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地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两极地区教案

两极地区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重难点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方法讲授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观演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资源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媒体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过程导入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授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归纳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学评价学生表现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效果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气候特点。
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学会辨别两极地区的地图和相关地理现象。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热情。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1.1 学习目标: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1.2 教学内容:讲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其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展示相关地图。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极地区的认识。
1.4 作业:学生绘制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其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第二章:两极地区的生态系统2.1 学习目标:了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系统,认识其中的主要生物种类。
2.2 教学内容:讲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系统特点,介绍主要生物种类。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系统特点,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观察图片,认识两极地区的主要生物种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两极地区生态系统的适应性。
2.4 作业:学生绘制两极地区生态系统示意图,并列举其中的主要生物种类。
第三章: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3.1 学习目标:了解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认识其在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讲解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介绍其在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两极地区人类活动的意义。
第四章: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4.1 学习目标:了解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认识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讲解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分析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学生观察图表,了解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4.4 作业:学生绘制气候变化对两极地区影响的思维导图,并简要描述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第五章:保护两极地区的重要性5.1 学习目标:了解保护两极地区的重要性,认识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优秀范文

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优秀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优秀范文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世界地理两极地区教案优秀范文一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这是一堂关于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复习课,也是世界区域地理的最后一节,内容包括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极地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地形及战略意义。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两极地区》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2)掌握两极地区的气候、冰川、生物等自然环境特征;(3)了解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极地区的异同点;(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的气候、冰川、生物等自然环境特征的理解;(2)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极地区的美景;(2)提问:“你们对两极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2)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讲解两极地区的气候、冰川、生物等自然环境特征;(3)讲解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两极地区的异同点;(2)小组讨论: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调查南极和北极的保护措施,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思维导图;2. 调查南极和北极的保护措施,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自然环境特征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及行动。
【设计】高二区域地理《两极地区》 优质教案

两极地区活动课教案

两极地区活动课教案范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教学方法访谈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准备:1、将两极地区分为“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专题。
2、两个小组(男、女)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并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做为主持人,各小组做好汇报顺序和形式的安排。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2、本节安排1课时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着重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理解开展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初一地理两极地区的教案设计

初一地理两极地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数据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地理地图、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两极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两极地区吗?它们分别位于地球的哪个位置?二、新课讲解1.讲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a.展示地球仪,指出北极和南极的位置。
b.讲解两极地区的范围和重要性。
2.讲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a.展示两极地区的气温、降水等气候数据。
b.分析两极地区气候的原因。
3.讲解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a.展示两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分布图。
b.讲解两极地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讲解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a.展示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
b.分析两极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1.分析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a.展示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b.讲解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分析两极地区可持续发展策略a.展示两极地区可持续发展规划。
b.讲解可持续发展对两极地区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2.强调两极地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结合地图,分析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思考:如何在我国两极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讲解1.地理位置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地球想象成一个苹果,那么两极地区就分别是苹果的顶部和底部。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极地地区》篇1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要求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
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
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极地区
教学目标:
1.两极地区的范围,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2.两极地区的气候、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两极地区主要的陆地和海洋。
4.能够在南极、北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5.能够分析南极、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
6.理解对南极、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探究、回顾知识
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两极地区部分完成以下内容:
1.读南极洲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分别是:
A 洲,
B 洲,
C 大陆,
D 洋,
E 海峡,
F 洋,
G 洋,H 站,
J 站,K 站。
2)从H站飞往J站最近距离的方向
是。
3)在图中绘出西风漂流
及极地东风带
2.读北极地区图,完成要求:
1)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①大陆,
②岛,
③大陆,
④海峡,
⑤海峡。
2)⑥附近岛屿上建有我国科考
站。
⑦是暖流,⑧是
寒流。
3)全球气候变暖对北冰洋地区的自然
环境将产生哪些影响?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点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4题。
1.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
能为(单位:℃)(c )
A.–15℃,–25℃B.–15℃,–35℃
C.–35℃,–25℃D.–35℃,–45℃
2.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
响因素是( c )
A.地形 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3.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范围(T)为(d )
A.30 < T < 50 B.50 < T < 70 C.50 < T < 60 D.40 < T < 60
4.试解释南极大陆酷寒、烈风、干燥的气候特征的成因?
5.你认为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有些哪些?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读我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 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1000㎞
B、1200㎞
C、1400㎞
D、1600㎞
2.距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最近的大陆地区是:
A、北美大陆
B、亚洲大陆
C、欧
洲大陆 D、非洲大陆
3.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
(69°22′S,76°23′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
B一年中,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黄河站的区时比中山站的区时晚约4小时18分
D.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4.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海岸线曲折破碎,其主要成因是: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力作用
D.冰川作用
5.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
成因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
C.暖流的影响
D.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明显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在E的方向,若AB段劣弧为昼弧,则下列地区正处在艳阳高照的
是。
A.堪培拉
B.埃及
C.巴拿马
D.雅加达
2).我国北极科考队到达过C城镇,发现该地气候温度湿润,宛如我国的江南小镇,其
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特别是该地峡湾风光迷人,其峡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图中E岛降水很少,但没有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4)图中F岛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也大,但该国环境优美,很少出现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原因是:
7.2009,年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80°S、77°E)建成度夏站,这将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79°N、12°E)之后的第四个极地科考站。
图3—乙中AB弧线表示晨昏线。
读图3,回答
1)度夏站位于黄河站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2)如果此时北京的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则乙图所示季节()A.太湖处于休渔期B.布拉马普特拉河处于枯水期
C.新加坡昼短夜长D.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8.2008年1月12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于当地时间11:45(北京时间14:45),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南纬80°22′东经77°21′)。
据此结合图3、图4,完成。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冰穹A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
B.该地巨厚的冰层是由于年降水量丰富,并逐年累积形成的
C.冰穹A处常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从长城站开始,顺地球自转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当科考队员成功登顶时,图3、图4中四条弧线能够代表此时地球的晨昏线形态的是()A.A⌒B B.C⌒D C.E⌒F D.G⌒H
3)此次考察队员对冰穹A展开考察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B.恒河流域抗洪任务艰巨C.北欧诸国正值一年中观赏极光的最佳时期D.天山北坡森林带以上的山地牧场牛羊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