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竖向转体施工技术
钢管拱竖向转体施工技术

钢管拱竖向转体施工技术发布时间:2021-06-01T11:33:59.04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作者:王子豪[导读] 摘要:一般南水北调干渠特大桥均采用先梁后拱、卧拼竖转法施工。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四川成都 160000摘要:一般南水北调干渠特大桥均采用先梁后拱、卧拼竖转法施工。
桥体主拱肋竖转体系的设计,在通索式竖转工艺基础上优化增设调塔索,可根据测量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塔架,确保塔架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受力更明确合理。
采用配有液压自动夹片夹持器的起重动力千斤顶,具有自动化、多行程持力回放功能,解决了竖向转体过顶回放合龙方式的机械配套问题,且千斤顶置于梁底下操作和监控,避免了梁后端干扰,安全风险大大降低。
理论计算与实测结合方式指导施工,确保了竖转过程中关键部位的应力在允许范围以内,成功地实现了两半拱平稳、准确竖转合龙。
关键词:连续梁拱;钢管拱;竖向转体1.工程概况一般南水北调干渠特大桥主桥采用(74+160+7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拱组合体系。
主梁设计为单箱双室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主梁翼缘板宽14.2 m,跨中梁高4.0 m。
钢管拱采用哑铃截面,弦管外径∅1 0 00 mm,壁厚δ=16 mm,内部压注C55补偿收缩混凝土,矢高f=32 m,计算跨径L=160 m。
拱肋之间共设9道空间桁架式横撑,横撑采用4根∅450 mm×12 mm主钢管和32根∅250 mm×10 mm钢管。
吊杆与梁面垂直,顺桥向间距为9 m,两道拱肋共设置15对双吊杆,吊杆采用PES(FD)7-61型低应力防腐扣索,外套复合不锈钢管,配套使用LZM7-61型冷铸镦头锚。
2.施工方案桥梁拱结构采用先梁后拱、卧拼竖转法施工。
箱梁采用挂篮悬臂灌注法施工,钢管拱在桥面架设的矮支架上拼装成两个半拱,利用液压同步提升系统竖向转体就位合龙。
合龙方式采用竖转过顶回落方式,利用自重通过导向楔板和内衬管定位自动纠偏合龙。
拱桥转体法施工工艺

拱桥转体法施工工艺9.1.1工艺概述转体法施工它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工艺简便、施工设备少、节约施工用料、安全可靠、合拢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施工场地狭窄,地势陡峭的山谷、宽深河流、施工期水位变化频繁不宜水上作业及跨线的铁路拱桥。
转体法施工可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
拱桥采用转体法施工主要是在山谷、河流的两岸或适当位置,利用地形或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拼装完成,然后以桥梁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跨拱转动到桥的轴线位置合龙成桥的施工方法。
转体系统由半跨钢管拱、交界墩索塔、扣索背索系统、上盘及平衡重;转台、环道、撑脚和基础、拽拉牵引系统等组成。
本工艺重点介绍拱桥转体施工,有关拱肋内混凝土压注施工的内容可参考本章其他工艺。
9.1.2作业内容转体法施工内容主要是转体部分的施工、牵引转动体系的安装、线型测量及内力的监控、扣背索及预应力筋的张拉、半跨钢管拱转动到位及位置偏差的调整、转盘锁定及合拢段的临时锁定、主管合拢段的安装、拱脚及转盘间混凝土的封填、扣背索及预应力筋的交替拆除、拱座片石混凝土的回填。
9.1.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TB/T 1527-2011)《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7:2006)9.1.4工艺流程图以北盘江大桥为例转体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9.4.4.1 钢管拱桥转体法施工流程图9.1.5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以北盘江大桥为例就转体法施工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分述如下:一、上下转盘、球铰、转台和交界墩施工1.拱座基坑的开挖,应满足以下要求:基坑开挖尺寸控制;基坑平面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欠挖,对边坡高度 H<8m,+0~+0.2m;8≤H<15 时,+0~+0.3;H≥15m,+0~+0.5m。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构造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
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
根据桥梁构造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
本文论述了桥梁施工工艺的特点、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认为此工艺为东北地区填补了桥梁转体施工的空白。
1、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工作原理所谓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工作原理,就像挖掘机铲臂随意旋转一样,在桥台(单孔桥)或桥墩(多孔桥)上分别预制一个转动轴心,以转动轴心为界把桥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整体旋转,下部为固定墩台、根底,这样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上部构造可在路堤上或河岸上预制,旋转角度也可根据地形随意旋转。
2、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特点2.1桥梁转体施工工艺适用于跨径较大的单孔或多孔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
尤其适用于跨越深谷、水深流急和公铁立交、风景胜地、自然保护区等施工受限制的现场。
2.2由于桥梁转体施工是靠构造自身旋转就位,不用吊装设备,并可节省大量支架木材或钢材。
2.3采用混凝土轴心转体施工,转体工艺简便易行,转体重量全部由桥墩(或桥台)球面混凝土轴心承受,承载力大,转动安全、平衡、可靠。
2.4可将半孔上部构造整体预制,构造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更能表达构造的力学性能的合理性。
2.5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转动设备与转动能力,施工过程中的构造稳定和强度保证,构造的合拢与体系的转换。
3.1竖转法竖转法主要用于肋拱桥,拱肋通常在低位浇筑或拼装,然后向上拉升到达设计位置,再合拢。
竖转体系一般由牵引系统、索塔、拉索组成。
竖转的拉索索力在脱架时最大,因为此时拉索的水平角最小,产生的竖向分力也最小,而且拱肋要实现从多跨支承到较支承和扣点处索支承的过渡,脱架时要完成构造自身的变形与受力的转化。
为使竖转脱架顺利,有时需在提升索点安置助升千斤顶。
竖向转体桥转体系统施工技术

竖向转体桥转体系统施工技术1.适用范围本条文仅适用于采用钢铰支座为转铰的斜腿刚构桥自上而下竖向转体系统的作业指导。
2.施工准备2.1施转体系系统设置竖转系统主要包括:竖转铰、前锚固点、后锚固点、牵引系统、放张系统。
2.1.1竖转铰:由两个铰钢支座组成,能在纵向平面内转动,后期为桥梁的永久支座,特殊设计;2.1.2前锚固点:由上连接器以及精轧钢组成,上连接器通过预埋的精轧钢与转动体(斜腿刚构)相连;2.1.3后锚固点:由下连接器以及精轧钢组成,下连接器通过预埋的精轧钢与后锚体(桥台台身或岩体)相连;2.1.4牵引系统:提供竖转的初始动力,手拉葫芦、钢滑轮、电子称以及钢丝绳;2.1.5放张系统:包括上下支架、液压千斤顶、液压泵、主控制台以及钢铰线束。
为保证转体的安全,还增加了缆风以及副顶装置。
2.1.6通过对结构工况内力的计算分析,确定最佳锚固点位置,在浇注混凝土时预埋准确牢固。
2.2技术准备2.2.1根据转体结构特点,计算不同工况状态下内力大小,确定转体方案及所用设备、材料型号。
依据确定的转体方案,对结构、转体系统设备、材料进行检算,安全系数均要求大于2.0,确保系统稳定、安全。
⑴桥台稳定性检算。
根据设计的桥台结构和尺寸,对桥台在转体过程中及转体后的其他施工中作为后锚锭的稳定性做检算,主要是倾覆稳定和滑移稳定检算,倾覆稳定和滑移稳定系数应大于1.5(按工况进行计算)。
⑵两侧桥台岩锚及锚索检(计)算。
根据岩锚至少应提供的承载力计算应布设的锚索,并对每一个桥台做锚索检算、锚固深度检算和岩锚整体稳定检算(安全系数大于1.5)。
⑶转体装置检查。
①钢束(扣索)检算。
根据施工过程中扣索最大的拉应力计算出每束钢束承载的拉力,安全系数大于2.0(孤山为3.0)。
②桥台、斜腿预埋件强度检算(前、后锚固点预埋件强度检算)。
需要对桥台和斜腿中预埋的精轧螺纹钢做检算,对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和螺纹钢筋对混凝土应力的影响做估计。
桥梁施工技术10-第十章 拱桥的施工及转体施工法

(5)扣索: 由于钢骨架分7段吊装, 因此半跨需有3根扣索。 第一段扣索的索鞍设在索塔 第一道平联处,在门柱框架 中用两根工字钢做横梁支撂,扣索索铵固定在工字钢上。 第二段系在塔顶设置扣索索鞍。扣索的钢绳均为单根直径 47.5mm的钢丝绳。 第三段布置为天扣。因为第三段若仍采用塔扣,不但扣索太 长,而且扣索角度太小,对骨架稳定不利。 (6)锚碇:锚碇采用钢筋砼嵌入式锚碇。
以下介绍金沙江大桥的施工方法。采用型钢作为劲性骨架的 拱桥上部施工,主要施工步骤为:(1)劲性钢骨架制作:(2)劲 性钢骨架安装;(3)拱肋浇筑;(4)横梁和吊杆安装。
(一)劲性钢骨架制作 劲性钢骨架由16Mm型钢焊接制成,钢骨架顺桥向分为七段制 作。钢骨架的制作是在1:1的放样台上进行。在大样上确定 一个符合大多数节段的曲率,按确定的曲率将弦杆型钢在冷 弯台座上冷弯成型,然后在大样上拼焊加工。焊成的钢骨架 应进行探伤检查。
(2)千斤顶 采用千斤顶拆除拱架常与拱圈调整内力同时进行。一般在拱 顶预留放置千斤顶的缺口,千斤顶用来消除砼的收缩、徐变 以及弹性压缩的内力和使拱圈脱离拱架。
(三)拱上建筑
大跨径拱桥的拱上建筑施工,应对称均衡地进行。施工中浇 筑的程序和砼土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拱上建筑施工过程 中,应对拱圈的内力和变形及墩台的位移进行观测和控制。
2.箱形截面拱圈浇筑
箱形截面拱圈一般采取分环、分段的浇筑方法。 分环一般是分成二环或三环。分二环时,先分段浇筑底板, 然后分段浇筑肋墙、隔墙与顶板。分三环浇筑时,先分段浇 筑底板,然后分段浇筑肋墙和隔墙,最后分段浇筑顶板。 分环分段浇筑时,可采取分环填充间隔缝合拢和全拱完成后 最后一次填充间隔缝合拢两种不同的合拢方法。 分环填充间隔缝合拢时,已合拢的环层可产生拱架作用。在 浇筑上面环层时可减轻拱架负荷,但工期较一次合拢的方法 为长。
拱桥竖向转体施工技术

拱桥竖向转体施工技术摘要转体施工法一般适用于单孔或三孔拱桥的施工,其基本原理是将拱圈或整个上部结构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河流两岸利用地形或简单支架现浇或预制装配半拱,然后利用一些机具设备和动力装置将其两半跨拱体转动至桥轴线位置(或设计标高)合龙成拱。
常用的转体施工方法有很多,本文就竖向转体施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拱桥;竖向转体;施工方法尤其是近年来由于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国内快速发展,为钢管混凝土拱桥转体法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各种转体施工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
竖向转体施工是其中的一种,其原理是在桥台处先竖向或在桥台前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在桥位平面内绕拱脚将其转动合龙成拱。
以下详细论述。
1 常见转体施工技术转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目前已应用在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
1.1 平面转体平面转体可分为有平衡重转体和无平衡重转体。
有平衡重转体一般以桥台背墙作为平衡重,并作为桥体上部结构转体用拉杆的锚碇反力墙,用以稳定转动体寻和调整重心位置。
为此,平衡重部分不仅在桥体转动时作为平衡重量,而且也要承受桥梁转体重量的锚固力。
无平衡重转体不需要有一个作为平衡重的结构,而是以两岸山体岩土锚洞作为锚碇来锚固半跨桥梁悬臂状态时产生的拉力,并在立柱上端做转轴,下端设转盘,通过转动体系进行平面转体。
主要适用于刚构梁式桥、斜拉桥、钢筋混凝土拱桥及钢管拱桥。
1.2 竖向转体竖向转体施工就是在桥台处先竖向或在桥台前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在桥位平面内绕拱脚将其转动合龙成拱。
根据河道情况、桥位地形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和要求,竖向转体施工有以下两种方式:1)竖直向上预制半拱,然后向下转动成拱。
其特点是施工占地少,预制可采用滑模施工,工期短,造价低。
需注意的是在预制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半拱轴线垂直,以减小新浇混凝土重力对尚未凝结混凝土产生的弯矩,并在浇注一定高度后加设水平拉杆,以避免因拱形曲率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弯矩和变形;2)在桥面以下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向上转动成拱。
“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竖向转体施工

( 州境 ) 越京杭 运 河 ( 州段 ) 徐 跨 邳 的一 座标 志 性 桥梁 , 全 长 257m。 主桥跨 径 为 5 . 7 75m+25m+5 . 中跨 3 7 5m, 为 自锚 钢 管混 凝 土 中承式 系杆 拱桥 , 边跨 为钢 筋 混凝 两 土拱 肋 构成 的上承 式 拱桥 。为 提 高桥 梁 的整 体稳 定 性 ,
有利 于结 构 抗震 , 强 美 学 效 果 , 增 主拱 肋 和 边 拱 肋 均 向
主 拱肋 采 用竖 向转 体施 工 , 即将 主拱 肋 沿 轴线 划 分
为 1 节段 , 2 号与 2 O个 在 1 2号 主墩 之 间搭 设 支 架 , 主拱 肋 在 支 架上 拼 装成 两 个半 拱 , 过 竖转 系统 提 升到 设计 通 位 置 , 中合龙 实 现 主拱 肋 安装 就 位 。 空 竖 转 角 度 :连 云 港 岸 为 1 .0 。 徐 州 岸 为 9 9 39 ,
维普资讯
3 2
世 界 桥 梁
21 年第 3 (2 0 期
“ 篮 式 ’ 管 混 凝 土 拱 桥 竖 向转 体 施 工 提 ’ 钢
高 吉 才 ( 州市 交 通规 划 设 计研 究院 , 苏 , 州 2 10 ) 徐 江 徐 2 0 6
摘 要 :以连徐 高速公路京杭 运河特大 桥为例 , 介绍 了拱 肋 内倾 的“ 篮式 ” 管混 凝土 拱桥竖 转 系统组成 、 提 钢 施工工 艺
及质量控 制措施 。 关键 词 :拱桥 ; 系杆拱 ; 管混 凝土 ; 钢 竖转 ; 施工 工艺 中图分类号 : 4 8 25 U 4 .6 U 4 .2 ; 4 54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77 20 )3—03 —0 17 —76 (/ 2 0 9 02 3
桂江三桥钢管拱肋提升竖转施工技术

桂江三桥钢管拱肋提升竖转施工技术唐建国向宝成肖仁富韦振良(欧维姆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桂江三桥为三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本文着重介绍了该桥钢管拱肋竖向转体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
【关键词】钢管拱肋竖向转体施工技术一、工程概况广西桂江三桥(鸳鸯江大桥)位于广西市区之、西江与桂江交叉汇合处,跨越桂江,连接该市东西两区,与桂江上游现有的桂江一桥相距约300m。
长期以来,桂江一桥成为新、旧两城区唯一的交通桥梁。
一桥建于70年代,荷载标准低,桥宽仅为11m,随着东、西两区交通量的加大,日益重的交通拥挤现象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桂江三桥的建设成为市政建设的当务之急。
桂江三桥主桥为三自锚式钢管混凝土中承式系杆拱桥,主桥全长255m(40m+175m+40m),桥宽25.6m,桥型新颖、美观,与两岸桥头的鸳江春泛景点构成一幅靓丽的景观(见图1)。
该桥主拱为跨度175m的系杯钢管拱,矢高43.75m,矢跨比为1:4,拱轴采用悬链线。
拱肋采用4根φ750(δ=14m)钢管,和横向平联板及腹杆焊接成双"哑铃"形截面,两条主肋中距为17.8m,桥面下设两个K字横撑,桥面上设5条一字横撑,主跨钢管拱重达1000t,由工厂预制。
二、钢管拱肋施工案的选择传统的钢管拱桥主拱的施工法归纳为缆索吊装法、水平转体施工法、满堂支架法、竖向转体施工法四种。
1.缆索吊装法采用天线缆索吊装的法是设计工程师原先拟采用的法,原设计将主跨分5节段吊装合龙,每段吊装重约65t,由工厂预制水运到位,天线起吊,塔机定位,该法的施工工艺比较成熟,但需要大跨度、大吨位的缆机,造价较高,且受桥尾场地所限。
2.水平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法施工与该桥中承式结构形式不相适应,且无平衡重墩,无法实施。
3.满堂支架法满堂支架法施工需要大量的支架材料,造价高,现场拼焊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主拱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且工期长,由于桂江航运繁忙,每封航一天费用1.5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拱桥竖向转体施工技术
摘要转体施工法一般适用于单孔或三孔拱桥的施工,其基本原理是将拱圈或整个上部结构分为两个半跨,分别在河流两岸利用地形或简单支架现浇或预制装配半拱,然后利用一些机具设备和动力装置将其两半跨拱体转动至桥轴线位置(或设计标高)合龙成拱。
常用的转体施工方法有很多,本文就竖向转体施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拱桥;竖向转体;施工方法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国内快速发展,为钢管混凝土拱桥转体法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各种转体施工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
竖向转体施工是其中的一种,其原理是在桥台处先竖向或在桥台前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在桥位平面内绕拱脚将其转动合龙成拱。
以下详细论述。
1 常见转体施工技术
转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目前已应用在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
1.1 平面转体
平面转体可分为有平衡重转体和无平衡重转体。
有平衡重转体一般以桥台背墙作为平衡重,并作为桥体上部结构转体用拉杆的锚碇反力墙,用以稳定转动体寻和调整重心位置。
为此,平衡重部分不仅在桥体转动时作为平衡重量,而且也要承受桥梁转体重量的锚固力。
无平衡重转体不需要有一个作为平衡重的结构,而是以两岸山体岩土锚洞作为锚碇来锚固半跨桥梁悬臂状态时产生的拉力,并在立柱上端做转轴,下端设转盘,通过转动体系进行平面转体。
主要适用于刚构梁式桥、斜拉桥、钢筋混凝土拱桥及钢管拱桥。
1.2 竖向转体
竖向转体施工就是在桥台处先竖向或在桥台前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在桥位平面内绕拱脚将其转动合龙成拱。
根据河道情况、桥位地形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和要求,竖向转体施工有以下两种方式:
1)竖直向上预制半拱,然后向下转动成拱。
其特点是施工占地少,预制可采用滑模施工,工期短,造价低。
需注意的是在预制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半拱轴线垂直,以减小新浇混凝土重力对尚未凝结混凝土产生的弯矩,并在浇注一定高度后加设水平拉杆,以避免因拱形曲率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弯矩和变形;
2)在桥面以下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向上转动成拱。
主要适用于转体重量不
大的拱桥或某些桥梁预制部件(塔、斜腿、劲性骨架)。
1.3 平竖结合
转体由于受到河岸地形条件的限制,拱桥采用转体施工时,可能遇到既不能按设计标高处预制半拱,也不可能在桥位竖平面内预制半拱的情况(如在平原区的中承式拱桥)。
此时,拱体只能在适当位置预制后既需平转、又需竖转才能就位。
这种子竖结合转体基本方法与前述相似,但其转轴构造较为复杂。
当地形、施工条件适合时,混凝土肋拱、刚架拱、钢管混凝土可选用此法施工。
2 拱桥竖向转体施工
当桥位处无水或水很少时,可以将拱肋在桥位进行拼装成半跨,然后用扒杆起吊安装。
当桥位处水较深时,可以在桥位附近进行拼装成半跨,浮运至桥轴线位置,再用扒杆起吊安装。
2.1 钢管拱肋竖转扒杆吊装的计算
钢管拱肋竖转扒杆吊装的工作内容为,将中拱分成两个半拱在地面胎架上焊接完成,经过对焊接质量、几何尺寸、拱轴线形等验收合格后,由竖在两个主墩顶部的两副扒杆分别将其拉起,在空中对接合龙。
由于两边拱处地形较高,故边拱拱肋直接由吊车在胎架上就位拼装。
扒杆吊装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为:起吊及平衡系统的计算(含卷扬机、起重索、滑轮、平衡梁、吊索、吊扣等);扒杆的计算;扒杆背索及主地锚的汁算;设置拱脚旋转装置等。
2.2 钢管拱肋竖转吊装
1)转动体系由转动铰、提升体系(动、定滑车组,牵引绳等)、锚固体系(锚索、锚碇等)等组成。
如图1所示。
图1 竖转施工转动体系示意图
注:1.转动铰;2.桥体;3.动滑车;4.定滑车;5.牵引车(接卷扬机);6.捕索(接锚碇);7.塔架
2)竖转吊装的工作顺序安装拱肋胎架——安装拱脚旋转装置——安装地锚——安装扒杆及背索——拼装钢管拱肋——安装起吊及平衡系统——起吊两侧半拱——拱肋合龙图10-62竖转施工转动体系示意图——拱肋标高调整——焊接合龙接头——拆除扒杆——封固拱脚。
3)扒杆安装
为了便于安装,扒杆分段接长,立柱钢管以9m左右为一节,两节之间用法兰连接。
安装时先在地面将两根立柱拼装好,用吊车将其底部吊于墩顶扒杆底座上,并用临时轴销锁定,待另一端安装完扒杆顶部横梁后,由吊车抬起扒杆头至一定高度,再改用扒杆背索的卷扬机收紧钢丝绳将扒杆竖起。
4)拱肋吊装
起吊采用慢速卷场机,待拱肋脱离胎架10cm左右,停机检查各部运转是否正常,并根据对扒杆的受力与变形,钢丝绳的行走,卷场机的电流变化等情况的观测结果,判断能否正常起吊。
当一切正常时,即进行拱肋竖向转体吊装。
拱肋吊装完成后,进行拱肋轴线调整和跨中拱肋接头的焊接。
3 结论
综上所述,竖向转体施工的拱桥不仅结构合理,受力明确,施工工艺简单且技术性强,大量的实践证明此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敏娟,郑元,吕兆华.钢拱塔斜拉桥竖转施工方案分析[J].特种结构,2010(1).
[2]周浩恩.广东佛山市东平大桥竖转工艺开发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8).
[3]马恒.龙城大桥钢索塔竖转施工关键技术[J].现代交通技术,2008(3).
[4]向中富,顾安邦.丹河大桥施工模拟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4).
[5]周水兴.浙江三门健跳大桥拱肋安装与施工控制计算[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2).
[6]李坚,陆元春.预制节段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与工程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