爱,又应该如何去具体实施。

关键词:心理学视角;爱;促进性环境;同理心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94-1弗洛伊德讲,爱与工作是人生两大主题。

而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不足为奇,但如何爱的理性、爱的适宜,这就不是每位家长都能好好把握的了。

爱的尺度拿捏不好,一容易溺爱,二容易成为控制。

目前,中国二胎政策刚刚放开,但依然是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不在少数,物质上的极大满足加上生活上的全方位服务以及对所提要求无原则的迁就,构成溺爱的主要成分。

在溺爱的环境中养成的孩子,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理心,懒惰,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意识,抗挫能力差,不会与同学交往。

再看看被严格控制的父母制造出来的孩子又如何?严格控制的家庭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对孩子提高标准、严要求,孩子肉体与精神上的自由受到限制,孩子出现错误,过度惩罚。

这种环境下出来的孩子,消极、被动、依赖或逆反,幸福感缺失,无法融入班级大家庭。

那如何给孩子适宜的爱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做起:一、促进性环境温尼科特强调孩童人格形成过程中环境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当环境足够好时,会促进孩童的心智成熟,即所谓的“促进性环境”。

而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人是孩子最重要的“促进性环境”因素。

培养孩子,爱与管教一个都不能少,而给予孩子充足的关爱,是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情感基础,尤其是孩子越小的时候更是如此。

适当的物质满足还是需要的,只是切记不能过度满足,更不能一味激发孩子的物质欲望。

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但是,多数家长往往把焦点集中在学校教育上,而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则不被重视。

其实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中,家庭教育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起着基石的作用。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承担这个责任,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我们当家长的一定要克服溺爱、偏爱、护短幼儿的心理,以科学的方法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幼儿早期教育。

我们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更符合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理性地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克服“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等不良现象和问题的发生,从尊重孩子的人格、倾听他们的心声起程,陪伴孩子走过幸福的童年!当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代表性的问题:一是谴责错误、训斥不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犯错误,许多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会严厉谴责孩子,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有些孩子可能会不再犯错,但是这会可能会使孩子失去承担错误的能力,有些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特别是性格急躁的家长,发现孩子犯了错之后,大声训斥,孩子当时就会慌张,没有安全感,长期下去,孩子的会变得畏首畏尾,软弱怕事。

二是只看缺点、不依不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更何况是还在成长期孩子,但是很多家长会紧抓孩子的缺点不放,本意可能是好的,意在使孩子改正缺点,但是翻来覆去的强调这些缺点,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就会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特别是6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懂得自我区分好坏和优差之分,他们也需要赞扬获得认同感,对于一些原则性缺点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地教导孩子,急功近利的人为干预,粗暴纠正,不利于孩子真正养成良好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孩子适宜的爱
首先感谢芳芳老师对孩子们如此的关爱(这不是恭维呵),是真正感觉到了芳芳老师对孩子们的那份认真。

俗话说的好:世上就怕认真二字。

从上批毕业孩子们的凝聚力上就能看到做为老师,能得到那么多孩子的爱,足以证明,芳芳老师是用心在教育孩子,爱孩子。

我相信我们这批的孩子们在芳芳老师和林老师的带领下也会一样的优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会配合老师把孩子的一些不好的毛病在幼儿园时期改掉,让孩子从现在开始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有一个好习惯将是孩子一生的宝藏。

说一个小故事,现高级中学高中二年级有个小姑娘叫刘晓瑶,她的各科成绩都很棒,全年级第一。

问她妈妈是怎么培养的?妈妈回答说:习惯。

孩子不靠死记硬背。

小的时候,妈妈就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的时间都给她安排好,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该做的事情。

从不拖沓(这需要做父母的一定要付出——监督)。

这样坚持了两年,孩子上课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每天习惯性的知道我今天什么时间段要做什么事情,哪天有特长课,后来都是自己安排,什么事情都顺理成章的完成了。

所有的成功者都不是一天两天就炼成的。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套用龙应台曾说过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现在我会尽我们限有的资源,努力去培养小志。

让他做一个有秩序,合群的懂礼貌的好孩子。

慢慢去引导他,为他以后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打个好的基础。

孩子会说话的时候我告诉小志:不管什么情况下,安全是第一位。

首先要有安全意识,所以那个时候过马路他总是拉着我的手,妈妈有车危险,等回儿再过。

包括他爸爸开车,开快了,他会提醒:爸爸要慢点开。

没有安全,一切归零。

这点小志现在做的很好呵。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我会要求小志力所能及的做自己的事情。

小志两岁三个月就上幼儿园了,我一直灌输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实在看到他弄不明白的时候过去帮一下(这用我同事的话叫懒,呵呵,我很享受这种懒),一开始孩子穿鞋总穿反,同事说你也不给他弄一下,我说没事,他觉得不舒服了,就会换过来了。

后来鞋子就会穿了。

呵呵
因家里老人都有事情要忙,帮不上我们,小志七个月的时候就跟着我上单位了,我把他的小床搬到了办公室里,还好,孩子没怎么闹过,我外出办事,也带着他。

累是累点,但现在想来很幸福,也感谢我们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可以带孩子上班呵(如果那个时候我在家一直带孩子,或者把孩子直接送回奶奶家,真不知道现在小志能是什么样,肯定有很多东西接触不到。

这里提一下:我们家的大环境是一个很普通的工薪家庭,也就是小康水平呵。

)我们能给孩子的就是一个祥和的
快乐的家庭氛围。

小志的性格比较大众化,不说是很开朗,也不是很内向的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发现他很疯呵,一玩起来很嗨。

喜欢和小朋友玩,但要是玩的过程中不高兴了,就会有小情绪,掉眼泪,这点我们在家也是在慢慢的开导,给他讲道理。

做错事了,我会教育他,让他知道他错在什么地方。

希望下次不要再犯。

对孩子,我们从不娇生惯养。

我的教育观点是惯孩子就是害孩子。

我们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些好的学习玩伴,在玩累了,休息后可以学点东西,学点特长,孩子真正可以玩中学习的时间只不过短短几年。

我们做父母的,也都是一点点尝试着去做,慢慢摸索呵。

有时候真不知道什么适合孩子的成长,30个孩子也难为老师了,如果可以的话,只要是对孩子行为举止等等各方面的建议,我都愿意去配合老师做每一件事情,因为最终收益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呵。

我觉得平时孩子最缺的就是锻炼,感谢芳芳老师让孩子们多跑跑,想的很周道呵。

我也很庆幸小志能来金色年华幼儿园上学,孩子说,妈妈我要去金色年华幼儿园。

真正感觉到孩子是发自心内的喜欢幼儿园,做为家长的我很欣慰。

感谢有你。

我们做家长的做的不到位的,芳芳老师可以批评,我们自身也在不断的学习,很多都不明白的地方,只要你点出来,我们就努力和孩子一起改掉呵。

(再此感谢芳芳老师让家长写写自己的教育理念,说实在的我真不知道怎么写,平时都大大咧咧的,好多时候都是觉得怎么对孩子有利的,就去做。

随手写的,不对的地方,指点出来,我改正呵呵)
隋志诚妈妈
2015.8.31中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