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强度设计
套管强度校核方法

❖ ①确定设计条件:安全系数、外载计算方式 ❖ ②求井底外挤力,选第一段套管 ❖ ③校核套管抗内压、抗拉能力 ❖ ④选第二段套管,计算其可下深度 ❖ ⑤计算第一段套管长度和有关安全系数 ❖ ⑥选第三段套管
❖ …… ❖ <当套管的抗拉安全系数不满足时,改为抗拉设计> ❖ 或<当抗挤强度设计套管柱超过水泥面或轴向力0点后>
套管柱的组成
由不同强度的套管段组成
原因: 套管受到各种类型外力作用,须具有一定强度。 外载大小、类型不同,所需的强度要求也不同,须 有一系列不同尺寸、不同强度的套管。即套管系列。
套管柱的主要功能 抗挤 抗拉 抗内压 密封
一、套管外载分析
作用在套管上的主要载荷应是:
轴向力:自重、浮力 外挤压力 内压力
套管类型 表层套管 技术套管 生产套管
抗挤设计安全系数 Sc
1.0~1.1
1.0~1.125
1.0~1.2
抗内压设计安全系 数Sb 1.1~1.2
1.1~1.33
1.1~1.4
抗拉设计安全系数 St
1.6~1.8
1.6~2.0
1.6~1.9
(a)
(b)
套管柱强度设计示意图
(c)
(a)抗挤设计 (b)抗拉设计 (c)复合套管柱 1——外载 2——设计外载 3——套管强度
❖ 套管单位长度名义重量又称为套管公称重量,指的是 包括接箍在内的、套管单位长度上的平均重量
❖ 套管壁厚、套管单位长度名义重量二者是直接相关的
(3)螺纹类型
套管螺纹及螺纹连接是套管质量的关键所在,与套管的 强度和密封性能密切相关。API标准的螺纹类型有4种: 短圆螺纹(英文缩写STC) 长圆螺纹(英文缩写LTC) 梯形螺纹(英文缩写BTC) 直连型螺纹(英文缩写XL,用于无接箍套管)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

表A-1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地质概况29:井别:探井井号:设计井深:3265m 目的层:当量密度为:g/cm3表A-2设计系数石工专业石工(卓越班)1201班学生姓名:木合来提.木哈西图A-1 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一.井身结构设计1.由于该井位为探井,故中间套管下深按可能发生溢流条件确定必封点深度。
由图A-1得,钻遇最大地层压力当量密度ρpmax=1.23g/cm³,则设计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为:ρfD=1.23+0.024+3245/H1×0.023+0.026.试取H1=1500m,则ρfD=1.23+0.024+2.16×0.023+0.026=1.33 g/cm³,ρf1400=1.36 g/cm³> ρfD 且相近,所以确定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为H1=1500m。
验证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1500m是否有卡钻危险。
从图A-1知在井深1400m处地层压力梯度为1.12 g/cm³以及320m属正常地层压力,该井段内最小地层压力梯度当量密度为1.0 g/cm³。
ΔP N=0.00981×(1.10+0.024-1.0)×320=0.389<11MPa所以中间套管下入井深1500m无卡套管危险。
水泥返至井深500m。
2.油层套管下入J层13-30m,即H2=3265m。
校核油层套管下至井深3265m是否卡套管。
从图A-1知井深3265m处地层压力梯度为1.23 g/cm³,该井段内的最小地层压力梯度为1.12g/cm³,故该井段的最小地层压力的最大深度为2170m。
Δp a=0.00981×(1.23+0.024-1.12)×2170=2.85Mpa<20 Mpa所以油层套管下至井深3265m无卡套管危险。
水泥返至井深2265m。
3.表层套管下入深度。
油套管抗内压强度计算公式

油套管抗内压强度计算公式在石油钻探和生产过程中,油套管是一种重要的管道设备,用于保护井眼、固定井壁、输送油气等作用。
而油套管的抗内压强度是评定其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设计和使用油套管时,需要对其抗内压强度进行计算,以确保其能够承受井下压力的作用,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进行。
油套管抗内压强度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油套管在内压作用下的承载能力的理论公式。
其计算过程需要考虑油套管的材料特性、几何形状、壁厚、内外径、工作条件等多个因素,以得出合理的抗内压强度数值。
下面我们将介绍油套管抗内压强度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计算方法。
首先,油套管的抗内压强度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一般形式表示:P = 2St/D 0.8Pw。
其中,P表示油套管的抗内压强度,单位为MPa;S表示油套管的抗拉强度,单位为MPa;t表示油套管的壁厚,单位为mm;D表示油套管的外径,单位为mm;Pw表示井下压力,单位为MPa。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油套管的具体情况和工作条件,确定S、t、D和Pw 的数值,然后代入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将逐步介绍这些参数的确定方法。
首先是油套管的抗拉强度S。
油套管的抗拉强度是指其在拉伸状态下的最大承载能力,通常由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工艺处理等因素决定。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通过材料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查找到具体材料的抗拉强度数值。
一般来说,油套管的抗拉强度在设计和使用中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以确保其在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拉伸破坏。
其次是油套管的壁厚t和外径D。
油套管的壁厚和外径是直接影响其抗内压强度的重要参数。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油套管的设计要求和工作条件,确定其壁厚和外径的数值。
一般来说,油套管的壁厚和外径会受到材料成本、重量、强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需要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选择。
最后是井下压力Pw。
井下压力是指油套管在工作条件下所承受的内压力,通常由井底压力和地层压力等因素共同决定。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井下地层情况和工作条件,确定井下压力的数值。
套管设计的力学基础

第二节套管设计的力学基础一、套管设计的力学基础1.压力法定计量单位规定,压力是作用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以N(牛顿)为单位的力,国际单位为MPa,英制单位为psi。
横截面积为1m2时的lm高的液柱,作用在底部的压力数值上等于体积为1m3液体的重力。
2.静水压力由均质流体作用于一点处的压力。
静水压力是一种全方位的力,各个方向大小均匀一致。
静水压力增大,会使受力物体的体积缩小,但不会改变其形状。
某点的静水压力等于作用玉该点以上无附加压力液柱重量。
如钻井液密度为×103k g/m3,重力加速度为s2,则在3000米井深位置的静水压力为p=×103×3000×10=(2-1-1)3.静水压力梯度某点的静水压力梯度等于此点的静水压力除以深度,也等于液柱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Pa/m,常用g/cm3表示,数值等于钻井液密度。
某井,在3000米处压力为,钻井液密度为×103k g/m3,则静水压力梯度为静水压力梯度=3000=m=cm34.浮力浮力是由套管钢材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产生的力。
该力作用在套管底部,方向向上。
一般情况下,浮力在数值上等于套管底部的静水压力乘以套管的横截面积,按下式计算(单位kN)。
浮力=-10γc L A s(3-2-1)式中γc一一压力梯度,g/cm3;L一一套管深度,m;A s一一管体横截面积,m2。
例:深度为1000m的(7in),平均重为m的套管柱,在密度为cm3的钻井液中的浮力是多少?浮力=-10×钻井液密度×1000××10-4=在井内充满钻井液的套管柱,钻井液浮力作用在套管下部,产生向上的压应力。
作用在套管柱上的轴向拉力随套管长度增加,在井口轴向拉力最大。
如套管在空气中,则浮力为零,底部轴向应力也为零。
上述情况的轴向应力分布如图3-2-1所示。
浮力随套管深度而变化,在顶部的最大轴向载荷等于套管浮重,下套管时轴向应力计算是以浮重为基础的(见图3-3。
港西油田应用地应力理论开展套管强度设计的研究与应用

中 国化 工 贸易 C h i n a Ch e mi c a l Tr a d e
《
第 4瓤
一 2 0 1 3年4月
港西油 田应用地应力理论开展套管强度设计的研究与应用
任丽华 王冬梅 。 赵洪侠 z 林莉莉 胡石锋
( 1 . 大 港 油 田采 油 工 艺 研 究 院 。天 津 3 0 0 2 8 0
O - 一中间主应力 ,MP a 最小 主应力 ,MP a 3 . 1 泥岩水 化程度 与套管受 力变化规律 由于二 区和五 区泥 岩进 水 ,随着泥 岩逐 步软 化 ,泥岩 支撑应 力 的 能力下 降 ,应 力逐步转嫁 到套管 和水泥环 上 ,当套管 上的 V o n m i s e 应
一
力超过 套管 的屈服 强 度后 ,套管 发生 塑性 变形 ,下面 分 以下几种 情况
讨论 。
5 6 度 ,水平 最小 主应力方 向为 北东 1 4 6度 ;井 筒崩 落分析 表明 ,水平 最大主应 力方 向为北东 5 s 度 ,水平 最小主应 力方 向为北东 1 4 5度 。因 此 ,港 西 油 田的水 平最 大主应 力方 向为北 东 5 5 ~ 5 6度 ,水平 最小 主应 力方 向为北东 1 4 5 ~ 1 4 6度 。
=
( ( 一 ] + ( 一 ] + (
Vo nmi s e应力 ,MP a 1 3 " 一最大 主应力 ,MP a
一
、
港 西 油 田地 应 力 研 究
1 . 地 应力方 向 根 据港 西 油 田测井 资料 采 用 X ma c l I 仪 器测 量得 到 的快 波 方位 分 析 地应 力方 向 。横 波 各向 异性分 析表 明 ,水平 最大 主应 力方 向为 北东
套管柱及其强度设计

Step2 确定安全系数;
载荷计算的精确性↑ ,安全系数↓ ; 计算公式精确性↑,安全系数↓: 对于特别情况(如含有腐蚀性气体H2S、CO2)则安全系数需按特殊情 况考虑; API规定的安全系数:
◆ API规定,钢级代号后面的数值乘以1000,即为套管(以kpsi为单 位)的最小屈服强度。这一规定除了极少数例外,也适应于非API 标准的套管。(1MPa=145.04psi;psi:磅/英寸2)
◆ 只有屈服强度 s 105 psi对H2S提敏感的,但对CO2则影响很小,
可以数年内不破坏,而在H2S~盐的环境中会在一小时内破坏。
• 地质构造力的影响
•
一般情况下,外挤载荷按最危险的情况考虑,即按套管内全部掏空 来计算套管承受的外挤载荷。
2、外挤压载荷及套管的抗挤强度
套管内全掏空
载荷
载荷
载荷
井身结构
井 深
套管内载荷
井 深
套管外载荷
井 深
套管内液面
有效载荷
2、外挤压载荷及套管的抗挤强度
(2)套管的API抗挤强度
抗外挤强度是指挤毁套管试件需要的最大外挤压力。套管 受外挤作用时,其破坏形式主要是丧失稳定性而不是强度破 坏。
1、基本概念
(1)套管的尺寸 (又称名义外径、公称直径等)是指套管本体的外 径,实际上套管尺寸已经标准化了。
套管尺寸的确定是井身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前面已经介绍过。
1、基本概念
(2)套管的钢级 API标准规定套管本体的钢材应达到规定的强度, 用钢级表示。
□ 套管钢级由字母及其后面的数码组成,字母没有特殊含义,但数码 代表套管的强度。
1、轴向载荷及套管的抗拉强度
套管设计基础

p: 内压力
p
pLeabharlann 井内气体压力分布精确算法示意图
p0为第 0 步的压力; pf为地 层压力; pi 为第 i 步的压力; pi+1 为第 i+1 步的压力; pn 为第 n 步的压力; i 为第 i 步的气体密度; Ti 为第 i 步 的温度; Zi为第 i 步的气体 压缩因子; hi 为第 i 步的气 柱高度; mg为气体分子量; R为普适气体常数。
pi i 1000R Z i Ti
mg
载荷分析
用简化公式和精确算法计算的井口压力比较
0
1000
地层压力 简化公式 精确算法 井涌气体密度=0.700s.g. 温度梯度:2.00℃/100m 井涌气体类型:凝析气
2000
垂深(m)
3000
4000
5000
6000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定义一种套管
5. 单根套管的长度
6. 公称重量
(包括接箍重量的平均值,kg/m)
(e.g. 47 lb/ft=70 kg/m)
s e
Casing Threads and Couplings
API round threads - short
API round thread - long
{ CSG }
套管柱载荷的特点
载荷
内压分布
轴向力分布
外压分布
井深
套管柱优化设计问题概述
组合套管柱总费用的组成
C ci
C ci
ci fi Si
i 1, , n
套管强度校核全解

体外径
4-1/2”, 5”, 51/2”, 65/8”, 7”, 7-5/8”, 8-5/8”, 9-5/8”, 10-3/4”, 11-3/4”, 16”, 28-5/8”, 20”, 30”....
二、套管强度
目 前 国 内外所生产 的套管尺寸 及钻头及尺 寸已标准系 列化。套管 与其相应井 眼的尺寸配 合基本确定 或在较小范 围内变化。
第一节
套管及套管柱强度设计
序言
套管柱的主要功 对套管的要求 圆度 能 壁厚均匀性 抗挤 抗腐蚀 最小的流动阻力 抗拉 良好的上扣性能及重复互 抗内压 换性能 耐磨(硬度指标) 密封
序言
套管柱的组成 由不同强度的套管段组成 原因: 套管受到各种类型外力作用,须具有一定强度。 外载大小、类型不同,所需的强度要求也不同, 须有一系列不同尺寸、不同强度的套管。即套管 系列。
一、套管外载分析与计算
(2)支撑内压力
对于技术套管非全掏空的情况,支撑内压力
的计算式为
Pib 0
P n ( H H L ) ib 0.0098
( 0≤ H ≤ H L ) ( H L< H ≤ H B)
1.外挤压力
一、套管外载分析与计算
(3)有效外压力
对于表层套管、油层套管这种可能全掏空的情况,需
以关于套管内压力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常用方法是:
Pi Ps 0.0098n H
2.内压力
一、套管外载分析与计算
(1)内压力
确定井口内压力的三种方法是:
1)井口防喷装置(防喷器及压井管线等)许用最高压力。 2)套管鞋处附近地层破裂压力所决定的许用井口压力。
Ps 0.0098 ( f n ) H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e 0.0098 m H
对于技术套管非全掏空的情况,有效外压力为:
(7)
Poe 0.0098 m H Poe 0.0098[ n H L ( n m ) H ]
(0≤H≤HL) (HL<H≤HB)
(8) (9)
第 3 页 共 33 页
南方海相探区重点钻井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套管强度设计
(a) 图2 (a)表层或技术套管 1——内压力
(b) 有效内压力对比示意图 (b)油井油层套管 2——支撑外压力
(c) (c)气井油层套管 3——有效内压力
三. 轴向拉力 一般情况下,套管柱在入井过程中(即下套管过程中)承受的拉力最大。这时,除了套 管柱的自重外,还有上提下放时的动载、上提时弯曲井段处的阻力、或者是遇卡上提时多提 的拉力等附加拉力。在计算时,一般只计算套管的自重,将动载、遇卡上提多提的拉力等附 加拉力用设计安全系数考虑,或以其它方式考虑。 在稍后的套管柱设计中将会看到, 一个套管柱一般是由几段套管组成。 在计算套管自重 所产生的轴向拉力时,通常需要计算的是各段套管顶、底端的轴向拉力。显然,某段套管顶 端的拉力即是其上面一段套管底端的拉力,其底端的拉力即是其下面一端套管顶端的拉力。 计算套管自重所产生的轴向拉力, 有考虑钻井液浮力与不考虑钻井液浮力两种方法。 当 不考虑钻井液的浮力时,计算的是套管在空气中的重量;当考虑钻井液的浮力时,计算的是 套管在钻井液中的重量,常简称为浮重。 对于某一段套管(设为第 k 段) ,当不考虑钻井液的浮力时,其顶端的轴向拉力为包括 其自身在内的下部各段套管的重力之和:
图 1 是全掏空与非全掏空两种情况下的有效外挤压力对比示意图。
(a) 图1 1——外压力 (a)全掏空
(b) 有效外挤压力对比示意图 (b)非全掏空 3——有效外压力 2——支撑内压力
可见,全掏空与非全掏空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套管柱所受的有效外压力不一样。对于全 掏空情况,有效外压力是井底最大,井口最小(为零) ;对于非全掏空情况,有效外压力是 中间大,井口和井底小。显然,这种不同的外载情况会使套管柱设计的结果不同。 二. 内压力 套管柱所受的内压力主要来自于钻井液、 地层流体 (油、 气、 水) 压力以及特殊作业 (如 压井、酸化压裂、挤水泥等)时所施加的压力。与外挤压力类似,对内压力也是分析计算危 险工况时的有效内压力。有效内压力为: Pie = Pi - Pob (10) 式中 Pie——有效内压力,MPa; Pi——内压力,MPa; Pob——支撑外压力,MPa。 分析表明, 对于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 如果在下一井段钻进过程中发生井涌而进行压井 时,套管柱所受的有效内压力最大。而对于油层套管,油井和气井的情况不一样,要根据采 油、采气工艺情况考虑相关的危险工况。 1.内压力 对于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 当在下一井段钻进过程中发生井涌而进行压井时, 套管的内 压力为井口内压力与管内流体(钻井液与涌入流体——气、水、油或混合物)的液柱压力之 和。 涌入流体的类型和井涌量的大小对套管实际所受内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都有很大的影 响。在实际中,对于不同的油田、不同的区块、不同的构造,井涌量和涌入流体类型都可能 会不一样。 发现及控制及时井涌量则小, 发现及控制不及时井涌量则大; 涌入流体可能是气、 可能是油、也可能是水,也可能是它们的混合物。由于井涌情况的多样性,所以关于套管内 压力的计算有多种方法。 下次钻进井涌关井时, 套管内压力为井口内压力与钻井液液柱压力 之和:
(3)
对于技术套管非全掏空的情况,在漏失面以上(即井深小于漏失面深度的套管段) ,支 撑内压力为零,在漏失面以下(即井深大于漏失面深度的套管段)作用有管内钻井液液柱压 力。要计算支撑内压力,首先要知道漏失面的深度。在实际生产中,漏失是人们尽量要避免 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井漏还是时有发生;就是对于开发井,尽管根据以往井或邻井的钻井情 况, 估计在很大程度上都不会发生井漏, 人们在套管柱设计时往往还是要按井漏的情况进行 设计。但是,不管那种情况,事先都不可能知道下次钻进时的实际漏失程度,因此,在套管 柱设计时, 人们往往是根据情况对漏失程度进行一定的假设和预计, 然后按假设和预计的情 况进行设计。 对漏失程度的预计具体体现就是对漏失面深度的预计。 下面是所提出的预计方 法中的一种。 这种方法是假设下一次钻进钻至下一层套管的下入深度 (下一钻进井段的目的 井深)时发生井漏,并假设漏失层的孔隙压力为地层盐水柱压力,于是根据压力平衡关系可 得漏失面深度为:
Poe Po Pib
式中
(1)
Poe——有效外压力,MPa; Po——外压力,MPa; Pib——支撑内压力,MPa。 分析表明, 对于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 如在下一井段钻进过程中发生井漏时有效外压力 将最大(这时管内压力很小) 。但是漏的情况还不一样,对于表层套管,因为其一般下得比 较浅, 很可能井漏后井内钻井液液面 (称为漏失面) 在表层套管以下 (这种情况称为全漏空, 又常称全掏空) ,这时就没有支撑内压力作用;对于技术套管,一般不会发生全漏空的情况, 因此技术套管的下部还有支撑内压力作用。同样是技术套管,在不同地区,井内漏失程度也 会有差别,因此有效外压力也会不一样。 而对于油层套管, 一般在采油后期产层压力降得很低的时候产生最大有效外压力 (开发 后期可能抽油或气举采油) , 因为这时套管内的内压力会降得很低。 若近似认为内压力为零, 则其受载情况与表层套管类似,即为全掏空。 1.外压力 对于外压力的计算,很显然,在水泥面(环空内水泥的顶面)以上应按钻井液液柱压力 计算。对于水泥封固段,当发生上述最大有效外压力时,管外环空中的水泥已经凝固,水泥 环(水泥浆在环空内凝固后的环状水泥石称为水泥环)应有助于套管承受外压力,但难于准 确计算, 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现场上一般将水泥面以下水泥环段的外压力也按钻井液液柱压 力计算。 因此,套管柱的外压力计算式为:
第 1 页 共 33 页
南方海相探区重点钻井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套管强度设计
第一节
套管柱外载分析与计算
套管柱从入井开始就受有各种外载的作用,而且,在以后的不同生产工序(或工作)情 况(简称工况)下其所受的外载大小是不一样的。为了使设计出的套管柱安全,必须对各种 可能出现的工况下的外载作用情况及外载大小进行分析, 找出最危险 (即外载最大) 的工况, 按最危险工况计算套管柱所受外载值,以此进行套管柱强度设计。 套管柱在井下的受力是复杂的, 但经过长期生产实践的分析和证明, 其所受的基本外载 可分为三种, 即作用在管柱外壁上的外挤压力、 作用在管柱内壁上的内压力和作用在管柱内 方向与管柱轴线平行的轴向拉力。 一. 外挤压力 套管柱所受的外挤压力主要来自管外钻井液液柱压力 (水泥不返到井口时, 上部有一段 套管外为钻井液。该段套管称为自由套管) 、水泥浆液柱压力、地层中流体压力、易流动岩 层的侧压力等。套管柱在受有外压力(外挤压力常简称为外压力)作用时,管内可能还作用 有内压力,该内压力要抵消一部分外压力(该内压力习惯上称为支撑内压力) ,因此实际对 套管起挤压作用的是减去该内压力后所剩余的外压力, 称为有效外压力。 对外挤压力分析计 算也就是要分析计算其有效外压力。有效外压力为:
Ps 0.0098( f n ) H B
式中
(12)
ρf ——套管鞋处附近地层破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g/cm3。 3)下部高压油气喷出时可能出现的井口内压力。 对于油层套管, 分油井与气井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关于油层套管内压力的计算 方法之一。 对于油井,认为采油初期,产层压力较高,井口有内压力作用于套管,套管的内压力为 井口内压力与原油的液柱压力之和(式中括号项即为井口内压力) :
式中
4
( H B H )
(14)
γ ——天然气比重(按纯甲烷为 0.55) ,无因次。 2.支撑外压力 当发生前述最大有效内压力时, 环空中的水泥浆已经凝固成水泥环, 尽管在水泥面以上 套管所受的外压力可能会是钻井液液柱压力、 水泥环也可以有助于套管承受内压力, 但在支 撑外压力计算中一般无论是水泥面以上还是水泥面以下均按地层盐水柱压力计算。 按盐水柱 压力计算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在无水泥段, 因钻井液降解及固相沉降, 其液柱压力可能降低; 对水泥封固段,可能水泥环并不完整,地层压力可能作用于管柱上;按盐水柱计算支撑外压 力可能比实际外压力偏小, 但可使有效内压力偏大而使管柱趋于安全。 所以, 支撑外压力为:
Pi ( Pp 0.0098 o H B ) 0.0098 o H
式中
(13)
Pp ——产层压力,MPa; ρo ——原油密度,g/cm3。 对于气井,井口也有内压力作用于套管。当考虑气体自重及其压缩性后,套管内任意深 度处的内压力为(式中令井深 H 为零即得井口内压力) :
Pi Pp / e1.11510
Pob 0.0098 sw H
(15)
在上式支撑外压力计算中,从安全角度考虑,地层盐水密度可取低值。 3.有效内压力 由上所述,可得套管柱有效内压力的计算方法。对于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
Pie Ps 0.0098( n sw ) H
对于油层套管; 油井: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ie ( Pp 0.0098 o H B ) 0.0098( sw o ) H
H L H n (1
式中
sw ) n
(4)
HL ——漏失面深度,m; Hn——下次钻进目的井深,m; ρsw——地层盐水密度,g/cm3(取 1.07 g/cm3~1.17 g/cm3) ; ρn ——下次钻进时所用最高钻井液密度,g/cm3。 因此,对于技术套管非全掏空的情况,支撑内压力的计算式为:
Pib 0 Pib 0.0098 n ( H H L )
式中
(0≤H≤HL) (HL<H≤HB)
(5) (6)
HB ——套管下入深度,m。 还有其它的关于支撑内压力的计算方法。如果下次钻进有可能发生裂缝、溶洞性漏失, 或者是探井地质情况不是很清楚,则技术套管也可以按全掏空考虑。 3.有效外压力 由上所述,可得套管柱有效外压力的计算方法。对于表层套管、油层套管这种可能全掏 空的情况,及需要按全掏空考虑的技术套管,有效外压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