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地区文峪和东闯石英脉型金矿床铅及硫同位素研究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岩金矿床1.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 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 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 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 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 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 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河南灵宝东闯金矿区围岩蚀变及矿石矿物特征

河南灵宝东闯金矿区围岩蚀变及矿石矿物特征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灵宝东闯金矿床围岩蚀变及矿石矿物,讨论了该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情况及矿石矿物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其中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以多金属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
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则以石英、绢云母、绿泥石为主。
矿石中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较少,在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多以粒间金和裂隙金为等形式赋存于矿石中,粗粒金相对较多,细粒和显微金较为少见。
关键词:灵宝东闯金矿围岩蚀变矿石矿物1 矿床地质背景东闯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小秦岭断隆,老鸦岔脑—娘娘山背形南翼近轴部,区内主要出露新太古代绿岩系和花岗质片麻岩系两类岩石单元[1-4]。
构造运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脉岩发育,形成了以金为主的多种矿产资源。
断裂构造在区内密集分布,金矿床主要受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
2 矿石性质2.1 矿石类型2.1.1 矿石自然类型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将本区浅部矿石的自然类型划分为原生与氧化矿石两种,以原生矿为主,占矿石总量的98%以上,氧化矿石仅分布于地表,不足2%。
根据矿床特征,按矿石围岩的不同,又可将原生矿石划分为石英脉型金矿石和蚀变岩型金矿石两大类。
此两类矿石类型在该本次工作范围内所占比例大致相当,总体以后者为主,约占矿石总量的52.4%;前者次之,约占矿石总量的47.6%。
2.1.2 矿石工业类型东闯金矿床的矿石工业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五种:(1)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石:以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及条带状构造为主。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偶见方铅矿及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
该类矿石含量较少,分布于505、507脉矿体局部。
(2)多金属石英脉型金矿石:以半自形-他形晶结构及碎裂结构,网脉状、不规则团块状及浸染状、角砾状构造为主。
河南省小秦岭至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关系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2-0066-03河南省小秦岭至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关系收稿日期:2012-09-14作者简介:张志军(1971-),男,工程师;韩红庆(1986-),女,助理工程师;曹彦荣(1985-),男,助理工程师张志军1韩红庆2曹彦荣2(1.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河南郑州450052;2.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07)摘要:根据矿床成因、控矿构造、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划分了河南省西部小秦岭至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床类型,并对各种类型金矿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地区金矿床类型主要有爆破角砾岩型、接触变质带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砂金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金矿床的形成和太华群古老结晶基底变质岩关系密切;金矿床和燕山期花岗岩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
关键词:矿床成因,控矿构造,金矿床,类型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金矿床类型的划分,有助于理解金矿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成矿地质规律指导找矿。
河南省西部(豫西)的小秦岭—熊耳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基地,金矿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复杂。
作者长期在豫西地区从事金矿野外地质工作,以方便野外地质找矿为目标,对豫西金矿床的类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参照逻辑学划分原则对豫西金矿床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1划分原则矿床类型的划分可以揭示矿床间的差别和联系,对于矿床的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从理论上讲,金在所有的地质体中都有可能富集成矿,这些地质体的差别都可以用来作为区别矿床的标准,从而划分金矿床的类型。
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如Boyle 、胡受奚、朱奉三、涂光炽等对金矿床类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
但由于目的、出发点不同,分类标准也有较大的差别,Boyle 、涂光炽重视容矿构造对于分类的意义,胡受奚则以矿石为主线来进行划分,而朱奉三则着眼于矿床的成因。
文峪金矿矿床成因讨论

文峪金矿矿床成因讨论王铁军1 樊秉鸿1 关康1 陈兴邦1贺永利2 刘军2 梁斌祥2 王建民2(1天津地质研究院2灵宝金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文峪金矿成矿温度180°~450°,为中高温热液。
成矿压力1000~1 400atm,根据静岩压力推算的成矿深度为3.6~5.2Km。
依据包裹体盐度特征,成矿场内流体以深源流体为主,混合的地表渗透水所占比例约10~15%之间。
文峪金矿成矿过程中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下降和由于温度下降导致的CO2-H2O不混溶现象。
文峪及小秦岭地区金矿床,成矿热液来源于与文峪花岗岩同源演化的深部岩浆热液。
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中生代中晚期。
一、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小秦岭地区属华北地块南缘,是秦岭造山带的一部分,地处中国大陆中部的秦岭造山带,属夹于华北与扬子两大克拉通地块间—巨大的东西向复合型造山带(张国伟,1987),图1-1。
图1-1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将造山带与板块俯冲作用结合起来。
大约到T3-K时代(杨宗让,2000)华北与扬子两大陆块才最终碰撞。
两大板块最终碰撞的地质时代与小秦岭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相一致。
小秦岭金矿成矿带其板块构造位置相当于后弧岩浆逆掩带。
区内发育燕山期中深成花岗岩,如华山岩体、文峪花岗岩和娘娘山花岗岩。
它们为壳源S型花岗岩。
小秦岭地区目前已发现大型金矿床5处,中小型金矿18处。
狭义的小秦岭地区泛指豫、陕两省的潼关、灵宝、三门峡等县市以南的华山,崤山一带。
地处北秦岭南缘的商丹断裂带,由于其内出露有丹凤蛇绿混杂岩等标志,最早被张国伟等(1987)确定为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的主缝合线。
最近研究表明,位于商丹断裂以南的黑山断裂带和留坝—山阳深断裂可能是华北与扬子两大陆块主缝合线位置(王鸿祯,1982)。
秦岭造山带的扬子板块北缘、秦岭微板块、华北地块南缘依次由南向北俯冲相撞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俯冲模式指出:秦岭—扬子陆块的俯冲带曾深入下插到华北陆块南缘地幔层中;华北陆块南缘部分地幔呈楔形上翘仰冲在秦岭—扬子陆块之上,纵向上形成双壳幔结构。
小秦岭金矿集中区深部第二富集带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第3 2卷第 5期
20 0 8年 1 O月
物
探
与
化
探
V0 . 2. . 1 3 No 5
0e .. 008 t 2
GE0 HYS C L & GEO HE C XP ORAT O P IA C MI AL E L I N
小 秦 岭金 矿集 中 区深部 第 二 富集 带 预测 的 构 造 叠 加 晕 模 型
维普资讯
物
探
与
化
探
3 2卷
有绢 云母 、 方解 石 、 绿泥 石等 。
阶段为 石英一 黄 铁矿 阶段 , 黄铁 矿为 中细 粒 , 呈条带 状、 细脉 状 、 网脉 状分 布于 石英脉 的边 部 , 主 成 矿 是
1 小秦岭金 矿地质特征概述
1 1 成 矿地 质背 景 .
阶段 ; Ⅲ阶段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 第 该阶段除
有 大量 黄铁矿 外 , 还有 黄铜 矿 、 铅矿 、 方 闪锌 矿形 成 , 是 主成 矿 阶段 ; 1 第 V阶段为 碳酸 岩 阶段 , 布 于矿脉 分
收 稿 日期 :07—1 0 20 1— 9
与成 矿 有 关 的 围岩 蚀 变 主要 是 黄铁 矿 化 、 化 硅
和绢 云母 化 。矿石 矿 物 组 成 : 属 矿 物 主要 是 黄 铁 金
矿, 其次是黄铜矿 、 方铅矿和闪锌矿等 ; 的矿物 以 金 自然 金 、 金 矿为 主 ; 金属 矿 物 主要 是石 英 , 次 银 非 其
1 2 矿 区矿脉 特征 .
大型 金 矿床 都 有 一 两条 主矿 脉 , 峪金 矿 的主 文
些大 型 矿 山 , 资源严 重不 足 , 急需 在 矿 山深 部及 外
地质科研项目研究目标任务汇总表

1.《大别山北麓地 质灾害形成机制与 防治对策硏究》报 告及相关图表
2•公开发表论文
1-2篇。
10
豫西金矿集中 开米区废水、 废液对区域坏 境影响硏究
豫西地区
18
开展豫西金矿集中开采区废弃尾矿库调 查,查明典型区域内废弃尾矿库数量、大 小、选矿工乙及风化程度;针对不同废弃 尾矿库,开展尾矿渗滤液中氛化物、重金 属等特征污染物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调查,总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 地质坏境影响差异,硏究渗滤液中特征污 染物对周围坏境的影响及危害,提出针对 性的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为矿山水 土坏境污染恢复治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提供依据。
1•资*斗搜集;
2屆内地面洗降调查与监测调研;
3•地下水水位统调;
4.监测体系优化及监测。
1•提父开封市地面 沉降监测网络优化 硏究报告及相关附 图附表;
2•公开发表学术论 文1~2篇。
序号
项目名称
工作范围
工作周 期(月)
硏究目标任务
主要科硏工作量
预期成果
3
河南省康山一 上宫金成矿带 三维地质建模 与资源定量预 测硏究源自洛阳市康 山一上宫 金矿带
18
1.通过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氢、 氧和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及年 龄同位素等硏究,来确定不同矿床的形成 温度、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形成深度及成 矿时代,总结控矿规律,建立矿床成因模 式,确立找矿标志和方向;2・对矿区内 不同矿化类型的矿化富集特征进行深入 地硏究,总结矿区矿化的富集规律;3•通 过三维可视化技术与数学建模进行找矿 信息提取、集成,在此基础上,圏定找矿 有利靶区,估算资源量,在此基础上对矿 区成矿前景进行分析评价,并提供相应的 资源潜力和找矿方向,直接指导矿区探矿 工程的实施。
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_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综 述 Bulletin of Min 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 emistryVol 27No 4,Oct 2008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朱赖民,张国伟,李 ,郭 波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摘 要:秦岭造山带由两条主缝合带(商丹、勉略缝合带)及其分划的三个地块(华北地块南缘、秦岭微地块和扬子地块北缘)组成。
秦岭造山带是在晚太古 中元古代洋陆间杂构造基础上,于晚元古代-中三叠世经历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主造山期的华北、秦岭、扬子三板块依次沿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带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奠定了基本构造格局,并由于后造山期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的叠加改造成复合型造山带。
秦岭造山带内的金属矿床主要有热水喷流沉积型铅 锌矿床、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斑岩 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卡林 类卡林型金矿床、岩浆热液脉型金矿床和低温热液改造型汞锑矿床。
造山带内的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产有部分岩浆分结或熔离型铬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床。
沉积 变质成因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扬子和华北古板块边缘。
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演化存在时空耦合关系,因此研究秦岭造山带成矿事件对其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响应,对发展我国大陆成矿理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 键 词:秦岭造山带;成矿作用;成矿动力学背景中图分类号:P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2802(2008)04 0384 07Main Geolog ical Events,G enetic Types of Metallic Deposits and TheirGeodynamical Setting in the Q inling O rogenic BeltZH U Lai min,ZH ANG Guo w ei,LI Ben,GUO BoS tate key L abor ator y of Continental D y namics,Dep ar tment of Geology,N or thw est Univ er sity,X i!an710069,ChinaAbstract:T he Q inling orogen was built up through int erplay of three blocks,t he N ort h China block,the small Q in ling block,and the Sout h China block,separat ed by t he Shangdan and M ianlue sutures.T he Qinling orogen as a complex orogen ex perienced a prolonged continent al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blocks.T he first st age is the format ion of the orogenic basements in Precambrian.T he second st age is the plat e t ect onic evolut ion in Late Prot erozoic M iddle T riassic,which is t he main orogenic st age and characterized by plat e tectonic regime.T he last is the M esozoic Cenozoic intercontinent al t ectonic evolut ionary st age.T here are SEDEX and V M S t ype sulf ide depos it s,the Porphyry Skarn t ype M o(W)deposit s,the Carlin Carlin like gold deposits,the magmat ic hydrothermal vein type gold deposits,and t he epit hermal Hg Sb deposit s et c.T he magmat ic fractionat ion cryst allization,and sulfurizat ion segregat ion type deposit s,such as chromit e and nickel deposit s,distribut e in Shangdan and M ianlue sutures.T he sediment ary metamorphic t ype Fe deposits locat e in the rim of Y ant ze and North China block.T here is time and space coupling relation betw een t he format ion of Q inling orogenand the M ineralization Evolvement of ore deposits,so the st udy of responding of ore deposit s to Geological Events have important t heory and pract ice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t he Qinling orogenic belt;mineralizat ion;metallogenetic geodynamical set ting收稿日期:2008 01 03收到,06 02改回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06CB403502);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71);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07JK414);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4 08 1)资助作者简介:朱赖民(1966),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Em ail:z hulaimin@nw .应用现代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单元属性及时间演化,分析由板块的汇聚、离散和平移引发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沉积作用、变形与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流体运移、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等相关过程,向来是国内外地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1~18]。
陕西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热释光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陕西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热释光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李长寿;张欢欢;白和;肖志豪【摘要】地下矿产信息的多源性给地质找矿勘探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文章根据对陕西小秦岭金矿田石英脉型金矿床42件石英脉及矿化石英脉中的石英热释光测定结果的研究,发现石英热释光的发光曲线类型可以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评价标志:无峰型热释光曲线形态的石英脉含矿性较差;而单峰或双峰热释光曲线形态的石英脉一般为含金石英脉,是工业矿化的标志,三峰形态的石英脉含矿性最好.热释光方法作为找金矿的一种辅助手段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9(010)004【总页数】9页(P801-809)【关键词】小秦岭;金矿;石英;热释光;找矿预测【作者】李长寿;张欢欢;白和;肖志豪【作者单位】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有限公司,西安710611;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有限公司,西安710611;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有限公司,西安710611;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有限公司,西安7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578.4石英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也是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沉淀的主要脉石矿物,其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的变化与沉淀期间的热力学条件(温度、压力、介质等)有关,而其晶体结构、晶格缺陷和成分的变化又影响热释光的谱性特征。
因此,石英不仅是释光机理和定年应用研究最重要的矿物(Krbetschek,1997),而且在研究矿床成因、找矿信息提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Charlet,1990;周泉宇等,2009;龚革联和王璐,2004;)。
近十来年,利用石英热释光所提供的微观矿物学信息辅助解决金矿找矿问题,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范宏瑞,1990;李兆麟等,1997)。
热释光测量之所以能被用于解决金矿找矿问题,是在于含矿石英脉、石英脉与岩石中的石英热释光存在差异,但如何根据热释光的测试数据,建立起实用可行的金矿找矿评价标志,仍是一个有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秦岭地区文峪和东闯石英脉型金矿床铅及硫同位素研究提要小秦岭地区文峪和东闯金矿床均是华北地台南缘的大型金矿床,金和金(铅)矿化主要在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层内呈脉状产出,并且同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具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
文章对文峪金矿床,东闯金(铅)矿床、花岗岩类侵人岩和变质岩地层的硫和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不同地质体的硫和铅同位素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花岗岩体起原于太古宙变质岩的重熔和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金的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燕山期。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类侵人岩,岩浆热流体对太古宙变质岩地层的淋滤作用亦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
主题词小秦岭文峪金矿床东闯(铅)矿床硫和铅同位素矿床成因小秦岭金矿田位于豫陕交界处的灵宝和渔关一带,是我国第二大岩金产地,其年产量仅次于胶东金矿田。
在平面上小秦岭金矿田呈东西向延长的眼球状,东西长约40~60 km,南北宽约6~8 km,分布面积约500 km2(图1)。
尽管本区黄金开采历史可迫朔至1451年,但是较系统的黄金地质科研和找矿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种规模的含金石英脉约1000余条,探明金矿床40余处,其中特大型金矿床2处(文峪和东闯),大、中型矿床多处(如四范沟、金确岔、东桐峪、大湖、竹峪、抢马峪、和尚峪、樊家岔和金渠沟等),累计探明黄金储量约500 t。
关于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因,目前主要存在2种认识: 一石英脉型金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王享治,1987;栾世伟等,1990;周作侠等、1993;黎世美等,1996);二,石英脉型金矿床是区域变质或变形作用的产物(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1989;胡正国等,1994;沈保丰等,1994)。
尽管众多学者在金矿床形成过程、物质来源和成矿时代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均认为深人细致的同位素地质研究将有助于揭开本区金矿床成因之谜。
为了深人探讨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因,进面为该区隐伏金矿床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对文峪金矿床和东闯金(铅)矿床含矿石英脉、斜长角闪岩、斜长片麻岩和花岗岩类进行了系统的硫、铅同位素侧定,结合岩(矿)石岩〔矿)相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详细讨论了文峪与东闯矿床的成矿物质来原和演化历史,旨在建立小秦岭地区金矿床成矿模式和确定隐伏金矿床找矿勘查方向。
1地质背景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隆起区、传统构造地质学将其划为“华北地台西南缘豫西断隆华文台拱”,习称“小秦岭复背斜”。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河南省地质矿产局,1989;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9)。
根据岩性组合和构造特征,太华群自下而上大体可划分为5个岩组,即蒲峪组、焕池峪组、闾家峪组、观音堂组和抢马峪组,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蒲峪组为本区出据的最古老的岩性单元,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厚度约为375。
该组之上为焕池峪组,主要由金云母一透辉石大理岩、透闪石一透辉石大理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厚约375 m。
闾家峪组是本区最重要的金矿床容矿围岩,其内产出的含金石英脉多达750条。
主要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和均质混合岩,局部地段见有麻粒岩和大理岩夹层,厚约1700m。
闾家峪组之上为观音堂组、其主要岩性为磁铁石英岩、石英岩、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囚片麻岩和条痕状混合岩,厚约约600m,太华群最上部的岩层为抢马峪组.主要由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条带状混合岩组成,局部地段见有麻粒岩,岩层总厚度约为680m。
太华群变质岩全岩铷一锶和锆石铀一铅同位素年龄值主要分布在2000-2500 Ma(沈保丰等,1994;罗镇宽,2000).反映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
研究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形迹复杂,其中小秦岭复背斜和矿田南北侧断裂构造是金矿化带和金矿床的重要控矿构造(图1)。
小秦岭复背斜主要由3个近东西向的背、向斜所构成.从南到北依次为:老鸦岔背斜、七星坪一雷家坡向斜和理村背斜,含金石英脉大多沿上述背、向斜的轴部产出,其空间展布形态受轴部东西向断裂构造的控制。
小秦岭金矿田南北两侧断裂构造发育,并且以切割深和活动历史长为特点。
北界断裂为太要-故县-阳平断裂,东西长约105 km.其东侧为渭河地堑东延部分:南界断裂为寻马道-小河-朱阳断裂.东西长约175 km,其南侧为元古宙褶皱带,出露有蓟县系和晚白垩世沉积岩〔物)〔王亨治,1987;罗镇宽,2000 ) 。
小秦岭金矿田范围内各种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侵入岩分布广泛,其中出露面积最大和常见的岩体主要为元古宙二长花岗岩和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
中元古代桂家峪角闪二长花岗岩、小河花岗岩和石母峪二长花岗岩主要出露于金矿田的南部地区,呈岩基(或岩株)状产出,其同位索年龄值分别为(1642士30) Ma(全岩Rb-Sr等时线法)、(1748土25)Ma(锆石U-Pb法)和(1563士15)Ma(锆石U-Pb法)(王亨治,19 87;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1997;罗镇宽,2000)。
小秦岭金矿田内最为发育的侵入岩是燕山期花岗岩类,从东至西依次为娘娘山、文峪和华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其出露面积分别为33㎞2、65km2和130km2,并且具有极为相似的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黎世美等,1996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 1989;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1997 ) 。
娘娘山、文峪和华山三个岩体的全岩R 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5士4) Ma,(179士6) Ma和(166 ±51Ma)。
黑云母和正长石的40Ar-39 Ar或K-Ar年龄值分别为102-104 Ma、165-172Ma和85-124 Ma(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997)4城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矿田范圈内的金矿床(点)和异常区(或点)严格围绕文峪和娘娘山岩体分布,并且具有一定的分带特征,暗示了燕山期花岗岩类岩浆活动与金矿化的关系。
2矿床地质特征已在小秦岭金矿田发现了含金石英脉1500余条,其中长度大于200m的脉体约占总数的1/4,长度大于1000m的脉体有45条,最长者(如505号和60号脉)可达4200 m(王李治,1987。
黎世美等,1996;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198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1997)。
脉体厚度变化较大,一般0.3一2m,最厚者达7.7 m,延深一般为100一500m,最深可达810m。
从空间分布上看,含金石英脉多沿背斜轴部呈单脉产出,容矿围岩为太古宙太华群闾家峪组斜长角闪岩和斜长片麻岩,矿脉的展布形态和规模受局部韧一脆性断裂构造控制。
野外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探结果表明,具有工业价值的含金石英脉多集中分布在杨寨峪一文峪一带,其次为大湖峪一灵湖地区,少量在矿田中部的金集地区产出。
根据硫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含金石英脉大体可划分为两类,即黄铁矿型和多金属硫化物型。
尽管前者约占全部含金脉体数量的80%,但大型和特大型金矿床多由多金属硫化物型含金石英脉组成,文峪和东闯金矿床即是最典型的实例。
2.1文峪金矿床文峪金矿床地处小秦岭金矿田中部。
文峪岩体南侧约5.5 km处,矿床由一系列含金石英脉组成,容矿围岩为太古宙太华群斜长角闪岩( Jiang, 2004 ) 。
迄今为止,在文峪金矿区共发现和圈定含金石英脉40条。
其中505,512和530号矿体规模最大,并且具重要工业意义。
505号脉东西(局部地段为NW6O或NE)长约4200m〔见图2A1,南倾,倾角44一55,矿脉厚约4.2-8m,垂向延深400m。
512和530号脉东西延伸长度分别为4000m和1600 m,厚度为0.1-4m。
其倾向和倾角与505号脉相类似。
详细的钻探结果表明,文峪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主要呈单脉产出。
局部地段膨胀、收缩、分支和复合特征明显。
富矿体多在走向或倾向发生变化的扩张处产出。
矿体形态一般呈脉状、透镜状和豆荚状。
根据金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和矿脉穿切关系。
含金脉体大体可划分为3种类型(黎世美等,1997;jiang,2000)贫金石英一黄铁矿脉,主要由乳白色块状石英(94 %)和粗粒自形黄铁矿(5%)组成,局部地段见有少量磁铁矿和黑钨矿;②富金多金属硫化物一石英脉,主要由烟灰色他形石英( 44%--50%)、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50 % -60%)组成,金主要与黄铜矿和黄铁矿中的方铅矿包裹体伴生;③贫金碳酸盐一石英脉,主要由方解石(或白云石)(80%-90 %)、细粒石英(10%一20 %)和细粒他形黄铁矿(1%)组成。
一般来讲,多金属硫化物一石英脉是最重要的含金脉体,而①和③类脉体的金含量相对较低。
金大多呈自然金形式产出,少部分为银金矿。
局部地段见有含金碲化物。
一般来讲,自然金含有10%左右的银。
银金矿含有70%的金,含金碲化物组分主要为30%的金、7%的银和63%的碲。
详细的矿物学研究还揭示出金矿石中大约有90%的自然金和银金矿在黄铁矿中呈细微粒包体或裂隙充填物产出.少量分布在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石英内。
金品位与硫化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一般来讲。
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黄铁矿的含金量最高。
达76 ×10-6,石英-黄铁矿脉中的黄铁矿含金13 ×10-6,而碳酸盐一石英脉中黄铁矿的金含量仅有4,暗示了含金流体演化的阶段性,含金脉体旁侧的热液蚀变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黑云母化、钾长石化和绿泥石化,其中黄铁绢英岩化分布广泛。
并且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图2A)。
2.2东闯金(铅)矿床东闯金(铅)矿床位于文峪金矿床东侧2km处,矿床由一系列含金(铅)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所组成,容矿围岩为太古宙太华群花岗质片麻岩(斜长片麻岩)(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1997)。
迄今为止,在东闯矿区共发现含金多金属硫化物一石英脉20余条,其中以507号、504号、50 3号.505号,501号、502号和540号脉体规模较大,并且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
目前,从这7条矿脉中共探明黄金储量75t,铅31万吨和银376t,矿石的平均品位分别为金4g/t,铅4%和银70g/t .507号脉是东闯地区规模最大的含金(铅)矿脉,其金属含量约占该矿区总储量的72%。
这条矿脉长约5000m,厚1-3 m,最厚约为13m,矿脉走向265°一250°,局部354°,总体为275°,大多数脉体南倾,倾角25°-65°,最大斜深1500m,507、505、504和501号脉的长度大于2000m,540、502和503号脉体长度较小,但也都在1000 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