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课件)
《黄瓜病害综合治理》课件

06 黄 瓜 病 害 防 治 实 践 案 例 分 析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黄瓜病害概述
常见病害种类
黄瓜霜霉病 黄瓜白粉病 黄瓜炭疽病
黄瓜枯萎病 黄瓜疫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病害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影响黄瓜的生长速 度
降低黄瓜的产量和 质量
增加黄瓜的种植成 本
影响黄瓜的市场竞 争力
识别方法:观察叶片、茎部和 果实的症状,结合田间实际情 况进行识别
白粉病的症状与识别
症状:叶片上 出现白色粉状 物,严重时叶 片卷曲、枯萎
识别:观察叶 片上是否有白 色粉状物,如 果有,可能是
白粉病
防治方法:及 时清除病叶, 喷洒农药进行
防治
注意事项:防 治过程中要注 意防止农药污 染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
识别:病斑中央凹 陷,呈灰白色,边 缘有黄色晕圈,病 斑上有黑色小点
发病条件:高温高 湿,通风不良,土 壤湿度大
防治方法:选用抗 病品种,加强田间 管理,及时清除病 残体,合理施肥, 适时喷药防治
Part Four
黄瓜病害发生规律 及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瓜的生长和病害的发生 湿度:湿度过大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如霜霉病、灰霉病等 光照:光照不足会影响黄瓜的光合作用,降低其抗病能力 降雨:降雨过多会导致土壤湿度过大,从而引发病害的发生
物理防治措施
合理密植:保 持适当的种植 密度,避免植 株过密,减少
病害发生
通风透光:保 持良好的通风 和光照条件, 降低病害发生
几率
土壤消毒:使 用化学药剂或 高温处理等方 式对土壤进行 消毒,减少病
害发生
黄瓜病害图片课件

白粉病的防治案例
总结词
白粉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可通过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进行控制。
详细描述
农业防治方面,加强田间通风、降低湿度、增加磷钾肥等措施有助于减轻白粉病的发生。化学防治方 面,可选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需注意交替使用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炭疽病的防治案例
总结词
炭疽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和果实,可通 过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进行控制。
细菌性角斑病
总结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主要危害叶片和茎部,导致叶片出现 水渍状斑点。
详细描述
细菌性角斑病症状为叶片上出现水渍 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多角形或近圆 形病斑,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 包括加强管理、降低湿度、清除病残 体和药剂防治等。
PART 03
防治黄瓜病害的方法
农业防治
详细描述
炭疽病初期症状为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严 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管理、降低湿度、清除病叶和药剂防治等。
灰霉病
总结词
黄瓜灰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 要危害花朵和幼果,导致花朵和 幼果腐烂。
详细描述
灰霉病症状为花朵和幼果出现水 渍状软腐,表面产生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管理、降低湿 度、清除病残体和药剂防治等。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农用链 霉素、多抗霉素等,可有 效防治黄瓜病害。
抗性诱导
通过诱导植物自身的抗性 机制,提高其对病害的抵 抗力。
化学防治
选择合适的农药
注意安全间隔期
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如百 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02
黄瓜白粉病的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观察症状
观察黄瓜叶片是否出现白 色粉末状的症状,如发现 有白色粉末,则可能患有 白粉病。
显微镜检查
使用显微镜检查白色粉末 ,观察是否有病原菌的存 在。
实验室检测
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病 原菌种类及病情严重程度 。
诊断步骤
观察黄瓜叶片的症状 ,判断是否出现白色 粉末状的症状。
04
黄瓜白粉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法
使用三唑酮
三唑酮是一种有效的白粉病治 疗药物,可直接涂抹在黄瓜叶
片上。
使用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具有治疗和预防白粉病 的效果,能够抑制病菌的生长。
使用氟硅唑
氟硅唑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能有 效治疗白粉病,并且能够预防病害 的再次发生。
药物治疗步骤
稀释药物
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比例,将药物稀 释成合适的浓度。
涂抹叶片
使用软毛刷或棉布,将稀释后的药物 涂抹在黄瓜叶片上,特别是叶片的背 面。
定期治疗
根据病情和天气情况,定期进行药物 治疗,一般每隔3-5天涂抹一次。
注意安全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注意安全,避 免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
05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案评估
防治效果评估
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菌剂或生物农药进行 防治,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量,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对环境
VS
症状
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 白色粉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粉斑逐渐扩 大,并相互连接成片,甚至覆盖整个叶片 。茎部也会被白色粉斑覆盖,影响植株的 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导致叶片枯黄、脱 落,严重时全株枯死。瓜果上会出现白色 粉状物,导致品质下降。
黄瓜白粉病及防治

黄瓜白粉病及防治
(1)为害病状白粉病又称白毛。
从苗期到成株均可为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蔓和叶柄。
发病时,叶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小粉斑,逐渐扩大,后连成片,上面布满一层白色的霉。
一般从底部叶开始,逐渐向上展。
严重时,整个叶子布满白粉,使叶色由浅变黄,逐渐失去光合作用能力,最后叶片干枯。
在发病后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点。
(2)病原及发生规律由真菌单丝壳白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
病原菌靠气流传播,从露地到温室,在温室繁衍越冬然后再传到露地。
发病适温16~24℃、相对湿度75%。
病孢子在14℃以下不萌发,高于30℃容易失去活性。
温室虽有发病条件,但由于多选用抗病品种,或温室湿度大,黄瓜叶片上的水膜、水滴使孢子吸胀破裂而死亡;加上连续长期施用防治其他病害的农药也对白粉病有防治作用,所以在日光温室里一般较难见到本病的发生和蔓延。
但在日光温室温度低、种植密度大,特别是地面覆盖地膜始终不揭去的情况下,本病可能发生并成为主要病害。
(3)防治方法目前该病菌已对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用药时应注意。
可用40%杜邦福星5000倍液,粉必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高脂膜或京2B30~50倍液喷茎叶保护,6~7天1遍,连喷3~4次;小苏打500倍液,或食盐300倍液喷雾,隔3天1遍,连喷4~5次;45%扑霉灵乳油2000~3000倍液,可同时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
一般地面满铺地膜,或不敢浇水空气比较干燥的温室发病严重,只要喷用了上述药剂,同时给黄瓜浇1次大水,停止放风3~5天,病情即可消退。
在黄瓜上使用粉锈宁防治白粉病,稍不注意就会产生严重药害,一般不用。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课件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3
黄瓜苗期虫害
温室白粉虱成虫
小地老虎及危害黄状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温室白粉虱 成虫 4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二、定植至结果初期主要病虫害
1、病害—霜霉病、白粉病、疫病 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
2、虫害—斑潜白粉虱、蚜虫、斑潜蝇、茶黄螨 3、综合防治方案—— 1)带药定植,定植前在苗床上喷一次
4)间隔半月后,喷施心喜600倍液,预 防霜霉病、疫病;喷施奇巧3000倍液加 高福3000倍液,防治白粉虱、蚜虫和斑潜 蝇;喷施爱灵4000倍液防治螨类。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6
黄瓜定植至结果初期病害
黄瓜霜霉病病苗 (子叶正面)
黄瓜霜霉病病苗 (子叶背面)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炭疽病病苗
7
黄瓜定植至结果初期病害
温室白粉虱成虫 11
黄瓜定植至结果初期虫害
侧多食跗线螨
成螨
若螨
侧多食跗线螨 危害黄瓜状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12
黄瓜定植至结果初期虫害
美州斑潜蝇卵和成虫
美州斑潜蝇危害黄瓜叶片
瓜蚜若蚜(左)和有翅蚜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瓜蚜危害黄瓜状
13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三、黄瓜结瓜期主要病虫害
1、病害—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炭疽病、 灰霉病、蔓枯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灰霉病病果
28
瓜类结瓜期病害
黄瓜蔓枯病
西瓜蔓枯病
甜瓜蔓枯病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苦瓜蔓枯病
29
瓜类结瓜期病害
黄瓜枯萎病病株
西瓜枯萎病病株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30
黄瓜结瓜期虫害
温室白粉虱成虫
黄瓜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温室白粉虱(刺吸式口气)原产于北美西南部,其后传入欧洲,现广布世界各地。
病原属于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 危害特点:吸食作物汁液,为害症状与蚜虫相似,但叶片向叶背卷缩,被害叶片退绿、变黄、萎蔫至全部枯死,飞虱常聚集为害,因
其分泌蜜液会污染植株及果实,往往会引起煤霉病大发生。 5%氟虫脲EC、灭蝇胺、阿维等、正邦潜尽 一、主要特征区别
黄瓜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主要为害各种黄瓜的根部,表现为侧根和须根比正常增多,并在幼 根的须根上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状。被害株 地上部生长矮小、缓慢、叶色异常,结果少,产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 亡。
10℃以下停止活动,55℃时10分钟死亡。在无寄主条件下可存活一年。
线虫以卵或幼虫在土壤中越冬,靠病土、病苗、浇水传播,由根部侵入。重 茬地发病严重,沙土、沙壤土发病重。
线虫的防治
定植前土壤处理:
益舒宝(丙线磷 ) 又名灭克磷 、米乐尔(氯唑磷 ),撒施后耕翻入土。
也可以在定植行两边开沟施入,或随定植穴施入,施药后混土防止根系直接 与药剂接触。
拌种、 穴施、喷施、灌根: 市面上现在有很多微生物菌肥,我的建议是 用白僵菌(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 )、绿僵菌。
危并害很时 快期枯俗多死称在。开“花白结毛果之病后”,,发病像初涂期了下部白叶粉片一中午样萎,蔫抹,早去晚白恢粉复正,常可,见以后叶萎面蔫褪叶片绿不,断枯增多黄,变逐脆渐遍。及发全病株,严早重晚时不能,复原, 美洲斑潜蝇 叶斑潜面蝇布又满称鬼白画粉符,,属变于成双灰翅目白潜色蝇,科害直虫至。整个叶片枯死。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1)症状和发病规律黄瓜白粉病俗称“挂白灰”,各地普遍发生,是保护地黄瓜栽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次之,果最轻。
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环境适宜时,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
上面布满白色粉末状的霉,病叶枯黄发脆,但不易脱落。
有时(秋季多见)病斑上出现散生或成堆的小黑点。
叶柄与嫩茎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但白粉较少。
病害逐渐由植株下部往上发展。
白粉后期可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严重时植株枯死。
在低温干燥地区病原真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保护地或较温暖的地区以菌丝体在黄瓜植株上越冬,没有黄瓜种植时,可在花房中的月季、凤仙花等花卉上越冬。
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露地田间湿度大,温度16-24℃时该病易流行,高温干旱病情受抑制;保护地湿度大,空气不流通,比露地发病早且重。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烧毁或深埋;定植前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200-250克,锯末500克掺匀,密闭熏一夜;定植后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及时供应肥水,防止瓜株徒长或脱肥早衰。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7%高脂膜乳剂50-1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白粉病对硫特别敏感,可选用40%多硫胶悬剂800倍液,或40%硫磺胶悬剂500倍液,或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5000倍液,每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黄瓜病虫害PPT课件

2020/7/31
29
黄瓜靶斑病
•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 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 发病。
• 近年来在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不断加 重,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
• 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 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2020/7/31
30
靶斑病难防
• 主要原因有三:
38
症状
• 部位:幼瓜、叶、茎。 • 症状:
叶片发病,形成直径20-50毫米大型病斑,近 圆形或 不规则形,后干枯表面生灰霉。 瓜条受害,脐部水渍状,变软、萎缩、腐烂, 表面密生灰色霉层。
39
40
41
42
43
44
灰霉病防治办法
45
?
1、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 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好效果。2、靶斑病Biblioteka 目前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了很 强抗药性。
3、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剂目 前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的铜制 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
2020/7/31
31
另三病害
白粉病:属于高温型病害,一般在春秋气温较高的时候发生。 冬季很少发生。高温闷热的条件下发病严重,喜欢高空气湿 度,不喜欢叶片结露。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 菌会吸水破裂而死。
• 简单的就三句话 多角大小 叶背区别 再来本质
12
细菌性角斑病,注意,这是一种细菌性 病害,而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两 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用药当然各不相同。
13
先看看角斑病的照片
14
看不清楚吗?放大一张,仔细看 角斑病的病斑形状大小颜色。
15
角斑病叶片背面,病斑颜色形象 与正面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白粉病(课件)
伍均锋
(全国优秀教师、省名师、市管优秀专家)
黄瓜白粉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病害之一。
由于近年来,白粉病产生一定抗药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病情发展迅速,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
一般年份减产在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在20%~40%左右。
瓜类白粉病俗称“白毛”,以黄瓜、南瓜、西葫芦和甜瓜受害严重,冬瓜、苦瓜和西瓜次之,丝瓜较抗病。
此病一旦发生,扩展蔓延很快,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分布为害
黄瓜白粉病全国各地的露地、保护地各种瓜类上普遍发生。
我曾经对滦南县、乐亭县的部分温室和大棚内进行调查,发病率几乎100%。
温室大棚最易发生此病,其次是春播露地黄瓜,而秋黄瓜发病较轻。
因白粉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黄瓜生长后期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
二、症状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
时期:整个生育期都发生,中后期较重,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部位: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
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白色粉状霉层多。
症状:发病初期,正面或背面产生近圆形的小粉斑,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粉斑(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
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
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后期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
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白粉病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
二、病原
该病原菌为真菌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可常年寄生于寄主植物上,成为初侵染源。
三、发病条件
该病菌的发病适温在16~24℃,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在25~85%均能发病,最适宜发病湿度为75%。
高湿条件下发病较重,随着湿度的增加,病情流行快。
特别是雨后转晴、田间湿度大时,或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会导致病害大流行。
另外,肥水不足、植株生长细弱、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排水不畅的地块易发病。
保护地栽培黄瓜因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高、氮肥施用过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
四、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5天后即可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
唐山地区黄瓜白粉病发生盛期主要4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危害保护地黄瓜,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亦有发生危害。
五、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的蔬菜品种抗病虫能力不同,在引进试种蔬菜新品种时,应结合其生物特性,进行抗病虫能力观察,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这样就从源头上减少我们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量。
一般田间表现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
常用品种有:冀杂1号、津优35号,津冬23号、津研2、4、6号等。
2.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要适当配合使用磷钾肥,防止脱肥早衰,增强植株抗病性。
经常擦棚膜,保持棚膜的良好透光性,增加光照,这样就会提高棚温、降低相对湿度。
夏季考棚,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迫使病原菌孢子或菌丝体不能顺利萌发或侵入,灭菌灭虫。
可在夏季休闲期间,将大棚温室覆盖密闭闷晒,温度可达60℃以上,高温闷棚5~7天即可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害。
冬季温室灌水注意:坚持“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不浇明水浇暗水”的原则,连阴天和低温情况下严格控制浇水。
晴天多放风,降低温室或大棚的相对湿度,防止温度过高,以免出现闷热。
经验表明:白粉病发生时,可在黄瓜行间浇小水,适当提高空气湿度,同时结合喷药,能一举控制病害。
辅助措施还有,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拉秧后清除病残组织等。
3.药剂防治。
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前期或未发病时,主要是用保护剂防止病害侵染发病。
在田间叶片出现白粉病为害症状,应注意用速效治疗剂进行抢救,控制病情。
并注意加入适量保护剂合理混用,防止病害进一步加重为害与蔓延。
黄瓜白粉病防治用药应改变传统的用药方式,改换新药:以前常用1:0.7:240倍波尔多液、或800倍绿乳铜液,效果不是很理想。
改喷27%高脂膜70~140倍液进行茎叶保护。
发病初期及时进行防治:改单一用药(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为合理混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0%氟桂唑乳油3000~40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300~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1%武夷菌素水剂+200~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大量叶片出现白粉病症状时:(62.25%晴菌唑·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嘧菌酯悬浮剂2000~2500倍液)+(10%苯醚甲环锉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20%福美双·晴菌唑可湿性粉剂1000~12000倍液),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
据我去年的试验:30%敌菌酮1000倍液防效良好,高科控白800倍液有治疗效果。
日本的经验:喷4000倍液的拜雷顿效果很好,喷4000倍液的拜雷顿+1000倍液的百菌清效果良好,还可兼治同期发生的其他真菌病害。
小经验:发病期间,小苏打为弱碱性物质,可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蔓延。
喷洒后可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尚有促进光合作用之效,而且价廉,安全,无污染。
4.生物防治(中药治疗)
(1)预防方案:(奥立克)速净30~50ml+(沃丰素)25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定期喷雾。
(2)治疗方案:发病初期:(速净)50~7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
(3)发病中后期:(速净)70~10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
6.熏棚。
白粉菌孢子飘散并沾附在病株周围的空间,在秋冬大棚及温室中很易发病,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所以,可按每4000平方尺(近0.6分地,一个棚)用硫磺粉1.2~2公斤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播种或定植。
有黄瓜生长期间,硫磺粉可减量一半,时间减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闪一次。
效果良好。
话外题:另外。
为预防害虫在生产上往往应用敌敌畏熏棚,这与绿色无公害生产相抵触吗?
答:不抵触。
绿色无公害蔬菜重点强调的是产品也就是蔬菜中无残留。
敌敌畏用来熏棚目的是杀死虫卵和害虫,我们熏蒸过后及时通风,有毒物很快散尽,况且是在蔬菜栽培定植前用敌敌畏熏棚,况且敌敌畏属中等毒农药,因此对蔬菜没有丝毫的影响。
小结:主要讲了黄瓜白粉病的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的问题,重点掌握根据发病条件如何防治综合防治白粉病的发生。
作业:
1.简述黄瓜白粉病症状及发病条件。
2.到图书馆、学生机房查询有关黄瓜白粉病防治资料后,总结出其综合防治措施。
3.利用周未放假,到自己所在镇村,调查保护地黄瓜种植品种、面积,在白粉病防治上中存在哪些问题?讲完黄瓜病虫害后统一布置。
4.下次上课前让预习教材4-5页(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