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4章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4章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第二节第1课时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

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B.相同条件下,单质铍与酸反应比单质锂与酸反应剧烈C.氢氧化铍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强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解析:Be、B同周期,根根据“序大径小”可知原子半径:Be>B,A项正确;金属性:Li>Be,故单质锂与酸反应比单质铍与酸反应剧烈,B项错误;金属性Ca>Be,故碱性Ca(OH)2>Be(OH)2,C项错误;活泼性Mg>Be,Mg与冷水反应缓慢,铍与冷水不反应,D项错误。

2.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B )A.NaF B.MgI2C.KI D.KBr解析:根据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r(K+)>r(Na+)>r(Mg2+),r(I-)>r(Br-)>r(F-),通过比较可得知,MgI2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SiH4比CH4稳定B.O2-半径比F-的小C.Na与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强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弱解析:A项,C的非金属性比Si强,CH4比SiH4稳定,错误;B项,O2-与F-核外电子排布相同,F原子序数大,F-半径小,错误;D项,P的非金属性比As强,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强,错误。

4.硫和氯为农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二者的非金属性有较大差异。

为说明氯比硫的非金属性强,下列事实可作依据的是( C )A.HCl的溶解性强于H2SB.氯的最高价为+7价C.H2S中的S2-能被Cl2氧化D.HClO的氧化性强于H2SO4解析:溶解性的强弱与分子的极性有关,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化合价的高低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不能用于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故B 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H2S中的S2-能被Cl2氧化,氯气与H2S 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S,元素的非金属性Cl大于S,故C正确;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不能根据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如F不存在含氧酸,但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D错误。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精选全文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二节,主要讲述元素周期律,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内容,“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要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4章 第2节 课时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4章 第2节 课时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时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2.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认识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一、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1.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 1 1→2 23~10 2 1→8 811~18 3 1→8 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3~10号元素Li Be B C N O F Ne 原子半径/pm152 89 82 77 75 74 71 -―――――→逐渐减小11~18号元素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半径/pm186 160 143 117 110 102 99 -变化趋势―――――→逐渐减小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原子序数主要化合价的变化1~2 +1―→03~10+1―→+5-4―→-1―→011~18+1―→+7-4―→-1―→0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二、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钠、镁与水的反应钠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3(1)实验探究:①向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②将①实验得到的沉淀分装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盐酸,现象为白色沉淀逐渐溶解,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另一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现象为白色沉淀逐渐溶解,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4.2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案

4.2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一、1~18号元素的特点1~18号元素的特点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测定依据不同,数据不具有可比性,故不列出。

1~18号元素的特点1~18号元素的特点【设疑】观察下表,思考: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了解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及化合价,探索出规律。

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学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设疑】观察下表,思考: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学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化合价逐渐升高。

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数除了K层,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多能容纳8个电子数。

【设疑】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取一小段镁条,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到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观察表格,思考问题。

总结规律无明显现象。

因为镁和冷水不反应。

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液体沸腾,观察现象。

与钠和水的反应相比,镁和水的反应难易程度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反应式:Mg + 2H2O ——Mg(OH)2 + H2↑钠的金属性要比镁大得多,所以与水反应钠比镁要剧烈得多。

所谓金属性就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失电子被氧化。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向试管中加入2mL 1mol/L AlCl3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絮状Al(OH)3沉淀为止。

将沉淀分装在两只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 盐酸,向另一只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

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Al(OH)3在酸或强碱溶液中都能溶解,表明它既能与酸发生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如下:Al(OH)3 + 3H+——Al3+ + 3H2OAl(OH)3 + OH-——AlO-2 + 2H2O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钠、镁、铝是金属元素,都能形成氢氧化物。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考点及解题方法规律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考点及解题方法规律汇总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 1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 - 1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 - 5 - 第3课时 核素 ...................................................................................................... - 8 - 第4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 10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 - 16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 16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 19 - 第三节 化学键............................................................................................................ - 22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1.基础知识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如碳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2.质量数(1)质量数: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
【解析】原子序数为11~17的元素是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 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核电 荷数越小,金属性越强。(1)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2)金属性 最强的是Na。(3)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氯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对应的最高价含 氧酸是HClO4。(4)非金属性最弱的非金属元素Si的气态氢化 物最不稳定。(5)金属性最强的Na对应的NaOH的碱性最强。
(3)写出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__H__C_l_、__H__2S__,比较其稳
定性强弱:__H__C_l_>_H__2S___。 【解析】因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 等,
所以A的核电荷数为2×8=16,A为硫元素;D原子的K、L层电子 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则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 为钙元素。根据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并都能形成离子,排除氩元素, 则B为氯元素,C为钾元素。
4.(1)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产生 的原因。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吗?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是逐渐 递增的吗? (4)你能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H3PO4、H2SO4、HClO4的
酸 性强弱以及P3-、S2-、Cl-的还原性强弱吗?
1.“三看”法比较简单粒子的半径大小
2.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下列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B ) A.Na+<Mg2+<Al3+<O2- B.S2->Cl->Na+>Al3+ C.Na<Mg<Al<Si D.Cs<Rb<K<Na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四章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必修一模块第四章。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要求是: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和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构建元素周期律。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给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是:查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料,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始终是高中化学概念理论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中,更加关注概念理论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

课程标准规定或建议的核心教学活动凸现了概念理论的建构过程,更注重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其结构。

4、能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5、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其结构。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投影、电脑视频【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科学史话】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提问】原子由什么构成?什么叫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板书】……【讲解】一、原子结构1.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的区域简化为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a、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b、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低,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2.有三种金属元素 A、B、C,在相同条件下,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碱性比 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A 可以从 C 的盐溶
液中置换出 C。则这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B )
A.A>B>C
B.B>A>C
C.B>C>A
D.C>B>A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解析:根据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比较的方法及题意可知,由于 B 的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 A 的强,所以元素 B 的金属性比 A 的强; 由于 A 可以从 C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C,所以 A 的金属性比 C 的强。
碱性强弱 _____N_a_O__H____>___M__g_(_O__H_)_2__>___A__l_(O__H_)_2___
结论
金属性:_N__a_>_M__g_>_A__l _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4.Si、P、S、Cl 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Si、P、S、Cl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题组训练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1.下列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C )
A.N
B.O
C.Na
D.Cl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2.下图表示 1~18 号元素原子结构或性质随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该图中
纵坐标表示( B )
金属性逐渐 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 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_主__要__化__合__价__呈__现__周__期__性__变__化__
判断正误
(1)第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 ) (2)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 √ ) (3)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是从1递增到8( × ) (4)氢元素除了有+1价外,也可以有-1价,如NaH( √ )
分类 碱性强弱
结论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属于弱碱)
Al(OH)3 _两__性__氢__氧__化__物__
NaOH__>_Mg(OH)2__>_Al(OH)3 金属性:Na__>_Mg__>_Al
3.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认识元素周期律并理解其实质。
2.会设计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会比较元素的金属性 或非金属性的强弱,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 发展。
一、1~18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②实验操作:
③现象: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 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_粉__红__色。 ④结论:镁与__冷__水___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M__g_+__2_H__2O__=_=△_=_=_=_M__g_(O__H_)_2_+__H_2_↑__。 结合前面所学钠与水的反应,可得出金属性:Na__>_Mg。


二、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课时对点练
一、1~18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观察教材表4-5,完成下列表格 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变化规律
周期序号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结论
第一周期 1→2
1
1→2
同周期由左向右元
第二周期 3→10
_2_
_1_→__8_ 素的原子最外层电
深度思考 1.(1)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多,即原子核所带正电荷 增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力增大,原子半径减小。 (2)电子层数多的元素原子半径一定大于电子层数少的元素吗? 提示 不一定,如第二周期的Li比第三周期的S、Cl等原子半径大。
ⅣA RH4
H2RO3或H4RO4
ⅤA RH3
H3RO4或HRO3
ⅥA H2R
H2RO4
ⅦA HR
HRO4
返回
二、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_相__同__,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_逐__渐_ _增__加__,原子半径依次__减__小_,失电子的能力依次_减__弱__,得电子的能力依 次_增__强__,预测它们的金属性依次_减__弱__,非金属性依次_增__强__。 2.钠、镁、铝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 ①原理:金属与水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
练后反思 1.主族元素主要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1)最高正价=主族的序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 (2)最低负价=最高正价-8(H、O、F除外)。 (3)H最高价为+1,最低价为-1;O最低价为-2;F无正化合价,最低 价为-1。
2.氢化物及其最高价含氧酸的关系
氢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
(2)镁、铝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
原理
Al
Mg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实验操作
沉淀溶 沉淀_逐__渐__溶__解_ 沉淀_逐__渐__溶__解_ 沉淀_溶__解__ 沉淀_不__溶A_l_(O__H_)_3+_____ _A_l_(O__H_)_3+_____ _M_g_(_O__H_)_2+____
周期序号 原子序数 主要化合价
结论
第一周期 1→2
+1→0
①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_最__高__正_
_价__逐__渐__升__高__(+1→+7,O和F无
第二周期
3→9
最高价__+__1_→___ 最高正价); _+__5_(不含O、F) ②元素的最低负价由Ⅳ__A__族__的__-__4 最低价-__4_→__-__1_ 价逐渐升高至__Ⅶ__A_族__的__-__1__价;
第三周期 11→18
_3_
_1_→__8_ 子数逐渐增加(1→8)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_核__外__电__子__排__布__呈__现__周__期__性__
_变__化__
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稀有气体除外)
周期序号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nm)
结论
第一周期 1→2
……
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
第二周期 3→9 0.152→0.071_大__→__小__ _原__子__半__径__逐__渐__减__小__(不
第三周期 11→17 0.186→0.099_大__→__小__ 包括稀有气体)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_半__径__呈__现__周__期__性__变__化___
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的化学方 _3_H_C_l_=_=_=_A__lC_l_3 _N_a_O_H__=_=_=____ _2_H_C_l_=_=_=_____
程式
_+__3_H_2_O_
_N_a_A_l_O_2_2_H_2_O__ _M_g_C__l2_+__2_H_2_O
实验结论
金属性:Mg_>__Al
(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2.34号元素硒(Se)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 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推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第__四__周__期__Ⅵ__A_族___。 (2)按要求写化学式:①气态氢化物为_H__2S__e_;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为_H__2S__eO__4_。 (3)推测35Br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分别是_+__7_、_-__1_, 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r(Se)__>_r(Br)(填“>”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