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细度及浓度对炉内燃烧的影响
煤粉细度对燃烧的影响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图2
煤粉浓度与着火距离的关系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煤粉浓度的增加,着火距离 首先减小,当煤粉浓度为0.8 kg/kg 时降为最低, 然后又随煤粉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主要因为煤粉浓度低时,煤热解释放出的挥发 分含量较少,其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少; ☻随着煤粉浓度继续增加,煤粉释放的挥发分足够 多,其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加热煤粉气流,使 得着火距离缩短,煤粉浓度为0.8 时着火距离降至 最短; ☻煤粉浓度继续升高,其升温所需热量随之增加, 不利于挥发分的析出,致使其着火距离延长。
燃烧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着火温度理论:
当燃料与氧化剂在不同的化学当量配比条件下, 其着火温度是不同的,其内在原因可从反应活化 能与质量作用角度来解释。在某一瞬间,燃烧稳 定的条件为:
Te Ti
Te—燃烧室的环境温度; Ti—燃料的着火温度。
此时的稳定性指标即为燃烧室内的温度水平。
影响燃烧稳定性的因素
燃烧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影响燃烧稳定性的因素
煤粉燃烧的一般过程
煤粉喷入炉内后,煤粉粒子经历的过程:
加热升温 水分析出 挥发分析出
挥发分着火燃烧
焦碳着火、燃烧与燃烬
☻挥发分的析出、着火燃烧,对煤粉气流的着火与 燃烧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焦碳的燃烧过程决定了煤燃烧过程的长短与燃烧
效率。
煤粒子的着火机理与燃烧物理模型
场条件的制约,合理的煤粉平均粒径
为50~70 μm。
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将数值模拟部分结果图2与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如图4 所示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规律。2 种方法所得结果趋势相同。 着图 火 温实 度验 的所 关得 系煤 粉 浓 度 与 4
煤粉细度r200标准

煤粉细度r200标准煤粉细度R200标准。
煤粉细度R200标准是指煤粉通过200目筛的比例,是衡量煤粉粒度细度的重要指标。
煤粉细度对于煤粉燃烧性能和煤粉燃烧设备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严格控制煤粉细度R200标准,对于提高煤粉燃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煤粉细度R200标准的合理范围是多少呢?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煤粉细度R200标准一般应控制在70%~80%之间。
如果煤粉细度R200标准过高,会导致煤粉燃烧速度过快,燃烧不完全,影响燃烧效率;而如果煤粉细度R200标准过低,会导致煤粉燃烧速度过慢,燃烧不稳定,影响燃烧设备的正常运行。
因此,合理控制煤粉细度R200标准对于煤粉燃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如何准确测定煤粉细度R200标准呢?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筛分法来进行测定。
首先将煤粉样品放入筛分仪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振动,煤粉颗粒按照大小被分离到不同的筛网上,然后根据筛网上的煤粉颗粒重量,计算出煤粉细度R200标准的百分比。
在进行测定时,需要注意振动时间、振动强度、筛网孔径等参数的选择,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如何控制煤粉细度R200标准呢?要想合理控制煤粉细度R200标准,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煤粉磨煤机和分级设备,确保煤粉磨煤机的研磨效果和分级设备的分级准确性。
其次,需要合理控制煤粉的进料量和煤粉的磨煤机出料粒度,以确保煤粉的细度符合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煤粉磨煤机和分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总之,煤粉细度R200标准是衡量煤粉粒度细度的重要指标,合理控制煤粉细度R200标准对于提高煤粉燃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控制煤粉细度R200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煤粉燃烧性能,保障煤粉燃烧设备的稳定运行。
煤粉细度对300MW锅炉运行的影响

21 0 2年 3月
・
山 西 焦 煤 科 技
S a x k n a c e c h n iCo i g Co lS in e& Te h oo y c n lg
No 3 . M a . 01 r2 2
专题 综述 ・
煤粉细度对 30M 0 W锅炉运行的影响
李建勋
粉质 量 。煤 粉 细度是 煤粉 重要 的特性 参数 , 它直 接影
响 到锅炉 的经 济运 行 及 安 全性 。我 国 电站 锅 炉 通 常
留时 间 较 短 , 终 保 持 较 细 的 煤 粉 纽 度 ( 小 于 始 略 1% , 合设 计要 求 ) 6 符 不做 调 整 。保 持 其 它运 行 参 数 不变 , 调整 2 2 A~ C磨 煤粉 细度 值分 别 为 R。 7 , 。:2 % R。 2 % ,帅 =1% 左 右 进 行 试 验 , 。= 2 R 7 试验 参 数 汇 总
见表 1 。
1 煤粉 细度对 锅炉 经济性 的 的两种筛子对煤粉 L 0 0
细度 进行 评测 , R 即 姗和 R 。机组 在设 计和 运行 中 , 帅 需 根据煤 种特 性 和运 行 经验 严 格 控 制最 佳 的煤 粉 细 度值 , 到保证 机组 安全 、 达 经济 、 高效 运行 的 目的 。 山西兴 能发 电有 限责任公 司一 期 2× 0 W 机 30M
( 山西兴能发电有限责任公 司, 山西 古交 0 00 ) 3 2 6
摘 要 在 目 前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的状况下, 火电厂经营遇到 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节能、 降耗成
为 火电厂 生存乃 至发展 的 重要 手段 。本 文在 3 0MW 锅 炉机 组 上对 煤粉 细度进 行 了锅 炉安 全 、 济 0 经
煤粉炉结焦原因及防范

煤粉炉结焦原因及防范1.结焦过程结焦是锅炉运行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随着烟气一起运动的灰渣颗粒,由于炉膛水冷壁受热面的吸热而同烟气一起被冷却,如果液态的渣粒在接近水冷壁或炉墙前,已经因为温度降低而凝固,当附着在受热面管壁上时,将形成一层疏松的灰层,运行中通过吹灰很容易除掉。
当炉膛内温度较高时,一部分灰颗粒已经达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若这部分灰颗粒在达到受热面前未得到足够冷却达到凝固状态,具有较高的粘结能力,就容易粘附在受烟气冲刷受热面或炉墙上,甚至达到熔化状态,粘附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的灰颗粒和未燃尽的焦炭使结焦不断发展。
在燃烧过程中,煤粉颗粒中所含的易熔或易气化的物质迅速挥发,成气态进入烟气中,当温度降低时凝结,或者粘附在烟气冲刷的受热面或炉墙上。
或者凝结在飞灰颗粒表面,成为熔融的碱化物膜,然后粘附在受热面上形成初始结焦层,成为结焦发展的条件。
2. 影响结焦因素2.1 煤质特性在影响结焦的因素中,煤质特性起这主要的作用。
煤粉在燃烧时,其灰份熔融特性用变形温度t1,软化温度t2和熔化温度t3来表示,软化温度t2 的高低是评价煤灰是否容易结焦的主要指标。
飞灰的成分决定着其熔点,当煤粉中碱性氧化物含量大时,灰熔点低,容易结焦;当煤粉中氧化硅,氧化铝含量大时,灰熔点高,就不容易结焦。
2.2 钢球质量不合格因为钢球质量不合格,使得大量铁屑混入煤粉中,从而增加了煤粉中的碱性氧化物含量,碱金属氧化物是组成低熔点共熔体的重要成分。
2.3 炉膛内温度燃烧器区域的温度越高,飞灰就越容易达到软化状态或熔融状态,产生结焦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煤粉中易挥发的物质气化也越强烈,也为结焦创造了条件。
我厂锅炉火咀,两个一次风之间仅隔一个中排二次风,而且中排二次风在运行中开度很小,这就使得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增高,在燃烧低熔点煤粉的时候就很容易结焦。
2.4 风煤配比不当运行中操作不当,燃烧调整不合理,一、二次风混合不好,氧量表计不准确等都可能造成氧气供应不足,使炉膛内部局部处于还原性气氛,使灰中熔点较高的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氧化亚铁易与其他氧化物,如氧化钙或氧化镁生成低熔点的共晶体,使灰粒熔点大大降低。
浅谈煤的成分及特性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浅谈煤的成分及特性对锅炉燃烧的影响摘要:随着煤炭价格的一路上涨,火电厂的发电成本日益增高,很多发电企业甚至都面临着亏损,煤质的好坏对火力发电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此外,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必须探讨煤中不同的成分及煤的特性对锅炉燃烧的影响,让运行人员根据煤质的不同及时进行调整,为保供工作筑牢安全基础。
已经发现,煤中的某些典型成分对锅炉正常工作有负面影响,同时,研究煤中不同的成分及煤的特性对燃烧设备的影响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发电机组的稳定经济运行。
关键词:煤的成分;燃烧设备;硫分;灰分1硫分对锅炉燃烧的影响煤中硫包括可燃硫和不燃硫,两者之和称为全硫。
煤中的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它们与水蒸气化合生成亚硫酸和硫酸蒸汽,如果硫酸蒸汽在锅炉的低温烟道内,受到低温壁面的影响,使硫酸蒸汽降低到酸露点温度以下,此时,硫酸蒸汽就会凝结,硫酸液体就会对金属受热面产生腐蚀,这个过程就是低温腐蚀。
此外,硫分还会导致锅炉的高温腐蚀,煤在还原性气氛中(即煤的燃烧环境氧量不充分),硫将转变成硫化氢,硫化氢如果与金属表面接触,将会产生高温腐蚀。
煤中硫可以硫化铁即黄铁矿的形式存在,由于黄铁矿的莫氏硬度仅次于石英,为6至6.5,若黄铁矿的含量很高,就会导致煤质坚硬,煤质坚硬的煤进入制粉系统,就会导致制粉系统的电耗提升,坚硬的煤粉进入锅炉还会对锅炉的受热面产生磨损,同时也一定会导致磨煤设备的磨损。
此外,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排出大气,在环境中进一步的转变成亚硫酸和硫酸,那么就会产生酸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煤中硫每增加1%,燃用1t煤就多排放约20kg的二氧化硫气体。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含量升高,还会增加火力发电厂脱硫系统的运行费用,同时,对于变质程度较浅的煤,若含有较多的黄铁矿,就会由于黄铁矿受氧化放热而加剧煤的氧化自燃,不利于煤的存放。
2灰分对锅炉燃烧的影响灰分是煤在一定温度下,可燃物完全燃烧,矿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分解、化合反应后的残留物。
W形火焰锅炉煤粉细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I f u nc fCo lFi e e so m b s i n n l e e o a n n s n Co u to Pr c s f、 - ha e a e Bo l r o e s0 V s p d Fl m ie s
W AN G ua : a , Ch n b o CH ENG iha。 Zh — l , J N ng , I Xi ZH AN G u x a 2 F — ing
细会 导致 锅炉 受 热 面积 灰 加 重 , 炉 宽 度 方 向受 热 面 不 同 管 屏 间热 偏 差 增 加 , 热 面 超 温 加 重 , 烟 温 度 升 沿 受 排
高等不利影响 ; 粉过粗会导致着火恶化 , 煤 飞灰 及 大 渣 含 碳 量 升 高 等 问 题 。实 际 运 行 过 程 中 最 佳 煤 粉 细 度 的
第2 第2 5卷 期
21 0 1年 3月
发 也 泛 备
POW E R EQU I M ENT P
Vo 5,NO 2 L2 .
M a . 2 1 r O 1
W 形火 焰 锅 炉 煤 粉 细 度 对 燃 烧 过 程 的 影 响
王 川保 程 智 海 金 , ,
鑫 张 福 祥 ,
h s b e o n h tt o fn o lp r il sma e d t r b e u h a e v e s c u l to n h a a e n f u d t a o i e c a a tce y l a o p o l ms s c s h a ir a h a c mu a i n o e t s r a e o o l r n r a e e e a u e d v a i n b t e if r n u e p n l a o g wi t ie to f u f c f b i ,i c e s d t mp r t r e ito e we n d f e e tt b a e s l n d h d r c i n o e f r a e,mo e s v r v r e tn f h a u f c n i h rd s h r et mp r t r ffu a r .W h r a un c r e e eo e h a i g o e ts r a e a d h g e ic a g e e a u e o l e g se e ees
华北电力大学热能锅炉原理复试必背简答题

名词解释:活化能P86:表示燃料的反应能力。
绝大多数参与反应的分子能量处于平均水平,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活化能。
活化能使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达到开始进行化学反应状态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用E1表示。
标准煤P26:安照规定,收到基发热量为29310kJ/kg的煤为标准煤。
可磨性系数P63:煤被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的难易程度称为煤的可磨性系数。
将质量相等的标准煤和实验煤由相同的初始粒度磨制成细度相同的煤粉时,消耗的能量的比值。
循环倍率P237:上升管中实际产生一公斤蒸汽需要进入多少公斤水,即K=G/D1、什么是煤的工业分析?化学分析?简述其中各成分对煤燃烧的影响(灰分、挥发份、水分、碳)。
P22-23 DP60元素(化学)分析: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
包括:C H O N S A M工业分析:在一定的实验室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份、固定碳和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叫做工业分析。
碳:碳是煤中含量最多的可燃元素,发热量较大,其中包含挥发份和固定碳,固定碳燃点较高,不易着火和燃尽。
水分:水分增加会使锅炉内温度下降,影响燃料的着火,并增大排烟损失,也会加剧尾部受热面的腐蚀和堵灰。
(水分多,燃料燃烧有效放热量便减少;水分多,增加着火热,推迟着火;水分多,降低炉内温度,使着火困难,燃烧也不易完全,增加机械和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水分吸热变成水蒸气排出,增加排气量而使排烟热损失增大,降低锅炉热效率;同时为低温受热面的积灰、腐蚀创造了条件;水分增加,提高过热气温;会给煤粉制备增加困难;但水分多,水分蒸发后,会使煤粉颗粒内部的反应表面积增加,从而提高着火能力和燃烧速度。
)灰分:灰分的存在不仅使单位燃料量的发热量减少,而且影响燃料的着火和燃尽,也是造成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磨损的主要因素。
(灰分增加,煤中可燃成分相对减少,降低发热量,且灰分熔融吸收热量,排渣带走大量热量;灰分多,在煤粒表面形成灰分外壳,妨害煤的燃烧,使煤不易燃尽,增加机械不完全热损失;灰分多,使炉膛温度下降,燃烧不稳定;灰分多,磨损受热面,受热面积灰,增加排烟温度,降低锅炉效率;灰分多,产生炉内结渣,腐蚀金属;增加煤粉制备的能量消耗;造成环境污染。
火力发电厂锅炉结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火力发电厂锅炉结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锅炉结渣问题是煤粉炉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结焦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直接导致了过热器的热偏差增大。
如果结焦部位处在水冷壁处那样就对自然循环锅炉的水循环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如果是燃烧器喷口处结焦,会对气流的正常喷射造成影响,导致锅炉内空气动力工况遭到破坏,严重时有可能引起锅炉的灭火,严重的结焦会迫使锅炉停止运行,因此,锅炉结焦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锅炉结焦之后首先考虑的除焦问题,但是因为除焦历时时间较长,因此造成了炉膛底部灌进了过多的冷风,直接导致燃烧室的温度降低,燃烧不稳定甚至灭火的情况都是极易发生的。
再者,除焦工作是一项工作强度与危险性都非常高的劳动,无疑增加了除焦人员工作时的安全隐患。
第三,由于过热器处结焦,使锅炉通风处阻力变大,直接引起用电量的增加,增加厂里的成本;结焦还会引起受热面温度超过普通温度、锅炉内通风不充足等,使机组的使用寿命降低。
究于以上的因素,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将锅炉结焦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如下。
1 锅炉结焦的原因分析锅炉结焦的原因较多而且在煤粉炉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锅炉内高温处熔化或软化后的灰接触到受热面自后,粘附在受热面上久而久之形成的积灰。
加上灰本身的导热性能差,导致积灰内外表面的温差大(外表面温度升高),积灰导致了管壁面的粗糙度增加,自然软化后更多的灰容易粘附在粗糙面上,灰渣外围的温度越高、覆盖的灰越多,因此积的灰层也是越来越厚,当灰渣的温度达到了熔点之后,灰渣会变成液体流进附近的受热面管上,长期导致结渣的面积扩大,形成了结焦。
归结一下,锅炉结焦主要与锅炉的设计、燃烧器的布置、安排方式以及煤种等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1 煤粉细度的影响粗的煤粉具有燃烧时间长的优点,但是如果煤粉中粗煤粉的比例增大之后,由于煤粉过粗,则极为不利燃料的燃尽,甚至可能导致火焰拉长,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炉膛出口处的灰因为处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发生软化或者熔化的现象,容易造成炉膛出口处结焦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浓度,氧,点火能量。
水分的影响: 煤粉水分影响流动性与爆炸性。
☻ 水分高:流动性差,易堵,粉仓搭桥。影响着火与燃烧。 ☻ 水分低:自燃与爆炸。干燥耗能增加。
煤粉细度 Rx
煤粉的细度Rx(Dx) 用具有标准筛孔尺寸的筛子进行筛分测定。如 筛孔边长为xμm,煤粉过筛后,漏下去的煤粉质量为b,留在筛子上 的煤粉质量为a,则煤粉细度可用筛子上的剩余率或通过率表示
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煤粉浓度下, 煤粉越细, 进行 燃烧反应的表面积就会越大, 而煤粉本身的热阻却 减小, 因此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更快达到着火; ☻煤粉细度R90 由10% 减小到5% 时, 着火温度降低 了239 ℃, 着火距离缩短了130 mm;
☻煤粉细度R90由20% 减小到10%, 着火温度降低了 36 ℃, 着火距离缩短了70 mm, 变化幅度减小。 因此, 仅从促进低挥发分煤着火稳燃的角度考虑, 煤粉细度R90为5%是一个较好选择。
☻由于高温空气与煤粉气流温差较大,在与煤粉气 流混合时其温度略有降低; ☻随着煤粉脱出挥发分及挥发分的着火燃烧,周围 烟气温度又开始升高; ☻当烟气温度突升时,煤粉开始着火,本文以烟气 温度突升时所对应的距离为着火距离。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图2
煤粉浓度与着火距离的关系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煤种特性 ☻加热环境的温度 ☻加热时间的长短
daf
T越高,Vdaf越大。
时间越长,Vdaf越大。
煤粉越细,Vdaf越大。
☻煤粉颗粒的直径
挥发分对燃烧的影响
着 火 温 度 ( )
℃
Vdaf (%)
Vdaf (%,) 挥发分对着火温度的影响
挥发分对稳燃负荷的影响
煤粉气流着火指数与挥发分间的关系
1000
着火难 易指标
着火与燃烧特性的概念
着火
由缓慢的氧化反应迅速过渡到剧烈自动加速反应 过程,反应系统的温度出现阶跃性升高。
燃烧特性
反映燃料着火难易、燃烧稳定性、燃烧速度、燃
烧效率、不同阶段燃烧动力学规律的燃烧技术指
标。
燃烧特性指标
各种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反应动力学 的准确数学描述,即阿累尼乌斯定律中 K0、E的准确数学描述。
场条件的制约,合理的煤粉平均粒径
为50~70 μm。
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将数值模拟部分结果图2与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如图4 所示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规律。2 种方法所得结果趋势相同。 着图 火 温实 度验 的所 关得 系煤 粉 浓 度 与 4
结论
数值模拟及实验结果表明:
当一级筒入口的煤粉浓度为0.8kg/kg 时着火距离最短;
煤粉细度对燃尽率的影响的研究
• 煤粉细度变化对燃烧特性影响的试验条件见表3
煤粉细度对燃尽率的影响的研究
随着煤粉粒度减少, 即煤粉细度R 90 由20%、10% 减小 到5%, 飞灰含碳量 由7. 71%、6 . 22%降低到0. 45%。 可见, 当煤粉细度 R90 为5% 时, 煤 粉燃烧非常充分。
煤粉细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的研究
根据表3 试验条件得到燃煤细度变化时的燃 烧特性为:
☻随着煤粉细度逐渐变小, 即煤粉细度R90 由20%、10% 减小到5% , 着火温度由1 258、 1 222 ℃降低到983 ℃ , ☻着火距离由350、280 mm 缩短到250mm, ☻变化基本是线性的。
煤粉细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的研究
黄子涵
影响炉内燃烧的因素
——煤粉细度、煤粉浓度
目录
煤粉的性质
煤的着火与燃烧特性
1 2 3
煤粉气流的着火与燃烧
煤粉细度与浓度对燃烧的影响研究
4
第一章 煤粉的性质
煤粉的一 般性质
煤粉细度 Rx
煤粉均匀 性系数n
煤的可磨 性系数
煤粉的一般性质
形状不规则:d<500μm 20~30μm多。 良好的流动性: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大量的空气,输送方便。 自燃和爆炸性:吸附了大量空气,缓慢氧化,温升,达着火温度自 燃。适当的条件下引起爆炸。
☻焦碳的燃烧过程决定了煤燃烧过程的长短与燃烧
效率。
煤粒子的着火机理与燃烧物理模型
火焰
挥发分煤粒子周围挥发 分的浓度较低
煤粒子周围挥发分的 浓度较高,达到着火 所需的最低浓度
煤粒子周围的挥 发分着火燃烧
燃烧过程中煤粒型态变化物理模型
缩核模型:
等径模型:
爆裂模型:
基本结论
小的煤粉颗粒比大颗粒更易于着火;
R200< R90, n为正值;
☻ 当R90一定时,n值越大,则R200越小,说明煤粉中过粗的煤粉较少;
☻ 当R200一定时,n值越大,则R90越大,说明煤粉中过细的煤粉较少。
n值越大,煤粉中过粗和过细的煤粉均较少,即煤粉粒度分布较均匀。
☻ n取决于磨煤机和粗粉分离器的型式,一般取n = 0.8~1.2。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煤粉浓度的增加,着火距离 首先减小,当煤粉浓度为0.8 kg/kg 时降为最低, 然后又随煤粉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主要因为煤粉浓度低时,煤热解释放出的挥发 分含量较少,其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少; ☻随着煤粉浓度继续增加,煤粉释放的挥发分足够 多,其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加热煤粉气流,使 得着火距离缩短,煤粉浓度为0.8 时着火距离降至 最短; ☻煤粉浓度继续升高,其升温所需热量随之增加, 不利于挥发分的析出,致使其着火距离延长。
FI(℃ )
800 600 400 2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Vdaf(%)
着火难易指标
煤的反应活化能E:
燃料的反应活化能越低,着火越容易,燃烧速度越快;
着火温度Ti:
煤粉粒子或煤粉气流开始着火燃烧时的温度,为着火温度。
着火的显著标志就是反应系统的温度一阶跃升高。
着火指数FI:
表2 各工况入口条件的选取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 数学模型
对于气相湍流模型,本文使用标准k-ε 双方程模型。在三 维直角坐标系,控制方程统一形式为: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图1
不同煤粉浓度下烟气温度沿轴向趋势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图1 为稍偏离中心线,y=−0.04 m 时烟气温度在 不同煤粉浓度下沿轴向变化趋势。
煤粉燃烧的一般过程 煤粒子的着火机理与燃烧物理模型 燃烧过程中煤粒型态变化物理模型 煤粉气流的燃烧稳定性(着火与熄火)
燃烧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影响燃烧稳定性的因素
煤粉燃烧的一般过程
煤粉喷入炉内后,煤粉粒子经历的过程:
加热升温 水分析出 挥发分析出
挥发分着火燃烧
焦碳着火、燃烧与燃烬
☻挥发分的析出、着火燃烧,对煤粉气流的着火与 燃烧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制取200× 400目窄筛分煤粉试样,使煤粉高度离散地缓慢通 过炽热的试验炉膛,取能使煤粉颗粒着火的最低炉膛温度 为煤粉颗粒的着火指数。
煤粉浓度对煤粉气流着火指数(℃ )的影响
煤粉浓度 (kg/kg) 0.2
阳沁无烟煤
黄陵烟煤
无烟煤/烟煤 =7/3
无烟煤/烟煤 =3/7
1000 970 950
740 720 705
煤粉细度对着火的影响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煤粉细
度从平均粒径34 μm 增加到81 μm,求得煤粉细度与着火距离的
关系(图3)。
煤粉细度对着火的影响
图3 煤粉细度与着火距离关系
煤粉细度对着火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煤粉平均粒径增大
,着火推迟;
☻但太小的煤粉粒径并没使着火显著提
前,且煤粉细度受到磨煤机和其它现
谢谢观赏
煤的可磨性系数
煤的可磨性系数表示煤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的难易程度。
BTN 全苏热工研究所(BTH) K km
在风干状态下将质量相等的标准煤和试验煤由相同的粒度磨制成相同 的细度时,消耗的能量之比
BTN K km <1.2 为难磨煤
BTN K km >1.5 为易磨煤
哈氏可磨性指数 HGI
HGI< 62 为难磨煤
合理的煤粉平均粒径为50~70 μm。
煤粉细度对燃尽率的影响的研究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两种煤种, 利用沉降炉进行燃烧试验, 以考察不同煤种以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配煤着火、 燃烧、燃尽、结渣以及污染排放特性。 ☻以炉膛温度1 300℃、过量空气系数1. 2、煤粉细 度R90 = 10% 作为主要试验条件, 研究各种配煤的 燃烧特性; ☻针对不同的煤粉细度( R90= 5%、10%、20% ),得 到配煤的燃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煤 粉 细 度 对 着 火 的 影 响
煤 粉 细 度 对 燃 尽 率 的 影 响
煤 粉 细 度 对 燃 烧 特 性 的 影 响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煤质情况
机组实际燃烧用褐煤,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见表1
煤粉浓度对着火的影响研究
模拟工况
模拟运行中的关键参数的变化对点火过程的影响,包括高 温空气速度、一次风速、一次风煤粉浓度、煤粉细度等。
800 775 760
765 745 730
0.4
0.6
0.8
940
695
750
720
煤的燃烬特性
煤粒从着火开始至完全
燃烧时所需的时间 t;
从着火开始,在规定的
燃烬特性通常在 差热天平中通过 TG曲线得到。
时间内所燃烬的份额 r
。
影响燃烬特性的主要因素:
煤种
燃烧温度 细度 氧气浓度
第三章 煤粉气流的着火与燃烧
Te Ti
Te—燃烧室的环境温度; Ti—燃料的着火温度。
此时的稳定性指标即为燃烧室内的温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