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1)症状及发病逻辑黄瓜白粉病俗称“吊白灰”,是庇护地黄瓜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至心得期均可发生。
主要为害叶片,第二是叶柄和茎,果实较轻。
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小粉斑,当环境相宜时,逐渐扩大为边缘不显然的连片白色粉斑。
上面笼罩着白色的白粉病,病叶黄而脆,但不易脱落。
病斑上有时(多见于秋季)浮现散在或成堆的小黑点。
叶柄和嫩茎上的症状与叶片相像,但白色粉末较少。
这种疾病从植物的下部逐渐进展到上部。
后期白色粉末可变成灰色或红褐色,严峻者植物死亡。
在低温柔干旱地区,病原真菌在土壤中以封闭的囊壳中的病体越冬,在庇护区或较暖和的地区以黄瓜植株上的菌丝体越冬。
黄瓜不种的时候,能够在温室里的玫瑰、凤仙花等花卉上越冬。
病原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利用气流或雨水传扬,野外湿度大。
温度在16-24时,病害简单扩散,高温干旱条件受到抑制。
庇护地内湿度大,空气不流通,比开阔地来得早,也重。
(2)防治办法农业防治和非瓜类作物应轮作3年以上;收割后彻底清除病残尸体,焚烧或深埋;种植前,每100立方米空间内将200-250克硫磺粉和500克锯末混合匀称,密封熏制过夜;栽后注重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准时供给肥水,防止瓜苗徒长或早衰。
喷洒50-100倍的27%高脂膜乳剂,或在药物控制初期喷洒200倍的2%农康120或2%武夷菌素;对白粉病硫特殊敏感,可挑选40%多硫悬浮剂800倍,或40%硫悬浮剂500倍,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
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或12.5%腈菌唑乳油5000倍,每隔7-10d 喷施2-3次。
各种作物的白粉病特效药介绍

各种作物的白粉病特效药介绍
白粉病主要为害作物的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由麦类白粉菌引起,主要为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吧!
黄瓜白粉病特效药
发病期间用控白可湿性粉剂50克每亩,或控白水乳可用5%百菌清粉尘,或升华硫磺粉喷粉。
特别应提及的是用0.1~0.2%的小苏打溶液喷雾防治效果良好,小苏打为弱碱性物质,可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蔓延。
喷洒后可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尚有促进光合作用之效,而且价廉、安全、无污染。
月季白粉病特效药
发芽前喷施5硫合剂,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也可喷施0.02~0.03%高锰酸钾溶液。
甜瓜白粉病特效药
1、每20~30毫升乙嘧酚醚菌酯升级精准复配(控白)加水15公斤。
每7天喷药一次,喷药2~3次。
该药在白粉病单独发生地块或同时轻微发生霜霉病的地块采用。
注意在配药时不能和其它任何农药和化肥混配,配药要用清水,渠水要经过沉淀后才可配药。
1。
咋防黄瓜白粉病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1 页 共 1 页咋防黄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病害之一。
由于近年来,白粉病产生肯定抗药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给防治带来肯定难度。
一般年份减产在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在20%-40%左右。
一、症状白粉病主要侵害叶片,也危害茎和叶柄,生长后期受害重。
多从下部叶片开头发病,发病初期叶面、叶背消失白色圆形粉状霉斑,渐渐扩大,厚密,不久连成一片。
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灰白色,最终叶片呈黄褐色干枯。
茎和叶柄上也会有与叶片类似的病斑,密生白粉霉斑。
在秋天,有时在病斑上产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
此病在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初期霉层下部表皮仍保持绿色,与其它叶部病害简单区分。
白粉病的相宜温度条件是20-25℃,相宜相对湿度是35%-45%。
所以,白粉菌对温、湿度的要求是,不冷不热、不干不湿。
幼嫩、徒长的植株简单感染此病。
二、防治方法白粉菌对“硫”特殊敏感,在定植前按每亩用硫磺粉1.8公斤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三天再熏一次,然后播种或定植。
在黄瓜生长期间,硫磺粉可减量一半,时间减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闷一次,效果良好。
当田间发生中心病株时,要准时喷药防治,可选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0倍绿乳铜液、或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加收米400倍液等,每隔5-7天喷一次,交替使用,细致喷洒植株。
在喷药时,不要忽视对地面的喷洒。
同时,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排灌便利的地块种植。
要适当协作使用磷钾肥,防止脱肥早衰,增加植株抗病性。
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降低温室或大棚的相对湿度,防止温度过高,以免消失闷热,也能有效掌握白粉病的发生。
黄瓜、草莓、甜瓜等作物的白粉病!可以用这个药试试!效果不错!

黄瓜、草莓、甜瓜等作物的白粉病!可以用这个药试试!效果
不错!
四氟醚唑属于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分子结构中含氟,杀菌活性比是第一代的2-3倍,杀菌谱广、高效、持效期长达4-6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能。
适宜作物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果树如香蕉、葡萄、梨、苹果等,蔬菜如瓜类,甜菜,观赏植物等。
可以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锈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颖祜病、大麦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瓜果白粉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葡萄白粉病等。
既可茎叶处理,也可作种子处理使用。
使用方法
(1)防治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喷雾,每亩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50-85克,每隔7-10天左右施药一次,视情况而定可喷药2-3次。
可铲除白粉病的危害。
持效期达4-6周左右。
(2)防治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喷雾,每亩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65-100克,每隔7-10天左右施药1次,视情况可喷药2-3次,可快速控制白粉病的蔓延。
(3)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恶苗病、叶枯病效果都不错。
在发病初期喷雾,每亩每次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75~100克!视病情每隔7~10天喷药一次,防治效果突出。
持效期较长!
(4)防治甜瓜白粉病,在白粉病发病初期用药,每亩每次4%四氟醚唑水乳剂65~100克/亩,每隔7~10天左右施药1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蔓延。
持效期较长!。
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 '(%)*+,-)!
-")'->5565!
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王依群 ) 张桂新 - 陈玉华 -
)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农村综合管理事务中心 -")))) - 上海韩湘蔬菜专业合作社
白粉病是瓜类蔬菜的主要病害抗药性强在温 )*, 调查统计方法
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菌繁殖迅速 严重影响瓜类蔬
平均 防效+
('.,! ((.1* ((.)! 2!.3, 2).! )1.31 )!.'1
差异显著性 (# ,# /0 /0 /0 45 46 57 68 57 87
颜色与其它处理区相比明显青翠叶片大 建议在黄瓜
白粉发病始盛期可使用 !"#氟菌唑$甲基托布津 %&
'(" 倍液)"#特富灵 %& *("" 倍液进行防治预防黄
机肥)"""34生长中期每 !!2/- 施化肥 )534
甲基托布津 %& )5"" 倍液福星 '""" 倍液的两次药
)*' 试验设计
后 防 效 有 显 著 差 异 '"#特 富 灵 %& -5"" 倍 液 第
本试验设 !"+氟菌唑$甲基托布津 %& 5"" 倍 ) 次药后 28),8 和 - 次药后 28),8 的防效分别为
,)*5
清水<3
'.*. 7-*5
72*5
)""*"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一、发生症状及危害
白粉病俗称“白毛”,是棚室黄瓜和露地黄瓜常见的侵染性病害。
植株任何部
分都可发病,其中以叶片最严重,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一层白粉。
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
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
白粉病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
侵染花器,导致落花。
当气候条件不良,植株衰老时,病斑上出现散生或成堆的黑褐色小点。
此外,该病原菌还侵染其他瓜类作物,发病症状与黄瓜类似。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农业措施: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
棚室栽培时及时通风、降湿。
实行轮作,加强管理,清除病残组织。
3、药剂防治:发病前喷27%高脂膜100倍液保护叶片。
发病期间,用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的三唑酮可湿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百菌清为广谱杀菌剂,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多菌灵具
内吸性,为广谱杀菌剂,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三唑酮是内吸性杀菌剂,残效期长达30天,除对白粉病有效外,对炭疽病、黑斑病也有效。
防治白粉病的关键是早预防,减少病源。
喷雾要周到,这样既能将药喷匀,使
白粉菌孢子胀裂,又不至于因过分提高空气湿度而引起霜霉病。
各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止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而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黄瓜白粉登记药剂适宜剂型分析

SC
PA
WP
企业数
1
1
5
产品数
1
1
5
国企
SC
PA
WP
WG
企业数
30
5
152
8
产品数
38
5
173
8
合计
作用特点
属苯并咪唑类,是一种广谱性内吸杀菌剂,能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它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
适宜剂型
其他
名称
理化性质
已有登记剂型情况
腈菌唑
外观为浅黄色固体,熔点63-68℃(工业品),沸点202-208mg/L(25℃),蒸气压0.213mPa(25℃),水中溶解度142mg/L(25℃),溶于一般有机溶剂,酮类、酯类、醇类和芳香烃类为50-100g/L,不溶于脂肪烃类,一般贮存条件下稳定,水溶液暴露于光下分解。
外企
SC
企业数
1
外企
SC
企业数
3
产品数
10
国企
WP
EW
SC
EC
ME
WG
企业数
11
19
39
9
1
2
产品数
11
22
45
9
1
2
合计
作用特点
为广谱三唑类杀菌剂,用量低,可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对种子携带的各种病原,无论是吸附在表皮还是种子内部都同样有效,尤其适用于黑穗病的防治。
适宜剂型
其他
名称
理化性质
已有登记剂型情况
醚菌酯
外观为浅棕色粉末,带芳香味,比重1.258,熔点101℃,20℃时蒸气压<1×10-5Pa,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贾玉芳(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山西 昔阳 045300)摘要:为了解微生物菌肥(菌剂)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选择4种不同菌肥进行了田间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4种微生物菌肥(菌剂)均对黄瓜白粉病有防治效果,除20%井岗霉素外,8%宁南霉素、10%多抗霉素素、4%春雷霉素均表现较佳,可选择使用。
关键词:微生物菌肥;大棚;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贾玉芳.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0):45+47.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种植中的常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多数种植户会选择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降低黄瓜品质,污染周边环境,造成恶性循环。
使用微生物菌肥(菌剂)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扩散,同时诱导植株发育期间产生抗病性,从而高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扩散。
本试验研究了几种微生物菌肥(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对黄瓜白粉病起到良好防治效果的微生物菌肥,提升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1]。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昔阳县半蕾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棚中开展,试验面积666.7 m2。
当地为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9.3℃,无霜期162天,日照总时数2484 h。
1.2 试验材料1.2.1 微生物菌肥。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微生物菌肥(菌剂)的化学名称、生产厂家、剂型及使用倍数详见表1。
1.2.2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为园丰元6号青瓜,为山西夏县园丰元蔬菜研究所推出的杂交品种。
该品种中早熟,长势较强,主侧蔓均可结瓜,雌花率较高,瓜条直顺,长约35 cm,颜色深绿有光泽,刺白密,瓜把较短,品种优良,适宜在春、夏、秋季种植。
该品种对白粉病抗性一般,需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感病减产。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喷施8%宁南霉素、20%井岗霉素、10%多抗霉素素、4%春雷霉素、清水(CK),重复3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种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摘要 选择 5 种药剂进行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试 验,
从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佳的药剂。结果表明:特克来、 腈茵唑和
百茵清这 3 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高,且安 全性好,适宜
在朝阳地区推广使用。关键词黄瓜白粉病;防 治;药剂筛选中图
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9)11-067-01
黄瓜白粉病 (图 1、2)是辽宁省朝阳市这几年黄瓜上的主 要
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而且黄瓜白粉病病菌对某些药 剂已产
生抗药 J 生,造成防治效果下降,不适合继续使用。 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笔者于 2008 年进行了 5 种药剂防治黄 瓜白粉病的药效
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防治药 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试验选择在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上 河首村
张志家的黄瓜园。
1.2 试验设计试验于 2008 年 7
月份进行,此时正值黄 瓜
结果盛期。设计了 6 个处理,为 5 种农药处理和 1 个空白
对照处理,4次重复,共24个小区。试验处理分别为:
①12.5% 腈菌唑 WP(丹东市农药总厂)480 ml / hm2;②50%
特克来水 悬浮剂(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2 400g /
hm2;③80 %安美兰 水溶性分散剂(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
1 500 g/hm2;④15% 粉锈宁WP(江苏省剑湖县农药厂)1
500倍液;⑤75 %百菌清 WP(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1 800
g / hrn2;⑥清水对照 (CK) 。各处理药剂量均为 1 125
kg/hm2
。
1.3
试验过程
1.3.1 喷药时间及次数。 7月11 日喷药 1 次, 7月 16
日和 7 月 22 日分别再施药 1 次,一共施药 3 次。
1.3.2 药效调查。定点定株定叶调查,每小区调查 10
株,每
株调查3片叶,每次施药前和最后1次施药后5〜7 d(7 月 11、
16、22、29日分别调查 1 次)
,按分级标准调查发病 情况,计
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施药后注意观察作物生长 发育状况及有
无药害产生。
1.3.3
药效计算与统计。试验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
分析,包括防治效果、推荐剂量、施药日期、方法、施药次 数及
间隔期、安全性评价、注意事项等,撰写出试验报告。
2
结果与分析
2.1 5 种药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从表 1
可以看
出,药前 (7 月 11 日)各处理病情指数均为 0,药后
5 d(7
月 16日)各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为 1.30〜2.31,防效为
55
.77%〜76.73%;第2次喷药后6 d(7月22日)
,各药剂 处
理的病情指数为 2.04〜40.74,空白对照的病情指数为 91.48,防
效分别为 90.51%、63.94%、89.88%、87.60%和 55.61%。处理
②、①、⑤与处理④、③间差异较明显;第 3 次喷药后
7 d(7
月 29 日 ),各处理病情指数为 2.50〜60.13, 空白处理为
100,防效分别为 90.84%、 44.08%、 94.89%、 82.36
%和
38.71%,与第 2
次药后调查的结果相同。根据上 述结果分析,
第 1 次喷药后 5 d 各药剂处理防治效果不明显, 连续防治2〜
3
次后处理②、①、⑤这 3个处理防效比较理
想,药后 7 d(7 月 22 日 )防效全部达到 80%以上,效果很
好。 而处理④、③这2个处理防效较低。
2.2 5 种药剂对黄瓜的安全性。 5
种药剂对黄瓜均比较
安全,未发现任何药害,但雨季施药应注意雨后及时补喷。
3
小结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特克来、腈菌唑和百菌清这 3 种药剂
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高,且对黄瓜安全性好,适宜在朝阳 地区
推广使用。推荐用量:50%特克来水悬浮剂商品量
2 400g
/hm2、12, 5%腈菌唑商品量 480 ml/hm2、75%百菌清
WP 1 800g/ hm2
。施药应在病害初发期,采用喷雾方法,施
2次以上才能达到较高防效,施药间隔期以 5〜7d
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