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食物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食物中毒, 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
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
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
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
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
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莱、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
预后较好。
(二)预防措施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
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
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化学性食物中毒

1
一.亚硝酸盐中毒 1 中毒原因:
误食 食品中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 食品加工中加入过多硝酸盐,亚硝酸盐 “苦井水”
2 中毒机制: 氧化血红蛋白中二价铁为三价铁 从而失去携带氧能力,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18
• 一洗 常规多次清洗 • 二泡 清水浸泡半小时 • 三飞水 漂烫5~10分钟,清除残毒90% • 四削皮 如马铃薯、萝卜等
削去皮后再用清水洗一下
19
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 又名“瘦肉精”,平喘药
中毒食物:猪肝、猪肺等动物内脏 临床表现:
头晕、面部潮红 心悸、心率加快 乏力、口干、四肢肌肉震颤 呕吐、腹痛,无发热 病人经对症治疗及用利尿剂均可康复。
26
预防措施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加强对酒的管理,检测 酒中各种毒物的含量,加强法制宣传,普 及食品卫生知识,杜绝甲醇中毒的发生。
我国对蒸馏酒和配制酒中的甲醇限量作了 严格规定:以谷类为原料的酒,不得超过 0.04g/100ml;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的酒, 不得超过0.12g/100ml 。
27
食源性疾病预防
5
(4) 预防措施
亚硝酸盐运输和贮藏要有明显标志,严格管理,防 止污染食品和误食误用
腌制肉食食品及肉类罐头加入的亚硝酸盐量,应严 格按照国家标准添加;
要加强蔬菜运输贮存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不吃腐 败变质蔬菜及腌制不充分的蔬菜
加强水质监测,不饮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井水
6
砷化物中毒
砷和砷化合物一般均有剧毒 在工业、农业和医药上用途很广
全身衰竭、脱水、体温下降、虚脱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燥狂、抽搐、昏迷 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在感官无异常,但含有较大量化学性有害物的食物后,引起的身体出现急性中毒的现象。
化学性食物中毒有发病快、潜伏期短、病死率高的特点,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一)在种植或养殖过程中,食用农产品受到化学性物质污染,或在食用前,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或兽药残留剂量较多。
(二)在运输、贮存、加工制作过程中,食品受到化学性物质污染。
如使用盛放过有机磷农药的容器盛放食品,导致食品受到有机磷农药污染。
(三)误将化学性物质作为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用饮用或使用。
如误将甲醇燃料作为白酒饮用,误将亚硝酸盐作为食盐使用。
(四)食品中的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如食用油脂酸败后,产生酸、醛、酮类及各种氧化物等。
(五)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或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种类(一)农药残留中毒农药残留中毒是因不慎食用了带有残留农药的果蔬,中毒潜伏期多在30分钟以内,短者10分钟,长者可达2小时。
出现的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倦乏、食欲减退、视力模糊、四肢发麻无力等。
中毒较严重者,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出汗、肌肉颤动、精神恍惚、言语障碍、瞳孔缩小等症状;更严重者将出现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如针尖、体温升高、呼吸麻痹等症状。
(二)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为误食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食物(包括瓜果,蔬菜,乳品,粮食以及被毒死的禽畜,水产品等)引起的中毒。
中毒后出现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
预防中毒措施

预防中毒措施中毒是指人体或动物因吸入、摄入、接触或注射有毒物质而导致的身体损害。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中毒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了解和避免中毒的风险。
1. 家庭环境安全确保家庭环境安全是预防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 存放药物:将药物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最好使用儿童安全锁保护药柜。
- 清理有毒物质:清理家中的有毒物质,如杀虫剂、清洁剂等,存放在安全的地方,并保持包装完好。
- 安全煤气和烟雾报警器:安装煤气和烟雾报警器,定期检查电池是否正常工作。
- 安全储存化学品:将化学品存放在原始包装中,并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食品和饮料。
2. 食品安全食品中毒是常见的中毒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卫生习惯: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洗净双手。
同时,确保食材和烹饪器具的卫生。
- 储存食物: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储存食物时,确保温度适宜,防止细菌滋生。
- 煮熟食物:确保食物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肉和生蛋。
- 注意食品过期日期:避免食用过期的食品,尤其是易腐食品。
3. 化学品安全化学品中毒是另一个常见的中毒原因。
以下是一些预防化学品中毒的措施:- 使用防护装备:在接触化学品时,应戴上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等防护装备。
- 通风良好:在使用化学品时,确保室内通风良好,以避免有毒气体积聚。
- 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遵循化学品的使用说明,并将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远离易燃物和食品。
- 避免混合使用化学品:不要将不同的化学品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的化学反应。
4.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是导致中毒的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 避免吸烟:吸烟会释放有害化学物质,对身体健康有害。
尽量避免吸烟,尤其是在室内和靠近儿童的地方。
- 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水的安全,避免饮用受污染的水源。
- 减少空气污染:尽量减少使用高污染的交通工具,减少废气排放。
5. 急救措施如果发生中毒事故,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生命。
食物中毒的症状和应对措施

食物中毒的症状和应对措施食物中毒是指通过口腔摄入含有病原菌、毒素或化学物质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食物中毒的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一、症状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在摄入食物后几个小时内出现,但有时也可能在数分钟内出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1.腹泻:腹泻是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通常会出现稀水样的便便,甚至是脓血便。
2.呕吐:食物中毒患者通常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呕吐的次数和频率因患者情况而异。
3.发热:食物中毒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可能会超过正常范围。
4.腹痛:食物中毒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的症状,疼痛的程度和位置因患者情况而异。
5.头痛:食物中毒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的症状,疼痛的程度和位置因患者情况而异。
6.恶心:食物中毒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的症状,这是由于胃肠道受到刺激引起的。
二、病因食物中毒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1.细菌:细菌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之一,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2.病毒:病毒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诺华病毒等。
3.真菌:真菌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体,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4.寄生虫:寄生虫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体,包括弓形虫、福氏锥虫等。
此外,食物中毒还可能由于食品加工不当、保存不当、储存不当、运输不当等原因引起。
三、预防食物中毒的预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卫生的食品:选择新鲜、干净、无异味的食品,切勿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2.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勤洗澡,勤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
3.食品加工、保存、储存、运输要注意卫生:食品加工要按规定流程进行,保存、储存、运输要注意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4.饮用干净的水:饮用干净的水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治疗食物中毒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排毒:通过口服活性炭、灌肠等方法,加速毒物的排出。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征:1、来势凶猛,发病集中。
常常是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
2、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经2-24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
3、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
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
4、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停止进食有毒食品,发病很快停止。
5、中毒患者有共同的饮食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1进食者不发病。
6、细菌性食物中毒季候性较明明,东北地域7—9月份气温较高,相宜细菌发展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
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候性不明明。
食物中毒有哪些类型?从致病因素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气候炎热的季节发生较为频繁。
一方面是因为细菌在温度较高时繁殖快,另一方面人们在气温高时进食较多的生冷食品,并且高温使人抵抗力减低,易于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中多人发病,但也可单个人发病。
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许多种,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
2、动物性食物中毒,是指食入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食品引起的中毒。
食物中毒表现和其预防措施

该菌耐冷冻,在人的体温下,其繁殖能力可提高4倍。但 它不耐热,75℃即可被杀死,对食品加热是防范出血性大肠杆 菌的有效措施。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
中毒后患者多出现呕吐、腹泻、大量失水。遇到这种情况 A.洗胃; B.要根据一般急救原则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C.并可给予适当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D.纠正休克及其他对症治疗; E.重症病人应尽就医治疗。
所谓“有毒食物”包括以下几类:
①致病菌或经毒素污染的食物
②外形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 毒素的物质。
③本身含有毒素,而加工、 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 除去的食物。
④在储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物。
⑤已达急性中毒剂量的有毒 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我国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 约占食物中毒总数的一半,其危害性很大。
一、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条件
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条件有三个,即: ①食物在制备、运输、储存、发放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②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37℃左右)下存放,加之食 品中水分充足,适宜的酸碱度及营养条件会造成致病菌大量 繁殖。
③生食品在食用前未烧熟煮透,或熟食受到生食交叉污染,或 从事餐饮服务人员中的带菌者造成的污染。
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 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④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⑤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 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二)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三)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四)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并造成了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许多人对于食物中毒的成因和如何预防感到困惑,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1. 细菌感染: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在不当处理或加工食品过程中引起污染。
摄入被这些细菌污染的食品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寄生虫传播:寄生虫也能导致食物中毒。
包括钩虫、弓形虫、蛔虫等寄生虫可以通过未经煮沸或充分加热处理的肉类和鱼类传播给人类。
这些寄生虫会在人体内引发胃肠道疾病和消化不良。
3. 食物处理不当:不正确的食物处理方法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充分清洁,或者使用被污染的设备和容器,都有可能导致细菌或化学物质污染食品。
4. 化学物质污染:化学物质的存在也会导致食物中毒。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等。
长期摄入含有高浓度这些化学物质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引发癌症、神经系统损害等。
5. 食用变质食品:过期或发霉变质的食品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摄入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这包括过期肉类、蔬菜水果以及未被恰当保存和储存的罐头食品等。
二、预防措施1. 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食物中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彻底洗手,并确保用具、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
2. 充分烹饪:适当的烹饪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寄生虫。
特别是肉类、禽类和鱼类等需要加热处理的食物,确保达到适宜的温度才能消灭病原体。
3. 食材选择:选购新鲜的食材,并避免使用已经变质、过期或有明显污染迹象的食品。
同时,在采购农产品时注意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
4. 储存和保存:合理储存和保存食品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将易腐食品放置在恰当温度下,避免交叉污染,尽早食用剩余食物或及时冷藏储存可降低细菌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化学性食物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
导语:生活中化学性物质无处不在,你每天吃的蔬菜里面都藏有化学性物质,如果清洗不彻底可能导致食物中毒,那么下面一起来看下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
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
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
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化学性食物预防措施
1.严禁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2.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3.蔬菜加工前要用清水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
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
4.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5.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
6.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7.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8.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
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