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构图要素

合集下载

第六章电视画面构图

第六章电视画面构图

第六章电视画面构图第六章电视画面构图第三节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和结构成分一、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所谓“形式元素”,是指电视画面的构图中画面形象的组成和表现形式,它们最终通过这些形式,以视觉形象的结果出现在观众眼前,被观众感知。

所以,了解画面的形式元素,是我们了解画面构图基本原理的首要内容。

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元素是电视画面构图中的几个重要形式元素。

这些元素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和表现力,合理地运用这些元素成为完成一个优秀构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一)光线“电影就是用光线在银幕上作画的艺术。

”电视画面在这点是也是一样的。

只有存在光线,才可能存在电视画面,也才能存在电视画面构图之说,如果没有光线或者光线不能满足电视画面拍摄的要求,电视画面构图也就无从谈起;而光线是变化的,画面的构图效果和艺术氛围也会发生改变。

在构图时正确运用光线,是决定画面构图质量的首要的因素。

光线的造型作用和画面表现作为电视摄像造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有专门的章节对其进行讨论。

(二)色彩我们很难想象眼前的世界失去色彩是怎么样的。

对于电视画面来说,也是一样。

色彩本身就具有自身的表现力,冷暖色调、深浅浓淡、色系搭配……不同的色彩表达着不同的含义。

可以这么说,是色彩给电视画面注入了情感。

在电视画面中,对于主体而言,通过颜色的设计和搭配,可以给主体赋予一定的感情基调,增强主体的表现力;而对于环境和陪体而言,虽然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五颜六色,但拍摄者却可以通过主观上的选择和提炼,形成一定的色彩基调,从而从侧面烘托出电视画面所需要的氛围,更加突出主体。

色彩作为电视画面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在画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色彩的作用,在画面的表现力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影调影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画面中景物形象的明暗对比和明暗过渡,也就是对比度和层次。

影调是揭示景物明暗关系、形成画面可视性效果、参与画面构图、表达感情和创作意图的重要体现。

任何被摄对象,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都存在着一定的明暗和反差。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分析十分重要,它对于电视节目的观赏效果和传达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整体布局及局部结构两个方面对电视画面构图进行分析。

一、整体布局分析1. 画面的分割线:电视画面通常被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部常用于显示电视节目的开头信息,中部展示主要内容,下部用于辅助信息的显示。

2. 高低距离:画面布局中通常将重要的内容放在上部,而次要内容则放在下部,形成高低对比,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 对角线原则:对角线分割是电视画面布局设计中常见的原则之一。

对角线分割的画面能够给人一种动感和稳定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强调画面中的重要元素。

4. 对称和非对称:电视画面的对称与非对称布局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感受。

对称布局能够给人以整齐、平衡和稳定的感觉,而非对称布局则能够产生立体感和活力。

5. 画面的层次感:在电视节目中,画面的层次感是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的设置来形成的。

通过合理的层次感,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二、局部结构分析1. 画面的视线引导:良好的画面构图应该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使其专注于重要元素。

通过摄像机的移动、镜头的角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视线。

2. 画面的重点:画面的重点是指在整个画面中最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元素。

通过适当设置画面的重点,可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电视节目要传达的信息。

3. 画面的对比:画面构图中的对比可以通过色彩、亮度、对比度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增加视觉冲击力。

4. 画面的平衡:画面构图中的平衡能够给观众以舒适的感觉。

通过合理地安排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和大小,可以实现画面的平衡。

5. 画面的运动感:画面的运动感可以通过镜头的移动、人物的动作等方式来表现。

良好的画面构图应该能够使观众感受到画面中的运动和活力。

在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分析中,需要考虑到其与电视节目类型的匹配性以及观众的感受。

电视画面构图

电视画面构图

第四节电视画面构图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一、电视画面构图的结构成分我们把电视画面的结构可以“分解”为这样几种要素: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

构图处理的如何,根本取决于画面主体表现的是否成功,以及主体与陪体等的相互关系处理是否得当。

1、主体。

即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中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表达内容的中心、画面结构的中心。

主体具有极大地包容性,它可以是有一个被摄对象,也可能是一组被摄对象;可能是人,也可以是物。

如,拍摄一个会场时,如镜头推至某一位领导的中景画面,那么他就是画面的主体;倘若镜头表现的是主席台上众领导的大全景画面,那么众多领导人物就构成了画面的主体。

主体的表现方法:①直接表现法:即运用一切可能因素,在画面中给主体以最大的面积、最佳的照明、最醒目的位置。

如,构图是将主体处理成中景、近景、特写,或是采用跟镜头的方式始终将主体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或是把主体安排在光线最佳的照明光区。

在构图时,一定要把主体放置在兴趣线、兴趣点上或附近,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主体,规范构图,使画面产生美感。

几种常用的构图方法:“井”字构图法(也叫九宫式构图法)、垂直三等分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汇聚点构图法。

②间接突出法:以远景表现主体,主体在画面中的面积并不大,侧重于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来间接映衬和强调主体。

如表现交警在繁闹的都市指挥交通的内容,就可处理成远景画面。

在比如,表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在辛勤劳作的场景,可以让老农在田垄的一头耕作劳动,而摄像师在田垄另一头将摄像机贴紧地面进行拍摄,画面中前景的沟垄向纵深方向延伸、汇聚,线条交汇处正是老农刨地的身影,仿佛预示出生存之路的艰难和辛苦。

在电视画面中一个镜头可以始终表现一个具体的主体,也可以运用一定的手法不断变换画面的主体。

也可以对同一主体先后使用直接、间接两种表现方法。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构图要素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构图要素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构图要素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构图要素构图是电视摄像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专业用语,也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重要环节。

电视画面有哪些特点?怎样取得优美而又适宜的电视画面构图?一、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构图在绘画、图片摄影等造型艺术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电视构图的学习中还应意识到电视构图与绘画构图、图片摄影构图的不同之处。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动态性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变换。

电视画面构图的动态性对摄像人员在运动中进行随机构图和画面取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时限性电视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附载和传达的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过地收看和接受画面信息,这种表现上的时间长度成为观众收看时的限制性。

因此,画面构图和表现的时限性要求电视画面的构图必须简洁、集中而明确,它不能像美术作品和照片那样可供观赏者长期停看。

(3)多视点与绘画和照片不同,电视画面构图不是只在某一个视点上进行表现,而是可以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视点、角度和景别,对同一被摄主体进行连续的、多视点、多角度的拍摄。

随着视点的不断变化,被主体的画面形象和画面范围也在不断变换,画面构图的形式结构及组合关系也要相应改变,这主使得观众获得了更多的信息量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4)画幅的固定性和构图处理的现场一次性电视画面的画幅是固定的,不能像图片那样在事后进行剪裁和修饰;拍摄只能在现场的镜头前一次完成,虽然拍摄前可以进行安排和组织(如电视剧、音乐电视等),但拍摄完成后的电视画面的构图关系及画面结构不能像图片那样进行后期加工。

因此一些重要活动的电视直播节目,必须在事先作好各种充分准备,条件许可则多次彩排,以尽可能减少失误,减少遗憾。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电视画面的构图布局及结构是指在电视节目中,摄像机对画面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方式,以及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排列。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观赏效果。

下面将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1. 画面的比例和对称:在电视画面构图中,一般使用16:9或4:3的画面比例。

画面的对称也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手法,可以通过摄像机角度和目标位置的选择来实现对称布局。

2. 画面的对焦:电视画面中,对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通过对焦的选择,可以突出画面中的某一元素,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3. 画面的透视:画面的透视是指通过摄像机的角度和位置,来展现画面的立体感。

透视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给观众一种空间感。

4. 剪辑技巧:剪辑在电视画面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剪辑技巧,可以将画面中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或场景。

5. 画面的色彩和光影:画面的色彩和光影也是构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光影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6. 画面的线条和形状:画面中的线条和形状也能够起到引导观众视线、增加观赏效果的作用。

合理选择线条和形状,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7. 画面的前景和背景:在电视画面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前景和背景,可以突出画面中的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电视画面的构图布局及结构是通过对比例、对称、对焦、透视、剪辑、色彩光影、线条和形状、前景和背景的选择和使用,来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增加观赏效果的目的。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电视节目的主题和情感。

电视画面构图

电视画面构图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

电视画面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像对象及其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拍摄内容的重要形式。

特点---(1)动态随机性;电视画面构图最显著的特点,由于被摄主体的运动和摄像机自身的运动,画面中主体的位置以及画面形象间的透视关系都会改变,因此摄像者要对运动过程有一种预见性和总体把握能力,要准确地构图。

以确保主体突出、布局合理。

(2)整体连续性;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一般都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画面组成,每一幅画面表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要么是从上一个画面延续而来,要么向下一个画面发展下去,这就要求摄像者在构图时,不仅要从所拍摄的单个画面考虑,还要从上一个画面和下一个画面的整体关系和连贯性上加以考虑,形成构图的整体性和传情达意的连续性。

(3)视点多样性;电视画面可以对一个被摄主体从多个视点、多个角度、多个景别进行拍摄,使主体形象和拍摄范围在变化中展现,使观众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4)画幅和时间的限定性;电视画面大都遵循4:3或16:9的画幅比例,受电视播放限制,电视画面不能无休止的固定在屏幕上,这就要求在构图时充分考虑画面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整准确的传达给电视观众。

(5)现场一次性;电视画面的拍摄大都是现场一次性完成,拍摄完的画面构图就确定了。

对于那些电视直播节目,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尽量减少失误。

电视画面是一种空间艺术,还是一种时间艺术,在拍摄过程中,要根据电视画面构图的自身特点来选择、组织画面,形成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构图。

1、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有哪些电视画面构图中,光线、色彩、影调、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等元素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形式元素。

光线---构图中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离开了光线,万物就失去了色彩,构图就无从谈起。

在电视构图中,可以利用光线来表示时间,突出主体,创造气氛,增强立体感和质感等。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电视画面的构图布局及结构是电视节目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直接影响观众对节目的观感和体验。

下面将从电视画面构图布局的基本要素、构图方法以及结构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

1. 视点:电视画面的视点决定了观众对画面的看法和感受,它可以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情感和观看效果。

通常情况下,视点一般选择在画面的正中央,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平衡。

2. 主体:电视画面中的主体是一个画面构图中最重要的要素,它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和注意力。

在电视画面中,主体的选择应根据节目内容和表达需要进行,可以是一个人物、一个物体或一段景色等。

3. 空间:电视画面中的空间是指画面的虚拟空间,它可以通过构图手法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距离感。

在画面构图中,空间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如近景、远景、鸟瞰等。

4. 线条:电视画面中的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可以通过构图手法来表达节目的情感和主题。

线条的运用可以增强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有趣和生动。

5. 色彩:电视画面中的色彩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情绪体验。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应与节目内容和表达需要相匹配,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搭配来突出画面的重点和主题。

二、电视画面构图方法1. 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一种以画面的中轴线为基准进行构图的方法,它可以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平衡。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对称构图常常用于表现庄重、庄重的场景,如开幕式、颁奖典礼等。

2. 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分割构图是一种根据黄金分割比例进行构图的方法,它可以使画面更加和谐和美观。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黄金分割构图常常用于表现自然景观、人物素描等需要强调美感的场景。

3. 剪影构图:剪影构图是一种通过剪影的形象来表现画面的方法,它可以强调形状和轮廓的简约之美。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剪影构图常常用于表现夜景、人物特写等需要突出形态的场景。

三、电视画面结构层次电视节目中的画面结构层次是指画面中各个元素在运动和组合中形成的层次关系,它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序和统一。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电视画面是由构图的要素所组成的,构图的布局及结构是电视画面达到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对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进行分析。

一、布局1. 对称布局对称布局是指将画面分为左右两侧,左侧和右侧的元素相对称。

这种布局能够给人以秩序、平和、稳定的感觉。

在电视新闻中,新闻主播坐在中间,左右两侧是视频素材,这种布局能够使人们更加集中注意力。

2. 心理中心布局心理中心是指在画面上设定一个抓人眼球的注意点。

将画面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心理中心往往出现在画面中央下部。

这种布局在广告中应用广泛,因为这种布局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 “L”形构图布局“L”形构图布局分成左上角和右下角,画面中呈现出“L”形。

这种布局能够给人们带来动感和活力感。

在比赛、电视剧中常见。

“Z”形构图布局是将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将中部倾斜,呈现出“Z”形状,这种布局能够给人们带来递进式的视觉效果。

在隆重场合、纪念仪式中应用比较多。

二、结构1. 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指通过颜色、明暗、大小等对画面中的不同元素进行对比,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重心结构重心结构是指在画面中心选择一个重要的元素,其他元素向其靠近,形成对比和对称。

在构图中,重心是画面中最突出、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吸引视线的关键。

3. 饱和结构饱和结构是指通过画面的色彩饱和度、灰度和亮度等来调节画面的色彩和亮度,使画面表现更加鲜明和生动。

4. 脆弱结构脆弱结构通过画面中元素之间的间距、形状大小等来调节画面的表现力。

这种结构给人们带来一种分散的、无序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和构图要素构图是电视摄像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专业用语,也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重要环节。

电视画面有哪些特点?怎样取得优美而又适宜的电视画面构图?一、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构图在绘画、图片摄影等造型艺术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电视构图的学习中还应意识到电视构图与绘画构图、图片摄影构图的不同之处。

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动态性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变换。

电视画面构图的动态性对摄像人员在运动中进行随机构图和画面取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时限性电视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附载和传达的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过地收看和接受画面信息,这种表现上的时间长度成为观众收看时的限制性。

因此,画面构图和表现的时限性要求电视画面的构图必须简洁、集中而明确,它不能像美术作品和照片那样可供观赏者长期停看。

(3)多视点与绘画和照片不同,电视画面构图不是只在某一个视点上进行表现,而是可以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视点、角度和景别,对同一被摄主体进行连续的、多视点、多角度的拍摄。

随着视点的不断变化,被主体的画面形象和画面范围也在不断变换,画面构图的形式结构及组合关系也要相应改变,这主使得观众获得了更多的信息量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4)画幅的固定性和构图处理的现场一次性电视画面的画幅是固定的,不能像图片那样在事后进行剪裁和修饰;拍摄只能在现场的镜头前一次完成,虽然拍摄前可以进行安排和组织(如电视剧、音乐电视等),但拍摄完成后的电视画面的构图关系及画面结构不能像图片那样进行后期加工。

因此一些重要活动的电视直播节目,必须在事先作好各种充分准备,条件许可则多次彩排,以尽可能减少失误,减少遗憾。

(5)构图结构的整体性电视节目的完整内容通常都是由几个乃至几十个、上百个画面来共同完成的,某一电视画面所传达的内容往往从上一个画面延续而来,或向下一个画面发展下去,因此,单个电视画面的构图可能并不完整,但在一系列画面组接之后会形成构图结构的整体性和传情达意的规律性。

对电视画面而言,一系列镜头的整体结构和关系会对单个镜头的构图产生特定的要求,单个镜头构图的不规则、不完整会在整体构图结构中得到解释和说明。

这一点也为摄像人员构图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具有绘画和照片所难以比拟的优势。

构图作为一个创作环节,是即兴的、个人化的工作,很难界定出具体化的、一成不变的原则和模式。

但一些基本的构图要求是我们必须了解和理解的。

电视画面构图有下面的一些基本要求:(1)画面要简洁当我们找起摄像机面对大千世界时,会发现被摄对象并不自然成画,它必须要求我们用取景框进行选择、提炼以至抽象、概括,才能从自然的、凌乱的物象中“提取”出一个优美动人的画面来。

可以说,电视画面的构图,既需要摄像人员一方面牢牢地盯住主体,另一方面也要尽量避开妨碍主体的多余形象。

如果画面中景物庞杂、零乱无序,就无法做到构图的简洁明快。

这方面照片摄影的“减法规则”是很好的借鉴。

与照片一样,电视画面也必须通过构图作出一定的艺术选择,用取景框“给原来没有界限的自然划出界限”(莱辛《汉堡剧评》第70篇)。

删繁就简,是获取优美画面构图的第一步。

由于受电视屏幕大小和清晰度的限制,电视画面的构图不同于电影画面构图。

二、构图的要素构图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古今中外有许多绘画构图理论,有照片摄影、电影摄影构图理论,这些理论对电视摄像来说都是有用的。

但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的构图都不能完全取代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理论。

构图是摄像师从事画面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

只有认识并掌握了这种手段才能够进行摄像创作使画面更具表现力,拍摄出完美的、有魅力的、感人的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归纳起来有:形状、线条、光线(明暗)、色彩、质感、立体感和运动。

作为摄像师必须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及在构图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形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和观看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

形状也是我们把握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作用于人的视觉是整体的,富有概括力的。

往往人们在没有看清楚物体的细部时,却已感受到它的形状。

一座房子是方形的,太阳是园形的。

远处的动物,人们可以根据形状判断它是牛是马。

摄像者要对被摄对象的形状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能在复杂的事物中,快捷地、本能地认定所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特征,并将其在画面中突出出来。

形状对构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A:单个物体形状的不同效果,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上,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

(1)物体在固定画面内处于不同位置,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2)画面形式改变。

虽然相同位置的圆形状但背景空间发生了变化,也形成另外的构图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3)在固定画面形式中,“圆”的位置虽然处在画面中的同一位置,但是它的大小如果发生变化,相应的背景空间也随之而变,获得不同形式的构图。

如果是一个人在画面上只占很小面积,它自身的开头便不会具有形状视觉意义,只起一个点的作用。

而当其在画面上占了足够的面积,而且与边框有一定距离时,人的形状、美感才得以充分地展示,给予观众足够的视觉冲击力。

(4)在固定画面形式中“圆”的位置,大小都相同。

但由于布光的不同,画面中突出的部分不一样,画面的意义将有变化。

(5)很多物体形状都具有方向感,改变拍摄位置,使画面中图形方向和背景空间均发生变化,使观众产生稳定或运动等感觉,有明显的方向变化的视觉效果。

B:几个物体形状微妙地相互作用,以不同形式呈现在画面上,也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

即画面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形状的物体,它们还可以组成新的复合形状。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会使画面表现出不同的构图形式,并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1)正方形:表示平等的关心和率直。

(2)三角形:表示安全感,关心和极端。

(3)圆形:表示团结,兴趣的连续和不间断的封闭运动。

(4)S形:体贴关心,优雅,活泼。

总之,我们拍摄进画面中的物体的不同形状以及它们在画面中呈现的不同形式,都会给观众心理产生不同感受。

我们在构图时要考虑到形状对构图的影响,要善于发现一些妙趣横生、有意义的形状,并在画面上突出某一意义的形状,使画面更有感染力。

2.线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景物都是有线条的,如说某女士“线条优美”,某产品“流线造型”等。

线条也是构图的最基本要素,任何一幅画面都离不开线条。

“线条”是构图的骨架,考虑构图首先要考虑画面线条的安排和结构。

如主体是什么样的线条,前、后景又是什么样的线条,美不美,重不重,均衡不均衡,有无呼应,有无断裂,有无对比等。

线条结构反映出景物的表面形态或形状,自然界中景物都可用不同线条组合表现出来,它有直、横、斜、曲线、锯齿等形状。

线条形成的几种方式:一是人和物的外形基本轮廓形成的线条。

如人体的外形轮廓形成的线条。

二是物体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条。

它形成了人和物的基本结构。

如电视机、桌子等物体的线条。

即由各面相交形成的边缘。

三是光照射在物体上形成明暗、色彩的明显差异形成的线条。

它可以更加充实物体的体积和空间的位置.我们在摄像构图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

因为线条及其组合不仅能帮助人们全面、准确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空间位置、朝向,运动轨迹,而且人们在对不同线条结构的积累感受经验中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观念,即把3画面中主要线条位置、方向作为一种象征,对不同的线条结构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

(1)不同线条结构产生的不同心理联想。

①横线结构:给人以广阔寂静和安定的感觉。

如大地、平静的大海都是明显的横线条。

②垂线结构:代表生命永恒和权力,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旗杆、森林。

③斜线结构:给人以运动和不安定的感觉。

④曲线结构: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摄像构图时要充分考虑到线条在构图中的这些作用,并把它们提练出来,通过艺术处理,构成优美的画面。

(2)线条的浓淡、粗细、虚实,在人们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

(3)线条形状、排列疏密不同,对人们产生不同的视觉节奏。

摄像时就是要善于发现线条并提练线条,运用线条。

在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注意选择、提炼出画面的主要线条结构,并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来表现主题内容和情感。

b:对于运动物体要注意姿态、动势的变化,提炼出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

c:要把与主题无关的杂乱线条排除在画面之外。

d:注意运用线条,在画面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e:要注意画面中所有线条组合的整体感。

总之要运用线条给人以心理联想,以及产生视觉心理和视觉节奏的这些特点,为主题内容服务。

同时,应防止为了突出某些线条而使整体效果趋于呆板,为线条而线条。

3.明暗(光线)光线是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没有光线谈不上成像,没有合理的布光,很难拍摄出理想的画面。

从这种意义上说摄像是“光的结晶”“光的艺术”是有一定道理的,光线在构图时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光线可以表现时间环境。

光线效果不仅可以标定特定的环境和时间,而且可以塑造典型的环境和时间。

光线作用在被摄物时,有自己的规律。

如:光线较低时,被摄物的投影就长;光线高时,被摄物的投影就短;光距被摄物近时,投影就大;光距被摄物远时,投影就小。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从录像片中,看出拍摄的时间。

如果画面上主体物投影很明显,又很短,拍摄时间是中午;画面上主体投影较长,景调层次比较柔和,时间是下午。

(2)利用光线效果突出被摄体利用光线效果突出主体,可以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地点和事物上。

如窗口一束光照射在一个身上。

还可以利用光线造成不同明、暗背景去衬托主体。

(3)利用光线创造气氛:因为光线造成的明暗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明亮的色调使人感到欢快;黑暗的色调让人沉闷。

如人们面对火红的太阳时就会感到精神振奋,而看到日暮暗淡的景色时,常常勾起伤感的思绪,这在电视片里常用。

(4)利用光线,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光线在画面构图和造型上能够突出和表现出被摄物的立体形状和空间感,这是光线在构图中的主要作用。

画面中明暗层次能充分表现出画面的立体形状和空间纵深感。

物体的立体感是靠物体表面在亮度上的差异形成的。

空间感则是由物体形状与前后景的明暗反差建立的。

4.色彩电视画面表现的是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摄像人员创造出的画面影调、气氛的艺术感染力既是对外界长期观察的结果,并对所见事物形态环境深刻理解,同时也是出自对一些色彩的基本表现手段的熟练运用。

色彩既是构图的主要因素,又是电视画面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

色彩运用的恰当与否,将会给画面的真实感、感染力造成很大影响。

人们对彩色的直观感受主要是根据色彩的三个特征,即色别、色纯度、色亮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