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形文化 饕餮纹[高级课资]

合集下载

明代饕餮纹特点

明代饕餮纹特点

明代饕餮纹特点
明代的饕餮纹是一种装饰纹样,常见于明代的陶瓷器物、青花瓷、铜器等艺术品上。

饕餮是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奇幻动物,形象混杂了龙、凤、瑞兽等元素,具有驱邪辟邪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明代饕餮纹的特点:
1. 形象奇特:饕餮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动物形象的神兽,通常具有龙头、獬豸身、鳞甲、鸟翼、虎爪等特征,形象异常奇特,富有想象力。

2. 吉祥意义:饕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驱邪避凶、辟邪祛病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常被用于装饰器物以带来好运和祝福。

3. 纹饰丰富:明代饕餮纹在陶瓷器物上的应用非常常见,纹饰丰富多样,常以青花绘制,或与其他纹饰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4. 装饰性强:饕餮纹常被运用于陶瓷器物的装饰,如碗、盘、壶等,为器物增添了一种神秘、华丽的装饰效果,彰显出明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5. 传统文化符号:饕餮作为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的重要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神话传说和神兽形象的崇拜和想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明代饕餮纹以其形象奇特、吉祥意义、纹饰丰富等特点,在明代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当时瓷器
装饰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特点。

商周青铜器之饕餮纹研究

商周青铜器之饕餮纹研究

商周青铜器之饕餮纹研究
商周青铜器中的饕餮纹是一种常见的纹饰,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饕餮纹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兽,形象独特,寓意吉祥、祥瑞和丰饶。

以下是关于商周青铜器中饕餮纹的研究内容:
1.艺术特征: a. 形象特点:饕餮纹通常以兽形神兽为基础,
包括身体像猪、牛或虎,头像龙或鸟等的复合形象。

具有
融合多种动物特征的构图,常带有恐怖、夸张和神秘的艺
术效果。

b. 纹饰结构:饕餮纹细节精细,线条流畅,常呈
现出细腻的浮雕效果。

纹饰通常出现在青铜器的雕刻部分,如盖饰、钮状饰、提梁或器身等位置。

2.文化背景: a. 神话传说:饕餮纹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是传说中的山林神兽,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意义。


被赋予象征祥瑞、保护财富和驱邪避恶的寓意。

b. 社会象
征:饕餮纹在商周时期经常出现在贵族居所、祭祀仪式和
礼器上,作为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它也被认为是表示
君权的标志,体现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

3.考古发现与研究: a.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在商周时期的青
铜器中广泛出现,如礼器、酒器、乐器等。

这些青铜器在
考古发掘中被视为重要的文物,提供了研究饕餮纹的重要
资料。

b. 研究方法: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形态、纹样、器
物功能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饕餮纹
的演变、样式特征、象征意义等。

研究商周青铜器中饕餮纹的意义和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宗教和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对饕餮纹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青铜器文化及古代中国艺术的研究与传承。

饕餮纹

饕餮纹


• •
应用领域
• • • • • • • • 宗教文物: 如商代象盖 饕餮纹铜觥:器通高17.7厘米, 由器身、足与盖所组成。盖面饰有饕餮纹,以细云雷纹衬底。器物的腹部饕餮饰纹。动物纹样具有宗教意义。商代 时期的各类鼎上,均有饕餮纹饰样,鼎是先民用来祭祀的最常见而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义浓厚。 如北京平谷列家河出土的饕餮纹铜卣(商代):高27厘米,口径7.5厘米,腹部饰以饕餮纹,上下饰以连珠纹,祭祀 用。 酒具器皿: 《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唐· 李白:“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 为余开一尊。”“尊”指的是盛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壶。1912年在安徽潜山县出土的一件商代的饕餮纹铜尊,埋 藏地下3000多年,仍青光熠熠,纹饰精美。,此尊高21.5厘米,口径19.4厘米,重2公斤。呈喇叭状,高颈、鼓腹、 圆足,因器首饰以饕餮纹而得名。饕餮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的面形,商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 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多有变化。 又如牛首饕餮纹铜尊: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高 30.5厘米,口径28厘米,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 出土,为先民祭祀用具。其饕餮纹爵,在商代是五侯级贵族才能使用的酒器,爵为饮酒器,前有饮酒的“流”,中 有杯,后有尾,一侧有耳,下有三足,“流”与杯的之间有柱,除能装饰外,还有饮酒时抵住鼻梁,有防止暴饮过 量的作用。爵,西周早期以后逐渐消失。 建筑艺术 在古代建筑材料中也通常用到了饕餮纹装饰。 如饕餮纹半瓦当:系古代屋顶防水建筑构件,用泥土烧制而而。1957年,在广安门桥南约700米护城河西岸,发掘 出纹半瓦当,经考古工作者鉴定,系战国时期燕国宫殿建筑特有的殿顶防水部件。饕餮纹半瓦当为揭开北京城建城 的悠久历史及高超的建筑艺术提供了有力证明。1972年又在宣武区韩家胡同处,也先后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饕餮纹 半瓦当和兽面瓦当各2件。 另有战国饕餮纹瓦当:多为半圆形,图案浮雕比较大方,远视效果好,块面整体感明显。

饕餮纹

饕餮纹

查阅报告饕餮纹餮纹是中国上古艺术史中最为常见的表现题材.作为一种观念存在与文化认知方式,它的意义存在于历史当中并随着时代和文化的迁替而变化.有商一代,作为祖神象征符号的饕餮纹与其转衍形式--龙纹、鸟纹构成了青铜器纹样独特的图像志景观.两周及秦,随着政权的变更以及祭祖仪式中心从宗族庙堂向家族墓地的转变,饕餮纹、龙纹和鸟纹在指向意义上也发生转衍:前者逐渐被塑造成"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的恶人或异族首领形象;后者则被统治阶级合理地加工改造,其中,龙纹逐渐成为统治者最高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符号;而体现商代宗族组织结构的"十日"庙号制度也被一个"太阳鸟"的观念所取代,汉代羿射九日神话的产生,正是这一历史变迁"神话化"的象征隐喻.盛行于青铜器物上饕餮纹,是一种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怪异荒诞的、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形象命名的纹样.关于饕餮纹的起源、作用和意义,<吕氏春秋>、<庄子>、<说文>中均认为它象征着"协上下"、"承天体"的瑞祥之义,古代金石家认为它有着昭善、戒世的作用;近代学者有认为它只起作装饰器物作用的;美学家李泽厚称之为"狞厉的美";也有的认为饕餮纹起源于神话传说是一种象征性。

一饕餮纹的起源饕餮纹,又叫兽面纹,它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而创造出的饕餮的形象变形后形成的纹饰。

兽面纹是古人对兽和神的人形化,企图借助于猛兽的形象来杜撰神灵,神灵又具备有效的感召力,可以集合力量,协助本部族与自然灾害和其他部族抗争。

人形和兽面结合起来,形成神灵的图纹,是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过渡。

饕餮之名虽是后人所定,其意义也是后人的附会传说,不可尽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沿用这个名称来作为这种纹饰的标识。

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的玉器上。

饕餮纹调研报告

饕餮纹调研报告

饕餮纹调研报告饕餮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纹样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建筑和工艺品等各个领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神秘和吉祥寓意的追求。

本调研报告将介绍饕餮纹的起源、特点和应用,并分析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据研究,饕餮纹最早出现在中国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并在随后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饕餮纹的形态通常由纠结的蛇身、独特的头颅和突出的齿牙组成,给人一种虎视眈眈、凶猛可怖的印象。

由于饕餮纹的神话传说和哲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它被广泛应用于皇宫建筑、祭祀活动和宫廷礼制等场合,具有表达统治权威和祈福祥瑞之意。

饕餮纹在陶瓷和织物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

在中国古代的瓷器制作中,饕餮纹常被用作装饰纹样,如商代的彩陶饕餮纹纹饰、唐代的白瓷饕餮纹罐等。

这些器物通过饕餮纹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艺术美感,更加深了人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在织物领域,饕餮纹的应用也不少见,例如宋代的绣球饕餮纹锦缎、元代的黄土饕餮纹地毯等。

这些织物作品的精致细腻,充满了纹样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饕餮纹在当代文化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饕餮纹被更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所运用,并融入到现代艺术创作中。

例如,现代服饰设计中常用的饰品,如项链、耳环等,可以看到饕餮纹的身影。

此外,饕餮纹也被应用于建筑和室内装饰领域,以增加空间的祥瑞氛围和艺术感。

通过对饕餮纹的调研和分析,可以看出它作为一种传统纹样,在当代文化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饕餮纹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更展示了中国人对于神秘和吉祥寓意的追求。

在全球文化交流中,饕餮纹也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窗口,为世界人民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之美。

总之,饕餮纹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在陶瓷、织物、建筑和工艺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当代文化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案课件—— 8-10岁 《饕餮纹》

美术教案课件—— 8-10岁 《饕餮纹》
这个特别能吃的神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 起来看看吧!
知识点
教学对象:8-10岁 教学材料:高丽纸、吹塑板、铅笔、油墨、油墨滚轴、围裙 教学目的:
1、了解“饕餮”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夏商周时期的青铜 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豪感。
2、掌握饕餮纹的基本规律,对称和重复。 3、 通过对饕餮纹案的练习,总结概括古代装饰图案的特 征,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简化夸张饕餮的形象,掌握对称、图形重复的规律性。 2、感受阴刻时线条的粗细变化所表现出不同的画面虚实效 果。 3、用褶皱的高丽纸来表现历史感和质感。
单色油墨版画——对称造型/重复排列
让我们一块来看看龙之子—饕餮是什么样子吧
饕餮纹的运用
饕餮纹的运用
饕 餮 纹 的 运 用
学生作品欣赏
刚刚看过了龙之子—饕餮纹的介绍和图 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吧!
我们在刻画的时候应该注意画面的整体 构图和线条的粗细变化来体现的虚实关系; 注意图形的重复规律和夸张表现。记住这两 点你们的作品肯定会创作的非常棒!
注意符号和花纹的样式变换,不能仅局限一种描绘。
课题延伸:
所谓“龙生九子”,并不是说龙正好生了九个儿子,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一个最大的数字; 一,囚牛(喜爱音乐,胡琴头上的兽头就是它) 二,睚眦(音牙自,形体如豺,喜好杀戮,多见于刀柄、刀鞘上) 三,蒲牢(形似龙但体型小,祠堂、寺庙铁钟上的兽钮) 四,狴犴(音笔暗,形似虎,多见于监狱门上) 五,饕餮(好吃,常见于鼎盖之上) 六,狻猊(形似狮,喜烟火,庙中佛座及香炉上的雕刻就是它) 七,嘲讽(样子像狗,平生好险,殿角走兽是也) 八,貔貅(一种凶猛的瑞兽,它以财为食,专吃四方财,相传能给人们带 来好运) 九,椒图(形似螺蚌,常常被雕在大门铺首上) 麒麟 螭吻 赑屃等都是龙的儿子,它们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各不相同。

中国传统图形文化饕餮纹

中国传统图形文化饕餮纹

饕餮纹与文化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宗教文化 如商代象盖 饕餮纹铜觥:器通高 17.7厘米,由器身、足与盖所构 成。盖面饰有饕餮纹,以细云雷 纹衬底。器物旳腹部饕餮饰纹。 动物纹样具有宗教意义。商代时 期旳各类鼎上,都有饕餮纹饰样 ,鼎是先民用来祭祀旳最常见而 神秘旳器皿,其宗教意义浓厚。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旳贪食旳 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 装饰。” 《辞海》在解释饕字说:饕即“贪,《汉 书·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 饕。’特指贪食。” 《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 身。’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旳动物纹饰忽然退 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旳领域。但是,与饕餮 纹同步出目前青铜器上旳几种动物纹样,如 龙、虎、凤、龟等,在后来旳文化演变中, 都大量出目前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 最具盛名旳吉祥物、艺术体现源源不绝旳主 题。尤其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 有与饕餮纹相同旳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 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 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旳最高 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旳至尊,踪影难 寻了。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古代还出现过饕餮 纹祖乙爵,香炉, 纹禅 ,纹首蟠,纹 直内戈,纹花瓢等。 可见饕餮纹与我们 旳先民旳生活息息 有关,与先民旳文 化生活息息有关。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饕餮与教育 饕餮旳历史传说告诫人们做事,索取应有节 制。一种人把周围旳一切东西都视作是自己 旳筹码,然后为了到达目旳,不择手段,这 种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欢吃东西一样,他 所追求旳欲望广,原则高,所伤害旳人也诸 多,是极其有害旳。饕餮旳象征意义是我们 对后裔进行德育教育旳好题材。 饕餮、饕餮纹文化在中国产生旳历史渊源长 远,其文化影响在中国古代、当代乃至世界 都十分深远。

课件:饕餮纹

课件:饕餮纹
这个特别能吃的神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 起来看看吧!
知识点
教学对象:8-10岁 教学材料:高丽纸、吹塑板、铅笔、油墨、油墨滚轴、围裙 教学目的:
1、了解“饕餮”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夏商周时期的青铜 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豪感。
2、掌握饕餮纹的基本规律,对称和重复。 3、 通过对饕餮纹案的练习,总结概括古代装饰图案的特 征,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简化夸张饕餮的形象,掌握对称、图形重复的规律性。 2、感受阴刻时线条的粗细变化所表现出不同的画面虚实效 果。 3、用褶皱的高丽纸来表现历史感和质感。
单色油墨版画——对称造型/重复排列
让我们一块来看看龙之子—饕餮是什么样子吧
饕餮纹的运用
饕餮纹的运用
饕 餮 纹 的 运 用
学生作品欣赏
刚刚看过了龙之子—饕餮纹的介绍和图 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吧!
我们在刻画的时候应该注意画面的整体 构图和线条的粗细变化来体现的虚实关系; 注意图形的重复规律和夸张表现。记住这两 点你们的作品肯定会创作的非常棒!
注意符号和花纹的样式变换,不能仅局限一种描绘。
饕(tao)餮(tie) 纹
指导教师:
导入:
饕餮,传说中龙的第五个儿子,它长相丑陋怪异,头和嘴 特别大,很贪吃,见什么都要吃,由于吃的太多了,最后被活 活撑死了。
它能吃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它把世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吃 光了以后,竟然吃了自己的身体,最后吃的只剩下了头,所以 落下个“有头无身”的名声。 于是,古人把它的形象雕刻在玉石上,后人称之为饕餮纹; 夏商周是青铜器最发达的时期,饕餮纹之后就常见于古人用来 煮食物的青铜器上了,由于青铜器硬度大,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 让青铜器上的图案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所以我们现在才能看到 保存相对完整的饕餮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类
7
饕餮纹的布局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 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 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也有使用 两个夔纹对称排列,组成饕餮形象的例 子存在。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尤其是 鼎、簋上。
“殷人重鬼”,在祭祀器上频繁出现的 饕餮纹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意义。
资料类
8
饕餮纹变迁
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纹饰。在周朝, “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征至高无 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 祭器。因此,只有属于民族的图腾才有 资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镌刻铸 造在宝鼎重器之上。
资料类
10
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 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 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 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 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 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 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 有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 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 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 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 难寻了。
资料类
9
这一现象又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到 商周时,华夏族可能还仍然崇拜狼图腾, 至少是猛兽图腾,炎帝黄帝族祖先的图 腾崇拜遗风可能还继续存在,而周朝时 期的华夏族受狼图腾的影响更深,因为, 周起源于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图 腾的游牧族。其二,当时的“龙”可能 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为华夏 族的民族图腾,否则,象征王权的宝鼎 就一定会以龙作为主要纹饰。而且,当 时周天子也还没有坐龙座,那时还延续 着炎黄游牧遗风,席地而坐。
资料类
5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
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 装饰。”
《辞海》在解释饕字说:饕即“贪,《汉 书·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 曰饕。’特指贪食。”
《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 身。’
资料类
6
饕餮纹
《左传》有记曰:“贪于饮食,侵欲崇 侈,……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 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饕餮纹最早 见于良渚文化,从北宋开始,金石学家 就用饕餮来命名这种最常见于三代青铜 器的怪兽纹样。
资料类
14
建筑艺术
在古代建筑材料中也通常用到了饕餮纹 装饰。
如饕餮纹半瓦当:系古代屋顶防水建筑 构件,用泥土烧制而而。
资料类
15
1957年,在广安门桥南约700米护城河 西岸,发掘出纹半瓦当,经考古工作者 鉴定,系战国时期燕国宫殿建筑特有的 殿顶防水部件。饕餮纹半瓦当为揭开北 京城建城的悠久历史及高超的建筑艺术 提供了有力证明。1972年又在宣武区韩 家胡同处,也先后出土了战国时期的, 饕餮纹半瓦当和兽面瓦当各2件。
资料类
16
家具装饰
现已出土的饕餮纹蝉纹俎,青铜 制成,俎面狭长,两端形翘起, 中部略凹,周身绕以蝉纹, 饕餮 纹等。我们可以从它的造型看到 后世桌类家具造型及其装饰的身 影。
资料类
17
音乐 商:饕餮纹大铙,高48.5 厘米,天津市博物馆藏, 此类单件大型铜饶,只能 安放在特制的座架上演奏, 即植鸣。
资料类
18
古代还出现过饕餮 纹祖乙爵,香炉, 纹禅 ,纹首蟠,纹
直内戈,纹花瓢等。 可见饕餮纹与我们 的先民的生活息息 相关,与先民的文 化生活息息相关。
资料类
19
饕餮与教育
饕餮的历史传说告诫人们做事,索取应有节 制。一个人把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视作是自己 的筹码,然后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 种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欢吃东西一样,他 所追求的欲望广,标准高,所伤害的人也很 多,是极其有害的。饕餮的象征意义是我们 对后代进行德育教育的好题材。
中国传统图形文化
饕餮纹
传媒学院策略传播系
资料类
1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纹饰,属于 怪兽纹,通过把现实中的动物 进行抽象、象征处理之后所得。
资料类
2
饕餮纹
资料类
3
饕餮纹
资料类
4
饕餮
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 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 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 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饕餮”是中 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 是能吃。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 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 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 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 它是贪欲的象征。
食的凶兽的面形,商至西周时常作为器 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 多有变化。
资料类
13
“尊”指的是盛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 壶。1912年在安徽潜山县出土的一件商 代的饕餮纹铜尊,埋藏地下3000多年, 仍青光熠熠,纹饰精美。,此尊高21.5 厘米,口径19.4厘米,重2公斤。呈喇叭
状,高颈、鼓腹、圆足,因器首饰以饕 餮纹而得名。
饕餮、饕餮纹文化在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久 远,其文化影响在中国古代、现代乃至世界 都十分深远。
资料类
20资料类21资料类22资料类
23
资料类
11
饕餮纹与文化
宗教文化 如商代象盖 饕餮纹铜觥:器通高 17.7厘米,由器身、足与盖所组 成。盖面饰有饕餮纹,以细云雷 纹衬底。器物的腹部饕餮饰纹。 动物纹样具有宗教意义。商代时 期的各类鼎上,均有饕餮纹饰样 ,鼎是先民用来祭祀的最常见而 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义浓厚。
资料类
12
酒文化
《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 用盛酒之物。唐·李白:“晨游紫阁峰, 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 尊。” 饕餮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