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小步舞曲》 人音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 《小步舞曲》 ︳人音版 (五线谱)

《小步舞曲》【教学理念】音乐的学习以体验式学习为原则,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音乐的艺术性、技巧性、审美性化为科学的方法性、趣味性、即兴性,通过视觉化、口语化、动作化的方式去解决音乐学习的内容。
本课设计将歌曲与乐曲相融合,围绕乐句与节拍,建立在听辨的基础上,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运动觉、联觉,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索音乐的各要素,将其内化成一种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材分析】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速度从容,节奏平稳,乐句规整,具有巴洛克音乐风格。
今天欣赏的版本里面包含《G大调小步舞曲》与巴赫所写的另一首《小步舞曲》,由于是g小调,所以与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形成了调性、调式的色彩对比。
前者显得更为明朗,后者则给人以淡雅柔情之感。
最后,《G大调舞步》再次出现,构成了复三部曲式的结构。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的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心理方面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
基于学情,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勇于探索、自我发现,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
1、初步体验《G大调小步舞曲》与《g小调小步舞曲》的节拍、乐句特点,并能哼唱《G大调小步舞曲》A段。
2.采用柯达伊、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聆听、律动、声势、演唱、编创乐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
【教学重点】体验乐曲的三拍子、乐句规整。
【教学难点】运用体态律动引导学生表现乐曲结构。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筷子【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会跳舞吗?那你们会跳宫廷舞吗?[设计意图]用此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为后面的律动做铺垫。
二、初识《G大调小步舞曲》师:要想跳好一支舞,不仅要学会舞步,咱们的耳朵还要学会听音乐的拍子,这样才会让跳舞更有趣。
《小步舞曲》(教案)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小步舞曲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小步舞曲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六、教学资源
1.PPT或板书:用于讲解乐理知识和曲式分析。
2.乐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用于指导学生演奏。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经典的小步舞曲演奏。
核心素养目标
1. 音乐审美:通过学习《小步舞曲》,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欣赏和演奏中体验音乐的美感。
2. 音乐表现: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演奏技巧和身体语言,将《小步舞曲》的情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小步舞曲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乐理知识:《音乐基础教程》、 《乐理与视唱练耳》等书籍,用于深入了解半音、全音、附点音符等基本乐理知识。
(2)曲式分析:《曲式分析教程》、 《古典音乐作品分析》等书籍,用于学习曲式结构和小步舞曲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设计
1பைடு நூலகம்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小步舞曲》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小步舞曲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小步舞曲的视频片段或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小步舞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小步舞曲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 《小步舞曲》 ︳人音版 (五线谱)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主要作品二百多部,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成为“难以超越的音乐大师”。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小步舞曲》,初步接触欧洲古典音乐,扩展音乐的认知领域。感知乐曲AB两个段落所表现的情绪以及乐曲的演奏形式。2、在欣赏过程中,感受节拍、音色、速度及其它音乐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快乐。4、师生合作学习,一起跳起来,使学生在音乐审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3、提问:刚才听到的最后一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它的曲作者是谁?
(二)欣赏
A、了解欣赏
1、作者是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
播放视频《巴赫简介》(学生视听获得信息)
2、生回答、师归纳。
生在音乐家族、著名管风琴师、多产的作曲家,“难以超越的音乐大师”。
3、这首《小步舞曲》是由一件怎样的乐器演奏的?它的音色又是怎样的?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自主学习、体验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在信息交流、听、唱、奏、舞等多种实践活动中,初步认知“小步舞曲”这一体裁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个升号的调,并能唱出《小步舞曲》A部主题旋律。2、掌握一些基本音乐知识。3、能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乐曲。
五、设计思路: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孩子们体验感受、分析探索、表现创造的综合音乐能力,为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就形成了以【聆听——感知——分析——展示】为线条的教学结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她们在课堂中通过感受、想象、创造,大胆展示自己。同时,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远程教育等资源,视、听、动相结合,发挥肢体语言和对比聆听的手段,来辅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欣赏乐曲,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将欣赏教学得以逐渐拓展。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课小步舞曲人音版

第1课小步舞曲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小步舞曲》的欣赏、感觉及体验,学生能掌握“小步舞曲”的一般特点及三拍子特点,感知乐曲婉转如歌和活泼跳跃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情绪。
2.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3、能通过欣赏了解《小步舞曲》的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欣赏了解《小步舞曲》的曲式结构。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感受情绪(一)感受情绪1、5、6、4三个音的派对。
师:今天,有3个可爱的小音符要在家里举行盛大的晚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3个是谁呢?(师弹单音5,然后依次请学生聆听6、4)2、5、6、4延伸旋律的练唱。
师:3个音符兄妹各自都邀请了自己的好朋友来参加,你们听,5的小伙伴们先来了,你能用耳朵听出来它们是谁吗?(师弹第一乐句5的旋律)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敏,5、6的好朋友已经到齐了,你们发现她们的朋友进来的时候都有什么特点?生:从低到高过来的。
师:你们的耳朵真敏锐,5、6的朋友们排着队很整齐的来到了宴会现场,你们瞧她们是不是很有规律啊?(出示箭头线段,)让我们一起加上手的帮助来唱一唱。
师:你还能听出来他们是迈着怎样的步伐节奏过来的吗?(三拍子)让我们一起唱一唱。
(出示3/4节拍)2、关注顿音与连音线。
师:这些朋友里面有几个小家伙最活泼了,你能听出来是谁吗?⑴师弹旋律,表现顿音记号。
出示连音线,表现优雅。
⑵课件出示顿音记号,引导学生唱一唱。
⑶师范唱连音线部分,强调音色,引导学生用连贯的音色演唱,出示连音线。
⑷分析装饰音,感受提问、延伸的感觉。
⑸聆听音乐,用手辅助哼唱旋律(播放主题旋律小A)。
师:这些重要的宾客们都已经等不及参加宴会了,仔细听一听,哪位乐器大师正在迎接她们的到来?(钢琴)(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音符好朋友的派对,让学生找规律,掌握旋律的走向。
同时在对比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优雅和活泼。
)活动2【讲授】二分析主题音乐分析主题音乐1、揭题(1)师介绍小步舞曲: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音乐带给大家什么感受啊?(优美、晚宴很盛大)这首乐曲的题目叫做《小步舞曲》(出示主题字),小步舞曲(Minuet)源于一种法国古老的民间舞曲——土风舞,17世纪(约1650年)流入宫廷,逐步变得速度徐缓、风格典雅,逐渐盛行于贵族社会。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课《小步舞曲》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课《小步舞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步舞曲》是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
这首曲子具有优美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是巴洛克时期法国作曲家巴赫的作品。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培养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小步舞曲》的艺术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认识《小步舞曲》的曲作者巴赫。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优美的姿势和轻快的节奏演唱《小步舞曲》。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优美的姿势和轻快的节奏演唱《小步舞曲》。
2.教学难点:学生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创造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曲子的优美旋律。
2.讲解:教师讲解巴赫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小步舞曲》的背景。
3.示范:教师用钢琴弹奏《小步舞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各组学生依次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6.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7.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曲名:《小步舞曲》2.曲作者:巴赫3.音乐时期:巴洛克时期4.音乐特点:优美旋律、轻快节奏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演唱《小步舞曲》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古钢琴与乐队《小步舞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古钢琴与乐队《小步舞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步舞曲》是一首源自18世纪法国的宫廷舞蹈音乐,后被广泛传播和改编。
本课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以古钢琴与乐队的形式呈现。
这首曲目旋律优美,节奏优雅,是学生接触和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佳作。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韵味,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音乐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和声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古钢琴与乐队这种形式的音乐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
三. 教学目标1.感受《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了解古钢琴与乐队的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3.学会合作演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旋律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钢琴与乐队的形式、音乐鉴赏、团队协作。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古钢琴与乐队。
2.示范法:教师演奏曲目,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课堂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古钢琴、乐队乐器、乐谱、多媒体设备。
2.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具备良好的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随后,简要介绍古钢琴与乐队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完整乐谱,讲解乐谱中的节奏、旋律等基本元素。
同时,示范演奏曲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乐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古钢琴和乐队乐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乐谱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4.巩固(10分钟)每组学生进行演奏,其他学生聆听。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课《小步舞曲》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1课《小步舞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步舞曲》是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欣赏和学唱《小步舞曲》,感受其优雅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典音乐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接触和了解古典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欣赏并学唱《小步舞曲》,感受其优雅的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通过对《小步舞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小步舞曲》,感受其旋律和节奏特点。
2.难点:理解并把握《小步舞曲》的音乐风格,能够独立演奏或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小步舞曲》,感受其旋律美。
2.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演唱《小步舞曲》,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分组进行演唱、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探究法:引导学生探讨《小步舞曲》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步舞曲》乐谱2.教学设备:钢琴、音响设备3.教学辅助材料: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小步舞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奏或演唱《小步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小步舞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风格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步舞曲》的特点和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小步舞曲》,尝试分析其音乐特点。
8.板书(课后)《小步舞曲》旋律优雅节奏轻快古典音乐合作精神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
聆听 小步舞曲-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聆听小步舞曲-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小步舞曲》人声版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2.学生能够通过模仿人声版《小步舞曲》演唱歌曲。
3.学生能够通过合唱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演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小步舞曲》人声版音乐欣赏。
2.《小步舞曲》人声版歌曲的演唱。
3.合唱演唱。
三、教学过程1. 听音乐感受美妙教师播放《小步舞曲》人声版音乐,让学生听音乐,观察音乐风格和节奏感。
让学生慢慢感受音乐的美妙,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
2. 演唱歌曲教师先演唱一遍《小步舞曲》人声版歌曲,并做简要介绍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独唱让学生分别进行独唱,让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和节奏感,指导学生改进演唱。
4. 合唱演唱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名领唱。
教师给出音乐的伴奏,让学生进行合唱演唱。
5. 反复练习让学生多次练习演唱,提高歌曲演唱的水平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
同时,在学生的合唱演唱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演唱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现场教学、听音乐、跟唱和合唱等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提高演唱能力。
六、教学工具本教案主要依赖人声版《小步舞曲》音乐和教师的演唱。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演唱能力。
同时,在演唱歌曲之前,教师应详细介绍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并准备好演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步舞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小步舞曲柔和、典雅的风格,并初步了解巴洛克时代的音乐艺术。
2.能哼唱《小步舞曲》的主题并辨别乐曲的结构。
3.能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能随歌曲边唱边跳体会舞曲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学生的听觉,智力,理解力,表现,力继续增强,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得以发展,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曲的爱好,音乐感知觉,听觉灵敏度得到很大发展。
三、教学重点:
1.感受并体会小步舞曲柔和、典雅的风格。
2.能哼唱乐曲主题并辨别乐曲的结构。
3.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随歌曲边唱边跳体会舞曲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辨别《小步舞曲》的音乐结构。
五、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聆听一首乐曲。
(一)初听乐曲
1.初听乐曲思考: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你能准确打出乐曲的强拍吗?
(跳舞,是热情奔放的舞蹈,还是端庄典雅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聆听的《小步舞曲》。
先来了解什么是舞曲。
2.舞曲:最初源自于舞蹈,用于跳舞时的伴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
欧洲文化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地位,这首曲子是17、18世纪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3.观看视频,从音乐、舞蹈、服饰方面感受小步舞曲风格。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速
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
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四三拍。
4.创作者:西方著名音乐家,大家知道谁?
贝多芬(1770-1827)他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音乐家
比贝多芬还早的有“音乐神童”莫扎特(1756-1791)古典主义音乐家那比莫扎特还要早的伟大音乐家就是被誉为“音乐之父”的巴赫了。
巴赫:1685—1750,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巴洛克音乐时期代表人物。
巴洛克(Baroque),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艺术风格。
乐的巴洛克时期意指17、18世纪欧洲华丽,精制的音乐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来才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创作几乎涉及当时所有题材,除了歌剧,但他的作品只在他的学生和小众爱好者中流传,直到1829年,德国另一位作曲家门德尔松重新排练并公演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巴赫的音乐才再次重见天日,被更多的人所知。
5.看图片,感受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华丽华美的),服饰女士华丽的,男士是绅士的
(二)再次聆听乐曲:
1、哪段旋律给你印象最深刻?
你能分辨出主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乐曲用弦乐和古钢琴演奏,更能体现17、18世纪时期的巴洛克音乐风格。
古钢琴:也叫做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
2、现在我们听到的音乐还加入巴赫所写的另一首《小步舞曲》,由于是g 小调,所以与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形成了调性、调试的色彩对比
3、G大调显得更为明朗,g小调则给人以淡雅柔情质感。
最后,《G大调小步舞曲》再次出现,构成了复三部曲式的结构。
完整聆听乐曲。
4、歌曲根据德国作曲家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第一段主题填词的歌曲,
表现了人们随着音乐愉快歌唱、尽情舞蹈的欢乐情景。
5、演唱乐谱,分析乐谱:
易错,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一、三句是完全重复,二、四句是变化重复填词演唱听了,唱了,还差跳。
加入舞蹈动作,首先行礼动作:
行礼动作:男生右手胸前行礼,然后向右伸出,做出邀请动作。
女生右脚后退一步,脚尖点地,双手手臂打开伸直放在身体两侧,半蹲做行礼动作,起身后左手搭在男生右手上。
(三)拓展聆听:
虽然距巴赫的时代已经近300年左右,但他的音乐仍流传至今,被很多人所喜爱,《爱人的协奏曲》就是根据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所改编,我们一起聆听。
(四)总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宫廷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以及初步了解了巴洛克时代的艺术,那有人说巴赫的音乐是使人恢复元气的良药,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们所处的信息爆炸,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狂风暴雨,而巴赫的音乐就像小溪,静静,缓缓的流淌,沁人心脾,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宁静,平和。
同学们,你们可以在晚上临睡前或起床后听一听巴赫的音乐,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好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