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标本采集标准程序

合集下载

尿液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

尿液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

尿液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目的】保证尿液检验的准确性。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一般要求】1、患者告知尿液标本采集,首先应告知患者关于尿液标本采集的目的,以及以头和书面的形式具体指导尿液标本留取的方法。

尿液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如下:1.1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按平常生活饮食1.2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标本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以有利于细菌生长1.3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或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和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查的结果1.4清洁外生殖器、尿道及周围皮肤,女性患者应特别避免阴道分泌物或经血污染尿液1.5如采用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标本,一般应由医护人员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医护人员进行采集。

采集婴幼儿尿,应由儿科医护人员指导,用小儿专用尿袋收集。

2、明确标记在尿液采集容器和检验申请单上,应准确标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留尿日期和时间、尿量、标本种类等信息,或以条形码做唯一标识。

信息标记尿标本容器、离心管(试管)、载玻片必须便于标记和识别,且应保持洁净。

信息标记必须粘贴于容器上,不能粘贴于容器盖,牢固且防潮,即使在冰箱内仍保持信息清晰完整。

【标本种类及采集方法】尿液标本类型的选择和收集方式取决于尿液检查目的(通常主要包括化学检查、尿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等,见表2)、患者状况和检验要求。

临床常用的尿液标本,依据时间或检测项目的分类如下:1、晨尿晨尿(first morning urine)指清晨起床、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排出的尿液。

通常晨尿在膀胱中的存留时间达6〜8h,各种成分较浓缩,已达检测或培养所需浓度。

可用于肾浓缩功能的评价、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以及血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及细胞病理学等有形成分分析。

住院患者最适宜收集晨尿标本,然而在标本采集前1d,应提供患者尿采集容器和书面采集说明,如外阴、生殖器清洁方法、留中段清洁尿的注意事项等。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全面完整版)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全面完整版)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全面完整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二、尿培养标本的采集【护理目标】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标本无污染,患者安全。

【操作重点步骤】1.核对医嘱与患者。

2.评估患者心理状况、膀胱充盈情况。

3.告知患者/家属尿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4.按严格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尿标本采集:女患者留中段尿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垫便盆,按导尿法清洁、消毒外阴部,再用2%碘伏消毒尿道口。

嘱患者自行排尿,弃前段尿液,护士用试管夹夹住无菌试管,留取中段尿约lO mL。

留尿前后均将无菌试管及管塞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盖紧管塞送检。

男患者留中段尿应注意把尿道口周围及包皮彻底消毒。

【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标本留取方法准确。

3.送检及时。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操作流程要点说明尿动力学检查流程尿动力学检查是研究排尿状况、分析排尿异常的重要检查,其检查流程如下:一、简要询问病史及必要查体,明确检查目的及检查项目;二、检查尿动力学检测仪的工作状况,必要时对尿流率仪;压力传感器;泵;UPP拉杆进行标定、校准;连接压力传感器(3个)、连接管(3个)泵管及灌注管三、向患者简要介绍检查情况,减少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四、一般先行尿流率检查,客观评价排尿状况;五、检查前准备工作:1.体位检查体位可选择半卧位、座位或立位。

如果需要排尿期的检测,尽可能选择患者所习惯的排尿体位。

检查中如变换体位,会引起膀胱压力零点的变化,分析结果时应予以注意。

2.嘱患者去除外裤、内裤,截石位躺在检查床上;准备一次性导尿包一个及各种测压管3. 碘伏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凝胶(1支)表面麻醉尿道置入膀胱测压导管;测定残余尿量;4.直肠测压管外套阴茎套经直肠置入;导管置入直肠10~15cm,球囊可用适量生理盐水充盈。

球囊内无气泡,如直肠已切除,可将测压管置入阴道、回肠或结肠造瘘内。

尿培养操作程序

尿培养操作程序

临床微生物学尿培养操作规范尿路感染是指尿道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

尿路感染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男性还可出现前列腺感染。

尿路感染可生发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男女之比为1:10。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耻骨上压痛,临床表现可因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而异。

新生儿尿路感染的真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模糊的、可表现有厌食,呕吐、倦怠、无发热的菌血症等;婴儿期直到2岁,常有高热;2岁以后的尿路感染才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老年患者的尿路感染常缺乏明显的症状,更易造成菌血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表1 尿路感染的原因及常见病原菌一、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1、采集指征:(1)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2)肉眼脓尿或血尿;(3)尿常规表现为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4)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5)留置导尿的患者出现发热;(6)膀胱排除功能受损;(7)泌尿系统手术前。

2、采集方法:标本采集应力争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方法有:(1)清洁中段尿:最好留取早晨清洁中段尿标本,嘱咐患者睡前少饮水,清晨起床后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女性应用手分开大阴唇,男性应翻上包皮,仔细清洗,再用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开始排尿,前段尿弃去,留中段尿约10~20ml直接排入专用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2个小时内接种。

(2)耻骨上膀胱穿刺:所有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上经皮肤消毒穿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标本的采集。

(3)直接导尿(4)小儿收集包(5)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二、实验室检查1、涂片检查:尿路感染标本可直接做细菌培养,无需常规进行涂片检查。

对临床怀疑淋病奈瑟氏菌、假丝酵母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标本可用无菌吸管吸取尿液5~10ml 置无菌试管中,3000~4000 r/min离心30min,倾去上清液,取沉渣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或抗酸染色后镜检。

尿标本采集法操作评分标准

尿标本采集法操作评分标准
句病人解释,取得合作。(未核对者或者核对不仔细者扣4分)
10
5酌情关闭□窗,用屏风i庶挡病人° (未保护快者障私和?分)
6.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尿液标本:(指导不正确扣6分)
1可下床的患者,给与容器,交代正确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液 约10-50ml于容器内,放置于指定位置;
2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其在床上使用便器后,留取足量尿液于容器 内送检;
尿 标 本 釆 集 法 操 作 评 分 标 准
姓名科室□期评分监考人
操作 项目
操作内容



操作
目的
正确留取尿标本,为病情诊断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3
评估
1.患者病情、意识、生活自理能力、排尿情况以及配合程度。
2
操作
准备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一项不规范扣1分)
3
冶疗盘、尿常规标本容器、屏风、纸巾、手套、必要时备便盆或尿壶
3尿潴留的患者在必要时可通过导尿术留取尿液标本;
4留置尿管的患者,先放空尿袋内的尿液,待重新有尿液排出后再打 开尿袋下方的开关留取尿液标本送检。
12
7.将条形码标签贴于尿液收集器上,注明留取时间。观察尿液的颜色、
10
8.脱手套,手消毒液消毒双手,待干,再次核对,向病人行健康教育,
10
9.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一妙不符合要求和2分)
4
(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
8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告知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 并做好解释。(少核对一项扣分)
10
3•洗手.截口單° (未洗手或洗手不那范和2分.去戴口罩或者戴口
8
4.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手腕带,

采集24小时尿标本流程

采集24小时尿标本流程

采集24小时尿标本流程
1.事前准备
在进行24小时尿标本采集之前,需提前准备一些材料,如:
-1个尿采集容器:容量要足够大,一般为2-3升。

-一个清洁的5升塑料桶:用于存放尿采集容器。

-一个清洁的尿漏斗。

-一个闹钟或手机:用于提醒患者定时采集尿液。

2.开始采集
-在采集前的晚上,让患者排尿完毕,并将此时的尿液丢弃。

-从第二天早上开始,让患者尽量每次排空膀胱后,将尿液集中到采集容器中。

在每次采集之前,患者要先清洁双手和外生殖器,以避免尿液被污染。

-采集尿液时,患者需将尿采集容器置于卫生间或指定的采集场所,并确保尿液不会被其他物质污染。

-患者应尽量保持正常饮食和活动,并按时采集尿液,确保尿液的完整性。

3.完成采集
-采集结束的时间一般是在第二天早上的同一时刻,即采集时长为24小时。

-当采集时间到达时,患者需最后一次排空膀胱,并将此时的尿液收集到采集容器中。

4.储存和送检
-如果是住院患者,则需将尿液样本送至医院的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检测。

如果是门诊患者,则需根据医生的要求,将尿液样本送至指定的实验室。

总结:
24小时尿标本采集流程包括事前准备、开始采集、完成采集和储存和送检。

这项检查需要患者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尿液收集,并保持尿液的完整性和无污染。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尿液样本的质量,有效地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临床标本的采集、验收和处理的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标本的采集、验收和处理的标准操作程序

别、年龄、联号、科别、住院号、病区床号、检验项目、标本类型、申请医师、申请日期等项目是否填写完整,认真查对检验申请单号与标本所标记的联号是否一致,做好记录。

对各类样本的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一律退回,并在拒收标本记录本上详细记录。

5.2.2 分类验证:5.2.2.1 一般内容:进入实验室的样本在进行编号、离心前,工作人员应再次认真查对姓名、联号、住院号、病区床号、检验项目等。

对不符合要求者应作记录,并及时通知采样科室,正确及时地补采样,以免延误病人的检测结果报告。

对书写不清楚的申请单,工作人员要及时与病房联系,明确受检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区床号和检验项目等。

5.2.2.2 按检测项目验证标本:5.2.2.2.1HPV:所需标本类型为宫颈脱落细胞或男性尿生殖道分泌物,注意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去除干净。

5.2.2.2.2耳聋易感基因:所需标本类型为未溶血的血清或血浆,注意血浆标本所用的抗凝剂,一般用EDTA-K2或枸橼酸钠,不可使用肝素。

标本为全血。

5.3 符合拒收条件的不合格病人标本的范围:5.3.1宫颈分泌物(粘液)过多的标本。

5.3.2未正确使用抗凝剂的标本。

5.3.3严重溶血及静脉营养时严重脂血并影响检测结果的血标本。

5.3.4血量不足检验需要量的标本。

5.3.5经查对标本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及检验号联等不相符者。

5.3.6采集的标本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者。

5.4 拒收程序:5.4.1对拒收的不合格标本应登记在不合格标本处置记录本上。

5.4.2 填写不合格标本处置单,并随同申请单送回送检科室。

5.4.3必须电话告之相关科室医生、护士或门诊抽血室。

5.5 各种标本的处理严格按照相关检验项目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尿液常规的标准化流程图

尿液常规的标准化流程图
提高工作效率。
复检规则不是一个统一 的规则,其制定要根据 不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在保证尽量低的 假阴性率的前提 下,尽可能降低
复检率。
红细胞
红细胞 :尿红细胞形态观察及计数主要用于区分肾小 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非肾源性血尿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肾源性血尿
白细胞
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尿中中性粒 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急性期
每日保养:每日测定完毕后,仪器表面试剂带 托盘用清水或中性清洁剂擦拭干净,清洗时勿使 水滴滴入仪器内,及时清除废物(废水、废试剂 带)
每周保养或每月保养:各类尿液分析仪根据 仪器的具体情况进行每周或每月保养
仪器的状态与我们的检测结果密切相关

结果准确性高 仪器寿命延长
仪器故障率低 保养到位
尿有形成分分析
尿液常规分析标准化流程的建立
尿常规分析标准化流程建立的意义
关注的焦点:在提高自动化程度的同时,怎样 减少假阴性,并尽可能少增加镜检率
面临的问题:由于尿液标本的复杂性和现有技 术的局限性,尿液分析流水线还不能完全替代 显微镜检查。而标本量与人员配备不成比例, 无法满足较高的镜检率。
解决的关键:建立尿常规分析标准化流程
干扰
容器和器材的标准化
1.留尿容器—干燥清洁的一次性尿杯 2.离心管—标有刻度的尿沉渣离心管 3.信息标记—尿常规检测条码 4.离心机—水平式离心机 5.尿液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有形成分分析
仪 6.显微镜
标本的验收的标准化
拒收标本
标本标识不明—无法识别病人信息 尿量不足—可致尿沉渣结果假性降低 可见粪便或杂物污染—易干扰结果,引起假阳性 标本采集方式不当—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超时送检—可引起尿液理化性状的改变

微生物尿液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微生物尿液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微生物尿液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一)目的有效地指导尿液细菌及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培养结果尽量不受干扰因素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尿液细菌及真菌培养的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三)工作程序1.患者准备及原始标本识别(1)患者尿液采集前,应掌握好采尿时机,对有尿路感染症状需要明确感染诊断者及时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检查。

应在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5天之后留取,要求留取清晨的第一次尿,保证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8小时以上,使细菌有足够时间繁殖。

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在更换新尿管时留取尿标本。

(2)尿液标本采集前,护士应遵照医嘱准备好标本采集所用的容器。

首先确认患者姓名,并将患者一般信息的条码标识写在(贴于)无菌尿杯上。

(3)采尿前应向患者做适当解释,以利于患者明确检测目的,给予更好的配合。

(4)原始标本以"电子申请单的条码号"为唯一标识。

2.尿液细菌及真菌培养标本采集的方法、容器、类型和量(1)尿液标本采集部位:通常采用直接排尿留取;对留置导尿者,可穿刺管壁抽吸尿液或留取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婴幼儿、新生儿及疑有厌氧菌感染者可用膀胱穿刺法留取。

(2)采集方法: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用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开始排出之尿弃去,而后采集中段尿于无菌广口盒内送检。

导尿管导尿采样可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拔去闭式引流的集尿袋,弃去导尿管前段尿液,留取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10~12毫升送检,而不可从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标本。

膀胱穿刺法适用于婴幼儿、新生儿及疑有厌氧菌感染者。

方法是消毒脐下至尿道之间区域的皮肤,局部麻醉穿刺点部位,即在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上高于耻骨联合2厘米处进针刺入膀胱,吸取20毫升尿液,置于无菌带旋转盖的尿杯中送往实验室。

(3)采集容器:无菌的30毫升密封广口带旋转盖的杯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标本采集标准程序
1. 目的
采集尿液标本以做尿液常规、生化检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科做尿液常规、生化项目所需尿液标本的采集。

3. 物品准备:专用一次性尿杯、编号笔。

4. 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
4.1 检验申请单用钢笔填写,使用正楷字,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4.2 填写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化验单编号、临床诊断、送
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标本年月日时、申请医生及采样者签名。

5.操作步骤:
5.1 查对检验申请单、姓名,向受检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5.2 发一次性尿杯一个给受检者,嘱受检者留取新鲜尿立即送检,以清晨第
一次中间段尿为宜。

5.3 受检者按要求自己用一次性尿杯留取半杯尿标本交检验科编号待检。

6. 注意事项
6.1 根据采集时间,可分为晨尿、随机尿、空腹尿、餐后尿、计时尿(2h、
3h、12h、24h)等。

一般定性分析测定,可在任意时间留取标本。

常规定性分析,多采用晨尿。

计时尿多用于肾功能和有形成分排出率的估计。

许多定量分析需收集24小时尿液。

微生物检验的标本应取尿道排出的中段尿并立即送检。

一般尿液检查应留取新鲜尿液置清净、干燥容器中立即送检。

(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VitC时可影响尿蛋白、尿糖及尿隐血结果,应尽量避免)。

6.2 特殊检验如尿妊娠试验、尿糖定性试验一般应取空腹晨尿送检。

6.3 标本应避免污染。

一般定性分析标本,应在留取后马上检测。

若需保存、
或收集24小时尿液,原则上应首选0~4℃冷藏,必要时可添加化学防腐剂。

常用的化学防腐剂有:
a. 甲苯(或二甲苯):较常用,如24h尿糖定量、尿蛋白定量测定。

100ml
尿液中加1ml。

不能制止尿液中已有细菌的繁殖。

b. 氯仿:防腐效果较甲苯好。

可能干扰尿沉渣镜检。

c. 盐酸:分析测定甾体激素及其衍生物或儿茶酚胺以及含氮物质时常选用。

100ml尿液中加1ml,或24小时尿液中10-15ml。

d. 甲醛:100ml尿液中加0.5ml。

用于24h尿无机离子定量及艾迪氏计数测定可干扰尿糖测定和干化学法的白细胞测定。

7. 其它:如分析失败,将对同一原始样本进行检验。

如仍不能发出报告者,分析原因并告知受检者重新采样检验。

8. 相关文件
8.1 采样管理程序
8.2 标本管理程序
9. 相关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