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医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超声成像法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成像法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成像法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超声成像法,简称为超声,是目前医学诊断中常用的一种影像技术。

它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来形成图像,以检测身体内部对健康产生威胁的异常情况。

超声成像法因其成像非侵入性、较为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成像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

当超声波通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

这些反射波会被超声探头接收到,并被转化成电信号,再经过放大、转换、处理等步骤,最终形成影像。

超声成像法成像速度快、安全性高、成本低、便携性强等特点,使得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医学领域。

一、在产科医学中的应用超声在产科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来诊断胎儿发育及母体病变。

超声成像可以看到胎儿的大小、位置、性别、发育情况、胎盘附着情况、胎儿五官等特征。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胎盘早剥、子痫前期、胎盘前置等危险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指导分娩,减少孕产妇的疼痛感。

二、在肝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超声在肝脏病诊断中应用广泛。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具有生物化学代谢、分解物质、制造蛋白、合成酶等功能。

通过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对肝脏进行定位、检测、监测肝脏损伤、肝脏肿瘤等。

肝脏病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

超声成像法对于肝脏与周围脏器的联合成像,可同时应用于肝、胆、胰等器官检查。

三、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超声心动图可以非常准确地检测心脏功能,包括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心肌结构、室间隔缺损、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重构、心肌缺血性损伤等心脏疾病,从而支持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此外,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更需要检测器官的形态以及血流动态,这也成为超声成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主要应用。

四、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超声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应用十分重要,大大提高了乳腺疾病的检出率。

超声波在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超声波在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超声波在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

它是一种高频机械波,其频率远高于人类耳朵能感受的范围。

超声波可以通过机械装置产生,在液体、气体和固体中传播,并与它们相互作用。

在医学领域,超声波可用于诊断和治疗,而在工业中,超声波可用于清洗、测厚、焊接等多种应用。

I. 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超声波被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几项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1. 超声诊断超声波可以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

这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技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能够发现一系列问题,包括癌症、肝脏疾病、心脏病等等。

另外,超声波的成像非常清晰,能够显示出组织结构和血管的情况,且较为安全,没有放射性。

2. 超声治疗有些医疗领域使用高强度的超声波治疗人体疾病。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超音波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也证明有效。

3. 超声造影剂在超声诊断中,有时需要注射超声造影剂,以增强超声波对身体内部的显示。

这些造影剂是安全的,并没有放射性。

II. 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在工业领域中,超声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项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1. 非破坏性检测超声波可用于检测金属、玻璃等物件是否存在缺陷,对生产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2. 清洗超声波清洗比传统的手动清洗更加彻底,还可实现脱胶、脱脂、除锈等不同的目的。

3. 聚焦超声波聚焦超声波可以将高频声波聚焦在点上,从而将大量的声能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中,可以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工作,如精密加工、零件焊接等。

III. 超声波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声波也在不断进化。

以下是两个令人兴奋的领域:1. 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是最近的一项发展。

它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图片,以供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2. 超声治疗目前的超声治疗仍然需要非常高强度的超声波。

未来的超声波治疗也可能会使用较低强度的声波和声波振动模式来完成治疗。

结论超声波在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应用领域被超声波所覆盖。

超声波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超声波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超声波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不仅提供了生物组织结构的高分辨率影像,还支持各种医学过程的实现,例如引导手术、肿瘤治疗和心脏病诊断等。

本篇文章将探讨超声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超声波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1. 诊断成像近年来,病人对于非侵入性和无创伤的诊断方法的需求日益增加,超声波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它可以通过高频率声波产生图像,将人体内部结构可视化。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图像来检测器官和生物组织的状况,发现异常区域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最近,超声波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肿瘤的定位、测量和诊断。

临床应用中,超声波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模式来获取多重的影像。

例如,B模式可以展示生物组织的常规结构,而M模式可以展示运动状态下的结构信息。

此外,新的技术如三维超声、彩色胸膜超声等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它们可以让医生更清楚地识别肿瘤和病变区域。

2. 引导手术超声波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引导手术和治疗的工具。

它通过实时成像,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定位病变区域,并指导手术进行。

这样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前,超声波引导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胆囊、肺脏和骨骼等多种慢性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腹腔及胸腔手术,其成功率和安全性远高于普通手术。

3. 治疗超声波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技术,可以使用在很多病种上。

目前,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利用聚焦超声技术进行治疗的方法,它可以引起局部热损伤,从而杀死肿瘤或损坏有害的细胞。

近年来,HIFU技术在肝癌、肾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依赖放射性的药物,同时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相关研究进展1. 三维成像技术传统的超声成像技术采用二维图像,无法直观地显示目标组织的三维结构信息。

超声在临床中的地位

超声在临床中的地位

超声在临床中的地位引言超声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声波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信息。

自从超声技术的发展以来,它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在临床中的地位,包括其应用领域、优势和局限性。

应用领域超声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个医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妇产科超声在妇产科中被广泛应用于孕产妇的孕前筛查、妊娠期监测和胎儿异常检测等方面。

通过超声技术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检测胎儿畸形、评估胎盘位置等,为妇产科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2. 肿瘤学超声在肿瘤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超声技术可以对肿瘤进行定位、测量大小、评估血流灌注情况等。

此外,超声引导下的肿瘤穿刺活检也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可以提高肿瘤的准确诊断率。

3. 心脏病学超声心动图是心脏病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腔大小、心肌运动情况、心瓣膜功能等。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消化内镜学超声内镜是一种结合超声技术和内镜技术的检查方法,可以对消化道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超声内镜可以观察消化道壁的异常变化,检测肿瘤和息肉等病变,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和肿瘤切除等操作。

5. 神经学超声在神经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通过超声技术可以观察神经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评估神经肌肉疾病的程度和进展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优势超声在临床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无创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不需要穿刺或切开患者的皮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2. 无辐射超声不产生任何辐射,相比于X线和CT等成像技术,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更低,更安全。

3. 实时性超声可以实时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一些需要动态观察的病变非常有优势,如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4. 易于操作相比于其他成像技术,超声设备的操作相对简单,医生和技师可以快速上手,减少了学习和操作的难度。

超声诊断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超声诊断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超声诊断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不同组织及器官的图像,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情,缩短疾病治疗的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对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1. 临床医学在人类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

它可以被用于检测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主要血管的结构,如心脏、肝、肺、胃肠道、生殖系统等。

此外,它还可以被用于诊断儿童脏器病变、孕产妇等高危群体的相关疾病,如唐氏综合症、胎儿窒息、胎盘异常等。

2. 科学研究超声诊断技术在医学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心血管研究领域,超声诊断可以用于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定量和动态的评估,以便研究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此外,在癌症研究领域,超声诊断技术也被用来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内在特征,帮助医生做出临床决策。

二、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自超声技术的出现以来,随着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超声诊断技术也得以不断发展。

当前,超声技术已经分为多种形式,涉及到各个医学领域。

1. 三维、四维超声三维、四维超声是现代超声技术的一种进步形式,它是通过将多个二维超声图像结合起来,在三维、四维空间中显示图像。

它可以用于任何器官的立体成像,如脑、心脏、肝脏、肾脏等,可以在任何方向上更准确地描述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此外,它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设计和真实精准的定位。

2. 组合超声、MRI技术组合超声、MRI技术是将超声技术和 MRI 技术结合起来,旨在为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人体影像。

这种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 3D 成像和显微血管血流成像等详尽信息,对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3. 医疗器械超声探头随着 3D 打印和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超声探头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当前,医疗器械超声探头的分辨率、对比度等参数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使得医生在使用超声技术进行检查时,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检查时间。

超声在医学中的应用

超声在医学中的应用

超声在医学中的应用
1. 诊断成像: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各种疾病。

例如,超声可以用于检查肝脏、胆囊、肾脏、膀胱、心脏、甲状腺、乳房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产前检查:超声是产前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用于检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儿的位置和姿态、胎盘和羊水的情况等。

3. 介入治疗:超声可以用于引导介入治疗,例如穿刺活检、引流、注射药物等。

4. 运动医学:超声可以用于检查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 眼科:超声可以用于检查眼部结构,例如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6. 神经科:超声可以用于检查颈部和脑部血管的情况,对于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超声在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超声波在医疗中的应用

超声波在医疗中的应用

超声波在医疗中的应用超声波技术在医学领域已经广泛应用。

它可以被用于许多应用,包括影像学检查,医学诊断,治疗和药物运输。

这些技术已经成为各种医疗实践的基础。

本文将对超声波在医疗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 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利用超声波来产生图像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诊断和监测许多不同的医学疾病。

其优点是成本低,并且对人体无害。

超声成像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B型超声、M型超声和Doppler超声成像。

B型超声成像和M型超声成像都是成像技术中最常用的两种技术。

B型超声成像主要用于制作动态图像,而M型超声成像则使用声波来量化不同组织类型的运动。

Doppler超声成像技术则是通过测量声波回波来评估人体内血流速度。

它可以用于检测血管狭窄或动脉瘤等疾病。

2. 超声诊断技术超声波技术还可以用于医学诊断。

它可以在不切开人体的情况下查看内部器官的图像,对疾病进行定位和分析。

超声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女性妇科和胎儿保健领域。

它可以用于检查女性盆腔和乳房组织,以便监测异常发生和检测妇科疾病。

超声波技术还可以在胎儿产前诊断过程中使用。

医生可以使用胎儿超声波成像来观察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状态,以及检查出是否有各种疾病。

此外,超声波技术还可以在心血管病学,肝脏病学,神经病学,内分泌学等领域进行诊断。

3. 超声波在治疗中的应用超声波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医学成像和诊断,还可以用于治疗。

医生可以使用高强度的聚焦超声波来破坏癌细胞或其他异常细胞。

此外,超声波还可以用于物理治疗。

例如,医生可以使用声波来加速伤口愈合或减轻疼痛。

4. 超声波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超声波技术也可以用于药物输送。

使用声波,医生可以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的具体位置。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医学场景中,使药物治疗更精准。

此外,超声波还可以用于制造微型药物输送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在需要时释放药物,具有广泛的医学应用前景。

结论超声波技术在医学应用中的价值不容小觑。

超声波影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超声波影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超声波影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其中超声波影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40万台超声波诊断仪器。

一、超声波影像技术简介超声波影像技术是一种无创检测方法,利用声波的高频振动来形成图像。

它可以观察人体内部组织、器官、血管及心脏的运动情况,对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超声波影像技术不仅具有无侵入性、简单易操作的特点,还能够多次观察同一部位,而且辐射量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受孕妇、儿童等限制。

二、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1. 产科领域超声波可以在孕前和孕期对胎儿进行检查。

孕前检查可以发现患者是否有子宫畸形、子宫瘢痕等问题;孕期检查可以识别胎儿是否发育正常、有没有异常情况等。

超声波检查还能够实时观察胎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出生缺陷,提高婴儿出生的健康率。

2. 心脏病领域心脏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器官之一。

优良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精细地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通过观察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情况,判断心脏运转是否正常。

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还可以显示血流的速度和方向,从而识别心脏病的类型,提升诊断率。

3. 内窥镜领域内窥镜技术可以无创地通过人体腔道进入体内,对器官疾病进行检查和治疗。

超声波在内窥镜技术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窥镜的最大优点在于直观、全面地了解人体内部情况,定位准确,操作简单。

若与超声波技术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度和手术成功率。

4. 肿瘤领域肿瘤是人体最威胁生命的疾病之一。

超声波又称高频声波,其能量可以穿透体内柔软的组织结构,被生物组织吸收后转换成热量,使组织发生坏死。

因此,高能量激光束结合超声波也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种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去除异物等。

三、超声波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超声波影像技术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泛,检测精度越来越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逐渐深化和完善。

1. 超声波多模式成像技术超声波多模式成像技术是近年来超声波影像技术的新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在医学中的应用
超声波的简介
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

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或小于20赫兹时,我们便听不见了。

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兹。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成正比,超声波在
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
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呼唤斤年时斤
百很难血流到达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提高疗效.利
用超声波巨大的能量还可以使人体内的结石做剧烈的受迫振动而破碎,从而减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

超声波在医学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像现在的彩超、B超、碎石(例如胆结石、肾结石之类的)等。

超声波的产生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或能量)的传播形式。

所谓振动是指物质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返运动。

譬如,鼓面经敲击后,它就上下振动,这种振动状态通过空气媒质向四面八方传播,这便是声波。

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目前腹部超声成象所用的频率范围在2∽5兆Hz之间,常用为3∽3.5兆Hz(每秒振动1次为1Hz,1兆Hz=10^6Hz,即每秒振动100万次,可闻波的频率在16-20,000HZ 之间)。

超声波是声波大家族中的一员。

超声波在媒质中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传播规律,与可听声波的规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是超声波的波长很短,只有几厘米,甚至千分之几毫米。

与可听声波比较,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传播特性──超声波的波长很短,通常的障碍物的尺寸要比超声波的波长大好多倍,因此超声波的衍射本领很差,它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超声波的波长越短,这一特性就越显著。

功率特性──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推动空气中的微粒往复振动而对微粒做功。

声波功率就是表示声波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在相同强度下,声波的频率越高,它所具有的功率就越大。

由于超
声波频率很高,所以超声波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是非常大的。

空化作用──当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由于液体微粒的剧烈振动,会在液体内部产生小空洞。

这些小空洞迅速胀大和闭合,会使液体微粒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作用,从而产生几千到上万个大气压的压强。

微粒间这种剧烈的相互作用,会使液体的温度骤然升高,起到了很好的搅拌作用,从而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水和油)发生乳化,并且加速溶质的溶解,加速化学反应。

这种由超声波作用在液体中所引起的各种效应称为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频率高于2×104赫的声波。

研究超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各种超声效应和应用的声学分支叫超声学。

产生超声波的装置有机械型超声发生器(例如气哨、汽笛和液哨等)、利用电磁感应和电磁作用原理制成的电动超声发生器、以及利用压电晶体的电致伸缩效应和铁磁物质的磁致伸缩效应制成的电声换能器等。

医学中的超声
医学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与声纳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将超声波发射到人体内,当它在体内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及折射,并且在人体组织中可能被吸收而衰减。

因为人体各种组织的形态与结构是不相同的,因此其反射与折射以及吸收超声波的程度也就不同,医生们正是通过仪器所反映出的波型、曲线,或影象的特征来辨别它们。

此外再结合解剖学知识、正常与病理的改变,便可诊断所检查的器官是否有病。

目前,医生们应用的超声诊断方法有不同的形式,可分为A型、B型、M型及D 型四大类。

A型:是以波形来显示组织特征的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器官的径线,以判定其大小。

可用来鉴别病变组织的一些物理特性,如实质性、液体或是气体是否存在等。

B型:用平面图形的形式来显示被探查组织的具体情况。

检查时,首先将人体界面的反射信号转变为强弱不同的光点,这些光点可通过荧光屏显现出来,这种方法直观性好,重复性强,可供前后对比,所以广泛用于妇产科、泌尿、消化及心血管等系统疾病的诊断。

M型:是用于观察活动界面时间变化的一种方法。

最适用于检查心脏的活动情况,其曲线的动态改变称为超声心动图,可以用来观察心脏各层结构的位置、活动状态、结构的状况等,多用于辅助心脏及大血管疫病的诊断。

D型:是专门用来检测血液流动和器官活动的一种超声诊断方法,又称为多普勒超声诊断法。

可确定血管是否通畅、管腔是否狭窄、闭塞以及病变部位。

新一代的D 型超声波还能定量地测定管腔内血液的流量。

近几年来科学家又发展了彩色编码多普勒系统,可在超声心动图解剖标志的指示下,以不同颜色显示血流的方向,色泽的深浅代表血流的流速。

现在还有立体超声显象、超声CT、超声内窥镜等超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并且还可以与其他检查仪器结合使用,使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

超声波技术正在医学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的进步,它将更加完善,将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当然,在目前最为广泛的超声医学设备应当是B超和彩超。

B超简介
研究和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以某种方式扫查人体,诊断疾病的科学称为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主要是研究人体对超声的反作用规律,以了解人体内部情况,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与CT、X线、核医学、磁共振并驾齐驱,互为补充。

它以强度低、频率高、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显示方法多样而著称,尤其对人体软组织的探测和心血管脏器的血流动力学观察有其独到之处。

超声诊断学包括作用原理、仪器构造、显示方法、操作技术、记录方法、以及界面对超声的反射、散射或者透射信号的分析与判断等内容。

超声诊断仪有各种档次,先进的高档仪器结构复杂,具有高性能、多功能、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等特点。

它们的基本构件包括发射、扫查、接收、信号处理和显示等五个组成部分,分为两大部件,即主机和探头。

一个主机可以有一个、两个或更多的探头,而一个探头内可以安装1个压电晶片(例如A型和M型超声诊断探头),或数十个以至千个以上晶片,如实时超声诊断探头,由1至数个晶片组成一个阵元,依次轮流工作、发射和接收声能。

晶片由电致伸缩材料构成,担任电、声或声、电的能量转换,故也称为换能器。

按频率有单频、多频和宽频探头。

实时超声探头按压电晶片的排列分线阵、环阵、凸阵等,按用途又有体表、腔内、管内各种名称,有的探头仅数毫米,可进入冠状动脉内。

超声诊断仪涉及声学、机械学、光学和电子学,近年来随着声学材料、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微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尤其是DSC(数字扫描转换器)和DSP(数字扫描计算机)的引用,它的性能不断提高,有的日益专门化,显示的空间由一维、二维向三维发展。

超声诊断主要应用超声的良好指向性和与光相似的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D oppler)效应等物理特性,利用其不同的物理参数,使用不同类型的超声诊断仪器,采用各种扫查方法,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内,并在组织中传播,当正常组织或病理组织的声阻抗有一定差异时,它们组成的界面就会发生反射和散射,再将此回声信号接收,加以检波等处理后,显示为波形、曲线或图像等。

由于各种组织的界面形态、组织器官的运动状况和对超声的吸收程度等不同,其回声有一定的共性和某些特性,结合生理、病理解剖知识与临床医学,观察、分析、总结这些不同的规律,可对患病的部位、性质或功能障碍程度作出概括性以至肯定性的判断。

超声诊断由于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方法简便,报告迅速,其诊断准确率逐年提高,在临床上已取代了某些传统的诊断方法。

基本原理:超声在人体内传播,由于人体各种组织有声学的特性差异,超声波在两种不同组织界面处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绕射、衰减以及声源与接收器相对运动产生多普勒频移等物理特性。

应用不同类型的超声诊断仪,采用各种扫查方法,接收这些反射、散射信号,显示各种组织及其病变的形态,结合病理学、临床医学,观察、分析、总结不同的反射规律,而对病变部位、性质和功能障碍程度作出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