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20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即非权力性影响力。
它是领导者凭借自己的个人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而不是权力)凝聚下属,影响下属,指导下发的能力。
2、见教材P3543、见教材P3884、见教材P404和P408答:它是电子政务最重要的涉及精髓,是跨越时间地址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虚拟政府是在以网络建设,政府与公民互动、垂直整合、水平整合阶段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最终得以公民为中心“一站式”和无缝的公共服务,即公民能够在网站上方便地实现所有与政府打交道的事物。
二、单项选择题1、A P3082、C P3243、A P3464、A P342——3435、C P3376、B P3717、C P3248、D9、A P357 10、B P403;三、多项选择题1、A、B、D P3172、A、B、C、D P3153、A、B P3374、B、C P2835、B、C、D P283四、简答题1、答:从作用看,发散思维在思维创新中拓展了思维主见角;而在创新思维中又必须集中于有价值的东西,设定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收敛思维的作用。
二者的关系表现在:在创新的开始阶段,领导者首先要开拓思维的自由度,采取发散思维;而在最终确定创新方案时,则需要以创新目标为核心进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是扩散性思维活动,收敛思维则确定了思维关注的方向,明确了创新的目标。
任何思维创新都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对立统一。
在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在对立中相互转化。
P3132、答:有益冲突的有益性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群体内分歧与对抗,能造成一个各社会部门相互支持的社会体系;二是让冲突暴露出来,恰如提供一个出气孔,使对抗的成员采取适当方式发发泄不满,否则压抑怒气反而会酿成极端反应;三是冲突增加内聚力,组织在外部压力下反而会更加团结,一致对外;四是两大集团的冲突可以显现出它们的实力,并最后达到权力平衡结束无休止的斗争;五是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共存,或为了占用更强大的敌人而结成同盟。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

《行政领导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1.柔性领导: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地行动的领导行为。
2.不充分授权:也称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3.矩阵式: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4.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
他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和生活方式的决定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1.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 B )。
B.人本思想2.从长远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C)。
C.领导力3.在( D )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D.传统社会4.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 A )组织结构。
A.直线式5.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D )D.一长制与委员会制6.任务结构是指( D )。
D.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7.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C )。
C.物质文化8.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 B )。
B.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9.( D )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D.矩阵式10.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B )B.呈正相关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ACDE )。
A.管理体现 C.个人品质 D.知识与技能 E.价值观念与组织文化2.根据内隐领导理论,领导概念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分别是( BCDE )。
B.人际能力 C.个人品质 D.目标有效性 E.才能多面性3.下列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的有( ABCDE )A.政党 B.地位 C.血缘 D.年龄 E.知识4.个人家长式领导主要表现为( ABE )。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标准答案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标准答案————————————————————————————————作者:————————————————————————————————日期: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领导学基础》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1.柔性领导: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地行动的领导行为。
2.不充分授权:也称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3.矩阵式: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4.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
他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和生活方式的决定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1.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 B )。
B.人本思想2.从长远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C)。
C.领导力3.在( D )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D.传统社会4.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 A )组织结构。
A.直线式5.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D )D.一长制与委员会制6.任务结构是指( D )。
D.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7.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C )。
C.物质文化8.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 B )。
B.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9.( D )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D.矩阵式10.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B )B.呈正相关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ACDE )。
国开大学2020年秋季《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3)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三)以组织结构方式为标准对信息沟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种方式。
一、请你分别详细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的优缺点。
(40分)答:下行沟通是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下行沟通的优点有:(1)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全力:(2)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3)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4)下行沟通的缺点: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而且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一方面容易形成一种“权力氛围”影响士气;另一方面会养出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行沟通是指组织中的成员。
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
上行沟通的优点是:(1)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2)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上行沟通所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是: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下级害怕领导打击报复,致使下级不愿意反映真实情况。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下行沟通尚可,而上行沟通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主要表现在:管理层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上行沟通的渠道不顺畅。
人民群众缺乏陈述事实的机会与途径,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下级和下属的权威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等等。
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
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领导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领导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领导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1、柔性领导。
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2、不充分授权。
也称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3、矩阵式。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4、文化生态学。
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
其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同文化的风俗、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有力的决定因素。
二、单选BCDAD DCBDB三、多选ACDE BCDE ABCDE ABE ABE四、简答题(含辨析题)(10*3=30)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单靠某一种制约方式,都可能给权力拥有者留下滥用权力的空间,从而以权谋私,产生权力腐败。
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除了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制约机制外,还应有以道德制约权力的道德制约机制,以及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权利制约机制。
而且这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
2.中国的领导体制演变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的阶段;(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4)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经管教学部丰云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质。
2.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等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3.决策树:“决策树”法是风险决策的一般性方法。
是把决策过程用树状图来表示。
树状图一般由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结点、概率枝、结果点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4.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过多地依赖最近的表现对人做出评价,而不考虑他的全部历史和一贯表现的一种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 A )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A.90% B.70% C.60% D.50%2.领导者素质在内外环境与矛盾的共同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走向( C )。
A.正方向 B.负方向 C.正负两种方向 D.不分正负方向3.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 A )。
A.梅奥 B.马斯洛 C.弗洛伊德 D.赫茨伯格4.缩小应有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而制定的总体设想是( A )。
A.决策目标 B.方案选择 C.发现问题 D.备选方案5.不属于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有( D )。
A.渐进主义 B.积小变大 C.稳中求变 D.最佳原则6.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有( A )。
A.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B.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C.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D.程序性决策和宏观决策7.人力资源区别于物质资源的根本所在是由于它的( D )。
A.开发性 B.增值性 C.时效性 D.能动性8.提出公平理论的人是( A )。
A.亚当斯 B.杜拉德 C.弗洛姆 D.洛克9.( C )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即非权力性影响力。
它是领导者凭借自己的个人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而不是权力)凝聚下属,影响下属,指导下发的能力。
2、见教材P3543、见教材P3884、见教材P404和P408答:它是电子政务最重要的涉及精髓,是跨越时间地址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虚拟政府是在以网络建设,政府与公民互动、垂直整合、水平整合阶段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最终得以公民为中心“一站式”和无缝的公共服务,即公民能够在网站上方便地实现所有与政府打交道的事物。
二、单项选择题1、A P3082、C P3243、A P3464、A P342——3435、CP3376、B P3717、C P3248、D9、A P357 10、B P403;三、多项选择题1、A、B、D P3172、A、B、C、D P3153、A、B P3374、B、C P2835、B、C、D P283四、简答题答:从作用看,发散思维在思维创新中拓展了思维主见角;而在创新思维中又必须集中于有价值的东西,设定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收敛思维的作用。
二者的关系表现在:在创新的开始阶段,领导者首先要开拓思维的自由度,采取发散思维;而在最终确定创新方案时,则需要以创新目标为核心进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是扩散性思维活动,收敛思维则确定了思维关注的方向,明确了创新的目标。
任何思维创新都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对立统一。
在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在对立中相互转化。
P3132、答:有益冲突的有益性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群体内分歧与对抗,能造成一个各社会部门相互支持的社会体系;二是让冲突暴露出来,恰如提供一个出气孔,使对抗的成员采取适当方式发发泄不满,否则压抑怒气反而会酿成极端反应;三是冲突增加内聚力,组织在外部压力下反而会更加团结,一致对外;四是两大集团的冲突可以显现出它们的实力,并最后达到权力平衡结束无休止的斗争;五是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共存,或为了占用更强大的敌人而结成同盟。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领导学》形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领导学》行政领导学第一章导论1. 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单选)(C)。
A. 权力属性B. 服务属性C. 社会属性D. 自然属性2. 以下关于领导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A. 领导是支配和强制B. 领导力就是获取追随者的权力C. 领导是领袖和导师D. 领导者的价值在于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者3. 单选题:领导活动的主体是什么( A )A. 领导者个人和领导群体B. 领导者群体C. 被领导者D. 领导者个人4. 关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 管理侧重于处理复杂问题B. 管理侧重于处理战略问题C. 领导侧重于处理复杂问题D. 领导侧重于处理战略问题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1. 1.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什么紧密相连的(单选)(A)。
A. 社会发展阶段B. 经济C. 阶级D. 人性2. 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主要包括(ACD):A. 领导权力载体B. 领导权力性质C. 领导权力客体D. 领导权力主体3. 领导权力行使应坚持哪些原则?(ABCD):A. 可行性原则B. 正当性原则C. 效益性原则D. 民主性原则第三章领导体制与改革1. .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单选)(b)。
a.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b. 层级制与职能制c. 完整制与分离制d. 集权制与分权制2. 首长制的主要优点有(ACD):A. 职权集中B. 个人专断C. 责任明确D. 行动迅速3. 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有哪些?(bcd):a. 领导职数过于庞大b. 领导法规的缺失c. 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d. 权力过分集中第四章领导环境与文化1. . 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单选)(c)。
a. 系统性原则b. 超前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实践性原则2. 领导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cd):a. 领导者b. 领导目的c. 领导环境d. 被领导者3. 以下不属于领导的外部环境的是( b ):a. 经济发展b. 组织性质c. 政治法律d. 科学技术4.列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在自我修炼中,除了技能修炼,还有(C)更重要?(单选)A. 道德修炼B. 文化修炼C. 精神修炼D. 心理修炼第五章领导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1. 对于领导者来说,()是第一位的(单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柔性领导。
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 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2、不充分授权。
也称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都有详细规定, 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在这种形式中, 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3、矩阵式。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4、文化生态学。
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
其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同文化的风俗、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有力的决定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1. 孔子提出“人存政举, 人亡政息”的名言, 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 B )A .民本思想 B.人本思想 C .谋断分离的思想 D.重视纳谏的思想2.从长远来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 C)。
A .经济力B.外交力C .领导力D .军事力3.在(D)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A .原始社会B .转型社会C.现代社会D .传统社会4.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 A) 组织结构。
A .直线式B .职能式C .混合式D.矩阵式5.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D) 。
A .集权制与分权制B.完整制与分离制C.层次制与职能制D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6.任务结构是指( D) 。
A .任务的明确程度B .对任务的负责程度C .任务的执行程序和方法D .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7.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C)。
A .精神文化B .制度文化C .物质文化D.历史文化8.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B。
8.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B)。
A .精通业务和技术的专家B.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C.精通软件设计的专家D.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9.(D)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A.直线式B.职能式C.混合式D.矩阵式10.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B) 。
A .无B .呈正相关关C .呈负相关关系D .没有直接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ACDE) 。
A .管理体现B .融资能力C .技术体系D .知识与技能E .价值观念与组织文化2.根据内隐领导理论,领导概念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分别是( BCDE)。
A .职业经验D .人际能力C .个人品质D .目标有效性E .才能多面性3.下列属于权力3.载体的承担者的有(ABCDE)。
A.政党B .地位C .血缘D .年龄E .知识4.个人家长式领导主要表现为( ABE) 。
A .君主专制B .世袭制C .荫庇制D.独裁制E .中央集权制5.下面列举了有关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BE) 。
A .领导者按照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两种类型B. 正式领导者拥有组织指定的正式职位、权力和地位,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领导活动达成组织目标。
C. 正式领导者可以运用合法的权力来影响下级的思想和行为, 但是不可以采用权力的消极形式强制下级服从。
D. 非正式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中, 由组织内成员自发推选的领导者,他们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E.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当集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于一身。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1.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
答:此种制约机制是民主社会所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
它的主要涵义是, 在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 恰当地配置权利, 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用。
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
2.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历程。
答: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的阶段。
第二阶段, 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
第三阶段, 1966—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
第四阶段, 1976年至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领导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国家的经济繁荣与政治稳定。
3.简述领导文化的功能。
答:文化是人类有别于其他任何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
领导文化是文化存在于特定领域中的一种样式,其功能是一般文化功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延伸。
(1)内化功能。
无论是领导行为的执行者,还是领导行为的接受者,在领导实践范畴内的所有活动都是领导文化的外在的行为显现, 而领导文化则构成了个体活动的精神动因和内在依据。
这种作用, 称为内化功能。
领导文化的内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个体行为提供理性支持,提供判断和选择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
第二,决定个体活动的动机和热情。
(2)规范功能。
领导文化是在领导活动的实践中产生和获得发展的,自然要受到领导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但是,领导文化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对领导活动具有规范作用。
(3)导向功能。
领导文化作为领导领域的主要意识范畴, 无疑具有导向作用。
优秀的领导文化对于领导活动具有正确的导向功能, 恶劣的领导文化对领导活动具有错误的导向功能。
(4)调适功能。
领导文化就可以在领导活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调适功能,它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个体或组织控制失范或减弱失范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一,在领导活动中调节个体行为。
第二,在领导活动中催发个体行为。
第三,在领导活动中帮助个体克服挫折。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1. [解题说明]教材中有七种功能,即引导功能,组织功能,指挥功能,控制功能, 协调功能, 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在这七种功能中列举三种功能, 作简要分析。
答:(1)引导功能。
领导从根本上规定了组织发展目标,规范了组织前进的方向。
(2)组织功能。
组织功能是指按照目标合理地设置结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调配资源等。
(3)指挥功能。
指挥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确保决策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
(4)控制功能。
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有授权而没有控制, 是很难达成目标的。
领导的控制功能是从外部对组织战略与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宏观把握,以保证组织相对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防止组织的失控或瓦解。
(5)协调功能。
协调是为了实现领导战略目标而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的调整过程。
(6)激励功能。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
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
(7)教育功能。
教育成为获取、保持、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必然要求,成为反映时代需求的一项重要领导功能。
2.结合WTO 的要求,试述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前景。
答:面对WTO 的规则动作, 对中国领导体制进行改革, 使其适应并融入国际经济大潮,从而解决领导体制的滞后性,实现政府自身管理改革的目标:精干, 高效,公正,廉洁,是中国入世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为此,我国必须在七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科学化。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科学地进行横向权力的划分, 划清党政的不同职能, 理顺行政领导机关与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
二是科学地进行纵向权力的划分, 划清中央、地方、基层各自的职权, 明确各级行政领导机关及其人员的职责权利, 理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理顺行政领导机关内部之间的关系,健全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制,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
第二, 建立与WTO 规则对接的政府法律体系, 严格依法行政。
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抓紧时间清理,修改或废止与WTO 规则和政府承诺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 使之与WTO 规则相一致; 另一方面, 针对国内法律的欠缺与空白, 及时制定相应的政府法规, 做到废、改、立同步进行, 建立健全符合WTO 规则要求的政府法律体系。
二是维护中央政府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是加入WTO 的一项根本性要求。
这就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在有关行政工作中必须执行中央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 各级地方政府、各政府部门有关的现行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凡与中央法规不一致的地方也需要加以纠正或废除; 中央政府应当借助加入WTO 带来的强大推动力尽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 从法律上打破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地方政府和部门新出台的各种人世应对措施也应注意保持与中央政府规定的一致性; 在执法过程中, 中央政府需要加强协调监督,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政令畅通, 推动全国统一的自由市场的形成。
三是按照WTO 规则的要求, 政府应当设立或指定咨询点, 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有关法律信息服务, 对WTO 成员毅然决然的问题也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性答复。
对这一政府管理的新要求,各级政府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四是根据世贸组织要求, 政府要保证法律法规在全国的统一实施, 建立比较完善的依法行政体制,并保持政府行政过程的透明性、可预见性、公开性。
第三, 推行政务公开, 健全监督机制。
各级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并建立相应的政务公开制度,如听证制度、信息查询和咨询制度、公开信息发布制度等,增加政府法规和决定的透明度公开度。
政府还应切实加强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相应的行政复议制度行政检查制度、追究行政责任制度,及时发现和撤销行政机关有悖于WTO 规则的政策和决定,及时纠正和制止不当行政行为。
第四,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
加入WTO ,对我国政府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以说, 构建全新工作方式的电子政府已是迫在眉睫。
离开了电子化政府,行政效率将大打折扣, 政府也会失去与国际接轨的基础条件。
因此,我国必须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电脑网络平台公开政府管理信息,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
第五、改进公共服务方式。
加入WTO ,要求政府管理不断引进新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可以采取以私补公的服务方式, 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原来由政府包办的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 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事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社区自我管理等等,使财政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能。
再有, 政府还可以采用政府业务合同工程的形式, 将某些公共事务以合同的形式承包给企业, 政府则可以集中力量管秩序、管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