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7)》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所有电气设备都要用到电容器,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因此,教材首先讲解了电容器的功用,通过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同时介绍了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再讲解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学生没有接触过有关电容的问题,比较抽象,所以接受起来容易觉得生硬。

因此,要充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多增加一些实验来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学生掌握电容这一概念;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公式推导的学习,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分析、归纳的思维过程;2.教育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从而对学生进行物理研究方法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体验和谐、流畅、民主、愉悦的学习情境,在满怀热望的探究中不断获得美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电容的定义及定义公式,难点是学生没有接触过有关电容的问题,而读了这一段以后又要过好久才再见到它,所以接受起来容易觉得生硬。

因此,要尽可能结合实际讲,并要把道理尽可能讲明白,避免学生死背公式。

五、教学用具静电计、平行板电容器、枕形导体、有机玻璃板、有机玻璃棒、丝绸几种常见的电容器。

六、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课时安排一节课八、教学过程(一)介绍电容器图11.演示;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一板a放在静电计上,将静电计外壳接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使a带正电,静电计张开一个角度,然后用不带电的枕形导体b接近a,看到静电计张角减小,用手摸b,张角更小,问为什么?先要弄清张角大小由什么决定,告诉学生这个仪器叫静电计,与初中见过的验电器类似,它的张角的大小由指针和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决定,这点现在不便论证。

《电容器的电容》优秀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优秀教案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容器的作用及其构造⏹感知电容器充、放电现象⏹探究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研究并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此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合理猜测→实验验证,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相关实验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培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获取、加工、分析科学实验数据的基本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已有的知识与方法,类比迁移到解决不熟悉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能力。

⏹树立正确对待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通过了解超级电容器、电容触摸屏的应用,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定义。

难点:电容概念的理解。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真谛是“沟通”,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内化为自身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学习,比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思维训练也更加深刻。

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还得到包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态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等。

电容器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LC振荡、无线电知识的基础,了解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是这堂课的基本目标,在本节课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自制的电容器把电容器比较理论的知识很形象地展现给学生,由浅入深,学生在头脑中很容易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

通过学生实验理性分析电容器两极板电压和所带的的电荷量的关系来探讨电容这个物理量,用定量实验的方法来定义电容C 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正对面积S、板间距离d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受到物理量的探究过程,猜想---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总结实验结果。

2020-2021年高二物理《电容器 电容》教案

2020-2021年高二物理《电容器 电容》教案

2019-2020年高二物理《电容器电容》教案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电容器是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三大电子元件之一,但学生对其比较陌生,该课题的导入的情景设置可以这样考虑:(一)教师活动:设置情景,巧妙导入。

1、情景设置:(1)出示“常用电容器示教板”。

(2)你能说明怎样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吗?(3)电容器的电容有哪些因素决定?2、导入要点:(1)通过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导入本节。

电容器在电子线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认识电容器。

(2)简要说明本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三大电子原件:电阻、电容、电感(3)指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电容器、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二)学生活动:接受课题,进入状态。

1、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该节内容,本节主要研究的是哪些内容。

2、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新课学习。

评析:明确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该部分知识的重视程度,课题导入就是要让学生明确进一步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必须学习该部分内容,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

导入课题要简洁,要有激情,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

二、投放学案,认定目标(一)教师活动:投放学案,展示目标。

1、投放教学目标,提醒学生认定目标。

2、在学生认定目标后提出希望和进行必要的鼓励。

(二)学生活动:认定目标,树立信心。

1、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或方法。

2、知道本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的关键。

3、在老师的鼓励下,以必胜的心态,带着学习目标投入学习。

说明:教学目标的投放一般是随着学案一起投放,如果是课前投放(比如,利用临沂市教研室编制的学案),课上只需提出希望和进行鼓励;如果是上课时投放,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认定,但时间一般在2分钟左右为宜。

评析:目标是教和学要达到的境界,一切教和学的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是为了减小教与学的随意性、盲目性,以提高教和学的实效性。

三、回顾知识,强化基础(一)教师活动:依据学案,诊断补偿。

高中物理《电容器电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容器电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电容器电容》是鲁科版教材3-1 第三章的内容,本节知识在测试题,甚至高考中出现频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也就体现了对本节知识的教学非常关键了,教材首先确定了电容器是能储存电荷的电子元件,然后介绍了电容器结构。

对于电容器电容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这部分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实验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充放电的电路连接为后续恒定电流实验教学做好铺垫,通过学生充放电的分组实验得到电压和电量的定性关系,教师的dis 实验得到其定量关系而进行定义电容,本节知识的第二个重点和难点是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的理解。

通过电容测量仪器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节省时间,快速直观建立知识体系,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个这节内容,电容器的充放电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dis 实验仪器相结合的手段更好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

但是学生通过对于前期电场知识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知识铺垫,比如对于电压、电量和电场的理解,比如初中电学实验的基本实验素养等。

同时如何有效的储存电荷又是学生容易想到的问题,所以从学生认知角度和前期知识储备上来说,足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对于学习本节课的能力来说,具有了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具备了从问题出发寻找方案完胜实验的能力,所以通过自制教具分组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可行的。

最后通过dis 系统进行定量研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物理的激情。

课标分析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更关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从四个方面来看1、物理观念,这节课涉及到电容器构造,电容概念,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这些概念是学生必须建立起来的,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将概念学习层次化,递进化强化了概念教学2、科学思维,这节课关于电容器电容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体会,思考,设计,再思考再设计,逐步引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从物理学科素养提升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符合课标要求3、实验探究方面是新课标的重点,自制分组教具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选修 3-1 第一章 静电场第8节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场能的装置;⑵了解电容器的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和符号及充、放电过程 ⑶理解电容的意义,知道其单位、并会用电容定义式进行计算; ⑷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及其电容的决定式。

2. 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探究过程,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 ⑵通过类比法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体会类比的方法和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⑵中渗透事物本质是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决定外因,不由外因决定观点,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电容的概念、电容定义式和决定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电容的定义和理解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教学用具】电容器示教板,静电计,平行板电容器,电介质板,感应起电机 【教学过程】富兰克林“引电实验”来引出电容器。

【莱顿瓶】图片展示——电视、电脑等线路中的电容器提出课题:电容器到底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作用、构造、原理是什么? 合作探究 1:电容器结构及充、放电现象。

实例探究:出示一纸质电容器并将其拆开,请学生观察。

结论: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层薄纸(绝缘) 。

合作生成:1. 概念: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问题讨论:两平行导体板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空气也算)能否构成电容器?a2. 充电、放电过程b sECA=实验演示 1:连接如图的电路现象观察:当接 a 时,G 偏转当接 b 时,G 反偏转分析:充电—— 充电电流; 电能 电场能放电—— 放电电流; 电场能 其他形式能量合作探究 2:电容提出问题:既然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的,而不同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用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这应是一个怎样的物理量呢?(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研究:比如电阻) 演示实验 2:(实验电路同上一电路)不同充电电压时,观察电容器充放电时,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幅度。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现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电容器结构的兴趣;然后现场把一电容器打开,和学生一起认识电容器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对照电路示意图,理解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并再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势差、电场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上述教学过程完成后,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和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有没有一种定量的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进行下一个探究电势差和电荷量关系的实验,并从该实验中得出结论:电荷量和电势差的比值,对于确定的电容器来讲是一个定值。

根据这一结论,引入电容这个物理量。

为了让学生明确电容的物理意义,依椐教材的安排,我采取把电容器和水容器的情况放在一起,运用类比法进行了处理。

在学习电容单位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容的单位认识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电容的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比较特殊,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第一是要讲清楚电容单位“法拉”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单位换算练习,最终做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时,原本有个设想,就是也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案,但真正去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实验受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还有在操作的时候,一不小心让两极板接触或手接触到金属板,都会出现电荷很快消失的情况,造成实验很难进行下去。

为了让这个实验简单一些,我也考虑过用电容表来直接把数读出。

但在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又把这些想法都否定了。

教材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在学生得出了电容的定义式之后安排这个实验,在电容表早就已被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教材还保留让学生用静电计去分析这个实验的安排,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去用学过的电容的定义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既探究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而且这个实验,课本上也是把它安排为一个演示实验,所以最后处理时,我采取了由教师来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方式。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理解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

2. 让学生掌握电容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电容器的电容。

3. 让学生了解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滤波、耦合、旁路等。

二、教学内容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通常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法拉(F)。

2. 电容的计算公式:电容C = Q/V,其中Q是电容器中存储的电荷量,V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3. 电容器的形状和大小:电容器的大小和形状不同,常见的有平行板电容器、圆柱电容器等。

4. 电容器的应用: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应用于滤波、耦合、旁路等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采用示例法,通过具体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容器,引起学生对电容器和电容的兴趣。

2. 讲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组成的存储电荷的装置。

3. 讲解电容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4. 通过具体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讲解电容器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电容器。

6. 讲解电容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滤波、耦合、旁路等。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电容器应用的理解。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容器和电容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给示例,计算不同电容器的电容。

2. 请学生思考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3.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电容器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容器和电容概念的理解。

2. 示例练习:收集学生对电容器电容计算的练习结果,评估学生对电容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高中物理电容优质课教案

高中物理电容优质课教案

高中物理电容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3. 理解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4. 能够运用电容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电容器的分类和性质;
3. 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电容与电势的关系;
2. 电容的带电性质。

教具准备:
1. 教学PPT;
2. 电容器模型;
3. 电容器样品;
4. 电源、导线等实验器材;
5. 练习题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举例介绍电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出电容的概念及重要性。

二、讲授
1. 电容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2. 电容的计算方法;
3. 电容器的分类和性质。

三、实验展示
利用实验器材展示电容器的带电原理,并演示不同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概念联系
1. 讨论电容与电势的关系;
2. 分析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五、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容在电路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对电容的理解。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进一步研究具有不同电容的电路;
2. 带领学生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演示和习题练习,学生对电容的理解程度如何,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爱普通人。

【教学重点】:理解“愧怍”隐藏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力车夫在中国是个古老的职业,他们是辛苦的,靠双脚丈量土地维持生活,有个诗人写了一首诗,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力车夫
文/ 雪山白莲
三个轮子,
承载着全家的嘱托,
车夫的背,压得微驼。

风里来,雨里去,
一次次颠簸之后,
熟记了城里的每一个坎坷。

夏天的汗滴,
已凝结成严冬的寒霜,
染得两鬓,一片斑白。

轮子始终在缓慢的旋转,
终点又成了起点,
怎么也量不尽眼前的路。

但车夫喜欢这样,
有路就意味着
——有了生活的希望!
生活有时也很简单:
一口干涩的馒头,
一瓶浑浊的冷茶,
一抔(pōu)干燥的黄土,
就能给自己的灵魂,
带来永久的宁静。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的主人公老王就是这样一个贫苦的人力车夫,他虽然生活在社会
的底层却有着金子般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杨绛先生走近老王。

(板书)
二、检查预习(给下面的字注音):
伛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翳滞笨愧怍
三、作者简介:
杨绛(1911 年7 月17 日—2016 年5 月25 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
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 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 年还
在公演;杨绛93 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 岁成出版哲理
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 岁出版250 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 年5 月25 日,杨绛逝世,享年105 岁。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四、写作背景:
文章作于1984 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
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五、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出声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标记出来)
1、老王的生活境况怎样?
2、文中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叙述与描写,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3、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
4、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六、解疑合探:
1、老王的生活境况怎样?
明确:作者从职业、生活、身体、居住条件四个方面来介绍老王。

老王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单干勉强
谋生;打了一辈子光棍,没什么亲人,孤苦伶仃;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瞎的;居住在荒僻的小
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小屋。

生理的缺陷对他偷蹬三轮车谋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老王收入低,居住条件差,老王的生活“苦”。

2、文中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叙述与描写,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①送冰块,车费减半,冰比他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

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③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他需要钱,但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

非常讲感情,讲仁义,有良心,关心人,老实厚道,
善良纯朴,知恩必报。

3、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
明确:①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②她的女儿送老王大瓶的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④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⑤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极富爱心,平等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4、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一句可看作揭示主旨的文眼。

在作者看来,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自己和丈夫在“文化
大革命”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自己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他们改
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反映出作者的善良和博爱。

七、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价杨绛:
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
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先生的作品有一种洞悉
世事的深刻,有一种知识分子于乱世固持的良知与操守,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真的如评价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吗?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或段落写
得好,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细节等描写手法,让我们认
识了一位老实厚道、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老王,同时我们也从文中体悟到了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
情怀,她告诉我们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关爱不幸者。

(板书)
八、拓展延伸:
以“关爱”开头仿写句子。

例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

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

九、课堂总结:
同学们仿写的句子都很精彩,看来对“关爱”理解得很深刻,但我们不能只是理解,更重要
的是要付诸行动,因为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需要关爱的人,他们在生活中苦苦挣扎:
播放一组图片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
做些小事。

”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像特蕾莎修女那样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但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人在无助的时候可以抓住我们有力的手,就像图片上的(播放图片)
结束语:让我们用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日记里的几句话来结束这节课吧:
我愿做一滴水
我知道我很微小
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
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
最后请同学们记住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