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对蚌埠的介绍

蚌埠市概况蚌埠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的第四大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蚌埠地处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的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1. 历史文化蚌埠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
公元前770年左右,蚌埠成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重要都城之一。
随着历史的演进,蚌埠逐渐成为商贸、文化和教育中心。
在历史上,蚌埠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文化人物。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明代文学家杨慎《世说新语》之作者杨雄以及清代画家郑板桥。
他们为蚌埠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2. 经济发展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蚌埠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纺织、化工等产业在蚌埠市占有重要地位。
蚌埠还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
近年来,蚌埠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跨越。
3. 名胜古迹蚌埠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名胜古迹:3.1 蚌山风景区蚌山风景区位于蚌埠市中心,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这里山清水秀,植被茂盛,是人们休闲度假和登山健身的好去处。
3.2 杨慎故居杨慎故居是明代文学家杨雄的故居,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
故居建筑保存完好,展示了明代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3.3 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位于蚌埠市区,是为纪念清代画家郑板桥而建立的。
馆内陈列了郑板桥的作品和生平事迹,展示了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4. 美食文化蚌埠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以徽菜和蚌埠特色小吃为主要代表。
徽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法和口味而闻名于世。
蚌埠特色小吃有“大肉包子”、“炒肝”、“鸡汤面”等,口感鲜美,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5. 教育与科研蚌埠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安徽师范大学和蚌埠医学院。
蚌埠市历史文化

蚌埠市历史文化蚌埠历史文化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相传,涂山一带曾是原始社会后期涂山氏聚居的地方。
涂山脚下的禹会村,据说是当年治水英雄大禹大会诸候之地。
至今这里仍流传着大禹治水三楚人抱璞石-卞和洞。
过家门而不入的许多动人事迹。
荆山的卞和得到和氏璧,为献与楚王,竟历经三朝,被削双足,可歌可泣。
同时,因蚌埠北为淮河冲击平原,南为低山丘陵,淮河一天然屏障横贯中间,成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瑞雪白乳泉代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初年,楚汉相争的决胜战役垓下之战就发生在固镇县的濠城集,这里至今仍流传着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传说故事。
蚌埠东郊的曹山,据说因三国进曹操曾驻兵于此而得名。
东鲁山、西鲁山则是同时代鲁肃屯兵处。
到了南宋,淮河成了抗金前沿阵地,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这里留下著名诗篇。
元末朱元璋在濠州今凤阳起兵后,其子朱沐英也曾在蚌埠市区东郊锥子山练兵,至今山上仍有当年点将台、饮水池等遗迹。
明代开国元勋汤和葬于曹山南麓,其墓“东瓯王墓”现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秀丽的风景和便利的交通,曾吸引过无数文人骚客流连忘返。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梅尧臣等都在此留有诗作。
在近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宋玉琳、程良又成为蚌埠人民的骄傲。
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世界十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又称蚌埠会战就发生在这一代。
历史名山,兵家要地,帝王之乡,人杰地灵,是蚌埠最鲜明的文化特色。
这座兴起于上世纪初津浦铁路通车、被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的城市其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大禹文化、花鼓灯艺术、双墩古人类文化等领衔的国家级、世界级文化资源集中在此,一代风骚的帝王文化、享誉世界的民间文化、与代表人类古代文明成就的远古文化和谐共生,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极其少见而珍贵的。
帝王故里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的第一个朝代,它的缔造者禹和启皆出自以涂山为中心的蚌埠地区。
在这里,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个首领大禹结婚、生子、会诸侯,开启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大幕。
蚌埠是汉高祖刘邦决战项羽成就帝业的历史重地。
蚌埠历史分析报告

蚌埠历史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将对中国安徽省的蚌埠市进行历史分析。
蚌埠市是安徽省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该省的七大城市之一。
通过对蚌埠市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2. 城市概况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55′至33°32′之间,东经116°42′至117°27′之间。
总面积5654.59平方千米,辖区下辖3个市辖区和4个县。
蚌埠市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
同时,蚌埠市还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之一。
3. 历史背景蚌埠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
在这个时期,蚌埠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和交通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蚌埠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农业和手工业城市。
在清朝时期,蚌埠成为徽商的中心之一,徽派文化得以繁荣发展。
4. 经济发展蚌埠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和农业。
工业方面,蚌埠市主要以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为主导,拥有多家知名的重工业企业。
农业方面,蚌埠市的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等。
近年来,蚌埠市也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逐渐崭露头角。
5. 城市规划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蚌埠市积极进行城市规划。
目前,蚌埠市已经确定了多个城市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
其中,重点项目包括城市交通网络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等。
蚌埠市还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6. 文化遗产蚌埠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
其中,蚌埠的徽派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
徽派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富有艺术感的设计而闻名,蚌埠市的徽派建筑群集中分布在市区内多个地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7. 名人故里蚌埠市是众多名人的故乡,出过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
蚌埠的传统文化

蚌埠传统文化一、蚌埠文化:蚌埠城市年轻,历史古老。
蚌埠文化品位高,独特性强。
大禹文化、花鼓灯艺术、双墩古人类文化等国家级、世界级文化资源集中在一个城市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我们这座城市既有领一代风骚的帝王文化,又有享誉世界的民间文化,还有代表人类古代文明成就的远古文化,这都是极其珍贵的,是一笔巨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资产。
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和一条捷径,蚌埠对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越早、步伐越大,蚌埠发展得就会越快,影响力就会越大。
1、历史沿革:蚌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古资料证明6万年前已有人类在今五河境内活动。
距今七千多年前,蚌埠境内已有大量人类定居。
现已发现此类遗址数十处。
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率10万楚军从陈下(今河南淮阳)败至垓下(今固镇濠城集),被数十万汉军围困。
项羽兵败南逃,史称“垓下之战”。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发迹于今天的凤阳。
时至1912年,津浦铁路全线贯通,蚌埠发展全面提速, 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2、蚌埠文化定位:蚌埠,古采珠之地。
蚌埠有文化摇篮、帝王故里、歌舞之乡之美誉。
⑴蚌埠作为文化摇篮依据:“巍巍涂山兴华夏,滔滔淮水母亲河”,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7300年前的文明曙光。
1985年蚌埠北郊吴郢乡双墩古遗址发掘出士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蚌器和骨器等,陶器上刻画符号近600多种,刻画图像线条流畅、造型生动,纹面陶塑人头像为国内罕见。
经鉴定该处为7300年前新石器早中期文化遗址。
中国科技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王昌燧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说,双墩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
现已聘请我国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考古专家在蚌埠工作两年做考古挖掘报告和整理修复出土的各种珍贵文物,结果将十分喜人。
蚌埠家乡文化介绍作文

蚌埠家乡文化介绍作文在安徽的东北部,有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那就是我的家乡——蚌埠。
说起蚌埠,可能很多人对它并不是特别了解,但这里独特的文化可是别有一番韵味。
蚌埠的历史就像一部精彩的长篇小说。
从大禹治水时期,蚌埠这片土地就开始书写它的传奇。
相传大禹治水时,在蚌埠境内的涂山娶了涂山氏女为妻,并且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
这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蚌埠人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精神的源头。
要说蚌埠的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花鼓灯。
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去看过一场花鼓灯表演,那场面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表演的场地就在村子里的一片空地上,十里八村的人都围了过来,那叫一个热闹!演员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手持花鼓和扇子,一扭一跳之间,仿佛把整个春天都带到了我们面前。
领舞的是一位大妈,她的动作那叫一个灵活!只见她手中的扇子时而像蝴蝶翩翩起舞,时而像疾风骤雨,快速地翻动着。
她的眼神充满了热情,嘴角始终挂着笑容,仿佛在和每一位观众交流。
她的脚步轻盈,每一步都踩在鼓点上,“咚咚咚”的鼓声和她的动作配合得完美无缺。
在她身后的演员们也毫不逊色,他们组成了各种队形,一会儿是圆形,一会儿是方形,一会儿又变成了一条长龙。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却又各有特色。
有的演员把花鼓敲得震天响,有的则把扇子舞得呼呼生风。
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大家都被这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
除了花鼓灯,蚌埠的美食文化也让人流连忘返。
蚌埠有一道著名的小吃叫“烧饼夹里脊”。
这烧饼可不是一般的烧饼,它是用特制的炉子烤出来的,外皮酥脆,内里软糯。
刚出炉的时候,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再夹上一块鲜嫩多汁的里脊肉,刷上特制的酱料,那味道,简直绝了!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门口的小吃摊买了一个烧饼夹里脊。
摊主熟练地把烧饼从炉子里拿出来,用刀从中间划开,然后把炸好的里脊肉、生菜、豆皮等食材放进去,再刷上一层厚厚的酱料。
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烧饼的酥脆和里脊肉的鲜嫩在嘴里交织在一起,酱料的味道恰到好处,既不会太咸,也不会太淡。
安徽省蚌埠

安徽省蚌埠安徽省位于中国的中东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蚌埠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城市,也是该省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蚌埠市位于江淮平原的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本文旨在介绍蚌埠市的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文化特色以及旅游资源。
一、人文历史蚌埠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2,500多年前,蚌埠地区就有人类的活动,这里曾经是古代历史文化名城淮上之一。
蚌埠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而闻名于世。
蚌埠市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出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历史名人,包括魏源、梅兰芳等。
二、经济发展蚌埠市是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也是中国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蚌埠市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特别是钢铁、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等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蚌埠市拥有一流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大型企业和投资者。
同时,蚌埠市也致力于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引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三、文化特色蚌埠市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深受游客和研究者的喜爱。
蚌埠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这里有着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
蚌埠戏曲和民间艺术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之一,其中以蚌埠豫剧和蚌埠土鼓最为有名。
此外,蚌埠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如蚌埠的齐云山放生节,是当地的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
蚌埠还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乡,这里的陶瓷制作、漆器制作、织锦等手工艺品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旅游资源蚌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的到访。
蚌埠的自然景观非常优美,有着许多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如蚌埠湖、齐云山等。
蚌埠湖位于蚌埠市区的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之一,被誉为“沿江明珠”。
湖区风光秀丽,湖水清澈,湖畔的公园和景区非常适合休闲和观光。
齐云山位于蚌埠市的南部,是一座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山岳风景名胜区,这里有着壮丽的山势和庄严肃穆的寺庙。
除了自然景观,蚌埠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人文景点。
蚌埠有哪些历史典故

蚌埠有哪些历史典故大禹治水圣地大禹治水圣地涂山,即位于今天的怀远县有4A级涂荆山风景区,涂山也是当年大禹治水时会诸侯之地,他在此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现存有涂山庙、启母石、禹会村、千年银杏、圣泉、灵泉等胜迹。
每年农历3月28日前后3天为禹王庙会,远近百姓纷纷前来祭祀朝拜,感戴大禹的治水功德,场面盛大。
和氏璧发现之地与涂山隔河相望的荆山,就是春秋时和氏璧发现之地。
在荆山西面,仍存有卞和抱玉之地——“卞和洞”。
相传当年卞和在此发现绝世美玉,献给楚王,却不为楚王所识,卞和所献的璧玉,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和氏璧。
荆山还有苏东坡赞誉的“天下第七泉”——白乳泉以及望淮楼、启王宫等名景。
特别是到六月石榴开花之时,满山石榴花似火燃烧,其景美不胜收。
霸王别姬的垓下古战场在固镇镜内,还有一处楚汉相争鏖战之处——垓下古战场,现留有霸王城、韩信点将台、虞姬墓等遗迹。
霸王别姬的故事就发生在蚌埠,很值得一游。
垓下不仅因古霸王别姬而出名,还因其是春秋战国的古城而引起中国考古界的震惊,垓下古城的发现与发掘,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龙兴之地凤阳(凤阳属于滁州市)蚌埠东20公里处的凤阳县,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现有明代皇陵、朱元璋早年出家的宝刹古寺——龙兴寺,有禅窟寺,有明代初期的中都城古建筑和石碑碣,还有号称“江北第一溶洞”的韭山洞。
美丽的龙子湖公园在蚌埠东郊,有一片湖泊,相当于四个西湖的面积相传朱元璋儿童时代曾在这里放牛,此湖后被人称为龙子湖。
经过整治,龙子湖公园已经成为十分美丽的4A级风景区。
在风景区,还有明代所建的汤和墓,墓前存有石人石兽。
龙子湖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内湖,水面面积8.4平方千米。
蚌埠介绍-蚌埠简介PPT(经典版)

谢谢大家
4
美食文化
湖沟烧饼
湖沟烧饼,又名马蹄酥,是安徽省固镇县传统 名点,因产于湖沟镇而得名。
其以小麦面粉、芝麻为原料,用多道工序制作 而成。制成后,香酥可口,稍嚼即烂,外脆里 嫩。
沱湖螃蟹
沱湖螃蟹,安徽省五河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 产品。
沱湖螃蟹“青壳、白肚、金爪、褐螯”,体色纯 正,体格健壮有力。成蟹壳肉盈实,膏脂丰腴。 蟹肉微甜、味鲜,蟹壳簿而脆钙质含量高。
蚌埠城市介绍
素有“珍珠城”的美誉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距 今 7000 多 年 前 , 蚌 埠 地 域有人类活动踪迹。夏朝 时,现蚌埠西和怀远县属 涂山氏国,市区东部属钟 离国。 蚌埠地域曾为淮夷族聚居 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 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 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
蚌埠
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淮河中 游,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 铁和京福高铁的交汇点;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河流 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安徽省旅游中心 城市、合肥都市圈 。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 城之3、旅游景点
龙子湖
龙子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境内, 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主要由龙湖、曹山、雪华山、西芦山及锥子山 组成。
3、旅游景点
凤阳
蚌埠东20公里处的历史文化名城凤阳县,为明 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有国家4A级 景区两处狼巷迷谷和小岗村。
3、旅游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市,简称蚌,别名珠城。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和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
位于华北平原南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同时也是安徽最大的高铁枢纽,京沪高铁、合福高铁(合蚌高铁段)在蚌埠交汇,淮河穿城而过,临近凤阳、南京。
由于古代盛产河蚌,从而得名“珠城”。
1947年初蚌埠设市,直属安徽省,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部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固镇县、五河县交界。
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怀远县相连。
津浦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
蚌埠市及所辖三县总面积5950.72平方公里。
东端至五河县浮山峡山口,西端到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颜李庄,东西长135公里;北端至固镇县大韩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线,南端到怀远县常坟镇新桥村新庄,南北宽86.5公里。
市区总面积610.55平方公里。
气候蚌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交界地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阴雨绵绵;夏季炎热,可称“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蚌埠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城市简介蚌埠(bèng bù)位于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安徽省第一个建市的地级市,是安徽省经济命脉,是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被称作两淮重镇、沪宁咽喉。
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福高速铁路也经过蚌埠,蚌埠设有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
蚌埠是中国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常住人口3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5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
交通便利、基础雄厚、物产富饶、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人民好客,是蚌埠的主要特点。
蚌埠标志市标——《蚌埠之珠》《蚌埠之珠》图案以“中国蚌埠”英文开头字母“C”和“B”与一颗夺目的珍珠组合造型,线条同时也似飞舞的彩带和奔流的淮河,整体还似一个舞动的花鼓灯人形,结合红色外围,恰似一轮冉冉升腾的旭日,突出珠城蚌埠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舞动的花鼓灯人形与奔流的淮河有机交融、相互映衬。
线条活力四射、激情勃发,包含着前进的动力和气势,象征蚌埠经济社会事业飞速的发展步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彰显着新时期蚌埠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时代风貌。
整体看,图案也似一只打开的河蚌吐出一颗璀璨的珍珠,与舞动的花鼓灯人形和奔流的淮河结合,体现了蚌埠作为中部崛起的明星城市超强的竞争力,淮河文化源头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和当代蚌埠城市精神丰富内涵。
外围一轮喷薄而出的旭日灿烂光华,体现了珠城蚌埠新时期展现出的蓬勃生机和美好未来。
市歌——《美丽珠城》蚌埠市市歌——《美丽珠城》歌词高度凝练,言简意赅,明白晓畅,富有诗意。
句句紧扣蚌埠特点,充分表达了赞美蚌埠、热爱蚌埠、建设蚌埠、奉献蚌埠的共同心声,以及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
曲调悠扬婉转而又酣畅大气,民族风格浓郁,具有淮河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城市精神主题词当代蚌埠城市精神主题词——禹风厚德孕沙成珠务实开放创业争先。
蚌埠地标性建筑——淮河文化广场蚌埠淮河文化广场,位于蚌埠市新城综合开发区,原蚌埠老机场地区,广场总占地1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3亿元,广场工程于2002年11月奠基,2006年10月1日才落成开放。
是适应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兴建的现代化城市广场。
人口概况2009年末,全市(含县)总户数103.38万户,总人口360.64万人,比上年增加2.33万人,增长0.7%。
其中市区92.5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5.7%;县区人口268.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4.3%。
在全市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0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19万人,增长1.2%,占人口28.1%;农业人口259.19万人,比上年增加1.14万人。
全市男性186.82万人,女性173.8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7.47:100 (以女性人口为100)。
开发区蚌埠作为安徽省改革开放的一级开放城市,是安徽开发区的最密集度地方之一,拥有着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和近10个省级开发区。
下辖县市各拥有一个省级开发区,乃是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
蚌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皖北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蚌埠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高新区的城市)蚌埠经济开发区蚌埠沫河口经济开发区蚌埠高铁新城开发区固镇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怀远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城经济开发区五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还有四个城市开发区,城南新区(蚌埠南扩的先导区)淮上新城开发区(蚌埠浦东,西联的战略区,将会和怀远县城接壤)滨湖新区(安徽省第二个滨湖新区,龙子湖将完全成为蚌埠内湖)高铁新区(打造安徽一流的的开发区低碳,绿色,可循环……)湖东新区(以高铁新区作为核心区的,是蚌埠东进的战略区,建成后将连接凤阳新城)交通优势蚌埠地处淮河中游,面向长三角,背靠中原大地,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华东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安徽淮河的航运中心,是皖北的公路运输中心。
所以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
且蚌埠到济南、上海、南昌、郑州、青岛、武汉等主要城市几乎是等距离。
水路交通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
安徽省淮河的航运中心。
皖北的水路运输中心。
省交通运输厅、水利厅与蚌埠市市政府联手打造淮河航运中心。
水路运输优势明显。
蚌埠地处淮河中下游,坐拥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建立加快蚌埠水运发展的合作机制,打造淮河黄金水道,提升蚌埠的交通地位,不仅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把蚌埠打造成皖北的中心城市需要,也是构筑全省水运网络,提升全省水运优势的需要,交通部门将全力支持蚌埠市的水运事业发展新港年吞吐量达百余万吨,拥有数个千吨级泊位。
蚌埠港可四季通航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
铁路交通蚌埠市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交通优势明显。
蚌埠是安徽省的铁路中心,华东铁路运输网的重要节点,全国的交通枢纽城市。
蚌埠设有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原上海铁路局蚌埠分局)。
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在蚌埠交会。
蚌埠火车东站现为一等货运站,拥有华东地区大型的货运列车编组站及大型的集装箱货场。
蚌埠火车站为安徽仅有的3个一级客运站之一(合肥、阜阳、蚌埠,其他的皆是二类站)。
日接发图定列车146列。
京沪高速铁路经过蚌埠,并设立蚌埠南站,正在建设的京福高速铁路由蚌埠南站引出。
目前,投入使用的蚌埠南站是安徽省境内最大的高铁站。
蚌埠南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沿线七大客运站之一,站房规模20000平方米,道场共24股线路,设7处500米站台,可同时停靠13对列车。
乘京沪高铁,1小时可抵南京、2小时可抵上海、3小时可达北京。
现已通车的京沪高铁在蚌埠将有四十余趟高铁停靠蚌埠南站。
从蚌埠乘火车可直达国内22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拉萨、西宁、成都、西安、兰州、银川、太原、石家庄、济南、郑州、合肥、南京、南昌、杭州、福州、贵阳、昆明);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10多个沿海城市(大连市、秦皇岛市、烟台市、东营市、青岛市、连云港、宁波市、温州市、台州市、厦门市)。
公路交通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重点打造的公路运输中心,皖北高速公路的中心城市,所以皖北的高速公路皆是由蚌埠扩散。
目前蚌埠市的高速外环已经形成,公路运输四通八达,蚌埠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高标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与国道、省道相联结。
蚌京高速公路、蚌福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蚌洛高速公路、蚌连高速公路,蚌淮高速公路、徐明高速公路,蚌埠环城高速公路。
空航运输蚌埠现有军民两用机场,不久的将来可以开辟通向全国的民航支线。
蚌埠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70公里,距合肥骆岗国际机场130公里,目前已开通合肥机场蚌埠候机楼。
规划建设的蚌埠仁和集机场将是安徽省民航运输的重要节点。
未来前景国家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和京福高速铁路,设蚌埠南站。
蚌埠高铁客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沿线七大客运站之一,站房规模20000平方米,道场共24股线路,设7处500米的长站台,可同时停靠13对列车。
正在筹备待建的京福高速铁路也将从蚌埠南站引出。
作为未来京沪高铁与京福高铁的联结站和安徽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高铁枢纽,蚌埠高铁客站定位为全国一流的标志性建筑。
预计2015年停靠列车40对(其中4对始发),2020年停靠列车73对(其中8对始发),2030年停靠列车92对(其中11对始发)。
届时1小时可达南京、2小时可抵上海、3小时可达北京。
轨道交通蚌埠交通研究院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轨道二号线,(根据蚌埠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基数在2020年建成通车)公共交通系统BRT快速公交系统也提上日程,在十二五内会建成通车。
届时会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综合公共交通运输。
城市内现有公交系统完善,遍布全市,方便市民出行。
蚌埠网络在蚌埠地区的网站门户有:蚌埠淮河社区、蚌埠玩乐网、蚌埠论坛、蚌埠人。
在里面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蚌埠的人文气息。
矿产资源蚌埠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化普遍,矿产资源丰富。
根据地质研究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以中小型矿居多,已发现矿床(点)38处,矿种约22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金、银、铜、铁、镍)、非金属矿产15种(萤石、云母、钾长石、蛇纹岩、重晶石、石棉、石灰岩、砖瓦用粘土、花岗岩、建筑用石料等),另外还有能源矿产煤和矿泉水等。
旅游资源蚌埠市作为安徽省的旅游集散地之一,皖北的旅游中心。
旅游资源明显,蚌埠市山水相连,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众多。
璀璨的古代文明蚌埠拥有璀璨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7300年前的双墩文化,坐落在蚌埠市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双墩村的“双墩遗址”,是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淮河文化的突出代表。
大禹治水圣地大禹治水圣地涂山,即位于今天的怀远县有4A级涂荆山风景区,涂山也是当年大禹治水时会诸侯之地,他在此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现存有涂山庙、启母石、禹会村、千年银杏、圣泉、灵泉等胜迹。
每年农历3月28日前后3天为禹王庙会,远近百姓纷纷前来祭祀朝拜,感戴大禹的治水功德,场面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