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常识

合集下载

电镀知识

电镀知识

电镀中文名称:电镀英文名称:electroplating定义1:利用电解工艺,将金属或合金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金属镀层的表面处理技术。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配电与用电(二级学科)定义2: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

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表面工程(二级学科);电镀与化学镀(三级学科)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一、电镀的概念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

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

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二、电镀的作用利用电解作用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性能和基体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技术。

电镀层比热浸层均匀,一般都较薄,从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

通过电镀,可以在机械制品上获得装饰保护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表面层,还可以修复磨损和加工失误的工件。

此外,依各种电镀需求还有不同的作用。

举例如下:1.镀铜:打底用,增进电镀层附着能力,及抗蚀能力。

2.镀镍:打底用或做外观,增进抗蚀能力及耐磨能力,(其中化学镍为现代工艺中耐磨能力超过镀铬)。

3.镀金: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

4.镀钯镍: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耐磨性高于金。

5.镀锡铅:增进焊接能力,快被其他替物取代(因含铅现大部分改为镀亮锡及雾锡)。

三、电镀的材料要求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钛靶、锌、镉、金或黄铜、青铜等;也有弥散层,如镍-碳化硅、镍-氟化石墨等;还有覆合层,如钢上的铜-镍-铬层、钢上的银-铟层等。

喷油、丝印、移印、电镀常识

喷油、丝印、移印、电镀常识

喷油、丝印、移印、电镀常识一、相关测试1、附着力测试:5%2、甩油测试:10%3、擦油测试:30%(10循环)4、耐酒精测试:30%(15循环)5、浓度测试:20ml量杯,8.5’~10’二、喷油1.1什么是手喷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使涂料(或油漆)从喷枪嘴中喷出呈漆雾状而涂表面的一种方式。

1.2手喷的优缺点优点:油漆快干,,密着性好,高效对涂面几何结构复杂的表面大都能获得涂层。

缺点:生产效率低,耗损量大,扩散到空气中的油漆对人体有害,故施工环境要求有良好抽风通风装置。

1.3工艺流程工件(素材)→专用治具架或架子上→拉线→吹物→喷油→拉线(烤拉)→检查→自然风干→包装(或丝印/移印)。

1.4手喷枪及其操作1.4.1喷枪:(Spray Gun)简称喷枪,本厂所使用喷枪属于压力型喷枪(Pressure TypeSpray Gun)。

1.4.2操作的基本原理:当压缩空气从喷枪嘴吹出时,在喷嘴口处形成负压区,大气压把油漆从漆路压到喷嘴处,从而被吹散成雾状漆,均匀地喷涂于工件上。

1.4.3操作要求a、喷枪压力:4.0~4.5×105Pa油漆的浓度:8.5~10.0Sb、喷枪与工件的距离:20~40cm为宜c、喷枪移动的速度:30~60cm/s1.5什么是油漆(涂料)呢?指含有或不含有颜料的树脂或油制成的混合液体涂于需装饰物(工件)表面经干燥、硬化成坚韧之涂膜,起到保护、装饰作用。

1.6油漆的种类a、硬胶漆:用来喷硬胶:如ABS、GPPS、HIPS、ect。

b、软胶漆:用来喷PVC、PC、ect。

c、含金油漆:用来喷在合金件静电油层上。

注:通常软胶油漆可喷在硬胶上,但硬胶漆则不可喷在软胶上。

电镀件喷油①真空电镀,用硬胶油漆②水电镀,用烘漆,加入适量固化剂。

1.7油漆对喷油件质量影响1.7.1油漆的颜色/粘度/硬细度/干燥速度决定喷油质量。

1.7.2油漆的成膜质量有关的因素表面效果(视觉)①漆膜颜色②漆表面光泽③遮盖力A深层附着力→百格测试B硬度/耐磨度→擦油耐磨C耐冲击性→震箱/投掷D 耐候性→耐水/耐热/老化/酸/碱。

电镀基础培训资料

电镀基础培训资料

电镀基础培训资料电镀基础培训资料(一)一、电镀的概念与分类电镀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将金属沉积在物体表面的技术。

通过在导体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可以增加其外观的美观性、耐腐蚀性和导电性能。

根据电镀所用的金属不同,电镀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其中常见的有镀铬、镀镍、镀锌、镀铜等。

每种电镀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特点。

二、电镀工艺电镀可以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准备工作、前处理、电镀过程和后处理。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合电镀的基材。

通常,金属和合金是最常见的基材。

然后,对基材进行清洁和表面处理,以确保金属能够均匀沉积。

清洁过程可以使用化学溶液、机械清洗或喷砂等方法。

2. 前处理:前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清洁基材表面,并为金属沉积创造条件。

在前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脱脂、酸洗、电解除锈和活化等。

这些步骤可以去除杂质和氧化物,并提高基材的表面活性。

3. 电镀过程:电镀过程通过电解槽中的电流和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来实现。

在电解槽中,工件作为阴极放置,金属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由阳极释放。

金属离子在电解液中移动并与工件的表面反应,形成金属沉积层。

4. 后处理:电镀完成后,需要进行后处理以提高镀层的质量和外观。

常见的后处理包括洗涤、中和、抛光、防氧化和烘干等。

三、电镀的应用电镀在各个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五金制品:镀铬、镀镍、镀锌等电镀方法广泛应用于五金制品的表面处理上,以提高其外观质量和耐腐蚀性。

2. 汽车工业:电镀在汽车制造中有重要的应用,如镀铜、镀镍、镀锌等涂层的使用,可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的抗腐蚀性能。

3. 电子行业:电镀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在电路板制造中,电镀可以用于金手指的制备,以实现电路板与其他设备的连接。

4. 配饰制造:珠宝、手表、眼镜等配饰制造行业也广泛应用电镀技术,以增加产品的美观性和耐磨性。

总之,电镀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沉积层,可以提高产品的外观、耐蚀性和导电性能。

电镀工艺基本知识-全

电镀工艺基本知识-全

电镀工艺基本知识电镀工艺是利用电解的原理将导电体铺上一层金属的方法。

电镀是指在含有预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通过电解作用,使镀液中预镀金属的阳离子在基体金属表面沉积出来,形成镀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

镀层性能不同于基体金属,具有新的特征。

根据镀层的功能分为防护性镀层,装饰性镀层及其它功能性镀层。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光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工艺过程一般包括电镀前预处理,电镀及镀后处理三个阶段。

完整过程:1、浸酸→全板电镀五金及装饰性电镀工艺程序:铜→图形转移→酸性除油→二级逆流漂洗→微蚀→二级→浸酸→镀锡→二级逆流漂洗2、逆流漂洗→浸酸→图形电镀铜→二级逆流漂洗→镀镍→二级水洗→浸柠檬酸→镀金→回收→2-3级纯水洗→烘干塑胶外壳电镀流程:化学去油.--水洗--浸丙酮---水洗---化学粗化水洗敏化--水洗--活化--还原--化学镀铜--水洗光亮硫酸盐镀铜--水洗--光亮硫酸盐镀镍--水洗--光亮镀铬--水洗烘干送检。

技术问题解决在以上流程中.最易出现故障的是光亮硫酸盐镀铜.其现象是深镀能力差及毛剌、粗糙等.对深镀能力差,应区别对待.如果低电流区不亮,而高电流区很亮且偏于白亮,则可考虑N(乙撑硫脲)是否过多.调整办法逛加入适量M(2—巯基苯骈'眯脞)及SP(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如仍不行,可加入50〜100ml双氧水搅拌10分钟试镀.如果低电流区不亮.高电流区很亮且偏于桔红色亮,测可考虑M是否过多.调整办法是加适量N及P(聚乙二醇),如仍不行,可加入50~100ml双氧.水搅拌10分钟试镀,如果低电流区不亮,而高电流K亮度亦差,则可考虑N或M 是否过少.调整办法是加入适量M或N(亦可同时加入适量SP).如果高电流区长毛刺,通常加入适当SP即可消除.如果铍层表面无论轫上还是朝下均有细麻砂,则M过多,可添加适量P来消除.但若镀层表面轫上有麻砂,则应考虑是否有铜粉的缘故,可加入50ml双氧水来消除.一般说来,光亮镀铜液在每天下班时应加入50ml 双氧水。

关于电镀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电镀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电镀的知识点总结一、电镀的原理电镀是利用电解质中的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沉积在导电基材上形成金属镀层的表面处理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处接受电子并还原成金属原子,然后随着电流的通过沉积在导电基材表面,形成金属镀层。

同时,阴极处的氧化物或者其它不溶于水的物质在电场作用下会向阳极迁移,使阳极被腐蚀掉。

二、电镀的工艺流程电镀工艺流程包括前处理、电镀、后处理等步骤。

其中前处理是为了去除基材表面的油污、氧化膜等杂质,以便金属镀层的附着力和质量。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除油、脱脂、去氧化等。

电镀是将经过前处理的基材浸泡在电解液中,通过外加电压使金属离子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金属镀层。

后处理主要是清洗,以去除电解液残留和电镀产生的杂质,提高镀层的质量。

三、电镀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镀层不结合:可能的原因包括基材表面处理不当、电解液浓度不足、电流密度过大等。

解决方法是加强前处理工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解液的浓度和电流密度。

2. 镀层孔洞:可能的原因包括电解液中含有杂质、电流密度不均匀等。

解决方法是加强后处理工艺,定期更换电解液,调整电流密度。

3. 镀层粗糙:可能的原因包括电解液中有悬浮颗粒、电流密度过大等。

解决方法是过滤电解液,均匀分布电流密度。

4. 镀层起泡:可能的原因包括电解液中有气体、电流密度过大等。

解决方法是排除电解液中的气泡,调整电流密度。

四、电镀的应用电镀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领域。

其中汽车零部件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等部件的表面处理。

家用电器包括厨房用具、浴室用具等的表面处理。

建筑材料包括门窗、护栏等的表面处理。

电镀能够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导电性和外观质量,使其更耐用、美观。

五、电镀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化学镀铬已经被禁止使用。

因此,发展环保型电镀技术是电镀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这包括采用无铬镀层、无镍镀层等新型电镀方法。

同时,随着电子、汽车、航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耐蚀、高导电、高强度的金属表面处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电镀行业需要不断研发新的电镀工艺和技术,以满足不同材料和工艺的需求。

电镀基础常识

电镀基础常识

电镀加工的基本要素介绍电镀的要素:1.阴极:被电镀的素材或者其他货物,指各种接插件端子。

2.阳极:若是可溶性阳极,则为欲电镀的电镀金属部分。

若是不可溶性阳极,大部分为贵重金属或者五金类(白金,氧化铱)。

3.电镀的药水成分:含有欲镀金属离子的各类型调配的不同浓度的电镀药水。

4.电镀槽或者电镀缸:可以承受并储存电镀药水的槽体或者缸体,一般考虑强度,耐蚀,耐温等环境因素。

5.整流器设备:提供直流电源的电力设备。

关于金属的钝化知识概论电化学腐蚀动力学的一般规律表明,当金属按照正常的阳极反应历程溶解时,则电极电位愈正,金属的溶解速度也愈大。

镍和铁在盐酸中进行阳极极化时即如此。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也可看到与此相反的结果。

如金属的电极电位因外加阳极电流或局部阳极电流而向正方向移动,当超过一定数值后,金属的溶解速度反而剧烈地减小了。

铁和不锈钢在硫酸中进行阳极极化时便台观察到此现象。

金属阳极溶解过程中的这种“反常”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过程。

如果把一铁片放在稀硝酸中,定会剧烈地溶解,且铁的溶解速度随硝酸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当硝酸浓度增加到30-40%时,溶解度达到最大值,若继续增大硝酸的浓度(>40%),铁的溶解度却突然成万倍下降,并使表面处理一种特殊的状态。

这时即使把它转移到硫酸中去,也不会再受到酸的浸蚀,因为金属已发生了钝化。

除硝酸外,倘若介质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氯酸、氯酸钾、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和氧这类化合物,都能使金属产生钝化。

它们统称为钝化剂,不过钝化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取决于钝化剂氧化性的强弱。

例如,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电位比重铬酸钾的氧化还原电位要正,按理说它们的是更强的氧化剂,但是实际上它们对铁的钝化作用动比重铬酸盐差。

过硫酸盐的氧化还原电位比重铬酸盐更正些,可是它反而不能使铁钝化。

显然,这是阴离子的牲对钝化过程的影响有关。

钝化现象的发生虽然通常和氧化性介质的作用有关,但有些金属却可在非氧化性介质中发生钝化。

电镀知识

电镀知识

电镀基本知识1、表面处理的目的一、美观(appearance).为了提高制品之附加价值,赋予制品表面美观,例如装饰性电镀 (decorative plating) Au, Ag, Rh, Ni, Cr,黄铜等电镀 (electroplating).二、防护(protection)为了延长制品的寿命,再制品表面披覆(coating)耐腐蚀之材料,例如保护性电镀(protective plating) Zn,Cd,Ni,Cr,Sn 等电镀.三、特殊表面性质(special surface properties)1. 提高制品之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uity),例如电镀Ag,Cu.2. 提高焊接性(soderability)在通讯急电子工业应用,例如Sn-Pb 合金电镀.3. 提高光线之反射性(light reflectivity ) 例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的外壳需反射光线,Ag及Rh的镀层被应用上.4. 减小接触阻抗(contact resistance)例如在电子组件之Au及Pd电镀.四、机械或工程性质(mechanical or engineering properties)1. 提高制品之强度(strenth),例如塑料电镀.2. 提高制品之润滑性 ( bearing propertries ) 例如多孔洛电镀 (porous chromium plating), 内燃机之铝合金活塞 (piston) ,镀锡Sn以防止汽缸 (cylinder)壁刮伤.3. 增加硬度(hardness)及耐磨性(wear resistance) ,例如硬洛电镀(hard chromium plating).4. 提高制品之耐热性,耐候性,抗幅射线,例如塑料,非金属之电镀.2、电镀常识2.1电镀利用电解原理,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

2.2前处理零件在处理之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毛刺和油污,有的严重腐蚀,给中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给化学或电化学过程增加额外阻力,有时甚至使零件局部或整个表面不能获得镀层或膜层,还会污染电解液,影响表面处理层的质量。

电镀知识详解

电镀知识详解

电镀知识详解【一】电镀的定义和分类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细分,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在实际产品中得到应用的设计效果也日新月异,电镀是我们在设计中经常要涉及到的一种工艺,而电镀效果是我们使用时间较长,工艺也较为成熟的一种效果,对于这种工艺的应用在我们的产品上已经非常多,我们希望通过总结我们已有的经验作一些设计的参考性文件,可以更好的将电镀效果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上,也更合理的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上,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一些方便。

通过这种工艺的处理我们通常可以得到一些金属色泽的效果,如高光,亚光等,搭配不同的效果构成产品的效果的差异性,通过这样的处理为产品的设计增加一个亮点。

1.电镀的定义和分类1-1-1.电镀的定义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就叫电镀。

简单的理解,是物理和化学的变化或结合。

电镀工艺的应用我们一般作以下几个用途:a.防腐蚀b.防护装饰c.抗磨损d.电性能:根据零件工作要求,提供导电或绝缘性能的镀层e.工艺要求1-1-2.常见镀膜方式的介绍这里从类同与电镀的一些工艺作分析介绍,以下的一些工艺都是在与我们电镀相关的一些工艺过程,通过这样的介绍给大家对这些工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化学镀(自催化镀)autocalytic plating在经活化处理的基体表面上,镀液中金属离子被催化还原形成金属镀层的过程。

这是在我们的工艺过程中大多都要涉及到的一个工艺工程,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进行后期电镀等处理,多作为塑件的前处理过程。

电镀electroplating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这种工艺过程比较烦杂,但是其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沉积的金属类型较多,可以得到的颜色多样,相比类同工艺较而言价格比较低廉。

电铸 electroforming通过电解使金属沉积在铸模上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能将铸模和金属沉积物分开)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基础知识100问1.电解液为什么能够导电?答:电解液导电与金属导体的导电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运动输送的,在电解液中则是由带电的离子来输送电流。

在电解液中由于正负离子的电荷相等,所以不显电性,我们叫做电中性。

当我们对电解液施加电压时,由于强大的电场的吸引力,离子分别跑向与自己极性相反的电极。

阳离子跑向阴极,阴离子跑向阳极。

它们的运动使电流得以通过,这就是电解液导电的道理。

2.在电镀过程中,挂具发热烫手,是由于镀液温度太高造成的吗?答:挂具的发热虽然与溶液的温度有关系,但主要的原因是:(1)通过挂具的电流太大。

(2)挂具上的接触不良,电阻增高而使挂具发热。

3.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为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与电镀时间。

4.黄铜镀层与青铜镀层是同一样的台金镀层吗?答:不是,黄铜镀层是铜和锌的合金镀层,青铜镀层是铜和锡的合金镀层。

5.法拉第定律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试述法拉第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答: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物重量之间的关系的,又称为电解定律。

法拉第第一定律:金属在电解时所析出的重量与电解液中所通过的电流和时间成正比。

W=KItW——析出物质的重量(g)K——比例常数(电化当量)I——电流强度(安培)t——通电时间(小时)法拉第第二定律:同量电流通过不同电解液时,则所析出金属之重量与各电解液之化学当量成正比。

K=CEC——比例常数。

E——化学当量6.为什么镀件从化学除油到弱酸蚀,中间要经清水洗净?答:因为通常的化学除油溶液都是碱性的,如果把除油溶液直接带进酸腐蚀溶液中,就会起酸、碱的中和反应,降低了酸的浓度和作用。

中和反应的生成物粘附在工件上,会影响镀层的质量。

故工件在化学除油后,一定要经清水冲洗干净,才能进入酸腐蚀的溶液。

7.电镀层出现毛刺、粗粒,通常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答:镀层出现毛刺、粗粒,主要是镀液受悬浮杂质污染所造成的。

其来源是:空气中的灰尘、阳极的泥渣、金属杂质的水解产物。

此外,还有镀液成分不正常和操作条件不合要求等等。

解决的办法是:调正镀液成分和操作条件。

如果是悬浮杂质所造成,则应将镀液过滤。

8.配制电镀液的基本程序如何:答:配制电镀液的基本程序如下:(1)将汁量好的所需电镀药品先放入开料槽(小槽)内,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溶解,注意勿将药品直接倒入镀槽内。

(2)溶液所含的杂质,可以先用各种化学方法清除,并以活性炭处理。

(3)已处理静置好的溶液,滤入清洁的镀槽中,加水至标准量。

(4)调节好镀液工艺规范(pH值、温度、添加剂等)。

(5)最后用低电流密度进行电解沉积,以除去其它金属离子杂质,直至溶液适合操作为止。

9.为什么桂具要涂上绝缘材料?答:挂具制造一般除挂勾和产品接触导电部分外,其余均应涂上绝缘材料,以减少电流损耗和金属损失,确保产品有效面积电镀,提高有效电流,并使挂具耐用。

10.硫酸、盐酸除锈效果怎样?硝酸能否除锈?答:产品除锈一般以采用浓盐酸效果最好,能达到效率高,即使时间过长了些也不致产生过腐蚀,损坏基体金属的现象。

硫酸除去表面锈渍较好,但除锈很慢,而时间过长了又产生过腐蚀现象,对产品基体损坏较大。

硝酸不能用于除锈,因其氧化性很强,遇金属即进行氧化,产生大量的氧化氮剧毒气体。

11.镀前处理对电镀层的质量有何影响?答:从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电镀生产中所发生的质量事故,大多数并不是由于电镀工艺本身所造成。

多半是由于金属制品的镀前处理不当所致。

将别是镀层的平整程度、结合力、抗腐蚀能力等性能的好坏,与镀前处理的质量优劣更是密切相关。

金属制品在电镀以前的表面状态及其清洁程度是能否取得优质镀层的重要环节。

在粗糙的金属表面,很难获得平滑光亮的镀层,而且镀层孔隙也多,使防蚀性能减低。

金属表面如果存有某种油垢物,也不能获得正常的镀层。

12.在氰化物镀液中,游离氰化物的定义是什么?答:在氰化物镀液中,未结合在络盐内的多余氰化物就叫做游离氰化物。

例如在氰化镀铜液中的游离氰化物就是形成[Cu(CN)3]= 络离子以外的多余氰化物。

13.在氰化镀铜中,阳极产生钝化,溶解不良,游离氰化物的含量为什么会升高?答:在氰化镀铜电镀时,阳极溶解不良,虽然一部分氰根在阳极上氧化消耗了,但在阴极上由于铜氰络离子的放电,产生了更多的游离氰根,而使镀液中的游离氰化物含量升高。

14.酸性光亮镀铜的阳极材料对镀层质量有什么影响?答:在酸性光亮镀铜工艺中,若使用电解铜阳极,极易产生铜粉,引起镀层粗糙,而且光亮剂的消耗快,所以应采用含有少量磷(0.1~0.3%)的铜阳极,可以显著地减少铜粉。

但若采用含磷量过高的铜阳极,则将使阳极溶解性能变差,致使镀液中的铜含量下降。

15.镀镍液中,阳极面积缩小,阳极电流密度增加,这时溶液的pH值是上升还是下降?答:溶液的pH值下降。

这是因为阳极减少,电流密度增加,阳极发生钝化而不溶解,阳极钝化后,析出氧气,溶液中H<SUP>+</SUP>增加,因而酸性增加,pH下降。

16.镀镍液中,要促进阳极溶解,应添加什么?加入多量的硼酸可以吗?答:要促进镍阳极的溶解,应加入适量的氯离子。

硼酸没有促进镍阳极溶解的作用。

17.光亮镀镍溶液要注意那些有害杂质的干扰影响?答:光亮镀镍要注意:(1)工业原料不纯。

如硫酸镍含有铜、锌及硝酸根,阳极镍板含有铁等杂质;(2)生产过程的污染。

如清洗不彻底,从产品或挂具带进的铜、铬。

有机添加剂的分解产物。

这些都是光亮镀镍的有害杂质,要注意排除。

18.镀镍套铬后出现脱皮、扑落现象,主要是由于镀前处理不良所造成的吗?答:镀镍套铬后出现镀层剥离现象,镀前处理不良是一个因素,但不一定全是由于镀前处理不良所造成,它与镀液的状况以及产生双层镍的现象有关。

19.为什么不能使用金属铬作为镀铬阳极?答:镀铬不采用可溶性金属铬作为阳极,主要是它在镀铬过程中极易溶解。

阳极金属铬溶解的电流效率大大地高于阴极金属铬沉积的电流效率。

这样,随着电镀过程的进行,势必造成镀液中铬含量愈来愈高,致使无法实现正常的电镀。

而且以金属铬作为阳极,它主要以三价铬离子形式溶解进入溶液中,使镀液中的三价铬离子大量积累。

同时由于金属铬很脆,难以加工成各种形状,所以不能用全金属铬作为阳极,一般都采用铅或铅合金来作为镀铬过程中的阳极。

20.镀铬层中产生部分棕色膜,这是什么原因?答:镀铬层中产生部分棕色膜,主要是硫酸根不足所造成的。

此外,槽液温度过低或受杂质(如Cl-)干扰,也会在铬镀层中产生棕色的膜。

21.什么是电解?答: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在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电解质在电流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就叫做电解。

通电时电解质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成新物质;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新物质。

有时在阳极上也发生电极材料的氧化作用。

例如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NaCl→Na++Cl-阴极Na++e→Na阳极2Cl--2e→Cl2↑电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许多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冶炼,化学工业产品的制备以及电镀、电抛光、阳极氧化等都是通过电解来实现的。

22.什么是电镀?答:借电解作用,在金属制件表面上沉积一薄层其它金属的方法,就叫做电镀。

电镀包括镀前处理(除油、除锈)、镀上金属层和镀后处理(钝化、除氢)等过程。

用于防止金属制品腐蚀,修复磨损部分,增加耐用性,反光性,导电性和美观等。

电镀时将金属制件作为阴极,所镀金属板或棒作为阳极,分别挂于铜制的极棒上面浸入含有镀层成分的电解液中,通入直流电。

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用不溶性阳极,例如镀铬时用铅或铅锑合金阳极。

23.何谓电流强度?答: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24.电流密度是什么?如何计算?答:电流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的电极上的电流强度。

电镀上是以一平方分米为基本计算单位,所以,通过一平方分米电极面积的电流强度就称为该电极的电流密度。

阴极电流密度用DK表示,阳极电流密度用DA表示,单位是安培/平方分米,即A/d㎡。

(国外也有用安培/平方英寸表示)。

例如镀件总面积为50平方分米,使用的电流为100 安培,则电流密度为100安培÷50平方分米=2安培/平方分米。

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质量影响很大,过高过低都会产生质量低下的镀层。

电流密度还直接决定镀层沉积速度,影响生产效率。

25.什么叫做电流效率?答:电流通过电镀溶液在阴极上所析出金属的重量,并不一定和电解定律(电解时电板上析出或溶解物质的重量与电流通过的电量成正比)理论计算的重量相符合,一般是比理论量少。

这是由于电解时不单纯地进行金属离子放电还原成金属,而且还进行别的副反应。

例如氢的析出,就会消耗一定的电量。

因此,要析出一定量的金属时,其实际所需的电流比理论计算值要大。

故按理论计算所需的电流值和实际需要的电流值之比,就叫做电流效率。

电流效率愈高,电能的浪费愈少。

26.已知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如何求得电镀层的厚度?答:首先根据镀种得出该工艺的电流效率,同时查表得出该金属的电化当量和密度(比重),然后按下公式进行计算:■镀层厚度d的计算公式(d:微米)d=(C×Dk×t×ηk×100)/(60×r)■电镀时间t计算公式(t:分钟)t=(60×r×d)/(C×Dk×ηk×100)■阴极电流密度Dk计算公式(Dk:A/dm2)Dk=(60×r×d)/(C×t×ηk×100)■阴极电流效率计算公式:ηk=(60×r×d)/(C×t×Dk×100)C=电化当量(克/安培·小时)Dk=阴极电流密度(安培/平方分米)t=电镀时间(分)ηκ=阴极电流效率(%)r=电镀层金属密度(克/厘米3)例:已知镀镍液电流效率95%,阴极电流密度为2.5A/d㎡,电镀20分钟后所得镀层厚度是多少? 查表得镍的电化当量为1.095密度8.8d=(C×Dk×t×ηk)/60r=1.095×2.5×20×95%×100 /(60×8.8) =9.85um27.什么是阳极性镀层和阴极性镀层,对于铁基体来说,锌、铜、镍、铬、铜锡合金等镀层是属于那一类的镀层?答:按照镀层金属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电化关系来分类,可以将镀层分为阳极镀层和阴极镀层,在一般的条件下,镀层金属的电极电位比基体金属的电极电位为负时,叫做阳极镀层,反之,叫做阴极镀层。

锌镀层的电极电位比铁基体的电极电位为负,故锌镀层属阳极性镀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