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3.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
【导入新课】《贝肯熊》动画片片段观看。
师:动画片中的两位主人翁大家认识吗它们分别是来自哪里的动物生:北极熊——北极地区;企鹅——南极地区。
师:没错,这节课,我们就将一起去游历北极熊、企鹅的故乡,极地地区。
(板书:极地地区)请大家翻开书本第92、93页,认真对照课本内容和图、图,并结合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按老师要求填充导学案“预习检测”两幅空白地图。
(教师逐个展示所需要填充的地理名词,学生逐个填入相应地方)展示环节:选取一名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
【10分钟】小结归纳(结合ppt):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以北冰洋为中心,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
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包括了南极洲及其周围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部分海域。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首次接触极地地区的知识,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极地保护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极地地区的独特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极地环境的保护。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对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极地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来逐步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物适应性以及极地保护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与极地地区相关的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准备:提前分组,准备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极地地区的哪些知识?”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极地地区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2)获奖

世界地理·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七年级下册第五节极地地区(教案)【有的放矢明确目标】●认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了解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自学感知检查点拨】一、独特的自然环境——读课本46——48页,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请在南极空白图上描绘出——南极圈地球自转方向;填出——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长城站中山站2.请在北极空白图上描绘出——北极圈地球自转方向;填出——格陵兰岛北冰洋北美洲亚洲欧洲黄河站3.极地地区包括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地区。
南极地区是指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__________和周边海洋。
北极地区是指________以北的广大地区,以_______为核心。
北极圈穿过的_________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4.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素有““之称;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达-30℃,被称为世界的“”;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被称为“”。
5. _____、_______和______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二、极地科学考察——阅读课本50页,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 从1985年起,中国先后在南极大陆建立了______站、_____站和_____站,其中_______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2. 2004年,中国建立了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___________站。
三、极地保护在行动——阅读课本51——52页,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目前,极地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全球气候日益___________、②南极上空出现__________空洞、③____________泄露、④人类对极地动物的过度____________。
2.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是什么?【精讲释疑探寻规律】1.说出北极地区是哪些大洲之间的空中交通捷径?(方法指导:阅读课本48页思考题中材料一和材料二,阅读图7-5-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2.对比南、北两极的地理环境,填写下面的表格:(方法指导:阅读课本48页、49页内容,阅读图7-5-1和图7-5-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3.规律一: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方法指导:合作探究完成)①位于地球__________、②位于_____纬度地区、③位于________(纬线)以内。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省一等奖)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读有关地图,查找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3.说出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知识清单: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2)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自然环境(1)南极地区①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②南极冰层平均厚度2 000多米,有“冰雪高原”之称,漂浮的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独特的自然景观。
③特殊称号:除“冰雪高原”外,还有“白色荒漠”和“风库”的称号。
(2)北极地区北极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但气温比南极地区高,降水比南极地区多,风速比南极地区小。
3.代表动物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严寒的气候件使得两极地区的生物各自都有特殊的生存能力。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丰富的自然资源(1)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2)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2.天然实验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科学考察(1)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的3月)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000多人。
(2)我国已建成的极地科学考察站①南极考察站: 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
②北极考察站: 黄河站。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1.近年来,由于人们滥捕滥杀,南极地区的鲸已陷人危机之中。
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
2.北极地区的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同样遭到人们的滥杀。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极地地区》 一等奖精品教案(最全教学设计)(3)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五节极地地区一、课标要求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本课目标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如果你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四、知识建构(一)冰天雪地播放极地地区的DVD,归纳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探究一:1、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答: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
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分析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答: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
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属于世界地理部分。
该内容独立成为一章,这是因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课堂教学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探究式学习。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节课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北极熊和企鹅的擂台赛”的形式,围绕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宝库”和“科学考察的宝地”四个方面的内容,设计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并逐步认识到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与范围、气候特征、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区一等奖)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说出两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与方法:1、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电影链接】《南极大冒险》【教师】根据你们所见推断,这可能是哪个地区【学生】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极地地区【教师】在地球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
【PPT】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一)位置和范围【教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到极地地区吗这样的地图上,我们很难看清极地地区的全貌,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地图——方位投影图。
【PPT】读图指导:“一个点,一个圈,一条线”【学生活动】位置和范围——南极地区读图分析:1、在图上找到并描出南极圈,概括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2、在图上找到并圈出南极洲,概括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
归纳: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周边的海域。
3、读图,找出A、B、C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的海洋名称【自主学习】位置和范围——南极地区1、纬度位置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2、海陆分布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小结归纳】不同点:北极地区中心是海洋相同点:纬度位置高【教师】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极地地区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而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纬度高,这导致了极地地区处于了一个寒冷的世界。
【电影链接】电影主要拍摄场地:加拿大的斯麦瑟镇;丹麦的格陵兰岛;美国阿拉斯加。
【提问】为什么南极的故事,取景地会选择北极地区【PPT】(二)、自然环境活动2:算一算。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S
1.本图的中心
点代表什么?
北极点
S
白令海峡S 2.图中的射线
代表什么?
黄河站
经线
北冰洋——跨经度 最广 的大洋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位于B点的( )
A.正东方向
B B.正西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2).B点的经纬度是( )
A.23.5°N,90°E
C
A B.23.5°N,90°w
C .23.5°S,90°E
D .23.5°S,90 °w
(3)、C位于A的__东__北____方
南极地区的范围:
• 1、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极洲是地球上跨纬度最广的洲 • B.北冰洋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 C.极地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 • D.南极洲不存在环境问题 • 2、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在( ) • A.北极地区 B.蒙古、西伯利亚 • C.南极地区 D.青藏高原
地陆
北极熊的故乡
区
丰富的自然资源
科学考察宝地 原始的自然环境
极地保护与和平利用
签订条约,和平利用 共同保护,持续发展
第十章 极地地区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5.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形成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
【预习导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一、课标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 条,“极地地区” 可以承载以下2 条内容。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等。
但是本校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还不是很强,学习压力小,凭兴趣去听课学习。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4、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5、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的资源优势。
6、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 两极地区科考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4、运用资料和图片,说出极地地区是科考宝地的原因5、知道南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教学准备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教学新授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o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o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
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
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 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
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本,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提问:南极地区在什么位置?学生回答: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提问:南极地区是陆地面积更大,还是海洋面积更大?学生回答:陆地面积更大。
提问:从顺时针看,南极洲环绕着哪三个大洋?学生回答: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提问: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哪个大洲?学生回答:南极洲提问:离南极洲最近的是哪个大洲?学生回答:南美洲提问:北极地区在什么位置?学生回答: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提问:北极地区是陆地面积更大,还是海洋面积更大?学生回答:海洋面积更大。
提问:从逆时针看,北冰洋环绕着哪三个大洲?学生回答:北美洲、欧洲、亚洲提问: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哪个大洋?学生回答:北冰洋探讨:极地地区自然环境,及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提问:极地地区的自然条件是怎样的?学生回答:非常寒冷和干燥提问: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谁更寒冷,谁更干燥?学生回答:南极比北极更寒冷,南极比北极更干燥。
因此南极被称为“冰雪高原”和“白色荒漠” 。
提问: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学生回答:因为南极地区是陆地,冬季同纬度陆地气温更低,且南极地表的冰层犹如一面镜子反射了大部分太阳辐射,吸收的热量少,而且南极平均海拔比北极高得多。
提问: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干燥?学生回答:因为北极大部分地区为海洋,比南极湿润些。
提问:为什么极地的考察站要“悬空”建筑?学生回答:极地地区风速大,尤其是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 。
考察站“悬空”可以避免被风雪掩埋。
教师讲述:极地地区气候严寒干燥,其中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严寒更干燥,因此,我们形容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酷寒、干燥、烈风。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阅读自学104—106 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 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 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4) 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
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
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 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长城站在西经60o,南纬60o附近。
中山站在东经70o,南纬70o附近。
)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 月?2 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 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出示问题:(1)、为什么说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2)、中国在两极地区建立了哪些科学考察站?请在图上标注出来(3)、我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为何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 月份?(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
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
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
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
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
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认识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企鹅和北极熊。
了解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比较了两极的气候差异,对极地地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代表性动物: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1、气温:严寒南极:“冰雪高原”2、降水:干燥南极:“白色荒漠”3、风:南极:“风库”4、南极地区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