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质量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设计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61《质量》课件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61《质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1课《质量》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质量的测量、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性质以及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能够运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正确读数。
3. 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质量的测量和读数方法。
教学重点:质量的定义、单位以及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物体模型。
学具:每组一台天平、砝码、尺子、物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重量。
2. 讲解质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 讲解质量的单位:介绍千克、克、毫克等质量单位,并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
4. 测量质量的实验:a.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b. 学生分组操作,测量给定物体的质量。
c. 讲解如何正确读数,并进行随堂练习。
5. 例题讲解:a. 计算物体的质量,给出物体的体积和密度。
b. 计算物体的密度,给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质量的定义。
b. 使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并正确读数。
c. 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 答案:a.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 测量结果见实验报告。
c. 密度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单位。
课后反思如下: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天平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 在质量与密度的计算题中,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巩固。
拓展延伸:1. 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质量的测量、密度的计算等。
《质量》初中物理教学课件.

《质量》初中物理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质量》。
详细内容包括:1. 质量的定义及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表示;2. 质量与重量的区别;3. 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及其原理;4. 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了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重点:质量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钩码、尺子、磁铁等;2. 学具:每组一个天平、砝码、尺子、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品需要称重。
2. 知识讲解:1) 介绍质量的定义及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表示;2) 讲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3) 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解释原理。
3. 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实验,观察天平的平衡状态;2) 学生用尺子和磁铁进行重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质量计算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质量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定义;2. 质量与重量的区别;3. 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原理;4.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质量的概念;2) 计算下列物品的质量:一本书、一支铅笔、一个苹果;3) 说说为什么质量与重量不同。
2. 答案:1)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书的质量约为200g,铅笔的质量约为5g,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3) 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重力加速度无关,而重量是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对质量与重量的区别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
《质量》初中物理教学优质课件.

《质量》初中物理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力学》第二节《质量》。
详细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质量的测量,质量的单位,以及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质量的定义,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正确读数。
3. 掌握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质量的测量及单位换算。
重点:质量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物体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测量:介绍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质量的单位:千克,及其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计算物体质量:已知物体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其质量。
(2)单位换算:将不同单位的质量进行换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填空题: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2)计算题:已知物体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其质量。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测量工具:天平。
3. 单位:千克(kg)。
4. 例题与练习:计算物体质量和单位换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质量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2. 答案:(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如:一块铁的质量。
(2)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3)1吨=1000000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但部分学生对单位换算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质量与重量的关系,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质量的测量及单位换算。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精品课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量》中,深入学习第一节《质量》。
详细内容涉及:质量定义、质量单位、质量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定义,掌握质量单位及换算。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解质量在生活中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
难点:质量测量技巧及误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物体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如称体重,引发学生对质量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主题。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称体重情况?那你们知道称体重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测量什?”2. 知识讲解:(1)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多少。
(2)质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
(3)质量测量方法:使用天平。
3. 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苹果质量约为200g,将其换算为千克。
解答:200g = 0.2kg。
例题2:使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质量。
解答:演示天平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多少。
2. 质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
3. 质量测量方法:使用天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质量定义。
(3)使用天平测量一个鸡蛋质量,并记录。
2. 答案:(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
(2)500g = 0.5kg;2kg = 2000g;0.5mg = 5×10^4kg。
(3)学生实际测量,无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质量测量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重量关系,为下一节课《重力》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在导入新课时,我需要设计一个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景,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课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主要讲述第五章第一节《质量》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的定义,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3. 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释生活中与质量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质量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物体模型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天平、砝码、尺子、物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提出问题:“什么是质量?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有什么关系?”2. 讲解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3. 讲解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并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调节天平平衡,放置物体和砝码,读取质量值。
5. 例题讲解:计算物体质量,进行单位换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
3. 测量方法:使用天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身边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并换算单位。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制作产品等。
引导学生关注质量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质量的定义及其与物体属性的关系。
2. 质量单位的换算。
3. 天平的使用方法。
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的布局与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学优质课件教科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学优质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围绕质量的章节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质量的定义,能正确区分质量与重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量,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3. 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质量与重量的区别,质量单位的换算。
重点:质量的定义,质量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物体(如书本、铅笔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物体(如苹果),提问:如何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入质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讲解质量的定义,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 讲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强调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c. 讲解质量的单位,介绍千克、克、毫克等。
d. 讲解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天平为例,说明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质量应用,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定义2. 质量与重量的区别3. 质量的单位及换算4. 质量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b. 使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答案:a.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b. 略。
c.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质量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但还需加强质量与重量区别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质量与力的关系、质量与密度的关系等。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相关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质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②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③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④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超过待测物重,则应改用移游码。
⑤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质量教学设计
,
,
,
实际上是质量。
2.测量质量
教本给出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让学生对照实物,认真阅读,熟悉天平的主要
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在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性操作。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死记操作步骤,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②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③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设计两个探究实验,一方面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培养学生使用天
平的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状态而改变。
1、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物体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物态及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探究实验1:先后测量一支完整钢笔和拆散钢笔的质量。探究实验2:先后测量一块完整的冰和融化后冰的质量。三、课堂小结:
1、质量的概念及单位2、质量的测量3、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四、发展空间
1.怎样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质量
板书设计
§6.1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1、质量表示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学优质课件教科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学优质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围绕“质量”这一概念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第三节“质量测量”,涉及质量定义、单位、测量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概念,掌握质量单位及其换算。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能力。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概念、单位、测量方法。
难点:天平使用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物体(如书本、钢笔等)。
学具:每人一份天平、砝码、尺子、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物体(如篮球、钢笔、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质量?2. 例题讲解(1)讲解质量定义,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
(2)介绍质量单位,如千克、克、毫克等,并进行单位换算。
(3)讲解天平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测量不同物体质量,并记录数据。
4. 讲解与分析(1)分析测量数据,让学生解不同物体质量差异。
(2)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问题,如天平不平衡、物体放反等,并找出解决方法。
(2)拓展:讨论质量与重量区别,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多少。
2. 单位:千克、克、毫克等。
3. 测量工具:天平。
4. 注意事项:天平平衡、物体放正、砝码轻拿轻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质量概念及单位。
(2)使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质量,并记录数据。
(3)讨论质量与重量区别。
2. 答案(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单位有千克、克、毫克等。
(2)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填写。
(3)质量是物体固有属性,与重力无关;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结果,与地球引力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质量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操作天平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质量的测量
托盘 天平
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
杆
电子秤
秤
磅秤
案 秤
1)托盘天平的构造
分度盘
指
横
针
梁
游码
标尺平衡螺母
底座
砝码
托盘天平的使用(视频)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 端的零刻度线上。
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 央。
3.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100 g铁比100 g棉花质量大 B.一根生锈的铁棒,用砂纸把表层的锈除掉, 铁棒的质量不变 C.一艘油轮从沙特开往日本,船上装有108kg 的原油,平安抵达目的地,在此次运输中,原油 的质量由于地理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 D.一瓶饮料,宇航员就是把它带到月球上质量 也不变
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请50kg= 5x104
g
10g= 1x10-2
kg
50mg= 5x10-5
物体的质量。
试一试,你能行
请把下列物体分分类,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几类?
铁锤
椅 子
铁 钉
桌子
自行车轮胎
汽车轮胎
汽车轮胎 自行车轮胎
铁钉 铁锤
桌子 椅子
物体
由
橡胶 铁 木 物质 组成
想一想,会使你变得更聪明
铁钉 自行车轮胎 椅子
含有的物质少
铁锤 汽车轮胎 桌子
含有的物质多
一、质量(m)
一、 质量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质量、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 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1.知道什么叫做质量、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3.了解常见的测质量的工具,会使用天平测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 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质量的工具,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A、无须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
B、需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
C、横梁右端的螺母必须向左调
D、横梁右端的螺母必须向右调
6、小华想用天平测一个大头钉的质量,把小 华设计的称量步骤重新整理出正确的顺序是 __(1_)(_6_)(_3_)(_2_)(_4_)(_5_) ______(只填序号)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把50个相同的大头钉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用镊子
达标检测:
答案:CADCB
达标检测:
1.某物体质量是40000克,这个物体可能是
(C)
A.一头小象
B.一只鸡
C.一只山羊
D.一只生梨
2.在下面所说的几种情况中,质量有变化的 是( A )
A.由于瓶口打开,装在容器内的酒精经几天 仅剩下一半
B.把铁块压成铁板
C.铁块熔化后铸成零件
D.把铁块从广州带到上海
总结:
物体的 质量
概念
定义:物体含有____________被称为质量 物理符号:m
国际单位:千克(kg) 单位
常用单位:t、g、mg
测量
使用前观察
实验室:托盘天平 使用时步骤
工具
注意事项?
其它:杆秤、____、____等
质量不随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____
加砝码; (3)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4)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5)读出总质量,求出每个大头钉的质量; (6)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上;
7、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 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 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 应该(C )
kg
一枚1元硬币 质量约10_g_
一张邮票质 量约50_m_g
一个中学生的质 量大约是50_k_g_
一头象质量 约5_t_
想一想:下列这些事
例中,发生变化的是 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的什么?
泥团
泥人
国旗在太空中
冰
作环球旅行。
水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 不随它的_形_状__、__状_态___、_位__置___的变 化而变化。
3)天平使用时注意事项
(1)称量物体的质量不得超过天平的称量。 (2)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可用手拿。 (3)加砝码应从大到小,减砝码应从小到大。 (4)读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时,应以左边刻度
为准。 (5)测量完毕砝码要装入盒内,并将游码归零 (6)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4)实验:练习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测物体的质量:1、固体的质量 2、液体的质量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8、小军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A的质量时,先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 尺的左侧零位。他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此时,小军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右_____侧调节 (选填:“左”或“右”)。调节天平平衡后, 他将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添加砝码并 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内所加的砝 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 体A的质量为___6_2_.4___g。
如果调节天平时,指针偏转情况如下图所示。应 将__平__衡__螺__母__(游码或平衡螺母)向__左___移。
如果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指针偏转 情况如下图所示。应_减__少__砝__码__或将__游__码____游 码或平衡螺母)向__左___移。
小结: 1、托盘天平调节时:指针左偏,平衡螺母右移。指针 右偏,平衡螺母左移。 2、调节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称:左物右码(从大到小加砝码),调节 游码使天平平衡。(调游码相当于在右盘 加砝码)
记: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如果调节天平时,指针偏转情况如下图所 示。应将__平__衡__螺__母___(游码或平衡螺母) 向__右____移。
如果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指针 偏转情况如下图所示。应_增__加__砝__码_____或将 ___游__码__(游码或平衡螺母)向__右___移。
4、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被测的物体应放在左托盘、砝码应放在右托盘 B、被测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C、称量时,可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 衡 D、天平平衡后、被测的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 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5、已经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张桌子上使用时(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