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防效试验
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 1 山东农 业 大学 植 保学 院农 药 系 , 山东 泰 安 ,2 1 1 ;2 山东 省肥 城市 植 保植 检 站 ,山 东 肥 城 ,2 1 0 ) 708 . 7 6 0
摘
要 :进行 田 间试 验 以明 确 5 %嘧 菌 酯 水 分 散粒 剂 防 治 黄瓜 白 粉病 的效 果 。 结果 表 明 ,5 %嘧 菌 酯 水 分 散 0 0
r tci n np ci tt Poe t n a d Is e t n Sain,F ih n 1 0 ,C i ) o o o ec e g 27 6 0 hn a
Absr c t a t: A ed e p rme twa o du t o d tr ie t f c c fk e o i i f l x e i n sc n ced t e em n he ef a yo r s x m-mehy 0% W G o c to i t l5 t onr l
第 1 4卷第 6期 21 0 0年 1 2月
农 药研 究与 应 用
AGRoCIEM I t CAL S RES ARCH & AP LI E P CATI oN
Vo .1 NO.6 1 4 De 0l c2 O
矗 技术 拥
5 %嘧茵酯水分散粒剂 防治黄瓜 白粉病 田间药效试验 O
mi e n a etrc n r l f ce c h n o h rf n ii e w to t h ttx ct . l w a d h d a b t o to f in yt a t e gc d i u yoo ii d e ei u h p y Ke r s y wo d :k e o i me h l 0 r sx m- t y %W G; c c mb rp w e l e 5 u u e o d r mi w;c n r l f ce c y d o to i in y e
杀菌剂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的效果评价

杀菌剂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的效果评价
和西奇
【期刊名称】《中国果菜》
【年(卷),期】2024(44)6
【摘要】黄瓜白粉病是设施黄瓜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真菌性病害。
为了筛选控制黄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为黄瓜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本研究以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50%嘧菌酯水分散粒(WG)、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SC)、20%吡噻菌胺悬浮剂(SC)作为供试药剂,以新泰‘密刺黄瓜’为供试品种,进行黄瓜白粉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且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内无不良影响。
其中以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分别为83.92%和75.25%,与其它几个药剂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建议在今后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过程中,根据发病情况,每7 d施用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次,连续施药2~3次可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
同时,20%吡噻菌胺悬浮剂可作为替换药剂使用,避免白粉病抗药性的产生。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和西奇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2.4
【相关文献】
1.5种杀菌剂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试验
2.7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评价
3.三唑酮杀菌剂防治温室秋延晚茬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4.7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5.吡噻菌胺与不同杀菌剂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药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供试植物材料 : 江西永丰山药 的健壮叶片 ( 碎备用 ) 剪 及 块茎 ( 片烘 干粉碎备用) 切 。供试菌种 : 黄瓜 白粉病菌采 自内 蒙古农业大学试验 田发病黄瓜植株 , 接种前 1 去上层老 2h抖
孢子, 使接种用孢子新鲜一致 。供试 黄瓜 品种 : 春 4号 ( 津 天 津科 润农业科技 股份有 限公 司黄瓜 研究所 培育 ) 盆栽 培养 , 至 2片真 叶期 , 备用 。化学药剂 :0 3 %醚菌酯 ( 山东 京博农化
( 内蒙古 野生蔬菜种质资源与创新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 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 0 1 ) 10 9
摘要 : 采用蒸馏水 、 乙醇、 丙酮 、 乙酸 乙酯 4种溶剂分别对 山药叶片 、 块茎进行 浸提 , 内盆 栽法测定 了山药 提取 室 液对黄瓜 白粉病防治效果。结果 表明 , 4种不 同溶 剂 中 , 山药 的乙醇提取 液对黄 瓜 白粉 病 的预防和 治疗效 果最 为显 著, 乙酸 乙酯次之 , 然后 为丙 酮、 蒸馏水 。山药不同器官提取物中 , 山药叶片各提取液对黄瓜 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均显著优于山药块茎各提取液 。 关键词 :山药提取液 ; 黄瓜 白粉病 ; 防效果 ; 预 治疗效果
备好 的分生孢 子悬 浮液 ,4h后 进行 山药 各 提取 液 喷雾 处 2
理 , 置对照溶剂处理和对 照农药处理 。在 2 设 5℃条件下进行 室内培养 , 后调查和记录每个处理 的病斑总数 , 6d 计算治 疗 效果 ;2d后 由于病情 的发展 , 据发病 面积制 定分 级标 准 1 根 调查发病程度 ,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 12 5 数据处理 .. 试 验结果采用 Mi oo xe 软件进行数 c s t cl r fE 据整 理 , 经过 S S软件进 行统计 分析 , A 采用 D n a’新 复级 u cns 差法 在 5 %及 1 %水平上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
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白粉病是瓜类作物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在我国南北方的露地栽培、大棚栽培和温室栽培的黄瓜、南瓜、西葫芦、甜瓜等瓜类作物上都有发生。
黄瓜是主要受害者,所以,重点阐述黄瓜白粉病。
(一)病原及侵染白粉病是由二孢白粉菌或单丝壳菌侵染所致,在真菌分类上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白粉菌属和单丝壳属,其中,主要是单丝壳属。
白粉菌有二个很主要的特点,其一它是专性寄生菌,即它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吸取营养,寄主衰老了,它就发育成闭囊壳,不”吃”不”动”了。
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外寄生,即它的菌丝不侵人寄主体内生长发育,而是只形成吸器、吸取寄主营养,生长、发育、繁殖都在寄主组织表面。
由于以上的特点,它和其他病菌的侵染症状完全不同,不是先产生病斑再见到病原,而是先见到病原菌,最后才在寄主组织上产生痕迹。
它的形态也与其他菌不同,在寄主表面先产生分生孢子梗,在梗上产生出成串的分生孢子,像人们常见的糖葫芦(山楂串)一样,这许多的分生孢子成熟后,分散飘浮到各处,就成为它的侵染传播体,落到寄主组织表面。
萌发产生菌丝,然后产生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吸取营养,菌丝即在寄主组织表面生长发育,再产生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寄生生长后期,气候变冷了,温度变小了,分生孢子就产生闭囊壳,脱落遗留在田间越冬。
第二年春末夏初、气温上升到20℃以上时,它便从闭囊壳中释放出于囊孢子,靠气流进行传播,落到寄主表面。
又开始了一年的寄主生活。
白粉菌主要侵染黄瓜的叶片,它在寄主叶片上,完成大半个生长发育阶段后,吸收了很多叶片的营养,同时寄主叶片也到了发育后期,因此提早枯黄。
在侵染循环过程中,塑料大棚和温室则成为白粉菌的良好”中转站”和”宿营地”。
影响白粉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
孢子萌发的温度条件是10-30℃以20-25℃最适宜。
作为湿度条件,白粉菌比较特殊,它不像其他真菌那样需要较大的相对湿度。
与其相反。
较大的湿度(例如有水滴存在时)反而使孢子吸水膨胀而破裂。
丧失生命力,它的适宜相对湿度是35-45%。
几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分析

1 3 试 验 设 计 试 验 共 设 6个 处 理 .分 别 . 为 :2 %粉 锈 宁 可湿 性 粉 剂 80倍 液 ,好 力 克 0 0
果 。根据 《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中的相关
标 准 进 行 记 录 .以病 情 指 数 计算 药 剂 的 防治 效 分级方法 : 0级 :无 病 斑 ; l级 :病斑 面 积 占整个 叶 面 积 的 5 %以 下 : 3级 :病 斑 面 积 占整个 叶 面 积 6 1% : %~ 0 5级 :病 斑 面 积 占 整 个 叶 面 积 的 l%~ l
4 %: 0
1 4 1 调查 方法 ..
每个小 区随机取 4点 .每
点 调查 2 的全部 叶片 .每 片叶按病斑 占叶面 株 积 的百分 率分 级记 录 ( 见分 级方法 ) 于第 1 。
次 施 药 前 调 查 病情 基 数 .于 2次 药 前 和 3次 药
9级 :病 斑 面 积 占 整 个 叶 面 积 的 4 % 以 o
一
2 1—
维普资讯
狡 右学 玛 1 蓓壤 f
Psc e c ne n d i sao 2 62() e i d i c adA mn t t n ti S e ir i 0 , 9 0 5
后 1d调查 发 病 叶数 、病 情 指 数 并 计 算 防治 效 0
维普资讯
搴 蔼竹母 f 舌瑶
P s c eSi c dA m n t t n 20 , () et i c n e n d i s a o 062 9 id e a iri 5
摘 要 :试验 表明 .5 %醚 菊酯水分散粒 剂 ( 贝)30 0 液与 4 0 / 氟硅 唑乳 油 ( 0 翠 0 倍 0g 升 福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研究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研究作者:丁玲朱翠兰孙仁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研究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在白粉病发病前用药2次,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危害且对黄瓜安全。
推荐使用剂量为250~300 g/hm2。
关键词 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40-01黄瓜是苏北沿海大丰市栽培的众多瓜菜种类之一,种植面积超过1 000 hm2,主要集中分布在新丰、大中、大桥、草堰等镇,由于多年种植黄瓜,以黄瓜为寄主的多种病害发生普遍,生产过程中一旦对病害防治不力或防效不佳,就会造成产量损失与品质下降,仅以黄瓜白粉病危害为例,重发生年份就可以减产2~3成[1-3]。
据报道,新型药剂醚菌酯对其防治效果较佳,为寻求更经济有效的农药品种,进一步明确不同剂量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笔者于2012年进行了田间试验,探讨该药剂对黄瓜白粉病在本地区的最佳使用剂量及对黄瓜是否安全,现将试验过程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安排在大丰市草堰镇草堰村某农户田中,土壤质地为黏壤土,肥力中上等,pH值7.8。
试验田为露地黄瓜,前茬为甘蓝,黄瓜于2012年5月初移栽,畦宽100 cm,畦距30 cm,一畦栽2行黄瓜,行距50 cm,株距30 cm,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一致。
1.2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发事达(南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0 g/L 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售。
防治对象: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4]。
供试黄瓜品种:津研1号。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0 g/hm2(A)、250 g/hm2(B)、300 g/hm2(C),250 g/L嘧菌酯悬浮剂500 mL/hm2(D),以清水作对照(CK)。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贾玉芳(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山西 昔阳 045300)摘要:为了解微生物菌肥(菌剂)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选择4种不同菌肥进行了田间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4种微生物菌肥(菌剂)均对黄瓜白粉病有防治效果,除20%井岗霉素外,8%宁南霉素、10%多抗霉素素、4%春雷霉素均表现较佳,可选择使用。
关键词:微生物菌肥;大棚;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贾玉芳.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0):45+47.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种植中的常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多数种植户会选择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降低黄瓜品质,污染周边环境,造成恶性循环。
使用微生物菌肥(菌剂)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扩散,同时诱导植株发育期间产生抗病性,从而高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扩散。
本试验研究了几种微生物菌肥(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对黄瓜白粉病起到良好防治效果的微生物菌肥,提升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1]。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昔阳县半蕾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棚中开展,试验面积666.7 m2。
当地为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9.3℃,无霜期162天,日照总时数2484 h。
1.2 试验材料1.2.1 微生物菌肥。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微生物菌肥(菌剂)的化学名称、生产厂家、剂型及使用倍数详见表1。
1.2.2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为园丰元6号青瓜,为山西夏县园丰元蔬菜研究所推出的杂交品种。
该品种中早熟,长势较强,主侧蔓均可结瓜,雌花率较高,瓜条直顺,长约35 cm,颜色深绿有光泽,刺白密,瓜把较短,品种优良,适宜在春、夏、秋季种植。
该品种对白粉病抗性一般,需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感病减产。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喷施8%宁南霉素、20%井岗霉素、10%多抗霉素素、4%春雷霉素、清水(CK),重复3次。
10%醚菌酯水乳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菌落明显 , 子实层厚 , 病斑多且容易形成大病斑 1 。 笔者使用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生产并
形成 明显 的菌落 , 子实层 薄 , 病斑 少 。 病材料 病部 感
毛、 白霉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 , 主要侵害叶片,
亦 为害茎 部 和叶柄 , 般不 为 害果实 。发病初 期 在 一 叶面或 背面 ,幼 茎上产 生 白色 近 圆形 的小 粉斑 , 后 逐 渐扩 大成边 缘 不 明显 的连 片 白粉 , 病 时整 个 叶 重 片布满 白粉 , 发病后 期 , 白粉逐 渐 变为 灰色 , 叶片变 黄、 干枯 , 一般不 脱落 。后 期有 时病斑上 产生成 堆 的 黑褐 色小 粒 点 ,为 未发 育成 熟 病 菌 的有性 世 代 一
3 Hu a e ea l Ree rhIsi t, h gh 1 1 5 P ) . n V g t e sac n tue C a s a4 0 2 , RC n b t n
Absr c : E e t f1 % k eoi meh l tr muso g is u u e o d r le wa tde nf l o dt n tat f c 0 o rsxm- ty e l na an t c mb rp w e mi w s u ido edc n io . wa e i c y d s i i
r s ci ey c mp r dwi l n o e pe tv l , o a e t b a kc mpa io t fe t fic e sn il r 7 % 、 .9% 、 9. % , e p c iey h rs n,hee c r a i gyed we e7.0 o n 1 3 5 1 57 r s e tv l .
Po wde y M i w r l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