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概况名词解释简答

合集下载

日本总结地理高考知识点

日本总结地理高考知识点

日本总结地理高考知识点一、地理总论1.日本地理概况日本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是由本州、九州、四国和北海道四大岛屿及众多小岛组成的岛国,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7亿。

地处地震带上,具有活火山和深海沟,气候多样。

2.日本地势地形日本地势复杂,地形多样,主要分为四大地区:北海道地区、本州地区、四国地区和九州地区。

地形特征主要包括山地、平原和海岸线。

3.日本地震火山活动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活跃的地区之一,每年约有两万次地震发生。

日本还有84座活火山,其中包括富士山、阿苏山和桦木岳等。

4.日本气候特点日本气候因地域广大,地形复杂,北南差异大,故而气候多样。

主要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地理资源1.自然资源日本的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和水资源。

其中森林资源占比最大,但由于人口密集和土地有限,森林开发受到一定限制。

2.农业资源日本是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资源主要包括水稻、蔬菜、水果、茶叶和花卉等。

水稻是日本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日本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3.能源资源日本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等。

但是由于日本自身不具备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此能源资源供给主要依赖进口。

4.海洋资源日本周围是渔业资源丰富的太平洋,日本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主要包括鱼类、虾类和贝类等。

日本还致力于开发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

三、地理环境1.土地利用日本是人口密集的国家,土地利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

其中城市主要集中在本州地区和关东平原,而农田主要分布在本州地区、九州地区和北海道地区。

2.水土流失日本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国家,地形复杂,易发生水土流失。

为防止水土流失,日本采取了大量土地保护措施,包括森林植被保护、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等。

3.环境保护日本是世界上环保意识强烈的国家之一,不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环境。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和政策,鼓励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推广环保技术。

大一日本概况知识点

大一日本概况知识点

大一日本概况知识点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由多个岛屿组成。

它位于太平洋火山带上,处于两个板块的交汇处,因此是地震和火山活动频发的地区。

日本的首都是东京,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

以下是关于日本概况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的东端,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中国大陆相望。

它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

此外,还有许多小岛屿构成了日本的领土。

2.国土面积和人口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国家之一,人口多集中在城市地区。

日本的总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较小的国家之一。

3.政治体系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天皇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际的统治权力。

政府由首相领导,由内阁成员组成。

4.经济状况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之一,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它以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出口业务闻名。

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动画等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

5.教育系统日本的教育体系非常重视学习和纪律。

六年的小学教育和三年的中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阶段。

高中教育则是非义务教育,但几乎所有学生都会继续上高中。

大学教育在日本也非常普遍。

6.文化遗产日本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茶道、花道、武道等传统艺术形式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日本的传统建筑、服饰和美食也吸引了全球的注意。

7.传统节日日本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新年、樱花节、端午节、七夕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与古老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相结合,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8.社会习俗日本有着独特的社会习俗和礼仪。

例如,鞠躬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吃饭时使用筷子,穿着和着装规范,尊重长辈等。

9.科技创新日本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它是许多领域的领导者,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机器人技术等。

日本的科技公司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10.旅游景点日本有许多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富士山、京都的古建筑、东京的现代化建筑和购物区等。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吸引着众多游客。

日本概况小结

日本概况小结

日本概况小结日本,全称日本国,位于东亚的一个国家,由四个主要的岛屿和几百个小岛组成,是世界上人口第10多的国家。

日本是一个岛国,被大海环绕,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日本的国会是一个两院制,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由选举产生。

日本政府的行政权力由内阁掌握,内阁总理大臣是政府的首脑。

日本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

日本的传统文化包括茶道、花道、剑道等,以及许多节日和传统活动,如樱花节和盆栽等。

日本的美食也非常有名,如寿司、拉面、烤肉等。

日本还以动漫和电子游戏闻名,是全球动漫和游戏产业的重要中心。

日本的经济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主要依赖于出口和制造业。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同时也是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

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和家电等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此外,日本的金融业也非常发达,东京是亚洲的金融中心之一。

日本的教育体系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享有国际声誉,许多日本大学也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

日本学生的学业成绩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他们非常重视教育。

然而,日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问题,日本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经济发展的困境。

此外,日本也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正在推动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日本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日本也面临许多挑战,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

日本概述

日本概述

全球及东亚中的日本日本是与中国“近在咫尺,一衣带水”的邻邦,它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和九州岛四大岛屿及6000多个小岛屿组成,被称为“万岛之国”。

日本山多陡峭,富士山是日本引以为豪的国家象征,由于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火山众多,地震十分频繁;它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的气候属于海洋性很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它所处的位置令它受到季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四季分明,降水充沛,也因此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日本人口为1.28亿,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太平洋一带,呈现出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

日在明治维新以前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二战的打击日本的农业越来越依赖进口,这使日本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形成了著名的京滨工业带和阪神工业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世界一流的制造大国,但是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人口密集,阻碍了日本经济的腾飞,所以日本政府又制定了从实际出发的国土规划方案,促进日本经济的再发展。

日本的交通也是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日本现代化大型港口众多,形成了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动脉,推动了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海运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此外日本还有世界著名的高速公路——新干线,给日本的铁路运输注入了新力量,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下面将从日本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详细分析一下日本的发展。

日本政治:政体:日本的统治机构分设立法、行政、司法部门,采用三权分立制。

国会作为立法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唯一的立法部门,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

下面主要讨论日本政治对本国经济的干预作用:日本作为赶超型的现代化国家,从明治维新起国家就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干预经济的传统,日本是“政府诱导经济发展”,政治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在“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

日本简介

日本简介

日本日本(Japan),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

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

主体民族为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

位于东经130°- 145°,北纬30°- 45°。

目前为仅次于美国、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其科学研发能力十分强大,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每年科研经费约占全国GDP的3.1%,该比例位居发达国家榜首。

此外,以ACG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

日本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较高的国民素质。

至今,其仍较好地保存着以茶道、花道、书道等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

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7月(冲绳、奄美为5、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

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

行政区域划分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

全国分为1都(东京都:Tokyo)、1道(北海道:Hokkaido),2府(大阪府:Osaka、京都府:Kyoto)和43个县(省)。

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

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

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

日本国概况_名词解释_日语版_最新补充

日本国概况_名词解释_日语版_最新补充

第一章地理1.京滨工业地带京浜工業地帯(けいひんこうぎょうちたい)は、大田区、川崎市、横浜市を中心に、東京都、神奈川県、埻玉県に広がる工業地帯である。

かつては名前の通り、東京から横浜までの東京湾西岸、京浜運河に広がる埋め立て工業地帯であったが、次第に範囲が東海道沿いの藤沢市・茅ヶ崎市・平塚市や、内陸の八王子市・相模原市・さいたま市(旧大宮市)にまで拡大していった。

四大工業地帯のひとつで、太平洋ベルトの中核であり、日本有数の工業地帯である。

2.阪神工业地带阪神工業地帯(はんしんこうぎょうちたい)は、大阪府・兵庫県を中心に広がる工業地帯である。

京浜工業地帯、中京工業地帯と比較した場合、事業所数で見た規模は最も大きく、製造品出荷額で見た規模でも第2位である。

事業所数(従業員4人以上)は3万4424ヶ所、製造品出荷額は33兆7461億円である。

(工業統計表、2007年)3.中京工业地带中京工業地帯(ちゅうきょうこうぎょうちたい)は、愛知県・岐阜県南部・三重県北部に広がる工業地帯である。

四大工業地帯(最近では三大工業地帯という意見もある)のひとつ。

京浜工業地帯、阪神工業地帯と比較した場合、従業者数あるいは製造品出荷額で見た規模は最も大きく、日本随一の工業集積地帯である。

従業者数は100万6743人、製造品出荷額は42兆1963億円にのぼる。

(工業統計表、2001年)4.北九州工业地带北九州工業地帯(きたきゅうしゅうこうぎょうちたい)は、北九州市を中心に関門海峡や洞海湾、周防灘一帯に広がる工業地帯。

太平洋ベルトの西端部に立地しており、四大工業地帯の一つである。

一部の教科書では北九州工業地域(きたきゅうしゅうこうぎょうちいき)の呼称を使用している。

製鉄、化学、窯業、セメントなどの重厚長大型の素材産業で名をはせた北九州工業地帯だが、現在の主力品目は自動車。

5.濑户内工业地带瀬戸内工業地域(せとうちこうぎょうちいき)は、中国・四国地方の瀬戸内海沿岸に広がる工業地域。

日本情况简介

日本情况简介

日本国土资源管理概况一.日本概况日本是太平洋西侧的一个岛国,陆地总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

平原只占全国面积的24%。

全境有200多座火山,其中45座为活火山。

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温泉遍布全国,共有1200处。

日本的森林面积2464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但木材55.1%依赖进口,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

水力资源丰富,水力发电量约占发电总量的35%。

另外近海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日本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口有1.2778亿(日本总务省统计局,06-4-1)。

日本的土地管理机构是国土交通省,它依据《土地利用计划法》、《土地基本法》等相关法律对日本的土地、水资源、江河、海岸等进行综合系统的利用规划、开发和保护,负责进行该工作的社会资金配置,并综合制定及推进海、陆、空的交通政策。

日本的矿业资源管理机构是经济产业省,其下设的资源能源厅依据《矿业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制定和主管矿产资源及能源的安全供给政策。

农林水产省林野厅主管森林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水产厅负责渔业和海洋生物资源的管理。

环境省负责对国家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

二.日本国土资源概况日本的国土面积为37.79万平方公里,其土地结构的特点是,山地占三分之二以上,森林资源非常发达,注重保护耕地尤其是水稻用地,大米基本上保持在高度自给自足的水平。

据日本总务省2004年统计的日本国民土地利用现状显示,日本的山林面积占48.5%,耕地面积占32%,其中旱田面积占15.3%,水稻面积占16.7%,宅基地面积占9.8%,草原占5.3%,其它用地占4.4%(如下图所示)。

日本是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当短缺的国家,人均耕地为0.04公顷。

矿产资源一直是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日本的矿产种类很多,素有"矿物标本室"之称。

但受地质条件约束,矿产资源贫乏,蕴藏极少,储量可为世界注意的矿种仅有碘、硫、沸石、铋、金、银,及作为水泥、化学肥料原料的石灰石矿。

日本概况资料

日本概况资料

日本概况日本,官方名称为日本国,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岛国,由四大岛(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和众多小岛组成,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常年受到地震和台风的影响。

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古国,日本文化影响深远。

基本信息•首都:东京•官方语言:日语•人口:约1.26亿(2021年统计)•面积:约377,975平方公里•货币:日元(JPY)•时区:UTC+9地理环境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东邻太平洋,西界日本海和东海,南濒太平洋和东中国海。

日本地势多山、多火山,有许多活火山分布在全国各地,如富士山、阿苏山等,使得日本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温泉资源。

日本还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如琵琶湖、信浓川等。

政治体制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天皇是国家元首,但没有实际政治权力。

日本的国会设立两院制,分别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实行议会制度。

首相是政府的最高领导人,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

日本实行多党制,自由民主党是现任执政党。

经济发展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是发达国家之一。

日本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汽车、电子产品、钢铁等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品。

日本还拥有发达的金融业和科技产业,名列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日本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社会福利健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国家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文化传统日本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其古老的神道教、武士道、茶道、和服等深受人们喜爱。

日本文学、绘画、音乐、戏剧都各具特色。

日本的传统节日如樱花祭、七五三、盆栽节等,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与。

旅游资源日本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拥有众多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

东京塔、京都清水寺、冲绳美国村、北海道雪乡等成为游客必到之处。

日本的温泉、美食、购物等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结语日本是一个融合古老和现代文明的国家,其绚烂多彩的文化和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

希望通过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能够更好地欣赏这个东方古国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武士的出现 所谓武士,它的成分有庄官,也就是世袭的职业军人,有回到地方的失势的中央贵族和中小地主等, 他们结成所谓“武家”。日本仿效唐朝制定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封建 时期的残余还大量存在。所以,中央集权制度并不巩固,当时国的长官(国司)是中央任命,但再 下一级郡的长官(郡司)则是由地方豪族担任,不但终身,而且世袭,形成了地方上的政治势力。 当时,中央的兵力很少,而各地军团的统帅均由地方自己推荐,所以这样一来,地方兵权实际上为 郡的长官所控制,独立性很强。地方庄园主为了保护田庄、镇压农民反抗、夺取水源,便乘机扩大 势力,与小地主勾结起来,建立武装,这些私人武装,逐渐形成了武士团。
日感收入不足,对货币的需要不断增加。 至于受大名篆养的中下级武士,他们由于俸禄较低,经不起高利贷的盘剥,生活日益窘迫,往往将 家中所有典当一空,不少武士被迫改行当教师、医生、小商贩和手工业者;有的则沦为浪人,靠拐 骗、抢劫、盗窃为生。 农民和城市贫民是出于封建社会底层最受压迫的基本群众,随着封建领主的生活日趋糜烂,对农民 和贫民的压迫和剥削日益沉重。 由于以上原因,幕府末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农民起义和群众暴动也更加激烈化, 动摇了幕府和各藩的统治基础。
日本设备投资能够较快的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战争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在日本本土进行,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长期进行的侵 略战争对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其次从企业外部看,日本政府为鼓励私人投资,加速资本积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再次,是战后日本政府在预算中军费支出比重较低,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左右,这也为日本高速 积累资金提供了条件
日本美化侵略历史和逆流及其原因 美国扶日反共,对日军国主义清算极不彻底 “皇国史观”根深蒂固,对下一代放松教育 战争遗族不愿正视过去侵略罪行 日本选举制度,组阁规划的漏洞 “大国主义思潮”抬头,想美化历史,重振雄威 保守势力占上风,“皇国史观”蔓延 社会和法律容忍右翼势力活动
简述日本农业的矛盾 首先是农产品进口急剧增加,导致自给率逐年下降,日本食品农产品的自给率由1960年的90%下降到 68%,造成农产品自给率这样低的原因是因为日本政府采取大量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进 机利用率都比较低。 三是农村劳动力老化。
日美友好同上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1,日本开放下田,函馆、长崎、神奈川、新泻、兵库为通商口岸,外商有贸易自由,有租地建房舍 和仓库的权利 2,美国可在日本设立领事馆,并有领事裁判权和治外法权 3,实行3%~20%对美国有利的低关税率,美国通过这个条约不仅剥夺了日本的关税自主权,而且也 进一步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和建立租界、行使治外法权等特权 美国企图通过这个条约把日本变成自己的附属国,自此条约后,其他几个西方殖民地国家也先后强 迫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从此,德川幕府从十七世纪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彻底被破坏了。
简述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部因素 自民党长期一党执政,政策有连续性,政府重点发展经济并积极干预经济,通过制定各项政策进行 宏观调控,实行减免税,增加财政支出和补贴,低利贷款,促进企业投资 走高积累高投资发展道路,加速原始积累,更新扩大设备 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学,使出口竞争力增强促进外贸迅速发展 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发挥日式企业“三大法宝”的功能,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提高企业 效率 重视振兴人才开发投资,强调“教育先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水准人才 得到美国多方的扶植和援助 朝鲜战争的特需 采取“吸收性战略”,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时间,又节约了资金 进口亚非拉廉价原料,加工后再高价出口,对“以进养出”的日本十分有利
应仁之乱 1467年守护大名之间发生了一场持续十年的大内战,史称“应仁之乱”。混战长达一百多年,此为日 本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参勤交代 规定大名的妻子要留在江户作为人质,而住在自己领地的大名本人,必须每隔一年到江户去拜见一 次将军。
战后日本经济特点 1,加速原始积累,更新扩大设备 2,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3,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4,重视振兴科学技术和“人才开发”投资 5,有利的国际条件和相对稳定的国内政局
北九州工业地带特点 第一,以钢铁业为中心的重化工业的比重非常高,钢铁等金属工业和化学工业合起来的产值,占北 九州工业地带总产值的四分之三 第二,当地的中小工厂很少,在北九州工业地带,以新日本制铁所为首的大工厂,象三菱、住友、 日立等大型企业占了绝对优势
京滨工业地带迅速发展成为日本最大工业地带的原因 第一,具有宽广的后方基地。在以东京为代表的南关东约有2000万人生活,这样一个庞大的人口数, 既是提供发展工业所必需的劳动力的好地方,又是极大的消费市场 第二,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政府机关、金融机关和各种研究机关、大学, 这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许许多多优越条件,尤其是对工业技术指导极为有利 第三,东京又是全国交通、通讯网的中心地,铁路、公路、航空等一切交通、通讯都是以东京为中 心,延伸到全国各地,这对货物运输、信息沟通都十分有利
飞鸟、奈良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在: 1,以都城为起点,通往地方的官道得到很快发展;随着产业的发展,上市产品增多,新兴城市也增 加了。当时在东北地方新建了秋田城和多贺城等 2,708年铸造出了日本的早期货币——“和同开珍” 3,土地开发事业迅速发展,朝廷指定了三世一身法,鼓励开垦荒地 4,对外交往不断加强,尤其注意吸收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技术。朝廷为吸取我唐朝政治制度和先 进文化技术,从630-804年曾十三次派遣使者来唐朝学习 5,开始写作国史,到了八世纪完成了叙述日本历史的《古事记》和《日本书记》;编写了描述日本 各地情况的《风土记》以及和歌集《万叶集》等
简述日本渔业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日本的渔业资源丰富:日本四周的海洋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又处于寒暖流交汇地区, 日本海又是大陆架浅海地带,加上从陆地,内河流入的养分比较丰富,成为各种鱼类的集聚和回游 地。 另外日本先进的捕鱼设备以及丰富的捕鱼经验也是日本渔业产量高产的一个原因。
简述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更新扩大设备,以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实行减免税措施,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和私人投 资 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引进中有选择,方式灵活多样,引进与吸收,消化,开发相结合,变 技术引进为技术出口 严格的科学管理,注意引进先进管理方法和相关设备,重视企管人员的培训和选拔,结合本国特点, 创造自身的管理方法 重视振兴科技和“人才开发”投资,增加教育经费,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全民重视教育 争取一个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国内外安定环境
濑户工业地带的特点 第一,这个地方的工业因为是以钢铁、石油化学工业为中心,所以它的产品是以钢材、塑料原料等 工业原料为主 第二,正因为它的产品是工业原料,所以同当地工业生产的联系很差,相反同京滨、阪神、北九州
等工业地带联系密切,产品的大部分得运到上述各工业地带进行现加工 另外,这些大厂,其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很高,不太需要雇佣当地劳动力,这点也成为濑户内工 业同当地结合很差的原因之一
南北朝时代 被足利尊氏废黜的后醍醐天皇不甘心失败,逃到京都以南的吉野,纠集了一些地方武士,另立朝廷 与足利尊氏在京都拥立的天皇相对抗,这样就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维持了近六十年,知道1392 年南朝为北朝所并,这段历史史称南北朝时代。
日美安全联合宣言 规定把以前防卫范围扩大到亚太地区,规定从后勤支援,武器,技术开发到兵力构成,战斗编组, 全面加强两国合作。日本是美国在远东的“不沉的航空母舰”,“不沉的补给舰”,“出鞘的剑”,“国际 警察”。该宣言矛头针对中国和东亚各国
室町幕府产生的经过 1226年,原幕府将领足利尊氏因对皇室抱有不满,起兵占领京都,废黜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1338 年他自任征夷大将军,在京都的室町地方设立幕府,从此,在日本历史上开始了第二个武士封建主 专政时期。
资本主义手工业场的出现,商业资本的发展,如何触动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使封建制生产关系发生 显著的变化的。 首先,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封建制土地关系发生变化。农民为了取得货币,以交纳地租并购买 生活必需品,不得不把时代耕种的份地抵押给商人或富裕农民。 其次是使封建统治阶级分化瓦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封建统治阶级为满足其奢侈腐朽的生活,
米骚动 1918年7月,由于本来农业就落后,粮食不足,再加上日本政府武装干涉苏俄,大量收购军粮,粮食 歉收以及地主资本家趁机投机倒把囤积粮食,迫使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大规模的 抢米暴动。
建武中兴 当时对幕府“执权”北条高时的不问国事和生活腐败不满,皇室又力图乘机恢复政权,一部分支持皇 室的武士想利用农民运动,乘机推翻幕府的统治,以便取而代之,在这种情况下,后醍醐天皇乘机 联合了对幕府不满的力量,发动讨伐镰仓幕府的战争,甄权复归皇室,镰仓幕府宣告灭亡。皇室夺 权后,后醍醐天皇一意重建集中统一的皇权,企图恢复皇室和贵族已经失去的庄园,禁止武士侵占 庄园,然而,不仅不能实现,反而引起了本来拥护天皇的武士们对天皇的不满,所以仅维持了三年 (1333-1335)的天皇政权再次垮台。这段时间,史称“建武中兴”。
阪神工业地带的三个问题,使其被京滨工业地带所超过,从以前的第一工业地带,下降到第二位 一、虽然在临海地区有钢铁、金属等方面的大型企业,但从整体看,消费品的生产居多,轻工业的 比重大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化工业虽有一定的反战,但从其产品结构来看,有不平衡的缺点,比如 在电气机械工业方面,家用电气的生产很发达,而有关工业电气的生产却很少;在运输机械方面, 造船、自行车的生产很发达,而汽车工业很弱;在精密机械方面也有缺少高精密的组装厂的问题 三、在大阪南部的堺市一带,虽建造了很多大厂,但这些大厂却缺乏同当地工业的结合,相反把当 地的劳动力吸收到大厂,造成当地劳动力不足。
日本技术引进的主要特点是 1,偏重引进美国的技术,广采世界各地技术之长,引进数量不断增加 2,以重,化工业技术为主,广泛引进 3,方式灵活、形式多样
4,引进也改造、发展相结合,变技术进口为技术出口
技术的引进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为日本工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争取了时间,节省了资金,从而也摸索出了自己发展技术的道路, 被日本称之为“吸收性战略”的引进政策为日本工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约了时间,缩短了与世界先 进水平的差距 2,推动设备投资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 3,由于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商品品种的增加,质量的提高,使日 本的商品出口竞争能力大大加强,促进了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 4,战后日本引进外国技术,除了促进经济发展,还对日本的科学研究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