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童年经验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24年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其呈现》范文

《2024年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其呈现》范文

《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其呈现》篇一一、引言童年经验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那些后来的创作者们来说,这段黄金时光所带给他们的影响与启迪往往能够贯穿他们一生的创作。

作家们的创作不仅依赖于个人的智慧与努力,更是对过去的经历与情感进行再次整合、塑造的过程。

在这一点上,童年的回忆常常成为了创作中不可磨灭的灵感之源。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童年经验如何影响现代作家的创作过程及其在作品中的呈现。

二、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1. 主题与情节的启发童年经历往往具有情感上的强烈影响和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常常成为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对童年生活场景、情感体验的再现和描绘。

这种回忆式的描绘往往成为作品的主题或情节的重要部分。

例如,一些作家可能以童年时期的家庭、学校生活为背景,描绘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变迁。

2. 情感基调的奠定童年经历往往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色彩,这种色彩往往在作家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都会成为作品情感基调的一部分。

例如,一个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家庭暴力的作家,其作品可能常常带有一种忧郁或悲观的情感色彩。

反之,一个在童年时期充满快乐和爱的作家,其作品可能更加充满希望和温暖。

3. 创作风格的塑造童年经验也会对作家的创作风格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在童年时期经常接触自然和艺术的作家,其作品可能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和艺术的表现力。

而一个在童年时期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想象的作家,其作品可能更加注重主题的深度和独特性。

三、童年经验在作品中的呈现1. 故事叙述中的回溯与重塑作家的作品常常通过对过去事件的回忆来表现其童年经验。

这些回忆并非简单的事件复述,而是通过叙述者的角度对过去的经验和事件进行再创造和解读。

这种方式既能使读者对过去的场景有更深的理解,也能揭示叙述者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2. 角色的投射与诠释童年经历也是作家在塑造角色时的重要依据。

作家的许多角色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投射出自己的影子,或是在其成长过程中某种特殊的心理体验。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曹文轩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等多项文学大奖。

他的作品具有
深刻的人性,充满情感,其文字简洁而有力,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不同生活层面的人物形象。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影响深远,这也是他独特的创作风格所来源于。

曹文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成长的环境与当时的中国农村里的孩子们并无太
大区别,但是在家里,父母对他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他的学习,他的母亲更是为此
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曹文轩养成了勤奋刻苦的好习惯,这种创造工作的
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成年后的创作。

曹文轩在小时候也常常阅读老书和新书,这也是他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他希望自己能够阅读到更多的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功力。

更重要的是,曹文轩学习
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和批判性思维方法,这些也是他在创作过程中得以保持独立思考的关键。

曹文轩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压力,特别是文化革命期间,他所在
的村庄也被带来了很多动乱。

在这种环境下,曹文轩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学会
了更多关于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和感触。

这些经验和感触也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使他
所写的作品更有深度和情感。

总的来说,曹文轩的创作风格和他的童年经验不可分开。

他在早期阅读的文学作品和
经历的生活感悟,都在他的作品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的母亲所嫉妒的学习
需求,也是曹文轩成长为一名优秀作家的关键所在。

《2024年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其呈现》范文

《2024年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其呈现》范文

《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其呈现》篇一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作品中所流露的深刻情感和独特色彩往往与其作者的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是这些早年的记忆与经历,使得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现代作家而言,童年经验不仅是其创作的灵感源泉,更是其作品中独特艺术风格的来源。

本文将探讨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呈现。

一、童年经验与现代作家的创作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童年经历的种种事件和情感体验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基础。

这些经历可能包括家庭环境、成长环境、亲朋好友的交往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作家的心理背景,影响着其创作的主题、风格和情感表达。

其次,童年经验还塑造了作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成长过程中,作家所接触到的社会现象、文化传统以及个人经历都会对其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反映在其文学作品中。

二、童年经验在作品中的呈现1. 主题选择作家的童年经历往往成为其作品的重要主题。

例如,一个在贫困家庭长大的作家可能会在其作品中反复探讨社会不公和个人奋斗的主题;而一个在和谐家庭中成长的作家则可能更多地关注人性的美好与和谐。

这些主题的选材与作家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2. 情感表达作家的童年情感体验常通过作品中的情感色彩得以展现。

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爱恨情仇,都可能源于作家的个人经历。

这种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深度,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艺术风格作家的艺术风格也深受其童年经验的影响。

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文化传统都会在作品中留下独特的印记。

例如,一个在农村长大的作家可能更倾向于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来展现生活;而一个在城市长大的作家则可能更注重对城市生活的描绘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三、案例分析以著名作家莫言为例,他的童年经历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莫言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他亲身经历了农村的贫困、人性的复杂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

安徒生作品与童年生活的联系

安徒生作品与童年生活的联系

安徒生作品与童年生活的联系安徒生的故事,哎呀,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每当翻开那些充满幻想的童话,心里总是暖暖的,仿佛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想当年,咱们都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没事就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尤其是安徒生的那些经典。

那个小美人鱼,真的是让人心疼得不行,她为了爱,宁愿放弃声音,换来短暂的幸福。

这不就是咱们小时候为了喜欢的东西拼命努力的样子吗?哎,谁没做过傻事呢,像是为了追个梦想拼命撒娇。

说到安徒生的故事,真是色彩斑斓。

他的笔下,不仅有童话里的仙女和魔法,还有现实生活中那些朴素又感人的细节。

比如《皇帝的新装》,哎,真的是让人捧腹大笑,大家都被“新装”迷住了,结果只有那个小孩说出了真相。

小时候,咱们不也是常常看热闹,觉得大家都在盯着一件光鲜亮丽的事,殊不知背后其实是个空壳。

安徒生的故事总能把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通过幽默的方式传达出来,让人笑中带泪。

再说说《丑小鸭》,那个小家伙,真是让人心疼。

大家都觉得他丑,结果最后竟然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就像我们小时候,有时候被同学嘲笑,心里那个难受啊。

不过,经过岁月的洗礼,大家都发现,最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心灵的美。

这种成长的经历,真的能让人一辈子铭记。

每当我看到《丑小鸭》的故事,就像在看我自己的成长历程,心里暖洋洋的。

安徒生的故事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成年人读了也能体会到深意。

每一则故事里,都藏着人生的智慧和哲理。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个小女孩真的是太可怜了。

她在寒冷的冬夜里,一个人在街头卖火柴,虽然最后她得到了温暖,但那种孤独和无助,让人想起来心里一阵酸。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像那小女孩,表面上很坚强,其实内心却渴望温暖。

安徒生把这些情感描绘得如此细腻,真的是让人泪目。

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美妙的阶段,充满了幻想和希望。

那时候的我们,眼中的世界是无比美好的。

安徒生的故事,就像是童年最美的调味品,让我们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都能找到乐趣。

听到故事里的小动物、仙女、魔法,心里总是充满了期待,仿佛自己也能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安徒生童话童年的回忆与成长的启示

安徒生童话童年的回忆与成长的启示

安徒生童话童年的回忆与成长的启示安徒生童话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

其中的故事充满着幻想、情感和智慧,让人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和成长的启示。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回忆,这些回忆不仅让作品更加生动鲜活,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徒生创作的童话作品中,常常反映出他童年时的心境和经历。

作者在作品中描绘的孤儿、贫穷、不公平等主题,正是他童年时代的写照。

安徒生出生于贫穷的家庭,父母早逝,长大后也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困难,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中,我们常常看到主人公面对困境,勇敢面对,并最终找到了幸福。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多是平凡普通的人类形象,如贫穷的农民、小贩、孩子等。

这些形象虽然缺乏特殊的能力,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态度。

这些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平凡中蕴含的伟大。

正如安徒生笔下的小人儿安德森,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态度,最终得到了幸福。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还充满了对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描写,这些情感在童话中被赋予了奇幻的色彩。

在安徒生的作品中,爱情常常是美好而纯粹的,友情常常是无私而深厚的,亲情常常是温暖而牢固的。

这些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类情感的热爱和理解,也教会了读者如何珍惜身边的人,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融合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了教育意义,更给了人们成长的启示。

通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我们看到了困境中的勇气,平凡中的伟大,幸福中的珍贵。

这些启示让我们意识到,不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不放弃希望和勇气,总会迎来新的曙光。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是一部反映童年回忆和成长启示的伟大篇章,它不仅让读者重温了童年的美好,也引导读者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勇敢。

愿我们都能像安徒生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勇敢地面对困境,珍惜身边的人,活出自己的幸福。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曹文轩,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大师。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贴近生活的情感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敏锐的洞察力。

曹文轩出生在一个文学世家,父母都是文学爱好者。

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家中藏书甚多,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让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他日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他的童年经历使得他从小就对文学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对他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曹文轩的成长过程中,他所处的环境也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出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那个时候,中国还处在封闭落后的状态,信息交流有限,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也与现在大相径庭。

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让曹文轩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情感和体验,这些经历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

童年时期的经历往往会对一个人的性格和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曹文轩也不例外。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对家庭、友情、爱情等情感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这些都源自于他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各种情感事件,这些事件使得他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生活的感悟也更加深刻,这也成为了他作品中深刻情感和丰富内涵的重要来源。

曹文轩的小说风格以其细腻、真挚和温暖而著称。

这些风格也与他童年时期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对情感的细腻刻画,以及对生活中温情美好的追求。

这些都与他在童年时期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熏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他作品中富有人文关怀和温暖气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曹文轩的童年经历也影响了他选择儿童文学创作的方向。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儿童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关怀,他的作品往往可以打动儿童读者的心灵,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曹文轩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读者喜爱。

曹文轩的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这与他童年时代的经历密不可分。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

曹文轩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父母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给予了他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曾经有过很多非常有意义的事件,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文轩的童年经验塑造了他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表现。

在他的作品中,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他常常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表现了家人之间的爱、亲情和包容。

他的作品《草房子》就是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曹文轩对家庭的深刻理解源自他童年时代对家庭的亲身体验,这种对家庭的理解和表现成为了他作品中的一大特色。

曹文轩在农村长大的经历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他成长的岁月里,他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农村生活,这对他塑造了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

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常常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他的作品《草房子》就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热爱和向往源自他童年时代对自然的亲身体验。

曹文轩在童年时代积累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曹文轩的作品中,常常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如孝道、天人合一、仁爱之心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中国传统的韵味和人文关怀。

他的作品《草房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对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讲述,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温暖和人文情怀,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曹文轩童年时代的经验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对家庭的理解和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承袭和传承,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作品之中,成为了他作品的独特魅力。

论童年经验对作者创作的影响

论童年经验对作者创作的影响

惰 、厌倦心理 ,这种心理会使生命失 去追求的动力 。从古至 独感 和恐惧感 。这种情 绪在他 《 变形记 》中得到 了很好的体 今 ,有着 “ 小富即安”思想的人从来 都没有取得大的成就 。 现 。书中的主角睡梦中醒来 发现 自己变成了 甲虫 , “ 周围 的
( 一 )缺失性经验对东方作家 的影 响 张爱玲可 以说是缺失性经验为主进行创作 的代表人物 。 她是 中 国 ( 后成 为美 国公 民 )文 坛为 数不多 的女 作家 。在
方闹着玩儿 了。这样 的结局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 到一种 貌合 靠想象就能得来 的,而是凭借对 生活的体 验得来的 。我们在 神离 的意思 ,以及带着 面具 生活的方 式。造成 这种 创作 方式 审美 中必须要集 中注意力 ,这个过程是 我们审美态度的具体 的原 因是什么呢? 化 。之后 ,我们会产生审美情绪 。无论这个情 绪是兴奋的 、 这和她 的童年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张爱玲从 小缺少父 悲伤的 、愤怒 的,都是深刻 的 ,都是 作家在创作 中心理体验 爱 ,虽然那个 时候他 的父亲健在 。对 于一个女性来 说 ,父亲 生成 的来 源。 是其一生 中最重要 的男性对象 ,这种 重要 性甚 至可以成为对 丰富性 经 验 的特点 与鲁 迅 方 以后 的择偶标准 。但对 张爱玲来说 ,父 亲是 让她 失望的。
艺术 作 品是 体验 的深化 和外 化形 式 ,我 们 常说 “ 艺术
来 源于生活” ,说 的就是这个道 理。没有 了感 情的作品如 同 行尸走 肉 ,没有灵魂 ,充满 了死气 。其 中的感 情也并不是单
道: “ 胡琴 咿咿呀呀拉 着……说不尽 的苍 凉故 事—— 不问也 罢 !”结尾 中,女 主角虽然原谅 了男 主 ,但是 却再 也不和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童年经验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作为生命的起点和人性最初的展开,童年经历孕育了作家在最初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1]包括童年时期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多种因素。

这种童年经历作为基调和底色参与到作家的审美心理建构过程之中,成为作家审美心理确立成型的最初动因。

童庆炳先生曾撰文《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认为“几乎每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把自己的章年经验看成是巨大而珍贵的馈赠,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的源泉”[2]在文章中,他从“童心和诗心结构的对应关系”、“童年经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方式”、“社会化与保持重心”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童年经历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意义、作用与价值,得出“童年经验的这种性质对作家至关重要。

事实上,作家的童年经验经常作为一种创作原型和素材出现在作品中。

无论是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朝花夕拾》、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萧红的《呼兰河传》、郁达夫的《自传》,还是托尔斯泰与高尔基的《童年》、勃朗特的《简爱》、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海明威的《在印第安人营地》……都能或多或少看到作者童年的影子,感觉到作者对当初记忆的回望与同味。

可见,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的紧密联系已是文艺心理学领域中一个不争的事实。

[4]冰心就曾说过:“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足生活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画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

”[5]托尔斯泰说:“童年时期的印象,保存在人的记忆罩,在灵魂深处生了根,好像种子撒在好的土地中一样,过了很多年以后,它们在上帝的世界罩发出它们的光辉的、绿色的嫩芽。

”[6]对于作家来说,这些“光辉的、绿色的嫩芽”就是他们作品的内核。

当代作家余华说:“我的写作就是回家”[7],这个“家”指的是余华的故乡浙江海盐,也必然还指余华那永不能忘怀的童年。

小说家莫言曾这样叙述自己的童年和小说的关系:“为什么我用这样的语言叙述这样的故事?因为我的写作是寻找失去的故乡,因为我的童年生活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

[8]那么,童年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文学家的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呢?文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发现,苦难和女性对一个作家的影响最大。

海明威曾说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

童年的苦难即童年的缺失性经验,“即他的童年生活很不幸,或是物质馈乏,或是精神遭受摧残、压抑,生活极端抑郁、沉重”[9]。

童年的苦难为什么会对作家的创作产生大的影响?首先,童年的苦难可以转化为作家的创作动力。

其次,童年的苦难比童年的幸福更具有人生况味,也更有审美意义,更接近文学的本质。

痛苦而丰富的童年生命体验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作家体验与反省苦难的过程也是不断感悟与创新的过程。

[10]鲁迅在家境困顿的时候逐渐觉醒,后来成为现代文学界最硬的骨头;郁达夫在痛苦而坎坷的童年中变得更加柔弱、自卑,却也成就了他独特的颓废唯美的文风;张爱玲从小父母离异,在没有父母关爱的空屋子里孤独感悟,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可以说,在孤独和苦难的童年环境中成长,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大的不幸,但对于作家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11]说到童年,不由的想到童话。

世界上最美的童话出自安徒生这个作家之手。

世界上没有任何作家能够像安徒生一样,拥有如此众多而独特的读者;也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够像《安徒生童话》一样能够跨越国界、跨越种族和年龄成为全人类的精神粮食。

[12]如同其他作家一样。

安徒生的童年经验己深印入他的精神及思维结构之中,影响着他日后的生活及创作。

安徒生出身贫寒,他降生在一张由安放棺材的木架子改装而成的床上。

安徒生的童年贫瘠而孤单,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他的成长,相反,他从中汲取了许多快乐的甘泉。

安徒生的父亲是一个鞋匠,但他热爱文学,有着诗人般的丰富想象力。

他常常利空闲时间为安徒生做玩具、画画,尤其喜欢为安徒生朗读拉封丹的《奇特的孩子》、霍尔伯格的作品和《一千零一夜》。

夏日,父亲常常带安徒生到林子里消磨时光。

父亲对文艺和大自然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安徒生,培养了他同样的兴趣。

静静地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是幼年安徒生最喜欢的活动,他还喜欢到住在疯人院的贫穷老妇人的纺线室里。

在那里,安徒生听到了许多神奇的故事。

故事中所展现的光怪陆离的世界大大滋养了幼年安徒生心中的幻想乐园。

在剧院的戏剧演出是当时盛行的文艺形式,安徒生对此十分热衷,他能一场场地朗诵霍伯格和莎士比亚的戏。

安徒生回忆说:“即使我不能进戏院,我也在家里坐在一个角落里拿出海报,按照海报上的节目名称和演员阵容,在脑海里构思出一出喜剧”[13]童年生活中的许多场景都“诗意”地存于安徒生的心中,直到提笔创作童话时,沉积在心底的童年经验被激活,他便给这些生动的场景那些梦幻的故事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例如:《白雪皇后》安徒生父亲去世前的一个冬天,当冰雪将窗户都封冻的时候,父亲曾指给安徒生他们看,窗玻璃上结的冰的样子就像一个伸展着双臂的女人。

“冰雪皇后一定会把我带走的!”父亲开玩笑说。

父亲的话在安徒生头脑中萦绕了许久,我们可以在《冰雪女皇》里感受到熟悉的场景。

同样是在《冰雪女皇》中,安徒生为加伊和格尔达营造了一个精致的花园:“两家的父母各有一个大匣子匣子的两端几乎抵着两边的窗子,好像两道开了花的堤岸。

豌豆藤是在匣子上,玫瑰伸出长长的枝子。

它们在窗子上盘着,又互相缠绕着,几乎像一个绿叶和花朵织成的凯旋门。

”[14]可见与父亲在一起的童年回忆带给了安徒生不竭的创作思绪。

另外,安徒生曾写到:“我所作的童话,多半是取材于幼年时听过的老故事,不过只是用我的态度写出来罢了。

当年说那些老故事的声音,仿佛犹在我和耳旁,现时我便仿照那口语把它写了下来。

”[15]这段话不仅提示了安徒生童话题材的来源的信息,更透露了安徒生童话的语言风格——口语化[16]。

童年安徒生在贫穷老妇人的纺线室里听到了许多民间传奇故事,深深吸引他的不仅是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这种面对面的口头讲述方式也使他甚觉有趣。

多年后,在安徒生创作童话时,这种口传的模式和氛围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

安徒生说:“我希望我的写作风格能让读者感觉出说书人的现身。

”[17]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贝特尔海姆提出:“童话的魅力是靠讲述来完成的,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故事的交流。

”他非常看重这种交流和对话,特别强调道,为了实现其丰富的心理意义,童话故事应当讲述而不是阅读。

[18]安徒生之前的童话都属民间童话,面对面的口头讲述足民间童话故事的悠久传统。

安徒生并未研究过儿童心理学,但他创作实践不自觉地应了贝特尔海姆的童话心理学理论,他用巧妙的叙述方式和动人的语言将童话的魅力发挥到极致[19]。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作家写来写去,最后都会回到童年。

”[20]的确,童年对一个作家的影响是彻入肌骨的。

他们把这些童年经验春风化雨般揉进作品中去,影响着作品的题材,也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毋庸置疑,安徒生是一个受童年经验影响极深的作家,不管是小说的取材,还是小说的价值风格,都与其童年经验有着极大的联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人世间有什么会更有诗意、更为迷人,胜于那怀着欢乐的爱,对自己觉得像自己本身一样崇高、纯洁和美妙的东西都发生共鸣的纯真的少年心灵呢?”童年是我们人生的物质源头,其实也是我们的精神故乡。

事实上,在人生之途中,我们正是在对童年的频频回首中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保留童心,是作家的需要,也是每个人都需要。

[1]司小同.童年情结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5)[2]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冰心.我的童年[J].美文.2010,06[4][英]艾尔默·莫德.托尔斯泰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24.[5]安徒生.安徒生自传—我生命的童话故事(上册)[M].金燕,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67[6]兰慧鸿.安徒生童话中的爱情观及成因分析[J].才智,2009,(20).[7]陈海霞.简论作家的童年经验[J].东京文学,2008,(5):8一10.[8]王晓玲.论童年经验对余华创作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1)[9]陈海霞.简论作家的童年经验[J].东京文学2008(5)[10]唐娟.不灭的赞歌——从《海的女儿》分析安徒生爱的意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11]崔金钗.谈安徒生创作的儿童视角[J].青年文学家.2009(12)[12]李玫.追踪安徒生[J].代工人.2010(23)[13]翟维纳.童话背后,是怎样的安徒生?[J].出版广角.2011(4)[14]樊发稼.对安徒生的再认识[J].中国图书评论,2005(8)[15]袁平,张莉.安徒生童话的当代价值[J].大家.2010(13)[16]蒋霞曦.安徒生是只丑小鸭[J].科学FANS.2011(2)[17]刘艳.对安徒生童话精神世界的再思考[J].学周刊A版.2011(10)[18]郭静静.暧昧的幻想——论安徒生童话中的“梦”.教育研究与评论[J]. 2012(1)[19]郝威.浅析童年经历对作家的影响——以狄更斯为例[J].网络财富.2009(3)[20]余雷.童年经验的诗意表达——《张洁美文》印象[J].出版发行研究2011(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