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驭人经》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千古奇文《寒窑赋》

千古奇文《寒窑赋》

寒窑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雄鸡两翼,飞不如鸦。

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不能自通。

盖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姜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原非凶恶之徒;盗跖延年,岂是善良之辈?尧舜圣明,却生不肖之子;瞽鲧愚顽,反有大孝之男。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

晏子无五尺之躯,封为齐国宰相;孔明无缚鸡之力,拜作蜀汉军师。

霸王英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江山万里。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运通,腰系三齐之印;白起受命,统兵百万,坑灭赵卒,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是故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经纶,皓首仍居深山。

青楼女子,时来配作夫人;深闺娇娥,运退反为娼妓。

窈窕淑女,却招愚莽之夫;俊秀才郎,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无雨,潜身鱼鳖之中;君子失时,拱手小人之下。

衣敝缊袍,常存礼仪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已成天然骨格;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昔居洛阳,日乞僧食,夜宿寒窑。

思衣则不能遮其体,思食则不能饱其饥。

夏日求瓜,失足矮墙之下;冬日取暖,废襟炉火之中。

上人憎,下人厌,人道吾贱也。

非吾贱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至极品,位居三公。

鞠躬一人之下,列职万人之上。

拥挞百僚之杖,握斩鄙吝之剑。

思衣则有绫罗绸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

出则有虎将相随,入则有佳人临侧。

上人趋,下人羡,人道吾贵也。

非吾贵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恃,贫贱不可尽欺。

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寒窑赋》吕蒙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古今四大奇文原文 (诫子书)、(钱百草)(驭人经)(寒窑赋)

古今四大奇文原文 (诫子书)、(钱百草)(驭人经)(寒窑赋)

天下四大奇文《寒窑赋》xx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xx: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

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钱本草》张说钱,味甘,大热,有毒。

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

能利邦国,亏贤达,畏清廉。

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

半句封神的文言文翻译

半句封神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神仙之人,游历人间,得半句真言,便成仙而去。

此半句真言,非同小可,乃天地至理,万世不竭。

吾人欲探其奥秘,必先悟其真谛。

半句真言,曰:“道可道,非常道。

”此句出自《道德经》,乃道家至高无上之秘。

道,乃宇宙万物之根本,包罗万象,无以名之。

可道,即能言说,常道,即永恒不变之理。

此句之意,言道虽可道,但其内涵无穷,非常人所可理解。

然半句真言,尚有未尽之意。

吾人欲究其奥妙,须细思其理。

道可道,即道有言说,然非常道,则道非常人所言。

言道,非言语所能尽,唯有悟道,方能得道。

欲悟道,须先明理。

理者,宇宙万物之规律,天地至理,自然之理。

明理,即明白宇宙万物之规律,把握自然之理。

然理非一成不变,随时代变迁,理亦随之而变。

古人云:“理无常师,法无定法。

”此言理无一定之师,法无一定之法。

吾人欲明理,须博览群书,广交贤达,方能领悟天地至理。

天地至理,非言语所能尽,唯有心悟,方能得之。

心悟,即心领神会。

心者,人之本源,神者,心灵之力。

心悟,即心灵之力,领悟天地至理。

然心悟非易事,须历经磨难,方能心悟。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此言心悟之艰难,唯有历经磨难,方能心悟。

心悟之后,方能得道。

道,非言语所能尽,唯有身体力行,方能得道。

古人云:“道不可闻,闻道者,能行道也。

”此言道之奥秘,唯有行道,方能得道。

行道,即践行天地至理。

天地至理,非一成不变,随时代变迁,道亦随之而变。

然道之根本,不变。

吾人欲行道,须顺应时代,把握道之根本。

古人云:“道法自然。

”此言道之根本,在于自然。

自然者,宇宙万物之规律,天地至理。

行道,即顺应自然,把握天地至理。

然半句真言,尚有未尽之意。

道可道,非常道。

吾人欲究其奥妙,须悟道、明理、心悟、行道、顺应自然。

此五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悟道,明理,心悟,行道,顺应自然,五者兼备,方能得道。

得道之后,吾人便成仙而去,游历天地,领略万物,领悟人生真谛。

四大奇文八大名赋

四大奇文八大名赋

四大奇文八大名赋四大千古奇文分别是《寒窑赋》《钱本草》《诫子书》和《驭人经》。

中国古代八大名赋分别是《风赋》《长门赋》《刺世疾邪赋》《洛神赋》《枯树赋》《别赋》《阿房宫赋》《前赤壁赋》。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安生始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扬熛怒。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抵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憯惏栗,清凉增欷。

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

动沙堁,吹死灰,骇浑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

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鬰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

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啗齰嗽获,死生不卒。

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一千年以前,一个状元写下一篇620字奇文,说尽人生真相

一千年以前,一个状元写下一篇620字奇文,说尽人生真相

一千年以前,一个状元写下一篇620字奇文,说尽人生真相本文转自:有画说文史四大名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说到“四大奇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四大奇文,分别是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唐代张说的《钱本草》、明朝张居正的《驭人经》以及宋代的《寒窑赋》。

《寒窑赋》,是一千多年以前一个状元写下的一篇奇文,仅仅只有620字,却因为道尽了人生的真相,所以被后世誉为四大奇文之首,它的作者吕蒙正,是北宋时期的寒门状元,是历史上少有的传奇宰相。

吕蒙正吕蒙正的人生命运经历了从寒门学子到位极人臣的传奇过程,同时他的文笔非常了得,所以尽管寒窑赋通篇只有六百二十个字,但却向世人揭示了人生命运的真相,因此被誉为四大奇文之首。

陶渊明曾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四大千古奇文之首的《寒窑赋》!为什么说《寒窑赋》揭示了人生命运的真相,因为透过《寒窑赋》短短六百多字,可以得到三个非常富有哲理的人生启示,那么寒窑赋告诉我们第一个人生真相就是——“无常”。

寒窑赋在开篇的第一句,寒窑赋就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接下来的阐述,其实都是在为这句话提供论证的依据,比如“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

西楚霸王那么厉害,结果只能以乌江自刎告终,刘邦最初虽然不能与之抗衡,但却成为了真正的赢家。

这些案例都印证了——无常,才是人生的主题。

人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规律,更不会有永恒的美好,只有修炼出宠辱不惊顺其自然的豁达心境,才能在人生的无常中,活出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吕蒙正在千古奇文《寒窑赋》里有这样一段话:满腹文章,白发不中;才疏学浅,少年登科,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君子失时,拱手小人之下。

种种比喻,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不公,是人生的常态。

不公,也就是不公平,或许每个人都有感到不公平的时候,在人类的生存竞争过程中,永远不会存在绝对的公平。

所谓造化弄人,也未尝不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寒窑赋向我们揭示的第二个人生真相就是——不公平,才是人生的常态,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享有更多的公平。

刑天文言文翻译

刑天文言文翻译

夫刑天文言,盖古之圣贤,以言传道,以文垂教。

其辞简奥,其义深远,非通古博学,难以解悟。

然古之圣贤,亦知后学之难,故设言辞,以启后人之思。

今吾译之,愿后学之士,得以窥其奥妙,受益无穷。

《尚书·大禹谟》曰:“天工人其代之。

”此言天地之大德,与人合而为一。

天工人者,即天之所为,人当效之。

此句翻译为:“天行其道,人当效法。

”意即天行其道,人当以天地之道为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颜渊》云:“克己复礼为仁。

”此句翻译为:“克制自己,恢复礼节,即为仁。

”意即人当克制自己的私欲,恢复礼节,以行仁义之事。

《孟子·梁惠王上》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句翻译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意即行善者得众助,行恶者失众助。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此句翻译为:“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达,那么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字来记载,那么它就不是永恒的名。

”意即道是难以用言语和文字来完全表达的,只有通过心灵的感悟,才能真正领悟道的真谛。

《庄子·逍遥游》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此句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意即人生短暂,知识无穷,人应当珍惜时间,不断学习。

《荀子·劝学》曰:“学不可以已。

”此句翻译为:“学习不可以停止。

”意即人应当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学者非必为圣,而圣者必为学。

”此句翻译为:“学者不一定成为圣人,而圣人一定是学者。

”意即学习是成为圣人的必经之路。

《汉书·董仲舒传》云:“天人合一,道德为宗。

”此句翻译为:“天地与人为一体,道德为根本。

”意即天地、人三者相互关联,道德是根本。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此句翻译为:“不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意即学习需要广博的知识,而志向则是成就学业的关键。

总之,刑天文言文翻译,既是对古圣贤智慧的传承,也是对后学之士的启迪。

千古奇文《驭人经》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驭人经》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驭人经》原文及译文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天子帝师、内阁首辅。

驭人之术被认为是艰深的学问,从古至今,欲窥其中之秘者不可胜数,但鲜有人得其精髓。

驭人之术不仅是领导者的必备本领,更是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必备技能,得此亦可掌握人际间平衡。

千古奇文《驭人经》全文分为“驭吏”、“驭才”、“驭士”、“驭忠”、“驭奸”、“驭智”、“驭愚”、“驭心”等八卷。

研究《驭人经》有助于掌握驭人的一些方法和驭人哲学。

【原文】〔驭吏卷一〕吏不治,上无德也。

译文:下属如果没有治理好,那是因为你的道德形象树立的不够。

吏不驭,上无术也。

译文:如果不能驾驭下属为你所用,说明做上司的没用能力!吏骄则叱之,吏狂则抑之,吏怠则警之,吏罪则罚之。

译文:当下属骄傲而目中无人的时候,就要叱责他;当下属狂妄而忘记分寸的时候,就要抑制他,不要等到他羽翼丰满而无法驾驭;当下属现出怠慢的时候,就应该警告他;当下属犯了错误的时候,就一定要责罚他。

明规当守,暗规勿废,君子无为,小人或成焉。

译文:明文规定,作为领导者应带头遵守,即使有潜规则,也没有必要把它废除。

君子的做法有的时候取得不了理想的结果,用小人的方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驭才卷二〕上驭才焉,下驭庸焉。

译文:领导者不但能管理和驾驭那些水平比自己低的人,更要能驾驭那些杰出人才甚至高自己一筹的人。

才不侍昏主,庸不从贤者。

译文:一个有才能的人,绝不会追随一个自甘平庸的领导者;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在追随高明领导者过程中掉队。

驭才自明,驭庸自谦,举之勿遗,用之勿苛,待之勿薄,罚之勿轻。

译文:领导有才能的人的时候,要做到明察秋毫;领导水平低的人要谦虚和蔼。

安排下属工作,要对下属不同的优缺点要清清楚楚没有遗漏,(只有这样,才能知人善任。

)让下属做事的时候不苛求完美,对于他们的成绩不管大小都予以承认与认可;对下属的待遇要高于同行业者,只有这样,下属才有荣耀感和积极性。

但是,当处罚他们时,绝对不能手软,(只有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寒窑赋类似的文章孩子必备

寒窑赋类似的文章孩子必备

寒窑赋类似的文章孩子必备中国四大千古奇文包括吕蒙正的《寒窑赋》、张说的《钱本草》、诸葛亮的《诫子书》、张居正的《驭人经》。

这四篇文章都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读完能够启迪智慧。

四大千古奇文或为处事之至理,或为劝世之良言。

虽越千古,如今读来,仍是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奇文。

《寒窑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扇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腾达。

文章盖世,孔子厄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实非凶恶之徒;盗陌年长,不是善良之辈。

尧舜明圣,却生不肖之儿;蕾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

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汉王柔弱,竟有万。

里江山。

晏子身短五尺,使楚拜齐名相;诸葛力无缚鸡,出作蜀汉军师。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夷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女;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

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警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波浪不静;人不得时,限运不通。

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衣服虽寒,常有礼仪之容;面带忧愁,每抱。

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有扬眉之日。

初贫君子,天然骨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福禄岂能强求,富贵谁人不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奇文《驭人经》原文及译文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天子帝师、内阁首辅。

驭人之术被认为是艰深的学问,从古至今,欲窥其中之秘者不可胜数,但鲜有人得其精髓。

驭人之术不仅是领导者的必备本领,更是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必备技能,得此亦可掌握人际间平衡。

千古奇文《驭人经》全文分为“驭吏”、“驭才”、“驭士”、“驭忠”、“驭奸”、“驭智”、“驭愚”、“驭心”等八卷。

研究《驭人经》有助于掌握驭人的一些方法和驭人哲学。

【原文】
〔驭吏卷一〕
吏不治,上无德也。

译文:下属如果没有治理好,那是因为你的道德形象树立的不够。

吏不驭,上无术也。

译文:如果不能驾驭下属为你所用,说明做上司的没用能力!
吏骄则叱之,吏狂则抑之,吏怠则警之,吏罪则罚之。

译文:当下属骄傲而目中无人的时候,就要叱责他;当下属狂妄而忘记分寸的时候,就要抑制他,不要等到他羽翼丰满而无法驾驭;当下属现出怠慢的时候,就应该警告他;当下属犯了错误的时候,就一定要责罚他。

明规当守,暗规勿废,君子无为,小人或成焉。

译文:明文规定,作为领导者应带头遵守,即使有潜规则,也没有必要把它废除。

君子的做法有的时候取得不了理想的结果,用小人的方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驭才卷二〕
上驭才焉,下驭庸焉。

译文:领导者不但能管理和驾驭那些水平比自己低的人,更要能驾驭那些杰出人才甚至高自己一筹的人。

才不侍昏主,庸不从贤者。

译文:一个有才能的人,绝不会追随一个自甘平庸的领导者;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在追随高明领导者过程中掉队。

驭才自明,驭庸自谦,举之勿遗,用之勿苛,待之勿薄,罚之勿轻。

译文:领导有才能的人的时候,要做到明察秋毫;领导水平低的人要谦虚和蔼。

安排下属工作,要对下属不同的优缺点要清清楚楚没有遗漏,(只有这样,才能知人善任。

)让下属做事的时候不苛求完美,对于他们的成绩不管大小都予以承认与认可;对下属的待遇要高于同行业者,只有这样,下属才有荣耀感和积极性。

但是,当处罚他们时,绝对不能手软,(只有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驭士卷三〕
驭人必驭士也,驭士必驭情也。

译文:驾驭下属必须从驾驭有文化、有才能的下属入手,(有文化、有才能的下属安定了,队伍自然安定),而驾驭文化、有才能的下属就必须在感情上多做工作:
敬士则和,礼士则友,蔑士则乱,辱士则敌。

译文:尊敬他们,就能和睦相处;礼遇他们,就能成为朋友;蔑视他们,就会生乱;侮辱他们,就会成为敌人!
以文驭士,其术莫掩;以武驭士,其术莫扬。

士贵己贵,士贱己贱矣。

译文:要以光明磊落的方式厚待他们,不要耍一些小聪明,(因为,他们迟早有一天会明白);即便有时以强力威慑的方式对他们,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过于张扬自己的严厉,(因为,那样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

聪明的领导者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富有和尊贵,如是,你才能变得更加富有和尊贵;反之,他们低贱了,你会变得更加低贱。

〔驭忠卷四〕
忠者直也,不驭则窘焉;忠者烈也,不驭则困焉。

译文:忠诚的人是很直的,你不驾驭他,他迟早会让你难看;忠诚的人往往脾气很暴烈,如不及时纠正他们的脾气,很容易会和自己对立起来。

乱不责之,安不弃之,孤则援之,谤则宠之。

译文:在局面混乱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们,(责备了他们,就给那些制造混乱者以可乘之机);当局面转危为安时,不要抛弃他们,(即便他们也有一些小的错误);当有些人孤立他们的时候,你要挺身而出援助他们;当别人诽谤他们的时候,你要不断的表扬他们。

(这需要领导者要有坚定的忠奸判别能力,不要让小人所左右)。

私不驭忠,公堪改志也;赏不驭忠,旌堪励众也。

译文:以私心处理事情,很难让忠直的人佩服;一心为公才可能得到他们的真心拥护;通过奖赏他们,树立起你明察秋毫的形象,这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激励团队中所有的人才是目的。

〔驭奸卷五〕
奸不绝,惟驭少害也;奸不止,惟驭可制也。

译文:奸邪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绝迹的,只有发现了他们,小心驾驭才能减少他们的危害;他们的破坏行为是不会停止的,如何对他们小心驾驭,制止他们的危害: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忍容奸,以力除奸。

译文:奸邪之人,用利益就能驱使他为你服务;但是要时刻保持对他们的警惕,要机智的加以防范;在没有必要和把握铲除他们的时候,采取点到为止的容忍策略;但等时机来到时,要干净利落的除掉他。

君子不计恶,小人不虑果,罪隐不发,罪昭必惩矣。

译文:作为君子,从来不主动算计恶人,但是,小人做事是不考虑后果的;当他的罪恶还没有被别人认识的时候,不要对他们下手;一旦他们恶贯满盈引发众怒,那就毫不留情了。

〔驭智卷六〕
智不服愚也,智不拒诚也。

译文:一个有能力智慧的人是不会佩服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智慧的领导者的;但只要你有足够诚意,尽管你不如下属,有能力智慧之人也不会拒绝你的。

智者驭智,不以智取;尊者驭智,不以势迫;强者驭智,不以力较。

译文:真正有能力智慧的领导者驾驭有能力和智慧的下属,从不会跟他比智慧和能力,(因为较量会形成内耗局面);一个真正有地位的人驾驭有能力和智慧的下属,也不会用威势来压迫他,(因为威势会滋生不满之心);一个真正强大的人驾驭有能力和智慧的下属,绝不会用蛮力来让他们屈服,(因为蛮力会产生离心离德)。

智不足则纳谏,事不兴则恃智。

译文:当你面对一件事情想不出好办法时,要让有能力和智慧的下属想办法,博采众长;当你的事业没有办法做大做强的时候,就要将权力交给那些经考察信任的有智慧和能力的人,帮你完成:
不忌其失,惟记其功,智不负德者焉。

译文:不要忌讳他的失误,要常常把他的功劳挂在嘴上;一个有智慧和能力的人,是不会背叛有极高道德品质的领导者的。

〔驭愚卷七〕
愚者不悟诈之,愚者不智谋之,愚者不慎误之。

译文:一个愚昧的人是没有悟性的,可以放心的“诈”他,有些时候问不出东西来,一诈就会诈出东西!一个愚昧的人是没有智慧的,你可以把他作为突破口。

愚昧的人往往不细心,你可以很简单的误导他!
君子驭愚施以惠也,小人驭愚施以诺也。

译文:有品德的人在驾驭愚昧的人时,会讲究小恩小惠;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往往用空口许诺给他们也能达到效果。

驭者勿愚也,大任勿予,小得勿予,蹇则近之,达则远之矣。

译文:但作为愚昧者的领导,千万不要犯以下错误:重要的职位不要交给他;他用小聪明得到的小好处不要鼓励他;当自己事业困难的时候要接近他,当自己事业发达的时候要远离他,
〔驭心卷八〕
不知其心,不驭其人;不知其变,不驭其时也。

译文:不详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要急于驾驭他;不知道他在各种情况下表现的时候,也没有到驾驭他的时候。

君子拒恶,小人拒善,明主识人,庸主进私。

译文:判断有道德的人,他会拒绝用手段来作恶的;判断小人,即使用手段作恶,也是乐意的!一个英明的领导,会从这些小事中寻找到那些有才之人,而一个平庸的领导者,会选择自己的亲信和私交。

不惜名,莫嫌仇,不吝财,人皆堪驭也。

译文:只要愿意把名声分给下属,不记恨下属的失误和抱怨,不吝啬手中的财物和资源,任何人都可以在你手下发挥出你想要的能力。

【作者】
张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属荆州),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

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内阁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

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

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